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

时间:2019-05-12 18:1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

第一篇: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

陆羽《茶经》养生的科学性解读

周栋臣

《茶经》作为世界最早的茶叶、茶学专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瑰宝。历代文人学者的研究著作浩如烟海。从哲学、道德、文化艺术、茶事茶道、茶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精行俭德这一精神为主线,发表了许多论著。历代医学家、文人对茶可疗疾有许多记载,但多从经验出发难免有偏颇之处,笔者有鉴于此,不惴冒昧,就手头资料,以《茶经》原文之论述,按现代医学科学作一些浅释,以企抛砖引玉,为“茶经”中关于养生保健、治病功能作初步的、专一解读,以飧读者,一 之源中茶养生之我见

之源,是“茶经”关于茶的综论。它指出茶为南方之嘉禾。讲了茶的起源、茶字的从属、别称、茶树的性状、生长条件、栽培方法、茶的功效和选茶,以及饮茶注意等。所以对养生方面的解读,也应以原文为前提去理解而加以解读。

之源中关于养生方面有一段原文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见清·道光元年天门县志附刊《陆子茶经》)

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1、茶之为用、味至寒。指出了茶的性味

2、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意为最适合饮茶的对象

3、若热渴„„茶所起的效果作用。偶尔在友人家见到宋版“茶经”,是没断句的,原文与上文同,重新断句如下。

1、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意为茶为寒性,作饮料最合适。

2、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 以上两种句型不同,则理解上就有悬殊,笔者本文在于从医学上解读养生之道,对于“茶经”本意,尚待后探讨,故此次仅提出质疑而已。现在,还是以清道光版“”茶经原文作医学方面的解读。

1、茶之为用、味至寒。说明了茶的性味为寒性,这点为医家公认。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清 黄功绣在《本草求真》记载:“茶味苦,气寒”。祖国医学中“四诊八纲”,“寒”与“热”是相对应的。指出“火为百病之源、茶为寒性,饮茶火降则上清”。指出了茶的性味为寒。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以其“火为百病之源”这一论述为基础。苦与寒是相依的,寒与火是相克的。

现代医学证明,茶叶之苦实为儿茶素的作用,儿茶素学名是黄烷醇,是茶叶干重的12—24%,占茶多酚的60----80%,其苦来源于酯型儿茶素具收敛性。所以贫血的人,体质虚寒的人不宜饮茶。其原理是:茶中鞣酸与铁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质,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不利于贫血病人治疗,甚至加重病情。有胃病的 人(胃炎、胃溃疡)也属于胃寒体质,也不宜喝茶,因为茶可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疼。证明茶经指出茶、味至寒是有道理的。寒性病不饮茶、寒性体质的人、慎饮茶。

在这里应着重指出,唐代制茶应为绿茶,绿茶为寒性。致于现代经过制作加工、发酵茶叶如红茶已改变了性味,虽变为温性,但其基本生物碱成份不变,有些病人还是不宜于饮茶的。

2、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被奉为陆羽精神。他的一生走过的道路坎坷艰辛,一生艰苦淡泊,拒绝名利,致力于茶事活动,写出了科学著作“茶经”,陆羽是精行俭德之人的典范,可以以《六羡歌》为证。然而作为科学著作在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一提法的字面解读似乎不妥,应该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其实茶的起源有神农说,周秦说、两汉说„„,研究表明“中国饮茶之风起始于两汉,发端于饮食,形成于民间|”(丁文《品茶论语》)。在唐代茶已很普及。唐玄宗时,有一名叫封演的进士在《对氏见闻记》上说:“玄宗开元泰山灵严寺之降魔大师普及禅教,坐禅时只饮茶,于是一般人仿效,把茶当饮料,逐成风俗”。当时,长安城内已有茶馆开设,不问道俗,只要付钱,均可饮用。在唐朝,朝庭文武百官,或贩夫走卒,普遍饮茶(见《茶书》P5“唐代的茶”)《茶经》六之饮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之时义远矣哉”。由此观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应有一个大众化的理解,不能认为非精行俭德之人不适合饮茶吧。这不是陆羽的为人品格。我认为就是在从事茶活动中“精行”:认真细心,专心一致,有责任心,精益求精,无论制、收、煮、饮都要行为举止按操作办事,俭是精神行为,俭为茶事内涵。德为品行规范,俭德通过精行来体现。茶性与人性相互关联,这样的人“为饮”不管你是劳心者、劳力者都能获益。引申来讲,就是要科学、健康饮茶,文明饮茶,怎样做到呢?不妨试举几种情况说明。

