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时间:2019-05-12 19: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第一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探求

同学们,老师想跟你交流,当寒冷的冬天,你们打开空调享受温暖的时候,当炎热的夏天你们打开冰箱取出饮料畅饮的时候,当你们学习时指挥小小的鼠标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的时候,当你们在闲暇之余打开电视欣赏节目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我们的生活怎么样?生活非常的幸福,科技很发达„„那么,你是否想过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享受呢?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活变化的文章,第二十九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当你们读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它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过去是指神仙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在这篇课文之中是指支配自然的力量,齐读课文,读出这种支配自然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路甬祥爷爷,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而且是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自称是“为科学家服务的科学家”。“两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天我们能够学习到他的文章是不是非常自豪?那么就让我们充满自豪的感情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么我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

1、是什么是世纪?讨论明确:世纪:100年称之为一个世纪。21世纪是指2000年——2099年,或者是指2001年——20100年;20世纪是指:1900年——1999年或者1901年——2000年。文章写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20世纪。

2、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听写: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寄托愿望

程控电话

依赖

幻想

农耕

梨花

潜入

奇迹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3、说说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并造句:

改观 ɡǎi ɡuān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这一带防风林长起来,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改变ɡǎi biàn 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ㄧ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人和人的关系也~了。②改换;更动:~样式ㄧ~口气 ㄧ~计划ㄧ~战略。

1、改变的程度要大于改观

2、改变可能是本质上的改变,而改观主要是表面能看出来的变化。即有些改变不一定看得出来,要感觉出来;而改观是能看出来的。观就是看嘛。

3、改变的主动意思比较强,改观的被动意思比较强。

腾云驾雾: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驾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者事物上)。

4、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已经不错了,那么课文的内容又读懂了多少呢?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来呼风唤雨?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二十世纪科技发达,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研读交流,品读体味:

1、品读第四自然段:

既然二十世纪是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又分为两类——发现和发明,咱们来学习第四段,说说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三段,同学们考虑课文讲的内容那些是科学发现哪些是科学发明?用直线画出写发现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发明的句子,并想想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生:读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明确: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发现;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发明。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总结: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霓虹灯、试管婴儿、挖掘机、起重机、彩色照片、圆珠笔、冰箱、杂交水稻、磁悬浮列车„„

20世纪的发现:电子、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能、太阳风„„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那么这些发现和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师:工作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生: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很多人可以待在冬暖夏凉的屋子里工作,而且劳动的强度也大大降低了,许许多多的重体力劳动都可以用机械方便快捷的完成„„

师:对,这是物质生活方面,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有什么变化呢?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信,发个 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同学们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使说明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2、品读第2、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一场大雪,那你觉得这场大雪怎么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师:你说多不多呀? 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还表现出美丽和喜悦的心情来,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师:还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二十世纪取得了惊人的科技成就?

生:第二自然段,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改观 ɡǎi ɡuān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这一带防风林长起来,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改变ɡǎi biàn 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ㄧ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人和人的关系也~了。②改换;更动:~样式ㄧ~口气 ㄧ~计划ㄧ~战略。

师:这真是了不起的变化,我们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生: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现在有很多电话都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筑桥,建大楼都方便多了。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

师: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面对突飞猛进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对日新月异的不断改善的现代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生:努力学习,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新技术。

四、总结升华,巩固延伸: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同学们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3、师总结: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那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师:那多好啊!

生:我觉得现在摩托车大都是冒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

老师希望同学们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够实现。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师:你的志向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没有汽车

程控电话 „„

第二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探求

同学们,老师想跟你交流,当寒冷的冬天,你们打开空调享受温暖的时候,当炎热的夏天你们打开冰箱取出饮料畅饮的时候,当你们学习时指挥小小的鼠标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的时候,当你们在闲暇之余打开电视欣赏节目的时候,那个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我们的生活怎么样?生活非常的幸福,科技很发达„„那么,你是否想过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的时候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享受呢?没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生活变化的文章,第二十九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当你们读到呼风唤雨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它又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过去是指神仙用法力使天刮风下雨,在这篇课文之中是指支配自然的力量,齐读课文,读出这种支配自然的力量。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路甬祥爷爷,他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而且是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自称是“为科学家服务的科学家”。“两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天我们能够学习到他的文章是不是非常自豪?那么就让我们充满自豪的感情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么我请同学们回答我几个问题:

1、是什么是世纪?讨论明确:世纪:100年称之为一个世纪。21世纪是指2000年——2099年,或者是指2001年——20100年;20世纪是指:1900年——1999年或者1901年——2000年。文章写的世纪是指哪个世纪?20世纪。

2、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听写: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寄托愿望

程控电话

依赖

幻想

农耕

梨花

潜入

奇迹

改观

改变

发现

发明。

3、说说几个重点词的意思并造句:

改观 ɡǎi ɡuān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这一带防风林长起来,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改变ɡǎi biàn 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ㄧ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人和人的关系也~了。②改换;更动:~样式ㄧ~口气 ㄧ~计划ㄧ~战略。

1、改变的程度要大于改观

2、改变可能是本质上的改变,而改观主要是表面能看出来的变化。即有些改变不一定看得出来,要感觉出来;而改观是能看出来的。观就是看嘛。

3、改变的主动意思比较强,改观的被动意思比较强。

腾云驾雾:传说中利用法术乘云驾雾飞行;也用来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迷糊,感到身子轻飘飘的。幻想: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者事物上)。

4、同学们对词语的掌握已经不错了,那么课文的内容又读懂了多少呢?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来呼风唤雨?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二十世纪科技发达,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三、研读交流,品读体味:

1、品读第四自然段:

既然二十世纪是靠科学技术呼风唤雨的世纪,科学技术又分为两类——发现和发明,咱们来学习第四段,说说人类都有哪些发现和发明。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三段,同学们考虑课文讲的内容那些是科学发现哪些是科学发明?用直线画出写发现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发明的句子,并想想发现和发明有什么不同?

