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上群文阅读教案[大全]
议题一
《舌尖上的运动》(绕口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这五则绕口令。
2、懂得学好绕口令的基本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爱读绕口令的情感。
4、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搜集其他的绕口令进行练读。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流利、正确的朗读这六则绕口令。
2、懂得学好绕口令的基本方法。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牛顶柳》《蚕和蝉》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绕口令《牛顶柳》《蚕和蝉》。教学难点:
掌握“柳、牛、蚕、蝉、藏、常”的正确读音是读好这两则绕口令的关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教师试说一个简短、简单的绕口令《小猪》,强调速度、字音。
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师:你们也想像老师一样说得这么好吗?不难,只要努力跟我学,相信你比老师还要棒。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牛顶柳》
1、出示绕口令《牛顶柳》
河边有棵柳,柳下一头牛,牛要去顶柳,柳枝缠住牛。
2、让学生自行练读。
3、抽生练读。
4、教师范读。
5、教师标注出难读易错的字,提醒学生读到这些字时要注意。
6、师带读。
7、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男女生比赛读。
(二)总结学习绕口令的基本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绕口令的基本方法:
1、先找出绕口令中难读易错的字,反复练读这些字以及词。
2、反复练读后,逐渐加快练读的速度。
(三)学习《蚕和蝉》
1、出示绕口令《蚕和蝉》
这是蚕,那是蝉,蚕常在树叶里藏,蝉藏在树叶里唱。
2、学生抓住关键字,反复练读,直到能读熟练为止。
3、比赛读。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盆和瓶》《梁木匠和梁瓦匠》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绕口令《盆和瓶》《梁木匠和梁瓦匠》。教学难点:
掌握“盆、瓶、碰、梁、量、亮、凉、俩”的正确读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盆和瓶》
1、出示绕口令
2、学生找出绕口令中的音近字。盆、瓶、碰
3、学生反复练读,逐渐加快速度。
4、比赛读。
三、学习《梁木匠和梁瓦匠》
1、出示绕口令
2、学生找出绕口令中的音近字。梁、量、亮、凉、俩
3、学生反复练读,逐渐加快速度。
4、分小组、分男女比赛读。
四、总结本堂课的得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板凳和扁担》《四和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板凳和扁担》《四和十》
2、准确、快速的朗读《四和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读之前学过的四则绕口令。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板凳和扁担》
1、出示绕口令《板凳和扁担》
2、学生找出绕口令中的音近字。板凳
绑
扁担
偏
3、学生反复练读音近字。
4、比赛读绕口令。
(二)学习《四和十》
1、出示绕口令《四和十》
2、学生练读。
3、找出本绕口令的难点字。四
十
十四
四十
4、学生自由、反复练读。
5、竞赛读。
6、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绕口令,并朗读给同学听听。
三、总结。
第二篇:武萍一上群文阅读
百变的“汉字”
-------从《天地人》中学习识字方法
崇文街小学
武萍 【阅读重点】 学识字方法 【阅读书目】
课内选文:部编教材《识字1天地人》、识字表P115-117 课外选文:自编儿歌《人字歌》、《天字歌》、《地字歌》、《儿歌:你我他》 【阅读目标】
1.通过听读、字理、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通过儿歌、图文、对话等方法,积累“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相关词语。
3.通过观察、比较、圈画等方法,初步了解和人有关的部件与部首单人旁。【阅读过程】
一、认识“天地人” 1.认读“人”: 1)学习“人”字演变
2)师生问答中积累“人”字相关词语,并续编《人字歌》 2.认读“天”
1)寻找“人”字藏在哪个字中?(课件出示:天地人)2)字理理解“天”字
3)师生对话中积累“天”字相关词语,并续编《天字歌》 3.认读“地” 1)字理理解“地”字
2)联系图片与生活积累“地”字相关词语,并续编《地字歌》
二、认识“你我他” 1.认读“你我他”
2.认识变身的“人”——单人旁“亻”
1)观察古字“你他”,认识变身的“人”——单人旁“亻” 2)比较区分“他”与“地”
3)区分理解“你我他”三者的关系,并演读《儿歌:你我他》
三、认识更多和“人”相关的字 1.回顾6个字
天、地、人、你、我、他 2.寻找识字表中的“人” 本环节两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识字量少,无法寻找完识字表P116、P117 1)师示范圈画寻找识字表P115中和“人”有关的字。(也可以找和“亻”有关的字)
2)课后继续寻找认识识字表P116、P117中和“人”有关的字。3)生活中找一找认一人中和“人”有关的字。提示:
寻找到的字若不认识,可以请大人教教你。
书中、大街的广告牌上、食品包装袋生等地方都可以找到、认识汉字。寻找的和人有关的字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写在识字卡上,或者直接把这个字剪下来贴在识字A4纸上。(仿照“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进行识字展示,并评选出识字小英雄;也可以利用每天的课前展示时间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方案二:学生识字量多,可以寻找完识字表P116、P117 1)师示范圈画寻找识字表P115中和“人”有关的字
2)继续寻找识字表P116、P117中和“人”有关的字,并给这些字分分类,分类中初步了解“人字头”“双人旁”
字中藏有人(人字部件):天、坐、闪、两、大、尖、关、火、从、众等
人在上(人字头):会、个、金、今、伞、全等 变身“亻”(单人旁):你、他、作、们、什、候、住等 变身“彳”(双人旁):得、很
3)生活中找一找认一认和“人”有关的字,并根据字形结构或者笔画数自行为汉字归类。3.推荐阅读
《小学生群文读本》(一年级)(蒋军晶编著)
第三篇:群文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三组“中外童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阅读故事《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真棒!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2.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童话。(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童话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 《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
《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三、阅读《勇敢的小裁缝》《风的故事》《鹿树》。
1.发给学生阅读资料内容《勇敢的小裁缝》《风的故事》《鹿树》。
2.读后,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勇敢的小裁缝》──机智可爱(面对强大的巨人,小裁缝却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风的故事》──勇敢正义(风儿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儿?)你喜欢它吗?──丰富的想象。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三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1.《勇敢的小裁缝》
(1)师质疑:小裁缝是真的勇敢吗?
