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天路》这首歌。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
生:(听过)指名介绍,(这首歌叫天路,是歌唱铁路工人修筑青藏铁路的事儿的)师:说的好,这首歌深情的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惊天壮举。那你对青藏铁路了解有多少呢?能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学生汇报搜集的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2.师:同学们的资料搜集的不错,课前功课做的非常好。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而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部人民的梦想,也是全国人民的心愿。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也正在由梦想变成现实。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课题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齐读课题2次
4、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铁路工人一起走进修筑青藏铁路的施工现场,了解筑路工人在修路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感受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都讲些什么?
2、生:轻声读文
3、师:老师看大家读的很认真,也很投入,相信在初读中你一定有很大的收获,那老师想考考大家,你有信心吗?(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
4、指名读课件中的生字词、重点词
5、师:看来大家对生字词掌握的还不错,那你对课文了解有多少,通过初读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
6、生:课文主要讲筑路工人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终于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的事儿。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青藏铁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请同学们读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好好读一读。课件出示重点句。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生: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师: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这条铁路的具体路线?课件出示青藏铁路路线图
4、看了这条路线图,你有何感受?(路程好远,好难啊)
5、指导朗读。那就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句话,要把你心中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上个重点句
体会:天气太恶劣了。筑路队员极度缺氧,生命都受到的威胁。(抓重点词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始料不及,杯水车薪和海拔4905米理解句子,利用白板把重点词做上标记)
板书: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第二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堂实录
教学准备:课件、板书简笔画:崇山峻岭中铁路通天、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
课件播放《天路》。
师:听过这首曲子吗?名字叫作——生:《天路》。在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旁
边板书:天路。
师:这支歌是献给青藏铁路的英雄们,(课件出示铁路工人图片图片)因为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世界奇迹:修筑了世界上海拔最高(5072米)、线路最长(1956公里)、穿越冻土里程最长(550公里)的青藏铁路,(课件图片)就是它被称作:天路!让我们乘上飞奔的列车去感受那里曾经发生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好不好?
师:自由读书,遇到生字,想办法解决。
师:想一个词,精练地概括你读后的想法或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性的让学生上来板书(奇迹、伟大、艰难、英雄、智慧„„)
师评价:读书有所思考,用心读了。
师:“艰难”一词,从何谈起?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文字: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师:再读,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词语感受到“艰难”了?
生交流„„师补充资料:(多年:风火山是一座万年冰山。复杂:部分坚冰厚度达100多米,大约15层楼那么高。难度极大:风火山又有鬼魅山之称。)
师:体会到艰难了吗?你能读出艰难吗?抽生读„„
师:所以一些西方媒体怎样预言?(课件出示课文文字: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师:你怎么理解他们的这种说法?生„„
师:一方面肯定了风火山确实是艰难重重,另一方面外国人对中国铁路事业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
师:面对外国人的质疑,面对这样艰难的路况,我们的筑路大军退缩了吗?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给课题加红色感叹号!
师:但是,风火山,这被称为鬼魅的万年冰山,哪里会那么容易投降?它更是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甚至威胁到了筑路大军的生命。
生交流课文: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师:我们的筑路大军常常面临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最高风力达十三极。什么感受同学们?
生„„
师:但是想到党中央的信任,想到西藏人民的期望,心中坚定着一个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师读第一句:恶劣的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抽一生接读。
师: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恶劣的天气,有独特的感受?生谈„„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真实,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课文的朗读中,好吗?抽生读„„
师评价:就是这样,体会着语言文字的意境,再给合自己的感受,就能把课文读出感情。
师:筑路大军面临的岂止是恶劣的天气?举手示意生交流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文字: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师: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危险!
师:什么威胁到了队员们的生命?生„„
师走上讲台: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在“艰难”前面加个什么词?
根据学生的交流,在“艰难”上面或前面板书:(非常、特别、十分、太)
师:在狰狞的风火山上,进行着一场人与自然的斗争,一场科技与困难的斗争,更是一场意志的斗争!最终,在科技人员的智慧面前,在队员们高昂的斗志面前,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屏幕出示课文句子:“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师:此时,队员们看到了希望,他们会怎么想?(一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
师:打败了巨大的拦路虎怎能不(高兴),(高兴)地读。
生:(兴奋)
师:一次次地让它低下了高傲的头,怎能不(兴奋),(兴奋)地读。
生:(骄傲,自豪)
师:是呀,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怎能不(骄傲,自豪),让我们一齐骄傲地读。手势表扬。
师:同学们先前还写上了伟大、英雄、智慧、勇敢这些词,课文哪里激发了你这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课文文字: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师:同学们,读书,可以通过感受重点词来帮助理解课文。现在,小组讨论,在书上圈出你有所感所想的词语。与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纵深引领划线的词语和句子。(当学生谈到“反复”一词时,让学生找出与“反复”这个词类似的一个句子:“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
师:失败了不灰心不放弃,调整作战方案,重头再来!同学们,你们说这是一批怎样的建设者?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在“伟大”一词下面板书:(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执着、不怕苦不怕累„„)
师: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勇敢的、坚强的、智慧的,不怕苦不怕累„„)才彻底改写了“出国易,入藏难”的历史,西藏才真正走向繁荣富裕。同学们,再次面对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铁路工人,(课件铁路工人图片)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生交流„„感受得好,表达得妙,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把掌声献给你也献给平凡而伟大的铁路工人!
