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创新教案:《图文并茂》
第六课:《图文并茂》
美术组:
教学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连环画,它一直以雅俗共享的形式出现,画者既可以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是业余爱好者。所以作品大多数是喜闻乐见,题材也不拘一格。三幅或四幅的连环画篇幅短小精干、造型简练,最易为学生接受,所以把它作为图文并茂的切入点最合适不过了。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自编的故事并配画。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学生能力目标:
1、理解连环画基础知识,明确连环画感念及其特点。
2、能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连环画或者插图。教学重点:
1、能用绘画表现出自编的故事,做到图文并茂。
2、能否用绘画表现出文字的意图。
教学难点:故事片段的分割及画面当中的构图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实践法。教
具:名家美术作品、插图、范画等。
学生用具:连环画资料、铅笔、彩铅、勾线笔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
展示一组连环画(欣赏与分析)。
结合上面的作品并分组欣赏、讨论,理解什么是连环画,什么是插图。
二、讲授新课:
1、理解“知识窗”——图文并茂。知识点:自编一个故事,配上自己画的图画,可以是连环画,也可以是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2、理解什么是连环画。(结合课本作品分小组讨论)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雅俗共享的文艺形式,是通过文学语言与多幅连环画面,互相依附,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来塑造形象,叙述故事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艺术。
3、理解什么是插图。(结合课本作品分小组讨论)
插图: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内容的图画,包括科学性的和艺术性的。
4、互相交流自编的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编一个童话故事,各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也可以选择经典小故事进行创作。
5、分析故事片段,设计故事画面。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编的故事,可以画独幅的插图,也可以画连环画,如果画连环画,需要把故事分解成若干个小片段。
6、构思与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当中的构图,包括主体人物、景物应该如何刻画,应该如何注意画面内容的主次关系。
三、布置作业,学生准备创作:
1、可以合作用连环画或插图方式表现自编的童话故事。
2、学生创作:某人专画主要人物,某人专画背景,某人专画背景色。
四、作品评价与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换作业,进行欣赏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故事的意图为标准)
(2)老师统一组织自评、互评、点评。
五、小结与拓展:
以其它方式创作连环画和插图作品,然后在班里巡回展览,丰富课余生活。
课后反思
今天美术组全体美术老师参加了听评课活动,听课的内容是由我在六(1)班执教的《图文并茂》一课。在听评课中我讲的认真,老师听的认真、评的认真。在本课讲的示范课中,由于是第一次讲授该课,我心里有些紧张,所以,对于该课来说即时教又是学,现将本课的讲课情况和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我对本课的讲课情况总结。
《图文并茂》一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是指导学生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自编的童话故事,所以在作业创作上带有想象性、创作性。同时从教学内容上分析,该课又具有欣赏性、情趣性,为此,针对本课我展示了直观性的连环画作品,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该课、创作该课。
在整个教学中,我较熟悉地利用范画、学生作品,并有效地演示了《淘淘量体温》连环画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步骤:先讲解一段文字;根据文字总结出要创作的画面、场景;接着演示根据文字总结出设计的画面草图;最后演示着色环节、完成环节。但是,板书上的设计失去了展示性、演示性,这是本课中最大的不足。
第二,组内教师对本课的听评课情况。
在听课活动中,各位教师听得认真、记得认真,点评得也认真到位,对我在本课中的优缺点分析的非常客观,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分析了该课,改进了该课的教学设计,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是作业的创作,对于我来说又是一次改进性的提高,我将继续努力。
——2014.03.17
第二篇:“文”“图”并茂的广告写作
“文”“图”并茂的广告写作