生:读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明确:

生:“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是发现; “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是发明。发现:利用科学技术,经过探索发现,看到或找到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师:同学们都会用这两个词了,请男生读发现的句子,女生读发明的句子。生:男女生合作读。

师:作者把发明和发现写出来,有什么特点? 生1:举例子。(板书)生2:并列句式。

师:齐读句子,把动词加重,体会到什么? 生:齐读句子。

师:作者用词的精妙,读起来朗朗上口。生:齐读这句话。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发明发现,20世纪还有其他的发明和发现吗?

总结: 20世纪的发明:计算机、核武器、人造卫星、空调、洗衣机、霓虹灯、冰箱、立体电影、数字音乐、无线电、塑料、石英钟、拉链、圆珠笔、霓虹灯、试管婴儿、挖掘机、起重机、彩色照片、圆珠笔、冰箱、杂交水稻、磁悬浮列车„„

20世纪的发现:电子、放射线、维生素、青霉素、激光、DNA、太阳能、太阳风„„ 师:读都要读这么久,那么是不是读完这些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就完了吗? 那么这些发现和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师:工作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生: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很多人可以待在冬暖夏凉的屋子里工作,而且劳动的强度也大大降低了,许许多多的重体力劳动都可以用机械方便快捷的完成„„

师:对,这是物质生活方面,人们的精神生活方面有什么变化呢?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信,发个 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同学们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生:第一个办法就是举事例。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对。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

师:这些发明创造让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猜一猜王公贵族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生:呆在一个很美丽的宫殿里,让人服侍他。

生:穿着很好的衣服。

师:那他们平时出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轿子。

师:古代有这些东西已经很不错了。那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汽车、飞机。

师:光交通工具咱们现在就比以前享受多了。如此多的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是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你会怎么说?

生: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师小结:古今对比让我们知道了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怎能不说──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师:说了这么多,这些方法、这些例子在说明的时候,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使说明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2、品读第2、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一场大雪,那你觉得这场大雪怎么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师:你说多不多呀? 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还表现出美丽和喜悦的心情来,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师:还有哪个地方可以看出二十世纪取得了惊人的科技成就?

生:第二自然段,在二十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师:100年大于1000000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20世纪„„总和。”

师:可以说这一百年有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啊!我听出你把“发现”和“发明”读得特别清楚,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生:发现──原本就存在那里,只是没有被人们知道。发明──原本没有这个东西,是人们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师:根据今天的学习,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在这段中还有类似的一组词语吗?(改观改变)你怎么理解的?

改观 ɡǎi ɡuān 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这一带防风林长起来,沙漠的面貌就要大大~。改变ɡǎi biàn ①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山区面貌大有~ㄧ随着政治、经济关系的~,人和人的关系也~了。②改换;更动:~样式ㄧ~口气 ㄧ~计划ㄧ~战略。

师:这真是了不起的变化,我们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生: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现在有很多电话都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筑桥,建大楼都方便多了。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那时没有„„只能„„

生:那时,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师:如果把你送到古代去过这样的生活你愿意吗?

生:肯定不愿意,什么都没有怎样过啊?

师:你的言语中流露着对这样生活的不满,那就带着这些许的不如意读读这几句话吧!

(第三自然段的前四句)

三、品读第5自然段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明白,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句话是谁说的?

生: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的。

师: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面对突飞猛进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对日新月异的不断改善的现代生活,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生:努力学习,掌握越来越多的科学新技术。

四、总结升华,巩固延伸:

1、师: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同学们们的脸上,让我们再次满怀激情地告诉世人──生齐读: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师:那21世纪或者未来的世纪又是怎样的呢?“21世纪是_______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3、师总结: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那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师:那多好啊!

生:我觉得现在摩托车大都是冒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

老师希望同学们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够实现。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师:你的志向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回头在班上交流。

同学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使你们的未来生活更精彩,只要你们大胆的想像就一定发现和发明更多的新成就。就用奇思妙想中董浩叔叔一句话来结束吧。

齐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过去

现在 没有电灯

登上月球 没有电视

潜入深海 没有收音机

程控电话 没有汽车

„„

第三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16)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一)[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是神通广大啊!师:你们的联想真有趣!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古人说:学贵有疑。你们瞧,这两位同学真会读书,看着课题他们脑子里就冒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是呀,是谁在呼风唤雨?又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边说边板书:谁?怎样?)下面让我们轻轻打开课本143页,轻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刚才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大家读得十分投入。谁能说说第一遍读书的收获?

师:看来通过刚才的读书,大家都有了些收获,初步懂得了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呼风唤雨,改变生活。不过,要真正读懂课文,还得静下以来细细地品味。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具体的句子或语段让你感受到了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它们画下来,还可以把你体会到的简要地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

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

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

出示:人们在地下()了煤矿。科学家()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生回答(略)。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

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

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出示句式: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师:同学们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

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二)一、齐读课题,确立中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课,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生齐读)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要表达的意思吗?

生: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她加了一个“科学发达”,课文第一自然段说的是不是和她一样?

生:是的。

师: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也就是课文的中心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我写在黑板上,你们写在笔记本上。

二、联系生活,学习第2、3、4自然段。

(一)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句话深入地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上标记,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下你的体会,开始吧。

(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师:同学们,咱们来交流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在哪儿发现的?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来的。“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在20世纪人类能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探索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老师出示第四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师:这是第一,后面呢?(生继续回答。)

生:“20世纪,电视、„„地球村”,我可以读出来,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生:舒适和方便。

师: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生:以前的房子是平房,现在都好几层楼房了。

师:物质生活发生了变化,方便舒适了。

生:以前爸爸妈妈农村住的房子很简陋,现在街上到处高楼大厦,而且很壮观。

师:对,还是物质生活,有没有精神文化方面的?

