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地理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理解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记住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地区差异的成因;知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理解我国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分布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等)和文字材料,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利用各种地理图表和文字材料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教学,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调查家乡土地资源状况的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土地资源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教学,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①掌握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和我国耕地、林地及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②学会阅读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资源统计图等图表的方法,培养利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土地国情和国策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与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②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准备 ①课前,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活动小组,每组以6~8人为宜。每个学生准备红色和黑色粗笔各一支。
②课前,教师准备与各课时相关的图、表、文等资料,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片、动画课件等。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
□提示和建议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更新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作答,教师略作总结并引入新课。教师板书: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土地有哪些用途?如果失去了土地,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呢? 教师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所见所闻,谈谈土地的用途及重要性。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谈认识,由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土地的用途很广,有的土地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有的土地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有的土地可以生长牧草,为人类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有的土地还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教师提问:人类对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对土地的认识也很深刻。课本上有6句话对“什么是土地?”作了精辟概括,请解释这几句话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谈自己的认识,教师启发、引导,由学生总结(略)。
教师承转: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们知道,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这正说明土地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土地才有着不同的用途。土地的类型如何划分?又具体分为哪些类型呢? 教师板书:1.土地资源的类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投影片(或录像片),本课是全节的基础,要把基本知识砸实;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有关结论。
认识土地的用途不是
最终目的,而是通过认识不
同土地资源的用途,为学习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打下基础。
问题的第二问发散性较强,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保护学生的探究欲。
对这6句话,学生解释得准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解释其涵义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人类对土地的感情,使学生对土地的认识得以升华。
□师生活动
那么,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类型。其中,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
教师板书:耕地、林地、草地(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非农业用地)教师提问:我们学校附近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槐树镇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看下图说出)。
关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教学要注意两点:第一,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知道耕地、林地、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同时,应根据当地实际加以拓展,如滨海地区的学生理应知道用于发展养殖业的滩涂也属于土地利用类型中的一种(还有坑塘、湖泊、河流等);第二,要结合图3.8让学生知道目前的土地不都是可利用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承转:我们知道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那么,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呢?如数量大小、类型多少、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等。
教师板书:2.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材料。[文字材料] ①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
课本是从全国角度探讨土地利用类型的,未免使学生产生距离感。为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理解,故设计了这
□提示和建议 斯、加拿大、美国等大国相比,我国山地面积最大,两个问题。教师还可提出我国耕地只占土地面积的1/10,世界上许多国家(如印度)的耕地比重都在30%以上;我国森林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课本阅读材料——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师生活动
一些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去谈,如你村、你家周围的土地有哪些利用类型?并可让学生画一画分布草图。
学生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求学生一定要脱离课本,有关结论必须从这些材料中获得,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第二,要教给学生分析这些图表和文字材料的方
□提示和建议
[统计表] 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法和技巧;第二,教给学生概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土地资源现状的方法和知识结构(如总数量、人均数量、比例构成、地区分布等),以便做到举 一反三。
[统计图] ①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②课本图3.8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学生阅读后分组,每组重点分析一部分材料,从中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某些方面。由组内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全班评议,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从圆形统计图3.8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既有耕地、林地、可利用的草地、工矿交通城市用地和内陆水域等可利用的土地,也有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利用的土地;第二,从统计表可以看出,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第三,从文字材料、图3.7和3.8可以看出,我国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耕地、林地少(分别只占13.5%、16.6%),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只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
教师板书: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学生完成活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由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从图3.8可以看出,有利条件是:
学生活动时需提示:第一,从图3.8中分析得出的应是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方面的特点:第二,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首先是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特点,其次是分析特点的成因(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因素),第三是分析这些特点对生产有什么有利和不利之处。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课余,通过自己的观察或询问父母,□提示和建议
了解一下你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利用类型,构成比例如何,你认为这样的比例构成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既有对生产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知道,除数量、类型和构成等外,地区分布也是说明土地资源现状的重要方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主要土地资源是如何分布的呢?
教师板书: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重点阅读课本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概括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图3.
