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显臣老师北京市高中武术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武术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老师:张显臣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武术体育教学内容,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场地器材、教学过程、预计生理负荷、课后小结等方面来分析本课教材。
一、指导思想:
首先设计理念活泼不失有序,锻炼不失兴趣,学习不失创新是这节体育课的初始目的。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以新课改的精神为依据,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及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的提高。
二、教材内容:1.武术长拳自编动作;2.武术表演队形的设计与比赛.三、学情及教材分析:
1、本课授课对象为正在处于青春期的高一男生,他们的特点是头脑聪明,善于思考,喜爱较剧烈运动,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对身体的形态及身体素质有着较强烈的追求,而武术运动的特点正让他们有培养的可能和展示的机会。
2、武术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人体的柔韧、灵敏、力量、协调等素质,同时还能陶冶人们的身心,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发展技能的同时,又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热爱,加强对武术运动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2.运动技能目标:学习武术自编队形;学生能有意识的尝试运用队形的创编来增加武术的表演效果。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调节功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4.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形体,体验获得成功带来的乐趣,提高自尊和自信。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武术的动作路线。
难点:1.动作舒展大方、有力、协调及节奏;
2.如何合理的通过队形,增加武术的表演效果。
六、教法措施: 本课采用“自学----教师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合作学习----尝试、创新----展示、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自我调控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项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自我调控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理念,思维拓展练习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由发挥、大胆尝试的平台。
七、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13分钟----15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互行抱拳礼,师生相互问好。2.导引武术的发展概况。3.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
4.灵敏素质练习:①反口令练习:原地转法 ②叫号下蹲起 5.“8”字形跑:两路纵队,由体育委员带领(播放轻快的音乐)。6.徒手操(武术操)①绕臂运动 ②体侧运动 ③体转运动 ④腹背运动 ⑤弓步压腿 ⑥仆步压腿 ⑦手型变化 ⑧劈拳换打 要求:学生要开发思维,积极主动,练习认真。二.基本部分:(24—26分钟)
武术的组合动作:1.并步直立 2.起势 3.抡臂砸拳 4.左弓步冲拳 5.搂手冲拳 6.弹腿冲拳 7.马步架冲拳 8.并步抱拳 9.收势 组织教法:
1.学生分组看想,模仿练习动作。
2.教师讲解与示范――教师领做――教师用口令及术语指挥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学生集体练习。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分组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编创新队形及组合练习。组织:同图一所示
4.分组展示(配乐),教师评价,同学之间互相鼓掌。要求:勇于实践,团结合作,探究创新。三.结束部分:(3-4分钟)
1.放松活动:播放轻柔的音乐
①运动意念呼吸放松法 ②拍击四肢腰部放松法。组织:同图3所示。
要求:动作舒展、柔和、放松。
2.小结课的情况,拓展今后练习的方向,让武术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成功幸福健康快乐。
3.下课,行注目礼。收还器材(第一小组)。
八、教学策略:
本次课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引导、激励,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及反复练习为主,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武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强化武术动作的力度和节奏。以运用队形变化可以增加武术的表演效果为契机,拓展学生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还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让他们都能体验到良好的思维、集体的智慧和大胆的尝试所带来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课后小结:
希望同学要做到吃苦耐劳精神,发扬“ 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精神” 再接再厉。
九、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录单机一台
十、预计“运动负荷”:
全课练习密度预计:约55%,全课平均心率预计:约135次/分。
1、什么是武术
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现代汉语词典》)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2、武术简介
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候﹐人类即已开始用棍棒等原始的工具作武器同野兽进行斗争﹐一是为了自卫﹐一是为了猎取生活资料﹐后来人们为了互相争夺财富﹐进而制造了更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如《山海经大荒北经》就有“蚩尤作兵伐黄帝”的记载。这样﹐人类通过战斗﹐不仅制造了兵器﹐而且逐渐积累了具有一定的攻防格斗意义的技能。
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著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53年﹐举行了第1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接著又举行多次全国性武术比赛或表演大会。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武术书籍和挂图﹐拍摄武术影片和录象。为探讨武术运动锻炼的价值﹐还组织有关生理的测定和研究﹐使其逐步科学化。此外﹐各体育学院﹑体育系相继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建立武术班﹐各地武术协会设立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
武术分类有以地区划分的﹐有以山脉﹑河流划分的﹐有以姓氏或内外家划分的﹐也有按技术特点划分的。现代一般按其内容分为5类; 经常坚持武术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武术中的各种拳法﹑腿法对爆发力及柔韧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韧带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到步到”﹐“手眼身法步,步眼身法合”对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整套动作往往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能使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得到全面发展。练习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如太极拳﹐强调以意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脉流通﹐适合于慢性病患者作为医疗手段坚持锻炼﹐有较明显的疗效。对抗性的散手﹑推手﹑武术短兵﹑武术长兵等竞技项目﹐运动激烈﹐除能增强体质外﹐还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性格。
如今,中国武术可以分两大类:传统和长拳。长拳是指国家认证的一种搏击技术。而传统则是中国几千年来流传的各个门派民间功夫,如今大多传统武术已失传,但还剩下3类:少林、武当、峨眉。
4、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按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二、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俱连、身心双修。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3武术课可以锻炼中学生意志。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武术在中学体育课程,她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它的美,更对中学生得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引导意义。
传统武术体育教学在长期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武术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
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三、中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当代中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比率较大。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四、武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影响着现在的中学生,起着教人育人的作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俱连、身心双修。通过练习对外可以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特别是太极拳调用意识引导动作、长期锻炼对调解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气养血、改善人体机能和精神状态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都有很大作用。
2.武术课程可以自卫防身。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都是以攻防的动作为主要内容,可以起到一定的自卫防身效果。这同其它体育教学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的体育项目能做到的仅仅是强身健体的效果,却不一定在自卫防身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3.武术课可以锻炼中学生意志。武术课程不仅仅有利于提高中学的武术基本技艺,而且能培养吃苦耐劳、果敢顽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
长期以来中华武术都有重礼仪、讲武德的优良传统。通过习武让正在成长的中学生可以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培养了自己的礼仪守信、宽以待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武术套路都是由基本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跳跃、平衡等单个动作组成的基础是否扎实,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以后教学武术套路效果。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第二篇:首都体育学院张显臣老师2002-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教育学》试卷A
张显臣老师首都体育学院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教育学》试卷A
一、填空(12分)
1、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的六艺是:礼、乐、射、御、___、___。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______,对不同年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3、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其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把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4、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______。
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______和______。
6、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好钻研教材、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工作
7、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是________。
8、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注重_______,二是讲求______。
二、名词解释(8分)
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0、教学方法组合
11、班级上课制
12、相对性评价
三、简述题(20分)
1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14、简要述评形式教育论(5分)
15、学生掌握知识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3分)
16、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分)17道德情感及其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四、论述题(10分)
18、从素质教育的观点出发,论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首都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
《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0分)
1、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制度
D、民族文化传统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基础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知与不知的矛盾
3、学生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特征()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
