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2(模版)
7、奇怪的大石头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这是什么?石头随处可见,谁会感到奇怪?是谁?(李四光)
2、李四光是什么人?叫生读句子:课件: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3、著名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
李四光怎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让我们寻找名人成功的足迹,回到他小时候的事情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我们先闯第一关,字音词语关。生字:著、巨、陨、炕、秦、域、遗、震
词语: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巨石、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恐怕、历史、推动、旅行、专门、考察、秦岭、流域、遗迹、震惊
师: 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强调藏、巨的写法
2、师:第二关,把课文读流利,有信心的可以大声地读。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学生说。出示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长大后 ,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的故事。
引导学生补充完整。
三、走进文本,议读感悟,潜心会文
(一)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 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三)交流:
1、出示: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提问: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预设:
(1)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2)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师评价: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指导朗读: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2、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
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会怎么问。指名学生当老师和李四光进行对话。出示: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提问: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 指导读出老师的不确定。
3、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提问: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预设: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那老师怎么回答呢?指名当老师回答。
提问: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读出老师的不好意思。
4、角色表演,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男女分角色读课文
提问: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师总结:
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5、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
同桌两个人演一演。
6、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升
1、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2、出示:李四光的照片
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师总结: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
3、课后大家可以阅读名人的故事,在谈天说地时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过程中,在初读环节能够进行扎实的字词教学,有读音的纠正和字形的指导。通过让学生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议读环节,以“李四光都提出哪几个问题呢?”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书。然后抓住三个问题进一步体会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课前没布置预习,所以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其次是课堂评价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情绪没调动起来。再次是重点语句的探究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对课堂上无论是体会和朗读完全是教师引领,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难怪学生兴趣不浓。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
我想,今后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对议读环节精心备课,多预设,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注意通过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多看名师授课视频,多学习多反思,不断提高授课水平。
第二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2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郭洪燕(三年级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 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研究、推动。
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 3.课文
师:请同学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填空: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也没弄明白,长大后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幻灯片展示大石头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交流
2.过渡,是啊,大石头真奇怪,课文中对这块大石头也有所描述,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
点名请同学读句子,大石头奇怪在哪里?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说明这一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老师找到的也是这几个句子)
3.点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读出大石头的奇怪。
(二)、.学习3——9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同学们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你心里浮现出什么问题了? 点名请同学们交流(你们真是会提问题的孩子)
2.是啊,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也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接下来的课文,将李四光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1)请同学们交流 指导读出问号的语气(2)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点名读 指导读出问得语气
注意:重点读好第三个问题 齐读,请大家读读这三个问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交流 小结,可以体会出李四光小时候很会提问题,很会思考
(3)是啊,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大家看课后第三题,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幻灯片填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4)再读一下这几个问题
不仅要读出问的语气还要体会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品质。
3、师:那么遇到问题的李四光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又是如何解决了问题,我们到下节课再去研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
二、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
师:产生问题时,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呢?请自由小声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 段,找一找。(1)问老师、问家长、一直探索研究(2)幻灯片出示: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了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北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3)点名请同学读,你哪些词语里从中体会到了李四光的什么可贵品质?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小结:李四光执着探索的精神
(4)现在谁来说一说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呢? 同学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加强感悟
(1)请同学们再把这几大段连起来读一下课文,仔细回味一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呢?
同学班内交流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布置作业:
课后资料袋里的资料只是李四光巨大贡献的一部分,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李四光爷爷的故事。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好多次采取了小组交流自己谈体会的方式来读课文,同学们表现活跃,但是也因此课堂的纪律不太好。在感受石头的奇怪这一环节中,同学们都能够很好的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对于李四光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也能够很好的总结出李四光的品质。需要注意的是:在读词语部分,同学们对于严严实实的读音不确定,还有转来转去的多音字读音不能够很好的区分。另文中涉及到一些专业名词,同学们不能理解,但通过结合图片使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理解。
第三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12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本课课件
导学案:
一、我会读
1.读词语
奇怪 著名 捉迷藏 兴趣 历史 躲藏平整 推动 旅行考察 秦岭 遗迹 研究 成果 镇静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2.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把课文划分为
二、我知道
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 )。
2.课文讲述的是( )事。
3、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2、你知道李四光吗?
