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松哥扯淡:从教育男人“尿尿”看环境中的教学设计
松哥扯淡:从教育男人“尿尿”看环境中的教学
设计
话说江南某城打算申请参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市容检查小组遇到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们发现各处男卫生间小便池周围总是一片狼藉,而且通过各种场合、各种形式进行宣讲后仍收效甚微。检查小组为此紧急召开“头脑风暴研讨会”。一贯以“点子大王”著称的Mr.Liu率先提出建议“在每个公共卫生间设1名监督员,现场纠正‘尿不进’的不文明行为”。现场哗然,有人质疑“去哪招募这么多监督员”,还有人质疑“天天看着各色人等尿尿是否有害身心健康”。一旁沉默不语的“思想家”Miss Zhang忽然冒出一句“成人最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提醒。我们为什么不在每个小便池上方贴个小标签呢?上面印句标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肯定有效!”(如图1)大家一致掌声通过。实践证明,实施后的“尿准率”提升了20%,尤其机场、写字楼、高端商场等场所成效显著。
----------------------------松哥点评:
1、把学习活动设计在实际情境中,往往比课堂培训效果好;
2、把学习内容提炼成朗朗上口的口诀,比长篇大论更容易让受众印象深刻。
----------------------------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火车站、美食城之类人流量大、人群构成复杂的公共场所,人们依然我行我素,简直视“小标签”为不存在。检查小组再次展开研讨。这次Mr.Liu终于捍卫了他作为“点子大王”的尊严。他提出“‘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太不接地气了,男人都怕别人觉得他不行,所以应该改成‘尿不到池内说明你短,尿到池外说明你软’”。大家哄堂大笑,纷纷表示鄙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你这么不要脸的”。不过取笑归取笑,所有人情不自禁竖起了大拇指。经过本轮改善,“尿准率”再次飙升30%。(如图2)----------------------------松哥点评:
1、教学设计必须“以学员为中心”,不同受众适合不同方法;
2、选择与学员切身利益相关的“痛点”说事,远比空洞的大道理更有力量。
----------------------------市长一方面肯定了检查小组的工作成果,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小便池周围能像组员们家里的餐桌一样干净。面对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检查小组并没有气馁,很快研究出一套补充性改善方案。他们赶制了一批防水的3D胶贴,底面是一个靶子,靶心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苍蝇,并且发动群众力量迅速张贴在各处小便池底部(如图3)。人们竟然从此在尿尿中找到了乐趣,有意识、无意识地全瞄着苍蝇打。甚至有部分市民提出建议“应在便池上增设联网的电子评分设备,举办全城‘尿最准’先生大赛”。
----------------------------松哥点评:
1、“游戏化”是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不能寓教于乐、缺乏参与体验的教学活动将遭到新新人类唾弃;
2、技术的推陈出新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必须善用新技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然也~----------------------------检查小组无疑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鼓舞。大家在庆功的K歌活动中,深感从“二逼青年”跨越成为“文艺青年”之紧迫。在“酒精”的巨大催化作用,他们群策群力终成正果,为所有男卫生间赋予了浓浓的艺术气息(如图4)。不久,新的问题出现了!以前都是女卫生间排长队,现在男卫生间也人满为患。据说,部分人流量集中的区域已经陆续出现男性抢用女卫生间的惊人事件。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男性人数剧增,以前是“尿不准”,现在全成了“尿不出”。尤其剪刀下方的小便池,使用率几乎下降为0。
----------------------------松哥点评:
1、经营企业,讲究“最佳投入产出”。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凡事适度才好;
2、一切不以目标为导向的创新都是无效的,甚至可能弄巧成拙、反受其害。
----------------------------
第二篇:东中环境教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环境教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保护臭氧层》
教学目标:
1、联系实际,调查当地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属哪种类型,并提出防治措施。
2、懂得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全球合作,规划和控制各种影响大气环境的人类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环保意识的观念,并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重点:
1、大气环境问题的危害
2、大气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们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已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部分内容。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 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
(1)在我国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
二,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1.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
