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体备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

教师 何天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2、细菌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关于生物圈中的生物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动物,还有没有其它类型呢?引出新课

(二)什么是微生物?

出示一些微生物图片(流感病毒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性特点(结构、大小),得出什么是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三)哪里有微生物?

微生物无处不就在,但个体微小,我们看不到。要想认识微生物,我们得想办法看到它们,你有什么办法?借助放大工具、培养成菌落,展示图片

(四)微生物的常见类型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可以感受到这个家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形态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把微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型。你知道微生物有哪些常见类型?

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常见的微生物有三类:细菌、真菌、病毒。(五)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

出示细菌形态图,结合实例归纳细菌的三种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细菌细胞与动物、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哪些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具备的?归纳细菌的结构特点。(六)

3、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特点

给出细菌繁殖数据,引导学生思考细菌怎样产生后代?回忆细胞的增值方式,归纳细菌通过分裂方式产生后代,速度快。

(七)小结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荚膜鞭毛等分裂生殖

(八)作业布置

六、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三、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殖方式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有有荚膜鞭毛等 生殖:分裂生殖,速度极快

第二篇: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九

年级组)

课题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授课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用具

试管、药匙、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铁架台、集气瓶、木炭、铁丝、木条、砂纸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空气中约有1/5体积的氧气,但是在有些情况下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获得呢?

新课讲解: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实验1](1)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2)向上述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1)木条不复燃

(2)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

讨论:

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次使用?

备注(补充)

[实验2]

向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现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实验可重复多次,好象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如果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你会发现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把它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还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

小结1、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有关催化剂:

1、催化剂的本质:“一变两不变”

2、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

3、催化剂可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可使之变慢

4、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5、离开化学反应就不存在催化剂

三、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

1、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起催化作用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颜色?当它加热时能否产生氧气?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讨论] 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四、分解反应的概念

分解反应就是一变多的反应。

A

B

+

C

四、总结反思

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和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应注意它们间的异同点,记住各物质的化学符号。另外通过比较,得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催化剂概念:一变两不变

二、用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锰

1、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加热

加热

2、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

三、分解反应

1、概念:

2、形式:

A

B+C

教学反思

第三篇:集体备课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在探索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CCTV----------中央电视台 P---------停车场 KFC------------肯德基(这些图片里面都有字母。)今天,咱们试着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字母。

2、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1、活动一:说儿歌(认识用字母来表示数,初步体验数量间的关系)。师:“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接下来男女生来对这首儿歌,女生说4只青蛙,男生对4张嘴。)你们怎么对的这么快,这么顺呢?(让生明白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师:你们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能用一句话表示这首儿歌吗?

(同桌间讨论,学生汇报。让学生明确在同一情境中,相同的数可以用相同的字母来表示)

2、活动二:猜年龄(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师:同学们,今年你几岁?10岁的同学请举手,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是10岁。

老师比同学们大25岁,老师有多大?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当你们6岁时,老师的年龄你怎么算?如果你们在某一岁时,老师的年龄怎么算?

(同桌两个合作,只写出算式就可以。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表格中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这里的a表示谁的年龄?a+25又表示什么?从a+25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生述)

小结: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师:如果老师的年龄用b表示,同学的年龄怎么表示呢?(生讨论、交流汇报)

3、活动

三、猜一猜(体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师:摆1个三角形要几根小棒?怎么算?摆2个呢?3个呢?50个呢?你想摆几个三角形?你能像刚刚记录年龄的表格一样把你摆几个三角形要需要几根小棒的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拿几个学生的讲评。)师: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字母a表示什么?含有字母的这个式子a×3,又表示什么?从a×3中你还可以看出点什么?(学生讨论再汇报,师小结)

4、介绍乘法的简便的写法。

学生请打开书94页自学。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三、巩固练习

课本94—95页“ 试一试”1—4题

四、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赠言: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决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同学的年龄 教师的年龄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10 10+25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6 6+25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 a a+25。。。。。。。。。n只青蛙()张嘴,()只眼睛()条腿。b-25 b

第四篇:集体备课教案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11-2012学第一学期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年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 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 主 备 人:章仁军

参备人员:陈雪 杜培菊 备课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课题:找规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1页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⒊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难点:

⒈ 使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简单规律,并能将这种认识应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课时划分:

共计4课时

书本第48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书本第50页例题,想想做做 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

课时

112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讨论过程记录如下:

章仁军:本单元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日常生活里经常会遇到与选配有关的实际问题,如服饰选配、饮食搭配、颜色搭配、路线选配、队伍组配„„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的搭配现象,初步学会搭配与选择的方法,体会选配的规律及计算,是发展数学思考的载体,也有益于学生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陈雪:第50~51页研究简单的搭配现象。联系实际问题理解“选配”的含义,学习不重复、不遗漏地有序选配,探索计算选配方案总个数的方法。

第52~53页接触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这些是比较典型的选配,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操作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

杜培菊: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层次地组织例题的教学。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搭配的事情,但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有序地进行搭配,寻找所有的搭配方案时会感到困难。尤其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开展数学思考时更需要指导和帮助。因此,教材在编写中十分注意尊重学生的实际,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要。

章仁军:(1)第50页的例题把教学活动设计成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题意和实物操作,例题在小明购买玩具的情境中提出“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弄懂“选配”这个词的意思,体会小明有许多种不同的选配方案。教材借助“萝卜”“番茄”卡通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先选木偶、再配帽子”和“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图示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题意时的困难。两个小卡通的思路在表达上是有差别的,“萝卜”卡通把思路讲得具体而详细: 如果选这个木偶,有2种配帽子的方法,即这样或那样;如果„„“番茄”卡通的思路只讲了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线索。两个卡通都没有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完整,都没有说出问题的最终结果,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选配思路,激发动手选配的热情,在卡通的启发下进行有序的选配活动。教材要求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选配的,使操作行为在头脑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不但具体生动,而且是有条理和完整的。

接着是用图形代替实物,用连线表示选配,再次体会选配的过程和答案,设计这个层次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数学思考。我们都明白,数学教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不局限于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教育价值更体现在获得实际问题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这里用图形代替实物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等优势,还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选配的含义,能完整地呈现出各种选配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四点: 一是帮助学生辨别两种图形分别代替了什么物体,从而感受取材之便。二是帮助学生明白在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之间连一条线,表示一顶帽子和一个木偶的选配,从而体会操作之便。三是指导学生有次序地连线,要联系先选帽子再配木偶的操作印象,先选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1顶帽子与3个木偶间的三种选配;再选另1个三角形与3个梯形分别连线,表示另1顶帽子与3个木偶的三种选配。当然,先逐一选定梯形,分别与2个三角形连线也是可以的。四是数一数一共连了几条线,得出选配方案的个数。

然后是小组讨论两个问题,对选配问题进行比较理性的思考。“不重复、不遗漏”地选配,要在头脑里再现选配操作活动的全过程,反思在图形间连线的方法,有序地整理各种选配方案,组织起有条理的思考。研究木偶个数、帽子顶数与多少种选配方法的关系是探索问题的计算方法。由于1顶帽子和3个木偶之间有3种搭配,所以2顶帽子与3个木偶之间共有2×3=6(种)搭配。也可以这样想,由于1个木偶和2顶帽子有2种搭配,所以3个木偶和2顶帽子共有6种搭配。这些思考凸现了搭配的规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搭配问题。

杜培菊:

(2)第52页例题是简单的排列问题。把m个不同的元素按任意一种次序排成一列,称为一种排列。变换m个元素的排列次序就得到不同的排列。m越大,参加排列的元素越多,排列就越复杂。本单元把参与排列的物体控制在3个,不让排列问题很复杂。例题里3个小朋友排队照相,可以有多种排队次序,所以有多种不同的排列。排列问题是一类典型的选配问题,有序地选配的思想方法能支持对排列问题的研究。

例题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在创设现实情境之后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启发思路。小军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的图示能起两点作用: 一是让学生体会小明和小红调换位置,已出现不同的排队次序,是不同的排法。二是引导学生继续类推,如果小明站在左边第一个或小红站在左边第一个,各有2种不同排法,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有条理地形象思维是这个层次教学活动的重点,要抓住“如果××站在左边第一个,有2种不同排法”,把思考过程分成三段进行,把所有的排法分成三组表述。

接着用A、B、C三个字母分别表示3个小朋友,把各种可能的排法都表示出来。和前面用图形表示木偶和帽子相同,用字母表示人也便于操作、便于思考、便于表达,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联系3个人排队拍照的形象思维和有条理的思考,有次序地写出字母表示的各种排法: ABC BAC CAB ACB BCA CBA,能进一步体会排列与位置顺序有关,熟悉次序的变化规律,使思维活动更流畅。

