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时间:2019-05-12 18:0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特殊规律,使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再认识,再分析,将列表的过程更优化。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周,你们可以称呼我?今天需要我们共同配合,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为了表达谢意,我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来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对了,下课就由你发给同学们。

2、喜欢数学吗?数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种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示问题:”鸡兔同笼,有5个头,1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1)你从中获取什么信息?......(2)请你们猜一猜将鸡、兔可能是几只?(......)

(3)把你猜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

(4)板书学生的过程

鸡 1 2 3

兔 4 3 2

腿 18 16 14

(4)评价:从尝试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的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方法多么简单啊?如果我们再横竖加上几条线,就成了美观的表格。看来,列表来解决这类问题还确实简单,如果现在将鸡兔的数量增加,还能解决吗?(重点引入列表)

2、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几只?“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来解决?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独立完成列表。

(4)汇报想法和过程

小组1:逐一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腿多了,说明什么?兔子多了,怎么办?)鸡有2只,兔子有18只,那么就有76条腿,一只一只地试,学生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子,相应减少2条腿,)

小组2:跳跃式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要比54条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数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鸡的只数可以不用一只一只依次递增,而是从猜一只到猜5只(或者其它几只),当腿的条数在50到60之间,(提出问题:兔子可能是几只?到底是谁估计的更加接近呢?)

引导发现:这样就减少举例的次数。并通过数据的调整来优化解题策略。

小组3:取中列表------假设鸡兔各有10只

小组4:方程

小组5;奥书班中学习过算术方法(让孩子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适时反思,掌握策略(两题任选其一)

”同学们,鸡兔同笼"

1、观察三种列表的方法,比较异同?

2、谈一谈;你们有什么感受?

四、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练习1、2、3(比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

教学目标:、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特殊规律,使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从而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再认识,再分析,将列表的过程更优化。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谈话:“同学们,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周,你们可以称呼我?今天需要我们共同配合,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为了表达谢意,我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快来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对了,下课就由你发给同学们。

2、喜欢数学吗?数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了解吗?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种有趣的问题------鸡兔同笼。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出示问题:“鸡兔同笼,有5个头,1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1)你从中获取什么信息?……

(2)请你们猜一猜将鸡、兔可能是几只?(……)

(3)把你猜的过程给大家说一说

(4)板书学生的过程

鸡 1 2 3

兔 4 3 2

腿 18 16 14

(4)评价:从尝试简单的开始,一个一个的试,最终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方法多么简单啊?如果我们再横竖加上几条线,就成了美观的表格。看来,列表来解决这类问题还确实简单,如果现在将鸡兔的数量增加,还能解决吗?(重点引入列表)

2、出示:“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几只?”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来解决?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独立完成列表。

(4)汇报想法和过程

小组1:逐一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腿多了,说明什么?兔子多了,怎么办?)鸡有2只,兔子有18只,那么就有76条腿,一只一只地试,学生把试的结果列成表格。

通过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每多一只鸡,少一只兔子,相应减少2条腿,)

小组2:跳跃式列表------假设鸡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条腿,要比54条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数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鸡的只数可以不用一只一只依次递增,而是从猜一只到猜5只(或者其它几只),当腿的条数在50到60之间,(提出问题:兔子可能是几只?到底是谁估计的更加接近呢?)

引导发现:这样就减少举例的次数。并通过数据的调整来优化解题策略。

小组3:取中列表------假设鸡兔各有10只

小组4:方程

小组5;奥书班中学习过算术方法(让孩子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适时反思,掌握策略(两题任选其一)

“同学们,鸡兔同笼”

1、观察三种列表的方法,比较异同?

2、谈一谈;你们有什么感受?

四、深化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练习1、2、3(比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相关文章:

1.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2.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3.人教版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4.《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5.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6.关于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7.《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8.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篇: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3——P104页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列表法或假设法。“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表法可以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通过两种方法的探究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经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具准备:

表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知

(设计理念:通过谈话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引出课题,让学生感知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谈话引出问题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质疑:提问:

(1)一只鸡和一只兔不看外表单从数量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鸡和兔相比:什么比什么多?多多少?