生:有。人类不能缺了娱乐,以前孩子玩啃过的羊骨头,也没有电脑,现在有电脑,可以跟别人联络。学习方面也可以跟别人交流;还有现在好多同学玩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像笔记本电脑,我觉得这也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

师: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以前有什么事情不能尽兴,写信还要一封一封去传,现在发个短信,发个Email,特别高兴,特别方便。

师: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生读第4自然段。

师:我们能听出她的高兴的心情。我想问问大家,这段话为了说明20世纪的科学成就,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

生:第一个方法就是举事例。

师:举了好多例子。

生: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拿现在的舒适和方便和过去的王公贵族来作对比。

师:对了,还有作对比,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生:第一方法让人知道现在怎么科学发达,怎么改变人们精神生活,也在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把现在跟原来比,表现出原来生活的差劲,连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当时的王公贵族是非常奢侈的,他们都想不到我们现在是多么舒适方便,咱们现在的生活比原来历史上几千几万年的历史总和还要好。

师:说了这么多,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使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了,对不?

生:对。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跟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师: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感受到?再找,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老师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我觉得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师: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我想问问大家: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呢?这段话里有吗?

生:在神话中只能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师:哪些是他们美好的愿望?

生: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那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生:实现了。

师:哪儿实现了?

生:千里眼是电脑上安的可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看见他们。

生: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师:真厉害!天文望远镜看得太远了。

师:腾云驾雾呢?有实现的吗?

生: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

师:全实现了!

学生抢着举手。

师:有说错的吗?

生:还有顺风耳。

师:请你补充。

生: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师:对。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生:实现了祖先想到水底去看一看的愿望。

生:还有宇宙飞船,祖先不可能到外太空去看看。

师:比如说嫦娥。

生:以前挖土都是用锄头,现在用挖土机,用大卡车运。

师:有机器、汽车来帮忙。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引用了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哪句诗?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生:无比巨大。

师:你从哪儿看出无比巨大。

生: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是白的,千万棵梨树同时开花,感觉变化特别大。

师:你说多不多呀?

生:多。

师:你除了读出多,还能读出什么?

生:快,一夜之间,时间很短,闭上眼睛,睁开眼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把这句话一起读读。

生:二十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来形象。

师: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生:“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说明那时候特别不方便。

师:还有哪一段中有对比?

生:第4自然段,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师: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激情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很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师:这句话要注意,“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 / 上百万年的总和。”这样断句,再读读。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生:科学。(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发现、发明。(师板书)

师:准确地说是人类(师板书)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是不是?

生:是。

师:那你们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生: 发现在第4自然段“人类登上月球„„天体”。

师:这是什么?

生:发现。

师:发明在哪儿有呢?

生:也在第4自然段,“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远洋船舶”都是发明的东西。

师:同学们,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生:有。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师:对,说对了。什么是发明?

生: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师:能不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生:我国的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

师:已经存在的。

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师:谁能把这段话读读。

指名读这段话。

师:大家一起回答我,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

生:人类。

师: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生:科学技术。

师:同学们,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手指板书)。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突出中心。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能一起告诉我吗?

生: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对了,那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呀?

生自豪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自豪,还有什么心情?不同的心情。

生:激动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高兴的心情。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课文再读一读。(生读全文)

五、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发现与发明啊,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

唤雨的世纪这些疑问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师: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问题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生:我希望汽车把汽油换成太阳能,这样就能更加美化环境,没有空气污染了。

生: 我期待我们能像在飞机上一样,到宇宙航行,到星球上安家,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师:那多好啊!

生:我觉得现在大都是白烟,希望以后做出摩托车不污染环境。

师:那生活多么好啊,环境是如何清洁呀!

六、总结全文

师:好,同学们,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钻研科学,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师:你的志向很远大。

生:我觉得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师:下面,我们行动起来,回去以后把书后面出示的好句子抄一抄,还可以和家长聊一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然后把他们说的写下来,班会课时在班上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

发现

发明

第四篇:《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教学实录

茶口学校

[情景说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科技成就”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几百字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学习这样的课文,学生起初一定会兴趣盎然,但一旦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后,这种兴趣也会稍纵即逝。学习这样的科普性的课文,教师应如何抓住学生兴趣,如何既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的发展与展望科技的未来,更让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课堂教学中充满浓郁的语文味,才是处理好这篇教材的关键所在。于是,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解了有关20世纪科技成就的资料,对课文作了初步预习后,有了下面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爷爷特意为我们小朋友写的。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板书课题)。说一说,你看到这个课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龙王呼风唤雨的事儿。

生:我想到了想要风就有风,想要下雨就下雨,真奇妙啊!生: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生:我想到了是谁在呼风唤雨?

师:大家的联想很有趣的,是啊由这个话题我们想到的多是与神仙魔法有关,而呼风唤雨的世纪又是个什么样世纪呢?下面让我们打开课文读一读吧。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为止。(学生自由读文)。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你们的神态告诉我,大家读得很投入。谁能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生:课文写了我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师:你读懂了课题要表述的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们20世纪现代科技发达,人们生活变化很大。(师:你从内容上读懂了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告诉了我20世纪是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在呼风唤雨,在改变生活。(很好,你抓住课题,读懂了20世纪是怎样呼风唤雨的?)