二、检查预习
(一)词语检查
1、课前,我们已经依据导学案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些词语你会读吗?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检查,只要能读准字音就可以得一颗星,小组长做好评价。
2、刚才得星的同学请举手,恩,看来这部分学习对大家不成问题,
(二)朗读检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合作探究:
1.大石头“怪”在什么地方?
2.李四光怎么解决小时的这些疑问的?
(二)交流、点拨导学案
1.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明白很多。读的时候划下你读不准和不明白的字词,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可以问老师。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朗读课文,互相表演,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
(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孤零零”说明了其中一怪,它是独立地;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说明这块巨石体积庞大;
(3)“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说明时间之久;
(4)“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不明白“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并且父亲也不清楚,说明它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综合上述几个方面,说明了此石“ 真怪”。
2.正是因为大石头有这样几“怪,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呢?
(1)石头“大”,引起李四光兴趣,向老师请教“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老师推测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
(2)李四光进一步思考,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可为什么没有砸一个大坑呢?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
(3)李四光并没有放弃求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关键词语,体现李四光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3.师生评议。
4.这些问题别人没有注意,但李四光发现了。那可真是块“奇怪的大石头”,你能把这种奇怪的感觉读出来吗?请一位同学与我分角色来朗读李四光与老师的话,我读老师的话,你读李四光的话;再请一位同学与老师来读读,你读老师的话,我读李四光的话;接下来请同学们与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
5.我们再来李四光后来是怎样不断来解决这下问题的。生汇报,师点拨,相机板书:奇怪的大石头——想了很多年——学习地质学——专门去考察——有了大发现
四、整体回顾
1、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的句式的来说一说
小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写字
老师演示,逐字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考、秦”为“上大下小”的上下结构;“著、藏、究、震”为“上小下大”的上下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在写“纪”时,右边的写法、“旋”和“旅”、“藏”和“卧”的写法区别。
六、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字词。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
本文脉络清晰,先介绍了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接着讲了李四光玩耍时对怪石产生了疑问,然后讲向师长请教和去英国留学,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讲回家乡进一步考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表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在写法上,本文通过对话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发现他善于思考、提问的能力。
读懂课文,感受李四光勤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品质是文章的教学重点,领会李四光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是文章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建议及切入点。
1、课文中涉及到一些地质学知识,如:陨石、冰川等,课前可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但不能把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地质学知识的渗透上,偏离本文主旨。
2、理解课文时,可在学生课前对课文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质疑,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后,本文可抓住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
1、同学们,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也和你们一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李四光和这块大石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通过对课题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他们养成一个勤问问题的好习惯。】
(二)整体感知
播放课件,欣赏课文。对于文章中不懂的词句做简要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感受巨石
1、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请同学好好读读课文,找找这块石头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朗读相应的句子。
师小结:是呀,这块巨石确实怪,难怪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四)研读问题
1、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生交流,课件出示5个问题: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4)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
(5)为什么它的周围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仔细读读这5个问题,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还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我们来看看他和老师的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3-7小节。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4、是呀,老师的回答并不能解开李四光心中的疑团,他又去问爸爸,还是……这些问题他是不是随便问问就算了?他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心中一直问了很多年,从(他小时候)一直到(他长大再次回到家乡),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被李四光遗忘,反而这些问号变得越来越大!(板书5个问号,一个比一个大。)
【李四光提出的5个问题是文章很好的切入点和着眼点,通过对5个问题的研读,一个爱思考,对问题执着追求,刨根问底的李四光已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5、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他是怎么弄明白的?
6、师:如果前面的疑惑用五个大大的问号来表示,那么这个石头之谜解开了该用什么号?说说理由。
生:“。”因为问题的答案已经揭晓
生:“!”因为这些问题困扰了李四光很久,今天终于有了答案,他很激动,很兴奋所以用“!”
师:同学说的都有道理,还有其他的答案吗?
