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目标: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
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
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制作感受,画好“心情曲线”。
教师在坐标的横轴方向上设计几个时间段,让学生在竖轴方向上画出做酸奶前后的感受,即画出“心情曲线”。等学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后,再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感受。
评析: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在做酸奶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控
制好鲜奶的温度以及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控制”是科学课中常用的一个术语,也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技能,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控制是必要的。最后,学生利用曲线图绘制做酸奶时的心情,将活动延续到课后,关注自己做酸奶时的情感波动。“画心情”是一种新颖的评价方法。
师:当你们听说这节课要做酸奶的时候,你们的心情如何呢? 生:很高兴。
生:很激动。平时都是自己喝酸奶,想不到今天自己动手做酸奶了。
师:如果用一条曲线表示你做酸奶时的心情,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将曲线向上画,表示心情激动。
生:画一条波浪线,因为心情激动时心跳会加快。
师:这两种方法都行,大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选择。我们也可以在坐标的竖轴上画一些心情指数,用线条起伏的高低来表示自己的心情。
师:开始做酸奶了,你的心情又怎样呢? 生:我的心情反而放松下来了。生:还有一点点紧张,怕做不好。
师:如果心情放松下来,我们怎么用线条表示呢?如果心情紧张又该怎样表示呢?请大家在记录表中的几个时间段里画出自己的心情曲线。
评析:当学生们参与某一项活动时,他们的心情肯定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设计了心情曲线图(教学评价表附后),让学生在几个特定的时间段里画曲线来表示自己的心情变化。我们发现,当学生准备做酸奶时,他们的心情是激动的;当他们开始做时,心情趋于平和;等待时,心里有一点点的紧张与焦急;酸奶做好后心情又是高兴的;在品尝后,他们的心情是多样的,或是喜悦或是激动,证明他做成功了;失败时则表现为灰心丧气。当然,在具体评价时还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更好地发挥心情曲线的作用。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4.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对人类有功也有过。自然界中的腐生细菌可以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既净化了环境又为植物制造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肥料。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利用细菌,如制醋离不开醋酸杆菌,做泡菜离不开乳酸菌,有的细菌还可以制药。但有的细菌也可以使人类得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5.讨论:细菌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办法。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病菌传染的一些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的办法。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病从口人,病从鼻入,外伤感染。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做酸奶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科学课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愿望,让他们每个人都来做一做。在做酸奶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控制好鲜奶的温度以及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控制”是科学课中常用的一个术语,也是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技能,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控制是必要的。最后,学生利用曲线图绘制做酸奶时的心情,将活动延续到课后,关注自己做酸奶时的情感波动。“画心情”是一种新颖的评价方法。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酵而变成的;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2、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
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 2.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的繁殖个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纸、粉笔灰
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1、出示调查表
师:同学们,老师课下做了一份小调查,发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喝酸奶。那你们知道酸奶是如何制作的吗? 学生小组稍作交流。
师:这里有一段精彩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酸奶的制作分为几个步骤呢?并思考什么因素决定了酸奶的形成?
2.调查学生喝奶的情况
在我们班里经常和牛奶的同学有多少?学生举手 经常喝酸奶的有多少?学生举手
你对酸奶了解多少呢?师生谈酸奶的好处。幻灯片展示 二.品尝酸奶
这里有几杯同学们做的酸奶,想不想品尝一下 学生品尝酸奶,做点评。明确做酸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1)酸奶的制作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可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④保温5-6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注意事项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播放工厂制作酸奶的视频资料。
通过制作和品尝酸奶,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 生:鲜牛奶是怎样变成酸奶的呢?…… 三.认识细菌的特点
认识乳酸菌——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乳酸菌属于微生物,是细菌,那么细菌有哪些特点呢? 小、“吃”、快
模拟细菌的繁殖特点和速度——二分裂繁殖、每隔二十分钟 四.细菌的功与过
细菌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又有哪些影响呢? 师生结合资料交流探讨。
对待细菌,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五.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老师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师生交流。
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课下继续做酸奶,使酸奶更加美味可口。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小 乳酸菌→细菌
“吃”
快:二分裂繁殖
《做酸奶》教学反思
《做酸奶》是小学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节非常有趣的课。对于本节课我总结如下,1.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
在教学《做酸奶》第一课时,因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决定让学生把做酸奶这一实践活动延续到家里进行。在上第二课时的课上作了
一次调查,发现回家做酸奶的同学寥寥无几,难得有个别同学做了却没有成功。因此决定和学生一起再经历一次做酸奶的过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我们教师应该做一个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
2.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与方向。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问题,但是真要做起实验来,他们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而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或直接的失败。作为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实验前将这一技能有目的地进行渗透,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知道如何对实验变量加以控制。
3.实验后及时地作出总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做酸奶的经验,有同学没有做成功,觉得没有经验。平常我们也是这么认为,成功了才谈得上经验,失败了只有教训。但我觉得不是的。我认为经验应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经验。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有了失败的经验,就会离成功接近了。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失败是经常有的事,如果把失败仅看作是一种教训,未免太过苛刻。我们总在一些失败中前进,在失败中有新的发现,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过程,所以失败了也是一种经验。因此,我明确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得和失,把它们都看做一种经验。我想这对促进他们大胆实践、用于创新是有帮助的。
每一个实验都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要自己悟出其中的涵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作为一个教师就要进
行适当的引导,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得到提升,科学素养就会得到锻炼与提高。
本节课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在语言上,教师在应该强调的地方没有加强语气,并且与学生的互动欠缺。这一点要在平时的课堂做起,不能求快,要争取每节课都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增强亲和力,让学生乐于互动,争取达到“教师的一个眼神,学生就能领会出要说什么”。
在教授的过程中,对学生还是不够放心,有些知识点絮叨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并且过渡语欠缺,这就要求多思考多准备,对教案特别熟悉。
每一次的听课对自己的成长都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老师们总能给我提出很有价值、很精彩的意见,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大家的帮助,我的科学课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做酸奶》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
2《做酸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
2.能够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
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知识与技能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知道酸奶是有乳酸菌发孝而变成的; 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3.
