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3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安义县乔乐乡马溪小学 邹火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探讨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能够提出的自己建议和意见。

2、观察漫画,体会作者的用意。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2、会写建议书。

3、看懂漫画,体会作者意在讽刺那些不懂得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

三、教学准备

漫画,瓶装污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2、学生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能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师相机补充。

3、明确建议书先说清楚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再分析产生这方面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使有关部门或个人对存在问题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写的时候,整改建议可以分条罗列。

4、让学生明确建议书的书写格式:一般是,先写标题,说明是关于什么问题的建议;再写称呼,写清楚是给谁或者哪个单位提的建议;然后写建议的具体内容,几个方面的内容能分自然段呈现;最后不忘在右下方写上建议人的姓名或者建议单位的名称,标明写建议书的日期。

5、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

6、生说一说说这幅漫画中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自己从这幅中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其它补充。

7、师小结: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人挥舞着斧子砍大树,一只啄木鸟站在他肩上,愤怒地望着他那像木头一样的脑袋。作者意在讽刺那些不懂得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

二、明确要求、点拨写法

(1)围绕环境保护,写建议书

习作前安排学生走一走,看一看,与村里的群众谈一谈,了解周围存在哪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现象。也可以顺着口语交际的交流结果,适当向生活进行延伸而展开。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或自己的观察所得,把整改建议分条罗列。按建议书格式写出来。

(2)看漫画写感受

对于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进行习作的同学,引导学生思考: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使学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并在习作中注意个别指导。例:把啄木鸟人格化,变成一个童话故事,给故事的人物拟定个身份,更可以让啄木鸟和砍树的人之间发生一点冲突——啄木鸟大战伐木者的故事。故事里啄木鸟和人斗智斗勇,最后伐木的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开始习作。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案

11、长 征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诗的学习,体会红军长征途中越过千难万险的情景,学习红军战士藐视围难,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诗中“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暖、寒、更、喜、尽、开颜”等主要词语的含义;体会诗中运用的夸张手法的作用。

3、背诵全诗,并能讲出大意。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歌曲录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语、范读、激起情绪。

同学们学过许多红军长征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长征诗(板书课题)。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

当年毛主席亲自率领红军进行长征,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已经胜利在望,毛主席回顾长征走过的路程,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而且还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朗读给你们听。(教师背诵全诗)

二、初读,介绍时代背景,结合读讲一、二两句。△试读

1.因为这是一首律诗,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我们自己先试试把它读正确。

2.指名四人轮读,试读课文。

3.讲述(介绍时代背景): △讲读第一、二两句。

4.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也可以怎么说?

(出示:万水千山千山万水)5.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出示:千难万险千辛万苦)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红军历尽千难万险。(有意识运用以上出现的词语)

6、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板书:难)

7、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板书:等闲)

8、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

9、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出豪迈、等闲、藐视的意味)现在诗歌的时代背景懂了,全诗主要的内容懂了,我们抓住这两句的意思,再继续自学,想想每个词句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提问。

△进一步自学,提出疑难。

10、生提出疑难。

三、带入情境,读讲3--8句。

(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通过《长征》这首歌曲的节奏--这音乐的语言,从总体上体会红军长征的豪迈的气势。)

1.指点:要解决这些疑难,先要体会体会诗歌的整个意境。现在请你们听用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听着歌曲的旋律来体会红军怎么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

2.播放长征歌。

3.描述:听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好像我们也看到了红军大队人马越过万水千山的场景,那五岭上谷乌蒙峰峦留下了多少红军战士的足迹;金沙江畔仿佛回荡着红军胜利的欢呼声;大渡河上好像还闪动着红军战士攀着铁索桥奋勇前进的身影;千里岷山好像还映着红军战士的张张笑脸„„

啊,这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诗人怎能一一写下,在这里毛主席选取了两座山,两条水为代表。

4.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五岭逶迤。”“五岭连绵不断。”

释“逶迤”,山势这样弯弯曲曲,连绵不断就?逶迤“。用”逶迤“也可形容河流道路连绵不断。

5. 两个句子都是写山

五岭写山岭之长,乌蒙写山巅之高。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6、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7“腾”是什么意思?“走”呢?

8学到这儿这两句的意思懂吗?老师给你一个词“像”。

(例句①逶迤的五岭在红军的眼里像跳动的细浪。)

(例句②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像滚动的泥丸。)

指点: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方法,进一步写出红军不怕远征难,高山峻岭只等闲。

9、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0、渡:山,红军不怕;水呢,红军也不怕。红军涉过许多江河,在这里毛主席也选了两条。

11、主席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情景,“云崖”懂吗?就是高耸云端的山崖,形容山崖之高。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呢?请你们听一段录音。

12、放录音:

1935年5月有,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狡滑的敌人,红军要渡金沙江怎么办?红军是怎么巧渡金沙江的呢?

