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北国风光》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本活动的主题是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认知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建立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并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确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图片等方式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活方式有有所了解,但对环境和生活的关系有些模糊,需要教师通过设计引导学生建立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以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活动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地区民族的生活习惯。
二、能力: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探究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用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使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并能在地图上找出其位置。
2、初步了解一些地理知识。了解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东北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
二、教学难点:探究环境与生活的关系。【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师:制作课件
二、学生:搜集东北地区人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林海雪原”、“北国风光”的基本含义。欣赏北国风光,初步认知。
1、联想,引出话题。
教师:林海雪原,这四个字的含义是什么?指我国的什么地区? 学生:树木很多,原野被大雪覆盖。东北地区。教师:东北地区在哪儿?包括哪些地方?
学生看教师投影出示的地图:明确东北的位置,包含的地区,引导学生看图认识东北地区的范围及东北三省。
2、欣赏北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老师:你想不想更多地欣赏北国风光。师播放一组北国风光图片。学生谈感受。
二、探究:北国风光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师:为什么东北地区会呈现出冰雪世界的美景?引导学生探究当地风光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进行初步交流。教师出示投影,适时引导点拨。
纬度高,阳光斜射,日照时间短,冬季寒冷而漫长,寒期长达4-6 个月,降雪期长。
教师小结:正是由于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导致了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的冰雪世界,呈现出美丽的雪国风光。
三、走进东北农家:进一步认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
1、资料交流,了解东北农家的生活
师:在这样的冰雪世界中,东北地区的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你对东北人的生活方式有哪些了解呢?课前同学们也查了相关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农家,了解东北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不同于我们的生活特点。
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
师:在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下列投影图片: 东北农家的生活方式
衣:皮衣、皮帽、手套、耳罩 食:粘豆包、酸菜。
住:火炕,窗户纸贴在外-双层玻璃。行:马拉雪爬犁。
2、探究东北与我们当地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通过交流我们了解了东北农家的生活,那同学们想想我们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东北地区的生活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主要是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造成的。不同的环境带来了不同的生活。
3、风趣幽默的民俗艺术
教师:不同的环境不仅造成了生活方式的不同,同时也带来不一样的民俗艺术,农闲时,东北人最喜欢干什么?
教师在投影图片、播放有关视频,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感知。(1)二人转:作为一个小的重点加以介绍。播放有关的视频。(2)东北大秧歌:展示投影图片。(3)鼓乐:展示投影图片。(4)东北“三大怪”: 展示投影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由于独特的生或环境,再加上东北人豪爽热情的性格,才有了东北人多彩的生活。正是: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
四、拓展作业
课下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东北人的生活。初步了解东北的特产,为下节课做必要的准备。
《北国风光》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品社教材体现了课标中“我是中国人”的内容标准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国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荣誉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培养学生具有开放的世界视野,养成正确的世界观。本单元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但在学习中需要教师跳出地理知识点的学习,善于挖掘品德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并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引
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方法拓展研究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激活经验,探索研究,科学引导,交流拓展,联系发展。通过激活学生的经验,科学引导学生探索研究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在交流中拓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尊重并欣赏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祖国欣欣向荣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探索感悟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充分理解环境和生活的关系。
这节课我针对城区和农村学生不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了同课异构的两种设计,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设计中我深深感受到,只要基于学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设计就会是实效的。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教学研究中还要在“地理知识和品德课程整合”方面多做文章,力争在教与学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第二篇: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整理
山人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三个单元:一闪一水一圣人;心中有祖国;不同的环境多彩的生活。本册教学内容通过对有关祖国的国土地理、历史文化、民族、国情等的呈现,帮助学生初步地、多方面的认识和了解祖国,增进对祖国的亲近感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当今社会发展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的了解,提高学生辨别能力、道德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本册教学内容共涉及: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等两大模块的内容。
一、本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二、本册教科书设计思路及特点
1、教材内容的综合度更高
五年级上册教材涉及到了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教材通过主题统整的方式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联系地看待问题和发展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上有所增强。
教材注意了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动手。通过小博士提出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教学内容上突出地域特色,强调个性化
教学内容在编排上突出地方特色,如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内容。丰富的地域特色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将有效的时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热爱家乡的基础上,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4、注重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范例引导
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学习认知过程的一般规律:了解资料,建立初步感受——形成认识,问题引导——全面了解,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本册教科书单元活动设计要求 1.注重知识和方法的综合交融 本册教学内容涉及大量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性内容,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轻松掌握知识。例如让地图成为学生认识祖国的基本工具;通过阅读诗歌、旅游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获得对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将祖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联系起来;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整理出典型材料,再学习活动中是情感培养、能力训练和知识掌握同步实现。
