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联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联网教学设计》。

第一篇:物联网教学设计

《走近物联网》教学设计

作者:杭晓峰 钱耀刚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11期

教材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走近物联网。本课是学生真正走进物联网的一个前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入手,通过启发与发现、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体验,使学生逐步了解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其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

《走近物联网》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们已经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身边的应用,对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所以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并尽量通过讨论、实践与设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视频展示、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环节,提高对物联网及其应用的认识;②通过对实验器材的实践,了解传感器的作用,并设计相关的物联网实际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体验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物联网的应用,产生并保持学习的兴趣;②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③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培养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④能辩证地认识物联网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物联网的应用。

难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1.暖场视频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段奇妙的视频。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百度神灯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成为现实,而老师这里也有一盏神灯,大家想来体验一下它的神奇吗? 2.魔法激趣、情境导入

师:老师可以用魔力来控制它“开”、“关”,神奇吧?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力呢? 生:声音、遥控„„

师:遥控?有点接近答案了。声音?你来试试。那么到底是什么呢?秘密就在这部手机里。你们再来猜一猜,老师用了什么魔法?

教师小结:刚才利用手机通过网络控制了灯的开关。

师:除了手机,还可以用什么设备?

板书:手机(计算机)„„网络灯。

设计意图:本课初始利用小米的智能家居设备表演小魔术,以鲜活的例子抓住学生探究的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物联网技术的特性,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3.学思践悟、走近物联

(1)变一变——网络无处不在师:老师再表演几个魔术,想看么?请看,这是老师的办公室(摄像头),可以给电水壶烧水(演示),这是空气净化器,开、关(演示)。大家思考一下,你家的电灯、电水壶有这种魔力吗?和老师的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这样的魔力。要达到这种魔力必须要有网络。

师:是的,这些电水壶、空气净化器等电器+网络就成为一种智能电器,这就是一种加法发明法。同学们要是掌握了这种方法,也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发明家。

板书:电水壶 空气净化器„„

(2)猜一猜——传感器妙趣多多

师:(打开手机的控制界面)刚才老师就是用这个控制电器的。哪位同学想来体验一下? 学生上台学习演示开关电器。

师:老师不但能开关空气净化器,还能了解办公室的空气质量。(让学生观看手机控制界面上的pm值)大家来猜猜,手机怎么会知道的?

生:手机上装了个东西„„

师:老师告诉大家,空气净化器里有一个部件,它能像我们的鼻子一样,感受到空气的质量,这种部件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传感器。(板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非常厉害,它就像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有的像耳朵能听到,有的像眼睛能看见,有的像鼻子能闻到,还有的像皮肤能感觉到,它们都是智能电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传感器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点,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将传感器与人体感觉器官类比,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传感器的作用,为后面物联网的创意设计做铺垫。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生活实践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

(3)试一试——传感器神奇无比

师:传感器有这么大的作用,大家想不想来体验一下?

根据课前分组,请组长带领组员一起来体验,ppt出示体验要求:①组长至老师处领取体验器材。②仔细阅读器材使用说明,并按要求实验。③说一说实验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发现,想一想传感器的作用。④实验结束后请小组长拿着实验器材和使用说明汇报结果。

学生实验,教师相应指导,和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上台交流。

教师出示ppt,提醒回答的要求:我们做的实验的名称是(),我们是这样做实验的(),知道了传感器像人体上的()发挥了作用。

(4)取一取——物联网顾名思义

师:刚才同学们体验了传感器的神奇,我们知道,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板书: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应用(智能)。

师:像一些物体和另一些物体(板书两个大圈)通过网络技术联结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网络,你能试着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互联网、网络。

师:这种网络是物与物的相连,我们就叫它物联网。(板书揭题:物联网)

设计思路:用任务驱动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去亲自实践,体会传感器的神奇作用。利用思维导图概括物联网概念及其特征,将学生对物联网的认识由感性层面提升至理性层面。4.展望未来、创意无限

(1)自学探究,漫谈应用

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物联网,物联网不但在家居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请大家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了解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师出示ppt:边看边思考,你了解的是物联网应用的哪一领域?它是怎么样实现智能应用的?请大家注意,每个组浏览一个物联网应用专题。

