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设计——横塘岗初中 汪传友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课程标准:
1、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2、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4、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5、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6、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过程与方法:
1、读书指导法,通过“你能说出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具体事例吗”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以身边的事例,以小见大来分析一些问题,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就业制度与观念变化的必然性,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作用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中央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
3、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方法:读书阅读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述法
学习指导方法:首先让学生先阅读本课,通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在教师的贯穿指引下学习本课,最后概括综合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而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首先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然后提问:“我们的国家是怎样迈向现代化的?” 进而引入课题: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进入新课,先引导学生阅读导言,再学习第一节的内容。
二、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在学生看完本节后,教师首先向学生解释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等概念及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注:法制--法律制度,法治--依法治理国家。
提问: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能举出实例。应用:针对班级中个人的民主与遵守班规的关系,阐述班级班风建设。初步了解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关系,以及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作用。
(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先让学生看完本节后,教师进而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了解以下几个内容(由教师讲述): 1、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
要求:只要能说出国企改革的基本方向即可(基本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2、国家的就业制度和人民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3、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强调:国家积极维护公民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利益。
(三)、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
列举事例说明: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提问讨论:1、中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认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中国为什么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四)、高举伟大的旗帜
让学生看书后,了解“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称谓的提出和地位。
(提出:1997年,党的十五大;地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二篇:《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设计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设计
厚街中学 陈晓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我国颁布的重要法律3部以上,如《宪法》、《民法通则》、《刑法》等,知道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背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说出就业制度和就业观念的变化。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复述 “APEC”和“WTO”的全称,记住我国加入这两个组织的年份,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背诵“邓小平理论”提出的时间和会议,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的填空题和设问,掌握从书本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法律、内容、变化、时间、会议。通过基层选举的图片,联系实际生活;通过漫画,认识当代的国际秩序。通过《救救糖厂》、《面试》、《下岗职工》和《高额税收》四个情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民主意识,积极投身民主建设。树立法制意识,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积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潮流,加强竞争意识,同情弱势群体,履行公民职责。为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崛起而自豪,民族自尊心得到加强。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媒体选择:以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播放《邓小平理论》视频。课件运行环境:powerpoint。
板书设计: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政治强盾
二、经济利剑
三、外交兵法
四、思想旗帜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flash《走进新时代》,在图片的展示中回顾新中国的历史。
2、题解:问:你认为现代化是什么样子的? 归纳学生的回答: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外交地位高。问: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现代化)
3、政治强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展示刘少奇和文革中批斗刘少奇的图片,讲述刘少奇以《宪法》维护自身权利未果的故事,说明民主与法制在文革中遭到了粗暴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国家的迫切任务就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快民主建设。
(1)法制——问:新宪法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会议上颁布的?(1982年 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问:你还记得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吗?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1954年 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
问:这个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一系列的法律,如《民法通则》、《刑法》等,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法律?
(2)民主——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民主的开展。我们已经在农村、社区普及基层民主选举。展示图片《居民选举》和《村民选举》。问: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基层民主选举好不好?
4、经济利剑: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的民主与法制,只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如何发展我国的经济呢?这个问题新中国探索了很久,也曾走了许多弯路,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那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今天,我们了解这个体制的三个方面:
(1)国企改革——问:请问同学们,国有企业的改革怎么改,即主要内容是什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提醒学生记录)我们东莞国企改革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东糖集团。情境一《救救糖厂》:在以前,东莞糖厂的效益不好,如果你是负责人,怎样让它起死回生?补充国企的弊端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资料,学生先讨论,后回答。
介绍实行改革之后东糖集团的现状。
(2)就业的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就业方针也发生了变化。问:就业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填空:_______自主就业,_______调节就业,_______促进就业。问:就业方针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不再是铁饭碗、大锅饭了,那是什么呢?(公平竞争)。情境二《面试》:为扭转颓势,糖厂的销售部门需要一个经理。四个人选都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A.在本厂工作了5年的老职工
B.本科毕业,干劲十足的小舅子
C.刚刚毕业的靓女研究生 D.有8年成功经验的跳槽者
(3)社会保障——在就业的竞争中,势必有些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国家实行了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填空:社会保障的重点是______保险、____保险、______保险、社会救济。问:社会保障有什么用?(适应国企改革需要,维护社会稳定安全,保障公民基本权益,提醒学生记录)社会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也正积极实施新型的合作医疗保险。情境三《下岗职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大批职工下岗,他们的生活非常艰难困苦,你将怎样对待他们?
