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全文5篇)

时间:2019-05-12 19:2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

第一篇: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蜗牛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以及如何吃食。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教学准备:

1.每组四只蜗牛,四个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一张塑料片。2.教师准备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图片、食物(香蕉、苹果、菜叶、面包、洋葱、大蒜)。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同学们,原来观察过蜗牛吗?这节课中,让这些蜗牛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来了解和观察一下蜗牛吧。

二、蜗牛身体的观察。

1.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对于蜗牛的身体,我们可以观察什么呢?

☆头、腹、尾、壳。投影出示:放大的蜗牛图,认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2.怎样观察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顺序、放大镜)

3.学生分组观察蜗牛,教师巡视。4.投影出示蜗牛图片,让学生对照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三、蜗牛壳的观察。

1.对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壳比较硬。☆壳上有弯曲的线。师:这是一条怎样的线?(螺线)☆跟田螺、螺蛳的壳差不多。

2.对于壳上的螺线,我们还可以观察什么? ☆螺线旋了几圈?

3.讨论:我们怎样数?请学生上台数出一圈。学生数螺线的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

4.螺线的方向是这样的。(做动作、图画、语言)师板书:像这样顺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右旋,逆时针方向展开的螺线我们称为左旋。

5.你的蜗牛是左旋的还是右旋的?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和现象有螺线出现?出示螺线图。6.我们一起来画一只蜗牛。

四、蜗牛吃食物的观察。

1.为了把蜗牛饲养好,我们经常给蜗牛喂食物,那么你估计蜗牛喜欢吃什么事物呢?为什么这样想?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刚才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了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那我们怎样来证实蜗牛喜欢吃这些食物呢,怎样喂这些食物呢?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察:蜗牛是怎样发现食物?蜗牛选择怎样的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

3.各组领取食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物。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

五、饲养蜗牛。

1.出示一瓶蜗牛,想不想要,整理好自己的桌面。2.说一说瓶里的蜗牛是怎样饲养的。

3.饲养自己的蜗牛朋友,还想观察研究蜗牛的什么? 教学建议: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可以选用人工饲养的个体较大的白玉蜗牛、褐云玛瑙螺等作观察研究材料。

2.观察时,如果蜗牛躲在壳里不出来,可以把蜗牛放到水里稍微浸一会儿。

3.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应先让蜗牛饿一天左右,这样蜗牛才会有食欲,便于在课堂上较短的时间里观察蜗牛选择食物的情况。

《蜗牛》课后反思

(一)、准确把握教材本课是观察蜗牛这样的小动物,在活动中,我从动物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入手,在环境布置和材料选择上有的放矢,考虑较为周详。由于蜗牛具有胆小、怕受惊扰、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等生活习性,在环境布置上,我利用窗帘遮挡光线,要求学生较为安静,不能惊吓我们的动物朋友,营造了一个适宜蜗牛出来爬行的物理环境,课堂上的蜗牛表现得很活跃。在材料选择上,蜗牛爬行的地方是一张明胶片,底下衬一张白纸。白纸是为了防止桌子与蜗牛相近的颜色混淆学生的观察判断,明胶片的利用有两大作用,第一是减少磨擦,利于蜗牛的爬行;其二是让学生能多角度地对蜗牛进行观察。在材料中还用到了纸杯,一方面是蜗牛会乱爬,会影响到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把蜗牛套入纸杯中,减少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研究蜗牛用时13分,汇报交流6到7分钟。第二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蜗牛壳用时6分,汇报交流9分。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蜗牛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学生对蜗牛的观察也不局限于课堂,通过教师送给学生的蜗牛食物,学生对蜗牛食物的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课外,通过课外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对蜗牛依然是兴趣盎然、气氛热烈,令我颇为欣慰。

(三)对本课以及科学教学的一些探讨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蜗牛壳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蜗牛柔软部分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蜗牛壳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第二篇:《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以及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它能利用腹足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学习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引导学生观察研究蜗牛,初步感知蜗牛的身体特点等。经历探究蜗牛的科学观察过程,学会尊重、合作交流。【教学难点】

学习科学观察的方法,并在探究中对获得的新发现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记录的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

1、谜语导入;

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走,别说它的力气小,能够背起屋子走。(打一动物)

师:同学们,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曾经看到过的蜗牛;

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观察。

1、今天这堂课老师将带领我们小组到课外去寻找蜗牛、实地观察蜗牛在干什么?看看蜗牛的身体是不是和你画的一样。

2、那我们去实地观察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强调观察要求:

(1)4人小组到达预定的地点寻找到需要观察的蜗牛;(2)实地观察蜗牛时,不能打扰蜗牛的活动;

(3)静静地、耐心地观察蜗牛一会儿,把你实地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左边方框。

(4)再等待几分钟,观察蜗牛在干什么,不能惊动它。

三、学生户外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观察指导、协调。

1、教师帮助寻找有困难的小组;

