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维诗四首《积雨辋川庄作、辛夷坞、送沈子福归江东、观猎》教案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方法设想: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背诵《山居秋瞑》。作者,王维,山水田园诗。
二、关于作者
1、学生介绍
2、教师可简要补充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不久谪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二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辋川集》20首、《赠裴十迪》等。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送别、纪行一类诗中,常有写景佳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历代传诵不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心情恬适。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佳作。有的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有的表现侠义,有的揭露时弊。一些赠别亲友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沈子福归江东》等,古今传诵。这些小诗都是五绝或七绝,情真语挚,不用雕饰,有淳朴深厚之美,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绝句最高成就。他的应制诗、唱和诗及宣扬佛理的诗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对后人影响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鸟鸣磵》)“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栾家濑》)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
三、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堪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注 释】:
(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藜:这里指蔬菜。(4)、黍:这里指饭食。(5)、饷:致送。(6)、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7)、啭:鸟的宛转啼声。(8)、黄鹂:黄莺。(9)、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10)、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11)、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写照。(12)、野老:指作者自己。
3、讨论,简析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4、探究:通过读此诗,你对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有何认识?
5、小结: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诗中用典,曲折见意;语言富于色彩之美,鲜明的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6、讨论探究: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也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你如何看?
四、学习《辛夷坞》
1、读诗歌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讨论、简析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例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辎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问,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3、讨论:本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小结:这首诗写景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发清幽。用“发”、“开”、“落”等动词写花开花落,很自然,山林的幽静气氛就表现出来了。花自开自落,诗人的寂寞之意与淡泊之情寓于诗中。
5、质疑探究:你是否认为《辛夷坞》只是表达了淡泊情怀?
有人认为,《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五、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1、齐读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讨论,赏析
王维大约在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740、741)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
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唐人有析柳送行的习俗。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下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点出“归江东”题意。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当指友人所去之地。
友人乘船而去,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这时,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象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多么美丽的想象,多么蕴藉而深厚的感情!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便算是诗家能事。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牛希济的《生查子》有这样的两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写的是少妇对远行人临别的叮咛:记住我的绿罗裙吧!你无论到哪里,那里的芳草都呈显着我的裙色,都凝结着我对你的相思,你要怜惜它啊!——这话也讲得非常之含蓄,非常之婉转,非常之好。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而又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请同学用形象的语言再现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结:此诗融情语景,洁净抒情。诗人通过奇妙的联想,将自然的春色与人类的情思联系起来,达到景与情合的境界,而无做作的痕迹。诗人将抽象的惜别之情极其生动的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仿佛友情绵长,充塞于天地之间。
