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5篇

时间:2019-05-12 19: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

第一篇: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

郦道元《三峡》教学设计

两林中学 龙雪晨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注》,为南北朝时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本篇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致。先总写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凄婉肃杀。文章短小精悍,风格流利清新,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帮助学生扎实学好文言字词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还需要让学生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 ①朗读法 ②讨论法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由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一考同学们。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齐背一遍。

看来同学们的记性真的很好,这才一上课,老师就感受到了从同学们身上散发出的蓬勃的朝气。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首诗写出了李白这段行程的出发点和终点分别在哪里? 从白帝城到江陵。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所描写的风景所在地——三峡。让我们一起走近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板书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课文选自《水经注·江水》。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zhuó)县(今河北涿州)人。

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qú)塘峡、巫(wū)峡和西陵峡。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

2、学生完成对生字的注音。教师提醒学生把拼音标至每个生字的头顶上,并告知学生如何划分节奏。

3、学生齐读生字,每个生字词读两遍。

4、学生集体朗读。

四、疏通课文,领略美景

1、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注释以及教师给出的注释试着翻译课文。(教师提示,课文下方没有出现的注释而屏幕中呈现的,学生记录到课本中去。)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翻译任务。

并回答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第一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男生齐读展现雄劲之感。b.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

学生回答这段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板书:山

———— 山多 山高 山峻】

c.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到“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正面描写了山的雄奇,“自非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了山的险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第二段: a.全班齐读

b.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学生回答这段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板书:水 夏 —— 水急 水险】

c.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了夸张的手法,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夏天三峡水势的急险。(修辞手法)

问题:“沿溯阻绝”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否矛盾?

不矛盾,一个写水险,另一句写的是特殊情况“王命急宣”才行船。

第三段:

a.由清脆女声朗读展现灵动之感。b.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

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学生回答这段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板书:春冬 —— 清荣峻茂】

c.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了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等影子。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动静结合)此外,这句话还以俯视的角度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以仰视的角度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全方位的三峡。(描写角度)“清荣峻茂”,一字一味,仅仅用四个字就写了水清、树荣、山峻,草茂。(语言凝练)

第四段:

a.全班齐读体会凄凉怪异之感。b.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

学生翻译,教师作指导。学生回答这段描写的主要景物是什么?特点是什么?【板书:

秋 —— 水枯 猿鸣凄异】

c.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郦道元在文章的结尾引用了三峡当地人常唱的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更添凄凉意味。

问题:为何渔歌唱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联系上文讲夏水的险与一些特殊情况引出)正因三峡水险滩多,行船之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如一些为君王传达命令的人,打渔的渔民都是为了生计不得不冒险,还有一些被贬官员心中忧戚,听到猿啼凄凉怪异,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3、师生共同总结。

A、郦道元为何总写三峡全貌时先写山再写水?

“峡”字意味两山夹水,他先写了山的连绵不断,描绘了三峡的总貌,再写四季的水。B、郦道元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来描写景物,而是先写夏季,再写春冬,最后写秋季的景色?

郦道元先写了夏季的疾流,再写春冬水的清冽明丽,最后再写秋水空灵肃杀。文中顺序是按照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作注,而水以夏季为盛,故以“夏水”为首来写,春冬两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小结。

读到这里,老师相信很多同学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幅幅三峡优美的画卷,对三峡心驰神往,恨不得自己立刻能亲眼看一看三峡。这不仅是因为三峡的景色美,我们的作者郦道元也功不可没,是他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峡奇丽的风景。同学们下课之后还可以继续挖掘这篇课文的独到之处。

五、课堂操练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三百里中(在)

沿溯阻绝

(断绝)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巘多生怪柏

(极)

哀转久绝

(消失)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选择复句中常用关联词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

今义:另提一件事

六、作业布置

1、我是小导游

三峡的景色奇丽秀美,引来无数游客观光游览,请你以导游的口吻写一段话,为游客们简单介绍三峡。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中心景物 景物特点