教师分配任务。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刚才了解了物联网在哪一领域的应用?它是怎样实现的?老师从物联网的应用中找了一个案例,大家来看看到它是如何描述的。(ppt出示案例)

(2)创意无限,设计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研究,我们了解了物联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看来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物联网了。

教师出示ppt:你想不想来设计自己需要的一种物联网应用呢?可以用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完成创意。(小提示:这种应用可以是较实际的,也可以是未来才能实现的。)师:大家可以开始讨论,一组至少完成一个创意。

学生展示并读出自己的创意。

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师:这位同学的设计有哪些优点?你觉得如果再加上些什么创意会更好?

师:(学生说学生评,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的设计将通过你们的巧手来实现。设计意图:此处的设计先浏览网页再漫谈自己的收获,最后再设计自己的物联网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将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再通过对创意设计的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5.总结提升,憧憬未来

师:今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亲自实践、创意设计等形式认识了一种新的技术叫物联网,开始走近了物联网,你能说说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吗?

生: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的相连。通过传感器我们能感知周围的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传输信息,最终使得普通的物体有了魔力,应用更加智能。

师: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它,那么下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真正走进物联网,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六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因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比赛需要,上课学生改为五年级,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更多地从学生已掌握的既有知识与能力出发,意图设计出一堂孩子们喜欢的物联网体验课。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了解物联网的含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识物联网在身边的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阿拉丁神灯——百度神灯——智能电灯——神奇的智能家居场景这一系列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新课,学生的兴趣被形象的魔术表演所吸引,从而具体形象地感悟到“物联网”的宽泛定义。接着以猜一猜神灯的魔力所在等来体验传感器环节,以想一想传感器与身体的哪个感觉器官类似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实践的过程,理解传感器的实际作用。在浏览物联网应用网站的过程中了解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并最终为自己动手尝试设计一种物联网应用服务。学生在大胆鲜活例子的指引下,思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在最后一个设计应用环节时所表现出的创意不但贴近生活,而且很有个性。

板书设计方面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物联网这种新生事物的名字,自己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走近物联网服务。

点评篇二:第1课 初识物联网 教学设计

《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篇三:六年级 物联网 教学设计(共13课)《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智能楼道灯---红外线传感器》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生活中的红外线感应楼道灯为例,通过对其工作过程的解读,引出本课核心内容——红外线传感器。第二部分在对红外线传感器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简单说明其特点及红外线感应开关的使用场所。第三部分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红外线的理解大多来自生活,有些来自电影,有些来自书本。因此对红外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红外线感应器的应用。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教学难点

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知道或者了解红外线么? 2.什么东西可以发出红外线呢,人体可以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教师:介绍红外线的知识和概念。1.生介绍红外线知识。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红外线感应楼道灯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③生自读课本了解相关原理和知识。经验交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分享。2.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①阅读课本,初步认识红外线传感器。

②指名学生说出红外线传感器的操作特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3.课后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楼道开关的控制方式。

4.认识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①师介绍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使学生了解其应用非常广泛。

②思考:楼道灯自动点亮后,为什么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再自动熄灭?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③按照要求完成探究屋的内容。(四人小组协作完成)填写成果篮。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红外线传感器,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红外线传感器,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红外线传感器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第二篇:物联网

组成:宇宙空间部分:由24颗人造卫星构成,其中21颗工作,3颗备用。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使地球表面任何地方在任一时刻都有至少6颗卫星在视线之内,可达到准确定位和跟踪。4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6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工作

原理: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受器的位置,并提供经纬度坐标,可以达到准确定位。但GPS定位的位置需要在可看见人造卫星或轨道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只用于室外定位。

组成:GPS手机+网络基站+位置服务器+GPS

原理:1)AGPS手机将其的基站地址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 位置服务器将与该位置相关的GPS辅助信息(包含GPS的星历和方位俯仰角等)传输到手机;2)手机的AGPS模块根据辅助信息(以提升GPS信号的第一锁定时间能力)接收GPS原始信号; 3)手机解调GPS原始信号并计算手机到卫星的距离,通过网络传输到位置服务器;4)位置服务器据此完成对GPS信息的处理,估算手机的位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定位网关或应用平台,完成手机用户的定位。