3、探究:试举一首送别诗,比较异同。如《渭城曲》: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学习《观猎》
1、齐读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2、讨论,赏析 巧构妙思 字字珠玑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展示了与李白、杜甫不同的风格,在艺术上造诣很深,美学价值很高,是可以与杜甫相媲美的。他以卓越的艺术才能,运用生花妙笔,传神地描绘出祖国河山千姿百态的妖娆风貌,给人们展示了大自然或雄浑或旖旎的差别万端的姿容,使读者读其诗如赏画观景,心情为之怡悦。古人评价其诗“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确实,他的诗或富丽宁静,或含蓄隽永,或雄浑奔放,手法之多变,风格之多样,是值得学习、研究和借鉴的。他的《观猎》一诗通过一幅将军骑猎图赞扬将军性情豪爽、武艺高强,表现将军逐马鸣镳之乐,表现了以雄浑取胜的特色。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探讨,有六点值得借鉴的技巧。(1)、高山坠石,逆起得势 《观猎》开句写道:“风劲角弓鸣”,突兀奇来,以惊人之语渲染出一幅在旷阔的原野上,大风呼啸、箭鸣弓响、山雨欲来、森严紧张的气氛。读者一接触此句,便为之迷惑、动魄,不免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将军猎渭城”。这首联,上句起势,有如古戏舞台上人未出场,先吆喝一声,气氛为之一紧;下句则如一员大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跃将出来。起句有先声夺人之妙,有异军突起之势,给人以悬念;接句则轻笔缓道,慢语解释,使人恍然大悟,极富戏剧味。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写琵琶女弹技有“铁骑突出马枪鸣”一句,若用此句来比喻《观猎》的开头也是很合适的。很多人推崇这种突兀起笔之法,清人方东树说:“直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沈德潜说其首联“若倒转便是凡笔”。这些评价都是精当之论。我们试将首联二句倒转来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倒转后的这两句诗便变成了一般的叙述,气势一落千丈,失去了先声夺人之美。(2)、避实就虚,以物衬人
《观猎》第二句点出“将军猎谓诚”后,笔锋一转,不正面写将军,而写“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诗人在大雪初融后的枯草原野背景下点染两笔:寻猎物的猎鹰疾飞,追禽兽的骏马奔腾。诗人不同常人,他用将军所用之物来显示将军的勇武过人,深得以物配人之妙。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用“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衬托,历来极为人们所称道。《观猎》以物衬人,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键儿须快马,快马须键儿”(《南北朝鸣歌》)。一物配一物,良将佩宝刀。好马快骑,舍强将勇士,谁配乘用?矫健神鹰,除剽悍猎者,谁配掌握?通过陪衬烘托,将军英姿便跃然纸上。(3)、典故显形,山水不露
《观猎》前两联写出猎,颈联写猎罢归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两句写猎归所经之地,而写地名另有深意。原来,新丰市在长安东北,是盛产美酒之地,当时游狭之士常到此相聚豪饮。作者曾在《少年行》中写到:“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显然,在这里诗人是借新丰典故,表现将军豪爽任狭的气质。细柳营,在长安西北,是汉代名将周亚夫驻军之处。诗人在此是意欲把将军和周亚夫并比,表现他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刚勇正直的特点。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将军勇武慷慨、豪放不羁的气度与非凡形象更为明显了。作者用典故如信手拈来,极为自然,不显山不露水,而奏出奇效。(4)、以静显动,余音不尽
《观猎》前三联是写有声的喧闹场面,尾联则是写无声的观望追忆。一个打猎过程在前三联中已经完成,下来还有什么可写?“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人独出心裁,写将军归来以后,兴犹未尽,回首观望,其恋恋不舍之情一露无遗地显示在读者面前。将军回首苍茫暮色中的猎场,是在追忆刚才的欢乐?是在筹谋下次再猎?还是另有所思?„„读者尽可以去作合理的想象。尾联这一平缓反衬,不仅反映出适才纵横驰聘的景色;而且表现了将军出猎顺利,兴致盎然,极目远眺,神游象外之情态;还给读者留下不尽的余味、余音。如果换用颈联那样的句子作结,诗便嘎然而止,一切余音便荡然无存,诗完意尽,表达效果就差之千里了。(5)、结构严谨,章法浑成
这首诗出句奇,中间巧,结尾妙,四联所写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巧取巧舍,避熟出新,勾勒出一幅精妙的骑猎图,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絮絮如生、叱咤风云的将军形象。诗的结构相当严谨,章法天然浑成。首联由出猎的将军写起,尾联以将军回首作结,前由“马蹄轻”,后由“忽过”“归还”;前由“风吹角弓鸣”的动,后有“千里暮云平”的静,前后呼应,动静搭配,相应生辉。首联以挥鞭跃马写将军威武傲岸之姿,尾联以回看暮云绘将军得意留恋之乐,各领风骚,言简意富。全诗蝉联、过度十分自然、融洽、熨贴,几个富有特征的个体,合在一起构成了有机和谐、不可少缺的完美整体。(6)、斟字酌句,一石三鸟
王维诗有文字简洁而往往一字奏奇效的特点。《观猎》一诗,选字用句也颇为不凡。“风劲角弓鸣”,“风劲”二字,看似平淡,但在诗中作用不小:其一,它绘出了将军出场的环境,显示了将军顽强的意志;其二风强箭难射,显示了将军射艺之高;其三,强风之中尚能听得见弓箭簌簌鸣声,可见弓之强,从而显示了将军力之大。“将军猎渭城”,一个“猎”字,一破题,二注“角弓鸣”,三领全篇,也可谓一石射三鸟。此外,“鹰眼疾”之“疾”,“马蹄轻”之“轻”字,“忽过”、“还归”、“射雕处”等,都是化平坦为神奇的字眼和语句。“疾”不仅写出了鹰眼得锐利,还写出了鹰发现猎物之快速;“轻”不仅写出了马行之快,追猎之速,还露出了猎者欢快、轻松的情绪;“忽过”、“还归”,行云流水,显示了将军出猎顺利,收获良多,意畅而不觉物重,于是纵马腾跃的情态。仅四字两个动词便把将军欣喜若狂之情,自豪踌躇之态惟肖地刻划了出来。这里,“还”通“旋”,快速的意思。“射雕处”一句可算作诗人写诗的点睛之笔。前面不管写将军勇武也好,自豪也好,而将军武艺究竟如何,给读者的印象还不是十分明了的,这最后一点,突现出将军是射雕手,读者的崇敬之情便顿时为之而生。雕是非常难射的,而将军能射,其武艺之高强,尚有谁比?读者读诗至此,不免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进而为诗人的艺术匠心所折服。如此看来,《观猎》这首诗立意新奇,意境旷阔,技艺高超,全诗写“观”,句句绘形,字字珠玑,清新感人,值得玩味、借赏。