……(生惊讶,沉思)
生:我知道了“,”因为李四光研究完了这块大石头后仍然继续研究,又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漂流的遗迹,所以她的研究还没完,用“,”。
师:“你们赞成谁的意见?”
(生一致认为第三种意见板书“,”)
师:“如果再给后面加个标点符号,你认为用什么号最合适!”
生:“……”因为李四光的研究并没有就此停止。
生:我也同意,李四光的此后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直到他生命的结束。
【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全面的多方位的理解,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擦亮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这样设计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有了更形象,更深入的理解。】
(五)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渐渐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教学,有这么两个比较突出的地方:
一、巧设提问,擦亮思维火花。
本课教学设计,教师提问不多,但却精练。文章主要就抓住三个问题展开教学
①“文章的题目是《奇怪的大石头》,这块石头究竟奇在哪?怪在哪呢?”
②“关于这块石头,李四光产生了哪些疑问?”
③“最后他的疑问解开了吗?他是怎么解开的?”,每个问题都能很好地发掘学生思维的空间,尤其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研读,让学生从5个问题入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在发现中,李四光善于提问,勤于思考,执着探求问题答案的形象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正因为有了这些精巧的提问,才会使学生不断擦出思维的火花,照亮富有生气的课堂。
二、标点串联,激起多元思考。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用标点符号来设计板书,串联文章的主要情节,通过对板书标点的选用,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精彩的回答层出不穷,在一句句精妙的回答中,李四光孜孜不倦,刻苦钻研,执着追求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这些标点点出了石头的启示,点出了学生的智慧,点出了课堂的精彩!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 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悟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借助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的。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以后,我们通过一些平凡的事认识了一些不平凡的人,他们有喜爱灰雀尊重小男孩的列宁,关心少年儿童的大作家高尔基,有从小就讲诚信的宋庆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谁呢?(出示李四光头像和第一自然段: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七课的学习(读课题)
2、快速读课文,自学字词,借助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提示:李四光小时候对_______产生了疑问,并跑去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
(1)先过字词关:谁会读?
著名 藏在后面 悄悄
yǔn kēnɡ
躲闪 陨石 大坑 卧进 推动
qín yù yí
旅行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zhèn
研究 震惊
(2)这些字哪个笔画最多?我们一起写一写:
著 藏 悄 闪 坑 卧 推
旅 考 秦 纪 遗 究 震
(重点指导“藏”字的笔顺,顺势让学生写与藏有相同部件的“卧”字,巩固笔顺。)
(3)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和他成为地质学家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到李四光身边去考察考察他。
2、重点探究,学习李四光善于思考,不懈追求的精神。
(1)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考察到了什么?要把目光聚焦到李四光身上,看看小时候的李四光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什么?
联系下文,想一想石头已经放在这里好几百年了,到这儿玩捉迷藏的会有谁,曾经还会有谁?(还会有老师、爸爸、爷爷甚至还有比他们更长的一辈人小时候都可能围着石头捉过迷藏.)
也就是说,曾经围着这块石头玩过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唯独李四光对大石头的来历产生了兴趣,看出什么?(板书:李四光善于发现)谁能读出来?
(2)脑海中有了疑问,李四光又是怎么做的呢?快速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用横线画出李四光的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谁和我分角色读?从这段对话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发现李四光很会提问,思维很有逻辑性)
(3)那我们就来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出示: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填空后,读读划线的部分,看看李四光是怎样提问的?
(不唯师,不唯上,有理有据推理,追根究底探求,让学生明确提问不是凭空乱想,像李四光这样的合理分析,才是科学的思维。)
那我们再来学着李四光,追问一下老师,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老师含糊回答李四光不满意,所以要读出着急,追问,思考的语气)
出示,分角色读: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4)大家发现刚才最后一句: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是怎样问爸爸的,课文为什么没详细写出来?(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板书: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
(5)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爸爸应该是最有学问的人了,连他们都说不清楚的问题,李四光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剩下的部分,在最关键的几个词底下可以点上着重号,看看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交流,梳理出李四光的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1.关于这石头为什么会在这,李四光想了许多年。
2.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4.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引导学生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李四光执着探索的精神感悟上。感受李四光的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精神)
3、总结全文,习得写法。
同学们,作者通过“奇怪的大石头”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李四光?(善于提问、善于发现、善于探求)
你明白李四光为什么能成为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了吗?像课文中选取的足以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事我们可以称作是典型的事例,我们本单元就要求大家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你写好这件事有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明确:要先想好写谁,想写这个人的什么特点,哪件事最能表现这个人的这个特点,选择一件最能表现这个人物特点的典型事例来写。)
叙述事情的时候,本课还有哪些好的做法对你有启发?
