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 《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
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
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1.二、1.3.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道旁李树》《复裈》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读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小时候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上面长着许多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摘吗?请看课文。
三、正课
1. 朗读《道旁李树》。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3. 质疑: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
讨论并归纳: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面目思索的结盟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不应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
4.质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讨论并归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聪颖机智孩子。
5.朗读《复裈》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6.指导学生翻择课文,一人一句。
7.质疑:韩康伯说“火在慰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比喻上身穿暖和了,下身就不会冷了。
8.质疑:每亲认为他“导”的原因是
什么?
讨论并归纳:母亲认为觉得他小小年纪(才几岁)就能类比恰当,就能替
大人着想,为家庭分忧,觉得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课堂小结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读读。
1.词语小结
导:母甚导之 以„„为异 对„„ 感到惊异
水土导也 不同
道:国人道之 说
看道旁李树 路
然:公欣然曰: „„的样子
取之信然 这样
所以然者何 这样
2. 古今导义
因:古义:凭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走:古义:跑 诸儿竟取之
今义:行走
寻:古义:过一些日子 寻作复裈
今义:寻找
酷:古义:特别 家酷贫
今义:残酷 3.导 母甚导之 意动用法 以„„为导 对„„感到惊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
一、1.2.3.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篇: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2)笑前一喻,乐后一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1.二、1.3.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道旁李树》《复裈》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读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小时候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上面长着许多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摘吗?请看课文。
三、正课
1. 朗读《道旁李树》。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3. 质疑: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
讨论并归纳: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面目思索的结盟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不应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
二。
4.质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讨论并归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聪颖机智孩子。
5.朗读《复裈》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6.指导学生翻择课文,一人一句。
7.质疑:韩康伯说“火在慰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比喻上身穿暖和了,下身就不会冷了。
8.质疑:每亲认为他“导”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母亲认为觉得他小小年纪(才几岁)就能类比恰当,就能替大人着想,为家庭分忧,觉得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课堂小结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读读。
1.词语小结
导:母甚导之 以……为异 对…… 感到惊异
水土导也 不同
道:国人道之 说
看道旁李树 路
然:公欣然曰: ……的样子
取之信然 这样
所以然者何 这样
2. 古今导义
因:古义:凭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走:古义:跑 诸儿竟取之
今义:行走
寻:古义:过一些日子 寻作复裈
今义:寻找
酷:古义:特别 家酷贫
今义:残酷
3.导 母甚导之 意动用法 以……为导 对……感到惊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
一、1.2.3.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篇: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
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3.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2.难点
(1)翻译文言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咏雪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3. 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 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
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7、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
(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一喻,乐后一喻。(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8、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纷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好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9、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像鹅毛漫天飞舞,像蒲公英种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泳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时间,地点,缘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五.作业
1.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一、1.二、1.3.三。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朗读《道旁李树》《复裈》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读翻译。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语
《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还有这样一则故事:王戎小时候看到路旁有一棵李树,上面长着许多李子。小伙伴们都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你知道他为什么不去摘吗?请看课文。
三、正课
1. 朗读《道旁李树》。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2. 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3. 质疑: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 讨论并归纳: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面目思索的结盟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不应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4.质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讨论并归纳: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聪颖机智孩子。5.朗读《复裈》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6.指导学生翻择课文,一人一句。
7.质疑:韩康伯说“火在慰斗中而柄热”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比喻上身穿暖和了,下身就不会冷了。8.质疑:每亲认为他“导”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母亲认为觉得他小小年纪(才几岁)就能类比恰当,就能替大人着想,为家庭分忧,觉得他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四、课堂小结
《世说新语》中有很多类似的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机会找来读读。1.词语小结
导:母甚导之 以„„为异 对„„ 感到惊异 水土导也 不同 道:国人道之 说 看道旁李树 路
然:公欣然曰: „„的样子 取之信然 这样 所以然者何 这样 2. 古今导义
因:古义:凭借 未若柳絮因风起 今义:因为
走:古义:跑 诸儿竟取之 今义:行走
寻:古义:过一些日子 寻作复裈 今义:寻找
酷:古义:特别 家酷贫 今义:残酷
3.导 母甚导之 意动用法 以„„为导 对„„感到惊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
一、1.2.3.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教学后记:
第四篇:语文乐园(三)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语文乐园
(三)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读偏旁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读意思相近的句子、读诙谐中蕴藏真理的短文,引导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从四幅图中发现自己的观察所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积累喜欢的语言,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个偏旁及含有这三个偏旁的汉字,并会认读带有这三种偏旁的词语。
2.学会用部首查字典,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读词语,会辨别同音字字,并用“都”造句。2.学会写字,写美观带有“日”的字。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乐园
(三)”的内容。(板书:语文乐园
(三))
二、读写结合板块一:我来试试
1.读一读,认一认
(课件出示2、3)
纟 棉纱 纺纱 织布
衤 衬衣 裙子 袜子
巾 围巾 帽子 窗帘
(1)读一读:借助拼音,把词语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偏旁和字义的关系。(板书:带有“纟衤巾”的字)
(“纟”的字:“纱 纺 织”都与“棉、麻、毛、线、布类织品”有关;
“衤”这个偏旁的本意就是衣.只要和衣服类有关的都用这个偏旁;“巾”纺织品制成,多与纺织品有关)(课件出示4)
(3)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三种偏旁的词语?