2、用生动的语言复述将军打猎的过程。
3、体会如下词语的作用 枯 尽 疾 轻 忽过 还归
4、体会诗歌对比手法运用的好处。作业 思考练习
第二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2、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 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课件展示):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家人。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 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 晚谢;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我已和村里的人 相处得很融洽,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我了。
师:走进诗人的世界了吗?想象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 “诗中有画”,这是一个很贴切的赞誉,诗中的景真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师问:写景的主要是哪几联?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特点,先从诗中找出所写的形象,也就是诗中所写的景物。(课件展示)《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问:那么像由这些景物组成的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师明确: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等。知识链接
(课件展示)诗中的“景”或“物”(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因此,诗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深邃、闲适恬静、清幽、清新、自然、幽美、淡雅、安谧、平和······),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师:其实我们刚才回答的就是指诗歌营造的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就是诗歌常用的技巧――借景抒情。这也就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像刚才所说的“诗中有画”那也是诗歌的艺术特色。那么我们从刚才所归纳出的意境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回答
讲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忽略了这首诗的尾联,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除了刚才所讲的这艺术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尾联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方式,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情怀和志向: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争席”和“海鸥相疑”这两个典故都充满了老庄色彩,共同抒写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离尘脱俗的心态。
3、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依据这些知识来归纳一下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分析的一般规律是: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师: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鉴赏这种类型的诗歌的一般规律是:先分析主要景物及其特征,然后归纳意境,再从中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的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
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不是相分离的。考试的题型无论怎么变,也无非是这两个方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考试中所遇到的诗歌鉴赏题,看看是不是这样。比如这次次中段考试中的两题,第1小题,问的是写景方面的,这是有关意境方面的,与艺术特色有关,而第二小题,问的是对“凉”字的理解,这个其实也是考的思想内容方面。)
五、探究讨论:对像王维的这种生活情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师:
1、回顾《山居秋暝》学生齐背
教师: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并且是高考必背篇目。大家
能把它背出来吗?
学生齐背 教师: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 诗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积雨辋川庄作》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那我们就要通过分析鉴赏来得出答案。
这首《积雨辋川庄作》与《山居秋暝》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答案是一致的,而这也是田园山水诗的一个特点。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厌倦而心灰意冷时,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那对象王维的这种生活情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将答案写在作业簿上。
第三篇:《送沈子福归江东》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本读懂诗歌内容
2、鉴赏本诗的基本手法
3、掌握鉴赏送别诗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主动探究
2、融会贯通,以点带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珍视珍贵的人间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诗歌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比喻
[教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探究研讨
1、集体朗读诗歌,思考问题:从题材上看,这是什么诗?