1、不暴饮,“聊四五啜”,一日4-5杯,相当于1000-1500毫升左右,符合现代日补充水份量的标准,故有“多服少睡,久服瘦人”之说,故不主张暴饮。

2、不饮过期茶,因为过期茶可生成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害。亚硝酸是致癌的因素。过期茶(隔夜茶)汤内茶多酚、氨基酸、脂类、芳香物质、维生素都会发生化学变化、氧化使味变淡、色暗、收敛作用减弱、鲜味下降。亚硝酸是公认的致癌因子。隔夜茶污染严重。有人作过试验:用5克茶叶泡250毫升盖碗茶。冷后1.5小时查有125个细菌,12小时后有315个细菌,24小时后,有46万个细菌,真菌1678个,说明搁置时间越长,污染越重。

3、不饮太浓茶:一般泡茶用5——10克茶叶。泡一杯喝三次,有的人喝浓茶是不科学的。多次泡茶也无功效。红茶有大量草酸,太浓生成草酸钙,形成结石,对人体不利。此外,失眠的人不宜晚上喝茶,有心血管病的人要慎饮茶,因为茶叶含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兴奋作用。

4、空腹与饱腹饮茶是与非 空腹时一般不宜饮茶。《本草求真》说:“空心饮茶即入肾水削火,复于脾胃生寒,万不宜服”。这是因为空胃时,茶可快速入肠,加速吸收刺激神经、血管于心血管病不利;又可使胃酸大量分泌,加重胃病,所以空腹时饮茶不可不慎。饱腹饮茶,则要区别对待。如饭后以茶水漱口,清洁口腔卫生,中和口内酸度,茶中之氟又对防龋齿有益,喝点淡茶,对消化脂肪、醒酒是有利的,但应特别注意醉酒之人,千万不要用茶解酒。这是因为酒精是乙醇的作用,兴奋后会麻醉神经,酒入肝后通过酶的分解先转为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经肾脏排出。而茶也兴奋中枢神经,可对抗酒精醉后昏晕感,扩张血管,促进循环、提高肝脏代谢能力、扩张肾血管而利尿,促进酒精排泄而醒酒。为什么醉酒之人,又不能用茶解酒呢?恰恰是茶的利尿作用于使来不及氧化的乙醇提早进入肾脏,肾脏对乙醇无解毒功能,乙醇对肾脏就造成了损害,酒醉后饮浓茶常常发生肾病。用浓茶醒酒是得不偿失的。

5、要长期饮茶:茶虽含有多种生物碱、蛋白质、维生素类及矿物质微量元素,但含量毕竟不多,要长期饮茶,持之以恒,方生养生之效。所以“茶经”六之饮指出,“夏兴冬废非饮也”。用茶治某些病如消食滞、咽干、止泻等,可短期见效,要收养生保健之功,就要坚持长期饮用。综上所述:对失眠、贫血、心血管病人急性阶段、胃炎、胃溃疡活动期、胃出血、妇女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都不宜或慎重饮茶。科学饮茶才能饮得健康,这就是《茶经》“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给我们应有的启示。

3、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这里分别用现代医学加以解释。

1、热渴:这里有两层意思,有热病的人,用寒性茶为药解之,李时珍指出:“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渴茶,宜热饮。现代医学认为渴茶应以热解热。我们知道,夏日降温,冷饮只能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这是因为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扩张,体温反而明显下降,茶可控制下丘脑体温中枢,调节体温,热茶水的张力、渗透压、分子结构,更便于组织吸收,所以渴热茶后解渴更快。冷饮吸收慢解渴慢。

2、凝闷:凝者结也,有郁结,郁闷之意,这里包括“心烦闷,情绪不好之意,也包括抑郁症。”茶中含有咖啡因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因而可治凝闷。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报告,老人每天喝绿茶,可以减少抑郁症。对70岁以上作心理疾病研究发现:每天喝4杯以上减少44%抑郁症的风险。还发现即使考虑到被试者社会经济状况,性别,饮食习惯,用药问题及使用抗抑郁药等因素。对喝绿茶减轻抑郁症状仍很明显,但饮用红茶、乌龙茶、咖啡没有减轻抑郁症的功效。这是因为绿茶中含有茶氨酸物质的作用。

3、致于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这是因为茶叶中许多药用成份如生物碱(咖啡因、茶碱、可可碱、嘌呤碱)多酚类(茶单宁,鞣酸黄酮素)芳香物质、脂类以及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物质,他们具有消炎、抗菌、止痛、激活免疫,兴奋神经、消除疲劳,提高劳动效率等多方面作用。因而,能够对脑疼,百节不舒等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所以茶经指出:“聊四五啜、与醍醐、甘 露抗衡”就不足奇了,这就是现代科学对“茶为百病之药”的解读。当然随着科学的发达,茶毕竟作药用效力不为现代药物,有时只能对功能性疾病加以调整,把茶定位为养生保健饮品还是恰如其分的。