特点: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星型网、网状(mesh)网和混合网。星型网是由一个PAN协调点和一个或多个终端节点组成的。

PAN协调点必须是FFD,它负责发起建立和管理整个网络,其它的节点(终端节点)一般为RFD,分布在PAN协调点的覆盖范围内,直接与PAN协调点进行通信。星型网通常用于节点数量较少的场合。

结构:Zigbee的体系结构由称为层的各模块组成。每一层为其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即由于数据服务实体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管理实体提供所有的其他管理服务。每个服务实体通过相应的服务接入点(SAP)为其上层提供一个接口,每个服务接入点通过服务原语来完成所对应的功能。

4.物联网概念及层次结构:

定义:把任何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 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层次结构:物联网应用层(行业应用系统、行业应用平台),物联网网络层(业务支撑平台、核心网络、接入网络),物联网感知层(定位授时、摄像监控、传感器网、M2M终端、RFID读写)

RFID的结构:从结构上讲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和很多应答器组成。

RFID的组成::由天线,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一般来说都是用签作为应答器,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由天线,耦合元件,芯片组成,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rfid读写器(如:C5000W)或固定式读写器。

应用软件系统 :是应用层软件,主要是把收集的数据进一步处理,并为人们所使用。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三要素: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

特征:传感器网络是集成了监测、控制以及无线通信的网络系统,节点数目更为庞大(上千甚至上万),节点分布更为密集;由于环境影响和能量耗尽,节点更容易出现故障;环境干扰和节点故障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传感器节点是固定不动的。另外,传感器节点具有的能量、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等都十分有限。传统无线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提供高服务质量和高效带宽利用,其次才考虑节约能源;而传感器网络的首要设计目标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也是传感器网络和传统网络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关键技术:节点自定位技术、时间同步技术、(3)数据融合技术、(4)网络安全技术

概念: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即“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特点:(1)M2M通信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M2M通信是面向机器的通信,它将遍布在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网络,所以具有常规通信所没有的特点。(2)M2M表达的是多种不同类型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包括机器之间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以及移动互联通信。

3)M2M让机器、设备在应用处理过程中与后台信息处理系统建立无线连接、共享信息,并与操作者共享信息。(4)M2M技术综合了数据采集、远程监控、GPS等系统,能够使业务流程自动化,集成公司的IT设备和非IT设备,并创造相关增值服务。

8.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的资源计算方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 是指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和服务器集群,通过互联网实现网络服务的“电脑云”。

特点:以免费或付费使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种计算服务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9.古迹、古树实时监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

数字家庭,定位导航,现代物流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零售,数字医疗,防入侵系统

10.2009年8月,“感知中国”的讲话把我国物联网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推向了高潮,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无锡市江南大学还建立了全国首家实体物联网工厂学院。自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1]

物联网的概念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它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截至2010年,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效益,《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表明,2010年物联网在安防、交通、电力和物流领域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0亿元、300亿元、280亿元和150亿元。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600多亿元。

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第三篇:基于物联网的体育教学平台设计(精选)

基于物联网的体育教学平台设计

摘 要:研究面向实时体育教学活动,运用物联网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结合传统校园网及IT信息技术手段,提出一种新型、动态、开放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对该设计原始教学活动数据采集、分析、建模、挖掘、展示、反馈、自我完善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对模型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与排球体育教学的结合进行了实验设计,实验显示通过平台仿真,较好促进了学生对传球、垫球、发球等基本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教学平台;物联网;移动平台;校园网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5)01-0090-05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LI Shang-bin1,WANG De-cai2,LIU Ying-shuang1,ZHAO Pei-yu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2.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 By applyi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coupled with traditional campus network and IT information technical means,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new,dynamic,open physical education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design for real tim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ctivities.The authors expatiated on this design from such aspects as original teaching activity data collection,analysis,modeling,mining,display,feedback and self-perfection,probed into model realizing technologies,and worked out an experimental design for combing the platform with volleyball teaching.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ing,mastering and applying of basic techniques such as ball passing,ball receiving and ball serving were nicely promoted by means of platform simulation.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platform;Internet of Things;mobile platform;campus network