[作者:王伟杰 来源:jjzl 点击数:621 更新时间:2008-05-23 11:19:02 文章录入:jjzl](《应用写作》2005年第八期)现今的电视媒介市场,已经进入一个买方市场时代,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到了今天这个多元选择的时代,恐怕得改成“酒香还要多广告”。套用到专业领域,就是导入CIS战略,将电视媒介企业形象广而告之,通过量身定做的CIS战略系统,打造企业的个性与美感,从而使其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近年来在电视媒介市场中异军突起,在CIS的运用方面有着许多值得借鉴之处。本文将以之作为一个案例,分析其作为一个著名的电视媒介企业,是怎样通过CIS战略,打造自己独特鲜明的企业个性,从而在群雄逐鹿的媒介市场中得以傲视群雄的。
首先来看CIS的概念。CIS是英文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AT&T副总裁爱德华·格里蒂给CIS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企业识别是那样一些要素,它使某一公司能够与其竞争者相区别,赋予它的各方公众一种总体外貌和方位意识,并能激起一种有益于该公司的正面反应。”由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打造区别于同行竞争者的企业个性是CIS的精髓所在。
CIS由下列三部分构成:MI企业理念识别(Mind ldentity)、BI企业行为识别(Behavior ldentity)和VI视觉识别(Visual ldenti-ty)。MI是CIS的大脑和灵魂,BI是CIS的骨骼和肌肉,VI是CIS的外表形象,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CIS的三个支撑点。而这其中,企业文化又是连通三者的供血系统,企业文化一旦形成,CIS就有了生命力。
既然CIS由MI、BI以及VI三部分组成,我们就依次从这三方面着手去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MI——企业理念识别,企业之“心”。
MI是指理念识别,包括经营观念、企业文化、精神标语、方针策略等。它是CIS战略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的基础,属于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次。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的建立,有赖于企业经营理念的确立。
这一点具体到媒介企业当中,就是要塑造良好的媒介形象,培育具有个性的媒介精神,尽可能强调差异,避免趋同,突出独家媒介精神,打造适合自己的媒体理念。而凤凰卫视从创立之初就提出来的“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正是凤凰媒体理念的一个总体阐述。而凤凰这一MI系统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市场现状和自身特点的深入分析。
1996年凤凰诞生之初,内地电视媒介的总体状况是:新闻节目模式化,信息渠道单一,新闻直播长期缺席;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娱乐节目;虽然可供观众选择的电视频道不少,但是千台一面,节目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与之相比较,凤凰卫视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地处经济发达、信息多元、文化交汇的国际化都市香港,具有内地媒体无法比拟的地缘优势;其次,与国际传媒巨头新闻集团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新闻资源,也便于引进世界先进的新闻理念和运营模式;再次,作为一个境外媒体和商业电视台,相对于内地媒体,少了很多体制上的限制。通过分析两方面的情况,创台之初的凤凰提出了“开拓新视野,创造新文化”的MI定位,将自己与内地媒体鲜明区分开来,为凤凰品牌赢得了更大的发展契机和成长空间。
当凤凰卫视这一品牌日渐深入人心之后,凤凰人继续秉承原有的媒体理念,力求为观众提供一个不同于以往内地媒体的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和渠道。对于很多比较重要的,而内地媒体由于政策限制或其他原因无法进行报道的信息,凤凰卫视借助自身特有的优势给予充分报道,“9·11事件报道”和“莫斯科人质事件报道”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而因为凤凰往往以一种海外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也为观众打开了一片“新视野”。
适合自身的M1定位,使得凤凰在为内地观众开启一片“新视野”的同时,也终于为自己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二、BI——行为识别,企业之“手”。
BI(行为识别),指企业理念统帅下企业组织及全体员工的言行和各项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化、协调化,并区别于其他企业。B1是企业形象策划的动态识别形式,有别于企业名称、标志等静态识别形式。
首先来看企业组织本身的BI打造,这也正是凤凰卫视多年来的一个着力点。凤凰作为一个媒介组织,从最初的“飞跃黄河”到世纪之交的“千禧之旅”、“欧洲之旅”,又到“两极之旅”以及“寻找远去的家园”(与天津电视台合作)、“穿越风沙线”、“永远的三峡”等大型文化考察活动,及至最近的“寻找郑和足迹,凤凰号下西洋”,一直都在通过持续的媒介行动策划来凸显自身富于人文精神,注重人文关怀,文化历史感深厚的媒介形象。正如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兼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在“2003年凤凰新节目推介会”上所说的:“现代的电视需要行动。在电视这么庞杂、这么多的频道之中,电视工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特色的行为,才能引起观众的注意。”
其次,对于电视媒介来说,其BI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还通过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形象言行来表现,成功的BI系统能够为企业打造品牌效应,大大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形象。
