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9:2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册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反思: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小黑板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小黑板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暇: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小黑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 “真险啊”。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教学后记: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学后记: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

教学后记:

语言园地一

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 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挂图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后记:

第二篇:八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饿写法。

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兴致勃勃”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加强朗读。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正音:

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2、解词:

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

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 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 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四、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

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

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 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小孩子完成这次

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

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

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布置作业

1.造句

: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板书设计:

夜莺的歌声

起因:引敌发现

主动接近

巧答盘问

取得信任

经过:诱敌进伏击圈 机智勇敢的巧妙报告敌情 爱国主义精神

结果:全歼敌人

夜莺又叫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初步理解内容,学习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憎恨敌

人、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读后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练习给每一部分课文加小标题。

教学重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

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提出自学要求。

《小英雄雨来》是一篇小说,篇幅比较长,内容较多。学习这类课文首先要知道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人物等等,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课文:

1、熟读全文,抓住主要内容。

2、理清结构,了解事情的情节变化。

3、抓住细节描写,揭示人物思想。

二、检查自学。

1、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学习生字新词。

三、指导读第一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写得好的句子:“芦花开的时候„„在柔软 的芦花里”。“每到夏天„„露在水面上”。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标题可以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

句。这一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概括:游泳本领高或者“望着妈妈笑”)

四、指导读第二部分。

1、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语句。(限时)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写得好的句子:“女老师走

到„„翻开书”。“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3、给这一部分加小标题。(小标题:上夜校或者“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五、指导读第三部分。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2、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3、加小标题。(掩护李大叔或者“把缸搬回原地方”)

六、指导读第四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

怎样同敌人斗争的?这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限时)

2、交流。

板书:

敌人:盘问 哄骗 利诱 威胁 毒打

雨来:应付 不上当 不屈服

(机智勇敢)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说出每部分的主要意思。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一遍。

二、指导阅读第五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写得美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括。

2、交流。(小标题河沿上的枪声或者“有志不在年高”)

3、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阅读第六部分。

1、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水中雨来的句子,想想这部分主要说的是什么,小标题怎样概

括。

2、交流。(小标题机智逃脱或者“雨来没有死”)

3、有感情地朗读。

四、归纳中心。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机智,为了掩护革命干

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五、讨论:课文是按怎样的叙述顺序表达文章中心的?

1、课文的表达顺序是什么?板书:

雨来 游泳本领高

上夜校

掩护李大叔

智斗强敌

村民夸奖

勇敢机智

(热爱祖国)

脱险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3、雨来有哪些优秀品质?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认识.六、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子。

七、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摘录写得美的句子。

参考小标题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2、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3、学习课文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 烟。(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将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要

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渴望世界和平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

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你读懂了吗?这些战

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2、读悟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的是这一悲惨的画面?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评议。再试读,读出作者的感情。

师范读。评议。

重点体会下面的句子:

(1)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2)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 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3、读悟第二自然段。

师:从文章的哪个自然段看出他是一个爱孩子的好爸爸?指导读爸爸的话。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评议。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交流感受。

4、读悟第四自然段。

师:他失去了一个好爸爸,无比悲痛,然而,他又是自豪的,他为什么自豪?

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可以读给对子听,也可以自己读,读出作者的感情的变化。

推荐同学读,评议,齐读。

三、联系生活,把“话”变成“画”,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师:雷利的爸爸已经牺牲了,他为什么还要来呼唤和平?

生读第五六自然段。

(出示句子: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

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生在小组内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汇报。交流感受。

四、激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雷利正是看到这些悲惨的画面,他才发出了和平的呼唤,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唤。

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齐声呼吁。

师:这是雷利一个人的呼声吗?

再次呼吁。

五、联系实际,自主实践

1、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2、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告诉他

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要求:

1、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

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课前准备: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

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 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你是怎

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 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

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收集自己准备的新闻、英雄人物的故事。教学课时:4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读读写写 记记”“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苦

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的感受一下 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得词语。

4、师听写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得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节。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总结:流传千古的词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能让我们多日积月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学习“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触景生情

1、搜集残酷战争相片。

2、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

侵略者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二、真情表达

1、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1父母

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以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

完整、说具体。

d、在说得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习作练习教学过程: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小小新闻发布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 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二、召开新闻发布会

1、主持人宣布相关要求

2、“时事”、“教育”、“日常生活”三个版块代表分别发言,每人发言后有一分钟的提

问时间。

3、评价他们的发言,教师参与交流、指导。

4、总结他们的优缺点再次准备。

5、新闻发言人发言。

6、选出“最佳新闻发言人”“最佳新闻”“头条新闻”等。

7、主持人宣布新闻发布会结束。

三、师生总结

1、通过今天的发布会,你有一些什么样的收获?

2、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同时,我们还

要通过各种渠道锻炼自己的口才,增加自己的胆识,像这样的发布会我们以后还会 经常进行,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种活动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篇:八册美术教案07.3[范文]

植物写生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绘画能力。

2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绘画能力。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醒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二 导入新课: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植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让我们用线条把它们画出来,歌颂这美丽的使者吧!三 欣赏名家作品《鸢尾花》 1小组讨论欣赏后的感受。2交流总结

画中的花朵与浅淡的青绿色叶子,在轻盈的微风中摇曳,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鸢尾花占满了整个画面,横排正中的绿叶将聚散得宜的花朵上下分开,既起到稳定画面的作用,又使蓝花富有动感。色彩方面,在和谐的蓝花绿叶间点缀黄色,又在绿叶下方的土地上安排红褐色,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明亮,富有韵律般的视觉美感。

四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1小作者怎样表现花的? 2生交流师总结。五 小组讨论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 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六 师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七 生开始作画。八 讲评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结合。2按照作业要求讲评作业。3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九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

线条 繁简 疏密 长短 曲直 穿插巧用对称形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哪里对称,研究一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生动的作品。教具准备:线、纸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醒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二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制作小装饰品。三 讲授:

课本上的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设计制作的? 四 欣赏书中的作品。

1小组内欣赏并谈感受。2汇报交流。五 小组研究:

1你发现生活中哪里有对称,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研究一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

六 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吗? 七 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思路。八 师布置作业:

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九 生进行制作,教师随机辅导。十 展评

全班举行作品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评出最优秀的作品。

十一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十二 作业:

把自己的作品给父母看。板书设计:

巧用对称形 对称式图案

3放学了

教学目的:

让学生练习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动手绘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具准备:范画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醒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二 导入新课:

我们天天都进行课余活动,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课余活动。

三 师

1听,打铃了,放学了。小伙伴们放学后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最爱干什么?