2、提高实践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少年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因才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和发现中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精神。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教学中,教科书是教学资源,教师是教学资源,学生是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教学资源。教材中涉及很多学生缺乏切身感受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身边的社会资源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学习资料,通过对比产生认识和感悟;将本学科的内容与其他学科、门类,学校活动、新闻报道等相结合;教师、学生共同收集整理各种对学生将来发展有意义的资源??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4、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对自然、对社会的探究式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学应处处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应以这一天性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探究空间,让他们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标线等多种方式中感受、体验与领悟,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和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手段,是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在学生面前重现,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这将极大地提高对儿童的感染力,激发儿童参与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儿童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办手抄报等可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的热情,从而在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四、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一山一水一圣人
(一)单元基本内容(二)单元设计思路
1、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本单元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的山水名人,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主构建。
2、以点带面,注重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建构。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名山大川先贤入手,引导学生在了解身边的名山大川先贤的基础上,开阔眼界,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了解古代历史人物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构建知识体系。
3、注重有效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建构,以多元化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注重专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本单元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开展专题研究,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三)单元内容分析
(四)单元活动建议 主题一 巍巍泰山
活动一:走进世界自然遗产泰山——泰山风景名胜图片展
活动目的:通过展示泰山的风景名胜图片,让学生领略泰山的壮美,激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策略:步骤一:让登过泰山的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所拍的泰山风景照片。步骤二: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补充展示相关图片,并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在介绍和观看中进一步感受泰山的壮美。步骤三:泰山特殊的地理条件探究。(泰山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多样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景观。泰山地处暧温带,属半湿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较高,随着地形高度的差异,泰山气候呈垂直变化。气温随高度而递减,山下常年平均气温为12.8度,山上为5.3度,山下为暧温带,山上则为中温带。泰山降水丰富,泰安城内常年平均降量722.6毫米,而泰山上却达到l 132毫米。从气候景观看,日出、晚霞、.云海、佛光、雾淞都堪称奇观;从水文景观看,黑龙潭瀑布、斗母宫三潭叠瀑、云步桥瀑布以及众多的山泉溪流,都成为泰山风景的点睛之笔;从植被上看,“春则遍山吐翠,百花烂漫,夏则云烟缭绕,气象万千,秋则山苍水波,红叶映天;冬则山舞银蛇,松柏雪帘。”四季殊色,多姿多彩。)步骤四:观泰山谈感受。在上述图片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泰山——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活动目的: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交流研讨等了解泰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活动策略:步骤一:提出问题,选择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泰山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引产名录?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的有关泰山文化遗产的内容略作交流,然后根据学生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探究任务选择和分配,分组制定探究计划,全班交流并相互修正计划。步骤二:分组探究。学生根据自己的探究任务,通过上网查询、图书查询、采访等形式,收集整理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注意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适时指导,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适当的探究方法,自己分析整理资料,自己得出结论。步骤三:“泰山文化”研究展示会。各探究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手抄报、网页等)将自己探究的资料、图片、结论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分享。注意让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充分展示出来,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资料分析整理的质量进行适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完善有效的学习方法。步骤四:我的收获。让学生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补充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对泰山文化形成整体全面的认识,并在交流认识的基础上对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主题二:滔滔黄河 活动一:走进黄河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地图、文字、图片、诗歌、散文等,领略黄河的雄浑和风采,对黄河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如:黄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的省份、全长及流域面积、黄河的水力资源、著名景观等)。
活动策略:步骤一:地图上的黄河。教师准备一幅黄河流域图,引导学生边观察地图边了解黄河的位臵、特征、发源地、河流流向、流经省份、注入的海域等基本情况,使学生通过地图对黄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活动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专题研讨会;活动目的:了解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和灿烂文化,了解;活动策略:步骤一:分组制定专题研究计划;活动三:保护“母亲河”构筑“绿色长城”;活动目的:通过上节课的研讨,学生对黄河的危害已有;活动策略:步骤一:情境对比;另外,本活动也可融入活动二专题研讨中,使专题研讨;活动四:祖国的名山大川;通过地图对黄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步骤二:黄河谣。让学生课前搜集歌颂黄河精神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黄河精神,体会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所作的贡献。
活动二: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专题研讨会
活动目的:了解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和灿烂文化,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深刻认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活动策略:步骤一:分组制定专题研究计划。教师在上节课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讨论研究注意事项。步骤二:实施研究计划。各小组按研究计划实施专题研究。步骤三:专题研讨会。学生分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汇报。学生将自己查阅、搜集的资料、图片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学生通过研讨对黄河的贡献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活动三:保护“母亲河” 构筑“绿色长城”