以凤凰卫视为例。它在节目创办过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对主持人的培养,有意识地造就明星主持人群体,有意识地创办名牌栏目,因而,对主持方式的设计也是独具匠心的。”简单说来,就是注意根据主持人的性格、风格和特长,为主持人度身订造相应的节目。例如,《凤凰早班车》的主持人陈鲁豫模样亲切乖巧,由她来“说”新闻就再合适不过了,果然节目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又如美伊战争中大红大紫的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当她作为第一个进入战区的华人记者站在巴格达的硝烟中时,观众在为之感动、震撼的同时,凤凰作为一个媒体,其专业、快速、准确的新闻形象也同时在广大受众心中确立了。及至最近别斯兰人质事件中的凤凰驻莫斯科记者卢宇光,当他在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解救人质现场用最真实的、喘着粗气和些许颤抖的声音,给守在电视机前的全球华人观众带来颇具震撼的现场报道—— “恐怖分子打伤很多人,我们正在跑„„恐怖分子冲过来了?选向我们开枪”的时候,相信当时收看该节目的观众,在为现场报道的卢宇光捏把汗的同时,也对一向以“向全球华人发出自己声音”为己任的凤凰卫视,有了更深刻的信任和品牌支持。此外,精心制作的主持人个人宣传片也是凤凰BI运作的一大亮点。从早期为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主持人吴小莉制作的个人形象宣传片:“当大事发生时我存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我”到后来一系列为旗下各大名嘴量身定做的宣传推介片,这些制作精良的宣传短片使得观众在喜欢上开朗大气的吴小莉,流畅明快的陈鲁豫,幽默机智的窦文涛,亲和细腻的陈晓楠,智慧犀利的曾子墨,专业朴实的闾丘露薇……的同时,也对凤凰的企业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诚然,每一位凤凰主持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标志,而他们不同的个性后面又有着深刻的“凤凰风格”——亲和力强,观众缘广,知识功底深厚,外语水平高,个性突出。
三、VI——视觉识别,企业之“脸”。
VI(视觉识别),是人们用得比较普遍,也是人们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的,它包括企业商标(LOGO)的定位形象、定位色彩、定位字体等,其定位色彩可以在产品包装、企业建筑、员工服装、交通工具、往来信函等方面体现。具体说来,电视媒体的VI主要体现在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个方面:其中基本要素包括台标、企业标准色等,应用要素则包括办公室、机房的外表标志和装置、装潢,采访车图案、工作服、各类证件、信封、名片等识别符号。
1.基本要素。
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标是识别电视媒体的主要标志。在电视媒体VI系统的基本要素当中,台标的设计应该是主要着力点。一般说来,台标要有很强的象征性、艺术性和装饰性,有长期使用和反复使用的特点。而凤凰卫视的台标——当空起舞的”金凤凰”形象,可以说已经是深入人心。
从颜色来看,以往的电视台台标,几乎都以红、蓝、绿三原色为主,虽然色彩鲜明,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太多太滥,观众容易遗忘。凤凰台的台标,突破了这些色彩的限制,大胆地运用了橙色这种对比效果极强烈的色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从形象看,凤凰卫视的台标,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同时,选用凤凰的形象作为台标的主体,正寓意了其扎根中国,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目标,而凤凰旋转飞舞的美态,也喻示了其不断奋进的精神。可以说,这个台标一下子攫住了观众的目光,为凤凰卫视赢得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2.应用要素。
笔者在凤凰卫视北京节目中心实习时观察到,凤凰会馆内的各个办公室和机房的装修主色调以简洁的灰棕两色为主,而凤凰的橙色著名LOGO则出现在机房电脑桌面上,机房外围的玻璃墙上,甚至会议室的玻璃桌面中心也是一个磨砂质地的凤凰标志。在外出采访的时候,采访车的车身上赫然印着一个醒目LOGO,而出去采访的工作人员都身穿印有醒目凤凰LOGO的白色恤衫。此外,从公司平日派送的商务礼品到近年来热销的“凤凰丛书”直至最普通的礼品纸袋,无一不是凤凰基本色(橙与红)与凤凰LO-GO的完美设计结合。
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同时具有境外媒体和华人媒体双重身份的凤凰卫视,在其Ⅵ系统中十分注意打中国牌、民族牌。我们知道,CIS本身是一种差异化战略,一种突显企业与品牌个性的策略,一种远离竞争者的战略,因此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特殊身份的华语媒体,凤凰选择中华民族奉为百鸟之王的凤凰作为企业标志,从而不仅凸现了民族传统,容易取得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广大华语观众的认同,在国际电视媒介市场中,也因为独特的中国特色而格外引人注目,这一VI策略显然是十分聪明的。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蔡宁涛
(《应用写作》2005年第八期)
为使读者更直接、便捷地了解本刊,本站每期特从《应用写作》摘录3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如您喜欢,可直接到所在地邮局订阅《应用写作》。(邮发代号:12-59 垂询电话:0431-85384664)