师:通过你们自己刚才的读书,已经有了收获。不过,古人说:学贵有疑。所以,要读懂课文,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读懂课文。但学会提问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真实的问题,二是一定要提自己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请大家看课文,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科学发明? 生:20世纪是怎样怎样呼风唤雨的? 生:我想知道未来人类会怎样生活? ……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师:(根据学生质疑,老师肯定并疏理以上几个主要问题。)看来大家越来越会读书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己细细朗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用笔把那些句子或语段画下来,可以把你体会到的写在句子旁边。(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

三、对话朗读,习得言语

师:(在学生一阵潜心默读之后)好的,有的同学已经在文中多处写下了体会,虽然只是一两句话,但老师体会到了你们的认真。现在请大家来交流交流,说说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注意,交流时,先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然后再读你画的句子,再说“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好,谁先说?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朗读。我从中体会到了人类的自豪与骄傲。师:你的朗读就已经充满了自豪之感,你的理解真好。对于这里还有谁有不同说法?

生:我从这段中“那么多、出乎意料”体会到了作者赞叹、惊讶的感情。师:他会从重点词中体会文章,真会学习。那你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这份“赞叹”吗(生读)? 师:(对另一生)你听到了什么?

生:我听到了他很惊讶、赞叹的语气。让我们全班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老师也听到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把“发现”与“发明”还特意分得很清楚。说说看,你们认为“发现”与“发明”有什么不同。出示:人们在地下()了煤矿。科学家()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生回答(略)。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同样处理“改观”与“改变”)

师:这样就叫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而且,大家看,这小小的一个段落,有的读出了自豪与骄傲,有读出了赞叹与惊讶,这样就是读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文章读懂。下面让我们就这样交流阅读吧!生:我从三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科技的变化特别快。师;能说说具体的句子吗?

生: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师:很好,你们还听出了什么?

生:作者用“千”和“万”来说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说出了诗的意思,还说出了,作者引用诗的目的。赞叹科技发展快、成果多。请你读一读吧。生读。

师:你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请你们联想自己知道的,说一说,在过去没有发达的科学的农耕社会中,人们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呢? 生:炎热的晚上,人们摇着树叶扇子,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有的在屋外乘凉,还直说这天气真热……

师: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农耕社会中,人们酷暑难熬的画面。谁能这样说:古时候,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昏暗的油灯下生活(没有……只能……)。

生:过去,人们没有电灯,晚上只能在油灯下生活;没有空调,只能摇着大扇子解凉;没有汽车,人们只能步行和骑马;没有电视机,就只能——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师:你的语言真精彩。正是科技发展快,成果多,我们不能不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就让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吧(学生自由读)。

生:老师,我发现作者用过去与现在相比,来说现在科技发展很快。师:你能读懂作者的写法,作者就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表达科技发展快,科技成果多,你的意见很有价值。就这样,谁来说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我从中体会到20世纪的人类真了不起,有那么多发明。而且这段(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中,作者也是用对比的方法来写20世纪人类了不起的。

师:因此,你感到——(生:自豪!)你认为人类——(生:了不起!)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赞美20世纪的人类的科技成就吧。(师齐读第4自然段)。

师:大家已经自豪、激动了。大家注意,文中的“等”字可以去掉吗?(生:不可以)如果去掉,相信你们能把它代替的内容补起来。生: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把课文读了一遍,只是没读“等”字)

师:老师是说,我们把“等”字换成其他的文字。(显然前面的学生没明白老师的用意。)

生:20世纪,洗衣机、电冰箱、加湿器……

师:好,你已经明白了。让我们象路爷爷的语言表达一样。(出示: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你们看,上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月球,用登上月球;下深海,用潜入深海;看天体,用洞察天体,表达尤其恰当。生;(恍然大悟)

生:20世纪,人类欣赏数字音乐,迷上网络。生:20世纪,人类发射卫星,爱上MP4。……

师:是的,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让人们怎能不说——(生: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继续吧!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作者对科学的赞美。(学生读句子:罗素的话)

生:我从这段的“的确”、“正在”和“必将继续”几个词语中也体会到了人类对科技的感激。

师:又是两位会读书的同学,我们都应该划下这些重点词,写下这些体会。是的,20世纪是一个——(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既饱含着赞美,更多的是感激科学的发展,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来总结吧——(齐读)。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通过读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这样课文就理解得更深了。看,对人类的骄傲与自豪,对科学的赞美与感激全都写在你们的脸上,希望大家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课文。会吗? 生:会。

师:下面让我们也象科学家一样,用“21世纪是______________的世纪。”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说说,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可以借用和模仿书本中的语言。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消除贫穷的世纪。生:21世纪是人类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纪。

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自由翱翔太空的世纪。生:21世纪是人类利用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纪。……

师:从你们的眼神中,我想很多人心中已有了一份美好的愿望,要实现这些还得靠我们,靠现代科技,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伯特兰•罗素的话吧(齐读罗素名句)!

三、教学反思

我在这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你从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第四自然段中“等”字的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这样让学生成为语言学习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主体,让课堂充溢语文味,望文生情,由情而达意,让朗读的指导落到实处。

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文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然后,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四、专家点评

“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语文教学改革的专家杨再隋教授也有关于语文教学应奠基固本的观点,“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教学落实”的“三实”观点。对于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训练,这一案例可以给大家很好的启示,整个教学从“感知—质疑—感悟—交流”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言语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象对“等”、“发明”、“发现”、“改变改观”的学习品悟等等。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实录 的言语表达的。

方法引导的朴实。教学中,教师讲在关键处,对于学法与习惯的引导该讲则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要有疑问,阅读要读出自己的见解;都是对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的引导,显得朴实。