活动目的:通过上节课的研讨,学生对黄河的危害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黄河危害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保护我们生存环境的意识。
活动策略:步骤一:情境对比。教师在学生上述专题研讨的基础上,呈现黄河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的正反两方面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已查阅的资料分析探究原因,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步骤二:构筑“绿色长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母亲河所作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我们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发动学生积极想办法,提倡议,献计献策,激发学生保护黄河的热情及责任感。步骤三:制作黄河专题手抄报、简报或电子网页。发动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动手创作,将自己对黄河的全面认知,以自己能够操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并在全班进行展评,如条件允许的话,还可扩大展评的范围,或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做成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另外,本活动也可融入活动二专题研讨中,使专题研讨的面更加全面;单独设计,可使主体活动更加深入。
活动四:祖国的名山大川
活动目的:自上述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风光图片展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
活动策略:在学习了解泰山、黄河的基础上,发动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名山大川,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可以设计手抄报、剪报、风光图片展、电子网页等形式。让学生在了解、欣赏祖国河山之美的同时,陶醉于祖国的美好风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主题三:至圣先贤 活动一:至圣先师——孔子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专题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做专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孔子的一生及思想、教育、文化贡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策略:步骤一:提出问题,制定专题研究计划。教师呈现三孔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如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学方法、《论语》研究、孔子对我国及世界教育事业的贡献等)。步骤二:实施专题研究。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在初步收集的基础上增强对资料的分析、整理、运用的能力,然后引导学生对本组的专题研究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报告。步骤三:专题研讨会。学生分组、分专题交流研究所得,展示收集的资料,通过交流,使学生对孔子及其贡献形成较完整全面的认识,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注意:孔子的专题研究比较抽象及深奥,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应注意精选学生能够理解且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不仅了解孔子、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有较大的收获。活动二:中国历史上的至圣先贤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历史上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些优秀历史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发展而学习的思想和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活动策略: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立和选择研究专题,开展专题研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一:生成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意向和研究兴趣,自主生成和选择研究主题(如:中国古代的文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家、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等),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步骤二:实施专题研究。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步骤三:专题研讨会。各研究小组汇报本组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研究资料,实现研究资源共享,从而对中国历史上的至圣先贤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感受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体会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增强自身的责任感。步骤四:我的收获。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讲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手抄报、剪报、专题资料汇编等)进行整理完善和再积累。可进行大范围的展评。
主题四:“爱我家乡 爱我祖国”主题演讲会
活动目的:这一活动是对本单元学习主题的深化,使学生通过主题演讲这一形式,深化本单元学习内容,促成情感目标的升华。
活动策略:可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将所学内容及感受融入其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增强民族责任感。
注意:本单元学习活动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单元 心中有祖国
(一)单元基本内容
(二)单元设计思路
1、以培养爱国情感为主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
2、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专题研讨,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为学生的探究和知识的拓展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4、采用多元的学习方式,如游戏、专题研究、讨论、访问、展览等,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载体。
(三)单元内容分析
(四)单元活动建议 主题一:认识我的祖国
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全面了解祖国的领土、疆域、面积、行政区划等,使学生了解我国辽阔的国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辽阔疆域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活动策略:步骤一:认识我们的祖国。教师呈现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认知祖国的地理位臵、形状、邻国,明确我国的领土面积及海陆面积。步骤二:辽阔的疆域。教师呈现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明确祖国领土疆域四至,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著名高原、平原、盆地、海域和岛屿,感受祖国辽阔的疆域,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步骤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师呈现一幅行政区划图,结合地图,使学生明确我国的行政区划及划分,了解并掌握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省会。步骤四:拼图游戏。教师设计拼图游戏,边拼图边说出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及省会、包括哪些名山大川、周边的海域及岛屿等,使学生
在游戏中掌握相关知识。主题二:民族大家庭
活动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活动目的:了解我国是一个有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简单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认识各民族互相尊重彼此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及民族团结意识。
活动策略:步骤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师呈现民族分布图,结合地图让学生认知我国多民族的组成,结合地图能初步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步骤二:民族风情展。结合九顶塔民族风情园、学生的旅游所得及查阅的资料等,举办一个民族风情展,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认识尊重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步骤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结合第一单元的学习,可让学生先进行一个专题研究——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上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做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认识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与少数民族朋友和睦相处。步骤四:民族情画展。以民族团结和民族和睦为主题,举办一个民族情画展。也可举办本主题其他类型的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和民族和睦相处重要性的认识。
主题三:魂牵梦绕的祖国 活动一:赤子之心
