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音乐融合课《小小的船》
语文、音乐融合课《小小的船》
一、融合缘起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韵文,它是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儿童创作的一首儿歌。课文语言优美、比喻形象,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这首儿歌后由胡汉娟谱曲,成为了一首优美动听、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这首歌以四三拍为节奏,节奏鲜明,旋律流畅,适宜低年级儿童学唱。
一年级学生活泼开朗,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表演歌唱,把语文的学习内容和音乐相融合,能够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表演欲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融合类型、学科整合点
在语文课学习了《小小的船》这首儿歌之后,音乐课上,孩子们学习唱这首歌,通过练习有节奏的读儿歌,体会四三拍的强弱特点;通过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和充满童趣的表演唱,使学生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快乐。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仿写儿歌,为歌曲填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融合后的评价
学生对这节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参与积极,能够发挥想象力,用“弯弯的月亮像 ” 练习说话,并仿照儿歌写歌词,提高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打节奏练习、学唱歌曲,体会了四三拍的节奏特点,感受到了歌曲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
两位老师在这节课上发挥出了各自的特长,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上的默契配合使整个教学环节自然流畅,体现了低年级教学活泼生动的特点。
四、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小的船》这首儿歌以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图──月儿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想象奇特,易于激发儿童朗读的兴趣,驱遣他们的想象。
这首歌曲调轻柔,旋律优美,能够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简单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易于低年级儿童学唱、表演。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开朗,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表演歌唱。之前,学生有过把语文课本中的儿歌、古诗以演唱的方式展示,学生对于语文与音乐的结合并不陌生。对于本节课语文和音乐的融合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
1.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仿写儿歌。
2.感受四三拍的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打击乐演示。
3.学唱《小小的船》,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四)教学重点
1.发挥想象力,练习说话。
2.学唱《小小的船》,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歌表演。
(五)教学难点
感受四三拍的音乐节奏,用肢体语言、打击乐演示。仿写儿歌。
(六)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内容: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小的船》这首儿歌,文中把什么比作了“小小的船”?(弯弯的月亮)贴上月牙图片
2.仿说句子:弯弯的月儿像。(学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说,例如:镰刀、梳子、香蕉、发卡、橘瓣儿等,教师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给予相应的评价,对学生的合理想象进行表扬)
3.激情朗读:大家说了这么多像月牙的事物,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月亮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儿歌吧!(学生齐读儿歌)4.过渡:同学们,这首儿歌被谱上曲后成为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学吗?下面请王老师来教我们演唱!(掌声欢迎王老师)音乐教学内容:
1.老师以四三拍的节奏示范读儿歌,学生体会节拍的特点。
师:你们听出来老师读这首儿歌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节拍读得吗?(个别学生说出四三拍)2.听歌曲《小小的船》,感受四三拍的节奏特点。师:四三拍的强弱关系是怎样的?(生:强弱弱)
3.学生尝试用拍手拍腿的方式跟着老师打节拍,强拍拍手,两个弱拍轻轻拍腿。4.老师引出串铃和碰铃,讲解串铃和碰铃的发声原理。
5.用串铃和碰铃为儿歌打节奏,碰铃打强拍,串铃打弱拍。挑生上台演示。6.请四位同学上台合作演奏,其他同学说儿歌。再挑一组进行打击乐器表演。7.教师弹奏乐曲,学生跟唱。听琴配词演唱。注意:一字对两音的地方
8.全班齐唱。以多种形式练习,随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9.加入表演的动作,一起带动作进行表演。挑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学生用打节奏的方式配合表演。
语文教学内容:
1.创作儿歌:同学们,你们唱得真好,你们知道吗,这首儿歌是叶圣陶老爷爷为我们小朋友写得儿歌,现在我们也来当当小小词作家,创作我们自己的儿歌好吗?