(可引导学生想:为了表现李四光善于思考的特点,作者详细写出了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而且还有一点让学生明白:问爸爸的过程,因为可能和问老师类似,所以一带而过,明白叙事时重点内容详细写,相似情节简略写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学文时习得写法,为下一步自己写文做好铺垫。)
4、作业布置:
同学们,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以蕴含着大价值,我们也应该有一颗好奇心,多思考,多发问,去发现一个个神奇,今天我们就来个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善于思考
(地质学家) 善于提问 典型事例
善于探求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图片、童年故事。
2.生字、新词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
2.过渡: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
3.李四光简介(结合课后的资料袋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李四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
(1)认生字: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指导生字书写: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应该怎样写。
(3)教师点拨下面的词语。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3.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学生听读,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自由朗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设计
1.教师点击课件,学生随堂完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巩固新词,朗读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分组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体悟
1.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一起前往现场,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请大家自学第二自然段,要求如下: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
(2)李四光和伙伴们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3)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这是为什么?
2.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是怎么问的?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李四光听后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对问对答。
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老师的回答,李四光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最后这个疑问得到解决吗?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交流: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巨石之谜的?
教师主要引导: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适度拓展
1.总结: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追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
2.我们知道李四光和大石头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点击小阅读,补充两则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品味语言的方法和脚围绕主题把内容写具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梳理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经过,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在对话中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课题是《奇怪的大石头》,这里的中心词是“石头”,称这块石头“大”,究竟有多大?大石头就大石头呗,可又说它“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又是谁会对一块大石头感到奇奇怪呢?是“一时”奇怪还是“长久”奇怪呢?最后这“奇怪的大石头”变成了“不奇怪的大量石头”了四,就带着这些问题好好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基本内容。
2.让学生按以上引入的提示概说课文内容。
三、学习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第一次接触的感到陌生的生字新词,这样,每人写自生字新词是不尽相同的,但对课文后列出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要重点指导。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著名——著,形声字,从一,者声。原指结草为标识,故从一。在野外所结的'草标是明显易识,容易看到的,由此引申出明显、显露等义,如词语: “显著”、“昭著”。又作著作“,这是通过文字把有关的思想表露出来,这文字亦像草标的作用。“著名”即是名显著,人人皆晓的意思。知道“著”字用草字头表义的字理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著名”一词的形义。
宝藏( zang),宝藏一般在杂草丛生处。“藏”字笔画繁杂难写,可用顺口溜灵活记为:一臣被迫杀,兵戈身后扎;躲进草丛里,钻入床底下。
旅行——旅,会意字,左旁“方”与右上的“横人”原为一个整体,原是旗游形,故与旗帜有关的字多以此为偏旁,如:“旗、旌、旋、旄”等字,俗称“方人旁”。常用词如“旅游、旅客”等。
考察——“考察”与“考查”易混淆。“考查”一般是先有“结论”,然后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看其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考察,,.往往是未形成 “结论”,通过对事实现的实地观察调查而后再得出结论,在得出结论前的观察和调查必须是十分细致和缜密的。
四、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可采用自由读、分角色读、老师参与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课时将按“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品味词句,理解感悟”的要则构建课堂教学流程。以下主要按照行文结构提示学习研讨和训练的要点。
二、研读课文
一怪一大石头为什么“孤零零”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儿?谁感到奇怪?为什么会感到奇怪?
