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行走在“情”与“理”的视界中 ——自主理念下绘本教学的价值追寻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行走在“情”与“理”的视界中 ——自主理念下绘本
教学的价值追寻
文/江苏省XX市实验幼儿园方莉华 缘起——追求有效的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自认为尚有着一些责任感、且还不算平庸的教师,我常问自己:我最大的职业梦想是什么?在历数了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后,我给自己找到了方向——追求有效的教学。试想,在充满科学之理性、闪耀人文之精神、洋溢文化之芳香的活动现场,和孩子一起进行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生命对话,是一件何等美妙的事啊!恰逢此时,我园自主特色亟待彰显,绘本阅读方兴未艾。于是,对绘本教学曾有的零星感悟逐渐汇聚起来:阅读总从封面开始,然后环衬、正文,一竿到底;过程总是看图、提问、回答、小结,一页不漏;提升也总显主观、教条,一成不变。这非但有悖于我们的自主理念,更远离了文本的美学价值。而审视自身,我不禁窃喜:语言教学,那是我的强项;文本解读,那是我的特长。我很快确立了行动目标:在自主理念引领下,以绘本教学为平台,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我的绘本教学模式,实现我的教学价值追求。我信心满满地开启了寻梦之旅。实践——徘徊在两难境地
我为自己的寻梦之旅选择了绘本《愿望树》。实践一:披文入境,感受心灵交汇的情趣 活动前,通过对文本(图和文)的反复研读,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我以“情”为主导进行了活动设计,并于20xx年12月第一次展示了教学活动(其实,当时我并没有第二次展示的打算)。目标
1.能围绕阅读重点“寻找爱的秘密”进行不同方式(通读、精读、选读)的自主阅读,根据画面细节探究故事内涵。
2.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和故事的理解,感受故事中温馨、感人的母子亲情。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阅读重点
1.小朋友已看过绘本《愿望树》了。故事里,小熊贝迪有哪些愿望?都实现了吗?
2.翻译这本书的金波爷爷还给我们写了导读,指导我们怎样来看这本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读部分导读。)
二、通读全书,了解重点内容
1.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书中去寻找金波爷爷说的爱的秘密。2.幼儿自主阅读,找到答案后可以和同伴轻声交流。3.幼儿介绍自己找到的爱的秘密,教师适当提炼。
三、精读部分画面,探究故事内涵
1.小朋友在很多地方发现了爱的秘密。下面我们仔细读一读其中的片段,体会一下书中温馨、感人的爱。2.出示ppt(p10~
11、p15、p18~19):这三幅图分别是贝迪三个愿望实现的画面。请你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贝迪实现愿望时的情景。
3.幼儿自选画面讲述。每讲一个画面后,教师即朗读该段文字。4.贝迪的愿望到底是谁帮它实现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在讲述p18~19时,教师可追问:你怎么知道提灯是妈妈送来的?从而引出p16~17。)
5.这个爱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请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
6.教师小结:要读懂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画面,有的观察画面不被注意的角落(p10~11),有的观察画面很细小的图案(p15),还有的要前后联系起来一起看(p18~19和p16~17)。
四、选择阅读,感受母子亲情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式(看ppt、自己看书、和同伴一起看书、闭上眼睛听等),我们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你最喜欢哪一页的熊妈妈?为什么?(教师配乐完整地讲述故事。)2.幼儿交流,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展示相应画面,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幼儿体验书中表现的母子亲情。●教者心语