上一篇: 欲擒故纵、独具一格 下一篇: 谈广告的故事化
第三篇:迎检方案(内容详实,图文 并茂)
中***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
201**年8月26日迎检方案
编制:***集团 日期:201***-8-14
一、路线安排:
停车区域:由甲方引导至停车区域→○1区域:项目部引导进入现场→○2区域:由项目部引导经4#楼、5#楼、6#楼(项目经理介绍一标段概况)→○3区域:返回5#楼二层参观样板间(项目经理介绍还迁房装修概况)→停车区域:参观结束,乘车离开现场
二、人员分组:
***:位于停车区域,参观人员停车引导。负责将参观团车辆引导至停车区域,并负责开启车门,引示参观团至○1区域。
***:位于○1区域。负责参观团进入施工区域时安全帽分发;负责参观团离开施工区域时安全帽收回。
***:位于○1区域,现场引导人员。主要负责参观团路线引导工作,引导参观团至○2区域→○3区域→停车区域
***:现场讲解负责。由○1区域至○2区域间主要汇报中铁建工集团承建的西部新城C地块一标段工程概况、现场施工情况等;在○3区域参观样板间主要汇报西部新城C地块装修概况、交房标准等。项目部其它管理人员:提前10分钟位于○1区域列队迎接参观团,统一着中铁建工集团白色工作服,统一佩戴红色安全帽;参观过程中维护现场施工秩序,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参观结束后于○1区域列队欢送参观团。
三、主要讲解内容:
1、由○1区域至○2区域间:
由项目经理***向参观团汇报中***集团承建的***工程概况、结构概况、建筑概况、目前施工进度、现场管理目标、质量安全管理情况、开工至今取得的成绩等。介绍人员在汇报过程中负责解答参观人员的各种提问。
2、○3区域5#楼二层样板间:
由项目经理***向参观团汇报***标段建筑装修概况、交房标准等。介绍人员在汇报过程中负责解答参观人员的各种提问。
四、标语:
4#楼东侧:中***集团精心铸就***新区建筑精品!5#楼东侧:中***集团愿为***新城发展做出贡献!
五、现场迎检准备:
1、现场材料分类分区堆放整齐、标识牌悬挂到位,砂石料进行覆盖。
2、楼座间分隔围档重新搭设,刷红白漆、悬挂密目网。
3、现场安排专人提前将清洁卫生打扫干净,并洒水湿润,做到无扬尘。
4、样板间提前进行清理,开关面板、灯具等安装到位。
5、工人安全帽、安全带等佩戴齐全,现场无吸烟、赤膊等现象。
第四篇:文图并茂的广告写作
“广告”一词按现代汉语的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广而告之”。“广告”这个概念是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它源自拉丁文adverture,是吸引人心、诱导或注意的意思。到中古时代,这个词演变为advertise,其含义为“一个人注意到某件事”,以后又演变为“引起别人的注意,通知某件事”。18世纪,随着英国商业活动的大规模展开,现代意
义的“广告”一词才开始广泛流行。
在消费时代,广告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其含义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一种宣传文体。从广告的发展及定义可以看出,广告的行为有三要素:1.目的性;2.媒介物;3.信息素。具有文字性和图像性特质的广告,更能够抓住顾客的消费心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留下难忘的印象,最终达到树立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培养新的购买习惯和消费理念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从品字、赏图两方面,例举经典文例,进行品味鉴赏。
一、品字
广告的文字鉴赏主要把握对广告口号所运用的修辞的品味。广告口号(又叫广告标语或广告语),是指广告文稿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特定商业用语。具体地说,广告口号就是广告的宣传用语,它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在一定阶段相对稳定的、具有延伸性的某一商品特殊的识别标志,只是一两句最引人、最动人、最感人、最惹人注目的精彩言辞,潜移默化之间就成为消费者购买某一商品的依据。
广告口号之所以具有很强的鼓动性,主要在于发挥了文字本身的无穷韵味。意义生于文字之外,具有丰富性和再生性,好像有悠远的音乐从中传出,又好像有珍珠在暗中闪烁,借此将经历、体验、思想、感情、人格等都融化于语言之中。因此,直白浅显的文字不能达到“意在言外”、无穷联想的效果,修辞手法的运用就十分重要了。
广告口号中可运用双关、顶针、比喻、设问、反问、对偶、飞白、移觉等修辞手法。例如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使用双关,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风趣,另一方面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如:
“闲”(贤)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
不“打”不相识——某打字机广告
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正大集团广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某汽车广告
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某化妆品广告
又如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方式。适时地提问,可提请注意,引起思考,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恰当地回答,可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如: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某联想集团
(甲):阿凡提,胀肚打嗝怎么办?