请你们继续听: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3、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14、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15、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16、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大渡河横铁索寒(加重语气)

男女生轮读,再齐读三、四、五、**句。

提示:律诗当中四句是一对一对的,非常整齐。指名读。

小结: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读讲七、八两句。

过渡: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才能取得远征的胜利,七、八两句自己学,你们觉得哪些字眼含义很深不能放过?找到了还要细细推敲、琢磨、自己问自己。(如:“喜”为什么要喜?为什么尽开颜?)

指名读。齐读。小结:全诗先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然后写越山,山不怕;再写涉过水,水不怕,最后长征全面胜利,全军欣喜若狂。

朗读全诗。指名读。

四、总结全诗。

最后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这一堂课。(出示小黑板,先默读一遍,再轮读。)

师: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的。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 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女: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毛主席的《长征》诗,感受到红军战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胜利的英雄气概。从这首壮丽的诗篇中,我们汲取了怎样的力量,大家课后进一步体会。

12、一夜的工作

教学提示

1.本课教学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一个、两张、一盏、一杯、一小碟„„这些数量词突出了总理办公室陈设简陋,说明总理生活简朴。

2.本课教学中要抓住作者感情这条线索。本文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总理无限的热爱与敬仰,达到了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的真挚情感。要在分析中让学生产生共鸣。3.本课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加强理解,通过朗读激发情感。1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课文记叙了在建国初期,作者送稿件去中南海请周总理审阅,目睹了总理一夜辛勤的工作,歌颂了总理为国家为人民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热爱和敬仰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的是平平常常的事,说的话,都是普普通通的话,全文没使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句子,几乎没有任何铺陈、点染。作者怀着对总理深深的敬意,用质朴的语言,对总理一夜的工作,做了真切的描写,读起来,有真情实感。作者对总理敬仰、赞佩之情,充盈于字里行间,引起读者的共鸣。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作者亲眼所见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学习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2.学习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事例写人的写作方法。能根据文章的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4.学会生字新词,能辨析“浏览”与“审阅”,“询问”与“咨询”、“简单”与“简朴”几对词语的意思。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速度地听写最后两节课文。

三、教学重点

弄懂诗句意思,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藐视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六、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通读课文,了解大意,划分段落,学习第一大段。教学进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同学们从前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写周总理的?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把一生献给了革命事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真实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本文的作者是何其芳。(简介,略)他整理了总理在第一次“文代”会上作的报告,并送总理审阅。(简介第一次“文代”会,略)。

(三)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生字正音:朦胧(ménglóng)咨询(zīxún)浏览(liú)

(四)指名读全文。要求大家思考:

这篇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用节意归并法分段,可以分成几个大段?各段主要写了什么?总结各段的段落大意。

读后学生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发言。

(五)学习第一大段,指名朗读。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作者有机会看到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请总理审阅稿子)

归纳:文章的第一段,交代了下文的起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第二、三大段。2.总结全文。

教学进程:

1.指名朗读第二大段,这一大段主要表现了总理的什么精神?你能从第三大段中,找到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说明吗?(第三大段写的“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说明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精神)

2.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表现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的?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从三方面表现的:(1)工作的时间长。“今晚上”,“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说明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同时点明了课题。(2)工作量大。“厚厚的一叠文件”要一夜批完。(3)工作认真,效率高。“一句一句地审阅”,边看边画,还写到他“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强调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他边看边思索,边想边问。一夜工夫,看完了所有的文件,由此可见总理工作尽管十分繁忙,但却那么仔细,那么认真,一丝不苟,效率很高)

3.进一步仔细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几方面来写总理生活十分简朴的?(从两方面写的:

(1)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2)从总理工作后吃的东西)

课文是如何进行具体描写的?