应该说,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我还是很用心的,特别是充分体现了我的意图——自主阅读的渗透和情感价值的凸显。其中几处说是独具匠心,也不为过。1.主体和主导适时融合。活动中,我精心融入了三种阅读方式:通读、精读、选读,并让不同的阅读完成不同的目标。其中既有幼儿阅读理解的空间,如围绕阅读重点“爱的秘密”的寻找和发现,根据情感主线“母子亲情”的选择和讲述;也有教师平行指导的契机,即三个关键画面的出示。我觉得,这一方面突破了绘本教学的局限——一页页地看、问、讲,然后读故事,另一方面也在收和放之间把握了一个较为适宜的度——在给孩子自主的同时,又不至于让他们走出我的视线。
2.情感和技能相互渗透。虽说在设计之初我就确定了活动以情为主,但我并没有忘记孩子阅读技能的培养。在我精心选择的三个关键画面中,分别隐含着三种阅读方法:观察角落、关注细节和前后联系起来看。为了让技能呈现不突兀,我有意让幼儿先自选画面讲述,然后通过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的秘密,水到渠成之后再适时小结。如此设计,是想让活动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
3.铺陈和诵读层层渲染。在通读、精读、选读层层铺陈的同时,我还不忘发挥我的语言优势,不失时机地为孩子诵读关键词句,如“我要在这儿呆整整一晚上”的愤然,“你们真好,可是……”的落寞,“真想不到这是一棵煎饼—毯子—提灯树”的惊喜。在我声情并茂的讲述和诵读中,不但我孜孜以求的情感渗入了孩子心里,故事的语言魅力也深深烙在了他们脑中。●他人感言
以情为主导的活动设计不但感动了孩子,也感染了观摩的老师。活动之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感谢她们,给了我很多肯定和鼓励。而更让我珍惜的,是那几个不同的声音,它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1.该放不放,必受其乱。一位老师首先对我确定“阅读重点”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活动一开始教师即由导读确定了阅读重点,其后大部分时间都围绕这个重点展开。那其他所谓体现自主的通读和选读还有存在的价值吗?”确定阅读重点的做法源于想让活动更精炼,但细想之下其实是一种高控制。尽管我在之前和之后安排了通读和选读,可事实上,牵着孩子的那根绳一直牢牢地拽在我手里,所谓“自主”只是一种点缀。记得在通读环节,曾有孩子对贝迪生气后爬到树上的情节很感兴趣,却生生地被我一句“你在其中找到爱了吗”给压了下去。然而,意犹未尽的孩子在后来的选读中仍对此念念不忘,导致活动稍稍偏离了预想的轨道。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我早早确定重点导致的必然后果。2.主导越位,主体遮蔽。紧接着,一位老师就我最感得意的精读环节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精读是活动的重点,其中三个关键画面是由老师选择的,后来讲述时的自选也是在这三个画面中。这是真正的自主吗?”扪心自问,我想让孩子自主。但我有很多担心:其一,三个关键画面我不出示,孩子们自己能找到吗?万一找不到,我如何实现“体会母子亲情”的情感目标?其二,尽管我的施教对象是大班幼儿,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心里没底,我不给出一个范畴,他们会不会离我越来越远或全都浮于浅表?正因为种种担心,才使活动中的自主“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句话,主导遮蔽了主体,孩子并没有真正自主。我感觉,我走进了一个怪圈:想要践行自主,却抓住自认为更有价值的情感不放;想让孩子自主,却左不放心、右不相信。难道是我的价值导向出了问题?多次思虑之后,我决定重新演绎《愿望树》,以期教学更有效。
实践二:各会其意,体验思想砥砺的理趣
此次,我果断地转换思路,把更多的自主权还给了孩子。在几番痛苦的自我否定之后,20xx年3月,我第二次公开展示了《愿望树》。目标
1.在通读故事的基础上,能大胆质疑并主动寻求答案,在质疑和解惑中探索自主阅读的方法。
2.会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和故事的理解,能根据画面细节探究文本内涵、感受故事主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故事
1.昨天,我们一起看了绘本《愿望树》。通过看书,你知道了故事的哪些内容?
2.很多小朋友已学会通过看书来了解故事了,但也有一些疑问。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着书来讨论小朋友的问题。
二、幼儿质疑,选择话题
1.说一说,你的问题是什么?(幼儿讲述问题,教师逐一用图加文的方式记录、展示。)2.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一次最多只能解决四个问题。到底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决定?