(阿凡提):用为消牌乳酸菌素片。——某药品广告
鞋上有342个洞,为什么还能防水?——某休闲鞋广告
今天你喝了没有?——乐百氏广告
想下手吗?拿惠泉来。有实力,当然有魅力。——惠泉啤酒广告
可见,好的广告不仅在于绝妙的创意,更重要的是高度概括、优美、经典的广告语言。一些优秀的广告语,运用修辞,或妙语连珠、或含蓄精炼、或诙谐幽默,正是丰富内涵和优美语句的完美结合。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写作时,要详细讲解常用的修辞手法,辅以生动经典的示例,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素养,更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一句话精雕细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兴焉”,一篇好文章就随之而生了。
二、赏图
坐在电视机前,我们可以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相对于语言文字,广告的图像性因素更加彰显出来。从视觉角度看,广告的图像是以直观的视觉画面为基础,具有无可抗拒的“真实感”和“现场感”。随着广告画面的一闪而过,不仅强调了产品的形象内容,同时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或特写镜头)为人们提供感官的刺激,以追求直接、冲击、同步、轰动的效应。只有图像,才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张力和独具的魅力,迎合了现代大众的消费心理,因而统率了观众。
文例一:麦当劳宝宝广告
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坐在摇椅上,红着脸,一会儿皱眉哭,一会儿展颜笑。
(全景)当摇椅*近窗户时,宝宝咯咯笑出声来。
当摇椅远离窗户时,宝宝不高兴地皱着眉头。
(特写)当摇椅荡起至窗户时,一个麦当劳的标志出现了。
(远景)妈妈站在宝宝旁边,疑惑地看着宝宝。
这则电视广告,全部采用图像语言来传递信息。每个镜头画面都是直观的、简洁的、可视的。画面始终处于运动状态,人物的表情也起伏分明,镜头的巧妙相接,使得画面悬念迭起。每个观众的思绪也随着广告图像的变幻而起伏着。宝宝为什么哭?又为什么
第五篇:美术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
美术教学方法创新之我见
《I have seen of art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
摘要: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造力,探寻可行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已势在必行。直观法、体验法、通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实践成就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良好,可以为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 直观 体验 通感 问题 自主学习实践
教学方法是贯彻教学观念,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技能与技术的手段或方式。教学法的创新基于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因此,谈教学方法的创新,无法绕过隐藏在教学方法背后的教学观的转变。我在本文中将围绕我的教学观,探究相应的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从“心”开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能够引导推动学生学习,却无法替代学生学习,真正的内在的学习动力只能源于学生的内心意愿。因此,教育教学的切入点乃至支点都在学生的“心”上。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一切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必须摸准学生的心脉,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想象力,从学生心底诱发出学习的动力。
1、直观教学法
直观形象性是美术学科独有的特征。在美术教学中,直观教学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直观教学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范画、挂图
等。其中,多媒体教学最适合于美术鉴赏。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法相比,多媒体凭借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直观形象的资料,能具体、生动、形象地诠释艺术理念、艺术风格,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有意味的形式》时,利用photoshop软件对蒙克的作品《呐喊》做了如下改动:对角线构图改成水平线,血红色的天空变成静谧的天蓝色。学生惊呼:不能再改了!一条线、一块颜色的改变严重削弱了呐喊者内心的焦虑、惊恐、声嘶力竭等情感的表达。形式的重要性,学生不言而喻,并在自己创作时也会注意选择恰当的形式表达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教学法。如教师在课堂上做出优秀的范画,能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激起学生绘画的欲望和兴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只有成为学业上的权威,才能真正统率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的才华以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会深深地感染并打动学生。
2、体验法
为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为使学生感性地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体验法。