1.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大”?同桌讨论,并给表现石头大“的词语加上点。
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2.比较加点词的异同,看看哪个词更能体现出这块石头的“大”。
(1)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2)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藏。
下面的哪些词语反映出“奇怪的大石头”的“奇怪”?小组讨论,并给表现“奇怪”的主要词语加上点。
“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李四光面对“一怪”提出什么疑问?怎样读才能读出心里思索的语气语戚
二怪一大人为啥也讲不清
1.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跑去问老师,然而,老师也不太清楚。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词语表现出老师是不甚了解、解释不清的?
(1)李四光跑去间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下面的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用的标点符号却不一样:分别读一读,想一相表现出老师对李四光的询问不甚了解、解释不清是使用“!”好还是使用“。”好。
(l)“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2)“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认为使用句号较好也是允,因为这也比较符合当事人没有把握、解释不清的心态和语气。)
3.李四光面对“二怪”提出什么疑问?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句中的“很深很深”削减为“很深”,“卧”改换成“陷”好吗?为什么?
“很深很深”形容词叠用说明冲击力非常大,不规则的石头多为面积大的部位接触地面,好像人站立只是脚接触地面,而躺卧时则是整个身子接触地面一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由此体会李四光说话所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
4.面对李四光的反问,老师说:“这我可说不上来了。”读这句话时怎样读才能读出老师因回答不出时的窘促和难以解说的情态?(也可创造性地加些语词)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我,我可说不上来了。”
“这……这……哎呀,我可说不上来了。”
三、英国留学
1.依据上下文着重理解“突兀”、“旅行”两个词语。
2.哪些词语特別说明了李四光的不停思考和执著探索的精神?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四、回乡考察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不同?用哪个词比较准确?
(1)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2)后来,李四光回到了家乡,专门考李了这块大石头。
2.“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为什么这一研究成果会“震惊”全世界?“震惊”的“震”原来是什么意思?“震惊”的“震”能写成“振”吗?
五、填写有关词句,感悟人物品质
1,写出课文中李四光产生疑问的三个间句。
(l)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3)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2.找出课文中表现李四光在行为上善于思考、执著求索的词语。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李四光又跑去间爸爸
想了许多年……直到……才 专门考察……终于 进一步考察……
3.找出课文中李四光最终获取研究成果的句子。
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4,认真地想想上面“疑问”-------“行为”——“成果”相互间的关系,你从中受爭到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不奇怪的大石头
想了许多年 终于弄明白
专门考察 震惊全世界
进一步考察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è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板书:
7 奇怪的大石头
解 之谜
李四光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坑、考、秦、域、遗、震”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仲揆(kui)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坑、考、秦、域、遗、震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词语解释: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qiao)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4.突兀:高耸。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火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才终于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等18个词语。
2、通过人物对话的理解感悟,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从对话中感受李四光的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名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孩子们,在第二组课文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宁,认识了高尔基,星期五,张老师又请你去收集了名人的故事。通过收集,你又认识了哪位名人?你对他哪个故事印象最深?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一位名人,他就在我们的课文中。
1、出示课题:奇怪的大石头
谁来读课题。
2、交流对李四光的了解。
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李四光。通过预习,你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主要两块内容)
内容1、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这是课文的第一句话,你很会寻找。你知道地质学家是干什么的?
学生思考交流。
师总结:专门研究地球构造,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成绩卓越,才可以称为地质学家。
读句子。
内容2、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
这又是从哪里获得的?(资料袋)
3、你还从哪些地方了解到了关于李四光的故事?
(图书馆、网络、家长等)
三、初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思考这个问题。
(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以及思考问题的时间)
1、交流反馈词语。
著名捉迷藏悄悄躲闪卧进推动旅行研究(学生已经认识,要求会写的词语)
大坑考察秦岭遗迹震惊流域(第一次接触,既要读准,又要会写)
陨yǔn石突兀wù(带读词)
自己读,小老师领读
2、写字教学
老师以前的学生这几个生字特别容易写错,你看看难点在哪里?
捉迷藏卧进旅行考察遗迹
师生分析,教师范写
挑两个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在书上写一写。
3、交流思考的问题。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老师给你一点提示,能完成这个填空题的,故事内容也就清楚了,可以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李四光小时候对产生了(),长大后通过(),终于明白了()。
指名说,然后自己说。
四、细读课文。
1、研读第二自然段。
这块奇怪的大石头究竟奇怪在什么地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可以圈圈划划。
重点研读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奇怪?