如:“纟”继 续 红 绿
“衤”被 初 补 袜
“巾”幅 帽 帜 帐
2.查一查,认一认
(1)激趣:(课件出示5)“字典里住着许多字宝宝,要想帮他找到家,必须知道去他家的路线,中途有三个岔道口,同学们可得记住哦!要不然你会迷路的。”帮助认识“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板书:部首查字法)
(2)教师讲解查字典的方法、程序,学生试查字典。(课件出示6、7)
确定部首→在部首目录中查找部首→在检字表中查字→在正文中查字
部首目录 去掉部首 ↑ 的笔画数
如:秩→ 禾 →(“禾” 页数)→ 失 → 正文页数 →zhì(5画)↓(5画)
检字表
(3)生说查字典的方法,自由或合作查“序”、“妙”。(4)用部首查字法查出自己的姓名的方法进行练习巩固。
3.读一读,写一写。
(课件出示8)
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1)读一读:把所给例句读一读,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2)想一想,例句中出示的例词“可是”是什么意思?(板书:可是)
(表示句子意思的转折)
(3)写一写:在理解的基础上,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如:今天是星期天,可是我们还得上学。
三、课堂小结
时间过的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三种偏旁,了解这些偏旁都分别和什么有关,并认识了有这些偏旁组成的字词,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今后的学习会更加注意读写汉字的方法。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可是”写句子。
2.你还知道哪些带有“纟”的字?
3.用部首查字法查不认识的字。答案:
1.今天下雨了,可是上学我忘记带雨伞了。
2.带有“纟”的字有: 约、给、级、绵、、线、结、纺、纱、继、细、纲、纪、绿、纬、纳、绸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比较句子,理解“终于”一词表示的意思和效果,并用“终于”造句。2.学会制作书签,介绍自己喜欢的名言。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乐园三”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乐园三)
二、学习设问句的用法
板块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比一比:(课件出示10、11、12)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获得了成功。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终于获得了成功。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1)读一读:把所给例句读一读,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想一想:这两组句子,前后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
后一句比前一句多了一个词语“终于”。(板书:终于)
功到自然成,徐悲鸿获得(3)比一比,说一说:多加一个“终于”前后两句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例如: 第一组的第二句用上了“终于”,表明徐悲鸿获得成功很不容易,强调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就是成功没有什么捷径,只有“勤学苦练”。
(4)写一写:鼓励学生照样子用“终于”写句子。
如:我写完字了。
我终于写完字了。
三、制作书签
板块三:我的作品:制作一张书签。1.提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奉的名言,你喜欢什么名言?和同位交流一下。(2)出示课文的书签(课件出示13)(板书:制作书签)
①这个书签有什么特点?(上面有图案花纹和名言)②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的书签? 2.动手做一做
(1)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打算怎样做书签?
(2)画上一些图案和花纹,再写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注意,一定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带有“终于”的句子,明白该词的用法,会用该词写句子;学会用自己制作精美书签。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
(三)带有“纟衤 巾”的字
部首查字法 可是
终于 制作名言书签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自己不认识的字。2.制作一张精美书签送给别人。3.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答案: 1.略
2.略
3.答案在“备课资料”中找。【课后反思】
1.本练习学会了认识了三种偏旁,了解这些偏旁都分别和什么有关,并认识了有这些偏旁组成的字词,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
2.学会了带有“终于”的句子,明白该词的用法,会用该词写句子;学会用自己制作精美书签。资料包 创新教案
《巧手做书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感受造型、色彩、和文字的关系,发展创造性思维品质。在品味、鉴赏书签语言画面中体味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并能热爱读书,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品味、鉴赏书签语言画面中感受书签的外形色彩美,体味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肯定都是爱读书的孩子,那你们在读书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一次读不完的情况,这时你们是怎么办的?对啊,书签可是书的好伙伴呢,(板书:书签)这节课李老师带来了精美的书签,请大家欣赏。课件展示各种书签。
二、欣赏书签:
生活中人们用巧手和智慧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书签,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书签的制作方法有许多种类:有绘画的,有剪贴的,有印刷的等。这是铂金书签、木制书签、金属镂空书签、树叶书签等,这些精美的制作使小小的书签成为了身价倍增的艺术品,可以当作礼物赠送,还具有收藏价值呢!
