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课太阳升起 创建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第三课太阳升起 创建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图层、关键帧、库、元件等概念。
(2)熟练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创作的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太阳升起”简单的变形动画,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自创Flash动画,培养学生养成构思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的能力。(3)提高学生探索性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转变成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3)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信息技术潜力。[学生分析]:
精彩的Flash作品目前在网络中非常受欢迎、非常流行,而制作这些作品的人被网络称为“闪客”,学生对网络世界的熟悉使得学生对Flash动画并不陌生,并且学生对Flash动画也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闪客”,这为我们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学生动画设计功底不是很好、缺乏耐心和细心,因此在本节里要注重培养。[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八章《动画制作》第三节《制作基本动画》的第一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动画及制作的基本原理,对于基本原理有了一个较清晰的理解;同时通过学习了如何制作一个gif动画,对帧、图层、补间等概念有所了解;Flash是当前非常流行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很受动画爱好者的喜爱,在网络上见到的动画大多由其生成;而本节课,主要是从Flash角度来学习和理解基本的动画制作知识。[教学重点]:创建移动对象和制作补间动画。[教学难点]:“动画补间”动画创作的综合分析及操作。[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八年级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学要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观看一组图片,回顾动画原理,增强感性认识,引领学生进入预设的课堂情境,通过三个不同方向的移动动画(海宝迎着倾斜的方向移动引领我们参观中国馆;水滴沿着竖直的方向移动告诉我们要珍惜水资源;太阳沿着水平的方向移动),导入本课所授内容主体——“太阳升起”动画制作。欣赏动画,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铺垫良好的知识基础。
基本任务
1、欣赏作品:Flash动画 “移动的太阳”。
2、呈现学习目标。
3、演示操作一:创建移动对象(1)执行菜单栏“修改”—“位图”—“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命令。(2)选取对象中白色背景按“Delete”键去除。(3)选定对象使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大小。
(4)执行菜单栏“修改”—“转换为元件”命令,选择“图形”。
4、任务呈现一
5、演示操作二:制作补间动画
(1)在起始帧插入关键帧,在起始场景中编辑对象(运动元件)。(2)在结束帧插入关键帧,在结束场景中编辑对象。(3)选择起始帧,创建补间动画。
6、学生演示操作:制作补间动画。
7、任务呈现二
8、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9、教师归纳:
“动画补间”动画的定义:
“动画补间”动画是在两个关键帧上分别设置同一运动对象不同的属性,如位置、角度和大小等,从而创建这两个关键帧之间变化的动画效果。
1、任务1:学生打开桌面 “课堂素材”文件夹,导入“太阳”图片,完成移动对象的创建。
2、个别学生演示:制作补间动画步骤。
3、任务2:学生独立完成制作补间动画。
4、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动画制作的规律。
2、进一步巩固创建移动对象,制作补间动画的基本步骤。
基本任务
10、演示操作三:添加动画背景(1)插入新的图层。(2)图层位置的调整。
11、任务呈现三
5、任务3:学生打开桌面 “课堂素材”文件夹,导入“背景”文件,完成对动画背景的调整。
3、领悟动画制作的实质,增强操作步骤的理
探究实践 引导: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图片,画面中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生动活泼,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新的背景上有哪些对象?(太阳,雄鸡,花儿,小鸟,喜鹊„„)探究:同学们轻松一下,欣赏一首歌曲“劳动最光荣”。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我们制作的场景是不是有点相似呢?请同学们对照学案上面的歌词来寻找场景上还缺少哪一个对象?(蜜蜂)
延伸:如何在新的Flash场景中制作出“太阳升起”的动画效果?