朗读指导的落实。阅读教学从始至终应贯穿“读”。在教学中从整体读,到词句、语段的交流读、品读,做到了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朗读指导。如学生分别品读其中“自豪、骄傲、赞美、科技发展的快、变化大的惊叹”等等,同时体现了朗读的个性化。另外,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让过头的“鼓励”与“赞扬”来维系教学,而用能引发学生心灵之弦的评价与肯定来恰当回应学生,既是对学生感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个性朗读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自我体验与成长的快乐。

纵观案例,整个教学简单而扎实,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领悟与语言训练的和谐统一,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第五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

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成功之处:

一、围绕中心句进行提问,调动学生思维。

本篇课文中心突出,浅显易懂,全文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来展开说明。围绕这一中心设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做到浅显课文的深化学习。设置的问题,例如:20世纪以前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的?20世纪有哪些科学成果?是什么促使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训练朗读。

理解词语的方式有多种,如查字典、查工具书、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本课的学习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例如,理解“呼风唤雨”一词,让同学们阅读全文来说本词是什么意思。区分“发明”和“发现”这两个词语,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属于“发明”的科技,哪些属于“发现”的科技,学生在对这两个词语理解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拓展延伸。

20世纪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世纪,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科技发明,让学生通过留心观察生活,查找资料等方式,说说书本中没有讲到的一些科学技术。再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百万年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有哪些我们现在幻想的新科技产品的出现。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说出了许许多多他们想要的科技产品,如时空穿梭机、传送门……古人“腾云驾雾”“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到今天都得以实现,孩子们坚信,自己的梦想终有一天也是能够实现的。课文到这里,起到了一个思想的升华的作用。

不足之处:教学中我让孩子多查阅资料,从补充资料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了解的不多,知识贫乏,此类的课外书阅读的比较少。学习语文不能忽略科普知识的普及,因此应该多提倡孩子多读科普的累的书籍,做到与时俱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2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科技知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成就,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很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和科学常识课。在上课前,我刚好听了“现代与经典”教学观摩课,聆听了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的课并不依附于华美的课件,有的甚至不用课件,依然可以把课上得很好。我很长时间将课件作为上课的载体,“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人教社小语专家崔峦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在第八单元时我想试着摆脱对多媒体的依赖。在上这节课时,教室的多媒体坏了,我连简单的PPT都没用。

我布置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课文第三、四段结合具体的实例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农耕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20世纪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这两段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学生习得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按课文顺序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而是根据学生的分组汇报将其调整到第四段之后。这样,在学生自学完第三、第四自然段、在充分朗读并进行了说话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对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理解水到渠成。第二自然段中的小泡泡中“‘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也是理解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解释词义——结合生活理解词义——把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理解——回到课文朗读理解”这样的过程,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学习说明文,不仅仅关注介绍的科学知识,更要关注这些知识是用怎样的言语表达的。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有很多:我忽略了课后问题:“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

这节课是我尝试着减少对多媒体的依赖而上的一堂课,学生上课的热情很高,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介绍,但是我们在认真地阅读和理解课文中体会到了二十世纪人类是如何呼风唤雨的。这节课我感觉到了淡淡的语文味,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孩子想象、思考的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继续在语文味上下工夫。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3

最初做教学设计时,觉得挺简单,这类科学常识性说明文,通常可以找到许多丰富漂亮的教学图片,举很多关于科技成就的例子。当我把第一篇教学设计交给指导教师时,得到的回复是这篇课文被我设计成了“资料展示厅”和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

认真反思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鉴了教学光盘后,最终教学设计定稿。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坚持让学生通过“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的程序去读懂课文。在教学中,我抓住中心句“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中心问题做的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迫切的渴望认识20世纪的巨大变化。

开课后便抛出这一中心句,让学生自由默读后,找出能支撑这个中心句的句子。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找到句子谈感受,理解感悟后总要回归到中心句“二十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堂显得开放,充满激情。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课上同样也是必须的。接手这个班后,发现班上学生朗读能力整体不高,于是我更是特别关注学生的朗读,在教学时也努力做到这一点。通过读第四段,分角色朗读三四段介绍农耕社会和二十世纪人们生活环境的句子,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二十世纪科技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在激情朗读后顺势教授说明方法,教学环节显得自然流畅。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首先,教师语言太多,问题过碎,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评价语匮乏。评导结合一直是指导老师向我传授的教学理念。评是为了更好的导。因此,教师评价语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针对性。整堂课几乎听不到我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因此这又是课堂的另一个大败笔。

最后,语文味不正。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不是很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接手后,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喜欢采用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了引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说点俏皮的,流行的话语是我比较常用的方法。一直没有觉得自己这个做法有什么不好,听老师评课后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大的弊端。这让我不得不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要靠老师精彩的能吸引人的教学。原来的自己一直走在了一个误区中,还好,发现的不算太晚。

路漫漫其修远兮,如何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这两点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多请教,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求索吧!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四: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再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20世纪有哪些科技成就,并借此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成就,学生即可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教学这段时,我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再由此引导生联想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第3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之后,便让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本段。建立此基础后,学生应该能明白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引出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波兰特罗素说的话,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出示一篇练笔,完成本次教学。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4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景。在试教本课的过程中,听课老师两次对我提出建议,要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精当准确,在此对两次试教的评价语言作如下反思。先来看一个教学片断:

语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

处理方式一:

师:祖先的许多幻想而今都变成了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20世纪的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有一句诗来称颂20世纪的科技成就。(学生齐读这句诗)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中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大。

生:我感受到科技成就之多。

师:你说的真棒,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评价:读的真不错!还有谁来读一读?(再生读)

师评价:读得真精彩!