1.轻音乐,欣赏书签:(名画书签、叶脉书签、压花书签木制书签;塑料书签;叶片书签;金属书签;毛线书签;纸质书签;)
2.看了这么多,你想说些什么吗?{课件出示书签特点示意图或板书}从形状、材质、内容、线几方面引导。介绍书签的来历和功能。
随机点评如:是呀,做书签有各种各样的材料!
三、观察方法
1.这节课我们就用上这些材料来做小书签。{补充课题:巧手做书签} 2.我们先来看看!
3.怎么样,一个小书签做成了。给点掌声吧!当然,老师设计的是很简单的形状和图案,小朋友想象力可丰富啦,一定能设计出比这漂亮千百倍的小书签。大家看清楚了吗?刚才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做小书签的?做一个纸质书签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板书:构思——剪外形——用画、剪贴等方法装饰书签——穿上书签丝带)
四、制作书签
1.你准备怎么做?自己构思一下或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2.生汇报。
过渡:我们现在就来个“书签制作”。3.出示要求(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
1.用自己独特的构思做书签,做得精美、奇特。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用刀安全。
3.制作完成后将身边的纸屑放进塑料袋里。
明白要求了吗?有信心吗?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制作!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作品
同学们,你们的书签已经做好了吧,这么多书签,你们觉得哪一张最奇,哪一张最美?
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从色彩、样子、神态,色彩样子等方面说)相机评价
师小结:书签有精美的图案,多变的形状,丰富的内容,小小的书签不仅能帮助我们记页码,还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让我们学到许多的知识。
六、引领延伸
今天做的书签,你想怎么用呢?(夹书、送人、欣赏等)
小小书签——夹书里。张张页码不乱跑,既长知识又美观,送给好友情谊深。情谊深。
小结:把自己制作的书签赠送给亲朋好友,既可增进情谊,又能体验快乐。只要我们善于动手动脑,也会创造出更美的书签,有兴趣的同学我们可以收集各种材料来制作不同种类的书签,课后每人再制作一张书签,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教学资料 备课资料
(一)部首查字法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补充)部首查字法的运用:
部首的位置一般是:上、下、左、右、外;一般部首没有,可查中间。中间也没有可查左上角。
几个部首同时具备,可按下面顺序查:上下都有,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查左不查右;内外都有,查外不查内。
独体字的查法:独体字是部首的查整体; 独体字不是部首的查起笔。读 书 名 言
1.中国古代读书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2.中国现代名言3则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3.西方名言3则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读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因.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惟一正解的方法。——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
第五篇: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说明
本单元以爱在人间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爱的真谛:诗歌《献给老师的花束》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挚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有写出了学生对教师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爷爷的芦笛》以爷爷的芦笛为线索,依次写了记忆中的芦笛给小强带来的想像和回味,展现了人间至真至诚的亲情;《祝你生日快乐》以作者与约翰交往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为线索,重点讲述了作者与他妈妈关心约翰并为他庆祝生日的事,赞扬了人间至善至美的友谊之爱。
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饱含深情地描述了金兵奴役下的北方移民对南宋部队未能收复失地而苦苦期盼的场面,流露出对老百姓深深的同情。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在诗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读一读,记一记体现爱的力量伟大;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3、能抓住关键语句,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单元教学重点:
1、读懂本组课文,背诵积累精彩片断。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爱。
7.献给老师的花束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4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单元整体内容。
1.师:人世间最动听的话语是爱的话语,最感人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去领略一下爱的真谛。
2.学生自读第三单元课题及导读,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目标和方法。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初读第七课,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初探作者写作目的。三.精读诗句,体会感人师生情。学习第一节,感受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1. 同学们,刚才大家初读了全诗,深深感受到全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节,看看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能读出教师对工作的热爱。
2.学生自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边勾画重点语句,并在关键词语下做记号,写批注。3 指名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将体会到的感情出来。学习第二节,具体感受浓浓的师爱。
1自读 第二节,看看诗中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2概括出三件事。指名朗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交流想像,激发情感,练习朗读。