(3)从m个元素里选择n个,按某种次序排成一列,也是一种排列。“想一想”在3个人里选2个人照相是例题的变式,思路与例题相似。通过图片理解每次选2人排在一起,有两种不同排法以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每次选2人有几种不同的选法。在3个小朋友中每次选2人,也就是每次去掉1人,去掉的1人可以是小军、小明或小红,有三种可能。因此,每次选2人也有三种可能。要让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或者用字母A、B、C的操作,在例题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从而达到锻炼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等目的。

陈雪:2?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例题里的策略、方法,解决“想想做做”里的实际问题。

找规律的教学不是为了形成某个数学概念或记住某种法则,而是开展数学活动,积累探索规律的体验。两次“想想做做”里的习题大致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例题比较接近的,另一种是与例题有较大差异的。

(1)编排与例题相近的实际问题,能重温例题里使用的方法和进行的活动,继续体会例题的思想方法,达到深入理解、独立应用的目的。第51页第1、2题都是搭配问题,例题的思想方法可以直接迁移到这两题的解答上来。第1题的特点是路线图已经画出,数与算相结合能很快知道小军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选择。算理出自有序地数一数的活动,计算的式子又把数一数的形象思维提升到抽象思考的层面上。第2题的特点是增加了参加搭配的物体的数量(衬衣有3件,下装有5条)。在分别解决穿衬衣与裙子、穿衬衣与裤子这两个简单搭配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思考衬衣与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仍然可以用连线的方法,逐一把每件衬衣与每条下装搭配。从中体会后一个问题是前面两个搭配问题的合并,虽然搭配的情境变化了,但搭配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变。因此,求后一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把前两次搭配的种数相加。第53页第1题用8、2、5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情境图里已经组成的825和852能给学生两点启示: 一是相同的数字排在不同的数位上,组成的数不同;二是拉近这道题和例题的距离,例题的思路是如果小军排在左边第1个,那么就有两种排法。这里先把数字8放在百位上,就能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相通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有规律地排出所有能组成的三位数,进一步领会简单的排列。

(2)解决与例题不同的实际问题,能避免机械重复训练,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体会例题里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从m个元素里每次选出n个成一组,是一种组合。第53页第2题四个球队进行足球比赛,每两队踢一场球是简单的组合问题。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搭配经验,用连线的办法解决新颖的问题。如果先在红队与黄队、绿队、蓝队之间各连一条线,表示红队与另外3个球队分别踢一场球,那么黄队只要再和绿队、蓝队各赛一场,与红队不需要再踢了。剩下的绿队和蓝队踢一场,比赛就结束了。通过这样的连线活动,学生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感受组合问题的特点。第3题的两个问题是不同的问题,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是组合问题,每两人互寄一张贺卡是排列问题。因为后者既要“我寄给你(他)”也要“你(他)寄给我”,而前者则不是这样。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用3人之间连线的办法来体会。

讨论意见及总结:最后要指出的是,本单元研究了搭配、排列、组合等问题,教学时不要把这些名称告诉学生,更不要突出问题的类型,一类一类地教学和相互比较。有条理地思考,借用符号进行有序的操作,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等思想方法才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 找规律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教学要求】

⒈ 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⒉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⒈ 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⒉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以前,我拉曾经学过哪此找规律的问题?

指名回答,指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探讨有关找规律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引导观察、了解图意。

看课本第48页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指名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⒉提出问题

提出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再观察图中相关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观察思考问题。⒊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指名汇报结果。师将问题排列:

小兔子晒了9块手帕,用了10个夹子。有7个蘑菇,有8只小兔子。有12块篱笆,13根木桩。提出:你了现了什么规律,先让学生能过比较,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组织全班交流。⒋教学试一试: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试一试。

先让学生理解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操作,并思考问题中提问题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⒌想一想,你还能找出哪些有这样规律的事情。

三、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发现,小组交流,最后组织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找规律

(二)【教学内容】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1页“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要求】

⒈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

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初步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执情,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提高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口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拉将学习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学例题

⑴看例题,创设情境

看例题图:一条林阴道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根树相隔3米,林阴道前有5只兔子排队做操,相邻的两只兔子相隔2米。

林阴道一共多少长?

兔子的队伍共多长?

⑵自主探究

让学生观察实际情景,联系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运用有关规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⑶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兔子做操的队伍可以看作多少2米?

木阴道可以看作多少个3米?