课前,我把自己当学生,为学生设计的问题我先回答。比如面对一个圆形,你可以联想到哪些物象?我会想像一番。为学生设计的教学任务,我先完成。让学生发挥想像创作新作品,我也要先自我创作体验。上课时,我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留意学生的回答、分析学生的作品、寻找学生的创新点。课后,我思索甄别我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心理的契合点与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任务,使之更切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06级8班的崔佳杰同学喜欢做手工,我利用课间十分钟跟她学折纸玫瑰。我实实在在地做了学生的学生,佳杰俨然一个“老师”。周围的同学有的和我一起学,有的在围观。我们体验着不同的角色。我真切地体验着学习的心理——兴奋中夹杂着紧张,没掌握知识要领时的困惑,完成学习任务时的喜悦、激动。此时此刻,我体会到: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宽容、鼓励、期待、赞许。我没有细问佳杰的感受,但我发现以后的她更痴迷于手工,利用休息时间上网自学纸艺。班上悄然兴起“手工热”。我想这一切都归功于“体验”。师生间需要经常地换位体验,通过不断地换位思考,学生能更明白教师“教”的苦心,更尊重教师;教师也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找出更好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法。
除了换位体验,我还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领悟知识。如讲五官的刻画对表现人物表情的重要性时,我让学生做笑状,但不允许动五官,结果学生笑不出来。五官刻画的重要性学生心知肚明,我无须赘言。再如,讲线的情感特征时,我让学生举起胳膊,做成一条水平线;再让学
生的胳膊倾斜45度,做成对角线。学生的胳膊由静到动,由稳定变不稳定。水平线的稳定、静谧,对角线的运动、不稳定的情感特征,同学们感同身受。
3、通感教学法:
通感是人特有的感觉方式,它借助一种感觉沟通或启发另一种感觉,或由对一种艺术门类的感觉和理解转移为对另一种艺术门类的感受。在美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通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灵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教师生动、形象地讲授美术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音乐入美术课
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音乐具有直接使人产生律动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例如在设计绘画《小熊》时,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三只熊》、《小熊跳舞》,使学生对熊的憨态、可爱有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创造中就会渗入自己的情感,画出形象生动的作品。再如,我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时,边呈现作品边播放《西班牙斗牛士》、《再见,卡门》等音乐,学生在音乐、绘画双重刺激下,一下子被毕加索喷涌而出的创造力所震撼。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在一幅幅画作中找寻艺术家思想的痕迹。中国画以抽象的线条造型,追求气韵生动、虚实相生的意境与韵律,与中国古典音乐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国画课上播放中国古典乐曲,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线的律动感、飘逸感。
(2)以诗入画,营造意境。
宋,张舜民有诗句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诗画融合使两者都能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诗中的画境——绘画美,给我们以美的意境,美的思想,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在美术课上,我常以诗词命题,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语言表现出诗的意境美。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广阔,长河悠远,使人既感到胸襟开阔,又惊异于宇宙之广袤和深长。“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美和律动感。“孤烟直”既写出人烟稀少,又暗示出一种独立苍穹的英雄气;“落日圆”增添了画面的色彩,用夕阳暮色将画面覆盖,形成浑然一体的壮阔意境。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富有绘画的形式美感,学生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迅速捕捉到诗的意境: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着直逼霄汉的一束孤烟。
此外,触觉感受有助于我们表现物体的质感。如画老树,我引领学生触摸树皮获得粗糙苍老的触觉感受,有了粗糙的感觉,学生就不会用纤细、光滑的线表现老树干,而是用顿挫、粗犷带有飞白的笔触表现树的质感。
二、授之以“渔”
从当今全球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国教育出现三大转变;
1、学习观念的转变——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2、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学会”转向“会学”;