(极其简单:“极其”二字强调整了“简单”的程度。这句总写印象。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这些用具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工作条件,确实太简单了。在高大的办公室里,安放着这样少,这样简朴的用具,似乎不大相称,但就从这不相称中,反映出了办公室主人简朴的生活作风,写“物”正是为了写人。如此而已,收拢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办公用具简单,流露出作者感慨、赞佩之情。

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后,喝的是一杯绿茶,吃的是一小碟花生米。作者反复强调了花生米很少:“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说明它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突出了总理生活十分简朴,令作者难以忘怀。)

4.在这一大段里,除重点写了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外,还表现了总理什么高尚品质?请你举例说明。

(总理自己彻夜工作,却叫作者“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总理是多么亲切,多么关心别人。总理“招呼„„备咨询的意思。”反映了总理谦虚,工作严肃认真。作者告别站起来时,把小转椅上面的部分带歪了,总理“过来把我的转椅扶正”,这一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总理是那么细心,那么一丝不苟;这样的小事,他也不随便假手他人,又可见总理是多么的质朴,多么平易近人)

以上几点,在这段中虽不是作者所着力要描写的,但这些内容穿插在文中去写,就更加完满地写出我们的周总理可亲可敬,真实可信。朴素自然的描述,引起读者共鸣)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一段。

归纳:本段写了作者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从他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分量、工作的态度等方面,反映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又从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和他劳累了一夜所吃的东西很少,反映出他生活十分简朴。作者细致、具体、生动的描述,使读者对周总理不由产生敬仰之情,这就为下一段作者抒发情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大段。

1.作者在回家的路上发出什么赞叹?

(我不断地想着,并且对自己说„„“工作劳苦,生活简朴”,正是作者一夜所见,它表现了总理身上极为宝贵的品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作者为什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

(总理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使他感情激荡,不能自已。他想让全世界都听见他诉说的内心感受,他为我们有这样的好总理感到无限的幸福、骄傲、自豪)

“一夜的工作”,“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说明了什么?

(进一步强调了总理工作劳苦,由“一夜”写到“每夜”,可见总理为国家、为人民真是鞠躬尽瘁啊!)

课文最后用了什么句式结束?有什么作用?

(以反问句作结。表达了作者激动、自豪的心情,抒发了对总理无限敬仰的强烈感情。文章虽结束,但作者起伏激荡的心潮,仍在读者心中回响!)

2.指名朗读全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

3.讨论、归纳本课的写作特点。

(1)本文简短但内容却具体充实。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生活、工作的片断,写出了总理崇高的精神,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普普通通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是十分浓郁的。

(3)文章集中笔墨,突出中心,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简略。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的词。

2.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

(1)柜台里文具很多()。

(2)清晨,大街上的来往车辆很多()。

板书设计:

13、我的战友邱少云

【设计特色】

以读感悟,读中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诵读课题,启动情感

用课件呈现题目及丰碑的画面,教师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高高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个为祖国、为朝鲜、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当中,就有这样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学生齐读后,教师引入:“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上来板书。”(估计多数学生会板书“纹丝不动”这个词。)

2.教师:“请大家再读课文,想一想,划一划,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学生快速默读,教师随机点拨,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情。例如:

(l)“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看见我们。”(这是从原因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这是从表现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3)“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这是从后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4)“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这是从结果的角度读懂了“纹丝不动”的意思。)

三、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第7、8两段课文:“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深情地读读这两段课文。边读边体会,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把这些地方划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被感动。”

2.对第7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我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现的奇迹,难道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的战友吗?我为什么痛苦?烈火不难扑灭却不能会扑,自己明明能救却不能相救,看着朝夕相处、亲如手足的战友被烈火烧灼着、煎熬着、炙烤着,我怎能不悲痛欲绝啊!”

(2)“此时此刻,战友的紧张也就是我们的紧张,战友的担心也就是我们的担心,战友的矛盾也就是我们的矛盾,战友的痛苦也就是我们的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撩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

3.对第8自然段中有关内容的点拨。

(l)“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对呀!邱少云和千斤巨石一样,他们都不怕烈火焚烧,都不会挪动一寸地方,都不会发出一声呻吟。但是,请同学们注意千斤巨石是没有生命的呀!而我们的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一个人在烈火烧身的时候,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痛苦啊?”(用课件播放电影片断《烈火中的邱少云》。学生观看。)

4.学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师引入:“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你此时此刻的感受和体会尽情地表达出来?你觉得怎么读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读。”

四、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后教师引入:“战斗结束了,邱少云的战友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用邱少云生前挖坑道时用过的铁锤和钢钎,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写了一句纪念他的碑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是潜伏部队中的一员,你也亲眼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来歌颂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撰写的碑文。

3.学生交流以后,用课件呈现:“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教师引入:“同学们,这就是邱少云的战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这句碑文,是邱少云精神的生动写照,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读这句碑文!”(学生起立,齐读。)

4.教师高声总结:“同学们,有了这种精神的军队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而不可战胜的!老师相信,这句碑文,一定会世代相传!这种精神,一定会永放光彩!”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

1、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2、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有关词语。练习讲述故事。

3、选择一个话题演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四、阅读短文《画龙点睛》。

1、导语激趣

2、在成语的王国里,不仅成语的故事多,而且许多成语还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呢,《画龙点睛》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3、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要求(1)短文 讲了一件什么事?(2)画出文中出现的成语。(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4、练习讲故事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语

同学们,老师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不仅越来越懂事了,而且对于周围的人,有自己的看法,多好啊,这就是长大了。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如何?

