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期末教学反思
浸润诗意
含英咀华
高二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反思
陈娟花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本学期我们开设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教学,现将我在新课改新课堂模式下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的点滴做法反思如下: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选修课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选择,要让学生真正有兴趣。以下的做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的兴趣。
①以浓郁的诗味,引领学生走入诗的国度。如欣赏《南宋》电视节目、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感性与激情之中,诵读诗的韵味、感受诗的风貌、鉴赏名家名篇„„更重要的,是激发了阅读的强烈兴趣。
②引导学生阅读“文化底蕴类”的高考高分作文、名家对名人人名篇的精彩评点等。如:阅读了《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学生对李煜的生平经历和经典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虞美人》中恰如一江春水的浓稠就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欣赏了《读韩愈》这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对韩愈其人多了更多层面的解读;读《<项脊轩志>读后感》,同学们一边读文章,一边悟深情,通过这样一种知己之情来理解本文的精妙。可以说,教师和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浸染和熏陶。
③丰富教学方法,以精彩动人的授课方式带领学生阅读和鉴赏,培养对诗歌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比如带酒学《将进酒》,赏箜篌演奏走进《李凭箜篌引》,写意绘画总结《苏幕遮》,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我花了几年时间总结诗歌赏析方法、诗歌答题技巧或步骤,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基本能够给予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如通过“三读”了解题目内涵、知人论世、理顺文句;熟读成诵;发挥想象或联想以“什么景(意象)、什么境、什么情”的基本格式去初步感知诗歌等。在这个班也已经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有了赏析诗歌的意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不用教师强调这些基本赏析要求,学生基本能够按着这一步骤去完成教师提出的较高的学习任务,虽然还不十分熟练,所以在具体实施教学时,学生与教师的合作比较默契,这就为圆满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提供了很大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落实。
2、梳理整合教材,突出学生自主赏析的目标。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采用了分单元的结构,将中国古代诗歌分三个单元来欣赏。名家名作编为基本阅读课,将分类赏析编为拓展阅读课,体现了大家和群体、点和面的客观存在。这样的设置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的。在具体实施上,我们是两者并重的,并调整了一下顺序,以更适合我们定位的选修课程作为“必修的拓展、能力的提升、备考的准备”的要求,形成有序、系统的教学。有的单元突出一个主题,比如第一单元突出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第二单元突出景境情的赏析步骤;第三单元突出愁情的各种况味。有些还可以重组在一起讲,如将杜甫的诗放在一起学习,形成对杜甫创作过程、创作风格、主旨情感等全方位的学习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形成相对完整的作家解读。有些还需要老师作补充,如《将进酒》一诗,一下就激情了学生“阅读李白”的激情,但更多的,是让学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自主拓展学习。同时,也注意不断渗透诗词鉴赏的知识。如每首诗在强调诵读品味、审美鉴赏的同时,也重点讲好一到两种鉴赏方法,归纳一至两个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等。如在《李凭箜篌引》的学习中就补充了高考例题对音乐的描写和赏析,使学生在对本诗的音乐描写技巧学习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构建诗歌的知识树,不断提高古诗词鉴赏的能力。我在讲授《项羽之死》时将第三单元的《高祖还乡》补入,学生从中把握住了刘邦的形象,并且把他与项羽的形象两相对照,对项羽的正面的英雄形象有了更具体深刻的印象。
3、鼓励学生完成学后感悟。力求巩固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
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周写随笔,随笔的内容有时就会有学后感悟的要求。曾经写过的就有《我眼中的杜甫》、《我眼中的诸葛亮》《说项羽》等等。我要求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之后对文章进行评析总结。虽然我们小县城的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就随笔的质量来看不乏优秀的习作,李娜、王彩玉、大小刘浩、王昇、高璐、袁宝、王润铎诸学生的随笔时有佳篇,读之令人欣慰。
4、以阅读促写作,实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理科班的学生普遍反映写作困难、材料匮乏,在改卷时,也发现学生素材单调、无话可说。其实,教材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写作范例。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与欣赏,要求学生对对诗歌的诗意进行描述,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但内容丰富,许多景物呈现在诗人的笔下,而更多的景外之意、蕴涵之情却藏于诗作的背后。通过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句意境,把一首诗歌改写成散文等形式,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更美的意境,在感受创造美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
在散文单元的学习中,有的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写,有的注重对结构思路、论证方法的分析和鉴赏,力求从宏观上把握和观照,从微观上赏析和补充,同时,尽力避免陷入文言文阅读的俗套和枯燥中。例如《庖丁解牛》《项羽之死》侧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赏析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场面描写,而《六国论》《伶官转序》则注重论点论证的分析。本学期重点训练议论文的写作。一篇作文,反复修改,多次训练,进步不很明显。于是在散文特别是第五单元文章的学习中,我就侧重讲解议论文的论点,分论点,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启发学生联想和思考,用阅读指导实践,实现在读中感悟在写中实践的有效对接。另外,只在学案作业中侧重知识点的分析讲解和落实。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乐学课堂为选修课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我不断感受着自己与同学们一起走进文学作品里的那种幸福或忧郁,更体会到同学们因为语文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带来的快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遗憾,比如有时过于依赖课件,受其牵制,有时拓展过多,课堂显得冗繁拖沓,有时疏于提前安排未能给表现好的学生以及时的赞扬和肯定,有时取舍不定,使学生陷入沉闷的知识点讲析中。不论是一堂成功的课还是一堂失败的课,它都会带给我们诸多思考,也只有课后的认真反思才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裨益。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节奏的掌控还不十分科学,在课堂生成中出现了一些未能预知的情况,教师做了比较合理的处理,比如教师补充讲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等,但是由于这种临时生成的问题较多,因此在时间分配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现象,虽然不十分明显,但还是应该力求避免。总体来说,较之前的教学有很大的突破,收获和感悟都让我欣慰。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追求魅力课堂!
