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风胡杨 说课稿
《西风胡杨》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陈**,来自**乡崇德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西风胡杨》。
教材分析:
(一)、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理念: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重点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课堂一开始先板书课题,接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开始先出示课文的第一幅插图,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进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学生汇报时我就板书出胡杨的三个特点(板书:坚韧、无私、悲壮)。这个版块作者用睿智的语言,生动的笔触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赞美之情。针对这段文字的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学生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2—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采用小组交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1)出示第2自然段
①指名读(以此抽查学生的朗读水平)
②让学生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深达二十米的垂直根”,想象体会是什么滋味,目的是体会胡杨的坚韧。
③“侵入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再孩子们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时,我相机让孩子们观看几张沙漠图片,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观看课件,孩子们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句子。
(2)出示 第3自然段,“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而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学生默读,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抓住 “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
(三)出示第4自然段。在孩子们理解了 “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即使死了也要用干枯的身躯抵御风沙,即使倒了也要用不朽的身躯保护土地的悲壮。再引导学生思考胡杨不死、不倒、不朽的正是胡杨是精神所在。接着我再出示课本的第二幅插图(死后不倒、倒后不朽的胡杨林),再次加深学生对胡杨悲壮品格的赞美与热爱。最后带领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对胡杨的赞美。
(四)、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三个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一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 “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体会胡杨之“悲”,唤醒良知、此时此刻,学生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同学们,而今,如此坚韧、无私、悲壮,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后,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 我再和学生聊聊曾经的西域文明,并指导学生读出西域曾经的繁华。
然后回到课本看看如今的胡杨为什么哭了?引导学生理解胡杨是为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的水和文明而哭,为沙漠的未来而哭。接着让学生看看上游的人们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我相信这时学生都难以掩盖心中的悲痛。于是接着问到 那么我们能为胡杨做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让学生把想对学生说的话说出来,再说说为了胡杨未来,未来我们居住环境的未来,我们该做点什么呢?这节课,就在同学们想象与议论中结束了。
(板书设计: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特点:“坚韧”“无私”“悲壮”。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二篇:说课稿《西风胡杨》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西风胡杨》,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这篇课文还提醒我们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二、内容: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英雄树‛ 胡杨的美丽、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和同情之情。
三、目标分析:
(一)、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是课文的重点,从三个‚祈求‛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自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教学理念有: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的特点,尽力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引入,揭示课题
请同学观察校园内有哪些树木,说说你最喜欢那种树,为什么?
板书《西风胡杨》,提问:那么的树作者不写,怎么跑到沙漠去写胡杨呢?
(二)、读中领略胡杨之‚最‛。
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会带着问题快速地找到课文的1、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美、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学生汇报时我就板书出胡杨的特点。这个版块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这几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1、读美文,读中自主感悟。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通过预习,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2、品词句,领略胡杨精神。在孩子们充分品读了课文的1—4自然段后,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课堂上可能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学生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①、‚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先让学生配合老师讲述填空,再让他们说说从读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学生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 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自然段。②、‚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③、‚它们生前为保卫。。。‛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摧肝裂胆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
④ ‚是一亿三千万年前……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通过和学校或家乡对比,从胡杨林的‚大‛感受到美。还可以结合体会胡杨的其他特点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把胡杨的美读出来。
3、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二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 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品读中感悟真情,体会胡杨之‚悲‛。
此时此刻,孩子们刚刚领略了胡杨的风采,心中满含着对它由衷的赞美,我话锋一转,进行这样的过渡:‚孩子们,而今,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又遭遇着什么呢?‛然后让他们马上细细品读课文5—8自然段,在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品读完课文……这时,马上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品出了什么味道?心中有什么感觉?孩子们可能会说到:从‚两千年前胡杨繁盛,孕育出西域文明‛品味出甜甜的味道;从‚胡杨也有哭的时候。。。‛品出咸咸的味道;从‚他们想求人类。。。‛这一句品出酸酸的味道;从‚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这句话品出辣辣的味道,从‚我怕……我担心。。。‛这一句品出苦苦的味道。。。这整个过程,我都站在一旁静静地倾听,放手让孩子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只在最后点拨这一个句子: 点拨句子:‚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哪怕就三天。‛点拨这一句时,结合课后第3题,在孩子们抓住三个‚祈求‛,理解了每一个‚祈求‛所包含的不同意思。这时,如果孩子们的发言不够积极,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比如联系前面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祈求‚上游的人们不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联系我们的生活,祈求‚人们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地球水资源‛…….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打开了,发言也就更加踊跃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紧扣了本单元关注环保,爱护大自然的主题,让他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从课题升华情感。