处理方式二:

(学生先朗读这句话)

师:听你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而且还读出了情,你们从中听懂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科技发展之快。

师:你的理解很准确,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就是好像在一夜之间吹来一阵春风,形容科技发展非常快,“千树万树梨花开”,用“千”和“万”来形容科技成就很多。

师:你不仅给大家解释了诗的表面意思,还在此告诉我们,作者引用此诗的目的,赞叹20世纪科技发展之快,科技成就之多。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和理解来读一读吗?(生读,但不够流畅)

师:我从你的语速中感觉到非常激动,几乎读不出了。还有谁来读一读?(生又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咪咪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高涨,教法一中“真棒”等语句,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语句,而在此中间,有一些赞赏和“鼓励”过头的情景:在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听不到些微的瑕疵,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有时还未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赞叹之语就已经脱口而出,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在实践中发现,开始的课堂气氛热烈,愈到后面愈冷清。分析原因,除预设环节之类的问题外,这种激励性评价的过于频繁和泛化,使评语的激励性和导向作用大打折扣。

教法二中,我善于倾听,善于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当学生达到理解水平时,教师激励性评语及时准确,并富有激情。“听到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断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我还通过肯定性和描述性的语言,向学生揭示他们观点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所在,并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如:“听了你的朗读,看了你笑咪咪的表情,我也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方便和舒适。”

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能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若教师的引导能触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其思维和情感真正“动起来”,让思维与文本共舞,让精神律动,那也是入心的鼓舞和激发。教师应当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时,通过对学生的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们指名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行反思,评价甚至调整。如:“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而学生在读时,总是读成“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在此我引导讨论两种读法不同的效果。孩子们在比较朗读后,说:“上百万年时间比百万年时间更长,使我们更感受到了20世纪科技成就之多之大。”仅朗读而言,针对学生朗读的重音、速度、停顿与感情是否到位,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再如:“刚刚这位同学读时,我怎么就没有听出他惊喜快乐的心情呢?谁愿意再读一读?让大家听了就好像亲眼看到科技的迅速变化。”“你读得很认真,如果声音再大些,就更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当学生由教师的点拨在思想认识或读书技能方面获得一些积极变化时,他们也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5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的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课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做到读说结合、读思结合,让课堂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没有……只能……”“21世纪是的世纪。”进行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

再次,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想21世纪,又做到了读想、读写结合。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习热情特别高,纷纷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也是我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这节课学生真正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

总之,只有认真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6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教学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他们也通过上网,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同时,静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我在这一 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质疑感悟,让教学简单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并提炼问题,听与说、理解与感悟、朗读与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围绕“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句展开,让课堂教学简单化。同时,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出疑问”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引导,这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引导,也体现了教学中以生为本,与文本对话的特点。

其次,适时抓住言语训练点,让教学充满语文味。教学中,我抓住“发现与发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教学,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这样摆脱了以往科普性文章的教学中,单一地围绕“20世纪科学技术是如何呼风唤雨的?”等类似的常识性问题转圈的困境,而忽视了语文学习实践本身。有人认为:科普性的文章一般对朗读指导不必过分要求……我并不同意。教学中,首先,通过“从诗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的提出,为学生的朗读找到了情感基点。抓住文中“千树万树梨花开”;第四五自然段等重点句段进行了有效的朗读指导。诸如“你从他的读中听到了什么?”都是对自主阅读、个性化朗读的诠释。教学中教师一再强调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既是对阅读的引导,也是对朗读训练的指导。

语言训练的扎实。在教学中,我从文本中选取具有语言学习与品悟价值的重点词句进行言语训练;有拓展性的、有运用表达型的、有想象发挥的。如对 “发明”、“发现”的学习品悟,让文本真正成了例子,学生成了语言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从课堂教学中明晰地看到学生理解与表达,思想与言语等方面的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忽略了课后问题。课后题提出:“课文写得真精彩,我要多读几遍。”“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这里表明课文的文字简短也是一种语言美。这和我们平时认为的语言美有所偏颇,因此我有些忽略对文章语言美的感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本应该在重点感悟词句的基础上,把握住文章的整体。

总之,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高水平思考,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7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如果没有设计和把握好就容易成为科学常识课,学生会觉得乏味。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具体学情,决定以课题作为突破点,通过抓住每个自然段出现的一个重点句子来贯穿全文,完成教学。

教学中我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首先从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这个关键词入手,先理解词语意思,再由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呼风唤雨的世纪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然后再学习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的两个设问句,这样既可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教学中还对课文中的一些长句进行缩句,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在学习重点段落时,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圈划重点词句,同学们在边读边划边思中,在自主质疑,读中解疑中,对课文由不懂到了解,深入体会文章,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自豪感油然而生,唤起了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地思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能让学生地轻松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具有生命力。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8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属于科技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这篇课文,一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较为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由于课文是一篇科技类文章,文中的语言比较枯燥乏味,形象性不强。因而,在教学课文时,我利用一些图片,音像呈现,提供说话练习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差距,凭籍课前的这一精心预设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平台。

首先激趣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神奇的力量,然后引出课题,接着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细读文本,充分把握言意融合的文本生长点。引导学生在各种画面、科技短片的视听情境中,在生活的前后对比中,在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原古时代的想象中自主建构,逐层推进,把多元理解与语言品味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真切地体会到是科学技术让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时,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像这样的科普性文章,单单介绍一些常识是不够的。为了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品读、想象与表达,也为了让语文课堂教学真实与扎实,我不但抓住文章内的重点句,还设计了几个说话训练。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之前,我引发学生新的生成的兴奋点——“你还希望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他们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他们在一次次探究中提升了认知水平、知识建构。可想而知,收获定是不少的。