指导:注意方向。
1、发现背景中的对象。
2、对照歌词寻找场景中缺少的对象。
培养动画创作的综合分析能力,进一步巩固操作。
自主创作
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根据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意境,对已经制作的动画进一步完善,最终完成一个Flash作品“太阳升起”。
打开桌面 “课堂素材”文件夹,根据提供的图片素材,完成太阳移动动画。培养学生养成构思动画、设计动画、制作动画的能力。
评价交流
点评学生作品。(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知识,汲取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赏水平。
流程归纳
1、制作动画“太阳升起”;
2、添加背景;
3、制作动画“太阳升起”。最终完成作品“太阳升起荣”。
提交作业
要求:将姓名.fla 的作品文件提交作业。
保存文件;
提交作业。及时反馈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
第二篇:动画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Flash动画补间动画”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想]
本课是江苏省科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中第八单元《动画制作》中第3节内容,学习的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授《Flash动画制作》这个章节时对里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本课中,我把混色器的学习放到以后的教学中教授,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电脑绘图的基础参次不齐,很多学生在小学没有绘图基础,所以需用完整的一节课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先教授Flash制作的技巧再教授Flash绘图,让大部分学生在刚刚接触Flash时就能感受到动画制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在本课中,我变换了动画的对象,还增加了一个玩滑板的“七仔”(男孩),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巩固和提高学生制作“动画补间”动画的能力,还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了Flash制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前给学生找了一些图片放在素材库里供学生制作的时候去选择去组合,这样更能激发那些能力较强学生的创造性,在完成技术的同时,制作出更多丰富的Flash作品。
教学设计中把任务一和图层的基本操作这两部分内容揉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刚接触多图层的操作,是本课的难点,而平移动画这是已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分散图层操作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找到获得成功的快感。本课的难点“多图层动画”以及“旋转补间动画”以教师讲授为主,一步步的带领学生理解,并通过任务驱动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任务二“移动中的放大”,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鼓励学生摸索练习,大胆尝试,互帮互助,教师再有目的性评价学生的作品,最后学生有效地完成了练习。
本课教学由三个基本任务和两个小拓展构成,分层次的教学,给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能力差点的学生,既减轻教师顾不及所有学生的问题,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这部分同学的能力。整个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个任务在动手之前都带领学生去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制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的教授“怎样去做”,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
[课 型]新授课
[授课年级]初二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 巩固“位移动画”和“缩放动画”的制作及综合应用 ② 巩固图层的简单操作(添加、命名、锁定)
③ 巩固“动画补间”动画中的“旋转动画”制作; ④ 理解多层动画的意义、初步了解属性面板
2、情感目标
①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动画才能; ② 通过作品评价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
1、图层的基本操作
2、在移动过程中实验对象的缩放
3、掌握“旋转动画”的制作技巧; [教学难点]
1、多图层动画的制作
2、旋转动画的制作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演示与欣赏:通过欣赏学件,让学生感受到Flash的魅力,增强学习的兴趣。任务驱动:展示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个别指导:学生存在差异性,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去指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的能力逐步加强。[教学准备]
Flash 软件;学件;学案。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我逐渐发现信息课更适合“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法,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每个任务在操作之前都带领学生去分析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操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再去一个个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简单的教授“怎样去做”。