你是怎样理解孤零零的?
在我们校园里的草地上也孤零零地立着石头,你有没有觉得奇怪?(没有。因为校园里的石头都是汽车运过来,吊车卸下来。而那个年代没有汽车、没有吊车,才会觉得特别奇怪。)
重点研读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不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你理解“严严实实”吗?(一点都看不见,完全遮住了……)
从“严严实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大)
2、研读3——8自然段。
这块石头真是奇怪,这么大,把李四光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就是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对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疑问,读2—8自然段,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划出来。
交流。
重点研读1:李四光()地问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会怎样问老师呢?(好奇、疑惑……)
从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关于发现……)
老师想了想,告诉他:“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李四光又产生了新的疑问:“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老师说:“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你听说过陨石吗?
出示陨石图片。(流星体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未燃尽的部分。)
重点研读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孩子们,如果你是李四光,听了老师的回答会怎么想?
读李四光的问题。
从中你又感受到李四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人?(爱刨根问底,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不达目的不罢休……)
五、课堂延续
李四光把老师问倒了,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李四光带着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最后终于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至于这个研究成果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见过)
大石头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你见过这样的一块大石头吗?(出示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二.初读认字
同学们,就让我们和李四光一起来看一看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是什么样的?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
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3.解决一些术语词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三. 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李四光小时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块孤零零的巨石旁边捉迷藏,时间渐久,李四光对巨石的由来产生了疑问,但是老师和父亲没能解答他的疑问。
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一到八自然段,了解大石头之怪。初步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读题猜文,激发兴趣
1.板书:奇怪的大石头。学生读题(师:请再读得奇怪些)
2.猜题:课文可能讲了什么?
二.通读课文,强化感知
教师设疑过渡:同学们,课文到底讲了奇怪的大石头的什么事?它到底怪在哪儿?
1、初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想想词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⑵思考:全文主要围绕奇怪的大石头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扫平障碍
⑴.学生找出难读句子或段落,在大家帮助下读正确。
⑵.学生说说难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疑。
李四光: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⑶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过渡:这块大石头到底怪在哪儿,让童年李四光对它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请大家细细地读课文一到八自然段,划划它有几怪?(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1.一怪:孤零零
出示句子:这块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学生读句子,思考:哪个词体现了大石头的怪?理解“孤零零”并指导朗读,
2、二怪:巨大
出示句子: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指名读句子,赛读。读着读着,你们感觉到了什么?(石头之大)理解“严严实实”。
玩着玩着,李四光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出示句子: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如果当时是你跟伙伴们玩,你会怎么样?
3、三怪:时间久,来历不明
⑴对自己的疑问,李四光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他是怎么做的?同桌分角色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⑵指名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
⑶评议(从语气、神态、动作是否逼真方面)
⑷再指名读
⑸从他和老师的对话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出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填空后指导朗读。说说为什么对这句话感受最深?你最佩服他的什么?
⑹对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李四光是否就此放弃?
出示句子: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哪个词看出李四光很好问?
⑺老师和爸爸都不能解答这个疑问。猜一猜,此时,李四光会怎么想?
