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美丽的风筝
教案:美丽的风筝
李彬
上海美墅幼儿园
设计思路:
在进行探究类主题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选题贴近幼儿生活。
根据《走进春天》的一级主题活动,这次选择的主题为《美丽的风筝》,针对幼儿看到春天人们在户外远足、踏青时放飞风筝而产生的探究兴趣。主题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关注的热点。2.活动内容能满足幼儿探索的特点,“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美丽的风筝》中所涉及的风筝的骨架、风筝的面都是幼儿平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比较容易通过绘画、制作表达自己的想法,是适合幼儿进行的一个主题内容。
3.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设想、自己的需要。
《美丽的风筝》内容有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收集的资料、有幼儿放风筝的活动。通过介绍自己带来的风筝和多媒体展示的风筝展,这其中有机地将了文字、数学的归类等内容整合在了一起,并形象地呈现给孩子一个丰富、有趣的经验基础,为孩子设计风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4.引导孩子主动探究,亲历发现过程。
在放飞风筝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风筝的结构进行探索,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带着疑问,按自己的想法去主动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和假设是否正确。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展示风筝,了解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激发幼儿参与欣赏的兴趣,能初步欣赏和感受风筝的美。
2.激发幼儿在欣赏风筝的过程中产生放风筝的欲望。
二、教学准备
幼儿收集的风筝、PPT风筝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收集来的各种风筝。
2、欣赏各种风筝作品(播放PPT)(1)猜猜每幅作品所反映的内容。(2)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的色彩和形象的美,表达自己的感受。
3、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欣赏风筝展,并进行归类。(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这些风筝作品有什么不同?
(2)出示色彩和形状不同的风筝,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其不同的形状美。小结:原来风筝的形状、颜色有许多,骨架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它们都是对称的。
4.放风筝
(1)你们带来的这些风筝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玩的时候要想办法让你的风筝飞起来。(幼儿自由放风筝)
(2)交流:你的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师提问,幼儿讨论:他们几个人谁的风筝放得好?谁的风筝没有飞起来,为什么没放起来?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去?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幼儿再次放风筝,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提问:刚才在放风筝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风筝飞得高低不同)
第二篇:美丽的风筝教案--
美丽的风筝
活动设计: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不通风筝的颜色和图案,感受风筝的美,激发设计风筝的欲望,活动结束师生共同欣赏自己设计的风筝,活动延伸带幼儿到户外放风筝充分感受放风筝的乐趣。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活动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
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1.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原本我设想要用旧图书、挂历纸,但是如果要求幼儿对称装饰的话,只能用各种纸了)
1.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2.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帮助做的慢的幼儿。
3.请客人老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带的拎手上)
五、带幼儿去放风筝。(没有做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做)(2分钟)
第三篇:美术教案《美丽的风筝》
美术教案:我为风筝穿花衣
王娟
活动目标 :
1.了解认识农民画,并欣赏美丽的装饰图案。2.能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风筝。
3.激发幼儿热爱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的情感。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农民画,了解农民画的特点。难点:引导幼儿把春天的景色画出来装饰风筝。活动准备:
1.农民画《风筝》、《春天》的PPT。2.示范绘画微课 3.彩色记号笔。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幼儿:“风筝。”
二、欣赏农民画PPT
1.引导孩子仔细观察风筝,提问:这个风筝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引出农民画的特点,画面丰富,造型夸张,颜色鲜艳。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画了出来。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风筝身上美丽的图案,提问:这种花纹是什么样的?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美丽的风筝吗?
3.教师讲故事:“一年一度的风筝选美开始了,风筝想要选美,可是它没有花花衣很不开心,这天,它看到了一个小村庄,被这美丽的春景深深的迷住了。”教师展示关于春天的农民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什么。
4.教师:“风筝想,如果小朋友能把这美丽的春景画出来,做成漂亮的花花衣,那我肯定比赛得第一。小朋友愿意帮忙吗?”
5.观看教师示范作画视频。
三、幼儿作画:给风筝穿花衣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
教师评价一个幼儿作品,再请两位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内容讲给大家听。
五、结束活动
教师:“风筝穿上小朋友们制作的花花衣,比赛得第一,真的好神气,它大声的说谢谢你,谢谢你。它希望小朋友能用眼睛多观察我们周围美丽的景色,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下面,我们陪着风筝领奖去吧!” 延伸活动:
建议家长在周末多带孩子去户外踏青,放风筝,欣赏美丽的风景。
第四篇:风筝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作者善于剖析自己、勇于自省的可贵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的精神。
2、感悟亲情,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观。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味本文间在兄弟间发生的理解冲突中所展现的亲情 教学难点:
联系语境与生活实际探究疑难句子。
一、导入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有亲情。本文就是围绕风筝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2.作品背景介绍 《风筝》选自散文诗集《野草》。该集收录了鲁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诗,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达20年代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是社会的抗争。《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农历正月初一,发表后因其对传统的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强烈抨击,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三、朗读课文
1、要求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
2、找出生字词、并注意字音字形正确流利朗读下列字词 ①读一读,写一写
风筝(fēng zheng)秃头(tū tóu)堕落(duò luò)丫杈(yā chà)寂寞(jì mò)憔悴(qiáo cuì)肃杀(sù shā)诀别(jué bié)嫌恶(xián wù)可鄙(kě bǐ)瑟缩(sè suō)傲物(ào wù)虐杀(nüè shā)恍然大悟(huǎng)苦心孤诣(yì)②.多音字什: 什物(shí))恶:恶心(ě)恶化(è)嫌恶(wù)解:解放(jiě)押解(jiè)解数(xiè)③.形似字 弹琴(qín)
瑟缩(sè)
狐狸(hú)
饶恕(shù)
怒气(nù)
诀别(jué)绝对(jué)
消逝(shì)
惭愧(cán)
堕落(duò)
坠地(zhuì)什物(shí wù)
什么(shén)
四、探究质疑以下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
2、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3、“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是什么关系?
5、文章围绕风筝,回忆事情的是哪几个小节?
6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写一写,与同学交流。、五、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境。文章语言朴实。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六、教学反思
七、作业
阅读课后第三题中《满天的风筝》一文,说说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与鲁迅在《风筝》中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第五篇:大班主题教案:美丽的风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风筝造型、色彩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风筝图案。2.初步了解风筝的基本制作过程,激发自制风筝的愿望。
活动过程: 1.激发制作的愿望。
①在《三月三》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风筝,自由交流。②重点观察风筝的造型及色彩。③讨论:我想设计的风筝。
2.绘制风筝图案。
①讨论如何制作左右对称的风筝。
②共同小结有益的学习经验,如先画后剪、叠放印轮廓等。③幼儿绘制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3.欣赏作品。
①展示绘制好的风筝面,介绍风筝名称、绘制方法等。②互评同伴作品,表述自己喜欢的原因,或提出修改建议。
活动效果:
在风筝活动中幼儿感受到民族文化熏陶,滋长民族自豪感,激活幼儿和家长的创作灵感。幼儿通过观看演出、调查与访问、交流与讨论、共同制作等多种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与同伴、教师、家人和民间艺人的互动中,不断建构丰富的知识、经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发展,培养幼儿自主、独立、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
这是一个由幼儿引发的活动,由于对风筝感兴趣,因此他们在整个活动中都充满了热情。从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到风筝的制作和放飞。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失败到成功,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主动的学习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发现。活动中幼儿体验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