2、协调组长组织有困难的小组开展观察研究;

3、友情提醒个别不能严格遵守常态下观察的活动的小组。

四、交流研究成果。

1、交流汇报,对比前后两次画的蜗牛,引导学生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

2、你们小组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在干什么呢? 预设:蜗牛在睡觉;

蜗牛在吃青菜叶;

蜗牛在慢慢地爬;

3、师追问:它是怎么爬的?你们看清楚了吗?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4、有的小组没有看清楚,那我们小组有没有办法借助一定的材料,更清楚看清蜗牛是怎么爬得呢?小组讨论研究方法。

5、学生领取材料观察蜗牛的爬行;

师:每个小组选择2种材料进行蜗牛爬行的观察,仔细观察蜗牛的爬行,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新发现。

6、交流发现;

蜗牛的爬行特点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

五、课外延伸。(机动)

师:刚才我们在实地观察中,有些小组的同学还看到蜗牛在吃东西,那么你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吗?我们怎么样为蜗牛建造一个家,来饲养蜗牛呢?

请学生说一说。教学反思

1、开始采用谜语导入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至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引人入胜。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研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问题。

第三篇:《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背景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我就“蜗牛”这一课的教学说说是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农村学校要利用独特的地理和环境资源,因为蜗牛在农村的环境里比较容易捉到,因此我起先安排了课前准备和学生一起捉蜗牛,在捉蜗牛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深刻的感受,因为学生在捉蜗牛的过程中了解到它的生活环境后就容易找到蜗牛。然后在教学时学生已有亲身的体验,这样使学生能够亲近于课堂、亲近于蜗牛、亲近于老师和同学,为学生学习好蜗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研究的积极性。在教学时我也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智力结构,使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践和一系列思维过程去认识事物,从而去主动地探究事物,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是生动、具体、深刻、牢固的,可以说有的是终生难忘的。我认为《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更需要这样,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入

学生把自己捉来的蜗牛放到准备好的玻璃缸中(每小组准备玻璃缸)。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一起去捉了蜗牛,捉了多少?你们喜欢蜗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蜗牛的知识。

(二)丰富感知,激发兴趣

大家先一起来看一组关于蜗牛的动画片(主要介绍蜗牛的种类、生活习性、颜色等特点)。讨论:谁来说一说你刚才从动画中了解了蜗牛的哪些知识?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既亲身感受捉蜗牛的乐趣,又观看蜗牛的动画片,让学生对蜗牛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接受,从而训练学生听说能力,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加上教师适时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更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三)设置疑问,启发探究。

师:除了刚才我们已经了解的蜗牛知识之外,你还想了解有关蜗牛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提出好多问题,教师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列到黑板上。

[这一个环节,可以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也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兴趣的激励下,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充分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深入探究,学生解疑

1.首先观察蜗牛的外形,四人小组利用放大镜观察,然后进行交流。2.接着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式。要求同学们观察蜗牛是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怎么爬?爬的速度怎样?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蜗牛放在一样物体上进行观察。

[这一环节创设了自己探究的条件,采用四人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研究蜗牛的吃食和饲养

通过教师的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要求学生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由于时间有限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带回家研究,下一节一起交流。

[科学课的研究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重要的是向课外、校外延伸,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在自主的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授之以鱼,还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把“学会”变成“会学”,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蜗牛后,掌握观察动物的几个基本方面,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方法。]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营造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创设直观生动的学习情景,同时利用农村小学的地理环境优势让学生课前感受亲自捉蜗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把经历活动的过程充分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个体和集体的研究、交流等过程中,体验一系列的直接经验,体验观察过程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一节课的课堂设计中,我安排了三个活动环节:第一步:让学生一进课堂,马上投入到了自由的观察活动中,再安排动画片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观察蜗牛的外形和活动方式等。在观察和交流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也体会到观察动物的一些方法。

第三步:对蜗牛食物的探究和饲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蜗牛。获得新的知识和新的发现。

3、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大量的提问和叙述,没有精彩的讲解,但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引导学生制订研究目标,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和共享。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方法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新问题。需商讨的地方:

1、教师的设计如何与学生原有的接受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磨合。课堂设计如何与课堂生成进行有效的调整。

2、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指导如何高效、合理。在学生自我探究过程中生成的对活动的过程、方法的体验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3、知识目标和达成度如何把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第四篇:小蜗牛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连环画,精美的插图配上童趣盎然的文字,为孩子们讲述了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故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词语理解和对话练习上,希望培养孩子写话时为人物设计对话的能力,因此将生字教学与文本脱离开来,其实生字可以放到课文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逐句进行词语、说话训练,这样会事半功倍。另外课文中的配图非常直观地为孩子们揭示了内容,没有利用起来,课堂的设计不完美是由于没有深入钻研教材,考虑的太过片面,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会改进,反复推敲试教。

第五篇: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知识与技能:

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

了解蜗牛是通过腹足进行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小动物的兴趣和爱心,关注周围其它生命的情感。

意识到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

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蜗牛身体结构、运动方式以及操作蜗牛在水中的反应实验等活动来了解蜗牛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理解。

【教学准备】:

每组两只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食物,记录表、老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了一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大家来猜一猜,“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它是什么? 生:蜗牛(齐声回答)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蜗牛。

(板书,并且打开课件)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师:大家有没有见过蜗牛?