2小组讨论后生交流。

四 小组讨论

观察不同的人物动态有什么特点?研究一下如何在画面上表现人物动态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五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你认为他们的画好在哪?你最喜欢画中的什么? 2 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画? 仔细观察 仔细刻画

六 师布置作业:

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欢的课余生活。七 生作画,师巡回指导。八 小组研究:

谈谈精细的观察对你有什么帮助? 在绘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表现画面的? 九 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十 展示作业

学生把各自的画贴在黑板上,学生评出最佳作业。

十一 师总结。

十一作业: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 3放学了

大胆绘画 大胆想象

四 设计生活标志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创作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醒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

二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设计标志。

三 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标志。1 生说说它们的作用? 说说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离开它们吗? 3师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离不来它们,它们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四 生小组内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谈谈看后的感受。2 生交流。五小组研究:

1结合你看到的标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标志都有哪些种类和表现形式? 标志的设计应具有、、、。六 师出示作业提示:

和同学讨论学校都需要什么标志,把它们设计出来并展示,供学校选用。

七 生制作,师巡回指导。八 实践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学校设计标志。九 生展示作品。

互相说说自己的得意之处,再找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十 师总结。

十一 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设计生活标志 大胆想象

五 生命之源——水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2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绘画和用色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提醒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二 导入新课:

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但是,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干旱、风沙威胁着北方的许多地区,甚至黄河都出现 了断流的现象。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爱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三 出示图片 生小组内欣赏。谈谈你的感受? 2 生交流。四 小组研讨

查一查,我国的节水标志含义是什么? 2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各是哪一天? 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议一议,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五 生交流师总结。六 出示作业提示: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份“节水爱水”主题的小报,在学校或班里的宣传栏中展示交流。七 生交流自己的创作思路 八 生做画,师巡回指导。九 实践活动:

把设计的作品贴在班里的宣传栏中。十 生展示作品

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互相说说自己的得意之处,再找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十一拓展活动

说说你以后打算怎样节水。十二 作业:

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

板书设计:

生命之源——水 节水爱水 六 材质的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东西。2 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二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材质丰富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欣赏各种不用的材料。

三 出示书中的两张照片

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受,都想到了什么?请和同学谈一谈。

师总结:

这两张照片一个是古罗马时期(距今已近两千年)竞技场古老的残壁——千疮百孔,一个是现代城市里大厦上的玻璃幕墙——光滑明亮。

四 想一想:

假如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用一种材质做成的,那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吗?

五 欣赏:出示13页的图片

这里展示的是用各种材料制做出的风格各异的艺术品。

如果你是一位收藏家,你会偏爱这里的哪件艺术品呢? 六 小组活动

拿出不同材料制作的物品。

1、请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不同的材质带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2、填空

七 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棋盘。八 修改自己设计的棋盘。九 小组交换玩棋。

谈谈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十 教师总结 十一 作业:

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

板书设计:

八 棋牌乐 棋篇

棋盘 棋子

九 棋牌乐 牌篇

教学目的:

让学生对棋牌有所了解。2 能自己设计一个字母牌。

3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教具准备:

字母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说绕口令:单词单词真难背,英语牌帮忙我准会,一边玩牌一边想,不出一会儿就全对。

今天,我们来设计有趣的字母牌。二 欣赏书中的字母牌 你最喜欢哪个字母牌? 说说你喜欢的字母牌好在哪? 3 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 小组讨论: 想做什么牌? 想用什么方法和材料制作? 四 出示作业要求:

小组讨论后,统一格式进行分工制作。制作好后,请其他组的同学来玩,让他们提出意见,进行修改。五 生制作字母牌,师巡回指导。六 进行游戏

出示游戏方法:

(1)把每个手中相同数量的牌混合洗好。(2)每人抓一份牌。

(3)看谁先凑出一个单词。2 生小组进行游戏。七 展示作业:

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班级里展示。其他生评价其优点及缺点。八 作业:

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

板书设计: 棋牌乐 牌篇

牌帮助学习

十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学目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所了解。

2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具准备:国画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让学生整理好所需用品。二 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都喜欢把花作为表现的主题,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你们爱花吗? 三 生欣赏书中的国画和西方画 1 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 2 你最喜欢哪种画?为什么?

你想在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组内交流后指生回答。

师总结:

国画注意意境,西画注意写实。四 激发兴趣

1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用花装点节日的广场、美化居室,用花表达自己的心意,美化我们的生活。

2你们最喜欢什么花?举例说明一下。3师总结:

老师也很喜欢花,郁金香象征爱、荣誉。牡丹被人称为花中之王,象征富贵、吉祥。百合花,寓意纯洁、顺利、心想事成。今天我们就来画花。

4师讲解:

在中国画中,表现花中同时还要画一些鸟和昆虫,形成了“花鸟画”这一独特的画种,而西方画花多以静物画的形式出现。我国的画家画花,在歌颂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又在画中添加鸟或蝴蝶作陪衬,使画面有静有动,突出花的美。正如古代的画家所说:“有花须有蝶,花色愈增妍。” 五 出示作业提示:

小组讨论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上有什么不同?组长记下大家发言的要点,进行汇报。观赏花卉,画一张花的记忆画。六 生作画,师巡回指导。七 小结:

展示作业,让学生根据作业内容,讲评作业使用于哪些范围,好在哪儿,哪儿还存在问题。

八 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

板书设计: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西画 写实 中国画 写意画水果

教学目的:

学习色彩画,体会水是色彩产生的层次变化,学习中国画的几种简单技法。

2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画面中色彩相互渗透的应用,层次的产生。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吃水果吗?形容一下你喜欢的水果好吗?