9、我国干湿地区图、我国地形图和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用红色和黑色粗笔分别标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位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②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一定设法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不能参照课本的现成讲述,否则,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目标便不能实现。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三大林区、四大牧区等景观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和地图
册的插图即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③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④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还是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东部近海地区?属于何种干湿地区?属于何种地形?土地利用程度是高还是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学生分4组读图、讨论,各组由代表重点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平原或低缓丘陵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种植业和渔业;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
□师生活动
在东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属于山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高,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林业;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于高山、高原和盆地地形,土地利用程度低,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是牧业。)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读图,比较完整地分析、概括了我国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大势。请同学们再用4个字,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总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参考课本内容思考。
标注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能为学生读取土地资源分布大势、分析成因,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指图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读图意识,牢固建立土地分布的空间概念。
□提示和建议
本节正文内容较少,活动内容较多。活动分两大学生总结:分布不均。教师板书1.耕地-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低缓丘陵
2.林地-东部季风区的山地
3.草地-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总特点分布不均
教师提问:在读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大势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完成活动1:用简练的文字填写比较表,联系我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解释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学生填表比较(填表略),分析原因,教师启发、补充。由教师总结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教师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是由我国地形、气候分布的东西差异所造成的。首先,因为我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而且我国东部属季风区,降水比较丰富,所以这使得东部平原区特别适宜用作耕地。第二,因为我国东北、西南和东南山区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所以,它们成为我国三大宜林地区。第三,因为我国的高原、高山和大盆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这里处于内陆,气候干燥,不适宜森林的发育和耕作业的发展,而是分布着面积广大的草地;另外,由于我国西部地势高峻、气候干燥、自然环境恶劣,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目前条件下还未利用的土地。
教师提问: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仅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且南北方也有很大不同。请同学们结合图3.
9、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题、三个内容,一是土地
分布的东西差异;二是耕地的南北差异;三是水土匹配的南北差异。对学生的要求逐步提高,由比较差异,到分析原因,再到评价。活动能使学生对正
文的认识深化,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分析能力。
表中的“未利用土地”,应相当于“难利用土地”,要给学生说明。
分析原因是难点。教师要带领学生复习我国地形类型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土地东西差异的成因做好铺垫。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学生播放反映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景观和农民劳作场面的录像片。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
课本插图即可。读图3.10和3.11,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一个内容。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北方旱田、南方水田、我国地形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下面三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在图3.9上,标注出旱田与水田分界处标志性的山脉与河流的位置和名称;标注出与分界处位置比较接近的年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值。
标注旱田与水田的分界及比较接近这一分界的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及数②从图中获取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信息,值,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进行比较(可列表)。
③联系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或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析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不同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由学生总结,教师提示、补充。
学生总结:首先,在东部季风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旱田,以南为水田;其分界处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边标注边讲述)。第二,北方旱田与南方水田的不同可归纳在下表中:
第三,因为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水源缺乏,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旱田;而我国南方降水充沛,水源丰富,所以形成面积广大的水田。由于环境不同,使两种耕地的作物种类、播种方式等产生了差异。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图3.12,认识我国耕地南北差异中的第二个内容,即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并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根据图3.19制作的动画,演示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教师指导、补充。学生总结:(首先,我国北方的土地资源比南方更丰富一些,相差大约1/4;而南方的水资源比北方丰富的多,相差大约1/2。第二,这种水土资源的匹配,对农业生产是不合理的。因为北方虽然土地广阔,但灌溉水源缺乏,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而
能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
识,应认真完成这一环节。
比较旱田与水田的不同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不局限在课堂上提供的信
息,也可根据自己平时通
过其他途径(如网络、电
视、广播、旅游、文章等)获得的信息去比较和描
述,把学习课本知识与平
时的 生活积累结合起来,丰富课本内容。
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阅读课本插图即
可。在认识我国水土南北差异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差异普遍存在的思
□师生活动
教师提问:既然我国南北方水土分布不均,不利于农业生产,那么,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了这样一环节个问题: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这种不均的突出表现是我国土地资源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而养发在东部又有南北方的不同。可见,我国土地资源的差异无处不在。这种差异既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便,也使我们的生产、生活丰富多彩。