生:有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们对于蜗牛的了解,以及你们想研究的问题。

生:我知道蜗牛口中有两千多颗牙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电视,电视上说的。

师:×××同学真棒,课外知识面可真广呀!大家有没有想研究的问题呢?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么生宝宝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运动的?

生:我想研究蜗牛是怎样拉便便的?

师:大家原来有这么多问题想研究呀,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么几个问题: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

三、合作探究、落实目标

合作讨论如下问题,老师划分任务:

1、蜗牛身体上有哪些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2合作组)

2、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3、4合作组)

3、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用铅笔碰它,它会怎样?(5、6合作组)

4、蜗牛是怎样排泄的,你能找到地方吗?(7、8合作组)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蜗牛要轻轻的拿,要轻轻的碰触,要爱护小动物。

2、要积极参与实验

3、实验完后,举手示意,上交实验器材后洗手,注意卫生。

(老师分发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等实验器材)

注意:

1、在这一过程中,时间为10分钟。

2、老师在小组间来回巡视,并用一定的时间到各小组的桌旁观察他们的活动,听他们讨论,通过积极鼓励,促使他们都参与到研究活动中。

3、老师在来回巡视中不要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只需引导他们观察。

四、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同学上台展示,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说明。

可以询问的问题是: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蜗牛爬过之后也有粘液,它有什么作用呢?

五、抽测达标、拓展延伸

你们知道吗?

蜗牛有22000种,他们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滋补品,但并非所有的蜗牛都能食用,因为有微毒。能食用的是褐云玛瑙蜗牛、高达环口蜗牛、海南坚蜗牛、皱疤坚蜗牛、白玉蜗牛。(ppt展示图片)你们还想知道关于蜗牛的知识吗?下课后查阅资料吧!

板书设计

壳--------------保护自己

蜗牛 腹--------------腹足蠕动

口--------进食

触角-------探路

《蜗牛的教学反思》

蜗牛这堂课是以实物观察活动为主的科学课,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同学们一直拥有极大的积极性,这边是我这堂课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部分,我采取了猜谜语的形式导入,众所周知,猜谜语、脑经急转弯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大家来聊一聊,你们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呢?你们想在这堂课上研究什么呢?大家都兴奋异常,想法都千奇百怪、异彩丰呈。你不要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想法,因为那可能都是无穷的想像力。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能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到,所以老师总结发言,挑出最有价值、最能符合本堂课内容的问题来进行研究。这一步便起到收的效果。研究和观察开始后,老师只是引导和鼓励,最关键的还是让他们自己自由的讨论。在展示环节,老师也非常重视趣味性:蜗牛是怎样运动的?你能模仿一下吗?上台的同学通过自己夸张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后在拓展部分,老师采用的是幻灯片的形式介绍蜗牛的种类,鲜艳的颜色,清晰的图片,各种形状各异的蜗牛。给孩子们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很快新课便在孩子们一声声惊叹中结束了。

科学课如果能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么这边是一堂成功的课。

下载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蜗牛教学设计 反思(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蜗牛》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反思 《蜗牛》教学反思1 设计意图: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

    蜗牛教学反思(精选)

    反思一:蜗牛教学反思 蜗牛是本单元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小动物,孩子对动物似乎有天生的研究兴趣。由于平时生活中玩的很多,所以懂的也很多,但是大多浮于表面,认识过于笼统。所以,在......

    《蜗牛》教学反思

    《蜗 牛》教学反思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耀华 《蜗牛》一课是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

    蜗牛教学设计

    舒兰市中小学“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篇二:蜗牛科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蜗牛》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和描述蜗牛,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

    蜗牛 教学设计

    《蜗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

    蜗牛教学设计

    《蜗牛(一)》教学设计 姓名:韩继红工作单位:天津市蓟县东赵各庄镇南新庄小学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教育的任务不是教知识,是教学生。就是教学生怎样科学的看事情,让学生懂得他......

    蜗牛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蜗牛(一)》教学设计 长春市双阳区靠山小学 宋红梅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

    蜗牛教学设计

    一、引入。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那么,蜗牛有脚吗?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1.观察:蜗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