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第二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哈尔滨市“苗苗杯”、“进取杯”教学设计、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方正县大罗密镇中心小学校 刘传红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是今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及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理解面积的含义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定义,又通过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估一估来感知单位面积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经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估一估,猜一猜,摆一摆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只是在对面积单位统一的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由浅入深利用不同的学具让学生探究。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设疑、观察、猜测、实验等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需要。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两张纸(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如果我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么你想选择哪一张纸?
(学生选择纸张并说出理由。)
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现在请你摸一下数学书的面在哪里,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下文具盒的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后回答。)
(再比较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我们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学生观察后说出谁大谁小。(补充板书)
师:这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出示两张长方形纸,粉色:长10厘米,宽6厘 绿色:长16厘米,宽4厘米),谁大谁小?
(学生无法直接看出,就会想办法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不折不剪,怎样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面积单位。
1、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师:四个同学一组,用1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在长方形上摆摆,看能摆几个小图形?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活动后汇报)
2、体验选用什么样的图形为标准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统一的图形,打开2号学具袋,看看都有些什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小组一起摆摆看,看哪个组能很快比出两个长方形纸面积的大小?(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比出了绿色长方形的面大,选择哪个图形更方便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获得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通过拼摆不同图形来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经历实验、交流、反思的过程,深刻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面积单位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打开3号学具袋,拿出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学生动手量)
师: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用手摸一摸它的面。谁能边比划边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
师: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拿1平方厘米的学具在你的指甲盖上比比,看哪一个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邮票,先估计一下,这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
(学生估计邮票的面积)
师:估得怎么样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稍等一会)停下来,哪个小组量出了结果?在邮票的表面上大约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这张邮票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刚才拿1平方厘米测量了邮票的面积,再拿这个1平方厘米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吧(学生会提出意见)
师:找一找,学具中还有哪个面积单位?
师:那什么是1平方分米?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师: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比划,另一个同学检查对方比划的准不准确。
师: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一块手帕,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手帕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学生先估计,再进行小组合作测量)(3)认识1平方米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平方米。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什么是1平方米吗? 师:(出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谁能一边指一边说说。(一生到黑板前摸1平方米)
师:摸完后什么感觉?
师:有再估一估,教室这扇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学生估计,然后一起测量)
师: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呢?我们一起来站一站。(教师找学生到1平方米的纸上站一站。)
师: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学生闭眼想象)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先通过多种活动,感知面积单位,采用观察、测量、手势、估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初步形成表象,为学生的估测提供支架。之后学生在估测活动中,一次次修正、深化三个面积单位,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多样递进练习,深化概念认识。
1、根据给出物体,判断单位面积。
橡皮表面、笔记本表面、黑板的表面
2、根据给出的单位,判断可能是什么物体。
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平方米
教室地面、铅笔、旗杆、纽扣表面、手帕的面积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不仅是对本节课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更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练习由浅入深,逐步开放,使 学生在学会运用恰当面积单位测量的同时,将学生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整体落实。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选用面积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还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那么除了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上拼摆面积单位,可以得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 1平方厘米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谁知结构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经历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了正确的表象。我这节课突出的特点就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面积单位”的需求。
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课上,我把学生带入与面积单位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涂色比赛选择纸张这一问题,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直接运用观察法,就选择出了纸张。接着,问题进一步深入。我又给出两张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要求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用观察法重叠得不到统一、标准的答案,便尝试用重叠法解决,重叠后发现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可以剪下来再比,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不剪,有没有办法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我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创设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逐渐形成谁知结构和科学素养。
三、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这一课的教学,整体实施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如怎样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利用课堂资源,关注学习生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有效的发展。【评析】
“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本节课老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又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小艳)
第三篇:面积与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祥云县下庄镇赵营小学 张春理
教材第61页例
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了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学习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理解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师:同学喜欢画画吗?
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你会选择哪一张白纸?
师:为什么你会选择小的那张?为什么有的同学涂得快?有的涂得慢?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师:同学们发现纸张有大有小,教室里哪些物体还有和它们一样的面吗?