(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三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据全国88个城市统汁,1995年有80%以上的城市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北方城市超标率高于南方城市,达到95%。二氧化硫超标城市占统计城市的58%。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城市一是以贵阳、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高硫煤地区的城市,二是以煤炭消耗量大的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北方地区,尤以冬季采暖季节最为突出。
来自城市居民炉灶和商业饮食业燃煤大灶的二氧化硫低空源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类源对城市环境质量影响更明显。据重庆市研究表明,民用燃煤污染对城市近地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为80%左右。
四大气污染的危害及采取的对策措施: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第三篇:从汶川地震看地理教学在自然灾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从汶川地震看地理教学在自然灾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朱小勇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灾害,引起了我们对地理教学的反思: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如何运用中小学地理课堂这个重要阵地,如何使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得以实现?这些问题都是震后我国地理教学中地质灾害教育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教学;灾害教育;地理能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及大地震,据民政部报告,截至5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万人遇难,37.4万人受伤,失踪1.8万人(数据来源:新浪网)。此次地震破坏程度之大,波及范围之广实属历史罕见。
面对灾难我们不仅要全力做好防震救灾工作,还要痛定思痛,尽量做好以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地震灾害是最平常的一种地质灾害,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地震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教育统称为灾害教育。我认为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中地理教学对今后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教学在防震减灾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界处,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尤其是我国的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我国具有地震发生频度高、震源浅、分布广的特点。所以在我国进行防震减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教育对我们的防震减灾工作有更加突出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的特点
学校是人员十分密集的地区,尤其是在上课的时候,一栋教学楼的人员密度超过了其他许多地方。加之学校教学设施密集,而且在我国存在着许多农村中小学具有教学设施陈旧的特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不强。地震灾害来袭,保证师生的安全可以大量的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在汶川大地震中有数十所学校教学楼坍塌,数千所学校的建筑设施不同程度的损毁,其中北川中学、汶川中学等重灾区学校几乎成为废墟,而遇难人员学生人数占到了较高的比例。而地震发生时刚好是学生上课的时间,如何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生的特点
1.在自我防御能力方面
广大的中小学生都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不管是在身体素质还是心理质上都要弱于成年人。面对突发事件一来学生更缺乏实际经验,二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对较弱。
2.在宣传教育方面
我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正在上学的小孩,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有可能接收到学生来自学校的信息。而且如果学校的教学使学生兴趣高涨,能发动学生做许多课余的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学生是很乐意像家长透露这一信息的。这样一来学校的教育也间接的教育了家长,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有效的影响。
(三)地理教学的特点
中学地理学科是中学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与众多地理环境因素的关系等为基础内
容的学科。它不仅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且与实际的联系更是紧密,通过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价值观,而且可以直接在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灾害意识教育。
地理教学的目标是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灾害意识教育本来就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任务。
二、加强地理教学中防震减灾教育的迫切性
在汶川地震灾害中,有一位老师紧急采取措施,让学生躲在附近铁质椅子下使得全班学生无一遇难,最严重的学生也只是受了一点轻伤。据媒体报道这是由于教师的经验丰富,临危不乱。但是也有的学生“地震未伤人,无知先自残”,表现在慌乱中的人员踩踏,失措中的跳楼避险等。更有让人气愤的是有一段学生自
拍的震后视频中,有些高中生还幸灾乐祸,而且有一名学生还表示希望天天都发生地震,原因是他们可以不用上课!