在感受完胡杨的崇高品格和悲惨遭遇后,再来解决疑问:‚课文标题为何用‘西风胡杨’‛?这时,孩子们只要能联系课文中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烈烈西风、摧肝裂胆等词,说出胡杨在恶劣的环境中求生存,为人类作贡献等等我都给予肯定。最后,为了把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我设计了这样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五)、板书设计:
西风胡杨 ——— 美丽、坚韧、无私、悲壮
赞美
我 ———— 担心、哭泣、祈求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胡杨之最‛这个版块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四个特点:‚美丽、坚韧、无私、悲壮‛。学习了解‚胡杨之悲‛时,我板书了最能表现胡杨悲惨遭遇的三个词语‚哭泣、担心、祈求‛。升华情感时板书了‚赞美‛一词。此设计既紧扣课文的重难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的教学设计,抓住了‚胡杨之最‛ 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孩子读中自主感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他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的关注。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第三篇:西风胡杨 说课稿
西风胡杨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来自××中心校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风胡杨》。现在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西风胡杨》是语文新课程标准S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在《西风胡杨》这篇课文中,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是落实单元专题训练“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的好范本。
综合上述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本篇课文教学共需3课时,今天我主要谈一下对第2课时教学的理解与分析。下面是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2、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本课时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爱。
二、说教法
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读促讲,读中想象,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胡杨品质,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以及师生对话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
三、说学法
结合课文内容,并联系学生实际,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读自悟,理解胡杨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爱。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学过程时我注重让学生阅读,在读中悟情,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自读揣摩—— 交流品读——想象写话”这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因此,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共分4个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3、回读质疑,合作探究;
4、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并相机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让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的第2、3、4自然段,然后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并相机板书。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3个步骤:
1、提出问题,细读课文 首先,课件出示问题:“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边读边勾画边分析,体会胡杨特点。
2、小组讨论,质疑探究。学生分小组交流尚未理解的内容,理解胡杨特点,感受作者对胡杨的爱。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师生进行广泛、深入的对话,并总结出胡杨的品质特点,并相机板书。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都会给予肯定,我会随着学生的汇报逐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品词句——谈感受——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学生对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以及胡杨品质语句的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三)回读质疑,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胡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胡杨既耐炙热又耐严寒,不怕盐碱,不怕风沙,是生命力极强的树;胡杨能阻挡风沙,保护环境,是无私的树;胡杨为保卫热土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是悲壮的树。
2、引导学生带着对胡杨深情的爱,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4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感,并试着背诵其中的一段。
这样在学生体会了课文情感之后进行朗读、背诵,有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最后,我配以课件总结本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品格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之情,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几句话赞美一下胡杨吧!
五、说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在学习讨论“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呢?”这个问题时,我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板书了胡杨的三个品质特点:“坚韧”“无私”“悲壮”,拓展延伸时板书了“赞美”这个词。板书设计既紧扣了课文的重点,又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表现了作者对胡杨的爱,简单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的指导下,我以胡杨的品质特点为主线,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和赞美。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西风胡杨》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的粗浅看法,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西风胡杨 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由我说课的题目是《*********》首先我为大家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西风胡杨》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神奇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展示出美丽、神奇的大自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意识到:你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想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和同情之情,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前边《海上日出》一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了解了课文的表达方法,那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能够将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到新的文本学习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课文重点语句来了解作者抓食物特点来写的表达方法,在个性化的朗读中体会和表现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学习文章中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抓特点来表现事物品质的写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爱;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关注。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其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读为本,通过形式多样的、充分地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领略胡杨的品格,学习文章中表现事物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梳理回顾;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三)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一)揭示课题,梳理回顾;
因为第一课时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理清了课文脉络,因此,我这样来设计我的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领略了胡杨的美和胡杨的悲”。那么请大家回忆一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赞颂胡杨的呢?引导学生回答出:“胡杨(坚韧无私悲壮)教师板书(胡杨之“美---坚韧、无私、悲壮”、胡杨之“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胡杨,深入感受胡杨之美。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这部分内容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对胡杨的特点进行了描述,抒发了自己对胡杨由衷的热爱、赞美之情。