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有面,它们的面在哪里?(手掌、文具盒、黑板、课桌等)师:这些物体的面、也叫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呢?(板书课题:面积)
(1)我们的课本都有漂亮的彩色封面,我们的课桌都有平坦光滑的桌面,这些都是物体表面的一部分。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2)像这样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物体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
最后归纳面积的概念。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教学例2(1)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课桌面和玻璃的表面相比,哪一个面比较大?(练习64页第2题)
(2)出示两个图形:(课件出示两个图形)
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3)请学具来帮忙。给出三种学具(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和直径为3厘米的圆)让学生选择。分组操作比较图形的大小。(4)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的方法是最合理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数正方形的个数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尝试练习】
1.完成教材第62页“做一做”。(第二、三幅图中提醒学生两个小三角形合起来是一个小正方形)2.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下庄镇赵营小学
张春理
2017年4月17日
第四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新华区体育路小学
孙喜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形成对三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单位。
3、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引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个形状不同的大长方形,若干个小圆形、小正方形,小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师:一天,在一间卖窗帘布的小店里,小明、小东和售货员争吵不休,同学们,你想知道究竟吗?
生:想!
师:原来,小明和小东买同种布料的窗帘,形状不同,可收的钱却一样,小明和小东说售货员骗人,于是争吵起来了。你想为他们平息这场**吗?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得要学习有关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说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个有现实意义的,具有争议的话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力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活动与交流
1、摸一摸,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摸一摸、看一看你们的练习本封面,数学书封面,粉笔盒封面,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看到一个物体,首先看到的是它的表面,而不是它的里面。
生2:我认为触摸物体的表面不是一部分,而是整个面。
生3:有些物体表面大一些,如课桌面;有些物体的表面小一些,如练习本的封面。
2、揭示概念
师: 像练习本封面,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你们现在如何理解面积?
生: 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封闭和不封闭两种图形,让学生直观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师:你能说说怎样的图形才是封闭图形?
生:没有出口,首尾相接的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能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吗?
生: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对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学生的观察,触摸等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休的面,建立面的表象,认识面积的含义。
3、合作与探究
师:我们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之后,你能说说黑板的面积大,还是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黑板表面的面积大。
师:你怎么知道?
生:它们面积相差很大,用观察的方法就可以知道了。
师:这就是观察法。
师:你们还能说说课本封面大还是练习本封面大?
生:练习本封面大,我把它重叠起来,就知道练习本封面大了。
师:这就是重叠法。
(出示两张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纸片)
师:还能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大小吗?
生:这两张纸大小差不多,不能用观察法,它们的宽度不同,用重叠法也比较困难。
师:我们可以借助学具袋中一些小的图形,通过拼摆比较大小,让我们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小组1:我们选择□和○作为工具,绿色纸板摆了14个○,红色纸板摆了15个□,所以,我小组认为红色纸板大一些。
师:
同学们对小组1的结论有什么意见吗?
生1:由于□和○形状不同,无法比较,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结不正确。
生2:我认为,用○拼摆时,○和○之间有空隙,摆了14个○只是大概结果,不准确。
小组2:我们用□和
作为工具,绿色纸板摆了14个□,红色纸板摆了10,我们的结论是:摆14个□的纸板大一些。
生1:你的结论也没道理,一个□和一个
不一样大小。
师:那么,我们怎样选择图形作为测量工具最合适呢?
生2:我认为用大小一样的□最合适。
(出示课件,两个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都有用了10个□)
师:你们认为这两个图形大小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它样都是10个□,为什么大小不一样呢?
生:因为它们所选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都有采用大小一样的□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师:对,我们应该采用大小一样的□。
师:下面介绍我们经常用的三种同一标准的□。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摆一摆,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采用统一标准的□来比较图形大小的必要性。为学习3个面积单位作好充分准备。
4、介绍三个面积单位
师:请大家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大小。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师: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试一试。
(学生动手量一量)
师:拿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小呢?
生:1平方分米。(学生通过类推可回答出这个问题)
师:请看一看,这个正方形就是1平方分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吗?
