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8:2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烙饼问题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烙饼问题说课稿》。

第一篇: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一的学习内容。主要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动,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从而渗透统筹思想,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利用的重要性。本节内容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的一种体现,为我们教师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和示范。其中烙单数饼的最优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计:

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为了学生乐于接受新知并参与课堂,对数学广角的理解更准确。本节课课前先设计了一个分枣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动画情景引出烙饼问题,接着让学生扮演聪明的喜羊羊的角色来动脑思考挑战如何烙饼节省时间。

二、数学课程标准中说: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学习新知的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烙1、2张饼,探究出烙一张、两张饼至少需要的时间,为探究三张饼的最佳烙法搭桥铺路。然后用写着正反面的圆纸片代替饼来动手模拟操作烙3张饼的过程,先是独立思考烙法,然后小组交流,作好记录,最后在不同的烙法中选出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也就是交叉烙法。探究烙单数饼的最优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是能想出交替烙法的毕竟是少数学生,虽然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交叉烙法,但是学生毕竟还是有差异性,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掌握,在学生汇报交叉烙法之后,我又在黑板上把交叉烙法演示操作一遍,最后让学生用烙3张饼的快速烙饼法再烙一次,边烙边说给你的同桌听。这样反复操作来加深印象、巩固烙法,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课标中还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探究规律的环节也体现出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给学生启示:

1、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和烙饼所需要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烙饼的张数不同烙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体现出老师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

学生在充分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张2张的烙,最后3张用快速烙饼法最节省时间。

最后得出结论: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四、实践应用。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烙饼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再让学生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烙饼这样的问题,从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因此设计了:“现在美味餐厅的厨师也遇到了难题,餐厅里来了三位客人,每人点了两个菜,而餐厅里只有两位厨师,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怎样安排炒菜的顺序才比较合理呢?”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真诚的希望老师们再给我提出好的建议,谢谢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第二篇:《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性就体现在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学习的思想内容和主要通方法,这也是课标与众不同之处,增加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烙饼问题就是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材情景图中展示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通过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并能寻找规律。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3张炳的方法。因为烙饼问题就是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而掌握3张炳的方法问题是烙饼时最节省时间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烙3张饼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烙饼得出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从烙不同张数的饼得出烙饼得规律。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逻辑推理能力向创新意识的飞跃,因而我认为教学难点是通过烙饼得出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采。直观演示、动手、引探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力求每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2、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来构建学习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的难点做铺垫。

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认为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五六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第三篇:烙饼问题说课稿

烙饼问题说课稿4篇

烙饼问题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基础性就体现在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学习的思想内容和主要通方法,这也是课标与众不同之处,增加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但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烙饼问题就是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材情景图中展示的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2、通过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并能寻找规律。

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1、使学生学会用优化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种数学活动,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探究,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3张炳的方法。因为烙饼问题就是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而掌握3张炳的方法问题是烙饼时最节省时间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烙3张饼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通过烙饼得出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从烙不同张数的饼得出烙饼得规律。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逻辑推理能力向创新意识的飞跃,因而我认为教学难点是通过烙饼得出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方法上,采。直观演示、动手、引探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力求每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2、学法: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来构建学习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说教学程序: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的难点做铺垫。

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认为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五六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15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5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烙饼问题说课稿2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学具模拟烙饼过程,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让学生初步形成优化的思想,并能用此思想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3个饼方法,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教材的主题图是呈现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强调只能烙两个饼相当于只能烙两面为后面学生理解放满做好铺垫。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给全班每个人多烙一个饼,最少烙几次?让学生体会到饼太多,比较复杂,从而让学生有从简单入手的需求,更好的引导出一个饼,两个饼等方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根据学生化简思想,引导出两个饼最少需要烙几次?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2次和烙4次的区别,让学生体会为什么烙2次的方法好,感悟放满,不浪费。知道放满就是每个锅一次要烙两面,初步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

而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烙三张所用的时间。这里的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也是本节课的中难点。同样通过学生反馈比较烙4次和烙3次的区别,体验为什么烙3次就行,怎么烙的。再次感知面数与次数的'关系。但有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可能还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在这里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讲解的方式,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来体会共需要几次。通过不断讨论学生进一步巩固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通过烙4个饼 ,因为我每次烙都是放两个,放满的,没有浪费过,4次是最少的。让学生知道要烙最少,必须做到什么。通过出示10个面,探究计算方法:102=5

面数最多烙几面=最少的次数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数跟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这次教学中,主要运用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

烙饼问题说课稿3

一、说教学内容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说学情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

四、说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硬币,为攻破三个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相辅,进一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教学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本课重点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六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二个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提供一种好的环境。

第三四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自认为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五六板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六、教学中的困惑

《课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在人人都知道数学于生活,应该体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但是如果脱离了我们的生活实际,即便这样时间最短又有什么意义呢?以烙饼为例:为了体现时间最短,在烙三个饼子时,先烙1号2号的正面,然后把其中1号翻个面,另一2号则拿出去放一边,同时把外面的3号饼放进去烙,两分钟后,1号饼熟了拿出,同时把锅里的3号翻个面、把外面的2号饼再放进锅里烙,如此折腾确实花费的时间是最短的,在时间上来说确实是最优化的策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没见过一个饼子没烤熟,只烤半边,然后放一边凉一会再烤另半边的做法,应该说在理论上是最优化策略,在生活中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能不能换一个既贴切生活又能渗透优化思想的例子呢?