———— 山多 山高 山峻

夏 —— 水急 水险 水 春冬 —— 清荣峻茂

秋 —— 水枯 猿鸣凄异

附: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三百里中(在)

沿溯阻绝

(断绝)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绝巘多生怪柏

(极)

哀转久绝

(消失)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

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选择复句中常用关联词 虽乘奔御风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古义:到了

今义:另提一件事

词类活用:

乘奔御风

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

湍:动词作名词,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晴霜初旦

霜:名词作动词,结霜

空谷传响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中

重点实词: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哀转久绝 素湍绿潭

教学反思:

通过教授这篇课文,我自己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语文课中教师应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古人也曾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由此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教学过程当中我虽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但朗读方式以齐读为主,其实还可以添加多种形式,如请单个学生读,学生自由读,或者默读等形式。

2、对于学情的把握不是很好。如课文中出现了“肃”“啸”两个字,大部分学生直接把“肃”读成了“xiào”。这也导致了一些环节的设置没有达到效果。如:读生字时,请一位同学直接带读,其他学生跟读,但由于第一次与这个班接触,挑选的同学自己读的都不标准,所以容易对后面的教学出现误导现象。教案现已改另一种方法。

3、也是由于时间较为紧凑,所以讲解不是很透彻,设置的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达成,这就提醒了我,教学一定要给学生进行基本功的稳打稳扎。

第二篇:三峡 修改后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流利的朗读课文, 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章大意。

2、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精美的语言特色,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 学习重、难点:

1、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

2、品味语言,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精美的语言特点。三 学法指导:

1、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2、品味语言要抓住表现景物特征的形容词,动词等。

学习过程:

活动一:课前预习导学环节。

1、填空

《三峡》选自(),作者是(),他是()朝代的()学家,撰有().本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 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1)请你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重岩叠嶂()

阙()处

曦()月

襄陵()沿溯()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飞漱()

属()引凄异

林寒涧()肃(2)请你准确为下列各句划分节奏 自 三 峡 七 百 里 中

自 非 亭 午 夜 分,不 见 曦 月 或 王 命 急 宣,有 时 朝 发 白 帝

其 间 千 二 百 里,虽 乘 奔 御 风,不 以 疾 也

故 渔 者 歌 曰:“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3、请你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自测题——解释加点词 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自非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良多趣味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

4、翻译重点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译: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

活动二:课堂学习研讨展示环节

一、多媒体导入: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三峡)三峡以其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而闻名于世。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描写三峡奇美景色的游记散文,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跟随郦道元去欣赏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1、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预习导学1、2、3)

2、朗读课文 ①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②自由读 ③指名读

3、在预习基础上快速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义 ①小组内交流 ②全班质疑

③全班解疑(导学4)二 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读,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三 研读课文

1、研读第1段

提问: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从那些句子看出?(多媒体展示)学生品读,口答。

2、研读第2——4段

①提问:三峡不同时节的水各有什么特点?从那些句子看出? ② 学生品读

③提问: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

3、请用“三峡的()美,你看()。”说一句话。

4、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四、品读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多媒体展示)

师: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写景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找一找表现这些方面的词语品味品味,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学生品读交流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五、总结

师:古今的三峡都是那么美丽,我们该怎样来保护大自然,留住大自然的美景呢?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多媒体展示三峡美景:

三峡 西陵峡

巫峡

瞿塘峡

六、当堂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⑵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

2、文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

。,含义是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⑴略无阙处

,意思是

⑵哀转久绝

,意思是

4、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5、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

这两句诗。,这使我们想到

7、对比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第三篇:教学设计修改后

9加几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亲自体会“凑十”的过程,灵活运用“凑十法”。2.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口算。

3.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4.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凑十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小动物,看!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了呀? 生:小猴子!