2.出示课件:引出创编的范例: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镰刀,小小的镰刀割青草。青草送给小羊吃,小羊对我咩咩叫。3.带着动作唱创编的儿歌。
4.课后拓展:仿照例子创编儿歌,带进歌曲试着唱一唱,演一演。
(七)板书设计
小小的船
(3/4拍)
弯弯的月儿像
第二篇:《小小船》教案
《小小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小船。2.能大胆地对小纸船进行涂画装饰,感受其造型美感。3.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会折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彩色纸或废旧挂历纸、油画棒或彩色水笔、剪刀、胶水等。2.毛线、塑料管、包装带等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给船体涂画、添加花纹时,要考虑到不同种类船只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去设计适宜的花纹、色彩等。这样的设计,既简单有趣,又能丰富学生的创作,发展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模型船,引入正文。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船)教师倾斜模型船,使学生可以看到船舱内的各种小船,问:“这里面呢?”(船、还是船、那么多小船„„)“大船里面装小船,好玩儿吧。”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从大船内拿出不同种类的船只,与学生共同辨认,使学生初步认知船的种类,感受不同种类船只的造型特点。
帆船:船体上有各种造型的帆。渔船:有个大平底儿,渔民伯伯架着它出海捕鱼,一定特别稳当。客船:能装载许多游客四处旅游观光,上边儿有救生圈、铁锚等。
2.探究纸船的具体做法。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纸船是怎么做成的吗?别着急,咱们拿近点儿,你们先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也可以拆一拆,最后,好好想一想。一会儿,老师看谁说的最好。
教师将小船分发给各组学生,并板书课题。
师生共同总结出小船的几种做法:
①直接用带有美丽图案的画报、挂历纸折。
②先用白纸或单色彩纸折,再用油画棒、水彩笔等对船身进行装饰。③先用纸折好小船,再使用多种媒材对船体进行装饰。如:加贴桅杆、彩旗、船舱等。3.教师通过展示其他造型的船只图片,如:航空母舰、羊皮筏子、快艇等,与学生共同研究其造型、色彩等特点,拓展学生思路。
师:“小小船,两头尖,乘风破浪去探险。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船?”“如果你是小船长,你最希望驾驶哪种船去大海探险呀?是帆船?客船?还是连老师都没想到的最特别的船?把你的想法跟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制作要求。
师:“想好了没有?这节课,咱们就来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小小船。你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谁做的又快,小船又漂亮,谁就能得到一份小礼物。听!(教师摇动放礼物的盒子,让学生听到里面的礼物碰撞声)想不想要?那你的动作可要快啊。我再提醒大家一句,使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2.学生开始制作后,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表现积极、主动的学生。对有创意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并进行展示,启发其他学生制作出与众不同的优秀作品。
四、评价。
1.播放儿童歌曲“赛船”。将学生引导到教室前方展示小船的地方。
师:“小朋友们,我要开着‘小小船’去大海探险了,谁愿意跟我一起去?快上船吧!拿着你的小船上大船,咱们一起划。”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师:“呀!大海里有这么多漂亮的小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只?喜欢它哪儿啊?”
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奖励说的好、做的好的学生,调动学生互评的积极性。
五、教师总结性评价。
第三篇: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课《美丽的音符》说课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我们课程的设计是以体、音、美的实验课题《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兴趣的研究》为基础,确立了本节的音乐与美术的整合课,同时根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应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教育应当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核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这不仅要体现在音美教师的教育观念中,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
本课通过学生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形象化、美术化,使学生在欣赏音符的节奏美感的同时欣赏其所传达出来的视觉美感。提高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兴趣,采用音、美互动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艺术学科的多元性和统一性。
二、课程目标:
1、显性目标:(1)“唱音符”:能准确的拍击出音符的时值节奏(2)“看音符”:将音符的各个部分替换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有机组合。
2、隐性目标:
(1)通过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联想记忆能力。
(2)创设音乐与美术相融合的教学情境,用音乐与美术互动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对音乐音符的美化和再创造的能力。
3、教学思路:
本课跳出普通艺术课跳跳唱唱说说画画的老圈子,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殿堂,音美两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音乐艺术和抽象绘画环环相扣密切穿插共进共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一一展现,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
4、教学重点:
学科的融合,使学生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对艺术学科的理解。
5、教学难点:
音乐难点:节奏的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美术难点:对音符的美化能做到性格鲜明,特点突出。
6、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教学磁带、多媒体、彩笔、剪刀、胶带、打击乐器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通过听音乐感知节奏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联想创造法:在音符形态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运用各种图形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由图形组合成的音符,并且每组图形有相同主题,互相关联,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对比欣赏法:在辨别不同音符的形变绘画中,把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请他们从中找出同类的作品。主要是从色彩、创意、构图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学生对音乐的形成认识过程中,加深对音符的印象,音、美两科相辅相成,互为辅助。