当然,在本次的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遗憾。虽然本篇课文不是以情感为主线,但在调动起了学生自豪、骄傲的情绪后还是应该让学生读读重点句。我做到了从文本中走出来,谈感受、说想象,但却忽视了再回到文本中,因而给人感觉,整堂课课外知识涉及的过多,对课文本身的语言文字理解的不够到位。另外有些提问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追问,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习和注意的方面。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9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学生只有在课前占有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认知,产生新的体验。20世纪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和创造,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又能培养学生的课前参与能力,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大语文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感谢学校为我们年青教师提供这么一次拜师的机会,在两个月里时间里,邱老师毫无保留,尽心尽力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本人以四年级上学期《呼风唤雨的世纪》作为徒弟汇报课,现将自己对于本课的反思叙述如下: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阅读了有关于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深入课文奠定基础,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能力。

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再直接切入到课文的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20世纪有哪些科技成就,并借此进行拓展,让学生说说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成就,学生即可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回答。教学这段时,我注重学生的感知,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再由此引导生联想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进一步学习文章的第3自然段,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伟大,体会“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之后,便让学生带着骄傲,自豪的情感朗读本段。建立此基础后,学生应该能明白是谁在“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体会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引出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波兰特罗素说的话,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出示一篇练笔,完成本次教学。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思考的时间,对于说明文里说明方法的运用没有落实的教学当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本人也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校领导对我能及时批评,指导,我将谦虚,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0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语文学习真实有趣,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网络中的信息浩如烟海,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我们的学生该怎么办呢?我们既不能过高地估量网络的功能,认为网络上的信息足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教学时,先提出学习的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到网上查找,而自己却很少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不能怕学生在网上迷失方向,直接提供给学生几个相关的网站,让他们在其中学习。教师省却了让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而学生的视野被禁锢了。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使用网络资源,方便快捷地学习,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基于网站内容来源于书本,而要高于书本;专题网站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专题网站应具有扩展性等特点。我查阅大量资料制作了网络课件。这样的网页中有学生自己搜集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增。

课前我还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较充分地对网页中的内容进行阅读了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帮助认知速度慢的同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目的是想用这种方式来构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网络化教材的学习中,去决定他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教师也由学习内容的传播者变成学生的学习导师,合作伙伴和学习顾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知道学生如何选择学习方向,筛选信息,判断信息,这些实际都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甚至可能会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丰富课程本身的内容。这也给了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上课时,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与学生交流谈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质疑。

(1)齐读课题,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

(2)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

(3)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学生的思维如有源之水,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呼风唤雨”?“一世纪”是多长时间?“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一个世纪?为什么说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呼风唤雨的英雄”是谁?它是靠什么来呼风唤雨的?怎样理解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的回答使我明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已完整地构建了自己的学习内容。我认为按照这种方式构建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将使语文教育发生根本的变革。

2、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引导。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在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对我们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课件设计的问题,导向性一定要强。“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纵向栏目主要帮助读懂课文。我的横向栏目重在激趣,升华主题,开阔视野。

其次,注重思维策略的训练。

(1)用“发散思考思维活”策略训练小学生如何质疑。启发: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在你的脑海里闪现过哪些疑问?在你初读课文之后,你又有哪些疑问?当你浏览网页时,有没有让你感兴趣的?强调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想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2)用“理解深刻有见解”策略训练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提问:科学永无止境,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阅读平台,了解科技历史,关注科技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见解,自然也会对科技的未来充满信心。

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教学决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如果目标不明确的,就等于在大海捞针,花时间多,收获却不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世纪”“呼风唤雨”的意思,知道“20世纪”到底是多长时间,我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一部分进行学习,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0世纪都有哪些科学技术成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然后有理有据地讲明自己的理解——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学生通过对比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的不同,对这句古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想说明什么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3)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但敢说的前提是会听,我要求学生要特别注意“听”,他们会听老师提出的重点和要点,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认真地听,并做到了回答问题时不说重复话、不说半句话,敢讲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真正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3、用美好的心灵畅想未来。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从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阅读平台,听新闻联播,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明白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艰辛的努力,才有丰硕的果实。课堂上还安排了一次畅想活动,“我长大了……”大家谈。“我长大了要开通星际航班,让地球上的人们都能到外星球去旅行。”“我长大了……”一个爸爸妈妈是医生的孩子说,“大了要当个医学家,发明一种药,为生病的人解除病痛,健康长寿。”

给学生一次想象与表达的自主空间,能将爱与理想的种子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唤起学生真诚、善良、自信、拼搏的情怀,谁能说这不是教学的精彩和感动呢?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设计不好就容易成为资料展示厅或者科学常识课,失去了语文的本真,缺少语文的味道。因此,我在教学这课时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凸现语文学科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三、不足之处

上完本课后,我认识到自己在落实方面到位,重难点突出,但在上课时的语速过快,没有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太短。教学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通过理解课题引起学生探讨20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的热情,引入重点段的学习。接着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品读词句,学习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最后拓展升华办一张科技手抄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1

【情景说明】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以下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扇,没有空调,没有冰箱,也没有微波炉。

生:那时没有动画片,没有泡泡糖,没有电动玩具,也没有游乐场。

生:那时没有潜水艇,没有远洋轮船,没有直升飞机,也没有宇宙飞船。

生:那时没有高大的楼房,没有宽阔的马路,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没有热闹的超市。

……

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但是,在最近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

课件出示:

卫星、程控电话、航天飞船,介绍现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下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我知道20世纪人类可以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工作,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生:20世纪,人们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生:我知道医生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很小的细菌,用激光刀做手术可以减少出血量。

生:20世纪有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像无土栽培技术,钠米技术、基因技术等等,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生:我通过上网,查找到中国科学院的网址。在成果博览里,共统计了不同行业的科学成果8千多项。它们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反思】

早在上世纪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我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开出,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20世纪科学成果的有关资料后,又要求他们继续说下去,20世纪的我们还拥有一些什么。在这样的对比过程中,学生既感受了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巨大的区别,又在收集资料中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片段二】

师: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的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么,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科学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精彩,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而自豪。

生:美好的神话能纷纷变成现实,是科学知识创造了这些奇迹!