接下来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首先,我给孩子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通过预习,胡杨的哪个特点给你的印象最深?”然后让孩子们选择印象深刻的内容自由读,反复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欣赏,边读边勾画能反应胡杨特点的重点词句,在读中反复揣摩它们的意思。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先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哪些词句体会出胡杨这一个特点的?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我重点会随着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按照“谈感受——品析词句——指导朗读”的模式,引导学生对描写胡杨生存环境,胡杨特点及胡杨品质的语句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并读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课堂上可能他们可能会感悟到:“胡杨能在沙漠、盐碱地中生存,生命力很强。”“胡杨很谦虚,不和别的植物争名夺利。”“胡杨很坚强,死了也不倒下”等等,我都会给予肯定,让他们充分的交流。而我,只需要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点拨这样几个句子,把孩子们的学习指向深入。学生先说到哪一句就点拨哪一句: ①、“他能在零上40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先让学生配合老师讲述填空,再让他们说说从读的内容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抓住“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侵骨髓”“斑斑盐碱”“铺天盖地”“层层黄沙”等词语进行理解,再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从这些词语中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通过理解词语,想象描述,学生更能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此时,我便顺势让孩子们饱含着敬佩与赞美之情朗读这个自然段。②、“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可它们并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是将这催肝裂肺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先让孩子们抓住“挡在”“身后”“不在乎”,三个“让给了”,一个“留给了”体会出作者用拟人、比较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一个词语也好,一个句子也好)来夸一夸胡杨,让孩子们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说出来。然后,我再用引读的方式引领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个自然段,把心中对胡杨的赞美读出来。③、“它们生前为保卫。。。”这里的点拨是在孩子们理解了“生前”“战斗”“死后”“仍坚定地挺立”几个关键词的意思后,我问孩子们:胡杨“生前战斗”是在为了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在干什么?这一问让孩子们联系第三自然段,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摧肝裂胆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后一滴血的悲壮。还可以结合体会胡杨的其他特点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再通过读第一自然段,把胡杨的美读出来。
三、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
在对课文的2—4自然段文本进行品味后,我再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这三个自然段,观察这几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而启发孩子们领悟出作者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来写胡杨的特点。再以胡杨的第二个特点为例,引导孩子们抓住“二十几米”““零上40摄氏度”“零下40摄氏度”几个数字来体会作者采用了数字描写法表现胡杨坚韧的特点,当孩子们领悟方法后,再放手让孩子们领悟描写胡杨的无私和悲壮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手法和作者这种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这一个环节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这一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最后进行全课总结:这就是胡杨 在作者的笔下,胡杨是人的生命,是人的命运,人的风骨的象征。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这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追求。,亿万年来,胡杨用生命捍卫着热爱的土地,今天的胡杨又有怎样的命运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
尊敬的老师们,以上便是我对《西风胡杨》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相信通过以上朗读、品析、讨论、交流等课堂活动,能实现这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读文悟情中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同时也学到了作者表现事物时的写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备注:由于事务比较繁忙,教学流程部分没有过多思考,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在说课中没有体现出来。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思路,了解一下说课的要领,仅供大家参考
第五篇:西风胡杨说课稿
《西风胡杨》说课稿
晏河乡河川小学 黄亚萍 2016.9.2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西风胡杨》,内容是其第二课时的内容。首先我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这篇课文在第二单元的教材编排中占有重要地位。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我选取了“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地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做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此,我选取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来指导本课的教学。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充分朗读,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小组交流,合作展示,更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体会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步骤:直观感受,导入新题;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一)直观感受,导入新题
由钢琴曲《天之痕》引入,展示一组胡杨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发出质疑: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胡杨到底遭遇了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二)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在学生快速阅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课文的2、3、4自然段概括出胡杨“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特点。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印象较深的比分,边读边理解边批注,体会胡杨的特点。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师生进入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给予一定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能更好的在读中感悟胡杨的精神。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学完这一部分,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并归纳出先总后分,例举数字,对比及把胡杨当作人来写等写作手法技巧,紧扣本单元“领悟作者用了哪些表达手法”的训练专题,为学生今后写作打下基础。
(三)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紧接上环节,引导学生说出胡杨是英雄,随即我话锋一转,这样的英雄却哭了。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感悟文章5—6自然段,体会胡杨之“悲”。并展示楼兰古今的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要关注胡杨、保护环境。紧接着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们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大自然的权力,更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由作者的祈求入手,师生共同学习文章7-8自然段。最后,我以著名的配乐团队神思者的一曲《wish》作为背景音乐,以推波助澜式的引读方式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向高潮。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这节课,就在孩子们充满激情与信心的回答声中结束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单元训练主题材的指导下,我抓住了“胡杨之最”和“胡杨之悲”两个版块,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自主感悟,小组内互动交流,深刻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胡杨遭遇的同情和对环保事业的关注,教法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在以读促讲,自主学习的精神。其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