二、拓展一下思了路,选择话题

1、谈话引入主题

2、演讲要求

3、学生演讲,评议总结

第三篇:XX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XX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4个字要求会认读。

3、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一单元主题。

5、积累俗语,学习关于戏曲的词语,丰富语言。

6、学会在受到误会时进行解释;学习写毛笔字单耳刀、口字旁。

7、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情感目标

1、《12 姥姥的剪纸》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

13、牛郎织女》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

14、安塞腰鼓》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

4、通过习作练习,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课时安排

《姥姥的剪纸》 3课时

《牛郎织女》 3课时

《安塞腰鼓》 3课时

习作4 3课时

练习4 2课时

12、姥姥的剪纸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

四、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精读感悟的学习习惯。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课前请同学们准备了一张剪纸作品,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你剪的是什么,是怎么剪的?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会剪纸的姥姥,她剪的纸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姥姥的剪纸。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出示词语:

小屯 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纳鞋底 择菜 薅草 喂猪 刁难 挑剔

耍赖 岂知 喜鹊登枝 熟能生巧 牛驮兔子 清清爽爽

1)注意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4.分段朗读课文。

5.选择以上的词语说一段话。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4.指导朗读。

5.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菜 刁难 三伏盛夏

薅草 机灵 数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教学后记

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的时候就更投入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4-6小节,感受姥姥的勤劳善良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什么是刁难?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我的刁难难道姥姥了吗?为什么?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二、学习7-12小节,体味浓浓的祖孙之情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出示描写剪纸的语句。

这三幅剪纸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兔子和老牛各代表什么?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三、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一片开阔的草地指什么?老牛是什么神态?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在书上写出你的感受,50个字左右。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5.师简介原文的一个片段:

当时我也动过要学剪纸的心思,可惜我当时有其他的事,后来也远离了家乡,远离了姥姥,远离了她漂亮的剪纸。直到前年春节家里通知说姥姥病危,我才匆匆赶回家里,看到了一别三年的姥姥,此时她已被穿上了送老衣,很怪异地躺在当门的床上。我当时就傻了,我知道只有去世的人才会躺在那儿。我不顾一切地去看,我看到了一张有点浮肿有脸,再试试鼻息,姥姥还活着,我哇地一声哭了。我才姥姥还活着,我上学时起早贪黑给我做饭的姥姥还活着。

四、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五、作业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技艺高超

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还是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有的学生感动得甚至要流泪了。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原来”造句。

2.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三、教学难点

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四、养成教育训练点

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和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的。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朗读字词,正音“哼”是后鼻音;“咧”读“liě”,不读“liē”。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指名试读课文,看看能否读得正确、通顺。

3.初步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让同学提出自已不懂的问题。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2.从第一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体味牛郎的孤苦伶仃。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牛郎在放牛时是怎样照顾老牛的?平时、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完成板书:

挑最好的草地

喝最干净的溪水

牛郎:照看周到到树林里休息

在山坡上晒太阳

身子刷得干干净净

牛棚拾得清清爽爽

3.牛郎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对牛郎怎么样?

理解“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的意思。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

完成板书:

用温和的眼光看

伸出舌头舔

老牛:善解人意好像听得很有味儿

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

4.指导咸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书写指导:本课生字,除了“棚”是左中右结构外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2.完成文后习题3,抄写词语。

朗读第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

2.说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3.牛郎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精讲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有感情地郎读老牛说的话。

3.感受“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

4.小结:这一段写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表现了老牛对牛郎的关心。

三、精讲第四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

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朗读下面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甥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

用“原来”练习造句。

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回答: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完成板书:

相识→相知→决心

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的“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织女愿意留在人间做“心眼儿好,又能吃苦”的牛郎的妻子,反映了她的什么品格?

4.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她的勇气?