3.幼儿自选方法选出本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并按想解决的问题自然分组。
三、自主阅读,寻求答案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2.现在就请小朋友用刚才说的方法试着去书中找一找问题的答案。可以边找边和好朋友讨论。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讨论问题答案。
四、讲述交流,深入阅读
1.分小组说一说,你找到的答案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幼儿讲述,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选择重点画面朗读部分文字。)
2.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小结幼儿寻找答案的有效方法及故事主旨。●案例回放
说实话,在活动实施之前我是有些担心的,不知道此次能带给大家什么。但活动过后,热情的同伴及时帮我进行了提炼。联系自身感受,我对第二次实践有了定论:求同存异,各有会意。
1.质疑与解惑磨砺同行。其实,这次活动的设计思路很简单,即质疑——解惑。由于把更多的自主还给了孩子,因此整个活动基本是由孩子掌控的。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孩子激情四射,信心满满。在解答质疑“为什么煎饼是妈妈送来的”时,除大多数孩子发现了隐藏在11页右下角的妈妈头像外,有孩子还找到第6页作为佐证:贝迪离家后从窗外往里看时,妈妈和弟弟的影子正是做煎饼的动作。如此细致的观察和有逻辑的联想,绝非是老师“教”能得到的。在此问彼答中,孩子们不断思考、寻找、发现,体会着自主阅读的乐趣。
2.幼幼与师幼多维互动。这一次的执教,我倍感轻松。因为我知道,在这种模式下,我不再是权威,孩子自己完全有释疑的能力。我要做的,只是适时地点拨和提升。如现场有孩子提出:为什么贝迪白天和弟弟吵架,晚上又和好了?翻看全书后,似乎没有画面能直接解答这个问题。这时有孩子猜测:“贝迪晚上可能忘记吵架的事了。”
我及时推进:“贝迪为什么会忘记吵架?”这时,参与讨论该问题的孩子纷纷举起了小手:“贝迪和小动物玩了一会儿就忘记了。”“贝迪坐在自己最喜欢的树上,他就不生气了。”“过了好一会儿了,贝迪又觉得妈妈和弟弟很好了。”无需教师多言,文本的主旨之一——生气了怎么办已了然展现在孩子面前。这种教化的获得是那么自然,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
3.追问与回应有效提升。尽管在释疑中我轻松了一把,但我知道,作为主导,教师在孩子学习中的推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并及时作出回应,以帮助孩子沉浸其中、反观其外,感悟甚至超越文本。绘本结尾有一页温馨的画面:贝迪回到家,妈妈紧紧地拥抱了他。看到这里,有个孩子奇怪地嘀咕了一句:“妈妈还没睡觉啊!”我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涉及文本内涵的关键点。我捕获了它,并适时放大:“这时的天色怎样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为什么贝迪一回家就得到了妈妈的拥抱?”“这么晚了,妈妈没睡觉,她在干嘛?”联系前面妈妈悄悄送煎饼、毯子和提灯的画面,有孩子提出:“妈妈一直在悄悄地关心贝迪。”我接过话头追问:“妈妈为什么要悄悄地?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于是,一位挚爱孩子、充满智慧的妈妈形象在孩子心里丰满起来。此时的导,无疑为活动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价值叩问
这次实践是我对自己的一次大胆突破,也是对自主理念的努力践行。然而激情过后,我仍怅然若失。特别是与第一次相比,此次并不全然是超越。在我心中还有很多遗憾,让我一次次叩问。
1.文本丢失,情感淡化。活动后曾有老师问我:“这次孩子有没有完整欣赏绘本?”我一时无语,因为这正是我的遗憾之一。虽然孩子不识字,但文字对孩子深入理解文本、真切感受语言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由于一直跟着孩子走,活动中除了片言只语的解释外,我甚至没让孩子倾听一个片段,更别说完整欣赏了。与此息息相关的是,孩子更在意发现的快乐,而没有静心感受文本。与上次相比,孩子的情感体验显得非常肤浅。假如文本只是培养孩子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载体,那文本自身的人文和美学价值在哪里?