明确:送别诗,诗歌的标题上有“送、别、赠”等字眼,一般都是送别诗。
2、教师展示幻灯片——鉴赏送别诗的方法:(1)抓住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3)送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联想、衬托、比喻等
3、朗读诗歌,根据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去鉴赏《送沈子福归江东》。明确:第一步——找意象。意象有杨柳、渡头、行客、春色。
第二步——分析意象的特点,归纳总结诗歌的思想情感
古人有折柳送人的习俗,“柳”一直都是送别诗的特定的意象;渡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行客稀写出了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春色,一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诗歌情感:依恋、相思 第三步——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比喻手法的运用,“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的春色的无边无际,如影随形,无处不到,随友人一同归去,将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提示:重点在第二步和第三步,让学生把意象的特点和诗歌的情感、表达技巧归纳分析出来。
4、朗读诗歌,体会诗人与友人珍贵的友情。
(过渡:我们鉴赏送别诗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出诗歌的意象,那么在送别诗中还有些常见的意象,一起来看看)
5、师展示幻灯片,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诗歌中的意象。
(一)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明确:意象有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风笛、离亭、晚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明确:意象有春江、日暮、征帆
(三)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明确:意象有猿啼、客散、暮、江头、水、青山、孤舟
6、教师展示幻灯片,归纳送别诗常见的意象:(1)长亭、灞陵亭、渡口、南浦、古道。
(2)杨柳、浮萍、杜鹃、鸿雁、流水、春草。(3)夕阳、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4)、酒、笛。(5)秋、春季。
明确:师讲解些难理解的意象。
师:第一组是送别的地点,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第二组是送别时自然界的动植物。
第三组是表示傍晚时分的词语,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第四组诗人在送别时常设宴为友人饯行
第五组“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受到时光的短暂,人生易老,对现实的失望,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秋代表萧条凄清。
(过渡:为了巩固同学们对送别诗鉴赏方法的运用,我们再来完成下面的练习。)
三、拓展延伸
1、完成下列的练习
(一)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涵谷关。御苑:皇家的宫院。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 ” 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板书设计: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意象:杨柳、渡头、行客、春色
送别诗 情感:依恋、相思
手法:比喻、拟人
第四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目标:
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
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1、解题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学生自读(2分钟),扫清文字障碍,注音:
蒸藜(lí)炊黍(shǔ)饷(xiǎng)东菑(zī)
啭(zhuàn)黄鹂(lí)朝槿(jǐn)
3、自己翻译理解这首诗。翻译时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理解之处,小组讨论。明确:
【翻译】: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4、赏析并归纳全诗层次意蕴。
①主旨: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
②层次意蕴: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
A.首联【积雨(久雨)空林(空旷的树林)烟火迟(久雨之后烟火燃烧起来很慢。一个“迟”不仅把久雨的炊烟写得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蒸藜(lí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炊黍(shǔ)饷(xiǎng用酒食等款待)东菑(zī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泛指农田)。】写田家生活。
B.颔联【漠漠(mò形容广阔无际)水田飞白鹭,阴阴(幽暗的样子)夏木啭(zhuàn)黄鹂(lí)。】写自然景色。
C.颈联【山中(独处空山中)习静(静修)观(观赏)朝槿(jǐn木槿花开花落,参悟人生之短暂),松下清斋(素食)折(采摘)露葵。】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D.尾联【野老(村野老人,诗人自谓)与人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它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罢,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何事(为什么事)更相(相,偏指一方,这里指诗人自己)疑(又怀疑我猜忌我)。】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用典明志。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5、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黑板提示: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6、把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人文景观(生活图景)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自然景观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有天壤之别,禅寂生活充满了闲情逸致。
【尾联】“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诗人自谓。野老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形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忌了。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里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用典明志。