朗读第5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齐读第7自然段。

四、讲读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心情怎样/

2.朗读最后一段,体会老牛高兴的心情。

五、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第二段:写牛郎对那头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老牛居然能听懂牛郎唱的歌,说的话。

第三段:写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第四段:写牛郎与织女相识,织女见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就留在人间做了他的妻子。

第五段:写织女跟牛郎来到牛棚,老牛很高兴。

3.根据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外阅读

阅读《牛郎织女》。

板书

牛郎织女

老牛 照看周到

善解人意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恋恋不舍中学完这一课。其实我跟孩子们说了:准确地说是暂时的课堂学习结束了。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地方。我们一生中不同时期读这篇,读这则故事的感受是不同的。没有人能将一篇一次学完的。你现在学算是童年初读,当你长大成人了再读又会有更多的感悟,感受会更丰富些。当你步入老年时读收获更会不同的。纯洁的爱情是神圣的,是高尚的,但也是现实的。比如说你们的父母的爱情是高尚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恩爱,也有争吵;有关爱也有矛盾;有享受更有付出……可是这一切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并不明白,因为我们还很小,还不懂,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得了的问题。教学中我大胆地对同学们说爱情,赞美爱情,不回避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提问。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认为爱情是神圣而又崇高的,是完全可以和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因为他们有对爱情的神秘感受,又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日常中小孩子谈论爱情方面的名词都是被人笑话的,更谈不上直接问出心中的疑问了。你大胆而又虔诚地直接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孩子反而被你的真诚所感染,所敬佩。事实上朦胧中的孩子们多么渴望成长中有人直接指点他们哪。“生活即语文”意味着语文不应该回避研究和表达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然包括爱情等一直禁锢的问题。文中说牛郎和织女互相介绍情况这一细节我们就很难操作。当我想请同学扮演织女先来介绍时没有一女生举手,当我的目光触及她们的目光时她们便会脸红!因为并不是她们没有感悟,不会表达,而她们的心中有一种害羞的心理:我演了,别人会在课后笑话我的。结果还是一位心理十分单纯的男生表演了织女的自我介绍。有一同学开头了,僵局便算打破了。同学们演得很投入,因为牛郎织女的真挚的爱情让孩子们感动,他们演时忘了自我。“我叫织女,王母娘娘是我的外婆,也就是你们说的姥姥。我负责织每天的朝霞和晚霞。”“我从小就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早亡。哥哥嫂嫂让我吃剩饭,穿破衣,每天一大早就让我去干活。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牛。”……孩子们的介绍是认真的,投入的,更是纯洁的稚气的脸上显现的只有真诚。没有谁笑话谁。这也是我始料不及未及的。这足可以让我感动,让我坚信——教育无禁区!

安塞腰鼓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六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情美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3.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和魅力。

三、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

五、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作者作品资料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情美读全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看录像,谈感受:谈话导入

安塞腰鼓曾在我国多种大型活动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体教学录像。在正式讲解课文时,放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学生的情绪。大家在电视节目上看过陕西安塞地区的腰鼓吗?我想大家一定会被安塞腰鼓那壮阔、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对安塞腰鼓是怎样欣赏、体会的。

1.学生边看录像边品味的语言,体会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教师适当相机引导:

①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③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安塞腰鼓的知识和作者作品资料,教师总结归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是陕北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凯旋的欢迎曲。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作者作品:刘成章,生于1937年,陕西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二、朗读感知课文

1.齐读、正音初读正音。通过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音准问题。

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齐读全文。

纠正学生误读的字音。

2.听配乐朗诵,把握节奏和语音的轻重。

三、读出音乐美

1.学生自我评议刚才齐读课文时所存在的问题。

2.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带。要求学生带着刚才评议的问题去听,并根据录音在文中作一些标记,如节奏、重音等。

3.对比评议:将自己的朗诵与录音带中的朗诵进行比较,发现他人长处。

朗读指导: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接下来就是要读准节奏。要读准节奏,必须注意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还要分析课文的句式特点:本文以短句为主,因而节奏较快:读准节奏以后还要注意语音的轻重,这样才会产生抑扬顿挫的效果。

4.分节朗读,学习重点:节奏、重音。

5.齐读全文,注意音准、节奏、重音。

6.跟读:跟录音带齐读全文。

7.学生自由朗读。

四、读出画面美 朗读指导:

朗读水平若要向高层次发展,必须深钻课文,才能身临其境,进而读出的画面美。

1.寻找本文主体画面的构成因素。

黄土高原(厚实、大气)、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热情、充满力量)、腰鼓(灵动而热烈的陕北打击乐器)。

2.分析全文画面的构成。以打击腰鼓的不同过程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等)、陕北农民的生活画面、黄土高原与江南的对比画面等。

3.教师示范朗读片断。

4.自由朗读,力求进入课文情景,读出文中的画面美。

五、读出力量美

1.讨论:通过以上的朗读,试用“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从中让学生感受腰鼓这种民间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播放配乐朗诵带,让学生体会的力量美。

3.学生诵读。力求读出本文所特有的阳刚之美。

六、总结寻美 分组朗读,进行分组寻找美点比赛。

用“ 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寻美,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浑、激越、壮阔、火烈的特点和洋溢的阳刚之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内容赏析,品位语言,体会修辞,拓展训练。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寻美”和“评价”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壮美,课文中也反复出现一句话,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叹,请找出来。

学生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2.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师:你喜欢这些画面吗?喜欢哪个方面?你此时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感情?

