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科学《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观察金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教师为每组准备2—3条金鱼(养在鱼缸里),少量鱼食;
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
3、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二、教材分析
《观察金鱼》是河北人民出版社一年级科学上册第9课内容,本主题用一课时完成,重点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地处农村,学生对各种鱼不陌生,尤其很多家庭都有养金鱼的爱好,也有很多学生参与到养金鱼的活动中来,这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但是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观察金鱼的运动、进食和呼吸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要通过本课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一步深入了解。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
2、能简要讲述研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3、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并如实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2、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五、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观察与分析,了解金鱼能吃食、呼吸和运动的特征。
六、教法学法
1、教法:谈话、引导、评价
2、学法:观察、讨论、合作、交流
七、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漂亮的金鱼图片,学生欣赏。
2、欣赏后教师让学生谈感受。
(金鱼好美呀,金鱼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
3、教师提问:这么多漂亮的金鱼你们喜欢吗?你们想研究一下金鱼有什么特征吗?教师引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观察金鱼。
(设计意图:教师用一组漂亮的金鱼图片引入新课,并提出问题,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活动二:探究与发现——探究金鱼的特征
1.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观察鱼缸里的金鱼和教材上的两幅图画。提示问题:(投影出示)
(特别提示:金鱼只能看,不可以用手触摸哟!)(1)金鱼在水里做什么?
(2)金鱼有时会吐出泡泡,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3)你们把准备的鱼食喂给金鱼,看看它们吃食物吗?(一定注意:一次喂的不能太多,否则会撑死金鱼的!)
3、学生分组观察。边观察,边记录(填科学活动手册12页),动脑想一想老师提示的问题。
4、学生组内交流,准备汇报给全班同学。
5、分组汇报观察与思考结果。
(1)引导学生说出金鱼吃鱼食物,能呼吸,会游泳的特点。(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金鱼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
(3)如果学生没有看到金鱼吐泡泡,不知道金鱼会呼吸,教师加以提示。用色素调制红水,滴管吸少量红水,滴到金鱼嘴部,并给学生讲解金鱼的呼吸方法(水从嘴部进入,鳃部流出,吸收氧气。)
6、画一画水中的金鱼。
(1)教师示范:边画边说:“水是弯弯线,鱼身椭圆形,填上眼睛嘴,鱼 鳍尾巴画美丽,最后画好身上鳞”。
(2)学生试画。(提示:可以涂上漂亮的颜色,画出几个泡泡)(3)展示学生的作品。选择画得好的作品,投影展示,进行表扬。(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在教师富于启发性的几个问题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知识的真实性。通过画运动的鱼,不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艺术等多方面能力。)
活动三:应用延伸、学以致用
1、布置学生回家养几条金鱼,想办法让鱼长期活下去。
2、经常观察和总结自己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体现了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的理念。)
活动四:交流收获,教师总结
1、学生谈收获:
这节课你一定也有不少收获吧?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一下吧!同学之间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观察金鱼
能吃食———食 少 会呼吸———嘴 鳃 能游泳———鳍 尾
第二篇:科学教学案例(观察金鱼)
《观察金鱼》教学案例
【设计意图】三年级科学上册动物单元《金鱼》是动物单元最后一个着重认识的小动物,本课是认识生命体特征的观察课型,我认为培养初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的观察方法和能力,深入细致的对金鱼进行科学观察活动的必要性。于是设计《观察金鱼》作为《金鱼》的第一课时,以整体感知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体结构和具有动物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有东西可以传授,学生也才能有东西可学。在课前我收集了并学习了金鱼作为水生动物,代表了生活水中的一大类动物,它的形态结构;吃食;呼吸;等等相关的知识背景材料例如:1金鱼的身体, 金鱼的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腮孔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鳃孔和肛门之间躯干部。头部有口、鼻孔、耳、眼;躯干和尾部覆盖着鳞片;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分别有背鳍、胸鳍、腹鳍、尾鳍。
2、金鱼的形态 体形,金鱼的体形有侧扁而细长的草种金鱼;体形短缩而圆的文种鱼和龙种鱼;身体短而成蛋的蛋种鱼。3,体色:金鱼的体色的差异很大,有纯一的红、白、黄、黑、蓝、绿色,有各种不同颜色组成的混合或相间交差的体色,其色彩之艳丽,真可以说是五彩缤纷。4头形:金鱼的头形主要有尖头形、平头形、鹅头形、狮子头形四种。5鳍形:背鳍有发达的,不发达的、无背鳍的三种;6尾鳍差异很大,一般有三尾、四尾、扇尾、蝶尾四大类依尾鳍末端的分岔程度,可分为三叶尾、四叶尾、樱花尾、孔雀尾、蝶尾及反翘(转)尾等。也有人依据金鱼的尾形形状将金鱼尾鳍分为: ①长尾——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2/3。②短尾— —尾鳍约为鱼体全长的1/3。③燕尾——尾鳍单叶,尾鳍开叉较深,外观似燕子尾。④蝶尾——尾鳍 左右两叶,呈“大”字形张开,外观似蝴蝶的翅膀。⑤宽尾——尾鳍展幅宽大,呈扇形,又称扇尾。⑥凤尾——尾鳍既长又大,外观似传说中的凤凰尾,特指文种中珍珠鳞金鱼。⑦孔雀尾——尾鳍向 左右伸展,与鱼体略呈“T”字型,似开屏的孔雀尾羽,特指日本产地金类。⑧翻转尾——尾鳍三叶,下 面两片尾叶两端向前翻转,特指日本产土佐金类。7眼形:龙睛、望天眼、水泡眼、蛤蟆头眼四种。《新课标》指出:科学的本质是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所以,新课前两周我还号召学生课下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伺养金鱼,观察金鱼,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有意让学生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鱼的外形结构、身上长有什么、是怎样运动的。