本课在设计上由于突破了教材,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整合和调整,还增加了一些教材外的素材,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经常请学生示范,演示学生作品,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注意提醒学生新建图层及元件时要及时命名,这样学生在制作Flash动画不同图层时不会产生混淆,这也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一贯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从实际教学效果上看,虽然本课内容安排的比较满,但总体感觉学生的完成情况还是不错的。学案中的“温馨小贴士”确实给一部分自学能力较强的同学很大的帮助,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品,我想,这也是本节课达成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本课中做为弹性部分的“拓展练习”给学生留有的时间不够,只有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达成了一到二个,不过,这也自然的形成了一个课后作业,让在课堂上没完成这个拓展练习的同学,大部分都在课后进行了思考,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课上这个拓展练习便顺利的突破了。
第三篇:《动画补间》教学设计
《制作基本动画——“动画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吕芳
一、教材分析
《制作基本动画——“动画补间”动画》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第8章第动画制作3节制作基本动画的内容。本课是《制作基本动画》单元中的一课,从教材的安排和课文的内容来看,这一课属于动画制作中的一个基础知识的提升。在本课前,安排了“动画基础知识”、“初识Flash软件”。本课课文首先以展示几个动画补间动画引入课文,接着以实例移动的太阳介绍了制作动画补间动画的方法,接着以旋转的风车作为练习,综合拓展。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的国家课改的精神,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实际特点--动手、自主学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三者统一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帧、层的意义;
2.掌握“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学会“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3.进一步熟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4.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了解“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一般步骤;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制作“旋转的风车”动画,提高学生制作动画的水平; 3.通过拓展学习,达到分层学习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画制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提高制作动画和欣赏动画的水平。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
四、教学设想
1.让兴趣引领,让学生融入活动。2.多样的学习形式,提高教学实效。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有效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将美术的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把本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作品展示 激发兴趣
演示几个动画补间小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兴趣。(二)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个太阳从左向右移动的动画”。
提问:这个动画好不好看,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制作一下,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基本动画——“动画补间”动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网络演示 操作练习(制作移动的太阳)
任务一:制作会移动的太阳 教师演示,制作动画—“移动的太阳”
利用动画补间动画可以制作出位置移动、缩放和旋转等动画效果。1.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并参照教材进行制作。
2.学生依照教材中文字描述的操作步骤独立操作,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3.对于共有的问题,教师做集中讲解。
4.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并让学生尝试总结“动画补间”动画的主要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作品评价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四)探索研究 发现奥秘(引导线的运用)
任务二:制作会沿引导线运动的太阳 1.教师演示一沿着引导线运动的移动的太阳。2.学生自主学习引导线的运用。教师展示学生练习作业。并给予鼓励。
(五)尝试新工具 拓展新知
任务三:制作会沿引导线运动并速度不一样的太阳
1.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属性面板的“缓动”文本框工具来处理太阳的运动效果。2.对学生用“缓动”文本框工具来处理过的太阳的运动效果作品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
3.综合工具运用作品欣赏,再次激发兴趣。4.学生创作一幅作品《旋转的风车》 任务四:制作旋转的风车(六)课堂小结,作品评价。
⑴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⑵请学生说出“动画补间”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新的挑战,能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制作动画,让知识教学趣味化、生活化。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在激情中自由想象,自主动手,大胆制作。在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授之予“渔”。
在教学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与同学交流探究结果。实践证明,采用探究性的学习,鼓励性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知识点掌握更牢固。
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或帮助他人提出意见。提高综合素养的同时,渗透德育。
第四篇:创建补间动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自我介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访问因特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选自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动画制作-FLASH的第二课,这一节课是进一步学习制作动作补间动画——利用导入的图片制作动画。在Flash窗口中绘制起始帧和结束帧,然后让电脑自动生成这两帧之间的画面 二说学生
