第一篇:角的认识教学过程分析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过程分析
千户庄小学
韩占利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教学设计过程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了以下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1.系统分析教材,引进教学目标陈述技术,准确陈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2.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检测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⑴ 判断下面图形哪个是角,是角的画“√”,不是的画“×”。目的:检测学生能否辨认角。
⑵ 请你画一个角。
目的:检测学生能否画角。
⑶ 画一个比上面的角大的角。目的:检测学生能否结合实例认识角的大小。
★课堂观察。
课堂上结合学生举出角的实例的过程,检测学生是否能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角,感受角的广泛存在性;让学生结合图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检测学生对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情况。
3.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做一做、比一比,在各种感官协调参与下初步认识角。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4.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教师巧妙地运用实物,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了角的表象。5.反思与结论。
教师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需要将这一部分知识放在整个单元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去思考,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陈述既需要有关理论的培训,同时也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紧密结合,以评价促教学目标的制定,才能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总之:在《角的认识》这节课中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组织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申巩固了知识,积累了活动经验。
第二篇:认识角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教学案例及分析
四十里铺镇中心小学 宋埃奇
案例背景:
要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要实效,最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努力改变课堂环境,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改变单向传递知识的行为,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学情景的创设是一条改变课堂环境的有效捷径。
情境创设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的学习场所”。在教学中巧妙地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是为学生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应该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尝试创设情境,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我教学的《认识角》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提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得知识,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课开始,我用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创设情境: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忘在了家里,(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你们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不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角”。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探究新知部分,我又创设了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让学生尝试找一找校园情景图中的角。
2、说一说。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
3、指一指,让学生指一指实物中的哪个部分才是角。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中完成了对生活中、情境中角的感知。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完成对角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折一折。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角。折好后,我请他们亲一亲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边。在生动、有趣的触摸中,学生通过直接感受获得了对角的认识。知道了:尖尖的是顶点,直直的是边,明白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活动二:比一比。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比比谁折的角大?为了教学需要,一开始我给学生准备的折角圆片是大小不一的。大家为了谁大谁小争的很激烈,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教学最佳时机,利用思维矛盾的冲突点,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活动三:做一做。我让学生小组内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活动角。在老师的演示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将角的两边叉开、收拢。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并用小儿歌归纳出: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在把边拉长,角的大小没变的演示中,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原来和边的长短无关。同时通过电脑来演示。
在练习环节安排了一道拓展提升题:我让学生利用2支铅笔进行摆角游戏,创设游戏情境。有的学生摆出1个角,还有的摆出2个、4个角。借助第三支铅笔,我请学生帮助粗心的“小马虎”把忘记的边补上,并数有几个角。但意外出现了更多、更难数角的图形,抓住生成,我让大家在课后去继续探讨。这样,课虽停,意未尽,学生的思考还在继续。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情境化教学贯穿于本节课的始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巧设生活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具体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导课时可根据教材特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可感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学生由此积累的情感,必然转化为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在引入新课环节,我以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认识角。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还见过角吗?”“这些实物的哪里藏着角?”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积极思考,参与活动。在各自原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去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3、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愉快的游戏能唤起学生愉悦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我设计游戏情境,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学生通过有趣的摆角游戏,巩固了对角的认识,还完成了创造角的过程。
4、创设探究情境,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教学时,我努力挖掘教材本身潜在的智力因素,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探索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教学中我让折一折角,亲一亲角的顶点,小组内比一比谁折的角大,利用学生动手做一做角,学生在充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理解了角。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
第三篇:认识角案例分析
《认识角》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相互协作的习惯。
设计思路:
1、注重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3、注重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难为易,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教学准备:
1、剪刀、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尺、钟面、瓷砖、五角星、纸扇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它们面的形状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瓷砖的面呢?(正方形)红领巾的面呢?(三角形)碟片的面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揭示课题:认识角)
本节课开始,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之上,学生感到熟悉、亲切,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一:找角,认识角
1、课件出示卡通人物-蜡笔小新。
蜡笔小新说:“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一起去角的王国探秘寻宝,让我们先去第一关吧!”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剪刀、正方形纸、纸工袋、三角尺、瓷砖、钟面、五角星)。