(2)能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观察、记录和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情感,培养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和客观表达与描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深入细致地用科学的方法观察、记录、表达金鱼具有适应水生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一张印有金鱼身体的图片和印有五种观察器官(耳、口、眼、手、鼻等)的图片、若干鱼缸和各类活金鱼。
2、学生准备:水彩笔、每组一条活金鱼和一个鱼缸、每两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
生:描述课前在家中观察的金鱼的身体结构,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
师:自由观察虽然也能发现很多金鱼的秘密。但科学的观察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科学秘密。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了解学生课前观察的情况,激发学生开展科学观察活动的兴趣。)
2.师:引出观察方法。
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比一比等。3.出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种小动物。板书:“认识金鱼的身体” 4.实施,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1)学生观察金鱼的身体。(2)小组内讨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5、学生汇报结果。
(1)学生汇报讨论结果。(2)全班争论
(3)得出结论,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巴三部分。(设计意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重点观察研究金鱼的身体是由头、躯干、尾巴三部分组成的。这是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及难点,所以教师先不要进行讲解,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争论自己得出结论。)
6、认识金鱼的其他器官及作用。
(1)让学生认识金鱼的头形、眼睛、鱼鳍、鱼鳞等器官。(2)谈谈鱼鳍、鱼鳞、鱼尾的作用。
(意图是让学生用看一看和比一比两种方法重点观察初步分析各种金鱼的眼睛、尾巴、颜色的不同。)
7、比较各种金鱼的外形。(1)学生观察自己桌子上的金鱼。
(2)学生可离位观察自己喜欢的其他金鱼。
(3)比较各种金鱼有何不同?比一比哪个组观察的顺序最合理
8、观察鱼鳞。
(1)学生用手触摸金鱼身体。(2)谈谈有何感觉?(3)闻闻手有什么气味?
9、结果汇报
10、小组合作用水彩笔把自己喜欢的一种金鱼画下来。可以多画几条鱼或添上水草等装饰物,并给自己作品起个动人的名字,使其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意在加深对金鱼身体认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11、展示活动。
(1)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展览出来。师;哪个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金鱼?请来展示的同学按我们提出问题的顺序依次介绍,并简要评价一下自己画的简图。有请第*组同学,你先来展示吧。请其余同学仔细观察,认真倾听。
(2)小组学生依次介绍自己画的金鱼,并评价自己的画。(3)其他学生对金鱼见图进行评价,并与作画者交流。(设计意图:用让学生介绍、展示、自评及互评画的金鱼简图的方式开展分享、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梳理学生对金鱼的身体结构、其他器官及作用,各种金鱼的外形,身上长有什么和是怎样运动的的初步认识,初步感知科学观察与自由观察的不同。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和活动能力给予肯定,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鼓励大家要勤思考、善表达、勇创新。师: 相信科学的观察方法会让你们一生受用,同时也对下节课观察金鱼如何捕食和呼吸会有所帮助的。要学好下节课的内容,老师建议自己回家继续养金鱼,下节课汇报给你的科学老师听。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交流,对科学观察方法及金鱼的身体结构做回顾,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观察金鱼》 科学观察
1.金鱼的身体是由头、躯干、尾巴三部分组成的 2.其他器官及作用 3.各种金鱼的外形
【教学思考和感悟】
本节课学生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课上学生基本科学方法已学会,但科学的观察还没有成为他们自觉的观察行为。虽然我有强调要比一比哪个组观察的顺序最合理,但是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比较少,而在最后小结时我也只是一带而过。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的观察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虽然观察的是同一条鱼,但画出来的鱼却不一样,这与每个同学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细心程度和绘画的技巧有着紧密的关系。课后延伸的要求较好,引导经常用科学方法去观察其他小动物。
第三篇:科学一年级上册《金鱼》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金鱼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观察金鱼的兴趣一定会很浓厚。金鱼的种类很多,给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倾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缸养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小金鱼吧!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金鱼
师:看,这么多漂亮的小金鱼。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三、描述:观察描述一条金鱼的特点
师:我们再一起来观察其中一种小金鱼。
师:它的身体有哪几部分?
师:它的头是什么样子的?眼睛呢?……
师:能够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吗?试一试,怎么样?