活动目的:了解海外侨胞心系祖国,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例,感受海外华人虽身居国外,但仍情系祖国,仍致力于祖国繁荣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活动策略:步骤一:中华第一陵——黄帝陵。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黄帝陵的资料,由此引发学生探究黄帝陵的历史和情感价值,体会海外华人祭奠黄帝陵的心情及用意。步骤二:赤子之心——爱国华侨事迹展/事迹报告会。学生搜集爱国华侨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事例,在全班或年级范围内容举行一次事迹展或事迹报告会,了解海外赤子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活动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活动策略:步骤一:富饶的宝岛——台湾。教师呈现中国地图,让学生指出台湾的位臵。结合学生已知的知识,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物产,感受台湾的富饶及风光之美,进一步增强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步骤二: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史实,让学生查阅资料,见证台湾岛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坚定祖国统一的决心;主题四:为了祖国的明天;活动一:建国五十七年辉煌成就展;活动目的: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活动策略:步骤一:提出专题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活动二:为了祖国的明天;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活动策略:步骤一:放眼世界,奋发图强;活动三:“为了祖国的明天”专题演讲会/主题班会;活动目的:次活动是本单元主题的深化
一的决心。步骤三:盼统一。由时政播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大陆之行)引出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之间的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及两岸人民盼统一的热切心愿。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出的努力,批判台独分子的分裂行为。步骤四:盼统一绘画展/诗歌朗诵会。围绕两岸人民盼统一主题,举办一个画展或诗歌朗诵会(也可涉及其他活动),目的是加深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祖国早日统一而努力的情感。
主题四:为了祖国的明天 活动一:建国五十七年辉煌成就展
活动目的: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为国家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英模人物及事迹,激发学生对祖国快速发展的自豪之情,学习英模人物的精神,加深爱国之情。
活动策略:步骤一:提出专题探究任务,制定探究计划。教师展示神州六号的图片,展示科技发展的成就,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自主生成探究主题(探究我国建国以来科教文体卫、农林牧副渔、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展的辉煌成就),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步骤二:实施专题研究。学生分组根据自选主题,采用查阅资料、访问、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分析整理信息,制作本研究专题的手抄报、剪报、电子网页、图片等物化成果,以备交流。步骤三:建国五十七年辉煌成就展。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成果展,边展示边讲解,使学生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全面了解我国建国以来在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感受英模人物的爱国精神,树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意识和决心。
活动二:为了祖国的明天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发奋学习的情感和决心。
活动策略:步骤一:放眼世界,奋发图强。在上述成就展的基础上,呈现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将中国的发展融入世界发展中,认知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发展而发奋学习。步骤二:“为了祖国的明天”研讨会。引导学生围绕“作为新世纪的少年,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应怎样做”进行交流研讨,明确自身的责任,建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活动三: “为了祖国的明天”专题演讲会/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次活动是本单元主题的深化,目的是通过演讲或主题班会,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注意:本单元学习活动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第三单元 不同的环境 多彩的生活
(一)单元基本内容
(二)单元设计思路
1、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地理环境下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理解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2、注重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增强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4、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提供学习认知过程的一般途径:了解资料,建立初步感受——形成认识,问题引导——全面了解,深入探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单元内容分析
(四)单元活动建议 主题一:林海雪原 活动一:北国风光图片展
活动目的:通过精美的图片,展现冰雪世界,感受北国风光,探究美丽风光与地理位臵之间的关系。
活动策略:步骤一:北国风光图片展。教师呈现北国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北国特有的风光。步骤二:播放《沁园春〃雪》,进一步感受北国风光的壮美。步骤三:探究北国风光与地理位臵之间的关系。在上述欣赏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图,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地区呈现出冰雪世界的美景?引导学生探究当地风光与地理位臵、气候特点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东北农家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当地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感受东北地区风俗与独特文化。
活动策略:步骤一:你眼中的东北农家生活。让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查询东北农家的生活方式,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步骤二:风俗与文化。播放东北二人转,由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体会东北地区的风俗与特色文化,感受当地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与热爱。活动三:资源宝库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专题研究,了解东北地区拥有的丰富的资源矿产,感受祖国的丰饶,激发学生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意识。
活动策略:步骤一:东北三宝。让学生说出东北三宝是哪三宝,由此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东北地区还有哪些资源矿产。步骤二:引导学生自主生成和选择研究主题(植物资源研究小组、动物资源研究小组、农业发展/富饶的东北平原研究小组、矿产资源研究小组、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小组等),制定研究计划,选择研究方法。步骤二:实施专题研究。学生采用科学的研究途径,进行专题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撰写总结报告,设计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步骤三:研究成果展示会。学生分组介绍展示自己的专题研究成果,实现资源共享。
活动四:“林海雪原之歌”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及策略:本活动是对本主题学习活动的深化,可引导学生搜集反映东北地区美丽风光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美文、诗歌等,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加深学生对东北地区风光、生产生活、文化的理解和感受,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主题二:江南水乡 活动一:小桥流水人家
活动目的:通过图片,感受南国水乡特殊的地理特点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活动策略:步骤一: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呈现几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特色。步骤二:水乡风景。教师呈现长江三角洲地图,让学生利用图例的有关知识,观察地图上江南水乡的特点(河湖密布、河道纵横),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等,进一步理解江南水乡的特点。步骤三:赞江南。学生搜集相关的美文、诗歌、图片,赞美江南风光之美,并为下一主题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鱼米之乡
活动目的:探究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策略:步骤一:探究江南水乡地理位臵及气候特点。学生在了解江南水乡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地图及天气预报探究江南水乡的地理位臵特点及气候特点;思考探究这种自然环 境的特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步骤二:长江三角洲探秘。教师简介长江三角洲的成因(长江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
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三角洲形成初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经公元4~6世纪东晋、南北朝和12~13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10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农业发达。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于一身)。