水果味道很甜美,表现出来的色泽光亮,鲜艳。今天我们就来画水果。二 欣赏

欣赏齐白石老爷爷的画。(22页)

1生小组内欣赏,想想:齐白石的画好在哪?怎样用颜色表现你想画的水果? 生汇报交流。三 新授:

1师演示,范画(草莓的画法)

用笔蘸浅红色,水分可稍多,以侧锋点出草莓的形状,等快干时用深红色点点儿,再画出把与尖两部分,用墨勾画。动手操作

研究一下,怎样蘸色和用笔能画出这样的效果? 3 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并归纳总结,相互汇报演示。四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提示:观察水果的造型和颜色,尝试用中国画的画法,表现一组你想画的水果。五 小结:

展示一幅幅优秀的绘画作品,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认识静物画。六 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

板书设计:

画水果 用墨 用水 12 娇艳的花

教学目的:

掌握用色彩画花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创作一幅花卉作品。2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花的色彩表现。教具准备:范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大家打开课本24页,看最上面的花。1 这是什么花?

它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师简介:

《秋光》这幅画,表现了鸡冠花盛开时蓬勃向上的情景。画家以浓淡相宜的笔墨,艳丽润泽的色彩,描绘出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

《秋光》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秋天正值鸡冠花盛开,以籍贯花象征雄鸡,以光寓意太阳,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二 新授

我们都爱花,有了花,世界才更美丽。1 师示范讲解:花的画法

(1)用藤黄加白画出花蕊,然后用红色勾出花瓣,再用淡色渲染花瓣。

(2)用笔调出浅红色,蘸色时笔尖浓笔根淡,用侧锋画出花头,待稍干后,再用藤黄加白点花蕊。2 叶子的画法:

(1)用花青加藤黄调出绿色,以侧锋画出叶子的形状。

(2)待稍干后,用中锋蘸浓墨勾叶筋。三 学生作业,教师提示辅导

作业提示:欣赏课本上的图片,告诉同学你最喜欢哪一幅。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尝试用中国画的画法进行表现。四 小结

展示优秀作业,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五 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

板书设计:

12娇艳的花 先画花 再画叶 多姿多彩的靠垫

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理念,将知识应用生活中,装扮我们美丽的生活。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绘画和用色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讲解适合纹样,填充固定外形。教具准备:范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喜欢什么样的沙发靠垫?在家里的沙发上摆几个好看的靠垫,不仅实用,还可美化居室,并能显示出主人的文化修养。二 新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姿多彩的靠垫。

(一)如何制作设计漂亮的靠垫,步骤如下: 1 选择你最喜欢的动、植物,文字或几何形纹样。2 考虑用哪种对称方式,(轴对称,中心对称)确定骨式。3 绘制或制作主体纹样,同时注意色彩的搭配,最后完成制作。

(二)小组研究:

轴对称,中心对称有什么不同?设计靠垫用什么样的形状、纹样、色彩比较好?

汇报讨论结果,师总结: 1 形状:各种形状。2 色彩:亮丽的色彩。3 纹样:别致、美观。三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作业提示:

用对称式纹样或自己喜爱的纹样设计一个美观的靠垫。四 小结:

展示学生的精美作品,在欣赏中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五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物品。

板书设计: 多姿多彩的靠垫

形状

纹样 色彩 艳丽的大公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3、学生进一步了解暖色和冷色的特点。教学重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具准备:泥 泥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冷色和暖色,你能说说哪些颜色是冷色,哪些颜色是暖色吗?

二、新授:

(一)出示28页的金鸡展翅。

生思考:这张大公鸡画得真好看!找一找,作者怎样用颜色表现出这么艳丽的大公鸡?

(二)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

(三)小组讨论:

在同学们的作品中,哪些颜色用得有规律?哪些颜色用得随意性较强?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把你最喜欢的作品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四)生交流汇报。

三、出示作业要求:

请你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画完后,同学们共同研究如何运用冷暖色才能使画面更好看。

四、生动手绘画,师巡回指导。制作步骤:(1)设机构思;(2)铅笔造型;(3)大胆运用冷暖色涂色。

五、展示作业: 在班里举行一个作品展览会,评选出最佳作品。让最佳作品的作者谈体会。

六、作业:

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艳丽的大公鸡 外貌:大红鸡冠 花外衣 油亮的脖子金黄的脚

品德美:报晓 勤劳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教学目的:

1、锻炼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玩过拼图游戏吗?喜欢玩吗?

我们都爱玩开发智力的玩具——拼图。今天,我们就动手用自己的画来制作一副拼图玩具,让我们做一名小小玩具设计师,快来试一试。

二、新授:

1、讲解:

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

2、出示学生作品 小组讨论:(1)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2)你最喜欢哪个作品,把它介绍给同学们听听。

3、制作步骤:

(1)选一幅你的得意作品,按照课本上提供的拼图切割图样,在画的背面画出。

(2)用剪刀剪好后,和同学进行拼图游戏。

三、作业提示:

设计拼图,和同学玩一玩,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作品拼成功。

四、生制作,师巡回指导。

五、讲评展示作业

1、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2、按照作业要求讲评作业。

3、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六、作业: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画面要大方 图案不要太杂太小 色彩不要太乱 画家——凡.高

教学目的:

1、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了解凡高的画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教具准备:范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凡高这个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他,去欣赏他的作品,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二、新授:

1、介绍凡高

1853年3月30日,生于荷兰南部一个牧师家庭。

1877年-1879年,在比利时贫困的矿区做传教士,27岁时开始做画。

1886年到法国,受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奔放粗圹,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和想象。

1888年到法国南部的小镇阿尔,他热爱这里的阳光,在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1889年因精神病发作,发生了割耳事件,住进了医院。1890年1月,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卖出作品《红色葡萄圆》。1890年2月病情发作,7月27日开枪自杀,29日去世。在37岁时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

三、欣赏: 1、人物画:《自画像》、《吃马铃薯的人》、《唐基老爹》、《嘉塞医生的画像》等。

这几幅人物画记录着凡、高充满自信和与病魔斗争的经历;记录着他对生活在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友谊;记录着他的好朋友,一直关心他的医生嘉基和支持他的画店老板唐基。

2、风景、静物:如《星月夜》、《阿尔附近的吊桥》、《向日葵》 凡、高笔下的大自然,无论是田园、星空还是古老的吊桥,笔触总是那么富有生气。他画的向日葵也是通过明亮的色彩、有力的笔触,表达了他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学生动手写对作品的感受,师指导:

1、填空:在凡.高的作品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内容 笔触 色彩 其他

2、作业:选一幅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地描述下来。

五、小结:

课下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毕加索的作品和其他几位大师的作品。

六、作业:准备下节课的用品。

画家凡.高

笔触富有生气

明亮的色彩 有力的笔触 大师画我也画

教学目的:

1、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习他们大胆夸张的作画方法,画一幅装饰画。教学重点:

色彩的变化、构图特点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油画大师凡.高,他的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请你说说。

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他的画面表现的是二维空间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毕加索的作品。

二、新授:

(一)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象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神奇和力量,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

1、代表作品有《格尔尼卡》、《曼陀铃》、《多拉玛尔肖像》。小组讨论:

毕加索画中为人物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凡.高的《星月夜》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受?

生答师板书

毕加索的作品中4人的头部是从侧面观察的,眼睛是从正面去表现的,身体是从正面表现,整个人物看起来就有点抽象变形。

凡.高的《星月夜》整个画面有一种流动的美,就像是飘动的云,非常美。

三、生作业,教师指导: 作业提示:

在大师创造新精神的启发下,你一定有新的手法,请你学着用这样的表现手法画一幅画。

注意:毕加索的画构图很独特,凡高的作品色彩非常明亮。

四、师小结:

咱们同学在平时作画时,一定要大胆,要表现出自己的想法,绘画就是你的另一种表现语言,用它来表达你的心声。

五、作业:

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大师画我也画 构图很独特

18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教学目的:

学习电脑绘画中特殊工具“滤镜”,处理画面,产生画面的特殊效果。教学重点:

滤镜每项功能的正确应用,并大胆创新。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电脑出示)《在舞台上奔跑的少女》等几幅作品。

二、新授:

课本上这几幅体育题材的图片,虽然画面有些模糊,然而,它却是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这是摄影师运用了许多技术手段拍摄的,而《在舞台上奔跑的少女》是一幅表现动感的油画作品,也运用了特殊的绘画技巧,现在,我们有了电脑,让画中的内容动起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不信,就请你试试看!

送一幅表现运动的作品,可以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作品输入电脑,也可以用绘画软件在电脑上直接创作。

步骤:

1、打开图像处理软件,用圈选工具将需要动起来的地方圈选出来。

2、选择“滤镜”、“模糊”工具中的“动感模糊”,可以只圈选出主要形象的一部分,让这部分动起来。

3、还可以试一试“滤镜”“模糊”工具中的“径向模糊”,选择“缩放”,看看能出现什么动感效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拷贝”功能配合“动感模糊”,让动起来的地方变成一种连续的重影效果。

三、师带领学生动手练习,制作电脑画。作业提示:

请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让你的画动起来。

四、师总结:

你还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制作一幅节水广告,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制作。电脑还可以作画呢?有机会老师会带咱们同学再来学习。板书设计:

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很强的视觉效果 精彩的戏曲

教学目的:

进行传统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宝京剧,进行爱国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京剧脸谱的分类。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的国宝是什么吗?你知道京剧吗?它也是我们的国宝。

二、新授:

1、《京剧戏曲人物》关良

早年学习西方绘画的画家关良,酷爱中国的民族艺术,他在这幅画中继承了中国人物画“以神写形”的优良传统,用简练、生动的笔墨勾画出了戏曲人物的神韵。

他表现的京剧三岔口。

我国约有317个地方戏曲,京剧是其中的一种,它是融音乐、美术、文学、表演、武术、灯光、服饰、道具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被称为我国戏曲中的“国粹”。

2、你认识哪些京剧角色?说说看。

3、京剧脸谱主要有哪些? 生 旦 净 丑

4、你能区别图片里的这几个角色吗?

5、出示课本中的人物

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看一看,同学们是怎样根据人物的特点和身份做道具的?

三、出示作业要求:

根据同学们熟悉的戏曲,合作学演一段地方戏。

四、生小组内排练后上台表演。

五、作业:把你的收获说给父母听。

精彩的戏曲

生 旦 净 丑

第四篇:第一单元教案

1.太阳的话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识记生字“曦、暖、枕、抬、睫、撒”,会写“暖、枕、抬、睫、撒”5个字,积累“花束、香气、温暖、露水、枕头、睫毛”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太阳说话的语气;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读懂诗歌的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说说听了太阳的话,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4、体会太阳给人们带来的朝气和光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积累词语;正确书写五个生字。

2、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展开想象,对太阳说几句话;

3、读懂诗歌最后一节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说话导入,揭示课题。

1、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照在万物上,它们都怎么样了? 出示句子:太阳照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怎么样)。

2、教师小结:是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太阳,在阳光的照耀下,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太阳想对我们说些什么呢。(1)出示课题:1.太阳的话(2)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3、在诗歌中,这些词语的音要特别注意读准:(出示词语)

花束 香气 晨曦 温暖 露水 枕头 睫毛 睁开 满身 抬起 金黄 关闭 撒满(1)随机正音,注意“睁”“束”“撒”的读音(2)学习生字“睫”,书空“睫”,注意字的部首(3)“温暖”的反义词是什么?