5、外交兵法:建立国际新秩序。学生解说漫画《穷国与富国的差距》《石油危机、核威胁》。用表格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上简单介绍国际新旧秩序的区别。为了建立公正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我国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合作,勇敢面对国际竞争。
(1)APEC:我国于1991年加入APEC。问:它的全称是什么?(亚太经合组织)。APEC简介:成立于1989年。宗旨: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进步。原则: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图片展示《非正式会议》。
(2)WTO:我国是在那一年加入WTO的呢?(2001年)
(3)地位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重要。情境四《高额税收》:美国向你的产品征收16.5%的高额税收,使你赚不到钱,怎么办?
6、思想旗帜:邓小平理论。观看视频《邓小平理论》。
(1)时间、会议:问:“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什么时候什么会议提出来的?(1997年,党的十五大)。
(2)内容:问: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指导意义: 填空:邓小平理论的地位: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______思想。问: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呢?(富强、团结)
7、小结:展示知识结构图。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旗帜,以民主和法制为政治强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利剑,以建立国际新秩序为外交兵法。我们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能够打一场漂亮的胜仗,我们炎黄子孙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教学设计_自然资源概况_地理_初中__汪岩_370983109201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设计
肥城市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汪岩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材内容分析:
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教学内容。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材首先对自然资源进行简单文字介绍,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认识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同时,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体会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再加上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突出,导致破坏和浪费严重,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适时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由此,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学生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种类,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确立正确的资源观、树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运用我国矿产资源相关资料,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媒体呈现与开放式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视频:雾霾产生的原因
师:2016年12月28日起,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产生雾霾的污染源主要是什么呢?请看视频。
所以说,产生雾霾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种类是怎样的?中国的资源国情如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 对照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一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61页)
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_______中,能为人类__ __的物质和能量。
2、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
3、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 的。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但又是。
自然资源的质量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异的。
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61页)活动1: 探究一: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判断出自然资源呢?
现场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是自然资源提供给我们的? 【学习任务二】
学生观看微课,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对照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二
二、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62-63页)
1、分类依据: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 的特性。
2、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可以在,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举例:
3、对可再生资源应该,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 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的自然资源。主要指各种矿产资源。
5、对非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避免。【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62页)活动1和活动2。探究二: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学习任务三】
学生对照教材,完成自主学习二
三、中国的矿产资源:(63-64页)
1、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矿种 的少数几个大国之一。
2、中国矿产结构不够理想,资源比重偏大,和 相对较少。
3、我国矿产资源的基本国情:矿产资源的总量,地区分布,大多数矿产人均占有量。
【读图查找】——找一找
1、在中国能源分布图(图3-6)找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克拉玛依油田、轮南油气田、大同煤矿、兖州煤矿、平顶山煤矿、六盘水煤矿、攀枝花煤矿、鹤岗煤矿等
2、在中国金属矿产分布图(图3-7)上找出:铜仁汞矿、德兴铜矿、水口山铅锌矿、锡矿石锑矿、个旧锡矿、金川镍矿、平果铝土矿、招远金矿、大余钨矿、白云鄂博稀土矿、鞍山铁矿、迁安铁矿、大冶铁矿、马鞍山铁矿、攀枝花铁矿等。【学法指导】——巧记矿产地
1、五大油田:大庆中华胜利了(辽)
2、煤矿:大同阳泉西山,阜新峰峰开滦,鸡西鹤岗徐州,还有淮北平顶山
3、铁矿:石碌大冶马鞍山,白云鄂博和迁安,辽宁本溪与鞍山,攀枝花矿在四川。
4、有色金属矿产地:大余钨,个旧锡,锡矿山区却产锑;铜矿集中在德兴,铜仁无铜偏产汞;招远金,平果铝,白云鄂博多稀土;水口铅锌共同生,金昌镍矿更著名。【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62页)活动
2、活动3 和活动4。【典型例题】
读下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矿产地名称:
③■
⑩
①▲⑧⑦
⑨ ■④ ▲②
▲⑤ W ⑥
铁 矿: ② 煤矿:③ ④ 有色金属:⑤ ⑥ ⑦ 油 田: ⑨ ⑩
资源国情:“地大物博”还是 “地大物薄” ? 拓展提升:合理利用资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畅所欲言:作为当代中学生,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应怎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畅谈收获:(请记录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全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土地、阳光、树木、铁矿石 B.电灯、煤气、天然气、衣服 C.羊、书本、风、水 D.笔、沙漠、空气、戈壁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 B.耕地资源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读熊猫图,回答3—4题。3.该图表示的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 D.矿产资源 4.该资源的类型及在我国的分布区是()A.可再生,东北地区 B.非可再生,西北地区 C.可再生,西南地区 D.非可再生,东南地区 5.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说,错误的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宏大,但是无限的