为改进高校的体育教学辅助平台的教学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无线平台技术,基于原有校园网络,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和移动平台技术,构建高校体育新型教学辅助信息化平台的思路,为实现运用先进信息化手段辅助体育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以前大多数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多是静态数据库、静态资源方式搭建,基于物联网环境下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是直接面向实际课堂教学、进行课堂实时数据的采集和存储,这对原来的信息化辅助教学模式在数据采集方面是一种新的变化。

基于物联网传感器技术,遥感技术可以把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或教师转变成“活点”,这样就相当于把运动的过程用数字化的方式存储起来,为将来模拟、分析、建模进行数据准备,这就为再现实际的教学活动模式奠定了数据基础,这种模式的转变相对于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转变。

动态的自我反馈完善体系,使用教学理论的数据进行理论建模,将得到理论教学参照模型,使用实时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采集到的动态数据建模,将会得出实际的体育教学模型,再将两种模型对比,将得出理论和实际模型的差异,依据差异可以分析问题、指导完善教学活动,从而不断自我反馈、迭代、完善,这样会形成理论模型和实际模型的动态互动和反馈优化,这种动态模型的数据源是物联网采集的,这也是物联网和数据建模仿真的重要意义。

源于实际教学活动,评估实际教学活动、改进实际教学活动,有理论模型、有实际动态的模型,就能够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指导、评估每个课堂的教学活动,甚至细致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切实的把握教学活动中重要的指标数据,用实际的数据说话,依据实际的数据制定改进计划,对切实指导每个学生、每个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所以,将现阶段的先进IT技术,如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IT信息化手段和传统体育教学平台结合起来,设计构建新的体育教学平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原有体育信息化平台与物联网及移动平台技术比较

1.1 原有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

原有的体育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多数是基于Web服务站点的方式组织,多以教学录像视频的方式和HTML形式展现,实现技术则多以后台数据库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某种Web开发技术研发实现[1]。

之前搭建的体育教学平台,由于是以静态资源为主,HTML的Web站定方式展现,所以与实际课堂教学活动关联不紧密。因此,之前的大多体育教学平台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但对于实际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时、真实原始数据没有进行采集,更没有运用IT信息技术进行挖掘分析和仿真建模来检验和完善实际的教学活动。

1.2 物联网及移动平台技术的发展及带来的契机

国际电信联盟(ITU)和《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论述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物联网进行主动信息交换[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络,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物联网的基础和核心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延伸到了任何物体和物体之间,使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3-6]。

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是动态性、实践性,结合物联网传感器遥感技术和“活点”技术及当前信息化的IT技术,对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计算机辅助实现,构建新型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7],使得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变成“活点”,并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监控,也是物联网技术在这一领域应用的体现,这一设计构想的提出,对大学体育教学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体育教学活动本身运动的特点,整体有一定内在规律性,利用物联网、移动终端及相关信息化手段,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活点)运动数字化、运动规律模型化,使实际教学动态数据转化为计算机动态的数据,这对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以往相对静态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质的变化。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进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8]。随着IT技术不断进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我们在体育教学信息化教学平台方向的努力和实践使得我们的教学理念和IT技术结合得更加紧密,使之向着更加有效的促进学习和管理的方向前进,我们的设计在教育技术的指导下,围绕体育教学平台内在特点及需求,结合不同方面IT技术,构建分层的平台模型。包括传统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建模仿真技术、数据库技术、应用开发技术等,下面从技术路线和平台模型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1 体育信息化教学平台技术路线

1)传统网络技术。

传统网络及原来的校园网络,作为采集后的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网络,与原来教学平台的作用是一致的,是连接物联网层和数据中心的枢纽,亦是提供服务的基础环境。

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层是平台数据采集动态性特征的体现,主要是运用终端传感器技术对体育活动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如田径竞赛项目中时间与队员的位置、起跑的压力、跑进中的姿势照片等;还如排球比赛中的双方球员的位置、球的速度及路线等。理论上只要配备相应指标的采集传感器,就能采集到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再通过无线网络,无线网关经过校园网络传送至后台数据中心。