师: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金鱼吗?他画得怎样?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四、拓展阅读:不同种类的鱼。
师:在大自然里,还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鱼类,认识它们吗?(出示各种鱼的图片和名称)
【教学反思】
1.多种多样的金鱼给孩子们观察提供了比较的因素。通过比较,孩子们发现了多姿多彩的金鱼,学会了通过比较找特点的方法。
2.选一条金鱼认真观察,有利于完整而细致的描述一条金鱼的样子。
第四篇:科学小金鱼教学设计
科学《小金鱼》教学设计
临泽县滨河幼儿园 王翠花 *** 班 级:小班 活动内容:小金鱼 设计意图:
小金鱼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动物,幼儿对金鱼已非常熟悉和喜爱,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需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所以,让他们观察小金鱼,使他们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对象之后,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去观察小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学会由头至尾地观察金鱼。
3.懂得观赏金鱼,了解爱护和饲养金鱼的基本方法。
活动重点: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
老师用谜语和动作引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长耳朵蹦蹦跳的是谁?摇摇尾巴汪汪叫的是谁?爱吃老师喵喵叫的有是谁?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请听我来说谜语,圆眼睛,小嘴巴,大肚子,大尾巴,好像水里一朵花,大家喜欢观赏它。
二、幼儿观察金鱼,初步认识金鱼。
1.鱼缸里有什么?鱼缸里的金鱼是什么颜色的?小金鱼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金鱼是用来观赏,金鱼的颜色很多,有红色、白色、黑色、黄色。
2.小金鱼长的什么样子?(媒体出示)
三、指导幼儿有序地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主要特征。
1.金鱼的头在哪里?头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
2.金鱼的身体上有什么?它身上一片一片的东西叫什么?
3.金鱼身体后面是什么?它的尾巴像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金鱼的外形特征,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
四、请幼儿观看有关金鱼的视频,了解其生活习性。
1.小金鱼是怎样游动的?请小朋友模仿小金鱼可爱的样子。2.金鱼爱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事物的?金鱼喜欢住在哪里?它是怎样游的?
教师告诉又有而在喂金鱼吃事物的时候,必须注意每天不能给金鱼喂许多食物,否则,金鱼吃得太多,会撑死的。接着,让幼儿模仿金鱼嘴一张一合地吃东西以及在水中摆动尾巴游来游去的样子。
五、观看金鱼展览,学习儿歌《小金鱼》 1.教师播放金鱼展览图片,幼儿欣赏。
2.学习儿歌《小金鱼》,并带领幼儿念一念儿歌。
六、结束活动,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内容。
第五篇: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果》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水果》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1程标准相关要求:
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能从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教材分析:
《观察水果》是大象出版社XX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时,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熟识的一些水果,然后出示奇奇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对香蕉描述的这个例子,让学生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描述其它的水果,最后设置了猜水果的游戏。
3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很多种水果,也能够描述水果的一些特征,但大多是水果的颜色、大小或者是水果本身很明显的特征,不能从看、摸、闻、尝等不同感官整体描述一种水果。
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
2、学生能够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有观察、探究的兴趣,并能提出相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描述水果的特征,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评价设计
1、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正确描述自己或其他学生所说水果的大小、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并能评价其他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在猜水果的游戏过程中,能够正确猜出老师或其他学生描述的水果,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
(3—分钟)
1、猜谜游戏。
2、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要举行观察水果会。大家都带来了哪些水果?我们先一起开个水果介绍会吧!
学生知道这节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
讲授新
(1—18分钟)
1、提出问题。
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征?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的水果,让我们先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
2、活动:观察水果。
(1)观察前辅导。
上一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些观察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我们才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示范观察。
教师视情况让一个小组先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分别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与光滑。
(3)分组观察。
3、活动:介绍水果。
指定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
(完成目标一)
1、认真听要求,知道如何运用多种感官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
2、正确描述自己的水果。
3、评价他人描述的是否正确。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游戏练习
(10—12分钟)
1、游戏:猜水果。
(1)熟悉活动规则。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水果的游戏。我把一个水果藏在盒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现在请个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们个人能观察到这个水果。其余的同学可以通过向他们提出问题来了解水果的特征,然后猜水果的名称。如果没有猜到,由其他同学继续提问,直到正确猜出水果名称。
(2)学生游戏。
可以多玩几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上的活动习惯,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防止吵闹杂乱影响活动效果。
2、反思与总结。
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了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征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参与了观察和回答问题。
(完成目标二)
1、能够提出问题。
2、学生能够描述水果特征。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总结
(3—分钟)
1、全总结。
通过这一节的活动我们观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涂出来。
2、拓展活动:分享水果。
注意提醒学生文明分享。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完成目标二)
1、学生能正确涂写《学生活动手册》。
2、学生能够分享水果,并提出问题。
(评价目标二)
作业设计
(1—2分钟)
1、学生向家长描述樱桃、橙子、火龙果三种水果的特征。
2、学生描述水果的特征,家长猜。
正确描述水果特征。
板书设计
观察水果
看
摸
闻
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