学生交流,谈感受。

二、结构说明

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二部分为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这一句话。

明确:这是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三、内容赏析

1.出示问题:这样“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联想到什么?它体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2.学生讨论主旨:

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有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歌颂阳刚之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不必患得患失。

四、品味语言

1.学生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三次。请用“我喜欢 句子,因为 ”的句式进行评点。

教师举例:我喜欢“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句子,因为反义词用得好,在强烈的对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学生间互相交流,教师作适当的归纳。

A.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B.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C.从修辞上说: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a.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c.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D.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拓展延伸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教后反思:

这节课,抓住课文的关键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设定话题。师生围绕一个“好”字,生发出三个子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好鼓”,侧重于对安塞腰鼓艺术形象的感知;“好文”,侧重于对课文优美语言的品味;“好创意”,侧重于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对话交流的目的在于达成新课标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能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表演中的那股“劲”,体验到它所宣泄的生命的力量,潜移默化之间养成积极面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生命在于奋力搏击的价值观念。识别排比句,为其划分类型,品读排比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学生在朗读感知的同时,语文知识得以落实,阅读技能得以培养。由初读感知,到品读美句,再到解读难句,逐步深入的“三读”,既是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也教给了学生品读赏析美文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习作4

教学要求:

1.欣赏形象生动、风格迥异地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地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重难点:

能仔细观察,合理想像。

养成教育训练点:编故事时要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编。

教具准备:剪好的剪纸作品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第12课《姥姥的剪纸》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剪纸作品。出示作品。看得懂吗?请你分别为这些作品取个好听的名字。

3.剪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剪纸作品。这多么神奇,真令人叹为观止。

二、看图练说

1.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说,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经过。

2.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

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

三、放飞想象

1.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

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

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的说一说。

四、展开联想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

五、构思布局,酝酿写作

1.把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评价赏析

侧重选择两类: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3.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二、润色修改

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

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第一篇:

我在一本漫画书上看过这样一则漫画:在一个大森林里,一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砍伐一棵棵大树,而大树也在哭泣,那个人肩膀上停了一只啄木鸟,啄木鸟看了看那个人的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不知这副漫画的含义大家看懂没有,那个人脑袋的确有“虫”,不过此虫非彼虫,这个“虫”指的是那个人破坏生态平衡的心虫,怪不不得啄木鸟说他“脑袋有虫”,不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

平时,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 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 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 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 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 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 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欲望迷住了双眼。

自从涉及了人类的足迹,动物们便再也无安宁之日,昔日温顺自在的藏羚羊

为了躲避人类的追捕已经疲惫不堪了;昔日称霸海洋的鲸以濒临灭绝......不知有多少生物在人类脑子那贪婪的虫子手下灭绝,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上消亡.如今我们必须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灭掉我们脑子里那条贪婪的虫子,同学们,请你们照亮你们

第二篇:

“虫”

虫有很多种,个个都有名字:甲壳虫、七星瓢虫、毛毛虫等等。可是,今天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周月泉画家的一幅漫画。它,引起了我的深思……

木头李以卖树为生。一次,他穿着刚买树得来的钱,买了一套崭新的衣服,头顶鸭舌帽,瞪着铜铃般的眼睛仔细盯着树木。抽出一根香烟吸着,接着像模像样的试了试斧头的刀锋,握紧斧头,“刷刷”的砍了起来。突然,“扑扑”几声,一只啄木鸟停在了木头李的肩膀上,盯住了木头李的“不毛之地”,想: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完了之后,我笑了。但笑完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盗木人有榆木一样的脑袋真没错,因为他也不想想,毁坏树木资源就等于毁灭自己。人类的生存哪一样离得开自然资源的给予呢?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人的脑袋里真的会有虫?对,这条虫就是贪婪虫、无知虫、自私虫……为了金钱而生出来的虫!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因为人类的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这都是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而造成的。如果人类将森林砍伐光了,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将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如今我们必须保护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因为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像“木头李”一类的人,灭掉脑子里那条贪婪的虫。让我们能问心无愧的回答说:“我是保护环境的使者!”