烙饼问题说课稿4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烙饼问题”,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七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就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看,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鉴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体会优化思想。教学难点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而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正是围绕单元重难点展开的,所以我认为第一课时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接下来,我以本单元第一课时为例谈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12~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评价: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6张圆纸片

学生:一张大圆片,6张小圆片

对于本节的教学,一般老师都会采用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烙饼的最优方案,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活而不乱,我认为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了有效的组织教学,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我将“寻找最省时方案”作为课时的主线,从1张饼、2张饼入手探索烙3张饼、数张饼的方法及饼子的'张数和时间的关系。

我首先帮助孩子理解已知的条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分以下6个环节展开教学。

第一环节,抛出问题“如果妈妈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一是让孩子明白烙好一张饼需要的时间,二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在锅里烙饼。

第二个环节,探究2张饼怎样烙最省时.

我主要以以下五步骤呈现:独立思考、大胆猜想、个人汇报、集体评价、教师小结。

为了避免学生人云亦云,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大胆猜想;个人汇报时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面烙3张饼的汇报做好铺垫。

第三个环节,探究3张饼怎样烙最省时。

主要以以下7步骤呈现:独立思考、大胆猜想、独立操作、小组讨论、小组汇报、集体评价、教师小结。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在独立思考后,让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小组中去碰撞,从而得到最优方案,让孩子懂得自信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同时,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经过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体会团队的力量,树立合作意识。

第四个环节,探究4张饼、5张饼怎样烙更省时。学生利用烙2张饼和3张饼的经验,得到4张饼先2张烙好了再烙另外两张饼是最省时的,而5张饼就会分成两种烙法,先拿出3张饼用前面的“交替烙饼法”来烙,剩下的2张一起烙,为发现“双数张饼时2张2张的烙,单数张时先拿3张用交替烙饼法烙,剩下的2张2张的烙”的规律作铺垫。

第五个环节,探究6张饼的怎样烙更省时。学生们通过探究发现,无论是2张2张的烙,还是用“交替烙饼法”来烙,时间都是18分钟,但发现“交替烙饼法”显得麻烦,容易搞混淆,所以最终选择2张2张的烙。

第六个环节,观察表格发现规律。通过对前面一系列探究活动的感知和对表格的观察,学生们很容易发现“双数张饼时2张2张的烙,3以上的单数张饼先拿3张用交替烙饼法烙,剩下的2张2张的烙”、多一张饼,烙饼所需最少时间就多三分钟以及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烙饼所用的最短时间(一张饼除外)等规律。为以后更快解决生活中最优化问题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烙饼问题”的教学设计,感谢各位老师的细心聆听,希望能得到您们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有:

1、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根据新课标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交流独立思考的成果。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第四篇:烙饼问题说课稿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以数字游戏为铺垫,以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演绎、实践、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张和三张饼的最佳烙饼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时间意识的渗透。

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教学目标达成的要求,我设计了3个板块的内容:

三、教学策略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突破本课重点时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时优化思想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烙饼问题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并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厨房里会有什么数学问题呢?引出:“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容易解决的。所以在这里我就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烙一张,两张饼,同时思考要花费几分钟。让学生能够从简单入手。通过烙一张与两张饼的时间对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同时能够烙两张饼的锅里,一次烙一张饼在时间上是显得多么的浪费,为下一个环节“三张饼“的最优化探究作好铺垫。

2、思考讨论,小组合作

而后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思考,烙三张所用的时间。

这里的如何尽快的烙三张饼,也是本节课的中难点。但有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可能还只浮于表面,理解得不是很透彻。这时,我就在这里通过让他们自己去动手摆一摆,说一说的方法,来体会共需要几分钟。通过不断讨论学生进一步巩固寻找最优方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3、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以两三个饼的最优化方法为基础,拓展“4、5、6“甚至更多的最优化方案,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进一步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摆、说、讨论,最后通过渗透”对比实验“数据汇总的办法得出结论,而后有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更多的数据。

第五篇:四年级《烙饼问题》说课稿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可以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烙饼问题”学生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的最佳方法与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初步感受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呢?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烙饼这一事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特别是“烙饼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规律”的探究是本课的难点。指导探究“三张饼”的最优化方案是本课的重点。