生:我觉得人类太了不起了!他们所创造的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

生:我想说,我们生活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在享受科学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发明更多的科学技术,造福人类。

师:如此多的科学发明创造竞相涌现,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想象一下,过去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

生:他会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居然真的能够实现啊!

生:他会高兴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那么多年没有实现的梦想,你们竟然在短短的一百年内就做到了。

生:他会惊奇地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没想到,我的子孙们这么争气。

生:他会遗憾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想不到他们的生活才真的像神仙一样啊!

【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本段教学,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面对这一切,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接着,我又启发学生用想象去填补文本的空白,拓展思维的空间。“假如享尽荣华富贵的王公贵族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今天的社会,他会怎么说?”学生又换了一个角度去感受现代生活的精彩,体会科学技术的神奇。这样,从自己到他人,从感受到想象,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地感悟,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又给了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

【专家点评】

正如这位教师所说的那样,这篇教学案例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给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首先是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从书本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使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其次是有层次性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表达空间。从简单地模仿“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的句式说话,到灵活地运用自己所收集的资料介绍20世纪人类还拥有什么,再到创造性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以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为目的语文学科特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最后是给了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超越文本的想象说话,既是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也是文本再创造的体现,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本片断最大的亮点是体现了语文的“生活性”、“文字性”和“创造性”。真正的语文离不开生活的积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也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2

一、与时俱进活学活用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在理解“呼风唤雨”这个词时,我想何不采用网络搜索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既简单,又实用,也是让学生了解20世纪科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很好说明。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这个设计,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查找资料的方法,不仅取得了语文课中预设的效果,也是一个很好的延伸拓展。

二、合理选材创设精彩

合理地选材是一堂课是否精彩的前提和关键,有内容有内涵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使积极思维的动力。作为第一课时,我重点学习三、四两个重点段,给课堂注入了活力、注入了内涵。当讲到第四自然段的科技成就时,让学生再举出一些例子。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磁悬浮列车、X射线、纳米技术、载人飞船、数字电视……”学生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很多。学生活跃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带动了课堂的气氛。当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时,学生激情的朗读把一篇枯燥的说明文融入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也强烈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的科技成就,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们还深深地沉浸在文本带来的精彩中。这样的成功都源于丰富的课堂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3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景。

课文虽然比较简短,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特点,有感情地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3、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巨大变化。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试图以20世纪前、后作比较,以及20世纪所取得的一些发明创造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是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过上了比过去王公贵族还幸福的日子。

我上课思路主要是这样的:

由谈话引出课题,请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初读课文。然后点出课文的中心句,再请学生质疑,把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归结到解决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接着让学生充分读课文,交流读后所得。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就是人类在20世纪前后过着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这些都源自现代科学技术。然后把这两组句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理解其中的含义。最后又回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一读。这节课结束时我安排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21世纪,希望科学技术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么样的变化。最后我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结束课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的情感。

学生虽然通过朗读课文,理解了20世纪是如何呼风唤雨的,但由于课件中缺少直观图象,学生体会不深。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4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说明文,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类文章,觉得读起来没有意思。但在教学这课时,我却发现学生对这类课文非常感兴趣,学起来热情很高。因为自己对教学这篇课文没有太多的想法,所以在备课时认真观看了教参后附带的光盘,从中汲取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它上成科普课,而是上了一节很有“语文味”的课,我想这也是学生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吧。

教学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并通过题目找出课文的中心句,然后围绕中心句进行讨论“从哪里看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教学这两段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最后,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的畅想、交流: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还会创造怎样的奇迹?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使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激发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

【教学片断】

星期四上汇报课,因为是我第一次上这样的公开课,心里很紧张,使得许多本来设计的教学环节在处理上比较马虎。下面就上课的一个环节做反思。

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还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也没有汽车。

师:我们能不能说同一类的?比如说交通工具。

生:那时没有自行车,没有摩托车,也没有飞机。

师:谁还能来试一试?

生: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空调。

……

师:谁还能说一说古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课件出示:

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望远镜,就用“千里眼”来寄托看得远的愿望。 没有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师:按照第一种方法来填第二题。

生:没有电话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生:没有手机__________,就用“顺风耳”来寄托听到远方声音的愿望。

课件出示:

没有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 __________的愿望。

【教学反思】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因此,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

课前,我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农耕社会时的生活状况,并收集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资料,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其次,抓住训练点,生发出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模仿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句式,说说农耕社会人们还没有什么。接着,有采用“课件出示没有 __________,就用“__________”来寄托__________的愿望。”的句式说说现代社会用哪些高科技将古代祖先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这使得学生积累了语言、模仿运用中训练了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上好了自己的课后,我听了朱文洁老师的课,听了她的课,我深深地感觉到我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她那优美的朗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情景中,而我也许是自身素质的水平,在课堂上很少采用。同时,在学生回答后的教师评价更值得我学习。我的两位师傅也一直给我指出,在课堂上评价很重要。

在这次的汇报课上,我仍旧没有改掉这个毛病,从以上的一个教学环节上就可见一斑。我对夸奖太珍惜了,听了朱老师的课,她在课堂上的夸奖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像我一样用“回答得不错!”这样苍白无力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明显要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学习。争取明年的汇报课上有所进步。

下载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一篇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颐和园》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者按照游览的......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达小玲 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写的一篇科技类说明文,文章仅用了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范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就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

    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通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4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情景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四语 周静 这篇课文是科学常识性说明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5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1 这是一篇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容易入手。由于这篇课文的中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