B.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多,资源的人均量下降 C.随着消费的开展,某些资源的总量会越来越少 D.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地无差别
6.提高和扩大自然资源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A.控制人口数量 B.探索和开发新资源
C.大量进口原材料 D.大规模开采我国现已探明的矿产。7.下列煤矿与所在省区组合,正确的是()
A.西山—河南 B.开滦—河北 C.大同—江西 D.平顶山—安徽 8.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匮乏 B.自然资源分布均衡
C.自然资源品种单一 D.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9.有人说:“中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矿产种类少 B、矿产总量多,但只集中在少数矿种上 C、矿产埋藏太分散 D、人均矿产资源少
二、连线题:
10、水
石油
森林 可再生资源 土地
铁矿 非可再生资源 太阳能
第四篇:广东音乐高考视唱练耳考前综合训练教学设计(汪大友)
广东音乐高考视唱练耳考前综合训练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高中部:汪 大 友
一、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唱、听、练结合,提高学生对高考练耳笔试的解题能力,努
力攻克高考练耳笔试的难点。
二、学习重点:节奏和旋律听记。
三、授课对象:高三音乐术科生
四、解读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考察一个人的基本音乐素质。他除了训练
基本的音准、节奏、读谱能力外,主要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使其积
极地将听觉运用到表演实践中,所以说它对我们的声乐、器乐、舞蹈的
表演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也是各级各类音乐专业院校开设的
必修课之一,更是所有艺术院校招生音乐考生时的必考课程。
视唱练耳课分为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视唱即看谱即唱;练耳就包含单
音、音组、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模唱,听写。可以从这两方面来
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
四、教学过程:
1、跟随钢琴唱准C自然大调及其他调式音阶(唱准各种调式音阶是培养良
好听觉的前提)
2、用搭桥法进行旋律音程训练(用柯尔文手势进行辅助教学)
3、高考选择题部分训练——音组选择:根据播放的音响,选择正确的答案,每小题播放三遍。
4、单音听记:十个单音连续播放两遍,每遍之前给出标准音。
5、节奏听记与创编:节奏听记1和2,播放两遍。创编节奏或旋律3和4。
6、为播放的旋律选择正确的拍号()
A.24拍
B.34拍
C.68拍
D.44拍
四二拍的特点是:节奏强弱交替,有踏步行进之感。
四拍的特点是:四二拍的复合而把第二个重拍淡化,从而使歌曲更富有抒情性。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每小节一个强拍,两个弱拍。三拍子有动荡摇曳的特点,常用
于舞曲和表达不平静的心情。34拍速度适中,38和68则由单位拍时值变短,速度偏快,更适合热烈、奔放的曲子。
7、用搭桥法视唱旋律(眼睛看清、注意音准、控制呼吸、打好拍子)
8、旋律听记练习(高考听力的难点)
A、旋律听记,只播放一遍。
B、旋律听记,播放五遍。(建议学生用首调记谱)教师用竹笛吹奏,学生
听旋律快速写歌谱,找优秀学生代表出示答案。
9、新谱视唱(考前视唱专项训练)
10、课堂小结(高考视唱练耳解题技巧归纳与总结)
第五篇:横岗康乐学校练宇彦商不变规律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横岗街道康乐学校 练宇彦
【教学内容】
《商不变的规律》(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相关内容,教材P77-78页。【设计依据】
商不变规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计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学生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商不变的规律,重视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慢慢地发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特别是零除外这个细节,还有启发学生对除数不能为零的原因进行思考。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商不变规律及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把商不变的规律分成了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重视商不变规律的发现,第二个课时重视商不变规律的应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商不变规律的含义,简单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的数学猜想,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从而发现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发展数学直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理解商不变规律的含义,简单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教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活兴趣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生活与感兴趣方面引入,一方面让学生产生疑惑,由疑导学;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师:老师给你们分糖啦,开心吗? 生:开心
师:好,(1)我给9个糖,平均分给3个学生;
(2)我给90个糖,平均分给30个学生;
(3)我给900个糖,平均分给300个学生;
你们觉得公平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生:不公平师:为什么呀? 生:给的糖不同呀 师: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公平,因为9÷3= 3;90÷30=3;900÷300= 3 每一个学生得到的糖都是3个。
师:不错,很有想法。再认真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很有观察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引出主题)
二、探究新知, 感知商不变规律 1.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计算,能是通过计算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因此在设计计算题的时候设计计算难度很低,但能体现知识点的算式,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计算方面节省时间来发现规律,提高上课的效率。师:快速计算没有结果的算式:(1)9÷3= 3(4)160÷40=(2)90÷30=3(5)32÷8=(3)900÷300= 3(6)8÷2= 生:商不变
师:再细心观察,被除数与被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除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乐于钻研勇于尝试的精神,并要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先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索发现规律。因为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在这个社会里,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很重要的。这个环节的设计重点突破“同时”“同一个数”。引导学生按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观察,通过对比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在此使学生意识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同步的。师:(1)9÷3=(2)(9×10)÷(3×10)=(3)(9×100)÷(3×100)=(4)160÷40=(5)(160÷5)÷(40÷5)=(6)(160÷20)÷(40÷20)= 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汇报。生: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商不变 师:有没有补充?
