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19-05-12 19:0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角》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堂设计与反思

八一小学 郝春丽

教学内容:角(书64~66页)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角的大小变化过程,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探索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2.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扇子、剪刀、钟表、三角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看到过许多物体的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这块钟表的面是……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它的面是……这个药瓶盖的面是………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一)角的认识找角、指角

师:其实呀,生活中角无处不在

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周围,找找看哪些物体上有角?(请你说:……)

师: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也有角,谁来给大家指一指(请一名学生上台指)

师:哦,孩子,我们应该这样指.请大家用左手举起你的三角板,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来指。准备好了吗?(领着学生一起来指)

师:先找到尖尖的这一点,再从这点起沿着三角板的边移动我们的手指.好,还是从这点起,再来移动,最后从这到这画一条弧线,这才是一个角.会指了吗? 那剩下的2个角,请同桌合作,各指一个 但要注意:一人指时,另一人要看他指的方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帮助他纠正;指对以后呢,再互相换,听明白了吗?开始!2 抽象,回归

师:同学指的都非常好!其实呀,生活中的角非常淘气,它们总是藏在一些物体之中,比如……现在,我们把它移下来,这样的图形都是角,是什么?对!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一点是什么?谁再说一遍!对!这两条直线叫做角的边。叫什么?对!那这个角的顶点在那里,你能指一指吗?请你来,对吗?边呢?你和他指的一样吗?那这个角呢?谁来指?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真棒!谁再来说一次!同桌互相说一遍。

这两条边有什么特点?对!谁在来说。

师:对!角有一顶点和两条边。所以,我们可以先画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再从这一点起用直尺沿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 的线,最后从这到这画一条弧线。这才是一个角。请注意:以后指角时,我们可以只指角内的这条弧线就可以了。

现在,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指指身边物体的角。

大家都会指了吗? 3.做角、练习

师:下面,请你先用小棒搭出一个角,再指出他的顶点和两条边,谁愿意上台来搭?其余同学,我们在桌面上完成。开始!最后和小组伙伴比一比,说说谁创造的角大一些?谁创照的角小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指给你们的同桌看。

师:现在,请把小棒推到一边,打开书看65页最下面,第一题,读题。

到底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呢?谁来说说。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大家同意吗?那我们给他画上弧线。这个呢?为什么?

师:接下来,翻到66页,看最上面第2 题 读题

这些图形中到底有几个角呢?请你先认真观察数一数,然后再把结果填在书上,明白吗?开始

师:谁来说你是怎样填的?(师生一起订正)

师:很好!刚才我们看到:三角形有三个角,五边形有五个角。想想看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对!虽然角也是平面图形,但它有时也会藏在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这些图形之中,明白了吗?

(二)角的大小观察、比较

师:请看老师这里: 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一个夹角,请你仔细观察:这个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转动钟表)你是怎

样看出来的?

(继续转动)那现在呢?你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师: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那这里钟面上的3个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汇报、说理)2 做角、变角

师:下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2根小棒和一枚图针。我们一起来做个角。首先把2根硬纸条重合在一起,然后用图钉固定一端,为了安全我们在图钉后面扎一块小橡皮,扎好了吗?最后把这2根硬纸条叉开一些,这样就做成了一个角。

师:现在,请你看着我们做好的这个角,动脑筋想一想: 如果让你把这个角变大一些或者变小一些,你能吗?自己先试着变一变,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巡视,交流)

师:谁来说:怎样把我们做的角变的更大? 怎样再把它变小一些呢?

那角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谁来说你的想法?

师:对!也就是角的大小与角两条边的叉开程度有关。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这个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的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练习,总结

第一、第二组中的两个角都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后两组则不然。引导学生进行重合比较,并且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和验证。(原来,只要让2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就看另一条边,如果另一条边也重合,就说明这两个角相等,可现在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看来重合真是一个好办法,它能帮我们快速的准确的比出结果.)

师:看来一个角是大还是小,跟它两条边是长还是短没有关系,而是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4.拓展、延伸

师:利用这一点,人们发明了纸扇。(出示)当我们一点点地打开纸扇,扇面上的角也一点点变大,为我们炎炎的夏日带来一阵阵的凉爽.再来看,这把剪刀.(出示)我们把剪刀张开,剪刀上的角就变大;把剪刀合拢,这个角就变小,剪刀一张一合.角忽大忽小。而这时许许多多精美的手工作品也就逐一诞生了!(电脑出示)瞧!漂亮么? 的确,这些手工作品个个都精致漂亮,令人赏心悦目,它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由衷的感到:原来数学是可以创造美丽的!