步骤三:鱼米之乡。结合地理位臵和自然环境特点,明确“鱼米之乡”的天然有利条件;讨论明确“鱼米之乡”的含义。(“鱼米之乡”不仅指鱼和米,是泛指种植业和水产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指农业的发展状况);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使学生对江南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步骤四:迅速发展的江南经济。展示江南水乡现代化生活的图片,共同探讨江南水乡经济的迅速发展(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首先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的开发开放为重点,而长江三角洲地区正位于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长江)产业密集带组成的 “T”型产业布局的结合部。因此,该区的开发开放成为整个长江流域开发开放的“龙头”。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加快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步伐,其目的是使上海尽快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进而带动起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的经济振兴。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也是远东大都市,又是中国的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科研基地,在全国国民经济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长江三角洲两翼的江苏省和浙江省也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们不断扩大开放程度,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宁波、南京、苏州、杭州等地也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感受社会的进步
主题三:黄土高坡 活动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活动目的: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臵,以及人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了解西北地区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活动策略:步骤一:黄土高原。教师呈现黄土高原地图,认知黄土高原的位臵(特别 是黄土高原的北部、西部地区),探究黄土高原的成因(简单的说,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
成的。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亚洲大陆的地壳被顶托起来。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活动二:走进黄土高原;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活动策略:步骤一:古代文明遗址;活动三:合理开发热土;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活动策略:步骤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主题四:雪域高原;活动一:雪域高原之旅;活动目的:让学生领略雪域高原的无限风光,感受自然;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步骤二:走进窑洞。教师呈现窑洞的图片,教师可先简介黄土干燥、有天然直立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人民为什么住在窑洞里,这种窑洞式的房屋有什么特点;并进一步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特点。
活动二:走进黄土高原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而且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策略:步骤一:古代文明遗址。教师呈现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等遗址照片,学生上网查询相关内容,进一步理解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步骤二:探究黄土高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作用。教师再呈现西柏坡、枣园革命遗址图,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作用。步骤三:高原宝藏。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黄土高原富饶的矿藏。
活动三:合理开发热土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了解国家为防治水土流失所做的工作,为合理开发这片热土出谋划策,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点和意识。
活动策略:步骤一: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治理。出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商讨合理防治的措施。步骤二:黄土高原的矿产。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原蕴藏的丰富的矿藏(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其中煤、铝土、耐火粘土、铁矾土、珍珠岩、镓、铂的储量居全国各省(区)同种矿藏储量的首位。金红石(含钛矿)、镁 盐、芒硝的储量居第二位。还有钾长石、钛铁、石灰石等也居全国各省(区)的前列。煤炭是最重要的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储量达8700亿吨,已探明储量为2700亿吨,占全国煤炭探明储量的30%,山西是中国煤炭储量最大的省份之一,故有“煤乡”、“北国煤海”之称。黑色金属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也有少量的钛、锰、铬、钒等矿藏。铁矿是山西的主要矿产之一,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以 铜、铝为主,还有铅、锌、钴、钼、镍、镓、锗等)。步骤三:合理开发热土。结合步骤一和步骤二两个活动所得,让学生为西部开发出谋划策,懂得合理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主题四:雪域高原 活动一:雪域高原之旅
活动目的:让学生领略雪域高原的无限风光,感受自然环境对藏族人民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活动策略:步骤一:雪域风光。搜集雪域高原的风景图片,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步骤二:走进雪域高原。了解雪域高原的地理位臵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探究青藏高原的特点(海拔最高、日光城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探究自然环境特点对藏族人民衣食住行及文化的影响,感受藏族人民的纯朴与热情。步骤三:可资利用的自然资源。让学生思考开发青藏高原,有哪些资源可资利用(风力发电、光能资源等),为促进青藏高原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活动二:走近布达拉宫
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布达拉宫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及作用,了解藏族人民的宗教习俗;由文成公主入藏为引起点,了解汉藏两族人民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
活动策略:步骤一:文成公主进藏。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文成公主进藏史实,探究文成公主进藏在促进汉藏两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意义。步骤二:走近布达拉宫。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文物图片及文字介绍,使学生理解布达拉宫在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布达拉宫的宗教象征及意义,了解布达拉宫中的珍贵文物。
活动三:雪域变通途
活动目的:了解青藏高原过去和现在的交通状况,对比感受交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影响,感受国家为促进西部发展而做出的努力,进一步激发民族团结和睦相处的思想意识。
活动策略:步骤一:便捷的进藏途径。出示青藏地区交通图,模拟进藏旅行,让学生在图上寻找进藏的途径,看能通过哪些方式进入青藏高原,从而感受现代便捷的交通。步骤二:雪域通途。结合青藏地区交通图,让学生探讨交通运输的改善对青藏高原带来哪些变化。
五、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读图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
了解祖国离不开对祖国地理和历史的了解,地图是学习地理和历史知识的好帮手,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熟练的掌握读图能力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地图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使用地图这种工具的习惯。
2、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堆砌”
课标在这一部分中涉及很多知识性的东西,教师要注意避免将课堂变成知识堆砌的工厂,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各种数据、名称,要通过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获得最直接、最丰富的学习资料,举一反三,将周围与自己、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发现事物发展的一般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注意事物间的关联,进行全面地认识和分析
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背景下的,无论是古代中国灿烂的文明还是新中国一系列伟大的成就,教师要注意避免“一刀切”的认识。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立体分析,既看到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又不忽略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与探索,既为古代和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而自豪,又能客观对待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建立起看到困难不气馁、看到成就不骄傲的自信、自强的发展观。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将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情感建立在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