3)移动终端技术。

移动终端技术,例如目前流行的Android平台,可以开发平台和教学活动中的个体,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动态实时交互应用,可以起到状态监控的指导作用,如在长跑运动中,经过一段时间向参与者通报其所在的名次、达到的速度、心跳次数、血压和教师的指导等,总之通过Android平台和无线校园网络,为整个平台的实时交互提供技术实现的可能。

4)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采录积累数据的不断增多,为后续的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手段,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例如,把学生每的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时提供运动处方。这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开展体育锻炼,把握体育教学活动的某些规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数据挖掘中发现的规律,对于体育教学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建模仿真技术。

建模仿真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数据和理论的数据,通过建模仿真软件对体育教学活动建立计算机实现的仿真模型,采用直观、可视化的手段,使得仿真模型与实际模型建立直观的一致性,使用实际的数据可以驱动的模型,目的是能够反映出实际体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况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直观认知和理解。这样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参与者才能从主体的角度总结和提出问题,并制定修正的方法,可以说仿真模型是以数据驱动的真实体育教学活动的计算机还原,是一座链接平台和参与者的桥梁。

6)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相对已经成熟的技术,实现整个平台的数据存储任务,亦是数据挖掘的数据仓库的承载着,起到底层支撑的作用,也为网络前台、移动终端前台的展示提供数据支持。

7)结合体育教学需求进行应用开发。

如果说上面的平台相关各项技术多是依赖现有的IT技术和产品,这部分的应用开发技术则是偏向研发,需要根据大学实际体育教学活动的需求,依托上面设计的各项技术,分析需求、设计各个环节的技术实现思路,最后运用现有的IT技术,如JAVA、.net等开发技术,开发出整个平台,这部分相当于整个平台的具体实现,整个连接上面各项技术。也是平台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是整个平台的核心。

物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对应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活点”,是运动的原始采集层,网络和数据库是“活点”数据的存储载体,建模仿真技术是体育教学活动规律的再现,数据挖掘技术是对大量数据宏观特征的展现,总之需要将IT技术和体育教学需求紧密结合,才能设计出先进的教学平台。

2.2平台模型总体设计架构

1)总体的层次结构。

平台以体育教学活动为驱动,通过物联网、无线网络采集实时、实际的教学活动数据;通过校园网络传到数据中心,再以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建模和数据挖掘以及应用展示。

传统网络及原来的校园网络,作为采集后的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网络,与原来教学平台的作用是一致的,是连接物联网层和数据中心的枢纽,亦是提供服务的基础环境(见图1)。

图1平台整体层次架构示意图

2)平台模型解读。

(1)依托实际教学活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是驱动终端物联网层的源动力,在实际设计实现时要根据具体的体育教学课程的不同,实际使用不同的传感器进行采集。

(2)物联网络实现教学活动原始数据采集(如时间、位置、压力、画面、环境信息等关键数据)。物联网络是体育活动原始数据采集的承载,因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同而不同,类似于神经系统的末梢神经元一样,不同的神经元负责不同的条件反射,物联网层整体构成体育教学环节的采集层。

(3)无线网络和传统校园网络完成采集数据上传数据中心。无线网络和校园网络层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数据中心,也是下传控制信息的传输网络。数据中心负责存储教学活动中的原始数据,是开发构建应用系统的基础,是数据仓库的载体,这个层次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之一,是其上的应用层、体育活动建模和数据挖掘的基础。在实际实现方面,是可以采用目前主流的数据库平台实现,如Oracle、DB2、Sybase、Mysql、Sqlserver等。