(2)讲述:它们的面上都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图形“角”。现在就请你拿出这些物品,在小组中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角在哪里。(学生拿着这些物品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指出剪刀上的角?学生上台指角,教师注意指导正确指角的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然后指名依次指出三角尺、钟面、纸工袋上的角。
(3)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相互研究,找到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搬下来,画在纸上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注意看,(课件演示从剪刀、三角尺和钟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不同形状的角)我们把这些图形就叫做角。(教师把这三个角画在黑板上)
(4)让学生自学课本68页内容。指出黑板上角的顶点和边。教师在一个角上标注顶点和边。
2、练一练
(1)做“想想做做”第1、2题。
课件出示蜡笔小新:“小朋友,恭喜你们通过了第一关,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2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复习新知。)
(2)找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找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学生观察,找角,全班交流。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逐步摆脱实物,抓住角的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是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二: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1、课件出示蜡笔小新:“同学们,第二关也被你们闯过了,真了不起!欢迎你们来到第三关,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角。”
师:请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想出好办法做“角”。(学生在小组内做角,教师巡视指导。)
2、组织展示。(有用纸折的、有用小棒搭的、有用钉子板拉的、还有用硬纸条做得活动角。)
3、教师演示活动角,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操作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是有大小的)
师:那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让学生自己用活动角演示一下,可以同桌互相商议。
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搭一搭、拉一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的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给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己的环境,让学生变“听众”为“主人”,由消极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学会肯定自我、倾听他人意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活动三:比较角的大小。
1、件出示蜡笔小新:“祝贺小朋友闯过第三关!下面我们进入第四关吧!”(课件出示四个钟面。)让学生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2、保留第二、四两个钟面。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两个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有的说第一个钟面上的角大,有的说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有的说一样大)
师:谁说的对呢?请大家小组讨论,想想怎样来比较?(两个钟面上的角事先用习题纸印好发给学生)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互说方法。
各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
3、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比较过程,让学生知道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然后制造认知冲突,想办法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并组织交流,使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交流中拓宽了知识,发展了数学思考。再演示“重叠”的比较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学习了新的比较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蜡笔小新:“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大家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现在你们来到的是最后一关,有信心闯过吗?”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指名说答案,学生互评。
师: 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学生汇报后达成共识:在多边形中,有几条边就有几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你能很快判断出一些角的大小吗?请试试看。(课件出示一些大小有区别的角让学生判断)再口答第5题。
四、总结评价,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你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你能从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吗?找出后让你的家人看看。
分析本节课教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做角认识角的大小、体会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教师把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对角的认识,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任课教师:陈贵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剪角、画角、评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及装有长方形、圆形、五角星等图片的信封(每生一个)。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它吗?
生:想。
(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图片。)
师: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形。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它有几个角,都是什么角。
生: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板书:直角)
二、学习锐角和钝角
师:你们猜猜看,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生1:3个。
生2:4个。
生3:5个。
„„
师:刚才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来试一试好吗?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进行操作,剪得的结果如图
1、图
2、图3。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交流时教师用CAI课件动态展示学生剪的各种情况。)
(6号角出现争议)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判断6号角是什么角?
(让学生拿出画有上述图形的作业纸,想办法进行验证。)
生1: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量。
生2:也可以用数学书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
小结:看来像这样用眼睛无法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量一量。
3.找角。
师:我们已经会辨认锐角和钝角了,下面我们来找一找教室里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
生1:课桌表面有四个直角。
生2:黑板表面有四个直角。
生3:广播上也有四个直角。
„„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直角。却没有找到钝角和锐角。不过我们可别小看了钝角和锐角,生活中少了它可还真不行呢。
师:你们看这是哪儿?
(课件出示图片。)
生:嘉兴市勤俭路上的勤俭大桥。
师:对,这是我们嘉兴美丽的铁索桥。你能不能在桥上找到我们学过的角?
学生尝试找角,他们在桥上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角。
三、实践活动
1.在图形中找角、创造角
师:角的用处可真不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找一找这些图形中有没有角,都有哪些角。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生1:五角星和三角形上都有钝角和锐角。三角板上有锐角和直角。而月亮形和圆形上没有角。
生2:我认为月亮形有两个锐角。
生3:我认为月亮形没有角。
师:有同学说月亮形有两个锐角,有同学说月亮形没有角,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
生:角的两条边是直的,而月亮形是弯的,所以它没有角。
师:你真棒。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三角板上有直角和锐角,没有钝角。如果老师给你两块三角板,你能不能拼出各种不同的角?试一试,并交流。
(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出了各种锐角、钝角和直角,并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圆形上没有角,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圆形上创造出一个角。
学生进行创作,然后交流。
学生在圆形上通过画、剪、折等方法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角。
2.变角游戏
师:你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 生:活动角。
师: 对,这是神奇的活动角,它会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了一个什么角?
生:锐角。
师:现在呢?
生;钝角。
师:能不能变一个直角?
生:能。
师:如果给你们一个活动角,你们会不会变。
生: 会。
师: 下面请同桌同学合作,一位同学报角的名称,另一位同学来变,好吗?
(学生变角。)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的口令来变角。锐角。
师: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的锐角和叶老师变的不一样。你们说行吗?