八年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勤于动手,对flash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需要教师分层指导,达到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元件的创建、关键帧的插入、引导层的制作、保存。
能力目标:让学生较好把握FLASH动画制作过程,能够独立的制作精美的动画
情感目标:体验动画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FLASH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关键帧的插入。②创建补间动画。③创作引导层动画。④保存。
难点①引导图层的绘制。②元件位置的放置。
五说教法
1.演示法。2.协作学习法。3.任务驱动法。4.赏识教育法。
六 说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
向学生演示孩子奔跑和蝴蝶自由飞舞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到我们这节课中,下面我们用创建动作补间动画来制作孩子奔跑和蝴蝶自由飞舞。
第二,讲授。
带领学生分析制作动画所需要的内容,背景图片,奔跑的孩子,飞舞的蝴蝶。
制作背景。修改——时间轴——图层属性,图层名称改为背景
制作跑动的小孩的元件。(插入——新建元件,创建影片剪辑,命名为跑动的小孩。新建一个图层绘制孩子捕捉昆虫的上半身,新建一个图层绘制小孩的腿,在第二帧插入关键帧调整腿的位置使第一帧第二帧产生两腿交替跑动的效果。)
制作小孩跑动的动画
(把影片剪辑托到小孩的图层,在50帧插入关键帧 改变跑动小孩影片剪辑的位置,单击第一帧在属性面板中选择,补间——--------------动作,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制作蝴蝶飞舞的动画
(按照制作跑动的孩子影片剪辑的方法,制作蝴蝶飞舞的动画。)
添加运动引导层
(使用铅笔工具绘制蝴蝶飞舞的路线也就是引导线。在蝴蝶图层第一帧将舞动的蝴蝶元件中心移动到引导线的起始处,50帧将蝴蝶元件中心移到引导线的终点右键第一帧创建动作补间动画)
调整图层顺序
测试并保存动画
第三,分组讨论
由学生分组制作动画,教师巡视指导并发现问题讲解。在小组内讨论,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尽快的掌握知识。选其中一名学生上台示范其他同学观看并指出亮点和不足。
第四,教师展示学生所创作的FLASH作品。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第五,总结:
补间动画制作的步骤。
引导层动画制作的步骤
设计小汽车沿着弯曲道路行驶的动画
第五篇:创建补间动画
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目标:
1、了解Flash动画的主要用途。
2、了解补间动画的分类、特点和补间动画的基本原理。
3、掌握对象打散分离的方法。
4、通过实例,学习并掌握flash动画中第二种自动产生动画方式——形状补间动画
5、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教学难点:
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学会了,明了。
灵活的有选择的运用补间动画。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
师分步演示,生分步跟做;并在老师的提示与讲解中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含义以及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利用多媒体的电脑室设备及软件,在学生制作过程中师加强监视与个别辅导。教具:
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动画包括补间动画、逐帧动画及综合运用动画。
学生准备:依据就近与互补原则,每2—4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已经掌握了逐帧动画,对图层和帧的操作比较熟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强调逐帧动画的各个环节:
1、展示几个简单的Flash动画作品,如逐帧动画,毛笔字动画,孙悟空变身动画等。
2、组织学生观摩,体验动画作品的魅力。从而导出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
3、提问:几个作品的区别(讨论)
4、小结:
(1)逐帧动画每一帧都是进行手工剪辑的关键帧,工作量大,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
(2)补间动画只需要建立首尾两个关键帧,Flash会自动根据两个关键帧之间的图像差别和普通帧的数量,计算生成过渡的动画效果。制作方法简单,动画的渐变过程更连贯。
二、引入课题《补间动画》
讲授新课:
补间动画可分为形状补间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两类
形状补间动画又称“变形动画”,作用是生成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变化,包括形状、位置、颜色。它只对矢量图起作用。分别演示刚才提及的几个形状补间动画实例,引导学生说出属于哪种型态变化。
三、做一做:
1、制作几何图形的渐变。
(1)教师演示从圆变成正方形的形状补间动画,提问学生这个动画是否适合用上节课的逐帧动画技术来制作,如果不适合,那么应该使用补间动画中的哪一种技术来实现。演示创作从圆变成正方形的形状补间动画过程。讲解时可以分别制作有边框和没边框两种动画,让学生观察不同之处。
(2)布置任务,让学生做一个方变圆的动画。
2、创作“孙悟空变成大公鸡”的动画(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8~30页“如教材色块新建一个Flash文档……”—“8.测试并保存动画”之间的内容,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试进行“孙悟空变成大公鸡” 的动画制作。(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引导学生通过快捷键(ctrl+enter)测试已完成的动画。(4)分别转播几位同学的作品,引导学生说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方案。动手操作补充。(5)小结:
要注意使用“修改”菜单下的“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命令。强调形状补间的对象只能是分离的可编辑图形,形状补间使图形形状发生变化,从一个图形变成另一个图形。
创建补间动画时,要记得先点击中间的关键帧,再通过属性面板选择“变形”补间方式来创建。
(6)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四、课堂任务练习
五、学生自我创作
六、小结:
形状补间动画——用以制作两个不同形状(或颜色)的一般图形(不是元件)之间渐变的动画。
它要求:前后两个关键帧上放置两个不同的图形对象(一般图形,不需要是元件对象),中间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内容理论较少,重点在于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评选优秀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