(4)查字典,了解“曦”的意思:阳光(多指清晨)晨曦?(早晨的阳光)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每天清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你听,它在召唤我们。出示:

打开你们的窗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教师范读 指名读—自己朗读—四人小组读—齐读;

太阳在召唤我们,它的话语应该是怎样的语气?(亲切、热情、急切)请你学着太阳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出示:太阳()地召唤我们。

打开你们的窗吧,快起来,快起来,打开你们的门吧,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让我进去,让我进去,睁开你的被睫毛盖住的眼,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自己读读---指名读---齐读)

2、太阳出来了,它给了我们丰富的馈赠 出示: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1)和同桌一起读读诗句,说说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读读这一节,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金黄的()满身的()林间的()

(3)练习说话 出示:我带着_____________,撒满你们心的空间。(4)齐读第4节,思考:对于太阳的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理解:小小的木板房就是人们的心灵。

师小结:太阳在热情地召唤,它冲破黑暗,送来了黎明,给我们带来了金黄的花束,馥郁的香气,光亮的温暖,还带来了满身的清新的露水,令人舒爽愉快。让我们一起来拥抱阳光。

齐读课文二、四小节;

(四)、总结全文,想象说话。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师:太阳让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装进心里,让我们的心充满温暖,充满爱。听了太阳的话,你想对太阳说些什么?

出示说话练习:听了太阳的话,我想对太阳说:“。”

(五)、复习巩固。

1、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

2、指导写字,关注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享受森林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识记“享、樟、苗、泥、杂、绑、铺、繁、丫、编、搬、凳”12个生字;会写“享、杂、铺、丫、编”5个生字,积累“享受、森林、相信”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樱樱与爸爸、妈妈之间对话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文中樱樱的“森林”的意思,能找到描写樱樱“护理森林”的句子。

4、培养学生乐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樱樱“森林”的特点,并熟读有关句子,积累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板书:森林 读词。(注意:“森”读平舌音、前鼻音)

2、说话训练:

你们去过森林吗?你们看到过森林吗?你能在森林前加上一个词吗?(怎么样的森林)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当你们来到森林中,你会感受到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说看。

3、的确,森林正如我们大家所描述的那样,给我们带来种种享受,所以人们要去享受森林。

(补齐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有个叫樱樱的小朋友,她很想到森林去玩耍,去享受。今天我们就和樱樱一起去享受森林。

2、学习生字新词。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课文中的小主人樱樱享受的森林,究竟是指什么?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知道的? 交流 出示句子:

(1)爸爸指着门前花园里的一棵棵小樟树苗说:“看,这里就有一片森林。”(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些樟树苗还只不过是——)

(2)“只要你心里有它们,经常去护理,要不了几年,它们一定会长成一片森林”

(3)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

齐读3句话。

(三)深入学习,展开想象

1、出示爸爸说的第2句话。什么叫“护理”?那樱樱是怎么护理这些只有两瓣叶芽的樟树苗,让它们长成“森林”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第5节,用直线画出樱樱照顾小树苗的句子。

2、交流。

出示句子:所以,樱樱每天从门前走过,都要去看看那些小樟树苗。泥土干了,她就浇水;长出了杂草,就把杂草拔掉;刮大风了,她为小樟树苗绑上一根竹子;寒流来了,就在小樟树苗四周铺些稻草……

(1)自己读,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用小圆圈圈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读好这些动词,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从这些动词,我们可以看出樱樱对樟树的细心照顾,就像爸爸说的那样,心里有樟树,经常去护理。

(3)师生配合读:樱樱每天从门前走过,都要去看看那些小树苗,去护理那些小树苗。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写:泥土干了,……长出了杂草,……刮大风了,……寒流来了,……。这四个并列的方面,作者用分号来间隔。

(4)请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试着说一说樱樱是如何护理小树苗的。(5)说话训练:请你想象一下,樱樱还会怎样照顾小树苗呢?

出示提示:树上有小虫子了,……(6)再读一读爸爸说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

“只要你心里有它们,经常去护理,要不了几年,它们一定会长成一片森林。” 听记:生活中很多事都是这样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3、在樱樱的细心照料下,小樟树苗茁壮成长,长得怎么样了?

出示句子:看,樟树茂盛、繁密的枝丫,朝气蓬勃地朝四面八方伸展,编织出一大片嫩绿色的阴凉。

(1)自己练习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积累词语:

给“茂盛、繁密”找找近义词。(积累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借助媒体,理解“朝气蓬勃”。

(3)指导读句。你读懂了什么?

4、是呀,樱樱的樟树林长得真好,应该享受一下。虽然这一片樟树林并非是真正的森林,但它是樱樱眼中的森林,所以……

出示:樱樱笑嘻嘻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1)樱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请你读好句子。

(2)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表情,她还会怎么样地说?

樱樱()地说:“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3)想象:樱樱是怎样享受森林的。

5、想像说话:人们又会在樱樱的森林里干什么呢? 春天,人们在樱樱的森林里。夏天,人们在樱樱的森林里。秋天,人们在樱樱的森林里。冬天,人们在樱樱的森林里。孩子们在樱樱的森林里。老人在樱樱的森林里。年轻人在樱樱的森林里(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樱樱与爸爸、妈妈之间对话的句子。

2、读词语。

3、指导写字。

3.小黑鱼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识记“枪、漆、充、虹、冻、藻、统、合”8个生字,会写“枪、充、冻、藻、统”生字,积累“快乐、金枪鱼、漆黑”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小黑鱼想出了“小鱼变大鱼”的好办法赶走大鱼。

3、能读懂课文内容;能展开想象:小红鱼们听了小黑鱼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4、懂得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困难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黑鱼和伙伴团结起来战胜敌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小黑鱼 出示图片

2、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课题,齐读课题:3 小黑鱼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课文写到了哪些鱼?为什么课题叫《小黑鱼》呢?