5读第二件事,说说“无声的语言”传递怎样的千言万语。6读第三件事,体会老师说的话,并指导朗读。学习三四节,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
1自由读三四节,勾画体现学生热爱老师的语句并作批注。
2重点交流学生为什么送老师“勿忘我”?联系课文说说老师和勿忘我有哪些相似之处?再次体会老师默默奉献的精神。
3想像轻轻地,默默地给老师送花时,学生在心里回对老师说些什么? 4指导感情朗读三四节。四 再读全诗,集中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赞美和感激之情。
作业设计:。回忆一下,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的老师一定也像诗中的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你能也像作者一样选几件让你难忘的事用“记得”说一说吗?(用诗歌的形式)
板书设计: 7献给老师的花束
默默无闻 记得、、、、、、记得、、、、、、、记得、、、、、、、记得、、、、、、不求索取 勿忘我
想起、、、、、、想起、、、、、、、想起、、、、、、、、想起、、、、、、8.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自然环境的有关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4。了解文章叙述顺序,了解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爷爷良苦用心的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音乐(海浪的声音、芦笛的声音、暴风雨的声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见过芦笛吗?出示课件:放在这爷爷嘴边的就是芦笛,它是用普普通通的苇叶三折两卷而成的,它的声音可美妙呢,想听吗?课件播放。
2、有一个叫强强的孩子非常喜欢他爷爷做的芦笛,听爷爷吹芦笛的时发出的美妙声音。因为这芦笛还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大家一起《爷爷的芦笛》,走进故事中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揣摩到的写作目的,并读出体现写作目的的语句。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这悠扬的笛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边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2.交流并归纳笛声的特点:悠扬、清脆、神奇。以芦笛为线索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学习第一次芦笛声。
1.过度:悠扬的芦笛声是在哪一段提到的?
2.指名读第一段:第一次芦笛声是强强亲耳听到的吗?你从哪知道的?好玩在哪里? 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里,如千万点萤光闪闪烁烁。
①指导朗读:碧海蓝天,海鸥翱翔,星星闪烁,多么富有诗意的景致啊!你能体会后,再来读一下吗?(板书:美丽)
②出示图片欣赏,自己练习,齐读。
③引读:更有趣的是……在美丽的大海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丛里,和最疼爱自己的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这样的生活多么令人……(羡慕、渴望、盼望着去看一看、玩一玩)强强对爷爷的小闸屋充满了(向往)。(板书:向往)(如果你是强强,你会怎么想?)
④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自己的体会吗?谁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指名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第二次,第三次芦笛声给小主人公强强带来了怎样的不同的感受呢?
二、研读课文,深入思考: 第二次芦笛声
1.过渡:让我们先来学习文中提到的第二次芦笛声。转眼就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爷爷的小闸屋,看,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有关句子。3.集体交流。
(1)、出示“五月间的海水变得柔和温润。……拂过强强的脸颊。”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是一番怎样的景象?通过想象感受一下情景。(板书:柔和温润)②你感受到了吗?(指名)海水是——海面是——海风呢? 此时此刻,你好想说什么?(好美呀,好舒服呀……)
(2)、我想强强一定和大家发出了一样的感叹。该做更有趣的事了。齐读4-6小节。
听到了清脆的芦笛声。真的跟爷爷一起做芦笛、吹芦笛,强强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板书:高兴)白天,小闸屋周围美丽的景色以及“清脆”的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第三次芦笛声
师述: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觉短暂,刚才还和爷爷一起吹芦笛、看海鸟,转眼夜晚已经来临了,爷爷说:“……”强强是怎么说的?(“放心吧,爷爷,我不怕。”)
1、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棒!你说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地——(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
(1)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①指名朗读。此时的大海变得怎样了?你见过狂怒的大海吗?(板书:狂怒)②强强是躲在被窝里听大海的声音,我们也来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听听狂怒的大海。(放音频)……你觉得夜晚的大海……(大海变得可怕了……)③指名读文:谁再来读这一段,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体会大海的凶猛、可怕。)
④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
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若你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板书:恐惧)(强强与你一样,此时的他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惊恐万丈,忐忑不安)?找出有关语句交流。
①强强裹紧被子,蜷缩成一团。他大声呼喊着:“爷爷!爷爷!”②强强吓得钻进被窝,连大气也不敢透。③强强焦急起来,他想:爷爷呢?爷爷在哪儿?应该去把爷爷找回来。他哆嗦着下了床……④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过渡:(指名读这四句话)通过这些表现,我们感到强强当时……(害怕急了、恐惧、)除了夜晚狂怒的大海让强强感到了巨大的恐惧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吗?(独自一人在家、年龄很小、担心爷爷)放动画。加深体会,指导感情朗读。齐读7---10 4.强强从未经过这样的漫漫长夜,紧张、害怕、孤独陪伴着他。不知过了多久,在朦胧中,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奇特的声音。那是什么声音?