4、讲授法:在为绘画作品分类时,要使学生明确音符的时值长短,以便于节奏类型的归类。
在教学中我们还运用了学科交融法、兴趣引入法、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等方法。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本课的设计和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音乐的旋律、理解音乐的节奏等要素,通过联想、组合等美术手段来再创造音符,从而认识到音乐与美术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流程
1、新颖的题材赋予更深刻的人文性。在课程设计上,《美丽的音符》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美丽的音符”这个人文主题中,让学生始终围绕“美丽的音符” 这个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因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首先播放歌曲《清晨》,通过歌曲中的描述,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曼妙无比的艺术氛围中,仿佛亲临其境,随着天籁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融化在艺术的殿堂中。接着教师用拍击节奏的方法引导学生渐渐说出音符的种类、写法、节奏等,从而自然地引出了课题“美丽的音符”。让这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课程中的人文性目的,即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
2、美术学科的融合体现学科的多元性(1)、打破以往常规的一课一师的模式,采用双学科教学接龙的形式,将学生由音乐课堂自然的带入到美术课堂中,首先由崔玲老师提出音符形象过于类似,不便于记忆的问题,引入下一个环节,教师出示几张摄影作品,被命名为“美妙的音符”的摄影作品,直观的将美术中的音符带入学生的眼帘,学生在被摄影作品的魅力所征服的同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张摄影作品也被命名为音符?”学生会回答因为摄影家们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也看成了音符,这样,自然的引出美术中的音乐的概念,教师随后指导“摄影家”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创意的结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来将普通的音符变得漂亮起来呢?(2)、新课讲授
小
1、认识音符的结构,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认识到音符是由符头、符杆、符尾三部分组成。这个环节中要使用对比学习法,将各个音符作为比较,让学生明确,虽然每个音符都有符头,但是二分音符的符头比较特别,是一个空心圆。而符尾只有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才具有,并且各不相同。这样明确之后为接下来的创意联想打下铺垫。小
2、结构联想,课件出示多种物体,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物体来分别替换几个音符的符头、符杆、符尾,在这个环节中,有两个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一、即结构替换的合理性,如课件中展示的面包圈来替换二分音符的符头,因为面包圈和二分音符的符头同样为环形,更适合表现二分音符中的空心圆。
二、即图形组合的合理性,这是训练学生有主题性想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在符头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由学生们说出可以用什么物体既能形成符杆和符尾所需的形态,又能与符头相匹配,而为了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的扩散,教师用课件展示了配合面包圈用香肠来搭配。花朵用树枝来搭配等几种搭配方案,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说出更多的点子来。
小
3、创意中的适当变形,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即创意十分新颖,形象绘制的也很好看,但由于固有思维的影响绘制出的作品丢掉了音符本身的形状特征,通过课件演示猫尾的“拉长”,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用变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创作能力。(3),课堂实践
此环节中教师巡视指导并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指明让学生画出“大号”的作品来,这样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因画面太小而导致的细节无法表现的问题,也为下一环节的作业展评做好准备。(4)作业展评 将学生作品按照黑板上早已出示的节奏条上的音符对应粘贴,教师带领学生们从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点评,学生们以自己的观点,来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以博取众家之长的态度去完善自己的创意。(5)学科过度
教师用过度性的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画出了漂亮的创意音符,相信大家对于各个音符的外形特征已经有很深刻的印象了,可对于音符们所代表的不同节奏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呢?”将美术课堂再次转换为音乐课堂,教学接龙再次进行。
3、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 在学生对音符时值准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接龙游戏。通过递进的方式把各个音符融合在一起,并利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使学生尽情尽兴的参与到游戏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真正使这节课达到了课程设计标准中的趣味性目的
4、艺术升华情感再现
教师利用课件为大家展示了一幅艺术宣传画,通过画面上所展示的将残疾人的形象变身为音符的艺术构思,展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她们的情感得到再次升华。同时,这幅宣传画很好的将音乐和美术学科有机的组合到一起,展现出了一种超越艺术美的人性美。
本课的设计,以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为载体,借助游戏、音乐、欣赏、绘画等手段,探索融合型艺术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让她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充满艺术情趣。
第四篇:三年级音乐口风琴课《划小船》教案
口风琴《划船歌》
湖北省孝昌县实验小学:罗建明
一.教学目标:
1.熟悉do.re.mi.fa.sol的弹奏,学习正确呼吸和进行长短音练习。2.在划船的情景中学奏《划小船》,用划船的动律解决乐曲中的换气难点。3.有创造的、有情绪的合奏表演《划船歌》。二.教学准备: 口风琴、钢琴。
三、教学过程: A、学生口号
你们的口号声真响亮,让老师看出了你们的自信。那么就和张老师一起走进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堂吧!首先活动活动我们的手指,手指游戏。
B、新曲教学
(一)激趣的导入
上课了,教师亲切地问学生:“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划着小船去郊游。”接着教师问学生:“那你们知道小船是怎样划的呢?”媒体播放划小船的片段,然后教师让大家自由的来模仿划小船。有的同学说:“小船要轻轻的划,要有一定的节奏。”有的说:“我划过小船,在划的时候要注意平衡要左右开工。”接着老师就出现了一个节奏:ⅩⅩⅩ—| 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马上就把划小船的节奏模仿的惟妙惟肖。最后老师说:“看着同学们这么高兴的划着小船老师就给大家用钢琴来伴奏同学用口风琴来弹节奏吧。”于是教师弹奏着划船歌,同学们运用固定指法固定音高进行ⅩⅩⅩ—的节奏练习,音响效果整齐划一,和谐一致。