第二篇:高二地理期末教学反思
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反思
赵娜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而,需要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改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跨度大,实际应用强。今年,我执教高二文科班地理。针对高考文综中,地理是门难度较大的科目,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针对本学期区域地理的学科特征,我决定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反馈的四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开心,学的踏实,学的起劲儿。
一,改变教学观念:
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教师讲授占用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的观念。让学生发挥主动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就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多鼓励学生,支持他们的想法。使每节课都有某位或某几位学生成为班里的“提问明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区域地理中涉及的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理事物特征,需要机械记忆,而不用理解,可采用竞争的手段教学。如,将班里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队,教师提问,让学生迅速抢答。分组积分,最后评估高低。此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的评价。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三,完善教学设计:
现在学生存在底子薄,基础差的问题。因而将课程设计为难易相结合的形式。少讲解,多做课堂练习,使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贯穿方法。帮助学生达到轻松记忆的效果。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并加以夸张的肯定和好评。四,重视教学反馈:
学生的层次不同,对于所有学生用同样的标准,未免有些强人所难。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进步或打击他们的自信。因此,不能千篇一律。
在课堂上,反馈越多,不一定就是完全不会,是好学的表现,应该鼓励。反馈越少,不一定就是完全听懂,应加以注意,查漏补缺。在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第三篇: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学科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高二的政治老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发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改革高中教学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反思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真实地感受到政治理论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从而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高一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谈自己在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的学生会遇到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问题,甚至会涉及到外汇的兑换比率的问题,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的讲授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图表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辩论、讨论、社会调查等。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另外,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其实,这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来我们所倡导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客观要求。但过去,我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些对教学的定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说的,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要求学生照办,教师出题、学生考。教师永远占据主导地位、是主动的,学生永远是从属地位、是被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师生的平等,教师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具备民主思想,这也是导致政治教学方式上“灌输式”的重要原因。而现在,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这种观念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而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话,是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的。
总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诫后人如果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反思、反省,教师亦是如此。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高二期末教学总结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总结
2013--2014学下学期,我承担了高中二年级1、2、9班的生物教学工作。高二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普通班的教学我主要以基础为主,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跟上进度。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以下是我在半年中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后进生通常存
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以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第五篇:高二教学反思
高二理科生语文学习之教学反思
我今年任教高二(4)一个理科班班级,班里学生的学习水平基本不高,所以在教学上也必须有所针对性。
一.高二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新的学期,我在理科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发现: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学生严重偏科,虽说语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许多理科生有意无意地把这门当做“文科”,甚至当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他们认为学语文无用,不愿学甚至不学语文,语文课成了“睡觉课”、“娱乐课”。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语文不过是“鸡肋”、“豆芽”,从来都不值150分,也用不着花多少时间去学它。尽管理科班当中也有极少数成绩较好的同学,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偏爱理数化,语文基础薄弱、能力不强,毫无学习热情。因此,理科班的语文老师只能自叹“教语文难,教理科班的语文更难”。
1.理科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 现象一:理科生对于语文的学习都很抱怨,说语文学习没规律,学了跟没学一样,甚至学了还不如不学,有学语文的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理科题目,成效立竿见影。
现象二:对于语文教学“听说读写”中很重要的一环“朗读”,许多理科生认为像教师示范朗读、自读、默读等都是在浪费时间。
现象三:理科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评讲考试试卷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在听,其他学生都没有进入状态,有些人偷偷在课桌底下看杂志或做其他科的作业。
2.原因分析
⑴理科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均衡学习各科的能力不强 ⑵学生学习功利心强,认识上存在偏差
⑶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各学科之间尚缺乏一种“一盘棋一起下”的全局观念
二、对策
要解决上述问题,在实践中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转变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的学科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让理科班的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万科之母”,学生学好语文课是学好其它课的基础。让他们明确在语文课上锻炼出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与基础,在语文课上所习得的方法、能力、习惯、兴趣等应该保留并迁移至其他课中来,并让其有所发挥、发展。同时语文学习会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使我们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据。
(二)激发理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用爱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是人对待事物或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体验,它伴随着人的活动的始终,是一种很强大的活力。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融。教师爱学生,关注学生,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创设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消除学生与教师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主动、愿意与教师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质疑问难,实现对话,达成共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在课堂上,不仅用语言,还要通过教师的一举一动来传达师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热爱学生,信任学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二者交融就会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2、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
如果课堂上有激情燃烧的氛围,学生学习自觉程度高且兴趣浓厚,课后学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学习状态,反之,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厌弃这门学科,拒绝进一步学习。如何创设激情燃烧的氛围呢?
首先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或是于漪式的“激情感染”,使师生活动产生共鸣;或是魏书生式“气功冥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图片、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远。根据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方面的体验;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应该有适合其特点的不同教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促使学生把教学策略内化为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3、积极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 正处在青春年华的理科班学生,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组织与开设属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积极为学生创设自我展现的舞台,给学生成就感。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学生表演自己出众的口语能力。或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着重问为什么,以此让学生表演并锻炼思辨能力或课堂上开设诵读比赛,让他们的朗诵能力尽情表现,并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或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尽显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不仅要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