对,是爷爷的芦笛!“ 啊,爷爷的芦笛!”指导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强强的兴奋,高兴)
5、此时的强强变得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芦笛声、爷爷、爷爷的语言)(板书:勇敢)
①出示第十三自然段:“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 此时此刻这芦笛声给强强带来了什么?风涛中这悠扬的笛声,那是爷爷在对强强说……②在这狂风怒潮的黑夜里,爷爷在干什么呢?③此时此刻,他又想起来什么呢?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④这是爷爷在告诉他什么呢?你怎么来理解的,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或者也可以借用以前学过的名言句子来说。⑤引导朗读体会。
6、总结: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不同的笛声,先写了强强想象中的大海和笛声;然后写了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大海和笛声给强强的感受;最后写了漫漫黑夜里,风涛里的笛声。这些笛声对强强和我们来说,带来了什么?给予什么?懂得了什么?把你读懂了的,感悟到的写下来。
爷爷的笛声--------------------
三、总结全文,提升认识。
1、小结。
2、是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首歌的名字叫《真心英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相信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对这首歌有更深的领悟。(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作业设计:
1、搜集与课文中心有关的名言警句。
2、摘抄你喜欢的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读一读,背被一背。
板书:
8、爷爷 的 芦 笛
大海
心情
悠扬
美丽
向往
清脆
柔和温润
快乐
奇特
狂怒
恐惧 → 勇敢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课后反思:
9.祝你生日快乐
教学目标:1 学会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窘迫,寒酸,轻蔑等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紧抓情感主线及相关内容进行教学。研读时,继续使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人物特点和品质。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2、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三、检查初读,了解学生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正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3.师生一起理出“初次相见”,“逐步相知”,“最后相好”的层次。4.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四.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勾画体现约翰穷酸的句子和同学们的表现,写批注。2.全班交流。
(1)交流描写约翰的句子,体会约翰的可怜。联系课文理解“窘迫”,“尴尬”,“寒酸”
(2)交流同学们的反映,感受大家对约翰的歧视和排斥。
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并现象他们回说些什么?会怎样嘲笑他?(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4)研读“我”对他的态度。
抓住“屏住呼吸”体会我当时的紧张,感受我对约翰的冷淡。1. 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已经充分体会到面对寒酸的约翰,我的态度和同学们没什么两样,都很幼稚,不懂事,缺乏同情心。为什么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那么大的转变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堂练习。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二 讲读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为什么决定跟他交朋友,勾画油有关语句。2.读后交流,了解“相知”过程。
抓住“看看四周”,“低声”体会我当时的内心。三.细读第三段。
1.导入:与约翰真正接触后,我决定做他的朋友,那么“我”会怎样对待约翰呢? 2.指名分角色读11—15自然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看能听出什么? 3 交流听后的感受。
(1)“为什么别人总是欺侮约翰呢?”同情,抱不平(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总是”“欺侮”)(2)“妈妈,明天是约翰的生日,我担心他什么也得不到。……谁也不会关心他是不是过生日”——真诚关心,希望约翰快乐。
(3)“他的生日会无声无息地俏然溜过。”——伤感、惋惜、痛苦。
(4)“我长这么大第一认为妈妈的话错了。”——悲观,认为妈妈只是宽慰“我”。4.小结:简单朴实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那颗虽幼稚但充满同情,充满关心,充满真诚的爱心。看来,我们在读书时不要放过这些语言、心理的描写,它会带我们走进人物的真实世界,让我们感受人物的真实情感。
5.带着你们的这些感受、体会,再来读这一部分。(个人练读,分角色读)6.当我担心无人给约翰过生日时,妈妈只是吻着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的”妈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大家默读16—21自然段。读后交流。
7.精读妈妈到学校给约翰过生日的场面,感受浓浓的母爱。1)妈妈是怎样出现在教室门口的?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 2)约翰有什么反映呢?