四、学具、教具准备

学具为每组学生三个饼,为攻破三个饼烙法提供实践操作材料。变抽象为直观。在教具的安排上,我同样安排了“三张饼”作演示用,并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相辅,进一步增加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策略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教服务与学的教学思想。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动性在探究最佳方案时充分发挥。体现“做中学”的理念。体现由引——帮——放的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观察、探索、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我设计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第一板块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是通过创设出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烙饼这一事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目的有两个:一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二是为本节课的难点做铺垫。

第二板块是自主探究,优化策略。

这一部分内容通过“操作感悟——抽象内化——巩固应用”三个片段,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沿以下四个步骤:“两张饼的烙法(基础)→三张饼的最佳烙法(难点)→双数饼、单数饼的烙法(提升)→最佳方案、双数饼:两张两张烙;单数饼:两张两张烙+最后3张饼交叉烙(优化)进行探究。

1、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的数学思想只能是“渗透”而不能“明透”,也就是说只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而不能仅仅靠传授。因此,本课中蓄势----为探索最佳方法打基础的方法,要运用得恰到好处。例如,围绕“烙2张饼最少要花6分,为什么烙1张饼与2张饼所用的时间一样多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烙2张饼是用足了空间,而烙1张饼浪费了空间和时间,为探索烙3张饼埋下了伏笔。

2、学生的自主探索是需要动机的,如果总是在教师的命令之下被动探索,那么效果是不会好的。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产生探索的源动力,关键就是要把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的全过程中。本课中,探索烙3张饼的最少时间,就是运用了“初步尝试暴露问题,再引导重新操作”的策略,学生的探索积极有效。例如,在探索最佳方案时请学生回忆一下,“1个饼和2个饼都要用6分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操作,谜底终于被慢慢揭开----原来只要不让锅浪费空间,就可以做到时间最少。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渗透数学优化思想,不是靠几道题目的讲解和练习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在运用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应用意识。本节课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以探索到的具体某次烙饼的最佳时间为终极目标,而是重点引导学生在后继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自觉应用。例如,探索了3张饼的最佳方法,在讨论烙5张饼时,学生想到了把5分成2张和3张进行思考,因为都有前面的结论和方法,只要6+9=15分就可以了,而不是拘泥于“零起点”去进行从头探索。同样,在7张、9张时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得出规律。

第三版块是总结内化,拓展应用。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在烙两个饼、三个饼的优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烙更多的饼,把学习过程层层推进,把静态的知识转化成了动态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逐步构建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本课的点睛之笔还在于课末的生活化应用。众所周知,烙两个饼、三个饼是研究统筹思想的精典范例,但如果仅局限于此,还不够深刻,至少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课末我安排了“为妈妈设计烙饼方案”的环节。通过围绕“要烙 15 个饼,怎样烙时间最省”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觉地意识到“把 5 个饼看成一份”,从而把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牢固地构建起烙饼策略的数学模型。

六、板书设计

烙 饼 问 题

饼 数 烙饼方法 最少所需时间(分)

尽 快 2 同时烙两张饼 6

时间最少 合理安排时间 3 快述,交叉烙 9

锅不空着 4 两张,两张烙 12

不能浪费 5 两张,三张烙 15

七、教学中的反思

1)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有较好的帮助,但有时也有负作用。例如,在小组交流“三个饼如何烙,能尽快吃上饼?”时,如果小朋友竟这样问:其中一个饼烙了一面后拿下,过了3分钟就要冷了,再烙另一面3分钟就不够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但若把它当成一个数学模型来研究时,这些就忽略不计了,这就是数学与生活的区别。所以对这种情况,应当及时对他作出回应,并给予解释。

(2)数学是理性的,抽象的,更是严谨的。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每一个细节,从而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在提升烙饼的时间与所烙饼的个数的关系时,我应该及时提问:“烙2个饼需6分钟,烙3个饼需9分钟……,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而事实上是有特例的:当饼的个数是1个时,就不符合此规律。

总之,重新创造和使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要在优于教材提供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使用和开发教材资源。给学生一个创新的课堂,一个发展的课堂。让“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下载烙饼问题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烙饼问题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烙饼》说课稿(推荐)

    《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 南康市第六小学蓝道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 一、教材分析: “数学广角......

    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烙饼”是一......

    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社新标准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通过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烙饼问题

    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12页例一 二、学请与教学分析: 《烙饼问题》是数学广角中“优化问题”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操作......

    烙饼问题听后感

    《烙饼问题》名师授课感 2013年3月23日下午,我参加云南省举办的“云南省首届小学经典课例实作暨全国小学名师说课大型活动”,我认真聆听了华应龙、刘延革、潘小明等10位名师......

    烙饼问题(5篇可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执教者: 固始县第六小学耿启凤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

    《烙饼问题》练习题

    《烙饼问题》练习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1、如果1只锅每次至多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用1只锅烙50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2、如果1只锅每次至多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烙饼问题2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简单事例的分析研究,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