(4)应用层。应用系统可以围绕以下方面进行,Web应用、数据挖掘、检查管理辅助等。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库,可以构建Web信息系统,如信息查询、成绩查询、基本信息查询等,这部分可以融入原来的体育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活动建模分析采集到数据中心的数据,是实际体育教学活动原始要素数据的采样,可以根据实际的体育教学相关理论,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建立相应的领域模型。如针对一次足球教学活动的建模实现,可以依照以下思路进行,假设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集了双方队员的时间及位置序列的原始数据,那么通过计算机可建立类似动画回放效果的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回放教学活动中每位球员在场地上的位置变化动画,通过模型可以判断足球教学中学生的运动轨迹,评价学生的成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活动。数据挖掘的应用主要针对一些整体的、趋势的、潜在的规律进行模式分析,如学生在校4年的体质健康趋势、各个不同学期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比较分析,需要海量数据,需要深入分析各个因素的潜在关系,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挖掘模型,反复反馈、修正,对实际的教学中一些长期、关键决策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检查、管理应用,这个层面的应用主要用于人为参与较多环节,如领导不可能同时参加很多现场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数据及模型,查阅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原始状况,对具体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依据原始的数据对评估实际教学水平有一定的现实作用,可以避免传统问卷等方式有可能获取不真实数据的情况。

(5)基于物联网、移动网络的教学平台,立足全面整体的原始数据采集,把教学活动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有机的联系起来,原来的系统相对只是静态的数据,如学生、教师、课程等,而新型的系统不仅有原来意义上的静态数据,而且注重体育教学活动的动态数据。这对体育教学的辅助作用在数据层面上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个性化、细致的教学指导制定,由于整个平台的数据是静态和动态数据组成的完整数据,因此可以细粒度到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个性化的、细致的掌握每个学生的体育教学活动状况,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指导提供了原始的参照数据,在这样的数据支撑下,制定细粒度的教学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将大大提高,而且在某指导下的新的采集来的数据,又会反馈给系统,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的闭环系统。这个新型体育教学平台拥有一个重要核心之一,就是他的自我完善、不断修复的特性。

(6)移动平台,实时交互、查询。移动平台的技术可以运用到一些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需要交互的场景,如在长跑赛场汇报自身的情况及接收教师的指导等,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加3G手机作为硬件环境,基于其系统平台开发类似原来大哥大通信方式,用以辅助教师在教学或比赛活动中,实时掌握学生的信息和下达指导。另外,随着3G网络和终端的普及,可以在移动平台下开发一些查询功能,比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主要数据,给自己一个反馈、思考问题等,有助于了解自身的状况,这也是依托整体的全面细粒度的数据而实现的。平台与排球课程教学实验

3.1 实验流程设计

教学内容:排球基本技术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等5项技术。

教学时数:18教学周,共计36学时。

对照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老师讲解、示范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排球教学网站支持的在线自主学习,便于学生课前、课后自学。

物联组:在实验组的基础上,通过体育场馆触摸屏增加教学实况播放、教学录像回放以及教学仿真模拟的视频播放。

3.2 各组考核成绩评定分析

通过对物联、实验、对照3个组的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排球基本技术中传球、垫球、发球技术评定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平台仿真组成绩与对照组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性差异(P

在排球扣球、拦网技术评定中物联组与对照组成绩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究其原因是排球扣球、拦网技术是排球教学中较难掌握的技术,课堂教学时数不足以及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限制,掌握起来较困难,即使是利用平台仿真辅助教学也同样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平台的建立和运用,使得体育教学这门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教学活动,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得两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循环互动模式,相互支撑、相互提升。结论

研究从以物联网及IT信息技术结合的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为基础,提出全新的IT技术融合下的体育教学平台框架,是集传统网络、物联网、无线网、移动终端及各种IT技术的组合和创新。本平台理论、技术上对原来的教学平台是一定的突破和革新,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技术挑战和难题,尝试运用物联网技术、无线技术、数据挖掘等IT技术在体育教学中提出了一种尝试,具备实时的特性、自反馈完善的特性。

同时,在本平台与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过程中,将在以下方面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转变和提升。

教学活动实时监控方面,与以往的分散、分时监控不同,基于平台可以构建全局统一的动态监控系统,有利于对“运动中的教学”进行全面实时了解,从而及时准确的对体育教学进行优化和调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可以使用体育教学平台采集的数据并建立模型,动态的构建全面、科学的体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更准确了解教学质量。在交流共享方面,将通过平台采集到的数据,实施建模、仿真,共享出来,使其网络化,以便于促进体育课程的交流与学习。