但是相比之下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一位10岁的英国小女孩运用自己的地理知识拯救了数百人的性命;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广东汕头市和福建漳州市距震中均约200千米,汕头市有6000多人受伤,而漳州市无一人伤亡,[4]原因是漳州市从1989年就开始了在地理课程中对中小学生的灾害意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学生的面对自然灾害知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而地理教学也是责无旁贷的。
缺少对自然灾害严重性的认识、缺少对地质灾害知识的起码了解和运用、缺少人道主义情感„„面对灾情我们的学生是脆弱的也是残酷的!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防震减灾教育
(一)丰富课程中关于防震减灾的内容
在现行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上册中的第四章我们用了两节的内容来讲解自然灾害(第五节:气象灾害;第六节:地质灾害),另外在整本书中关于地质构造以及天气系统的章节中都提到了对应的自然灾害的知识。我们对于灾害发生的缘由讲的比较透彻,对国家宏观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如何进行灾后防护工作讲得比较细致,但是对于具体到学生个人应该如何在灾害中拯救自己进而拯救他人,我们却没有一处地方提及!
课程的改革永远都不能超越现实的需要,但是要想通过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来跟上现实的需要那是可行的。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回归地理知识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与实际,补充书本知识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丰富书本中关于地震灾害的知识。具体涉及到如何判断现有地理现象与自然灾害的关系,遇到灾害我们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面对受危险的他人我们应该如何施以营救等等。
(二)注重地理发展性思维的培养
面对自然灾害,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没有更多的更有效的预测手段和设备,但是我们可以联系实际地理现象对自然灾害做出初步的判断。地理是一个广泛联系和发展性的学科,自然灾害在发生之前也会有许多相关联的信息,如果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联系的、发展性的地理思维,那么可以大大减轻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
害。
以地质灾害这一节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就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征兆做细致的总结,并且联系其他学科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与实际地质灾害的正确联系几率有几层,这种现象放到其他地区是否有效,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首先做出什么样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是否有效„„比如:汶川地震前是绵竹有明显的大规模的蟾蜍异动,这种现象与地质灾害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联系生物知识说明这种关联性的几率,发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等等。
这样的教育不仅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知识解决问题甚至是解救生命的成就感,使学生养成联系的,发展性的,科学的分析问题的习惯,应对灾害的忧患意识,锻炼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注重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应对地质灾害的过程中,沉着冷静的态度,有条理的分析应对十分重要。但是要想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中自救,要想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迅速的决定生死的反应,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普遍重视实体知识的传授和理论问题的分析,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与实际的能力这一根本目的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日本是一个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而日本的防灾教育也是做的最好的,[5]在日本学校或政府会不时的向正在上课的学生和老师们来一个完全不知情的地震演习,一听到地震信号所有的学生迅速而从容的钻进课桌下抓紧桌腿,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但是一旦真正发生地震时这不到一分钟的实践却可以拯救数百数千或者是更多的学生的生命。[6]
而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以地质灾害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真实的地震演习,让学生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体验一下面对地震我们需要做什么。而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于对自己周边环境的分析和建设,对实际问题科学的提出自己的设想。一方面学生加强了对知识的又一遍深刻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在面对灾难时有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
(四)注重人道主义精神的培养
面对巨大灾难凭个人能力我们无法对抗,这时我们只有互帮互助,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灾难。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图片、多媒体资料等)让学生深切感受生命面对灾难时的渺小,通过创设教学环境(如模拟有人在地震中被掩埋,我们如何开展救援;灾区人民水深火热,我们如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等),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在面对困难时互帮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实践证明团结一致在抗击灾害中的作用十分巨大。
综上,在中小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震减灾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可以从教学内容、地理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性光芒,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增强我们整个国家在面对巨大灾害中增强防灾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罗崇升 雷麦莉.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甘肃科技,2005(5). 吴春艳.防震减灾与地理素质教育[J].攀枝花大学学报,2000(9):46/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孙国学 孙晶岩.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J].山西地震,2007(10):34-37
[5] 任秀珍.从印尼地震海啸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发展方向[J].国际地震动
态,2005(4):13-17
[6] 日本举行全国性地震演习防震教育从小做起[EB/OL].http://news.sina.com.cn/w/2006-09-04/09259929860s.shtml.新浪国际在线,2006-09-04
作者简介:
朱小勇(1986-),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8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学论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市西南大学教育学院04级教育学400715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zxyxm@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