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3.叶圣陶先生二三
基础导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
A.确凿(záo)哺育(fǔ)喧嚣 一拍既合 B.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 无遐及此 C.亘古(gèng)污秽(huì)仰幕 锋芒毕露 D.斑斓(lán)胡骑(jì)幽寂 迥乎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②当然要观察。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④⑤ 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能力提升
二、阅读《等你回家》,完成20-24题。
等你回家
(1)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
想来啊。”
(2)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他,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他掏空了„„
(3)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4)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5)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6)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7)“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8)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9)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10)“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11)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7、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8、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1)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2分)
(2)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9、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有这么一个故事:儿子有病了需要妈妈的心,妈妈二话没说就把心掏给了儿子,途中不甚摔倒了,这时心说话了:“儿子摔疼了吗?”(2)明星张国立的儿子因吸毒被抓,张国立第一时间在网络发表道歉信,并恳请社会:“请理解一个父亲的心情,也请原谅一个儿子的错误。”
参考答案:
1.D 哺(bǔ)既改即 炽(chì)遐改暇 亘(gèn)幕改慕 2.C 妇孺皆知改鲜为人知 3.B 4.C 5.A
6、“我”陪一个父亲去戒毒所所探视并感化他儿子的故事。
7、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反衬)了父亲深深的哀愁。为下文故事情节作铺垫
8、(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挂念儿子、急于见到儿子的心理。
(2)儿子先是嘲讽后流泪,可见是父亲的宽容,人间真情与爱心融化了儿子的心。
9、点题,突出父亲的形象,并表明了父亲的态度:不会丢儿子不管,社会也不会抛弃你,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我们会等你回家。
10、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他们会宽容犯错的孩子。如文中父亲最后还是宽容了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孩子
第二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与运用略读的方式,抓住阅读重点,并读出自己的心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总第42课时)
教学要点:1.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录《负暄琐话》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丁卯(mǎo)繁碎(suì)草率(shuài)修润(rùn)朦胧(méng lóng)累赘(léi zhui)别扭(niǔ)拖沓(tà)妥帖(tiē)诲(huì)人不倦(juàn)不耻(chǐ)下问 颠沛(diān pèi)流离 鞠(jū)躬尽瘁(cuì)
3、解释下列词语。(1)〔修润〕修改润色。(2)〔商酌〕商量斟酌。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
(4)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为耻。问:请教。
(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助词
(一)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例如:
(1)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朱自清《春》)(4)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杨绛《老王》)(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杨绛《老王》)“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明确”“ 牧童”“ 极其郑重”“ 嘹亮”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后边加“的”,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如“所写的”“所说的”“所认识的”“所面临的”等。
“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例如: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4、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5、品读题目传达的信息。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内容)“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情感)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资料链接1:张中行主要著述: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资料链接2:张中行与叶圣陶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43课时)
教学要点:1.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2.整体把握,感知形象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二)感知形象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然后复述故事主要情节。(1)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2)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回忆先生的身影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治学严谨
(2)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待人宽厚
3、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总第44课时)
教学要点:1.品味语言
2.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三)品味语言
1、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一个方面领起句)(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个方面总起)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作者情感(1)读出深情的赞美: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读出深切的怀念: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③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3、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4、领会叶圣陶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练习三)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3)“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练习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八、课后作业
练习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一些修改。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导学反思:
第三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能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
2、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
1、教学板块之一:课程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他1894年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 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当他去世之后,人们想起他,会忆起哪些往事呢? 让我们在张中行 先生的文字中去了解叶圣陶先生。
2、教学板块之二:整体感知 ① 人物简介
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 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原名张璇,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② 初读课文
1、词语注音及解释
(注音)丁卯 繁碎 拖延 搀合 沾溉 草率了事 商酌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遵嘱 锋芒 修润 精炼 冗长 晦涩 譬如 牵涉 商酌
(解释)简明扼要 著作等身 高文典册 草率了事 南腔北调 不耻下问 一以贯之 自顾不暇 街谈巷议 付之一笑 下里巴人 一念之差
句子解释: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选取题材是什么? 明确:叶圣陶先生去世,做文纪念
题材:一是与作者有关的,二是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3、文章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最主要表现了他的什么品德?