联系课文理解“不知所措”对比:约翰非常惊讶。约翰仿佛像一只被捕获的小鹿一样惊慌不知所措。练习朗读,读出惊讶和激动。设想:约翰会说什么?妈妈会怎样说呢?
3)假如你是约翰,此时此刻,你意想不到地听到了唱给你的生日歌,看到了送给你的精美的生日蛋糕,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结合前文,教师对文中的妈妈进行小结。四.讲读第四段。
1.默读第四段,思考回答为什么我认为妈妈送给约翰的生日蛋糕是最美味可口的? 2.深情诵读 排比句“但每当……就会想起……想起……想起……想起”。五.感情延伸,深化教育。1.回顾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设计:(1)从文中选择一个人物,与他谈谈你的感受。“……,我想对你说,……” 2)当你听到《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时,你想到了什么?仿照课文最后一段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9祝你生日快乐
相识————相交————相知
课后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有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重难点: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秋夜将 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理解课题,简介陆游。
二、指导学习,理解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想像并读出河山的壮丽和虎虎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有关的背景知识。
理解第4句。着重理解“望”意思------不尽的失望和盼望。读出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三。感情读背,加深理解。①再读全诗,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③指导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四.拓展延伸,增加积累。作业设计:课外读背陆游的诗。板书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
五千仞
望
遗民
泪尽
胡尘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
(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2. 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3. 读懂名人名言,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 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
5. 口语交际 “请理解和支持我”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6. 本次习作是写建议书,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
2.口语交际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时能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初步了解并掌握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目标:
1“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年龄的别称,激发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让学生学会抓住句中关键词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3“读一读,记一记”体会爱的力量伟大。
4“读一读”引导学生读懂短文主要意思,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从中学到根据不同内容分段介绍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第4题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创设情境,引出人的年龄有很多说法,激起学生的兴趣。2多形式读,读准字音。
默读思考: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这样称呼不同的年龄吗? 1.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补充及介绍。2. 小结:这样称呼年龄并非随便而说,都是根据所在的年龄特征进行指代称呼。像这样的称呼还有不少。你知道还有哪些年龄的别称吗? 3. 打乱顺序,读中记忆。
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1.读第一个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惊奇”“情不自禁”来思考。
2.回顾课文内容,联系课文说说强强是在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当时的内心状态是怎样的。读出强强当时的心情。
同法读第二句,体会帕米拉太太当时的心情。
小结:丰富的情感可以用多个词来形容,表达,抓住关键词语就能体会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反复练读,直到通顺为止。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3.教师相机补充讲解。.指导朗读,读出韵味,并熟读成诵。四.读一读。
1.自由读文,了解主要内容。
2.组织交流,了解读名著的好处和方法。
3.再读短文,思考:读名著有哪些好处?我们该如何读名著?
4.学生交流,重点理解茅盾的话。交流自己平时是怎样读名著的?学了这篇短文,受到什么启发?
6.课堂练习:指定一篇文章,试着按此方法读这篇文章。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观点不同时,更应学会有礼貌,主动大胆地,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想方设法用语言打动方面理解和支持自己。
训练重点:交流时落落大方,表达清楚。
教学准备:课前先了解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尤其了解学生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定向导入,引起学生回忆曾经与父母之间存在着哪些矛盾,尤其是那些正确但得不到父母支持的想法。
二.将矛盾进行归类。
三.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让学生讲述清楚。
四.情境再现:老师扮演家长的角色,故意刁难学生,让学生如同在真实生活中一样,动脑筋想办法来说服“家长”。
五.引导总结“劝说”的艺术和技巧,让学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用真情”是最好的劝说方式。
六.四人小组进行演练,教师巡视辅导。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作文练习学写建议书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写建议书的方法和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校园建设等情况,发现不足,用建议书的形式写下来。
指导重点:讲清格式要求,内容合情合理。
作前准备:布置学生到学校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做个校情调查。教学过程: 一. 学生汇报交流调查结果,说说对学校最满意的是什么?有哪些地方不够满意?激发学生交流欲望。
二.师生共议,征集“金点子”。三.学写建议书。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学习例文,看清格式,了解写作方法。
3.梳理建议内容,自由写建议书,教师巡视辅导,了解情况。4.全班评议几分有代表性的建议书,再次强化写作要求。四.誊写建议书。课后可交给相关领导。
五.拓展练习: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生活情况和社区工作情况,如有地方需要改进,再写一份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