师:小猴子准备出几道口算题来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生:有。依次出示口算题:

5+5= 10+7= 4+5= 9+10= 9-4= 10-2= 8+10= 10+2= 1+9= 9-3= 8-6= 10+5=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呀,答得又对又快。所以小猴子决定送给大家一份礼物。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师先出示盒里的9个桃,再出示外面的4个)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盒子里有9个桃子,盒子外面有4个桃子。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完整,小猴子一共给了我们几个桃子呀?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生:9+4 师:9加4是多少呢? 生:13.师:哦,你的口算水平真的好棒呀。不过张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仅要算出结果,还要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还可以利用我们的学具来摆一摆。学生之间探究交流。

师:好了,孩子们,老师发现咱们班好多同学都已经找到答案了,而且还坐的很端正。现在老师要找一位坐的最棒的孩子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交流:

数数法:1、2、3,„,12、13,一共13个。

接数法:盒子里有9个,然后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接数法:盒子外面4个,然后接着数5、6、7„

12、13,一共13个。凑十法:把外面的一个桃子放在盒子里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一共13个。

师:刚才在做口算题时,我们知道10加几算起来很方便,那我们能不能把9加几变成10加几呢?

方案

一、学生情况预测:能,请学生说说。

方案

二、不能,师再做手势作出暗示,盒子里有9个桃子,再放1个就够10个,所以可以把4个分成1和3,把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板书思路图 9 + 4 =13)1 3 10 我们来看看,算式思路图,4分成1和3,9+1=10,10+3=13.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就是将9和1凑成10再计算。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出盒子里的9个,外面的4个,用“凑十法”来算一算9+4的结果。

学生操作小棒,用“凑十法”解决9+4=?

师:好了,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呢? 老师找一位同学投影上操作。

2、师:小猴子看咱们班的孩子这么爱学习,它呀,决定再出一道更难的算术题,你有信心做对吗? 生:能。

师:好。看大屏幕,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做?同学们,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也可以小声和同桌说一说,一会老师会找一位认真思考的同学来说一说他的想法。学生交流讨论。

师:好了,现在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想法。生:9+7=16.师: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呢?谁来说一说呢?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3、尝试计算,优化算法

师:看,小猴子不仅爱学习,还更爱劳动,他正在搬木块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原来有几块? 生:左边有9块,右边有6块。师:你知道一共有几块吗?怎样算呢? 生:9+6 师:想一想,小猴子想怎样算呢? 学生情况预测:小猴子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6分成1和5,9+1=10,10+5=15 师:是啊!小朋友真会思考。

师:聪明的小朋友再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只搬一块呢?(引导学生体会从左边的9块中搬4块,和右边的6块凑在一起太麻烦了,突出看大数分小数的“凑十”的思想)请大家在方框里把小猴子的思考过程写下来吧。出示学生作业校对。

3、引导小结

师: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算式,里面都有数字几呢? 生:9.师: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

三、巩固新知

1、师:我们知道小猴子很爱劳动,他正在做篱笆呢,你能帮他算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吗? 生:能。

师:听清楚要求,先圈出10根,再计算。开始 集体订正答案。

2、想想做做第三题 出示9+2= 师:能把9+2变成10加几吗?

学生情况预测:能

师:哪来的10呢? 请学生回答

出示9+4,这次又怎么变呢?

下面是最难的一个,9+9变成哪个算式呢?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读算式,观察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情况预测:前面一个加数都是9 第二个加数越往下越大 得数也越往下越大

师:因为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所以得数也从小到大。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指的这一部分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得数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了1 师:那这个一到哪去了呢? 学生情况预测:给了前面的9

4、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我们的好朋友小蚂蚁给我们推来了一个木箱,这是一只调皮的小蚂蚁,它想要考考大家。要推动木箱上的9和下面的这个数加起来是几,用刚才我们发现的规律,大家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学生轮流上台当小蚂蚁。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9加几

+ 4 =13 9 + 7 = 16 9 + 6 = 15 1 3 1 6 1 5 10 10 10

教后反思:

本节课执教的是青岛版以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一-----9加几的教学内容,因为现在的孩子一次也没有接触运动会,所以情境图我根据苏教版的内容自己做了改动。

首先通过口算题,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表扬同学们全部做对的时候,引出小猴子要奖励大家礼物,导出了我们这节课的情景:盒子里9个桃子,盒子外面4个桃子,这样的情景孩子既熟悉,又很有兴趣。

其次,怎样能让孩子很好的理解“看大数分小数的数学思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小猴子要搬砖块,左边9块,右边6块,让孩子仔细思考,小猴子搬4块和6凑成10可不可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孩子很快就想到这样太费力气了。“看大数分小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孩子了,但是这里漏掉了一个环节,同样这幅情境图也可以列算式:6+9 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加数位置交换,和不变。而且对于理解“看大数分小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论大数是在前还是在后。

还有,在板书方面很有欠缺,学生在操作学具,并说明自己摆的思路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出来,因为以后孩子不可能每节课都摆小棒,对孩子的思维也是一种提升。

最后,在练习题方面,我自己觉得设计的还可以,层次比较清楚,由简到难,慢慢放手给学生。

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来看,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的还算不错,但是一些细节问题,自己以后还是需要多注意的。

第四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

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 嶂 曦 襄 溯 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划分句间停顿点拨:

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第一课时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后,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 改自己的作品。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第五篇:《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白富祥 执教者 白富祥 签审者

课题

三 峡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2、)学生初度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①厥()叠嶂()曦()月 襄()月 沿溯()素湍()绝巘()飞漱()长啸()属()引 哀转()

②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厥处(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冲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n.林寒涧肃(寂静)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 5、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后

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白富祥 执教者 白富祥 签审者

课题

三 峡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二)能力目标

1.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2.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情感目标

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备注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放

在上一节课,我们着重理解了全文的基本内容,我们一起重温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根据文章写作思路想象三峡壮景,并有感情的朗读。

山----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高峻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三峡 夏---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奔放美(层层铺陈、侧面烘托)

水 春冬---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幽美(大笔点染 生动精练)

秋----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凄婉美(正面摹声 侧面引用)

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这节课我们着重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1)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2)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3)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 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4)请同学们欣赏课文,并结合练习提示,领悟文章的写法之妙(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 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 ;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 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 手法,突出水势。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这段从浩大、险恶、湍急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江水湍急、凶猛的特征。从侧面突出夏水湍急的语句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

3、本文描写生动、精练,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写景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写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静、泉飞、怪柏、水奇,静中有动,声色分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俗的图画。

4、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 面摹声,又从 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

学生悟点:

教师点评: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三、背诵美文

教师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在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 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同学们,让我们让我们满怀对这篇美文的喜爱,饱含感情的读起来并背出来。

四、比较拓展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1)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这一首诗所表达的感情与课文一样吗?

这首诗所表达的心情是愉快的;课文所表达的心情是悲凄的。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白云山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请同学们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白云山的美。

课后

反思

下载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峡教学设计修改后+龙雪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永年第十五中学 贺社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

    《三峡》教学设计(定稿)

    《三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教学板块】朗......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三峡之秋》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组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及夜晚不同时段的美丽景象。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

    三峡教学设计最新

    三峡教学设计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外国的小朋友来咱们中国游玩,你打算带他去中国的那些地方呢?并说说理由?学生畅谈有这样一件事,当一位外国友人询问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如果只......

    《三峡》教学设计(定稿)

    安徽省语文学科一课一优评选 参 赛 教 学 设 计 课 题:三峡 执教者 :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时 间:2014年11月 范桂侠 《三峡》教学设计 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 范桂侠......

    《三峡》教学设计

    16、《三峡》 ——教学设计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中学 语文组 谢晓军 【课程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写......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 即墨市庙头中学 王永光 一、 导入: 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