三.、畅谈收获

课后反思:

这次讲课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将这节课上完!总体上感觉流程还比较顺畅,在角的认识这一环节中,教师指导的比较具体、也比较细致;在角的大小这一环节中,也是环环相扣,很有层次,但却总是觉得有一些地方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这节课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一步步进行下来,却没有以往那种一气呵成、深入孩子们中间的那种源于对知识本质的交流、认同和共同的探究,感觉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贴在一起的两张纸……坐下来静静地想一想:是不是应该把角的大小这一环节放开一些,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呢?不行,重叠——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他们一定是会出问题的。刚刚想到的办法马上便被我自己有否定了,再说了教材这样编排一定自有他的道理在里边,还是不要大改,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来设计绝对没有问题,可能是自己的设问有问题吧,于是,我再次考虑自己的设问,想凭借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达成目标。然而事实却让我知道:原来我错了!我错误地认为教师必须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错误地理解了课标中动手操作的本质作用;错误地低估

了学生的潜力……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自己找不到感觉的原因所在。听了专家的评析,使我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是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和二次开发的;原来课标中所提倡的动手实践正是要让孩子们真正地去体会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形式上的动动手而已。所以完全可以把“认识角”这一环节中的搭角、和“角的大小”这一环节中的做角,以及比较角的大小,合二为一,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学具来创造角,并同桌合作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样给孩子们充足的空间让他们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此外,在练习中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多方位的角,进行一些变式练习,进一步强化孩子们对角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在板书课题时,由于孩子们已从身边找过了角,所以这里的课题——角可以是出示各种各样方向不同、位置不同的角的图形,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不是硬邦邦的汉字!

总之,这次讲课,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一定要吃透课标,一定要了解学生,以课标核心理念的不变来应百变的学生和百变的教材。此外教师还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大胆放手,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无限,就看我们老师把他们放在了多大的自由空间里!

第二篇:《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

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

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 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

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

(一)量角器的认识 1.认识量角器

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

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2.游戏

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

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

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

(二)用量角器量角 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

2.学习量角的方法

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

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

⑶教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

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三)知识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

三、拓展延伸——熟练应用

1.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

2.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

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

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

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夏早上六点,清亮透明的月儿还躲藏在云朵里,不忍离去,校园内行人稀少,我骑着单车,晃晃悠悠的耷拉着星松的睡眼。校园内景色如常,照样是绿意盈盈,枝繁叶茂,鸟儿歌唱。经过西区公园,看那碧绿的草地,飞翔中的亭子,便想起十七那年,在这里寻找春天的日子。本想就此停车再感受一遍,可惜心中记挂北区的荷塘。回想起冬日清理完荷塘的枯枝败叶,一片萧条的景色:湖水变成墨绿色,没有鱼儿游动,四处不见了鸟儿的踪影,只有莲藕躺在湖底沉沉睡去。清洁大叔撑着竹竿,乘一叶扁舟,把一片片黑色腐烂的枯叶残枝挑上船。几个小孩用长长的铁钩把莲蓬勾上岸,取下里头成熟的莲子。

第三篇:《角的分类》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分类》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角的分类”的教学目标

角的分类是认识角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各种角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分类。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以及学会区分平角和周角,然后通过学习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最后让学生能够根据角的度数将角进行分类。第二,能力目标:让学生探索和理解角的形成过程并归纳其特征,然后培养其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最后建立不同角的空间观念;第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交流的乐趣,最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在于掌握各种角的概念和特征,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活动和讨论概况出角的定义和将生活中的角进行分类等。根据教学内容的前后链接性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情况,结合以上的教学目标,对“角的分类”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

1、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以生活中常见的五角星为例,给学生设计思考的问题“观察五角星上的角有哪些角我们是已经学过的?在五角星上能找到直角三角形吗?”以问题的形式引入知识点,设计意图在于:从身边熟悉的五角星图形出发,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有关于角的知识的思考,既能起着巩固旧知识的作用,也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基础铺垫。

2、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认识直角

通过让学生动手来认识直角。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然后向学生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从而得出:直角有90度。这样认识直角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纸和量角的度数是考虑学生对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常见的折纸进行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直角,然后利用折纸的方式,折出直角,量出其度数,从而导出新知识点。

(2)认识平角

先让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请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这个角是多少度?”从而得出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平角是180度。然后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得出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的关系。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自主的进行图画、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探究问题的主体,然后再从操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其能够自己辨别平角和直角的不同,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认识锐角和钝角

首先由老师出示直角,然后将角的一条边向右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度,可以得到60度、3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再将角的一条边向左移动,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度,可以得到120度、150度等不同角的度数,但注意旋转时不要超过180。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利用自己的活动角,同样把角的一条边向左、向右移动,观察移动后角的大小有什么特征;最后通过操作,移动角的一条边后,把这些角的度数与90度角相比,让学生从中进行分类,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类是小于90度的角;一类是大于90度又小于180度的角,也就是说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在认识锐角和钝角上的设计意图在于:充分培养学生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观察老师的同时自己能够去思考,并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脑海中的猜想,得出对角的认识和特征,这样能使得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推论出正确结论,从而学习和掌握知识要点。