第三篇: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世间万物便从沉睡中醒来。鸟儿开始放声歌唱,蝴蝶开始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早晨,总是这样的和谐、美好。

“嘟、嘟、嘟”一辆卡车的声音打破了森林的和谐。鸟儿们匆匆离去,蝴蝶也不再飞舞。车上跳下来一个人,只见他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一顶鸭舌帽。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柄利斧,向森林里走来。他走到一棵大树前,高挽起袖子,抡起了他那散发着银光的斧头,身体向前一倾,使劲向树干劈去。大树当场就因为“失血过多”而倒地身亡了。随后,树木在他的利斧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那“轰轰”的声音,不正是树木在临死前的痛苦的呻吟吗?可不管树木有多疼,那伐木工也不会知道。那伐木工悠然自得的笑着,依然在砍伐树木。随着森林的消失,动物们 开始争先恐后地逃走了,它们好似也在诉说着:我们的家!这时,一只啄木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它飞到伐木工的肩上,狠狠地啄了一下伐木工的脑袋,并发出一声愤怒的鸟鸣:这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是语文书上的一幅漫画,讽刺了那些乱砍树木的人们的丑恶行为,提醒人们要好好爱护森林资源,不让“贪婪”、“自私”、“无知”这几只大虫在我们脑中成长。可它们却异常狡猾,总趁人们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麻痹人们的思想。一旦被麻痹,人就真的成了“有虫的木头”。

这是只“贪婪”之虫。“贪婪”之虫是由人们的贪婪心滋生的。人们太过贪婪金钱,不惜任何代价将树木化作金钱,揣入自己的腰 包。自己的腰包是鼓了,可树木却急剧减少了;同时,这也是只“自私之虫”。它使人们不顾后果,只图个人利益,而不管他人的感受如何;这还是只“无知之虫”。它使人们不顾森林资源如何减少,也一如既往地乱砍乱伐,使得世界的树木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下降!人们正是中了这几只大虫的诡计,它使人们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灭顶之灾。从这方面看来,人类显得多么的无知啊!虽然人们在树木得到中了不少好处,但却不想将来该怎么办。这便使人们走向了“竭泽而渔”。

森林为我们吸收了二氧化碳,呼出了我们人类所需的氧气,我们怎能恩将仇报,把树木置于死地呢?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大自然是公平的,可人类还不知足,依旧砍伐树木。这迫使大自然使用自然灾害来威胁人们。人们总是抱怨大自然不公平,可是人们有想过大自然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吗?我想没有,因为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假若人类与树互换,人类承受被砍伐的滋味,那时人们又会怎么想呢?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调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得森林毁灭,草原破坏,连绿色的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将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当森林全部消失时,人类再来后悔莫及,那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浪费生活中每一份资源,不让“贪婪”、“自私”、“无知”这三只阴险可恶的大虫侵蚀了我们的思想。醒醒吧!贪婪,自私,无知的人们!让树木再次从大地上拔地而起,让绿色充满世界,充满人间吧!

第四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大森林,那里的风景幽雅,那里的河水清洁,那里的动物安详。那儿是动物的乐园,那儿是鸟的天堂,花儿的世界。在森林里,生活这一群啄木鸟,他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有一只普通的啄木鸟,跟森林里所有的啄木鸟一样,每天替生了虫的树木看病。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虫子蛀了树,树会枯死,树都枯死了,就没了森林,没了森林,就没了它们的家,所有生活在这里的动物都没了家。

今天,那只鸟也像往常一样,在林子里低低地飞着,突然,“轰隆”的一声,它心想:这是什么声音?突然,它发现有一棵树倒了下去!它就赶紧飞过去,后面还跟着一群的啄木鸟。原来,是一个伐木工人,他手里拿着锋利的斧头,用力地砍伐着一棵棵的树木。嘴里还抽着一支烟。啄木鸟们看见了,都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它们心中共同有一个念头:保护树木,保护家园。刚才那只鸟突然飞到伐木工人的肩膀上,指着伐木工人的脑袋,大喊:这树干里一定有“虫子”!这时,一大群啄木鸟都去攻击那个伐木工人,可根本就没有用。它们眼睁睁看着一棵棵树都倒下去,心里痛得快要哭出来,它们都大声对那个在砍树的人说:停下吧求求你!然而他似乎根本听不到。所以,没过多久,这片树林就成了光秃秃的沙漠。

是什么毁灭了这片森里?是真正的虫子吗?不,是人们思想深处的那条贪婪的“虫子”。

第五篇:

前几天,我看见一则幽默的漫画,大概意思是:一个长着“木头脑袋”的人到森林里去砍树,人们都说他“榆木脑瓜不开窍”,因为他不知道保护环境,也不知道珍惜资源。这时,一只啄木鸟飞到了这个森林里。它看见了这个人在砍树,并且长着一个木头脑袋,于是便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这个啄木鸟便开始啄这个人的头,要惩罚他,所以一直啄到天黑为止。