4、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完整性,注重学习过程资料的积累,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师应注意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注重将每次活动的过程资料有目的、有意识的整理起来,并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热情,感受自主学习、自主构建的快乐。
第三篇:山人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 《欢迎到我家乡来》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欢迎到我家乡来”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第二单元第一个活动主题,包含两个小主题活动—“看地图找家乡”和“我做小导游”。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在地图上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地图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利用地图向他人介绍家乡的位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本单元就是着眼于每个学生都有的共同生活实际、从学生在家乡生活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构建以“家乡”为主题的活动,并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了查看地图的常识和家乡的地理位置,课本中的资料充分考虑三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图文结合,语言简练,掌握这个主题的活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二: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识图常识,能辨认简单的图例、方向、比例尺,知道中国行政管理区域如何划分的,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能力目标: 掌握读图能力,会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对家乡地理位置的见解。
3.情感目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看地图和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了解基本的看图常识如:图例、方向、比例尺。通过查看中国地图了解中国行政管理区域如何划分。
2.教学难点:通过本单元的主题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看地图思维清晰语言流畅地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在黑板上准备好学生小组划分的表格以及奖励小组积极回答问题的若干小五星。
2.学生准备:1)学生搜集各种家乡的地图如:中国地图、山东地图、诸城或社区地图等;2)通过查阅资料书、工具书以及询问家人或同学等方式提前了解地图上的基本常识。3)课前通过调查、询问、访问、搜集与整理关于家乡地理位置的资料和地图,以小组为单位保存好。六: 教学过程预设
活动内容:“看地图找家乡” 活动过程:
步骤一:新课导入:1分钟 通过学生阅读本单元的活动主题,教师引出话题“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哪里?”而我们把从小生活的地方称作“家乡”。“家乡从地图上看在哪里?如果有一位远方的小朋友要来做客,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新课 “看地图找家乡”
步骤二.:观察与思考:3分钟 请学生说说对地图的了解,交流信息:让学生观察课本第28页的中国地图,通过观察中国地图、思考课本上老师和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地图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怎么用地图?地图上的这些符号是什么?”在课前准备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更多的好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学习。主动回答问题得体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给他们所在的小组奖励一个小五星。最后教师总结并板书学生提出的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办法,并让学生集体读一遍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步骤三:1.合作学习—小博士资料卡:10分钟 学生合作学习小博士资料卡8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基本常识的意义,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的图上方向”记作“上北下南,左西又东”,让学生加深对图上方向的记忆,同时让学生指出地图上有几种指向标及他们的作用、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和作用,图例是地图上的重要部分,借助图列可以知道地图上都有什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提出见解,教师再给以补充讲解。同时张贴学生搜集到的中国政区图让学生实际的看到各种图列的作用。给以2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观察各种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
2.自主学习—中国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5分钟 观察地图让学生指出中国这么大怎么来进行管理?学生发现国家被分成了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区域,那么这些是什么区域?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卡了解区域的划分有几级?分别是什么?每个区域有几个中心?被称作什么?而自治区或自治州的中心被称作什么?学生阅读结束后可以主动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并给予小组奖励小五星。
步骤四:巩固练习:1.“写一写,填一填”:完成中国行政管理区域的划分的填空题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课本第30页“写一写、填一填”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中国政区图”进行填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查找和填写知道自己生活的家乡是属于哪一个行政管理区域级别、家乡的省会是哪个城市、与家乡相邻的省有哪些。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我们“好客山东”的特殊地理位置,强化对家乡山东的认识。2.合作学习:学会用地图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30页以范列的形式呈现一幅“山东省政区图”,引导学生熟练运用看图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方位与家乡相邻的地市等。教师的话引导学生用地图来介绍家乡的位置。这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市,以课本上的青岛市为例,介绍自己家乡的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小代表只要介绍得体的小组都可以得到五星奖励。如果有的小组出现了基本识图错误,其他小组的代表可以给予补充和讲解。
3.看看地图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最后呈现两幅诸城的电子地图,让学生集体回答诸城的地理位置。
步骤五:说说收获:请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小结。
步骤六:课后预习“我做小导游”:课本第31页创设情境“手拉手”小伙伴要来做客,要求学生课后预习自己想一想你怎样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通过本节课学习地图的铺垫,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家乡地理位置。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学校:
教师:
2013年3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文明古国的荣辱
1、从四大发明说起
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至第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
2、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指南针、造纸、印刷和火药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骄傲。教学难点:
有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
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
二、探究交流:
1、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
2、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些什么。
3、交流:
(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 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
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圆明园在哭泣
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至第14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2、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立志为国家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重点: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教学难点: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导入: 颐和园的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清代的皇家园林,外围周长约10000多米。园中凿湖堆山,种植着各种奇花异木,有国内外名胜四十景,而且珍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被称为“万园之园”。
二、探究交流:
1、讨论:看了圆明园这一组图画,你有什么疑问吗?