(4)认识周角

由老师进行演示,将折扇折好然后再慢慢打开,让学生看着扇子转动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同时老师在黑板上作图,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这就是周角的画法。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把自己活动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使两条边重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得出周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周角的度数是360度。最后让学生指出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条边的重合特点,认识到周角是两条射线重合的角,从度数上推导出“1周角=2平角=4直角”的关系。其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学习新知识,不同的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可能有点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还是让学生掌握周角的特征以及与平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3、课堂小结,练习巩固

学习完各类角后,由老师将这节课的关于角的定义、特征、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以及重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和区分角的各种类别。在学习结束后,布置“角的分类”的相关练习,运用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发现自己未掌握的知识,或者对知识错误的理解在练习中可以体现出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纠正,从而深入透彻地掌握该知识点。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和积极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经历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第二,倡导解决问题形式多样化,教师给予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量一量角的度数并给角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推导出其结果得出结论;第三:分类的关键在于深刻的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及其各种角的特征,从而让学生进行对角的分类进行一个标准的划分,学生将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直观的将某个角进行分类,发现某一个角转变方向时不能确定是属于哪一类,可以改变分类的标准,按照“度数的大小”这个标准给角进行重新的分类,从而认识了角的本质特征。最后通过小组的探究得出结论,对角的本质特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水平。

第四篇: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教师设计了画角、表示角、读角、找角、比较角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交流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而且教师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

2、知道角的记法与读法。

3、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

4、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角。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昨天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是什么?通过预习你知道些什么?

2、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角。板书: 角

一、探究新知:

3、认识各部分名称。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射线OA、OB称为角的边

4、在你所画的角上标示出各部分名称。

5、读一读: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和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6、学习角的读法与记法:

(1)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读“角”。(2)师:谁知道角的读法与记法

看书P68题1中的两个角,学一学“记作”、“读作”。

7、在你所画的角下写下“记作”和“读作”。

8、练习

(二)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学会比较角的方法 二年级时,我们已经通过比较,知道直角都是一样大的。今天我们要比较三角尺上其他的角。四人小组讨论,比较30度角和45度角。学生交流,演示。

总结:点点重合,边边重合,比另一条边,哪条边在外,哪个角就相对大。(2)相同角的比较

出示:两个边长不同,但角度相同的角 师:哪个大?

学生尝试比较,汇报结果。(3)小结

你们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板书出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巩固练习填空

(1)从一点引出两条()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叫做角的边。

(2)∠ABC的顶点是()。

(3)角的大小与()没有关系,与()有关系。

五、拓展练习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力求根据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突出挖掘知识本质,重视学生的知识体验过程,并以问题为核心,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有序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画一画,去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注重预习也是本节课的一大特点,预习使教学难度降低,课堂容量加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思维清晰,教材处理得当 这堂课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巩固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知道角的读法与写法。第二层,通过媒体展示及学生小组讨论知道2条直线相交或3条直线相交能得到的几个角。第三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懂得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大小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

二、动手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这节课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就是很好地定位了师生的课堂角色。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老师没有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精设练习,拓展思维

本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动手操作思维判断,开放拓展。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了学生各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堂课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开放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教学理念。

第五篇:《认识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角》教学设计 长宁中心小学 毛雪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感觉好的方面有:

一、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引出“角”,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从“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摆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注重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做数学”中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 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因此整个课时我将观察、操作、演示、验证、交流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突破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难点时,通过操作开展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角的两条边拉开和合拢,角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角的大小和什么相关。针对如何来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通过实践意识到比较角的大小要把两个活动角的顶点叠在一起,把其中的一条边对齐,再看另一条边,谁的张口儿大谁的角就大,从而有效地强化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效果不错。但是教学中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能让学生通过展示汇报来理解感悟,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产生兴趣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数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多向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 程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四、不足之处

教然后才知不足,这节课如果我的教学观念能更开放,增加丰富对角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能面向全体,结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我觉得设计内容偏少,对角的知识延伸拓展还不够,对低学段学生认知经验准备不足,认识不足,以后应加强对重点知识的重复和强调,以及教学时间的把握。

教学这节课后,我深知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作一名好的引导者、组织者并不是那么容易。首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能够灵活调控,紧紧抓住数学本质性的东西进行交流;其次,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学生有思考、有观察、有交流是一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要保证学生的参与面要广,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动起来,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最后,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探索性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2013年5月

下载《角》教学设计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角》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

    线与角教学反思

    线与角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学会平面内直线间的两种关系:平行和垂直,会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掌握角的定义,会量角和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在教学时......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65—66:角与直角。我在设计时主要有以下7个环节: 1......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 旋转与角教学反思1 《旋转与角》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

    《角与直角》教学反思“新基础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本。本着这一点,我在这节课尽量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去思考,去体悟。......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大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地中学 张聪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2.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

    画角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内五篇范文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画角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掌握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认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 骆平娥 更新时间:2013-1-4 12:27:5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