2、学习生字词语

三、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一)、读课文,感受小黑鱼的害怕、孤独

1、小黑鱼一开始是非常快乐的,你们看

出示第一节: 齐读第一节。

想像:它们在一起会干什么?

2、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出示句子:

有一天,从波浪里冲出一条饥饿的大金枪鱼,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红鱼都吞到了肚子里,只有小黑鱼逃掉了。

(1)自由读句子,思考:为什么只有小黑鱼逃掉了?

(2)想像体会:如果你是小黑鱼,你所有的好朋友都被凶恶的金枪鱼吃掉了,现在只剩下你一个人了,你的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呢?

(3)那小黑鱼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它是怎么做的?请你读读第2节,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4)指导朗读第2节。

(二)、再读课文,感受小黑鱼的“发现”

是什么让孤独、害怕的小黑鱼又慢慢精神起来了呢?

1、出示组图一:水母

(1)他看见了水母,看,水母是什么样子的?(2)小黑鱼觉得水母像什么?(彩虹果冻)

出示句子:它看见了像彩虹果冻似的水母(3)朗读指导。

2、出示组图二:大龙虾(1)龙虾像什么?

(2)出示:看见了走起路来像怪手似的大龙虾……(3)朗读指导。

3、小黑鱼在海底还看到了哪些奇妙的生物?

想像说话:小黑鱼看见了 似的。

4、师:小黑鱼就这样游啊游,渐渐地,他又精神起来了,后来,它又看见了一群小红鱼,躲在礁石和海洋的影子里,小黑鱼邀请它们一起出去玩儿,可小红鱼的反应是——

(三)、继续读课文,感受小黑鱼的机智,体会团结合作的力量。

1、想一想:小黑鱼想出了什么办法把大鱼都赶走了?

交流。

2、讨论:小红鱼们听了小黑鱼的话后,会怎么说,会怎么做。

想像说话:小红鱼们听了小黑鱼的话后,议论纷纷,有的赞同地说“()”;有的担心地说:“()”;有的反对,说:“()”;还有的无所畏惧地说:“()”。

3、讨论:为什么它要当眼睛呢? 预设:这个办法是他想出来的,一切都听他的指挥。眼睛是最重要的,是心灵的窗户,可以说明小黑鱼是领袖。眼睛可以发现敌人,可以及时躲避敌人,而小黑鱼就有这个本领。

4、就这样,它们变成了最大的鱼,在清凉的早晨游,在充满阳光的中午游,它们都游过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呢?它们怕了吗?你想说什么呢? 小结:是啊,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能胜利。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读词语。

2、分角色读课文。

3、指导写字。

五、推荐作品

作者李欧•李奥尼被称为是“色彩的魔术大师”,他还有好多作品呢,《一寸虫》1960,《小黑鱼》1963,《小蓝和小黄》1959,《田鼠阿弗》1967,《亚力山大和发条鼠》1969等等。

4.沙滩上的童话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识记“偷、筑、插、狠、抢、建、攻、商、驾、驶、炸、挖” 12个生字,认识部首“建字底”,会写“建、插、攻、商、挖”5个生字,积累“相约、建造”等6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编一个“智救公主”的故事。

4、感受孩子们欢乐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重点

1、了解孩子们所编织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并试着用连贯的语句说一说。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孩子们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板书:沙滩

师:我们都去过美丽的大海边,那里有美丽的沙滩,你在沙滩上会干什么?

2、出示句子:

这里是我们快乐的天地。..每天放学以后,我们就偷偷地相约来到这里,把书包一扔,开始了我们有趣的活......动。” . 指名读。

 把“这里”替换上“沙滩”,再来读一读。 孩子们开始了有趣的活动。

出示句子:在沙滩上,我们垒起城堡,筑起围墙,围墙外还插上了干树枝,那是我们的树。(读出快乐的语气)学生字:筑 插 板书:城堡

 在垒起城堡之后,孩子还开展了什么有趣的活动?

板书:编织童话

3、补充课题:

4、沙滩上的童话(齐读课题)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的美丽童话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童话的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习字词。

2、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在沙滩上(,)。

什么时候,干什么(2)围绕着这座用沙子垒起的城堡,孩子们编了什么童话?

(三)、学习课文,分角色朗读,感受孩子们编织童话的快乐。

1、学习4——8节。

(1)出示对话: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师:这就是孩子想要攻城堡的原因吧,看他们想象多丰富,编得多有趣。

(2)指名读,组内分角色读。

(3)引读: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编得可热火了:原来,在这座城堡是一座——,魔 窟里住着——,他抢走了——,公主正伤心地在——,于是我们成为了——来救公主。

过渡:这童话故事的开头编得很有趣,为了救公主,他们又会怎么编呢?

4、学习9——15小节

(1)指名读。

(2)引读:为了救出公主,我们想了很多方法,一个伙伴的方法是——,我的方法—

—,最终我的方法得到——。请你用上这些动词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救公主的。

出示: 挖 装 炸 救

我们()地道,从地下()上火药,把城堡()平,()出 了被困的公主。

(3)读一读,比一比下面几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我们挖着地道。

我们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

我们趴在沙滩上,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

(4)这方法让我们救出了公主,使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我们欢呼——。孩子们会怎 样欢呼,请你在小组内也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几声。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起来:“ ”

(5)再读9——15节,读出那股高兴劲。

过渡:故事到此就结束了吗?不,童话还在继续呢!