明确: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第三自然段:(工作方面)修改文章
第四自然段:(生活方面)送客
第五自然段:复信
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教学板块之三:精读细品 以第三自然段为例
1、齐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叶圣陶先生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严谨认真、谦虚真诚、随和客气等
2、有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例如:
(1)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变换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表现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作为一个颇有成就的大家,能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别人商讨课本的修润,不厌其烦,足可见他的谦和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总结:从语言、动作这些描写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谦和诚恳的品质,可见他的宽以待人的品质
4、教学板块之四:综合探究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或者说本篇文章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从哪里可以体现? 例如:
1、第二自然段——与鲁迅郁达夫做对比比较,叶圣陶先生的特点是平实规矩,做事踏实认真。
2、第四自然段——送别(典故)
3、第六自然段——不当面说别人的缺点,体现了他的宽容,待人仁慈。
点拨第七八自然段
以议论和记叙的描写方式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严以律己的品质特点。在面对“写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这个问题,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坚持要“写话”,要用简明而有条理的话。不仅是做事,做人也力求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从《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一文,从这些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习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深刻感受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作为一个大儒者的风范,希望同学们也能向这些优秀的前辈学习,学习他们为人处事的方式并努力实践。
五、作业布置
1、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六、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特点: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工作方面)修改文章(生活方面)送客 复信 会上发言
严以律己: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第四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演讲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演讲稿 旅游管理系6班
郭颖娴
大家好,我是旅游管理系6班的郭颖娴,我要演讲的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在看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在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无法言喻的悲哀,便写下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痛心的同时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和选材;第二部分写的是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第三、第四部分则分别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一面,第五部分是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在作者的印象中,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而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在立德这一方面,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在这些文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叶先生满满的赞誉。甚至他认为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叶先生也做到了,所以作者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在作者的眼中,叶先生是待人厚的,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叶先生的这一品质。例如,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还有就是叶先生对普通话生疏,但也不耻下问,让作者给他修润。有人到他家去探望他,告别时,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同时,他也是一个做不到当面指摘别人短处的人,这也体现了他的待人厚。
除了为人宽厚,叶圣陶先生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叶圣陶先生坚决反对“不即不离”的文风,他提出正面的主张,要“写话”。写话,粗略说是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加细一些说是,所写,从用语方面看,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叶先生跟作者谈到写文章的时候,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在文风方面,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也就是不累赘,不写废话。叶先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在作者认识的人中是排第一位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
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在感情表达方面。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二在人物刻画方面。本文主旨是记人。文章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以叙述为主,结合议论。三是其文风。本文堪称实践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其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但因作者并非空泛地叙议,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事例来再现人物,所以仍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在我看来,对张中行先生而言,叶圣陶先生可谓是不可挑剔的圣人。最后,送给大家一句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人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只能糊糊涂涂的活下去,反省一下就会感到无聊,感到没意思。
第五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教学难点:1.体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语言特色。
2.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作家作品填空。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自《读书》。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本文作者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录《负暄琐话》等。
2、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丁卯(mǎo)繁碎(suì)草率(shuài)修润(rùn)朦胧(méng lóng)累赘(léi zhui)别扭(niǔ)拖沓(tà)妥帖(tiē)诲(huì)人不倦(juàn)不耻(chǐ)下问 颠沛(diān pèi)流离 鞠(jū)躬尽瘁(cuì)
3、解释下列词语。(1)〔修润〕修改润色。(2)〔商酌〕商量斟酌。
(3)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
(4)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耻:以……为耻。问:请教。
(5)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
{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4、理解下列语句的意思。(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意思是: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5、品读题目传达的信息。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内容)“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情感)
二、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资料链接1:张中行主要著述: 1980年代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收录于《张中行作品选》六卷。
资料链接2:张中行与叶圣陶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二)感知形象
1、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两种过人品行,然后复述故事主要情节。(1)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2)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回忆先生的身影
(1)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治学严谨
(2)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待人宽厚
3、回味先生的语言
(1)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第三课时
(三)品味语言
1、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第一个方面领起句)(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个方面总起)
2、品读评价(议论)性语句——体会作者情感(1)读出深情的赞美: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②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2)读出深切的怀念:
①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②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③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3)理解先生的苦心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3、品析文中表意含蓄、内涵深刻的语句
(1)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2)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致付之一笑。
“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
4、领会叶圣陶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1)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写话”。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练习三)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3)“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总结全文:叶圣陶先生以他宽厚的人格感染着我们,以他严谨的治学引领着我们,以他深重的苦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不负先贤,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规规矩矩作文。
六、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练习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叙及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七、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八、课后作业
练习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一些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