第三课时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共同探讨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两个问题,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现状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知道,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它属于可更新资源,如果利用恰当,就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相反,如果利用不当,或遭到人为破坏,就会引起土地资源的退化,使土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请同学们看两个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阅读后谈一谈自己的感想。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下面两段文字的投影片。①古巴比伦的兴废——位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王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年,就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建筑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但是,由于不珍惜土地,致使土
□提示和建议
根据课本和学生实际,教师也可在其他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发探究欲,培散思维能力。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课教学的立足
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遵守法规、珍惜土地、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需要强调,对学生进行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是本节
课的重点所在,应贯穿教
学的始终。列举人类不珍惜土地资源的事例,目的是让学
生的思维做一次反向扩散,强化“合理利用土地”地遭到侵蚀,水土大量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居住在那里的苏美尔人不得不纷纷逃离家园,很多城市和乡村变成废墟,完全停止了小麦生产。原来一个土地肥沃、兴旺发达的巴比伦古国变成了不毛之地。的认识。类似事例很多,教师可以选取更典型的事例提供给学生。
②中亚土地的荒漠化——中亚地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草场退化、荒漠化十分严重,成为世界四大沙尘暴活跃区之一。
学生谈感想,并达成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共识。
教师导入
从世界上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深深认识到:必须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板书: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师生活动
阅读后,要引导学生充分谈自己的感想,达成共识,为探讨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做好铺垫。
□提示和建议 教师承转:我国的情况怎样?目前,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形势非常严峻。那么,我国土地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1.存在问题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阅读文字材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为然后用几个字分别概括它们各属于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哪一类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依次出示反映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的景观和下面一段文字材料的投影片,利用课本图旁的3段文字配上解说。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从1952年到1985年,我国森林实际消耗量约为60~80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森林采伐一遍。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有原始森林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可采的地步。学生分析、概括,教师引导、补充,使对每个问题的表述更加准确。
学生总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乱砍滥伐森林,乱占耕地等。)
教师板书: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
化草原退化 滥伐森林乱
占耕地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课本第71页问题。
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耐心启发,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由学生代表归纳、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途径了解到许多前面提到的土地利用中存在学生播放反映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录像片,以增强直观性和生动性。没有条件的学校,利用挂图或课本插图即可。
因为森林是三大土地资源之一,而课本没有有
关我国森林被破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所以补充了
“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
重”这段材料。
图片“土地荒漠化”中
也包含“草原退化”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中
读取这一内容。课本第71页问题设置的目的,是力图拓展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并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学生还不
的问题,但问题不仅仅是这些。综合同学们所讲的内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农药和污水对土地的污染,农村建房抢占良田,有些耕地闲置、浪费等等。)
教师承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了解到我国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是立国之本,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土地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如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呢?
教师板书:2.解决措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阅读课本第72页第一自然段、图3.14和阅读材料;接着分4组做简短交流并回答这些问题。
□师生活动
善于发现问题,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去回忆和联想,认识并讲出发生在自己身边不珍惜土地的一些事例。发生在身边的土地利用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能增强危机感和紧迫
感,激发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感和兴趣。
□提示和建议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以下4个问题的投影片。
①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保护土地资源? ②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 ③我国把每年的几月几日定为“全国土地日”?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全国土地日?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 ④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哪些不同的合理利用土地的措施?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读课本有关内容后,各组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生共同评议,由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学生总结:(我们的看法是:首先,针对水土流失,应大力植树种草;针对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应退耕还草,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针对过度砍伐森林,应做到砍伐与植树相结合;针对乱占耕地,应做到耕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如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农村建房屋要建在非农业用地上,将平房逐步改为楼房等。第二,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宣传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进行社会调查,为合理利用土地出谋划策等。)(其他问题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归纳大家的看法,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依靠法律管理和保护土地;二是科学规划用地;三是因地制宜用地;四是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五是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板书:依靠法律
科学规划用地
因地制宜用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
开展宣传活动等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共同完成活动内容1,说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上互联网查一查2002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什么,当年我国举办了哪些宣传活动等。