生:可以!(学生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师:(出示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这是一个边长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1平方米。(由类推可得答案)
师: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
(让学生试一试,体验1平方米的大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简单介绍,通过量一量,通过比比画画,通过试一试等小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为下一步学习面积单位打好基础。
三、全课小结,加深理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面积的含义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三个单位。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1平方厘米大概一个指甲大小,1平方分米大概这么大(用手比画),1平方米大概这么大(用手比画)。
师:就快下课了,请同学们课后用统一标准的正方形,摆一摆,比较两个物体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说明:小结部分能让学生知识再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所学的内容。
第五篇: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一、情境引入
1、物体的表面
(1)、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一面我们平时都叫它什么?(书皮、封面、正面……)(2)、其实,不管是封面还是书皮、正面等等,我们都叫它书的表面.(3)、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课桌的表面;…… 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用手摸一摸.……
(4)、同学们,刚才我们例举了那么多例子,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它们都叫什么的表面?(物体的表面.板书)
2、物体表面的大小.(1)、这有两个本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2)、我们是比他们的轻重吗?还是厚薄吗?还是其他的什么呢?(我们比他的表面的大小.板书大小)(3)、大的本子表面大,他的面积就大;小的本子表面小,他的面积就小.也就是说表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那么什么是这本书的面积?什么手的面积?…… 小组讨论,同桌大声说一说.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叫做面积?(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3、认识平面图形.师:同学们,你们想听阿凡提的故事吗?让电脑老师来给我们讲一讲阿凡提的故事!(播放)……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这一份契约:“将自己的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是表示长度。
生: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一块地,就等于没有得到。师:是呀,那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二、感知面积
师:拿出课本,摸一摸它的边,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是一条线。
师:如果想量出边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工具? 生:尺子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再仔细观察,课本的封面与桌面哪个大? 生:桌面大
师:再摸一下,和摸课本的边的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封面和桌面摸起来感觉平平的。师:如果要知道面的大小,能用尺子去量吗? 生:不能。尺子量的是长度,不是面的大小
师:说得对。我们给物体表面的大小一个新的名称,叫作“面积”。师: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有面积吗? 生:(略)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谁能比较一下,谁最大? 生:长方形最大
师:你是怎样比的?
生:把圆放在长方形里面,还没放满。师:那么,正方形和三角形呢? 生:三角形可以放在圆里
生:正方形可以放在三角形里
师:说得真好。现在谁能说说,哪个平面图形最大,哪个最小? 生:长方形最大,正方形最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作面积。现在谁能概括一下什么叫面积? 生: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三、引导探索面积单位
师:请同学们拿出信封中的图形1和图形2,比比哪个大?说说怎么比? 生:图形2大。我是把图形1和图形2叠起来,图形2还有多出来的部分。
师:确实是个好办法。那么你还能想办法比一下图形2和图形3,谁大?(说明:图形2和图形3重叠后,都有一部分多出来,只用重叠法无法比较)
生:老师,我先把它们叠起来,再把图形2多出来的剪下来,剪下来的部分再和图形3多出来的比(学生边剪边说)
师:大家看明白了吗?你真会动脑筋!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发现他们的边有长短,用尺子量一下它们的长和宽也可以比。生:还可以算一算。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但如果要比较两张桌面,你还能用剪的方法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如果剪桌子,桌子就坏了。我们要保护桌子。
师:你真有爱心!是呀,我们不能用剪刀去剪桌子,要保护他们,他们是工人叔叔辛苦生产出来的。
师:老师给你两张铅画纸,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以在铅画纸画出桌子的大小。生:做一个桌子的模型。
师:但是,如果只有这么小的铅画纸呢?
生:可以一个个摆过去。
师:怎么摆?请同学们在这两个图形上(长方形和正方形)摆一摆小方块(教师统一发给小方块),看看分别要摆几个?
生:一个(长方形)要摆8个小方块,另一个(正方形)要摆9个小方块。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个比较大?为什么?
生:正方形大,因为它摆了9个,比8个多。
师:请同学们再来摆一下你刚才找出来的图形1,用你信封中的小方块摆一摆,有几个方块那么大?
生:有4个小方块那么大。
生:不对,应该是9个。
师:你们两个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吗? 生:是的。生:没错。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小方块的大小不一样。
生:小方块小了,所以摆的个数就多了。
师:观察得真仔细。如果这个方块再做得小一些去摆,结果会怎么样? 生:需要的小方块会更多。
师:做得再小一些,再小一些,还可以再小一些…… 生:老师,这样方块的大小就定不好了 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先预定好有多大。
师:“预定”这个词用得真好!小方块需要有统一的大小才能进行比较,而且这大小不是我们统一就行了,国际上都要统一。我们就把确定下来的统一的大小,叫做“面积单位。”观察一下两个图形,猜猜谁大? a、正方形大b、一样大c、长方形大
(2)、怎样就知道正方形大,或者一样大呢? a、重叠.(多媒体演示,把两个图形重叠,多余的部分再 进行第二次重叠,比较出大小.)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b、画格子.(老师出示和
问:谁大谁小?是不是格子多的就大?格子少的就小?(不是)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生1:用大小一样的格子去度量.生2:用同样的标准去度量.对了,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有了统一的标准,那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以后就可以用它去度量比较面积的大小了.四、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
(指名三名同学到讲桌前,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小方格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方格数,然后将长方形藏在身后,并告诉大家方格的个数:8,8,15。)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师:大家根据他们三人报的方格数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比较大?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平方厘米,它是指边长1厘米大的正方形的大小。请同学们先在铅画纸上(说明:教师课前发下,上面已画好所需要的图形)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下来,贴到黑板上来。
生动手操作。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 生:开关的按钮
生:信封上写邮编的格子 生:指甲
生:……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现在我们来估计一下图形1有几平方厘米? 生:(略)
师:到底对不对?让我们来测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并汇报。(教师发给学生装有很多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的信封)生:一共有16平方厘米。
师:大家再用这些小方块来测测课桌的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生:小方块太小了,很麻烦
生:把小方块做得大一些就好了
师:那么,我们就需要再大一点的面积,是吗?你觉得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会是哪个? 生:平方分米
师:你能从平方厘米中得到一点启示,说说什么样的叫做1平方分米吗? 生: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
生: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起来就是1平方分米。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说说你的理由(生用纸片比划)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有道理,相信刚才说错的那位同学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师:请同学们再从铅画纸中找到1平方分米,剪下来,比比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谁大? 生:1平方分米大。
师:想象一下,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方块。找找生活中有哪些1平方分米?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用1平方分米来测测桌面,小组合作,哪组最先测出来? 生:24平方分米。
师:猜一下,下一个要学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生:1平方米
师:什么是1平方米?从铅画纸中找出1平方米来…… 生:老师,找不出来了 师:为什么?