生:不对,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商不变。不能一个乘,一个除以
师:还有吗?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师:观察力非常强。师:判断:(1)(16 × 2)÷(4 × 3)=4(2)(64 × 2)÷(4 ÷ 2)=16(3)(54+11)÷(9+11)=6(4)(12-1)÷(4-1)=3(6)(25× 2.5)÷(5× 2.5)=5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还有吗?
3、认识零除外
【设计意图】:零除外是学生较容易忽视较难掌握的,所以特意让学生去探究。为什么零不可作除数?估计这里应该没有几个学生能真正理解,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因为一个问题没有经过学生思考马上说出答案是不利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课的时候给足了时间,重难点突破得好,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师:(1)(9×0)÷(3×0)=
3(2)(160÷0)÷(40÷0)=4 关于零,你是怎么思考?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师:为什么零除外?为什么零不可作除数?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师:(1)9÷0 任何一个数乘以0都得0,怎么有一个数乘以0等于9呢?找不到,所以没有意义。
(2)0÷0 任何一个数乘以0都得0,那么结果就可以是任何数了,没有具体的答案,还有意义吗?
4、举例验证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进一步去了解商不变规律,也让学生进一步相信商不变规律的正确性。
(1)通过观察上面两组算式我们感受到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但是如果换成其他的算式,或者乘或除以的数与这两组不同,还会有这样的现象吗?
(2)学生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轻声交流验证的思路。(3)学生汇报个人的验证过程。
三、针对商不变规律,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练习是非常有层次性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找到自信的影子。第一题是最简单的,直接应用商不变的规律;第二题主要是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的理解;第三题的判断是为突显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零
除外,与加减进行对比,还有对一个数(这个数不只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和分数)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第四题提升到找规律,会观察的能力,有些同学可能看到这么大的数据就会害怕,而有些同学则会从找规律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数学的美丽;第五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那是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还要同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给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一道美宴,无形提高了他们的总结,归纳同发现的能力,已经超越了书本。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培养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每一节课中。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1)18÷6=3(18×2)÷(6 × 2)=(18 × 3)÷(6 × 3)=(2)480 ÷10=48(480 ÷ 2)÷(10 ÷ 2)=(480 ÷ 5)÷(10 ÷ 5)= 2.填一填:
(1)80÷20=(80×)÷(20×3)(2)(60÷15)÷(30 15)= 2(3)(3900÷)÷(130 13)= 30(5)(540)÷(90)= 6 3.判断
(1)(18 × 2)÷(6 × 3)=3(2)(18 × 2)÷(9 ÷ 2)=2(3)(24+10)÷(4+10)=6(4)(36-2)÷(6-2)=6(5)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6)(27× 7.6)÷(9 × 7.6)=3 4.找出规律,再填数(1)111111111÷9=123456789(2)222222222÷18=()
(3)()÷27=123456789 5.想想商不变规律和这一个规律有什么关系?
一个数不变,另一个数乘或除以几(零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例如:(1)12×2=24(2)12×4=48(3)12×6=72(4)100×24=2400(5)100×12=1200(6)100×6=600
四、本课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分享感受,提出意见。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回头整理一下,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五、送学生一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师:数学研究的是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开普勒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1)9÷3=
(2)(9×10)÷(3×10)=(3)(9×100)÷(3×100)=(4)160÷40=
(5)(160÷5)÷(40÷5)=(6)(160÷20)÷(40÷2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由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去发现商不变的规律,关注什么变(被除数和除数),什么不变(商),关注怎样变(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不是加或减去同一个数),还关注一个数(所有的数,包括分数和小数,但零除外)的理解。这节课设计得非常细致。
整个设计采取了猜想规律-概括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思考、尝试交流教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