4、从李四光的行为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指名回答。设疑:巨石之谜充斥着他小小的脑袋,他到底怎样去找到心中的答案?下节课再见分晓。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读懂课文最后两段,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心中的'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读句子,理解“突兀”。哪个词说明李四光的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c.学到这儿,你觉得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蕴含着大价值。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九、十自然段。
二、交流读后感想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写下你此时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补充故事:
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发一位科学家思想的闪光。这是1666年夏末一个温暧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的答案——万有引力理论。
瓦特与蒸汽机瓦特是苏格兰发明家,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蒸汽机作了重大的改革,发明了往复式蒸汽机。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将他的名字作为功率的单位。童年时代的一天晚上,瓦特在家中喝茶,滚烫的开水刚冲进茶壶,一时还无法喝。瓦特耐心地等待茶凉,他一会儿将茶壶盖打开,一会儿盖上。当他盖上茶壶盖,无意中把茶壶嘴用手指堵住时,壶中的蒸气竟把壶盖顶得“扑扑”直响。蒸气竟然能将壶盖顶开,这一现象引起了瓦特的注意,他继续摆弄着茶壶。坐在一旁的外祖母觉得小瓦特太无聊了,便加以训斥。而瓦特一心想着蒸气的力量,依旧玩着他的茶壶。这次“偶然”的发现,在瓦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后,瓦特以浓厚的兴趣投入蒸汽机的研究,不能说与这次的“偶然”发现毫无关系。
四、小结鼓励:
李四光、牛顿、瓦特的发现离不开勤动脑、善思考。愿我们小朋友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1、指名或集体认读生字,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给生字归类
上大下小:考、秦
上小下大:著、藏、究、震
2、学生提出难写字,师范写
3、学生练习,师指导
六、作业自助餐
1、做一页科学家童年故事手抄报
2、摘录名人名言做成书签
3、写生字:生字只要能记住,写几个都行
4.制定一份人生理想蓝图白皮书,立下今后要实现的理想,向伟人学习。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发生的疑问以和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效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发明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身想方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身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考虑了,真是爱考虑的好小朋友。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
李四光小时候_____,问_____长大后_____,终于弄明白了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发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师: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发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考虑、善观察。
板书:
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爱考虑
师:你们说他爱提问爱考虑,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局部,边读边批注,边读边考虑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你说: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考虑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发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发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他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他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好,有问题就去想方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发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谓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听说天上经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考虑,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只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
爱动脑,勤考虑,善分析,不盲从。
师: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
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扮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褒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只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师: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师: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考虑、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考虑,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并学习这种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在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需我们做进一步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预习。
(1)轮读词语:
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
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
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2)质疑问难,解难。
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观看录象)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轮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练写,评价反馈。
四、作业设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4.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3.感受人物品质。
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阅读选读课文《做风车的故事》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揭示课题。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
4.自主阅读。
5.交流,指导朗读。
六、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抄写生字词语。
3.继续搜集、阅读其他名人故事。
【教学反思】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第四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推荐)
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郭洪燕(三年级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晰,围绕奇怪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表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不懂的知识找资料弄明白。
3、生字、新词卡片。
4、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
(幻灯片展示课后资料袋内容)
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看一下资料袋,谁能为大家读一下资料袋里的内容 点名读
总结:过去很多外国专家认为我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的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季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陆地上一定有石油,这项发现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了)2.字词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研究、推动。点名读、跟读、齐读2遍.3.课文 词语大家都读熟了,那么课文大家读得怎么样呢? 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读一下几个长句子 点名读
开火车检查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认真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同学评价读书情况,交流 老师总结课文内容,幻灯片展示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了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巨石之“怪”: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幻灯片展示大石头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你有什么感受? 同学交流
2.过渡,是啊,大石头真奇怪,课文中对这块大石头也有所描述,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相关的句子。点名请同学读句子,大石头奇怪在哪里?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说明这一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老师找到的也是这几个句子)
3.点名读课文的第二段,读出大石头的奇怪。
(二)、.学习3——9自然段,体会人物的品质
1.同学们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你心里浮现出什么问题了? 点名请同学们交流
(你们真是会提问题的孩子)
2.是啊,面对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李四光也有很多疑问。请同学们自由读接下来的课文,将李四光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来。
(1)请同学们交流 指导读出问号的语气
(2)幻灯片展示三个问题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点名读 指导读出问得语气 重点读好第三个问题
齐读,请大家读读这三个问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交流
小结,可以体会出李四光小时候很会提问题,很会思考
(3)是啊,李四光真会提问题
大家看课后第三题,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
幻灯片填空: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4)再读一下这几个问题
不仅要读出问的语气还要体会李四光的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品质。3.产生问题时,李四光是怎么做的呢?请自由小声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一找。
(1)问老师、问家长、一直探索研究(2)幻灯片出示:
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了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北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3)点名请同学读,你哪些词语里从中体会到了李四光的什么可贵品质?