5、学习16——22小节

(1)齐读16——22小节。师:孩子们在继续编着他们的童话呢,他们不但把自己当成了救公主的勇士(板书:孩子),还把悄悄出现在他们身后的妈妈变成了——,(板书:

妈妈)

(2)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真不忍心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美丽的妈妈,怎么

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也许在每个孩 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指名读。

(四)、说话练习,编织心中美丽童话。

1、在课文中孩子们想到了炸城堡的方法救公主,你有什么好方法也能攻下城堡救出公主?

2、用你的方法也来编一个童话故事。注意:把攻城堡的方法说清楚。

(五)、复习字词。

1、读词语。

2、指导书写,重点:“建”、“插”。

5.我的房间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识记“潜、艇、翅、膀、魔、墙、壁、饼、克、司、载、幻” 12个生字,会写“翅、膀、饼、克、司”5个生字,积累“功课、翅膀、墙壁”等9个词语。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从第4——8节中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3、能边读边想,了解作者的想法。

4、能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说说希望自己拥有一间房间是怎样的。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课文的生字,正确描摹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想象。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在家里有自己的房间吗? 你能用一、二句话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吗?

2、课文中的“我”也有一间自己的房间,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揭示课题:

5、我的房间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交流课前预习的情况。

师:那是一间怎样的房间呢?“我”喜欢自己的房间吗?

2、学习生字新词。

3、指名分节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小节与同桌交流。读一读。读文要求:借助字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出示:那是一间有门窗,有小床和小枕头的屋子。妈妈常来帮我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爸爸也常来教我做功课。我的故事书、玩具,我从外面捡来的宝贝,都放在那里。我很喜欢我的房间。

可是,想完了所有的幻想之后,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自己现在的房间。在这里,我可以读书,可以幻想。

4、指名读句。

要求:读的人声音要响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人要认真倾听,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5、说话练习:我最喜欢(),因为()。

6、指导学生读出喜欢自己房间的语气。

(三)、深入学习第4——8节。

1、“我”对我的房间有哪些幻想呢?请同学自己读读第4——8小节,完成填空题,然后在小组交流一下答案。

出示:我希望我的房间()、()、()、()、()。

2、交流填空题的答案。

我希望我的房间(有轮子)、(是潜水艇)、(长翅膀)、(是魔术屋)、(是学校)。

3、让学生加上数量词说说填空题。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一间魔术屋”,你能加上数量词再来说一说吗?

4、引导学生质疑:

师引说:我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那是一间——的屋子。妈妈——,爸爸——,——都放在那里。我很喜欢我的房间。可是,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跟现在不一样。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很喜欢自己的房间,可为什么有时候又希望自己的房间跟现在的不一样呢?

5、让学生带着上面这个问题再读读第4——8节,然后,小组讨论。

6、交流思考题:

希望自己的房间有轮子可以开着跑——去搬了家的朋友那里,跟他一块儿玩。希望房间可以飞——去国外看望表哥和舅舅。希望房间是潜水艇——可以看到许多海里的生物。希望房间是一间魔术屋——是用好吃的食物做成的。

希望房间是学校——自己做校长、老师和司机,洋娃娃、狗熊当学生。

7、请学生谈谈最喜欢的小节并试着背一背。

在学生交流最喜欢的小节并说说简单理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希望和朋友作伴,希望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四)、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1、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怎么样的呢?先自己准备再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2、照样子填量词。

(五)、写字指导。

6.马鸣加的新书包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识记“舅、婶、礼、共、股、班、业、行、羞、愧、线、绣” 11个生字,会写“礼、共、业、线、绣”5个生字,积累“舅舅、婶婶”等8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心情。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马鸣加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有个小男孩,他的名字叫马鸣加,他喜欢小学的生活,很聪明也很活泼,但有时也很马虎。他有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想不想听听一个发生在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的故事?

2、揭示课题:*6 马鸣加的新书包

3、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生字。

1、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词语。(生字所组成的词语)(其中注意“婶”是前鼻音)b)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指导书写:愧,注意最后两笔)c)分节朗读全文。

3、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个填空。

马鸣加是()。他有()只书包,准备()。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4、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

1、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马鸣加语言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2、学生交流。

3、出示: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4、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指导读出马鸣佳说话时不同的语气,体会他不同的心情。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

(根据提示语“不同意”,我们了解到马鸣加说这话时带有反驳的语气,说明他对于妈妈的说法不赞成,不服气。)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这句话要读出懊悔、失望的语气。)

描写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5、文中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还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听清要求:找到描 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交流。

1)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 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这一心理活动说明马鸣加当时自信满满。)2)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假如你是当时的马鸣加,会怎么想?)

想象说话(补充马鸣加的内心活动): 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学生加上语气词,情感体验完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1、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一只怎样的书包。

3、读词语,选一个,写一句话。

喜欢 轻松 快活 羞愧

五、拓展延伸。

向学生建议课外阅读郑春华儿童系列生活故事《一年级的马鸣加》。

第五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 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 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 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1、草原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学情分析

学生对草原的认识比较浅显,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如果不能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就很难体会淳朴善良的蒙古族同胞对汉族同志的满腔热情,更不能理解作者在文章末尾所抒发“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已有的认知水平来安排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课前准备 】

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重点

通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齐读课题。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

2.没有去过草原的同学也不要遗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一些资料,说说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说,教师及时评价。3.“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4.播放歌曲《天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请你把刚才勾画的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点拨:其实这些句子就是作家老舍先生看到草原风光以后,抒发自己感情的句子。7.配乐引读课文。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8.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9.讨论交流: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两种感受可以调换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初入草原,从整体上看到草原美丽开阔,所以满怀豪放之情,想要高歌一曲,进而深入草原,被草原美景所陶醉,所以想坐下低吟小诗。)

10.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

(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配乐)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草原的人情美。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2.背诵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受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族风情。课文向我们详细地描述了蒙古族的民族特色。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4.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这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5.组内交流。6.全班交流。