出示课文文字师读,读出喜悦: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师:同学们,此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喜悦的)师引生读: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高兴的)师引生读: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骄傲的)师引生集体读:同学们,青藏铁路这条“巨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师:去掉“终于”这个词你再读,有什么感觉?
师:就两个字“终于”,体现着条件的艰难,体现着队员们的坚强。播放青藏铁路开通仪式录相。
师: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全线开通,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最豪华的旅游列车。因其最高点海拔5072米,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又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又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它的建成通车对推进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师:同学们,坐上这趟列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神奇的天路。播放青藏风景图和歌曲《天路》。
师伴随着课件播放的美丽的青藏风景图:辽阔的天空,巍峨的雪山,珍贵的动物,今天的青藏高原分外壮丽、妖娆、喜悦。当我们站在青藏高原之巅,站在朱穆朗玛之巅,可以骄傲地告诉全世界:
(指板书,齐读:我们把铁路修到了拉萨去!)同学们,也让这条青藏巨龙捎去我们对藏族同胞的祝福,好不好?把你的祝福写到心愿卡上吧。
生伴随着《天路》歌曲自由抒发情感。
抽生交流,贴到黑板上课前板画的通天铁路旁边。
师:同学们,让这神奇的天路把我们的祝福送到拉萨去!下课。
第三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第一部分: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文章记叙了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一个个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这是一篇通讯,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决心,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读这篇文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曾学过的课文《詹天佑》,我们可以展开比较阅读。如,詹天佑在资本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下,修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而今天,中国人修建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詹天佑率领工人们顽强拼搏,以创新设计和吃苦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西部建设者凭着科技和奉献精神,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的难题。从比较中感受到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的发展,今非昔比的繁荣昌盛。
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词语,如“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严阵以待、面目狰狞、逞凶一时、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杯水车薪、废寝忘食、源源不断、遥遥在望”等,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加强积累。
2.句子理解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开凿之前,他们豪情誓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遇到困难,他们忘我奋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战胜困难,他们绽放笑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隧道凿通,他们纵情高呼: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个句子使得文题照应,前后照应,给人的感觉是,随着他们的呼喊,铁路在我们脚下正一点点拉长、延伸,与尾句“拉萨已经遥遥在望”形成一条穿珠的彩线,形成一种令人兴奋的阅读感受。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②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③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 905米的风火山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一个下马威!“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见上,略)
第三部分: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弄懂词语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第四部分:预习设计
1.查找资料,在地图上找一找全长1142千米青藏铁路的线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形结构。认识青藏铁路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2.运用部分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作者在表达上感情浓郁,运用了许多感叹句,说一说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或建设者们怎样的情感。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世界屋脊”创造奇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三言两语介绍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西藏、拉萨和青藏铁路的资料。出示课件,教师补充。
(三)根据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的“导读”,明确要求。
2.根据导读和本单元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要点: ①认识本课14个生字,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③回答四个问题: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④从这篇课文中学到哪些习作方法?(四)迁移方法,自主探究 1.总结学习方法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检验我们的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的一课。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哪些阅读方法?学习总结,教师板书。
① 运用“部分串连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②围绕问题,找出关键句子,再圈出关键词语,用删除、置换或展开联想等方法去体会,批注自己的感受。
③在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教师小结:采用四遍读书法,每读一遍完成一个自学要求。2.学生采用四遍读书法,独立学习,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五)汇报成果,教师点评 1.明确汇报形式
根据自学要求,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学习成果昵?师生共同总结:(1)直接回答。(适合第一题,第二题,第四题)(2)现场报道(适合第1题)(3)板书法(适合第三题)(4)表格法(适合第三题)2.梳理思路,准备汇报 3.汇报互动,教师点拨
(1)指名基础差的同学读生字并组词。(2)积累了哪几类四字词?