基于物联网技术、无线网络以及移动平台技术,提出新的体育教学信息化辅助模式,对原有网络教学模式是一种革新和突破,实现一种新型动态的面向实时教学活动的数字化采集、建模、评估、分析、展示的综合性平台系统。希望在未来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信息化体育教学辅助平台能够实现,为辅助体育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颖洁.基于Internet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J].体育科学,2001,21(5):40-42.[2] 古映键,许海波.物联网时代的智能交通[J].中国公共安全,2013(11):274-278.[3] 艾浩军.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4] 沈苏彬,李雄飞,范曲立,等.物联网概念模型与体系结构[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8):1-8.[5] 张福生.物联网开启全新生活的智能时代[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6] 张明立.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2.[7] 赵培禹.触摸屏电脑辅助体育实践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7(5):111-113.[8] 程东元,王小雪,刘雍潜.教育技术:定义与评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第四篇:第1课 初识物联网 教学设计

《初识物联网》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一物联网的概念为引入,通过对概念的解读,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本质。第二部分介绍了物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物联网概念的理解,还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学情分析

对于物联网基本概念的教学,建议教师从学生相对熟悉的因特网入手,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了物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络,只是其连接的设备不仅是因特网中的计算机,而是可以发展为世间万物,并强调需要传感设备才能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

预设教学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教学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实践园。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教后反思:

物联网这个新概念还是在第一次看到教材时才知道,这让我很汗颜,经过一番搜索后,原来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据说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还有“物联网”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在进行本堂教学时,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更直观的体现物联网时代的来临,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段介绍视频。学生观看的都很认真,时不时的发出惊叹,彻底的激发了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以及物联网在生活的广泛应用。书上的内容很少,因此在制作课件时,我引入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物联网在每个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物联网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和变化,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第五篇:物联网教学评价方案

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业评价是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在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目标等方面较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探索工作过程导向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明确规定学生学业考评的原则、依据、方法等,有助于提高教师对学生表现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以学业评价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出发点和归宿,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进而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适应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有助于促进我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形成我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提升我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评价展示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以及创新的成果,促进学生的反思和进步。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达成专业学习目标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注重过程性学习、方法能力的学习,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专业能力,完成课程标准,激发潜能,探索创新,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遵纪有礼,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促进学生成长为具有社会主义优秀品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全面地,最大可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有反馈功能。通过教学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知道教学过程的结果,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反馈信息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信息工程学表明,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来调节行为,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目标。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的和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学生获得反馈信息,能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此外,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研究表明,经常对学生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并加以适当的评定,可以有效地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课堂学习。

教学评价可以起到强化功能。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师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实验证明,适时地、客观地对教师教学工作做出评价,可使教师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师进一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鼓励、学习成绩测验等,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同时,评价能促进学生根据外部获得的经验,学会独立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即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教学评价可以提高竞争功能。教学评价尽管不要求排名次等级,但其结果的类比性是客观存在的。如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就能引起任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学科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了解到教师、学生、本班、本学科的优势和劣势,看到差距,认识到自己在总体中的相对地位,客观上能起到竞争的作用。

下载物联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联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联网论文

    浅谈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 摘要:物联网产生以来在很多领域给人创造了更多的便利。为改善教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将物联网技术引入校园,推动了智能校园的建设。未来,应用物......

    物联网论述

    物联网亟待建立全球“游戏规则当前,物联网已经成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力。世界物联网即将爆发 ,互联网下半场已经开启,那就是物联网时代。 未来差不多所有能看见的......

    物联网讲稿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

    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与应用 摘要:继计算机、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一物联网,因其广阔的行业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物联网的架构体系、关键技......

    物联网职业规划

    物联网职业规划 物联网职业规划1 相信有很多同学是在高考前冲着“通信工程”这块金字招牌才进这个专业的,而在进了大学后其中又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未来比较迷茫或担忧我们......

    物联网演讲稿

    感悟物联网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

    关于物联网报告

    物联网发展与应用探讨 摘 要: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 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它被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将......

    物联网调查报告(推荐)

    2010大学生对物联网新兴产业认知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