于是,口风琴的学习就在这诗情画意的意境中积极展开着……
老师吹奏《划小船》,学生聆听。老师吹奏的好听吗?你们想不想也和老师一样吹奏的一样好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划小船》这首歌曲。
(二)学习节奏
哪位同学划过小船,谁来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指名做动作。
教师弹奏划船歌,学生根据ⅩⅩⅩ—的节奏做划船的律动。感受旋律的美
(三)以“唱”体验,分析乐曲。
出示谱子A、教师逐句教唱 B有感情的演唱曲谱。
(四)讲解指法,分组合作,逐句练习。
1、讲解指法,师再次弹奏,让同学们看指法。A、老师右手演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弹唱旋律。
B、巩固性练习,同桌互查来练习,由同学之间互相寻找不足点,并改正。C、一齐边弹指法边唱旋律。
D、出示气息标记,学生做吐吸气练习。E、配合指法,做吐吸气练习(1-2遍)
8、结合吹管,分小节学习全曲。2.分组合作练习。
(1)自主探索划分乐句、探索指法。(2)尝试合作、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3.齐奏,找出难点,逐句练习。
设计意图:口琴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成四、五人一组,因为自己选择的小组具有凝聚力,要求小组成员互帮互学,集体进步。一段时间后根据进步的大小进行“优升劣降”重组。这样使学生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形成团结奋进,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和比学赶帮的学习浪潮。
(五)运用划船的动律解决乐曲中换气难点。1.教师再次演奏,找一找老师演奏过程中换气的地方
2.学生跟着唱一唱。ⅩⅩⅩ—,把换气的地方形象的比喻成划船划三下休息一下的情景。音与音之间不准间断,要圆滑平稳的气息,就像划船时要划的稳、划的均匀。
3.学生自由练习。设计意图:换气的地方形象的比喻成划船划三下休息一下的情景,ⅩⅩⅩ—。有机结合情景性的节奏导趣、审美引趣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动机,排除器乐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枯燥感,让学生能比较持久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项活动中。
三、合作演奏,创意评价。
1.合奏演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自由组成若干小组,有口风琴组、打击乐器组、演唱组等,要求学生自己创设各种角色、节奏等音乐元素。
2.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最佳创意奖。
设计意图:在合奏中学生体验到合作的愉快,感受到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同时有创意的评价不仅鼓励着学生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他们的学琴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口风琴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扎实抓好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学生感受并体现音乐情感的能力,让悦耳的笛声插上理想的翅膀,让动听的旋律在新世纪的阳光下激情飞扬。
第五篇:小船-三年级音乐下册
三年级音乐下册《小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小船》。
学情分析:《小船》是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音乐第二单元的歌曲,这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孩子们渴望家庭温暖,希望永远得到父母关爱的心情。歌曲为F宫调式,一段体结构,4/4拍。全曲以五声音阶的极进为主,曲调委婉流畅,充满了情趣,抒发了对美满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肢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和体会爸爸妈妈的爱,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歌唱《小船》。
教学难点:歌曲《小船》的演唱中,指导学生生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地唱好弱起拍。
教学准备:歌唱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演唱。师:同学们,你们快乐吗?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开始今天的音乐课堂.师生音乐问好
二、导入
观看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1、请同学说说这部电视剧的剧情
2、说说自己的父母很多行为是自己所接受不了的。(逼着自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再说说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歌唱父母之爱的歌曲,并演唱一两句。揭题:今天刘老师和同学们来学唱一首赞美父母之爱的歌曲《小船》。
三、新歌教学《小船》
1、分别聆听歌曲《小船》和《小小的船》,熟悉歌曲旋律。(播放多媒体)
教师提问:
(1)、请同学们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用、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指名说出3/4拍号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播放多媒体,聆听歌曲感受4/4拍的旋律,用肢体做律动,感受 4/4拍的强弱规律。
2、再听《小船》歌曲的范唱录音。
(1)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中的“小船”指的是什么?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听一听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按四四拍的指挥图示挥拍。
3、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边按四四拍指挥图示挥拍,边视唱歌谱。(2)请同学们跟琴,重点练习带倚音的地方。
(3)请同学们跟琴演唱歌谱,注意保持声音的连贯,两小节一换气。
(4)请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歌曲,注意反复记号。(5)请同学们想一想:色块处应该怎样演唱?
(6)请同学们找出歌曲中需要用“声断气连”方法演唱的其他乐句,并唱一唱。
(7)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应该如何演唱才能表现出歌曲所蕴含的细腻的情感?(力度、速度、声音等)
(8)请同学们随伴奏用饱满的气息、连贯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表演。
(10)、思想教育,质疑延伸。
提问:A、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B、你还会唱那些歌颂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C、爸爸妈妈那样爱你,今后你应该怎样做呢?
四、知识拓展
1、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表演。
2、分组表演,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3、播放多媒体,师生互动即兴表演。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你收获了哪些?
最后全班分男女两组对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