在学生分析的问题中,“为什么单独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其内容之一?”“规定全国土地日的目的是什么?”“请你也谈谈自己的看法。”等三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提示。其中,让学生谈自
己的看法,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针对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谈解决的措施;二是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些什么。(其他问题略)
课本原则性地讲述了解决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只要求学生
□师生活动
灭绝。“小草的哀求”——由于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甚至荒漠化,草地产草量下降,草质下降。“飞来的山峰”——由于人口增加,其住房要占用一部分耕地,使耕地大量减少。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可以合在一起完成。
活动3中的第二部分需要安排课下专门时间进行。可分组去村、乡、县等土地管理部门调查,以获取材料。可以写调查报告,也可采用其他体裁。调查报告可以借鉴课本上这篇报告的内容结构,但应增加“建议”“展望”等内容,在激发学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各类土地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势在必行。我们相信,经过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我们的努力会换来一片片肥田沃土。
□提示和建议
活动2和活动3中的第一部分都属于发散性活问题教师应多加启发,提供话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调查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时,对城市和乡村学生的要求应有区别,要根据当地实际有所侧重。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事先确定几个典型地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查,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第二篇: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初二地理教案(长江)
滚滚长江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江各段的名称。
2、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讲解教师与图片资料,加深对地理事物的认识。
2、学会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和世界其它大河做比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学会分析一条河流大小。
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课本长江水系图,提高学生识记地理事物及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对比教学、启发式教学
五、教时教具:一课时,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同时学生观看ppt(长江风貌图)多么雄壮的旋律.多么深情的赞歌,它生动形象地表达广大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依恋和赞美。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可“长江”的风采。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长江的概况。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6“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中四个问题。学生活动
(一)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找出它的发源地、注入什么海? 老师提示:观看ppt总结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总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
学生活动
(二)教师提示: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老师根据ppt提问:学生齐声回答后教师展示这两个城市)
(结论)宜昌在湖北,湖口在江西,这两个城市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与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阅读)长江各段的名称。教师讲解:(展示ppt)长江上游各河段从河源往下依次是沱沱河、通天河、金
沙江等。自四川省宜宾以下始称为长江。
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
学生活动
(三)长江流经哪些地区?(从流经省区和地形区两方面看)
教师、学生总结:按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播放ppt展示),流经的省区有11个(分别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按中国地形地势图(播放ppt展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结合课本长江上游各河段流经的地形区)、横断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学生活动
(四)教师提问:请用黒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
教师、学生总结:长江的主要支流有:
(1)北部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和汉江;
南部支流:乌江、湘江和赣江。
教师详解:雅砻江流经横断山区,在攀枝花市注入金沙江。
乌江是贵州省内第一大河。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其最大支流大渡河在乐山与其交汇,岷江最后由宜宾汇入长江。
沅江、湘江经洞庭湖注入长江。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黄土区土质疏松,中游流经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它成为四川省内携带泥沙最多的河流,最后在重庆市汇入长江。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由武汉汇入长江。
赣江经鄱阳湖注入长江。鄱阳湖是长江流域内面积最大的湖泊。
由此我们结合活动一中长江干流可知: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
(2)四个城市:(雅砻江)攀枝花、(岷江)宜宾、(嘉陵江)重庆、(汉
江)武汉
(3)沅江、湘江和赣江经洞庭湖、鄱阳湖汇入。
转问
(一):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
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播放ppt)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七、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1.长度源头
注入的海洋
2.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及各段别称
3.流经区流经的省、市、自治区
地形区
4、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5.主要支流和湖泊
课堂总结: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源头、注人海洋、流域面积、流量、流经省区、主要支流以及各河段的划分等长江的概况。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条大河,无论在航运上,还是在发电、灌溉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江流域物产丰富,地灵人杰,长江流域的开发,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些知识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
一、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荐荐荐高初初一中一
地地地
理理理
教教教
案案案
[1000[1000[1000
字字字
]
]
] 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精选范文)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字]
第三篇: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案
初二地理《海洋资源》教案
关于“海洋资源”的教学设计示例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陆地上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我国的国土辽阔,海陆兼备,今天再来看看我国海洋里的资源有哪些。
[活动]读教材中“丰富的海洋资源”自然段,文中的这几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海洋里有丰富的水产资源、石油资源、海洋资源和海洋能源。
[补充]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空间已不堪重负,地球生物资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陆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向人类提供30亿吨的水产品。所以说,海洋资源的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承转]同学们平时吃什么海产品?你们知道它们产自哪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主要的渔场
[活动]读我国近海主要渔场和海流分布示意图,找一找我国主要的渔场。并且结合选学内容分析一下我国发展海洋水产的有利条。(宽浅的大陆架、陆地江河汇入带来饵料、暖流和寒流交汇)
[补充]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转承过渡]除了捕捞外,我国还利用沿海的滩涂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业。
[学生读图]解释海产养殖的方法。
[转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资源之外,还有什么资源?
[学生回答]海盐资源、石油资源。
[活动]读我国沿海盐场和近海石油沉积盆地分布图,看看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哪个产的海盐较多?为什么?