交流时鼓励学生发现相关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方法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⒉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引导交流讨论。

三、想想做做

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讨论。

第1题重点讨论: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第2题重点提示:长80米的跑道一边,边长20米的正方形草坪的四周。

四、布置作业

五、反思:

第五篇: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董红梅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爱花之心、摇花之乐,思乡之情。

3、随文入境,想象桂花雨飘落时情景,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设境入文

(课前播放抒情音乐,渲染教学气氛,课件出示作家琦君晚年潜心写作的相片和文字:我想回到自己的家乡„„)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作家琦君,走进她的---《桂花雨》

2、学生朗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一组桂花图片,师引读课文第一小节第二、三句:看,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中找细花。

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

3、学生交流,师小结:

板书:香

三、花香四溢

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重点理解以下两句话: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抓住词语“香飘十里、至少、没有不、浸”感受花香浓郁;着重理解“浸”字怎样才是“浸”,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乐在其中

作者的“乐”

1、桂花的香味让作者久久沉醉,但摇花更给她带来了无穷乐趣。默读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画出具体写我“摇花乐”的句子。

2、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我可乐了”,联系前面的内容,说说我知道可以摇桂花后,为什么这么乐?(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老盼着能摇桂花,现在好不容易母亲同意了。)

4、谁也来缠着问问母亲?(指名朗读)

5、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

6、谁来高兴地喊一喊?

7、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8、香甜的桂花从树上飘落,如春雨轻轻洒落,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作者一同再去观赏一下那香气四溢的桂花雨,去感受作者摇桂花带来的无穷乐趣。

(师配乐范读)

9、看到了吧!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的怀抱,亲吻我的脸。那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像什么?怎么纷纷落下的呢?

(随文练笔——交流)

父母的“乐”

1、孩子喜爱桂花,乐于在树下摇落它们,那父母是否也和他们一般喜爱桂花,乐在其中呢?从第二到第四自然段中找找句子,体会体会。

2、组织交流:

1)母亲:怕台风打落了桂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珍视桂花,洗净双手后才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快乐地忙碌,与全家一起拣桂花、晒桂花、收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体验着收获的快乐。看来,家乡的桂花已成了母亲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部分。

2)父亲:诗兴大发,即时口占一绝,出示: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乐”:乐在桂花的香,乐在桂花的丰收,乐在“摇花乐”,乐在浓浓之亲情。)

全村的“乐”

1、出示语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在理解“沉浸”时,联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浸”,引导学生感悟:这里的“沉浸”不仅是指桂花的浓郁的香气,更是桂花给全村人带来的幸福的感受。全村人不仅沉浸在桂花香里,更是沉浸在幸福的生活里。)

四、思乡情浓

1、于是,成年后的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

出示:“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2、指名读。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怪不得,当我把从外地带回的桂花给母亲时,她会深情地说:

(点击出现: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怪不得,当我每每忆起家乡的桂花,她会动情地说:

(点击出现: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怪不得,即使时光流逝,母亲想起家乡院子的桂花,她还会动情地说:

(点击出现: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5、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

(点击出现: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齐读)

板书:思乡情

6、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长大后的琦君因为种种原因孤身一人离开了家乡浙江,来到了台湾。盼望回家,渴望团聚的他曾写下这样一段话: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师读幻灯出示)

7、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的人生的感慨0

8、总结:当我们长大以后,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远离家乡,在外学习工作;也许会远离国土,在异国漂泊。但我相信,你们会与琦君一样,把家乡、祖国深深地藏在心里。在回忆中品味我们的美丽人生!

五、阅读引航

介绍琦君的部分作品,并呈现内容提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本阅读,并把读后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香

桂花雨

思乡情

下载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体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备课教案

    国培计划---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项目 培训甘肃高台初中语文一班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2010年7月28日 地 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 备:王富国 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 作文:为心灵寻找......

    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名称:三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时间:5.19 参加人员:三年级语文老师课题名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主备人: 记录人: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

    集体备课教案

    《是乐谱错了》教学片段(初案)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

    集体备课教案

    初备教案: Unit 3 Asking the way 教学目标: 1 掌握问路句型的使用和一般过去时的复习。 2 掌握四会单词 stops, turn left /right , post office ,get on /off, along, stree......

    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2014.12.5 内容:《警惕大自然的报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课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爱到惩罚”的道理从而能自觉......

    集体备课教案

    Module 9 unit 2 I bumped my head. 教材分析 1.语言功能 描述过去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 ( Describing accidents ) 2.语言结构 What happened to you I bumped my h......

    集体备课教案

    用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初稿) 年级组:二年级 备课人:武新梅 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1),p24例4(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

    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 复习课题:第六课飞天梦想第七课人类的翅膀 课前准备:课前把要复习的内容整理成问题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