2.导不到位,学则茫然。第二次活动我的预设目标之一是“在质疑和解惑中探索自主阅读的方法”。然而,由于年龄的限制及情境的暗示,孩子只是竞赛似的比着谁的发现多,至于发现哪来的,无人关注。而我也疲于应付和评价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和解答,少有精力跟上。一位老师就曾在活动后若有所思地说:“怎么感觉孩子参与积极性很高,发展却没上次扎实?”于是,我又怀念起我精选的三个画面,以及画面背后凝聚的情感线索和技能渗透。虽然这次尝试在孩子独特感受和体验文本方面给予了很大空间,但从孩子茫然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并未深入。我不由地反思:我是否陷入了技术主义泥沼? 追寻——在情与理中徜徉
所谓“不思量,自难忘”。两次实践让我在收获颇丰的同时,也陷入了两难境地。情与理,自主理念下它们到底该如何权衡? 1.入情出境,谁主沉浮
真情感动是语言教学的生命,深切感悟是精神家园的支柱。游移在情、理之间,我发觉爱你没商量的“专注”和跟着感觉走的“随意”都没能帮助我到达理想的对岸。非此即彼的做法,最终只会让我和“有效的教学”渐行渐远。
2.情理相生,并行不悖
其实,情和理并不是自主教学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而是交错融汇、螺旋上升的曲线。之所以迷茫、徘徊、困惑、犹豫,是因为我对自主理念还没有融会贯通,对绘本教学也不能收放自如。在专业成长的漫漫长途中,我希望有这么一天、这么一幕:我怀着美好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到孩子中间,科学而智慧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在师幼对话中,在情理相融中,我们一起在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沉醉、浸染,在深沉的理性天地里涤荡、滋养。那时的我,尽情感受着孩子语言的灵动、想象的鲜活、思维的驰骋、个性的张扬……谁能说那仅是一个梦想?谁又能确定不会有第三次的实践尝试呢?
或许,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份献身、专注,诉说着一种品位、个性,践行着一丝深邃、辽远。当我们开始教育的价值追寻之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演变、没有终点的旅程。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永远在路上。附:故事导读(经过删减)小熊贝迪和弟弟吵了一架,一生气离开了家。贝迪爬上了一棵神奇的树。他饿了,树上就长出了煎饼; 他冷了,树上就长出了毯子; 他怕黑,树上就长出了提灯。这棵树真神奇,里面藏着一个爱的秘密。秘密是什么?
快跟想家的贝迪去看看吧
第二篇:《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指南》视角下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以《纸真好玩》早期阅读系列活动为例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也是教育工作者最热衷研究的教育领域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指南》中语言领域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绘本教学是承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教师如何在活动中正确的使用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对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早期阅读《纸真好玩》系列活动的实践基础上,进行观察记录及反思,对绘本教学实践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为后续开展同类教学活动做指导和参考,并提升理论研究。
一、绘本分析,挖掘有效教育信息,梳理适合幼儿发展的核心经验 1.筛选绘本,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绘本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画书,绘本教学也并非是单纯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更不是单一的语言教学活动载体。绘本内容中几乎包含了幼儿期可发展的所有领域和认知。所以,教师要在进行绘本分析活动中对优秀的绘本进行筛选和抉择,选取优秀的、适合当前年龄段孩子阅读学习开张活动的绘本。读本分析中,教师是优秀绘本的选择人。
在作品《纸真好玩》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纸玩具”,贴合幼儿生活的同时,玩具也是孩子最喜欢的认知载体,所有绘本《纸真好玩》是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作品。
2.教学信息梳理,老师是绘本作品的品读人
选择了绘本作品,如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通过专业的眼光,运用自身专业的技能技巧,深入挖掘绘本作品中有效的教学信息,对绘本作品的画面、文字、色彩等元素进行梳理,发现和掌握绘本要让孩子获得的核心经验,从而围绕其核心开展活动。
这时老师是绘本作品的品读人、先行者。如在对《纸真好玩》绘本进行解读和分析后,做出如下解读(简略):“《纸真好玩》是一本教会孩子用纸张做玩具,开展游戏的工具类说明书,它将要传递给孩子的核心经验是阅读说明书的能力和让幼儿学会通过阅读说明书而获得技能的能力。绘本多采用彩色照片写实手法,加上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的文字和符号进行过程和玩法的说明与描述,易于幼儿阅读,并可引导孩子进行制作和游戏。每件作品最后均通过中国年画的手法展现出童真童趣的玩法,能够很好引起幼儿兴趣的同时也给幼儿以色彩上美感的享受。”
二、教学活动设计,构建幼儿认知“骨架”
1.确定教学活动目标,教师是阅读活动的“指路明灯”
早期阅读中的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分别有不同的主体来实施,老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学活动目标是绘本教学活动中连接老师与幼儿的桥梁,幼儿通过绘本阅读教学活动收获年龄段成长过程中的核心经验就是老师教学活动要达成的目标;绘本教学活动也就成为了老师和幼儿的一次心灵对话的载体,老师能否走进孩子的童心,孩子是否能够达到老师的合理预期,教学活动设计中,目标的确定极其重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活动目标也是构建幼儿认知“骨架”的最重要部分。