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小结:李四光执着探索的精神
(4)现在谁来说一说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是怎么来的呢? 同学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加强感悟
(1)请同学们再把这几大段连起来读一下课文,仔细回味一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启示呢? 同学班内交流
(3)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六、布置作业:
课后资料袋里的资料只是李四光巨大贡献的一部分,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李四光爷爷的故事。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
巨石 勤于思考 孤零零
严严实实 执着求索
著名的地质学家
课后反思:
本节课李校长来听课了,因此课堂上不免有些紧张,好在顺利进行玩了。这一课的主角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对课文中出现的许多专业名词都不太懂,所以我在检查学生预习时,让学生读完词语,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猜测之后,又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了详细讲解。在理解课文内容时,第一段我以指导学生怎样读为主,先让其围绕是怎样的石头及他们怎么围着石头捉迷藏的读书,在学生说了以后,让其抓住主要词来读,使学生学会边读边想。然后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读好后面的人物对话然后让学生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已评出应读出李四光的什么特点怎么读。最后通过他解决这个问题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及由此而得到的成果的对比,让学生说说自已学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体会出做事要多思考,不要轻易放弃没有解决的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课文后面处理较粗,应该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在充分的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质,然后再带着这种独特的感悟去读,但是实际课堂上孩子读得还是不够多,说的不够充分。
第五篇:奇怪的大石头教案
7.奇怪的大石头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生字新词。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新词,请你小声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奇怪的大石头》,请大家齐读课题。分别按照以下要求来读:
(1)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
(2)李四光对什么感到奇怪呢(重读“大石头”);
二、细读课文,感知“奇怪”。
1、课文中的那块大石头究竟有什么让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和李四光一起来研究探讨。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大石头的句子和词语,用笔划出来。
2、谁来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大石头?(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这块石头“独立”“巨大”的特点。板书:独立、巨大)
3、教师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适当重读)。(1)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2)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大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4、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感受“好问”。
1、李四光围绕这块大石头一共提了几个问题?请你在课文中找出来做上记号。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大屏幕将三个问题一一展示出来。
3、同桌合作读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边读边想:李四光这几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理解,李四光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通过观察提出来的,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根据老师的推测提出来的。(教师相机板书:时间久、大人也不明白)
5、填一填:我们来按课文填空,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1)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2)同桌互查。(3)齐读这个问题。
(4)学生谈对这个问题的感受。
6、教师小结:这说明李四光不仅爱提问题,而且善于思考。所以课文中的学习小伙伴赞扬他:“李四光真会提问题”。(教师相机板书:善于思考)
7、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读才能体现李四光爱思考呢?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可以请读得好的同学朗读,也可以老师示范朗读。)
(1)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砸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8、学生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课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9、指名扮角色朗读课文2—8自然段。
四、深究解疑,感悟“执著”。
1、这块巨石之谜最后是怎样解开的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最后两段,找到有关句子做上记号。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句子(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重读)。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3、从童年时期的疑问,直到许多年后解开巨石之谜,这中间李四光付出了多少努力。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有关词语划上记号。
4、学生交流,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关键词语: 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
5、从这些词语中你感悟到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执著探索)
6、李四光除了解开巨石之谜外,还有什么重大发现?这个发现有什么意义?
7、师生交流感受“震惊”。想象一下当时国内外科学家会如何评价这个重大发现?
8、让我们用佩服和自豪的语气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9、冰川旅行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冰川旅行”的动画。
五、回顾总结,升华激励。
1、现在我们再次完整地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感受李四光的善于思考和执著探究。
2、读一读课后学习小伙伴的话,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
学完这篇课文,我们想不到一块孤零零的石头竟然蕴含了巨大的研究价值,而童年时期的疑问也可以引发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他的这种好学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当中也有很多同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只要我们能够执著地探索,都会找到问题的答案。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学生齐读这句话)。
六、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备用: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zhù míng duǒ cáng lǚ xíng kǎo chá()()()()zhèn jīng qín lǐng yán jiū yí jì()()()()
二、我会照样子写词语。孤零零()()严严实实()()
三、我会照样子填词语。
例:(孤零零)()
(巨 大)的石头()的花朵(突 兀)()()()
()的天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