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用的这些东西是谁给你买?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幼儿分类操作,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幼儿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三、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通过玩《纸币找朋友》的游戏来认识纸币的面值。
玩游戏《看谁拿得对》:教师说出1元内的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幼儿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四、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五、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六、活动延伸
1、教师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家长为幼儿提供购买物品的机会,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人民币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人民币
一、过程描述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及 1元和5元的面值。
2、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并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二、导入活动
小朋友,再过几个月你们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用到很多的学习用品,今天,我们就去逛逛文具店买一些学习用品,好吗?(评析:导入部分非常直接,以小朋友要上小学要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真实情况导入,一下子就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三、认识人民币
(一)、认识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1、买学习用品要用什么?(钱、钞票)我们国家使用的钱(钞票)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吗 ?(人民币)
2、课件(出示所有的人民币):看,这些就是什么呀?(人民币)你认识哪张人民币?它的面 值是多少?
3、课件(出示数字7):那今天我们要用几元人民币去买学习用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 看!(7元)识的人民币的面值。由于是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的,在看看讲讲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主动,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了解人民币面值的效果。)四: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
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及教学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本文扩展阅读: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符号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写Y加上两横即“¥”。
第四篇:二年级认识人民币数学教案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设计
平靖小学:徐保洪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由于人民币的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不会感到困难,更有利于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购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单位元、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值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的策略:
1、运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归类,然后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类的方法,数一数各类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种?说一说各种人民币的特征,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生识别各种面积的人民币的清晰程度。
2、师生间做换钱游戏加深对人民币的单位元和角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同时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用模拟购物的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请小朋友听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有个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故事导入,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互动活动
1、认识人民币。
(1)课件出示所有面值的人民币图。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请小朋友结合每组中自己带的人民币,互相介绍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有什么特征?
(2)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每一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我们张这些人民币分类,再请同学上来给全班小朋友认识。
2、给人民币分类
(1)指名学生上来按自己的分类的方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教师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些?
(3)看看屏幕上展示的人民币,按每种面值一张来计算,这些人民币共有几元几角几分?
(4)现在你知道爷爷为什么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了吗?
(5)观察硬币的另一面,你看到什么图案?(国徽)(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有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并养成热爱人民币的习惯。)
3、模拟购物。认识1元=10角
活动方式:各组选一名售货员,并拿出相应的商品和标价牌,小组的其他同学用模拟人民币去购买。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加深学生对1元=10角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感受有价值的数学。)
4、购物游戏
今天我们了解一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下面我们就到小商店,进行一次小小的购物活动吧!
(1)出示货架。
谁能给大家介绍货架上的商品和商品的价格呢?
(2)你想买哪些商品?
(3)只给你1元钱,你打算买哪些物品呢?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教师先示范1到2种买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课堂小结
请大家说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第五篇: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执教老师:李婷
活动目标: 1.感知、认识5元以内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积极参加活动,了解人民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3.让幼儿了解人民币,要爱护人民币。
活动重点:感知、认识10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元、角
活动难点:能进行简单的人民币交易。活动准备:
1.面值为1角、5角、1元、5元的纸币,1角、5角、1元的硬币。2.各种各样的书若干。(上面标有价格)3.1元、5元、10元纸币若干。4.PPT.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每天吃早点、买零食、买铅笔是,我们要用到什么? 幼:钱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钱(人民币)? 幼:玩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在买东西还遇到过什么困难? 幼:不知道该付多少钱、找多少钱。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人民币,学了后希望可以帮小朋友们解决困惑。
二.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出示PPT,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提问: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自由回答。师小结:形状不同,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圆形。我们把长方形的钱叫做纸币,把圆圆的、硬硬的钱叫做硬币。2.引导幼儿观察纸币和硬币的不同,分别是多少钱?
3.观察纸币“5元”(有图案、数字、毛泽东图像……是我们国家的钱,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我们国家的人民币)4.观察硬币 “1元”(面额、菊花)三.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学习人民币的不同取发。
小朋友都认识了人民币,现在,我用它买一些糖葫芦,看看值多少钱? 1.1串糖葫芦2元钱,2串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不同的取钱方法。B.师小结:4元钱,可以是4个1元。2.1瓶牛奶3元钱,3瓶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9元钱。可以是9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4个1元。
3.1个饼干2元钱,4个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8元钱。可以是8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和3个1元。
4.棒棒糖1元1个,5个多少钱?怎么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5元钱。可以是5个1元,也可以是1个5元。5.玩具汽车1元1辆,6辆多少钱?怎么来付钱? A.幼儿探究。
B.师小结:6元钱。可以是1个5元和1个1元,也可以是6个1元。
6.游戏:看看谁取得又快又对。(老师说钱数,单独请幼儿取钱。)四.情景游戏,图书超市。引导幼儿进一步学习简单的人民币兑换。1.师:xx小朋友有一个困惑:他有1张5元钱,想买1本3元钱的图书,应找多少钱呢?(幼儿讨论)
2.今天李老师就要大家去逛图书超市,去之前有一个任务分配和要求: 先请3名幼儿做图书超市管理员,再请幼儿买书。大家请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的前提下,先选好自己喜欢的书,再看清价格,后付钱。(买完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看)3.幼儿进行游戏,师指导。
4.师小结:今天大家学习了人民币,学会了取钱、兑换、购物。今后不能乱花钱,要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五.活动延伸: 周末和父母一起去逛超市,再看看大人如何购物、使用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