这一则幽默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不能让世界上所有的低级动物嘲笑我们,我们应该比其它动物做得更好。

有些人说:“哎呀,保护环境算什么?珍惜资源又算什么?自己开心就可以了,不管它什么保护环境还是珍惜资源,以后就没有让自己随意的机会了!”但是,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树,我们怎么生存?我们将会被沙尘暴所侵害,世界上将没有了绿色的生命,地球将被沙漠所覆盖,变得一团遭。那将会多可怕呀!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保护环境,那么,世界将多美好呀!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语文书第15课课文都明确地告诉了我们,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人类身上。我们也学过这样两条名言: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是呀,如果植物消失了,动物们也无法生存,我们不能移居到其它星球,不过,如果我们好好保护环境,就不需要移居到其它星球了。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方式生活,就可以让植物永存人间,我们人类也会享受到植物带给我们的好处。

人类呀,快醒醒吧!让我们保护环境,让地球母亲好好地生存下去吧!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看图作文)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世间万物便从沉睡中醒来。鸟儿开始放声歌唱,蝴蝶开始展现自己优美的舞姿。早晨,总是这样的和谐、美好。

嘟 嘟、嘟”一辆卡车的声音打破了森林的和谐。鸟儿们匆匆离去,蝴蝶也不再飞舞。车上跳下来一个人,只见他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一顶鸭舌帽。嘴里叼着香烟,肩上扛着一柄利斧,向森林里走来。他走到一棵大树前,高挽起袖子,抡起了他那散发着银光的斧头,身体向前一倾,使劲向树干劈去。大树当场就因为“失血过多”而倒地身亡了。随后,树木在他的利斧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那“轰轰”的声音,不正是树木在临死前的痛苦的呻吟吗?可不管树木有多疼,那伐木工也不会知道。那伐木工悠然自得的笑着,依然在砍伐树木。随着森林的消失,动物们 开始争先恐后地逃走了,它们好似也在诉说着:我们的家!这时,一只啄木鸟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它飞到伐木工的肩上,狠狠地啄了一下伐木工的脑袋,并发出一声愤怒的鸟鸣:这木头里一定有虫••

不知这副漫画的含义大家看懂没有,那个人脑袋的确有“虫”,不过此虫非彼虫 这个“虫”指的是那个人破坏生态平衡的心虫,怪不不得啄木鸟说他“脑袋有虫”,不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

这是一幅周月泉所创作的漫画。仔细品味此画,不觉心领神会。在如今的社会上,人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惜破坏地球生态环境。人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赚取金钱的欲望占据了人们的心灵,利益的诱惑迷惑了人们的心智。这些诱惑像一只只大青虫,正一点一点“啃噬”着人们的良心。人们现在就像一棵生了害虫的病树。人们的脑袋真的被“虫子”蛀得千疮百孔了。

森林为我们吸收了二氧化碳,呼出了我们人类所需的氧气,我们怎能恩将仇报,把树木置于死地呢?这未免也太残忍了吧?大自然是公平的,可人类还不知足,依旧砍伐树木。这迫使大自然使用自然灾害来威胁人们。人们总是抱怨大自然不公平,可是人们有想过大自然为什么要惩罚自己吗?我想没有,因为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假若人类与树互换,人类承受被砍伐的滋味,那时人们又会怎么想呢?

平时,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欲望迷住了双眼。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根据调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现在,全球森林面积从1990年的39.6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由于人口迅速增长,人们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得森林毁灭,草原破坏,连绿色的植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如果世界上没有森林,陆地上的生物将减少90%,将有250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当森林全部消失时,人类再来后悔莫及,那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浪费生活中每一份资源,不让“贪婪”、“自私”、“无知”这三只阴险可恶的大虫侵蚀了我们的思想。醒醒吧!贪婪,自私,无知的人们!让树木再次从大地上拔地而起,让绿色充满世界,充满人间吧!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就是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写建议书,一般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建议书有一定的格式:根据建议书的内容先写上标题,再写称呼(就是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教材分析 这篇课语言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其同签定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文600字当水龙头不停流出清澈的水,用水人不知去向时;当开着电灯、电视,房间里长时间空无一人时;当笔记本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用了几页……这是多么不文明......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我是个普通的啄木鸟,跟森林里所有的啄木鸟一样,每天给生了虫的树木看病。这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虫子蛀了树,树会枯死,树都枯死了,就没了森林,没了森林,就......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

    9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看图作文(精选)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 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 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 面临着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说课稿 白沙小学 张彩红 一、教材简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