生:你发给我们的纸太小了 师:那要多大呢?
生:边长要1米长。
师:原来是这样。老师这儿有1平方米,请看!(缓慢展开)你想到了有这么大吗? 生:我没想到1平方米有这么大呀!
师:是呀,1平方米确实挺大的。谁想到上面来站一站,感觉一下到底1平方米有多大?(生上台)
师:现在你感觉如何?
生:我感觉很舒服,像在白地毯上(师生大笑)(另一生上台)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空
师:也就是还可以站一些同学? 生:是呀
师:你估计一下最多可以站几个同学? 生:6个
师:好,我们就来试一下!(6个学生上台)生:还是很空
师:你觉得还可以再多几个? 生:再上3个(3个学生上台)师:现在还可站吗? 生:我觉得再站3个也没问题
师:谁愿意来?(3个学生上台)师:现在还可以站吗? 生:差不多了
师:同学们,你觉得1平方米怎么样? 生:很大
师:想想1平方米可以测哪些东西呢?
生:(略)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一开始大家看到的契约,现在你能估计一下问题出在哪儿? 生:我觉得问题就是出在60米上 师:怎么讲?
生:60米是指长度,而巴依老爷是想得到一块地,应该写地的面积 师:那么,你们觉得正确的应该怎么改? 生:改成60平方米?
师:这样改和刚才的60米有什么不同?
生:60米只有一条边,60平方米才是整块地
生:60米是线段的长度,60平方米是面积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巴依老爷是想从阿凡提手中廉价买这块地,但阿凡提抓住他不懂数学的缺点,机智的保护了自己的院子,还使他白白地丢了10元钱,真了不起!相信同学们也能像阿凡提这么聪明!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疑惑吗?我们一起来共同解决!生:(略)
师:你想想还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 生:平方毫米,平方千米……
五、应用巩固
1、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笔记本的大小是24______,黑板大小是4______,讲台桌面是50______,篮球场是420______。
2、按要求测出长方形5(信封中)的面积:首先判断用哪个面积来测?再动手测一测。师:有没有用的小方块比其他同学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测的? 生:长边放5个,宽边再放2个(演示)师:为什么这样也可以知道是15平方厘米?
生:因为长边放5个,就相当于每排放5个;宽边放3个,就相当于有3排。5×3=15个。师:好办法!有没有更少的呢? 生:只要一个
师:只要一个?怎么放?
生:一个放好后,翻过去再放……数数一共放了几次 师:这个办法更妙了!还有更少的吗? 生:这样不是一个也不要了吗?
师:是呀,你能不能不用小方块,也能知道它的面积? 生:可以,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呢?
生:先量出长,再量出宽,然后再……
师:这位同学想到用量的办法来算面积,很聪明!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1.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师:请同学们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凳子的面,觉得这两个面哪个大呢? 生:凳子面比数学书的封面更大。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举例)这些物体的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板书),在我们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亲身感知,联系生活,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2.说一说,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照这样,凳子面的大小就是什么呢?
生:凳子面的大小就是凳子面的面积;(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师:黑板面的面积是指(黑板面的大小),手掌面的面积是指(手掌面的大小):师:黑板面的面积和手掌面的面积相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生:黑板面的面积比手掌面的面积更大 或 手掌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更小。
(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相机指导)
五、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1平方厘米
(图)的大小
1平方分米
(图)
或封闭图形
1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