(2)生自由辩论:
正方:勇敢──智斗巨人(片断体会)
反方:不勇敢──一下打死七个(七只小苍蝇)
结语:小裁缝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巨人,因为他面对困难选择了乐观、机智和智慧。
(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2.《风的故事》(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①它张开翅膀,凶猛地扫过高山,穿过丛林,刮过寂静的田野,卷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冰冻世界,连松软的大地也突然变得严峻了。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勇敢、正义)
②风儿感动了,它低下头,用冰冷的嘴唇亲吻着他们,送他们每人一个红红的脸蛋。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温柔、温和)
③风儿顾不上回答,它挺着胸脯向乌云冲去。密布的乌云惊慌了,它们笨拙地撞来撞去,风儿是这样的顽强,它鼓着肋邦帮,不停地吹,吹,吹。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顽强)3.《鹿树》
(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
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
(2)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引导学生探究鹿的美好愿望,美好的心灵)
(3)读写结合,当看到鸟儿们在鹿树上快乐生活时,树根心里暖暖的,它想对鹿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以“亲爱的鹿小弟„„”开头进行写作,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主题拓展
1.大家再看看这棵童话之树,此刻,他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2.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走进了一个充满幻想,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和童话中的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感受幸福、分担烦恼,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真善美的精神家园,它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童话,这就是童话的独特魅力!孩子们,今天我们读的童话仅仅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大海就在前面不远处,正向你们招手呢!孩子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童话
拟人化描写
丰富的想象
美好的向往
第四篇:群文阅读教案
《父母之爱》群文阅读
廖艳丽
教学内容:
《母亲的故事》《鼾声》《父爱安全网》《秋天的怀念》表现父母的爱的文章。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阅读浏览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父母之爱的故事,引导发现,引出主题──父母之爱。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刚读过的故事吗(生说题目,师板书)?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引出“爱”)?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爱的海洋,一起感受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来走进父母的爱的世界。(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这是一棵爱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单元学习交流收获。
同学们,从第六组课文中,你分别从文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地震中的父与子》伟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激励
三、阅读概览
1.(过渡):老师也选了几篇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文章,(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2.这几篇写父母之爱的文章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
3.孩子们通过阅读,我们对“父母之爱”又有了一些认识和感受。这几篇文章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父母之爱。说说从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父爱安全网》:温暖 《鼾声》:深沉
《母亲的故事》:无私 《秋天的怀念》:博大
四、交流学习精彩片段,整体提升
大家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才让你喜欢上这些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父亲的安全网》 精彩片段:
A“冬华抓住一根树枝,顺着水势将女儿推向树干。” 这句话里写了他两个动作,是哪两个?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找出描写梁冬华在这处过程中。
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又读懂了什么? 师:梁冬华的安全网在一连串的动作中做成了,是哪几个词语将这些动作前后连接在一起的呢?看谁最先发现了。
师:全文对冬华的表情描写只有一句,想一想为什么在这样生死的关头他还能笑得出来呢?