板书:
1田家生活2自然景观3禅寂生活4用典明志
↓ ↓ ↓ ↓
1闲散安逸2广漠苍茫3闲情逸致4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用典
总结:王诗特点:诗中有画,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四、自主鉴赏王维《归嵩山作》,谈谈与《积雨辋川庄作》对比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首联】“清川带长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车马去(行走)闲闲(悠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颔联】“流水如有意(结交,交往),暮禽相与(一起,共同)还。”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寓情于景,言外有意的。(难点)
(意象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用流水比喻愁之深之重。“逝者如斯”用流水比喻时光一去不复返)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这一联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尾联】“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递:形容遥远。且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门谢客之意。“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恬静淡泊。
板书:离去 途中 归来
感情变化:安详闲适凄清悲苦恬静淡泊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
总结:隐居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但作者也透露了一丝失意、无可奈何的情绪,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全带凄凉之意。全诗层次清楚,从离去到沿途所见,直到归来,作者抓住一些典型景色描写,表达自己的心境。全诗意境优美,不加雕琢,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1.书面练习
①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
②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
2.背诵这首诗。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2【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漠漠水田飞白鹭lù,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3、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解答疑问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课件展示):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家人。
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
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
晚谢;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我已和村里的人
相处得很融洽,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我了。
师:走进诗人的世界了吗?想象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这是一个很贴切的赞誉,诗中的景真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师问:写景的主要是哪几联?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特点,先从诗中找出所写的形象,也就是诗中所写的景物。
(课件展示)《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问:那么像由这些景物组成的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师明确: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等。
知识链接
(课件展示)诗中的“景”或“物”(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因此,诗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深邃、闲适恬静、清幽、清新、自然、幽美、淡雅、安谧、平和······),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师:其实我们刚才回答的就是指诗歌营造的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就是诗歌常用的技巧――借景抒情。这也就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像刚才所说的“诗中有画”那也是诗歌的艺术特色。那么我们从刚才所归纳出的意境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回答
讲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忽略了这首诗的尾联,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除了刚才所讲的这艺术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尾联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方式,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情怀和志向: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争席”和“海鸥相疑”这两个典故都充满了老庄色彩,共同抒写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表达了诗人离尘脱俗的心态。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依据这些知识来归纳一下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课件展示)这首诗描写了(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分析的一般规律是: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
师: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鉴赏这种类型的诗歌的一般规律是:先分析主要景物及其特征,然后归纳意境,再从中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的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不是相分离的。考试的题型无论怎么变,也无非是这两个方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考试中所遇到的诗歌鉴赏题,看看是不是这样。比如这次次中段考试中的两题,第1小题,问的是写景方面的,这是有关意境方面的,与艺术特色有关,而第二小题,问的是对“凉”字的理解,这个其实也是考的思想内容方面。)
师:1、回顾《山居秋暝》学生齐背
教师: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大家能把它背出来吗?