B、认识和性格的特征 C、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D、个性和性格的特征
4、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A、《普通教育学》
B、《爱弥尔》
C、《教育漫画》
D、《大教学论》
5、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指()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社会实践
6、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调查法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9、课外校外教育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的()
A、社会教育的总称
B、家庭教育的总称
C、成人教育的总称
D、多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10、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
A、五分制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文字记分法
D、数字记分法
二、填空题(30分)
11、欧洲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____、_____、_____。“四学” 是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七艺”。
12、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____计划。
13、在遗传、环境、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曾出现过教育万能论、________、________等错误理论观点。
14、学生既是________的客体,又是________的主体。
15、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16、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_____直观、_____直观和言语直观。
17、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培养受教育者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以及________和________的能力。
18、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制度。
19、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____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20、“春风化雨”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法。
三、名词解释(20分)
21教育目的22、教学大纲
23、教学方法
24、班级授课制
25、德育过程
四、简答题(30分)
2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7、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8、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9、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30、班主任应当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五、论述题(10分)
31、联系当前教改实际,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关系
首都体育学院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教育学》试卷(A)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15分)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
B、教育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2、《学记》上说:“不凌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C、巩固性教学原则
D、启发性教学原则
3、欧洲奴隶社会中的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A、智力训练
B、军事体育训练
C、艺术训练
D、文法修辞训练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5、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学制
D、壬戌学制
6、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科书
D、教案
7、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
D、品德教育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0、班级体的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班委会
B、开展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D、制定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20分)
11、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论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德国教育家_______撰写的________。
12、我国古代教学内容中的“四书”指《大学》、____、《孟子》、____,“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两种教育体系,分别是____和____。
1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要求全面发展和具有独立个性
1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五段教学法”是指预备、____、联系、____和应用。
16、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具体方式有____、____、讲读以及学校讲演等。
17、德育一般包括____教育、____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8、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____、和____。
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____总结和____总结。
2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____活动和____活动。
三、简答题(35分)
2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2、班级上课制的概念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23、我国普通学校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
24、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
25、良好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
26、运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原理阐述教育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
27、试述在教学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关系。
2005年《教育学》
一、选择 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B 大教学论)2、1975年,前苏联出版了心理学家、教育家(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一书。
3、中国历史上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学记)
4、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
5、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称为(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6、与活动课程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是(学科课程论)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
8、提出五步教学法的教育家是(杜威)
9、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演示法)
10、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二、填空
11、欧洲封建社会中的教会教育内容包括“三科”、“四学”,其中“三科”是(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是(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合称“七艺”。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育有两大社会职能,一是(传递社会生产经验),二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
14、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三类,即(实物)、直观(模象)和言语直观。
15、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是学生(最大发展区)。
16、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7、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8、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道而顿制和(分组教学制)。
19、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包括哪些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20、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其中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
三、简答
21、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规律是什么?它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23、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4、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25、现阶段,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什么?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有哪些?
四、论述
26、分析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必然联系。
27、试述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06年教育学
一 选择 我国学校的正式产生,一般说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3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六艺” B“骑士七技” C“七艺” D“四书五经”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是有()提出的。A 夸美纽斯;B 马卡连柯;C 加里宁;D赫尔巴特。5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A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学记上“不凌节而施”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1922年颁布的“六三三”学制又称作()学制。A壬寅;B癸卯;C壬子 癸丑;D壬戌
8,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9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10教学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地位。A主导 B一般 C中心 D从属
1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2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二 填空题
13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和创造——的能力。
14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教学论思想,他认为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的发展。
15教育的两个社会职能是传递——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16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的“三科”是指文法、修辞和——,“四学”是指算术、几何、——和音乐。
17杜威的“五步教学法’是指困难、——、假设、验证和——。
18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19社会通过教师向社会提出的——与学生已有的——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和——的特点。
21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做出的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做出规定。22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及其——。23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和——。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积极的进行——和——,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无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教师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三、简答题
26简述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点。
27简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过程的阶段及相互关系。28备好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主要做哪些工作? 29中小学生常用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30教师劳动的特点及其素质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31试述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之间的必然联系。
32为什么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33运用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原理,试述党中央为什么要把教育列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