2、请同学们展示收集的材料,请他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3、为了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交流,老师在课前也去收集了一些资料。我这儿也有几张圆明园的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小结:
这样一个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今天,当我们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片废墟,满目的荒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作一番探航吧。
三、明理导行:
1、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圆明园的事。
2、教师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悲愤的吼声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到第1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帝国主义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我们要牢记 这段历史。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了解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屈辱。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谈话导入:从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地侵略我国,其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为严重。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可谓是暴行累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你搜集到了什么资料?请也给同学们作一个介绍。
学生上台展示资料,揭露日本入侵的丑恶历史。
二、探究交流:
1、说说日军的入侵给我们的亲人带来了怎样的苦难,给我们的进行带来了怎样的破坏。
2、交流小结:这一桩桩、一幕幕,是多么令人惨痛,令人愤慨啊!而日本侵略军在侵华战争中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最为震惊,它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野蛮、可耻的一页。当我们今天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成堆的白骨和惊人的数字后,每一个人都会屏住呼吸,仿佛空气也凝固了,这是多么惨烈的场景啊!
3、学生展示材料,介绍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况。
三、明理导行:
1、播放电影片断:《南京大屠杀》。同学们看了电影,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2、交流小结: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富国强民之路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到第28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新中国建立浴血奋战的英勇事例。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2、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道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怀念革命前辈和先烈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的一个片段,说说对万民兴奋的感受。
2、小结:是的,在那一刻全中国人民沸腾了,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随着毛泽东同志的一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了,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二、交流探究:
1、展示和交流有关共产党诞生的资料。
2、教师小结:
曾经是这么少的几个人,曾经是这样的局促小心,可正是这点点星火,燃起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3、请学生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革命的英勇事例。①、说说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历史意义。教师小结:
由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发起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也是在这次起义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每年的8月1日也由此成为建军节。
②、说说万里长征,北上抗日的艰难故事,欣赏《长征》影音片段,感受长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春天的故事
教学内容:课本第29页到第3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购物票证的收集和认识,使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2、知道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邓小平设计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历史年代,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都是有预期计划的。他们必须按照计划进行工厂劳动,进行农业种植和生产,一个村庄的劳力就窝在村里的田地上,没有自己的劳动自主权。
2、引导讨论: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来看,你觉得这样好吗?并且能说一说为什么。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二、交流探究:
1、联系二十几年前的生产和生活,再来看今天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经济方式,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小结并引导探究:是的,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都与2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通过课前你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活的了解,认为现在的这种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比以前有什么进步呢? 3、20年,一段并不漫长的时间,然而中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走进新时代
教学内容:课本第35页到第41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
2、激发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骄傲的情感。
3、了解新时期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家乡、及自己家生活的变化,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而自豪。
4、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庭及家乡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唱着《春天的故事》中国人民摆脱了贫穷,从此富裕起来了。你能通过你们家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来说说“富裕”吗?
联系自己的具体生活以及周围人们生活的发现,感受人们通过多产业的劳动,实现了丰衣足食和安居乐业。
二、交流探究:
1、在我国古代,人们曾经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梦想为“小康”的生活。今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在丰衣足食的同时开始不断追求有质量的生活,换句话说,改革开放的这些年,让我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实现了“小康”。你有哪些感受呢?
