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找骆驼》教学设计1
《找骆驼》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2、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
3、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
4、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
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揭示课题
①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
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②《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单元提示。
2、指导读懂学习提示①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②可以提些什么问题?③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3、指导预习课文要求:①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②检查预习情况、4、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复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讲读课文1——9自然段。
① 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③ 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
——9)
④ 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⑤ 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⑥ 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⑦ 出示小黑板:
1、╳ ╳说:“„„„”
2、“„„„„╳ ╳ 说“„„„„”
3、“„„„„:╳ ╳说:”„„„„„„“
4、“„„„„„„”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⑧ “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⑨ 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⑩ 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① 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② 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
③ 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④ 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⑤ 齐读⑥ 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1、教学过程
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2、学习最后一段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果然“是什么意思?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3、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
2、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名侦探柯南。
认识这个人吗?他是谁?大家喜欢他吗?今天老师办一个侦探培训班,看看哪些小朋友能当上小侦探。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 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骆驼长得很高,脖子很长,背上有驼峰。两个驼峰的骆驼叫双峰骆驼,一个驼峰的事单峰骆驼。驼峰能存储食物,它能坚持三四十天不吃东西。骆驼的脚掌很厚,踩进沙子里也能很快拔出来。骆驼的这些特点是它能在沙漠里生活。在沙漠里骆驼能够帮助人们带路,运东西。因此骆驼就成了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一位商人,就常常用骆驼来帮助他运送货物。可是有一天,它不小心把骆驼弄丢了,怎么办呀?
生:找骆驼。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找骆驼,齐读课题)
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纲:(小黑板)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忿忿: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
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再读课文
1、想象,再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表演读一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要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
2、分角色朗读
师:老师请一对同学来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六、拓展
1、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2、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板书设计
左脚有点跛-----右边深、左边浅 左驮蜜、右驮米-------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颗牙--------树叶留下牙印
留心生活 善于观察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青林中心学校 王雪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培养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点的。
2、难点:理解老人看到的现象和他所作的判断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
2、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骆驼。
3、导入课题。
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理解新词的意思,可利用工具书、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驮米 缺少 忿忿 哄骗 脚印 果然 不紧不慢 啃树叶
2、理解词义
跛 驮 忿忿 不紧不慢 究竟
3、齐读词语
4、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合作探究
1、出示问题
(1)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
4、全班交流。
(1)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①左脚有点跛。
②骆驼左边驮蜜,右边驮米。③缺了一颗牙齿。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完成填空)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5、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说说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 个词知道的?(果然)从这个词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
6、读一读,想一想:
老人能详细知道走失骆驼的特点,是因为什么?
(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五、启发学生思考
1、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讨论交流。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才能解决问题。)六,分角色朗读课文。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
八、作业设置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他会对老人说些什么?
2、写一篇观察日记。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
《找骆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样子的,懂得遇事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老人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的过程;
2、能用因果倒装句式正确地把老人的推理过程说出来。
3、培养学生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 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找骆驼,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
师:让我们先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在读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1:快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划出本课的生字词.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理解词义
跛:腿脚有毛病,走路身体不平衡;
驮:背;
愤愤:很生气的样子;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样子;究竟:毕竟、到底;
至于:课文中指另外再提到一件事。
3、齐读词语
4、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终于(找到)骆驼的事。
四、合作探究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还可以根据课前导读来自学,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a、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b、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4、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5、学生回答。
6、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7、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8、指名回答
(1)填一填,说一说: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9、指导朗读
10、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
五、教师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3、师总结:是啊!我们遇到问题,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游戏
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同学能否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学会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设计
左脚有点跛-----右边深、左边浅 左驮蜜、右驮米-------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颗牙--------树叶留下牙印
留心生活 善于观察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找骆驼》教学设计
新兴街小学 乔叶珍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是英雄。你知道它是谁吗?
2、看图
师:是啊,它就是骆驼。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有着“沙漠之舟” 美誉的骆驼们。(出示图片,认识:双峰骆驼的特点——背上有两个驼峰,体毛很长,褐色,头顶有簇毛;单峰骆驼的特点——背上只有一个驼峰,体毛较短,很高大)骆驼对沙漠中的人们这么重要,如果在沙漠中行走的人不小心走失了骆驼,那该有多糟糕啊!可有个商人偏偏遇到了这事,我们就来看看他是怎么找骆驼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阿拉伯故事《找骆驼》(板书:找骆驼,齐读课题)
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读部分,在导读中你有什么发现?
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学习课文。
二、自读自悟
师:在读书之前,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提纲,它能帮助你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出示自学提纲:(多媒体)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齐读词语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词语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判断,指点商人找到了骆驼。)
四、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1)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师:把你的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也听听别的同学有什么发现。
3、小组汇报归纳,学习重点段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好,谁来说说,商人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1)出示: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3)句式比较,从“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断准确无误
师:同学们,在老人的指点下,商人最终找到骆驼了吗?(找到了)你从文中哪个词知道的?(果然)
师:请你比较这两句话,说说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第二句)
从“果然”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老人的判断非常准确)(4)读一读,想一想
师: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呢?请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想一想。(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进而指点商人找到骆驼。)
4、启发学生思考 师: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说。)
5、教师小结
师: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样子,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五、拓展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2、你想对老人和商人说什么?
六、作业
1、把《找骆驼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观察身边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准备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
七、总结
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留心生活,善于观察。板书设计
左脚有点跛
-----右边深、左边浅 左驮蜜、右驮米
-------左有蜜、右有米 缺了一颗牙
--------树叶留下牙印
留心生活
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