4、饮茶要选好茶:“茶经”指出“采不适,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叶品质与生长地理环境、培植中是否受环境污染,农药化肥,采摘时间、季节、嫩度等而品质相关,所谓明前、雨后品质大不相同,排除污染因素外,具有关资料介绍,明前优于雨后,春叶优于秋叶,嫩叶优于老叶,大叶种树茶优于小叶种树茶。绿茶以碳氧化合物、醇、酸较多形成清香特点。红茶以醇、醛、酮、脂、含氧化合物多,具有甜香特点。茶叶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营养素,被人体吸收利用,因生长环境关系,也会有铅、铝、镉等有害元素,如果茶叶中混有毒草杂叶,霉变更是危害极大所以要选好茶。茶经指出:人参是补品,也分上、中、下三等,饮茶也像吃人参一样,要有选择,否则,“茶为累也,亦犹人参”。即此之谓。

五之煮与六之饮中两则关于养生论述。五之煮,是讲关于用火用水的要求,与医学疾病养生有关者二,其中以“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这是因为,海拔较高的山区均缺乏碘,我国云贵、两湖、两河、晋、陕、甘肃、青海、内蒙、四川、台湾、浙江钱塘江以南、安徽祁门一带山区,都是碘缺乏的山区,人若饮用缺碘水可以使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小儿缺碘可以发生智力障碍,大脑发育不良,医学上叫克汀病。所以“茶经”上讲,用此类水“久食,有颈疾”,应该是指患甲状腺肿大。所以我们的食盐内加碘,就是预防碘缺少的措施。1990年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71国首脑会议通过宣言2000年消除碘缺乏症我国作了承诺。

第二,指出了饮茶要热饮,是因为“精英浮其上,重浊凝其下”,冷了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这是要解热症所用,现代医学证明也有倒外,就是糖尿病人要饮冷茶。每次饮50——150毫升,每日三次,可收效果,这是茶叶中多种物质可增强胰岛素的作用并可除去血中过多糖。这些物质粗茶中会量最高达37%,绿茶32%,红茶20%,特别指出要用冷开水泡,不能用沸水冲茶。

六之饮有“荡昏寐,饮之以茶”“夏兴冬废非饮也”,两则,前者为茶有兴奋中枢神经之功,后者为饮茶需持之以恒,这两点已在一之饮中有所阐述就不再罗嗦了。

这就是茶经中养生科学解读的我见。

第二篇: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

唐朝的茶圣陆羽是否到过陕南茶乡?从文献资料和历史考证来说,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但是,陆羽在《茶经》“八之出(茶叶产区)”却有着明确的记载:“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在全国一提起陕西茶叶,大都误认为是黄土高原,根本不产茶,对于陕西秦岭南部的茶乡了解甚少,实际上是一种误解。在此方面,素有我国“当代茶圣”美称的吴觉农前辈主编的《茶经述评》,就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他把陆羽《茶经》中的“山南茶”阐述得淋漓尽致,相当确切。

唐建中元年(780),陆羽撰写出了中国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西周初期以来,关于茶的记载只是片言只语、不成体系的状况。《茶经》问世,堪称首部茶学百科全书,具有划时代意义。

《茶经》全书共三卷十章,约有7000多字,展示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茶叶世界。简略话之,包括有:“一之源”,介绍茶树的起源、茶的性状、名称、品质和功效等;“二之具”,介绍各种采茶、制茶的用具;“三之造”,论述茶叶的种类以及采制方法;“四之器”,专门介绍煮茶、饮茶的器皿,说明各地茶具的优劣、使用规则和器皿对茶汤品质影响;“五之煮”,介绍煮茶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介绍饮茶风俗和饮茶方法;“七之事”,引述古代有关饮茶的故事、药方等;“八之出”,论述全国各地名茶产地茶叶品质的高与低;“九之略”,论述在一定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十之图”,教人用绢写《茶经》悬挂,以使全书一目了然。

重温《茶经》,让人茅塞顿开,感慨万千。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文章写到这里,让我十分欣慰的是就在陕南产茶第一大县――西乡秦巴茶叶广场上,也雕塑起了茶神陆羽的雕像,是的,种茶、卖茶和喝茶人别忘陆羽啊,没有他与《茶经》的出现,我们不知还在野草中的荼与茶的迷茫与朦胧中徘徊多久?在古城西安大雁塔广场,也有陆羽的雕像。我们每天感悟茶中之趣,收获着人生智慧,这其中也包括着陆羽的人文精神。

下载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陆羽在《茶经》中养生科学性解读-周栋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