描写艰苦环境的:面目狰狞、狂风大作、七零八落、不翼而飞、劈头盖脸、杯水车薪
描写建设者们高昂斗志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3)用板书法汇报:“这是一条()的铁路”。请几位学生板书,并点评:(海拔最长、线路最长)(修建最困难)(凝聚着智慧和勇气)(体现奉献精神)(造福人民)(4)用表格汇报第三题中“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展示表格,并解说。(5)学生报道,师生点评。从三个方面点评:①有没有语病?②是否流利?③是否有吸引力?
(6)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热血沸腾,被文中建设者们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作者用了什么妙招呢?
要点:“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贯穿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多用感叹句,抒发作者强烈感情;文章的条理很清楚,如,开凿风火山隧道——碰到困难——克服困难——隧道贯通。
(六)拓展延伸,沟通课内外
同学们,这节课有不少收获,能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略读课文申,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学习中。课后完以下作业:
1.自学自读课本中的《英雄地,英雄泪》《太阳的香味》。2.继续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亮点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呈现,有体验,有交流,有探究,学得生动活泼,表明本课设计是符合学情的。
第七部分:教学资源
第八部分:研讨记录
第四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学习难点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天路》引读
1.师:同学们,听过《天路》这首歌吗?它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播放《天路》配乐的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2.师:这就是青藏铁路,1958年,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开工,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铁路还没有进入西藏,直到今天,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这到底是为什么?是什么困难阻挡了这条铁路的前进?请同学们跟着筑路工人走进青藏铁路施工现场,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阅读课文,认识课文中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1检查阅读效果,(1)指名认生字
妖娆
械
凿
巍峨
狰狞
逞
寝
(2)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 2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烽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3)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民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师: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含义
2、默读课文,思考
(1)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学生听。青藏铁路工程概况(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
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好”的重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
2.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四、直击重点,自学探究
过渡:是啊,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自读课文,勾出课文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研读“困难1”
(1)了解困难:“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2)体验困难:(3)克服困难: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1)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②补充资料,深化认识:课件《生命禁区的早晨》。
(设计意图:文本中呈现的严峻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突破难点的关键的体验,图片资料的价值,在于“形象大于思维”。活生生的人物能让学生加深感受,缩短时空距离,震撼心灵,荡涤灵魂,深化认识。)(4)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我们体会到这些,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师:所以,面对困难,谁不知道──“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2.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对你触动最大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并联系实际或结合资料进行想象。(3)克服困难: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六、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师:天气恶劣,繁重危险,多么特别,多么凶险的施工!当我们体会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读第8.9自然段)
师: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
1.拓展资源:青藏铁路工程足以让世界震惊。老师从网上获得了一些资料(大屏幕出示,老师讲述《建设者的“苦”“笑”“酷”》)
师:既然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七、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教学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从中受到感染。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由于学生条件有限、时间关系,课上交流不是很多,只能让他们课后再互相传阅资料,增长见识。从他们汇报情况可以知道,学生选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是有待加强。因此,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课文的主要内容;修铁路遇到的困难;铁路的重要意义。
二、抓住行文线索,体会人物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反复出现,是作者行文的线索。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后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不简单,不容易。学生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阻碍筑路大军前进的困难所在,并纷纷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这些困难,我们的建设者们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请从文中找出答案,并谈谈你的体会。”这个问题较好回答,学生能轻松得从第6、9自然段中获取答案,并且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如“昼夜、反复、彻夜通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等,感受建设者充满智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五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经过老师的讲解,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修青藏铁路的艰辛,建设者们的伟大。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是唯一一条修在冻土层上的铁路,相信大家都在赞颂建设者们的崇高的精神,伟大的理想吧。为了使我们的西藏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祖国边防的更加巩固,让雪域高原与内地联接更加紧密,建设者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研究、辛辛苦苦地工作,在几年的时间里默默地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经历了多少困难,遭遇了多少挫折,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建设者们从不气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经验;你们为了同一个理想,同一个信念: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面临世界难题,却仍然坚持不懈、义无反顾,要知道,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啊!这是天路,一条终年积雪,含有冻土层、浅埋地层等复杂地质的路。你们知道这不容易,可你们却一心想着造福广大人民。这种坚忍的毅力,永不熄灭的信心,是你们勇往直前的支柱。
历经千辛万苦,你们辛苦撒播的种子终于结果了;功夫不负有心人,你们终于有回报了。青藏铁路,这条伟大的路在2005年10月15日竣工。能提前了三年完工,这要感谢你们不畏艰难的精神!
感谢你们!伟大的青藏铁路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