师:体会当时梁冬华的心情,我们来把这段话进行合理地扩充。2.《鼾声》是一篇父爱浓浓的文章:
(1)当中“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表现了父亲的什么?(3)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的”表现了父亲什么? 3.《母亲的故事》:
⑴死神把孩子带走了,母亲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先后遇到了,分别献出了
⑵勾画令你感动的句子,用心体会,并批注自己的感受。⑶你怎么看待母亲最后的选择? 4.《秋天的怀念》:
精彩片段赏析: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有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预设问题:让我们仔细品味这些细节。透过这一堆细节,可以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先聚焦这一个“躲”字。母亲看到儿子砸玻璃摔东西,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为什么躲得远远的不让儿子看见?是啊,母亲知道这时候儿子需要宣泄,这是母亲对儿子怎么样?(母亲对儿子很关心。母亲非常理解儿子。)
是啊,母亲非常理解自己的儿子。透过一个“躲”字可以看出,母爱是理解。或者说,理解是爱的别名。只有理解才是真正的爱。母亲没有阻止,反而躲得远远的,任由儿子在砸在摔,因为她太理解自己的儿子了。一个“躲”字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
再让我们聚焦一个“挡”字,把“挡”字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一个“挡”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母亲为什么要挡住窗外的树叶飘落?(母亲不想让儿子对生活失去信心。想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信心。)
古人说,一片落叶一深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树叶黄了落下来了,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面对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景象,身有残疾的史铁生一定会更加感到悲怆,直至绝望。母亲最知道儿子的心事,所以她把窗户给挡住了,不让他看到衰败的景象,而要带他去看菊花,她挡住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她挡住的是绝望,留下的是信心。)
小结: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呵护,母爱是激励。我们再来聚焦一个不起眼的问号。(师生配合朗读母子对话)师:“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后面为什么是问号,不用句号?(因为她想征求儿子的意见,不让儿子感到她是在命令他。)师:你觉得母亲是用怎样的语气和儿子说话?(征求她儿子同意的语气。)
师:征求同意是怎样的语气?还有没有更准确的词语?(是商量的语气。)是啊,是商量的语气,是平等地对待儿子,是尊重她的儿子,因为那个时候母亲生怕—句话说不好,就引起“我”的生气愤怒,所以处处小心啊。
小结:同学们,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小心翼翼,生怕惹儿子生气。母爱是商量,母爱是尊重。
师:让我们聚焦一个“笑”宇。“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儿子态度很差,但是母亲却“笑了”。通过一个“笑”字,看出了母爱是什么?儿子态度那么差;母亲反而笑。(母爱是宽容。)
小结:只有母亲有这种胸怀,只有母亲对儿子会有这种宽容。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宽容。最后,让我们聚焦母亲临死前说的那一句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盯住这一句话,这是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透过这一句话,你是看出,母爱究竟是什么?(母爱是牵挂。)
同学们,母亲临死的时候,念念不忘的是她的孩子。母爱是什么?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师:母爱仅仅是理解,仅仅是宽容,仅仅是呵护,仅仅是牵挂吗?不,当发现儿子发怒时,她就悄悄地躲出去,但再次进来时眼圈是红红的;当母亲发现自己说错话的时候又悄悄地走出去了,这些又是什么?说不清。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五、照应导语,主题小结拓展
1.现在,大家再看看这棵父母的爱之树,此刻,它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2.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往往有许多许多的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它却总是凝聚着父母无限的爱!
3.能说说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事情吗?
4.老师把大家的发言汇成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们,让它伴随着你们幸福成长吧!父母之爱 父爱是什么
父爱伟岸如青山,圣洁如冰雪,父爱温暖如骄阳,宽广似江海!母爱是什么
母爱是呵护,是激励 母爱是商量,是尊重, 母爱是宽容,是小心翼翼。
母爱是牵挂,是无休止地牵挂!母爱是博大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父母的爱,深远而流长,像泉; 父母的爱,博大而精深,像海; 父母的爱是一支神笔,写出了人间多少的动人篇章„„
第五篇:群文阅读教案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亲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2.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
《同步阅读》教材:《》《》《》。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亲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
孩子们,人间最美的是亲情。亲情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亲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亲情。(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情暖人生”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学
1、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的四个亲情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背影》:父子情深; 《人琴俱亡》:手足深情; 《我的母亲》:母爱伟大;
《父母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2、阅读概览
(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河岸——写给父亲》《寄给母亲》《离合悲欢的三天》。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情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河岸——写给父亲》——想念父亲 《寄给母亲》──母女情深 《离合悲欢的三天》──相亲相爱
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母女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情。
3、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河岸——写给父亲》:
“你在出发的时候,记得抚摸我的发丝了吗?”
“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量。如果能不能在我的身边。我这样想念你。”
4、感情朗读
5、质疑: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三、悟
1、《离合悲欢的三天》这篇文章是否让你学会了更理解和尊重母亲?今后你要怎样对母亲?
2、探究点: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引导学生发现,特别是故事中对爸爸鞋的细节描写以及“我”前后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和体会)
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情温暖着。
四、链
1、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情暖人间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怎样的亲情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
2、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3、听了大家讲的故事,我们能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向我们走来。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是最宝贵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徜徉在亲情的海洋里,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对至爱亲情亲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孩子们用“亲情是什么?真情是──”来写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话。(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精彩的回答板书,把学生的回答组合成一首小诗)
师生齐读诗,课堂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板书设计:
亲情最美
亲情在身边 用爱去回报
亲情暖人间
作业设计:
好书推荐阅读
亲情是漆黑夜晚里的一盏明灯,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真情,真情将永远温暖着人间。最后,你能给我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关于人间真情的书吗?王老师也要给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歌颂人间真情的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这些故事中的许多描写都很有趣,很感人,大家愿意去找来读一读吗?看过之后,我们大家可以再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本组教材是以亲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而《同步阅读》安排的几篇文章也都是从不同角度赞扬了人间的真情。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能体会亲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爱家爱家人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