学生齐背
教师: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积雨辋川庄作》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那我们就要通过分析鉴赏来得出答案。
这首《积雨辋川庄作》与《山居秋暝》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答案是一致的,而这也是田园山水诗的一个特点。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厌倦而心灰意冷时,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那对象王维的这种生活情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将答案写在作业簿上。
第五篇: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歌鉴赏及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歌鉴赏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看吧,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唐人李肇因见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的诗句,便讥笑王维“好取人文章嘉句”(《国史补》卷上);明人胡应麟力辟其说:“摩诘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祐用摩诘诗。”(《诗薮·内编》卷五)按,嘉祐与摩诘同时而稍晚,谁袭用谁的诗句,这很难说;然而,从艺术上看,两人诗句还是有高下的。宋人叶梦得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祐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采数倍。”(《石林诗话》卷上)“漠漠”有广阔意,“阴阴”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
如果说,首联所写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已引起诗人的浓厚兴趣和欣羡之情,那么,面对这黄鹂、白鹭的自由自在的飞鸣,诗人自会更加陶醉不已。而且这两联中,人物活动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摹拟,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对于“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王维来说,置身于这世外桃源般的辋川山庄,真可谓得其所哉了,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无穷的乐趣。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固然是出于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艺术见解还是不错的。(参看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卷十)
教案
一、导语
唐朝是诗歌的天堂,天才诗人层出不穷,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之说;又有“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豪诗佛”之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其中王维称为诗佛,可见他的诗别有一番禅意。
二、知人论世看王维(详情略)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亦官亦隐,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唐代山水田园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孟浩然。
三、解题
《积雨辋川庄作》,又名《秋归辋川庄作》。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学生自读并注音解词,老师解疑。1.注音 蒸藜(lí)炊黍(shǔ)饷(xiǎng)东菑(zī)
啭(zhuàn)黄鹂(lí)朝槿(jǐn)2.疑难词语解释
①蒸藜炊黍:藜:藜草,嫩叶可食。蒸藜炊黍,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菑,本指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
③漠漠:写水田情状,形容水田薄雾蒙蒙,视野苍茫。
④阴阴:写夏木情状,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境界幽深。
⑤啭:鸟婉转鸣叫,动词。
⑥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季开花,朝开暮落,故又称朝槿。⑦野老:诗人自称。
⑧争席:表示和人相处很随便,无隔阂。《庄子?杂篇?寓言》载:阳子居(杨朱)初到旅舍,面露骄矜之色,旅舍主人对他很恭敬,其他客人也纷纷为他让座。后来老子教他去掉矜持,他再到旅舍,就显得很随和,人们也就不再给他让座,而和他争席而坐,相处就很随便了。
⑨海鸥:《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好鸥,每日与鸥鸟游玩,数以百计的鸥鸟聚 集在他身边。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捉鸥鸟。第二天他来到海边,鸥鸟就盘旋不下了,因为他有了机心。此处以海鸥比喻淳朴而无机心的农民。
⑩更相疑:又怀疑我猜忌我。相,偏指一方,这里指诗人自己。3.学生齐读这首诗歌。
五、学生翻译诗歌,老师评点翻译
1.翻译时,要求学生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做到信达雅。2.点名学生宣读自己的翻译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翻译适时点评。附翻译:
初夏时节,雨水绵绵,积久不停,静谧的山林潮湿阴暗,野村炊烟缓缓升腾;女人家烧藜菜煮黄黍,把这粗劣饭菜送给东面田头干活人。看吧,垅中水田薄雾蒙蒙,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听吧,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动听的啼声。我独处空山之中,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参悟人生短暂;幽栖松林之下,采露葵品味清斋素食。我早已去尘心,绝俗念,随遇而安,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和村里的那些淳朴村民相处得亲近随和,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提问思考:
1.哪些诗句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神,鲜明地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绘画美)”的艺术特点。2.指名赏析并归纳全诗层次意蕴。①主旨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②层次意蕴
前四句写山村田园景色;后四句抒写幽居山林的生活乐趣。A.首联写田家生活。
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佛家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跃然纸上。B.颔联写自然景色。
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两种景象,动静结合,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C.颈联写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世俗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之差别。充满了闲情逸致。D.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
诗人自谓自己是野老,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自己澹泊自然的心境:一是《庄子?杂篇?寓言》的杨朱,前往老子处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二是《列子?黄帝篇》的典故: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心境。3.指名归纳诗歌的艺术手法
①情景交融、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握物象的特征,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 神地描写景物。
七、布置作业 1.书面练习
①诗歌中的那些词句最工整(对偶)? 答:“中”与“下”,“观”与“折”,“朝槿”与“露葵”。②清人沈德潜说:“本句之妙,全在‘漠漠’、‘阴阴’二字,去上二字,乃死句也。”怎样领会他说的“妙”与“死句”的含义? 答:“漠漠”、“阴阴”写出“水田”与“夏目”的情状。“漠漠”形容水田薄雾蒙蒙,在这样的氛围里“飞白鹭”景色才美;“阴阴”形容夏天树林茂密,在这样的密林中黄鹂的色彩才显得悦目,声音才显得动听。2.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