2、从国家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来说明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中国已经走出贫困,走向富强,高高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怀着对祖国发展的无限自豪和敬意,一起来重温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
播放申奥成功录像,说说自己看了录像之后的感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巨龙腾飞
1、高峡出平湖
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到第49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欣赏美景,感受长江之美(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二、交流探究
1、看课本44页中的插图,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2、交流小结:
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3、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4、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5、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6、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这两条河上还有许许多多造福于民的水电站。请说一说你搜集到哪些? 学生自由交流 全班小结
三、明理导行: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到第5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2、了解西部地区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懂得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使东西部获得双赢,其最终目的是真正实现全中国共同富裕。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知道西部地区包括的12个省、市、自治区,了解西部风景优美且蕴藏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理解开发西部是为了协调东西部平衡发展,最终实现全共同富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展示美景,欣赏西部风光,了解西部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二、交流探究:
1、领略西部秀丽的风景
①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甘肃鸣沙月牙泉、黄果树瀑布、喜马拉雅山、长江第一湾、秦始皇兵马俑、西藏布达拉宫等。
②学生诉说感受。③教师小结:
西部幅员辽阔,有许多美丽的风景,着实让我们赞叹。
2、介绍物产,了解西部资源
①西部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蕴藏着宝贵的资源。请你把它告诉给大家。②学生汇报了解的西部资源,教师补充深化。
3、介绍“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骨干工程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张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3、日新月异的交通
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到第6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知道一些特定环境下特殊的运输工具。
2、知道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感受祖国交通迅速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举例或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交通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交通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56页中的插图,观察,谈感受
2、谜语,教师相应出示图片。
⑴ 一只大鸟真奇怪,只喝油来不吃米,呼啸一声冲天起,载客运货飞千里。(飞机)
⑵ 屋连屋,一条龙,头上乌云滚,脚下雷声隆。(火车)
二、交流探究:
1、了解我们乘坐哪些交通工具?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
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
3、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三、明理导行:
1、计算时间,感受发展
假如杭州-北京的距离约1490km,在以前只能靠步行出门的年代,若步行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生活在地球村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到第75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步入全球化发展道路、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2、知道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了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
3、关心祖国建设与发展,初步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与开放的国际意识。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感受经济全球化给国家建设、人们生活带来的发展与变化,初步培养开放的国际意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自觉做到关心祖国的建设与发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点击播放歌曲“我和你”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你想到什么?
来自2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同住在北京奥运村,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奋进。其实世界上200多个国家的人们何尝不是同住地球村,地球村的居民们已经融合在一起。
二、交流探究:
1、丝绸之路
①、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明白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来往,开辟了丝绸之路,促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②、学生谈谈对丝绸之路的了解、感想,教师相机穿插播放有关课件。
2、改革开放
①、师出示火柴、肥皂、铁钉,认一认,这是什么?这些我们日常用品,在我们爷爷奶奶、小时候为什么被称为洋火、洋碱、洋钉?
②、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业的落后,产生了诸如我们刚才所说的一系列洋货;即使到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实施封锁禁运,我国的经济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2、国际组织
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到第84页中的内容。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知道我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2、了解一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和方法。
3、感受国际组织所起的作用,积极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教学重点:
1、知道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APEC等国际组织的名称,认识这些组织的标志。
2、初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各国际组织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最近,我们常常听到一个名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你们知道吗? 你们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怎样的组织吗? 板书:国际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交流探究:
1、你知道国际组织的一些图标吗?说一说
2、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联合国的一些知识: 自学课本77页到78页中的内容,交流
3、你们知道什么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吗?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教师小结:中国长城,古埃及金字塔,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三、明理导行:
1、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久以流传的文化习俗及自然景观,体现着独特的价值,尊重和保存不同民族与地域的文化、自然景观,正是人类共同生存的基础。有了教科文组织,这一切才有了保障。
2、自1987年我国拥有第一批世界遗产以来,至今已有29个世界遗产项目,遗产数目排在意大利、西班牙之后,位居世界第三。真是值得我们自豪,你们知
第五篇:山人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2012—2013学下学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刘萍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2013年2月
2012—2013学下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六个班,由于全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经过接触,发现这些班的学生大多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很强,爱学习、爱劳动,虽然许多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家长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养成非常重视。个别学生由于娇生惯养,本位思想比较重。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第一单元是放眼看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共三课:1.世界有多大2.多彩的世界3.与世界同行。着重介绍了世界政区.世界的大洲大洋.世界上的国家的多少.伟大的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多彩的居民和生活;走出国门.走进国际组织.并以这些子课题为突破口,导入学生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
第二单元“珍爱和平生活”是“认识世界”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一单元的继续。有三课:1.战争的回忆2.和平卫士3.放飞和平鸽。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炮火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耻辱,带给人的心灵的创伤„„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捍卫着祖国的安宁和幸福„„了解友爱.和平和幸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应该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世界上空。
第三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着重介绍了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家园,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和破坏,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危及到地球生命的生存许多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重视,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共教学三个单元,九课。第一单元 “放眼看世界” 第二单元 “珍爱和平生活 第三单元 “只有一个地球”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世界政区.世界的大洲大洋.世界上的国家的多少.引导学生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2.使学生了解战争的炮火给人们带来的死亡和流血,带给被侵略民族的耻辱,带给人的心灵的创伤,了解友爱.和平和幸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梦想,应该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世界上空。
3.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世界政区地理位置分布大小等特点。
在世界地图上正确地了解世界的大洋和大洲以及他们的相关资料,了解一些世界地理和世界之最。
放眼世界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
了解中国正在迈开大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走向世界,与世界同步,了解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和一些相关的世界组织。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 1—
3第二周 4---7 三 8---14 四 15--20 五 21--23 六 24--28 七 实践活动
八 29--34 九 35--36 十 37--42 十一 43--48 十二 实践活动
十三 49—54 十四 55—57 十五 58—64
十六 65---69 十七 70---72 十八 73----73 十九 实践活动
二十 复习考试
七、教学措施
1.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3.从学生年龄出发,教学力求生动活泼,趣味性强。4.注意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5.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
6.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教学手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