(1)第二自然段--迎客

A.提出交流要求:一边说,一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最后还要加上自己的评论。

B.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感悟作者的兴奋与惊喜)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草原人民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对汉族兄弟的情深意长,以及草原上的热闹场面。)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C.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D.练习背诵本自然段。(2)第三自然段--相见

A.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B.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C.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 “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D.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3)第四自然段--款待

A.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B.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4)第五自然段--联欢

A.继续运用前边的方法学习。

B.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7.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队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热爱--依恋

8.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品味语言,揣摩写法特点。

1.作者从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两个方面介绍了草原,你认为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一种什么情感?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2.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情画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展开。感受着蒙汉人民的亲密无间,咀嚼着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你发现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再好好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

1、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高歌--低吟 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2*、丝绸之路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课文生动再现了昔日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后汉书·西域传》)的繁荣景象。学情分析

作为“丝绸之路”对中西方的贸易和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生是不太了解的,因此怎样让这段久远的历史重现学生眼前,是教师在教课时,所要考虑的。导入新课时,可以在世界版图上画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产生探究的兴趣。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目标】

1.会认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读懂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2.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课前准备】

1.师生各自搜集古丝绸之路的图片文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2.了解丝绸古道上的风土人情。

3.阅读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课前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3.是啊,我国的西部这条丝绸之路不仅享誉世界,而且它的沿途有着美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欣赏石雕,激发想象。

1.在丝绸古道上,经商的驼队络绎不绝,悠扬的驼铃声在大漠中响起,你想看看当年那繁华的情景吗?

2.播放课件(由课文中的插图和教师自己搜集的图片组合而成),生边观察,边与同桌叙述。

3.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情景。

4.今天,这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就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作者也对它们进行了简单的描写。请你打开书,自己读一读。5.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深入了解,明确意义。

1.在漫漫黄沙中,一条丝绸古道从古都长安向远处延伸,一直延伸到罗马。商旅的频繁往来促进了亚欧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这巨型石雕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师板地图促进理解)

2.你可知道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吗?哪些人的故事与这条丝绸之路紧密相连?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4.小组交流:

(1)这些骆驼背上驮着的是些什么?你还有什么补充?

教师适时板书:科学技术 文化艺术 动物植物 友好往来 共同发展

(2)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的文化和商贸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有什么深远的意义?(3)哪些人和这条丝绸之路有关?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他们的故事。5.全班交流。

6.教师可补充讲述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所经历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丝绸之路形成的艰难,以及张骞所做出的贡献。

7.一条丝绸之路,谱写了华夏灿烂文明的新篇。这条路是商贸路也是友谊路,更是发展路,繁荣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会沉浸在那遥远的往事中„„

四、回顾往事,追忆历史。1.浏览课文第2至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些什么?再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板书:迎接--见面--赠礼--表演

建议:小标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拟定。如:这部分课文讲了哪些具草原风情画体的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吗?然后根据学生的概括板书。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写在课文的旁边。4.全班交流。

(1)“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从这些描写安息国军民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句子中感受他们对汉朝使节的尊重,体会到两国的友好往来。

(2)“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从这些描写中了解当时彼此交流的物品。

五、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1.得到安息国军民的盛情接待,中国使者发出怎样的感慨?学生齐读。

2.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两千多年前那热烈的场面。往日商贸、文化的繁荣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此刻,你想说点儿什么呢? 【板书设计】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3、白杨 教材分析

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学情分析

白杨是常见的树种,因此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其他的科目中也学到过相关的知识,但是对于本文作者用白杨言志的举措,还需要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引导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可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并画一画文中直接描写和谈论白杨的句子,知道作者以白杨为线索,从开始西行列车上看见窗外的白杨,到讨论白杨的特点和爸爸借白杨言志,最后画面又回到窗外的白杨。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知白杨的象征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胶片。【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教学重点

重点字形区别。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重点研讨课文。

2.延伸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效果。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的写法。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法和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茅盾的《白杨礼赞》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和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那么袁鹰的《白杨》要歌颂白杨的什么品格呢?下面我们就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板书课题:白杨)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①外表:挺直、粗壮;②内在: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前后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是什么意思?本课指的是什么?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讨论后板书:边疆建设者](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讨论后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2.小组讨论解答。3.大家分析解答。

4.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接着回答。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的精神。)3.朗读训练,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确定中心思想,完成课后练习三(选择中心)说明: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七、总结深化

本文作者袁鹰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热情赞美了具有白杨一样品格的边疆建设者,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座的同学们,也感染了老师。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创造祖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板书设计】

白杨

高大挺秀

生长范围广

借物

生命力强

|

爸爸

表白心愿

扎根边疆

|

建设边疆

喻人

教育子女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青藏铁路不是很熟悉,所与对于筑路工人所面临的困难,因为距离实际生活较远,也缺少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当时环境的恶劣和条件的艰苦,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难点: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2.西藏的风光图片。3.青藏铁路地图。

4.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教学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推荐给大家。

4.全班交流。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五、课外作业:

收集全国各地的小伙伴的联系方法,为习作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①学生讨论。

②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1)学生讨论。

(2)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1)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2)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3)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通过“趣味语文”的学习,感受到标点符号的魅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以白杨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下载八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案 秋 夜 备课人:张西亭班级:69班 时间: 2011年9月 日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 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

    第一单元教案范文合集

    江口小学:张云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1 校园寻 “宝”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二)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

    第一单元教案

    2.苦练 时间: 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文中记录了陈招娣在排球训练中,几次罢练,最终克服困难,理智回归训练的故事,歌颂了她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学情分......

    第一单元 教案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第一单元教案专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 (NO1~2 ) 第一单元教案 1、窃读记 设计者:易利平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

    第一单元教案(★)

    1、 观潮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8个生字。重点学习"若、昂、崩、震"这四个易错的生字;读写"平静"等九个词语,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找春天 一、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

    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