3、学习手段的转变——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这三大转变殊途同归地集中于一点: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正如人类心理学家赫伯特〃格乔依所说:“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1、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师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途径,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问题与创新紧密联系,创新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问题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如,我在教会学生折四边形纸盒后,启发学生:我们可以折出四边形纸盒,那六边形呢?学生纷纷尝试折六边形纸盒,结果遇到挫折,折出来的盒底中间有个窟窿。问题出在哪儿?学生猜测、分析、讨论。盒底中间有窟窿,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用来折盒底的纸短了。学生再次尝试,把用来做盒底的纸由正方形改成长方形。结果很有意思,有的同学成功了,有的盒底中间仍有窟窿,有的做完盒底后,纸翘起来了。这是为什么?——“比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的确,用来做盒底的长方形应该有合适的比例。如何确定长方形的比例呢?学生们边思索边实验,最终找到了确定长方形比例的方法。学生兴奋不已,一连串的问题涌出来:六边形纸盒可以折出来,那五边形、七边形、八边形……呢?如何搭配盒盖与盒身的颜色?如何装饰这些纸盒?……学生不断地提问、探索,并从中体会着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不再把学生看成是张口待哺的“填鸭”,而是与学生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如讲头像简笔画时,我只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头像,我称它为模板。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使头像“变脸”的因素,学生总结归纳出四点——脸型、发型、五官、表情。我不给学生提供范画以免约束学生的想象力,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脸型、发型、五官、表情入手“变脸”。教学效果令人惊喜,学生变出了独一无二的“脸”,超出我的想像。另外,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定位课堂内容,学生围绕主题内容从网上搜集资料图片、筛选优秀视频。利用网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学习符合自己个性的知识技能,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强化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以致“用”
当今世界注重知识技能、实用。时代的思想潮流影响着学生,“有用”成为学生选择知识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长期处于 “边缘”状态,在很多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眼中,美术课绝对是副科中的副科,开与不开、学与不学无所谓。在重视不够的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得到一些真正适用且实用的东西,这是师范美术教学值得探讨的一项课题。
实践成就法
为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启发学生将艺术渗透于生活,在生活中拓展艺术领域,“实践成就法”不失为一种既能尽快让学生接受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好的教学法。
在“实践成就法”教学中, 我拟订教学计划:第一阶段,要学生布臵寝室;第二阶段,让学生装饰教室;第三阶段,请学生为晚会作美术设计,包括舞台美术、海报招贴、邀请柬、入场券等;第四阶段,学生设计制作贺卡或包装小礼品。以上四个阶段的实践计划,以创造美为宗旨,要求美观、大方、简洁。其内容覆盖构图、装饰艺术、装臵艺术、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知识,较全面地让学生涉及多种实用型美术。此外,我针对不同班级的特点,布臵相应地实践任务:让英语班学生为英语对话配插图;把含有动作、情感意味的单词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小教专业学生的实践任务侧重于手工创意,如制作花瓶并配上花束。
实施“实践成就法”,我有以下四个教学步骤:
1、布臵任务:不讲授美术知识,先把相应的任务布臵给学生。习惯了满堂灌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硬着头皮、顺着性子实践。
2、观察分析: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默默关注任务的完成情况,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所在,掌握他们在完成任务时遭遇的困难。
3、雪中送炭:当学生对当前的知识掌握不够,对正在进行的实践训练举步维艰、无法深入时,我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的穿插讲解、耐心的辅导。
4、及时评价:当学生对当前的知识有所掌握并在现行的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并就学生的作品从理论上进行相关的指导,鼓励其继续深入,使理论进一步的在训练中得到实践,让两者的结合更广泛、密切。学生因自己创作的结果得到肯定而信心倍增,因而乐此不疲,随之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实践成就法” 增强了学生追求“美”的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
力。学生获得最真实、最直接的成就感,在享受成就感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美”的深层含义。
创新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教学法。方法自身的新旧无任何实质性的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恰当、有效地运用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孤立地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法而排斥其他教学法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整合。在学习书本知识、借鉴前人经验、接受新理念的同时,教师若认真总结自身教学中的得失、利弊,不难发现,一些看似平常、老套的教学法,只要加以变通,进行思索性的延展,在教学中运用得当,不必要刻意地雕饰,教师的劳动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87页。
[2] 吴锡改.《论教育的魅力》[J].中学教育,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