在《纸真好玩》详细的绘本分析和解读基础上,我们结合大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和以后阅读经验,此系列绘本阅读活动确立了具体可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目标,例如: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①学习阅读折纸说明书,了解阅读顺序、制作步骤;②理解图文中常见符号和标识的意义。大班幼儿面对一般的绘本读文以具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但当初次面对工具类说明书《纸真好玩》时,对绘本中阅读的方法、顺序和步骤还不太了解,对绘本中出现的各种特殊意义的符号还需进行系统的认识,这是开展自主学习阅读的基础,所以在《纸真好玩》系列活动中第一次教学活动中确定了上述教学活动目标。
2.多样化教学活动形式创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调味大师”
绘本教学不仅仅是故事欣赏,也不仅仅发展的是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首先要结合绘本特点,如:是否具有情境性、操作性、趣味性等等,确定丰富的教学活动形式;还要深入思考读本中那些是可以多样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如:幼儿观察能力、新的感知经验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这时老师就是教学活动的“调味大师”,可以结合绘本的内容和特点,一点带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在《纸真好玩》系列活动中,结合新的阅读经验要求,确定了首次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和解决多数孩子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工具类说明书的阅读方法和步骤;结合大班幼儿爱动手爱操作爱探索和《纸真好玩》中纸玩具制作的操作性特点,在第一次集体阅读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基础上,教师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和阅读素材投放在阅读区、美工区,让孩子进一步进行自主阅读、操作学习,组织开张区域探索教学活动。
不仅如此,在结合绘本中“纸玩具”作品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活动时间条件,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开展家庭亲子阅读手工制作活动;在幼儿熟练掌握阅读和操作技能后,充分考虑大班级孩子发展需要,班级组织开展了“生活中常见说明书”的延伸阅读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活动设计满足了孩子多样话发展的需求,充分挖掘了幼儿的发展潜力。
三、教学活动实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成长
建构注意教学理论强调幼儿能动、自主学习,建构学习内容和个体已有经验的联系,从而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收获和理解其知识的“意义”,强调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教师是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参与活动当中也是幼儿的合作伙伴。
在《纸真好玩》系列教学活动中,老师通过对部分“难点”进行集中解读,解决幼儿自主阅读的障碍,为幼儿自主阅读打下基础,例如:在首次活动中帮助幼儿解读“折线、虚线”等符号的意义,为幼儿解决阅读认知能力的不足。在区域活动中,老师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让幼儿自主操作学习,组织开展“纸玩具游戏比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老师是孩子的有力支持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如在一次自主阅读活动中,孩子A说:“老师,三等份怎么做呢?”,幼儿阶段孩子对精确测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将纸张平均三等份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便对孩子做出示范并说明,帮助孩子解决难题,保证孩子操作活动的有效进行。在亲子手工活动中,老师要以教师专业的视角给家长一些教育建议,让亲子活动更有意义。
在早期阅读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学习内容设计出有思考家长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去思考、尝试操作中感知和收获。在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帮助和知道,也可以组织开展讨论、合作等。《纸真好玩》系列活动最后“我收集到的说明书”分享活动中,很多孩子的表现都给同伴和老师不小的惊喜。其中幼儿B不仅能清楚地讲述他自己玩具飞机140多块积木拼装的步骤,还能一气呵成坚持四十分钟将玩具飞机组合完成,这在之前是一直做不到的。
“教育要静待花开,收获的不仅仅是惊喜”。
四、教学活动反思
教学前的读本分析非常重要,通过读本分析让我们可以深入将挖掘读本的价值所在,并能帮助我们树立教学思路,为后续的各项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教学活动形式应该不拘一格,根据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因材施教”中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不仅是要因人才不同而教,也要因教材不同而教,只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内容才能够让不同性格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园里早期阅读活动的不断重视及绘本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教学本身从目的、内容、组织、反思等都将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绘本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使用过程就要求幼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敢于创新,给与孩子充分的自主建构、操作学习的空间,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才有能充分发挥绘本教学的价值,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幼儿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