(3)出示: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同笼,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呢?

(4)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5)出示交换已知条件以后的题目。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种动物的异同,引出基础题目,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了解鸡兔腿数数量的差别,每只兔比每只鸡腿数多2,这为下一教学环节,猜测、调整和有序整理探究列表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探究假设法做好铺垫。)

2、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和前面的题目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请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鸡兔各有几只?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共有8个头)

(设计理念:通过对比两题的已知和未知条件的不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后面的猜测、有序整理、验证做好铺垫。)

(2)学生自由猜测。

师:大家的猜测有很多种,听起来有点乱,我们按顺序整理一下(出示表格)。

(3)验证猜想。

(4)观察发现规律。

(5)总结概括:在数学中这种方法叫列表法。(板书)。

(设计理念:通过猜测让学生感知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这是最基础的方法,然后通过列表法进行验证让学生感知有序整理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通过观察、交流探讨发现鸡兔数量的变化引起腿数变化的规律,这样也积累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

质疑:如果遇到鸡兔数目多的时候,这种方法行吗?怎么办呢?

3、探讨假设法:

a、假设全是兔。

1、师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引入全是兔的情境。

2、集体探究,引导交流。

b、假设全是鸡。

1、师再次继续童话故事引入全是鸡的情境。

2、小组独立探究交流假设全是鸡的计算方法。

3、指名小组展示并叙述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

5、延伸:其实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还有其它方法,同学们如果有兴趣的话下来以后可以了解一下。

(设计理念:通过情境假设,让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也为假设法的探究增添了趣味。同时,学生又经历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验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为后面灵活的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三、练习巩固

出示练习题。

四、课后总结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练习一方面加强了对列表法、假设法的巩固,另一方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小结收获整理课堂新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1、列表法

2、假设法

第四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大约在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给出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教材中呈现了三种解题思路:1.列表尝试法、2.假设法3.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这三种解题思路各有其优越性,但是对于知识储备不是很足的小学生来说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解题方法的对比,知道“假设法”和“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及拓展问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们多运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今后升入初中更深层次的学习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 4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数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数学趣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多媒体出示)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有几何?“这就是一道经典的、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这道题是以文言文表述的,哪一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的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的意思。

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吧,在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二、揭示课题

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原题解读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 4

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师:他猜得对吗?该如何判断正误?该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为什么? ③请拿出答题卡一,先猜测,后验证,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么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你试了几次?再想一想有没有更便捷的调整策略。④反馈交流。A、按顺序列表。

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列表。⑤小结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交流,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②集体反馈。

A.反馈假设法一。课件直观演示。B.反馈假设法二。

C.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假设都是鸡,为什么先求的是兔?假设都是兔呢? D.反馈方程解。

4、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 4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做。

2.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3.课件出示“做一做1”

师: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鱼“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4.看来“鸡兔同笼”问题,我们不只局限计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生活中其他的“鸡兔同笼”问题。(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选一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

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5、揭晓课前猜测的答案。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总结提升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资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 4

第五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呈现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揭示课题

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原题解读

/ 3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师:他猜得对吗?该如何判断正误?该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为什么? ③请拿出答题卡一,先猜测,后验证,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么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你试了几次?再想一想有没有更便捷的调整策略。④反馈交流。A、按顺序列表。

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列表。⑤小结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交流,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②集体反馈。

A.反馈假设法一。课件直观演示。B.反馈假设法二。

C.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假设都是鸡,为什么先求的是兔?假设都是兔呢?

/ 3

D.反馈方程解。

4、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四、巩固练习

1、解决书中的原题。

2、生活中“鸡兔同笼”的问题。(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选一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集体反馈。

3、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4、揭晓课前猜测的答案。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总结提升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资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 3

下载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鸡兔同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尝试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尝试与猜测活动之一。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二、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9页教学目标: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导语: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如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接下来小编整理了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汇编)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03-105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探索乐园《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40~41页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第三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