生1:行,因为只要比直角小的角都是锐角。
生2:锐角有无数个。
四、课后延伸
师:老师把活动角的两边拉成一条直线。你们看它还是不是角?是什么角?这个知识我们课外再去研究吧。【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活情境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2.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3.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数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4.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5.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第五篇:《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1.播放礼物视频。
谈话:小朋友们,新年快要到了,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新年礼物(边说边播放视频,伴着过新年的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
2.找一找物体上藏着的图形。
师:在这些礼物上还藏着一些可爱的图形呢!老师从中选取了一部分礼物,请你和同桌一起把藏着的图形找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指名一学生到屏幕上描,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描。)
3.从每个图形中截取一部分。(展示学生描好的图形)谈话:刚才小朋友们从这些礼物中描出了这么多可爱的图形,真了不起!老师从这些图形中截取一部分(边说边操作)像这样从每幅图中都截取一部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截取出的这些图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伴着过新年的歌曲出现很多的礼物,借助动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欢乐的礼物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白板画笔功能描出礼物面上的平面图形,并从每个图形中截取一部分,为下面的分类活动提供材料;明确研究材料的来源,为进一步研究角提供依据。】
评论(0)活动2【讲授】
二、自主探索,明晰“角”的特征。
(一)初步感知,体会特征
1.把截取出来的图形根据边的特点分类。引导观察:这些图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能根据边的特点把它们分分类吗?(过程中推进: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呢?学生活动:动手分一分。)反馈:你是怎么分的?每一类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一类图的边是直的,一类图的边是弯的。
生2:一类图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一类图的边有弯有直。命名:直边图形
曲边图形
交代: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直边的图形。2.聚焦直边图形,明晰这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
跟进发现:观察这些直边的图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这两条边都连接在一起;
生2: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表扬:小朋友们观察真仔细!)
3.揭示课题:像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有一个新的名字: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4.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指着屏幕)这几个图形都是角,每一个角的两条直直的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标出顶点、边、边)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通过白板拖拉功能,根据边的特点随机将图形拉成两类,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清晰直边图形和曲边图形的特征,并将曲边图形组合删除,明确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利用白板资源库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边介绍边从资源库里拖出顶点、边、边,直观形象】
5.画角。
过渡: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怎么一起来动手画一个角。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画?(给学生想的时间)
师示范画角。学生活动:在作业纸的反面画角。推进①:指一指画的角的顶点和边 推进②:画一个不一样的角
沟通:刚才同学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角,想一想,这些形状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画笔功能和工具里的直尺,教师师范画角,再让学生利用白板的画笔和工具里的直尺,尝试画一个角,既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又使这一过程更加鲜活生动。】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谈话: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谈话:角对我们并不陌生,它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看一看,你能在身边找到角吗?(同桌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3.找一找图形中的角。
过渡:角很顽皮,它不仅藏在我们周围,还喜欢藏在一些图形里,请你找一找: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4.做一做。师:刚才咱们在周围和一些图形中找到了很多角,现在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啊!(生:想)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咱们一起看一看!学生活动:动手创造角。展示学生造的角: ①用小棒搭出一个角 ②用吸管摆出一个角 ③用卡纸折出一个角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图形旋转功能解决了“图形与其位置、大小、颜色关系”问题,让课堂更具有灵动性;在找图形中的角活动中,利用白板幕布功能引导学生感知规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得很强的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用照相机拍下学生做的角进行现场展现,收集学生课堂上动态生成资源,有利于课堂推进,使课堂互动学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评论(0)活动3【活动】
三、操作体验,感悟“角”的大小。
1.感受角有大有小。
出示钟面:钟面上也有角,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角。(出示三个钟面)仔细观察这三个角,它们一样大吗?(不一样)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动手比较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造角的工具呢!(师操作活动角)仔细看,角变化了,你看到了什么?(生:两边慢慢张开,又慢慢合拢)
师:这个角与你们做的角有什么不一样?(生:这个角可以变大变小)像这样的角在数学上叫做活动角。想玩吗?(生:想)
生玩活动角,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反馈:怎样把角变大?怎样把角变小?(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3.活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可以变化的角呢!比如:夏天时我们常常用到的扇子,如果把扇子的两条边看做角的两条边,当扇子打开,角会怎样呢?
生:当扇子渐渐打开的时候,角渐渐变大。我们常用的剪刀上的角怎样变化的呢?仔细看!(播放剪刀渐渐合拢的视频)你有什么发现?
生:剪刀渐渐合拢,角渐渐变小
小结:是的,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拖拉功能将钟面上的角拉下来,为比较角的大小做好准备;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扇子渐渐打开,剪刀渐渐合拢。通过观察扇子渐渐打开,剪刀渐渐合拢的过程,既让学生感受到活动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又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再一次体会角的两边渐渐张开,角越来越大;角的两边渐渐合拢,角越来越小,更加形象直观。】
评论(0)活动4【活动】
四、欣赏总结,了解“角”的应用。
回顾学习过程。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角的呢?(同桌互相交流,反馈)
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
谈话: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正是因为有了角,才使得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播放生活中角的视频)
拓展延伸。师:看来角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其实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去探索。
【媒体功能应用与分析:利用白板演示flash动画:生活中各种建筑、桥梁中的角视频。通过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使学生感受到角的美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