[学生回答]北方海域产盐多。这与气候有关(降水少,雨季短)。
[提问]我国最大的盐场在哪里?(长芦)
[转折]大家看我国近海的石油沉积盆地,我国海底石油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已经在渤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开采了石油。
[转折]对于海洋资源,应该说我们开采得还很不够,但是鉴于人类对陆地资源开采的教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开采方式呢?请大家讨论“想一想”中的题目,哪一种捕鱼方式可取?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种方式只顾眼前利益,长期下去,鱼的产量会越来越少。第二种方式可以保证人类的持续利用。
[进一步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区的渔民确实在采用第一种捕鱼方式。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捕养结合,控制近海捕捞的强度,大力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
[转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人们又不知不觉地污染了海洋。污染源包括石油开采带来的石油污染,大江大河排入海洋的废水、废液和固体废弃物等。针对海洋污染,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补充]加强立法管理;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宣传,增强全民的海洋意识。
探究活动
1、活动名称:海产品调查
活动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海产品在丰富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了解我国海产品的现状。
活动步骤:
(1)寻找10种日常用品,条是原料必须有海产品。
(2)了解近来这几种产品的销售变化情况和原因。
(3)开一个主题为“人类与海洋”的班会,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2、活动名称: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
活动目的:使学生了解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并意识到海洋资源尽管是可再生的,但这是在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提下,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
活动方案:安排学生查找人们破坏或不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资料,并提出问题“海洋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吗?请你用你的资料来说明你的观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第四篇: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初二地理《我国主要山脉》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山脉的概念,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
2.通过上述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了解和分析山脉特征的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登山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动人事迹,激励学生向登山运动员学习,树立爱我中华,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的思想。
教学重点我国山脉的分布。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空白图投影片、“中国政区空白图”
课时1课时。
教学提纲
一、山脉的概念
1.山脉的概念
2.山脉的走向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
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阿尔泰山、祁连山。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
三、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全国的2/3。众多的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格局的主要骨架,而且形成地理上重要的分界线,所以学习我国山脉的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叫山脉呢?我国山脉又有哪些特点呢?现在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学习新教材
第二节主要山脉[板书]
一、山脉的概念[板书]
1.山脉:山地绵延很长、有一定走向,好像脉络似的,叫做山脉。[板书]
[展示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山脉走向示意图”,说明山脉走向的种类。
图2山脉走向示意图
2.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山脉的走向。我国山脉的走向大致有四种: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
例如:贺兰山脉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天山山脉是东西走向的山脉;大兴安岭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脉是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提问]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是什么?
[教师归纳]我国山脉很多,从走向看,大致以东西走向的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为主,这两类主要走向的山脉互相交织,大体构成了网格状排列。
[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山脉,不仅要记住主要山脉的名称,还要掌握它的走向和准确的分布位置。下面我们就介绍主要的山脉。
二、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板书]
1.东西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西走向的山脉的名称。
[教师讲解]教师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并且提示学生注意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位置。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天山—阴山[板书]
昆仑山—秦岭[板书]
南岭[板书]
[填图练习]指导学生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画出上述三列山脉并注出山脉的名称。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读图]读“我国山脉分布示意图”,说出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名称。
[教师讲解]在空白投影片上边画边讲。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以下三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板书]
长白山—武夷山[板书]
台湾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三列山脉及其名称。
前面我们介绍了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除此以外,还有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些山脉。
3.南北走向的山脉[板书]
贺兰山脉[板书]
横断山脉[板书]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板书]
阿尔泰山[板书]
祁连山脉[板书]
[填图练习]在“中国政区空白图”上填出这些山脉,并注出名称。
[指导练习]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帮助学生复习主要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5.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板书]
指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并将其填在空白图上。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第14页“读一读”中的短文“珠穆朗玛峰探险”。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有关珠穆朗玛峰探险的彩色图片。看完之后,可让学生简短发言,谈谈感想体会。
[小结]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主要骨架。
三、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板书]
[练习]完成课文16页“做一做”中的填表练习。
复习巩固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指投影片上所画的主要山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位置。关于“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建议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中国政区图,教学分三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都充分利用地图并结合计算机进行。第一环节,读图获取信息: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从图中读出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第二环节,画图准确定位:在教师的指导和演示下,学生在空白的中国政区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水笔画出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并提醒学生注意山脉的分布与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关系;第三环节,填图复习巩固:将学生编为两人一组,用各自画出的图互相考察练习,随后再填写上注记。
第五篇: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一),(共4课时)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4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总第一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总第二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总第三课时)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总第四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二)(共二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总第五课时)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总第六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2、我国主要水电站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