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4.
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粉笔灰、黄豆、试验记录纸、纸杯。学生准备:做好的酸奶、课前收集的各种细菌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制作酸奶的方法
1.师:你们吃过酸奶吗?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谁能说?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3.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做酸奶的方法。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②消毒保温杯和勺子。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强调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 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不要存放太久。
二、布置作业
1.制作酸奶,下次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
2.为什么鲜奶会变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下次交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学生开展酸奶品尝会
1.师:上节课,同学们回家后亲自做了酸奶(板书课题)。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亲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酸奶品尝交流会。
要求:在酸奶品尝交流会上,你可以品尝其他同学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的,并且要选出你认为最好喝的酸奶。2.学生分组进行品尝并交流。3.全班汇报并交流。
4.质疑问难:在做酸奶和品尝酸奶的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5.学生提出问题。
二、认识细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师指导并帮助学生确定研究问题: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2.学生针对问题讨论并猜测。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通过网络、书本收集有关细菌的资料。
4.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民主评议小组研究情况。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细菌的繁殖;(二分列繁殖)细菌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7.模拟细菌的繁殖试验:
介绍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并让学生说出试验中各种物品环节模拟的是什么? 进行试验,试验到细菌繁殖到第八代。预测第二十一代细菌的数量。
填写试验纪录,汇报实验后的结论和感受。8.讨论和交流:1.酸奶是怎样制成的。2.你能说出那些细菌有用、那些细菌有害?
三、了解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1.讲述: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5.学生交流。
6.教师小结:病毒个头很小,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细菌那么大。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等。病毒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所以,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
6.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四、认识病菌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1.提问: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4.讨论: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8.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菌预防方法。
板书设计:
2、做酸奶
细菌
病毒
病菌 教学反思:
第四篇:做酸奶教学设计
《做酸奶》教学设计
赵秀宏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体活动是让学生经历做酸奶的实践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细菌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的认识。在做酸奶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一次成功的体验,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获的喜悦。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认识乳酸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讨论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以及细菌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
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 教学重点和难点:
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学准备: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喝过酸奶吗?你们能向大家说说酸奶是什么样的吗? 学生交流。
2.猜测:你们知道酸奶是怎样做成的吗? 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作任何评价。教师分别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个空的酸奶瓶,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从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鲜牛奶、蔗糖、乳酸菌。学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学生可能会提出“乳酸菌是什么”的问题,教师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随后在第二环节——认识细菌中全面地解决问题。
3.自己动手做酸奶。
教师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鲜牛奶(在电饭锅里刚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几分钟。每组发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鲜牛奶(放在罐子里)。
学生自带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过)。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图,学生看图,制作酸奶。
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人消过毒的保温杯中,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盖上盖子。
测一测: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多少? 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变质的酸奶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酸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1.提问: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应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鲜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 学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4.教师小结: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对人类有功也有过。自然界中的腐生细菌可以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既净化了环境又为植物制造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肥料。生活中人们也经常利用细菌,如制醋离不开醋酸杆菌,做泡菜离不开乳酸菌,有的细菌还可以制药。但有的细菌也可以使人类得上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5.讨论:细菌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办法。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病菌传染的一些传播途径以及预防的办法。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病从口人,病从鼻入,外伤感染。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预防传染病,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抵抗力。
第五篇: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做框架》教学设计
《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过程与方法: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解决难点:
在让四边形框架稳定时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适机辅导。教学准备
1.学生实验准备: 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实验记录表。
2.教师实验准备:橡皮筋、短竹棒、长竹棒、正方体框架一个、课件。教学过程
一、认识框架结构
1、课件出示国家体育场的图片,问:你了解国家体育场的那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
2、请同学们观察建筑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给学生观察。
3、、图片中的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科学里,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框架这一课。板书:做框架
5、框架结构有什么优点?生自由回答。
二、做简单框架
1、请大家再来观察图片中的这些框架结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师说明框架结构一般是由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的。板书:三角形,四边形
2、我们能不能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
3、那怎样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呢?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分组汇报。
4、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制作材料。
5、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教师巡视,适时提示,发现优秀作品。制作完毕,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6、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有什么不同,哪一个容易变形?
学生感受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发现它们的不同,小组汇报。小结:三角形框架稳定、不容易变形;四边形框架不稳定、容易变形。
7、四边形框架不稳定,那如何使不稳定的四边形框架稳定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实践验证、感受加斜杆是否变得稳定了。
8、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是否变得稳定了?
9、为什么四边形框架加斜杆后变得稳定了?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课件演示斜杆的支撑作用。
三、做正方体框架
1、我们刚做的简单框架都是平面框架,现在我们来做复杂的立体框架。课件出示正方体框架。
2、正方体框架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我们怎样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呢? 学生分组讨论。分组汇报。
4、我们来进行制作比赛,要求是要做到稳定、美观、材料少。学生分组制作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教师巡视,适时提示。学生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5、老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框架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2、生自由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