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课教学要力求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本课时应充分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滴水穿石这一自然奇观,感悟水滴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品读古今中外名人不懈努力终成大器的事例,深刻领悟滴水穿石的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教者应努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解读,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学习这种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可贵精神。
3、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具体内涵,并对学生产生影响。
4、学习作者前后照应,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学难点:
品悟“滴水穿石”精神的内涵。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
2、收集名人成功的事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滴水穿石的启示 齐读课题。
3、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现在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向我们说一说“滴水穿石”的字面意思。(水滴接连不断地滴在石头的同一个地方,天长日久,就能把石块滴穿)
4、“滴水穿石”是一种罕见的奇特的现象,同学们看到过吗?课文的作者在观赏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这样一块石头后,欣然提笔,把它写了下来。看看,课文哪一部分是写“滴水穿石”这件事的?(1-2小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又自然引入新课。)
二、品读感悟
A、品读“滴水穿石”的奇观部分。
1、读文探究:
⑴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⑵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2、这一段文字老师也读了好几遍。有一个词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这个词是“接连不断”。(点击词语)你想,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你们读了这段文字,知道了什么,有感想吗?和大家交流交流好不好?
(抓住“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些词理解,随学生的交流点击词句)
①学生交流,出示文字: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②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③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④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绝不放弃,这就叫“持之以恒”(课件出示“滴水穿石”动画图),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一节读好吗?
⑤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3、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句,让学生变换句子的说法,指导读好反问句。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导朗读。
板书: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抓住关键词,重点句,品词析句,对水滴水穿石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解读,让学生充分感觉到水滴的力量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为下文解读名人的事例作铺垫。)
B、品读“名人事例”部分
1、过渡: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他们各自做成了哪些事,他们各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几位名人身上,“滴水穿石”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请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四人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名人的事例有感情地朗读,要把“滴水穿石”的精神读出来。完成表格
⑴四人小组读一读。
⑵四人小组互读互评,并说说自己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精神的。交流,完成表格。
总结出示:
姓名 成就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李时珍 编成《本草纲目》 访名医、尝药草 二十几年 爱迪生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 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毕生 齐白石 技艺炉火纯青 没停止过挥毫作画 数十年
⑶按“三个人物”分别推荐一名代表朗读,教师评价,重点词语和句子可反复读。
①《本草纲目》 这个事例中要从“从小立志学医”“二十几年”“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其中“滴水穿石”的精神。
②第二个事例中要从“迷恋”、“毕生孜孜不倦”去体会“滴水穿石”的精神,这句话可反复朗读感悟。
③第三个事例要在完整朗读中感悟,可让喜欢读的同学一起读,训练学生的语感。
(设计意图: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三位名人身上的滴水穿石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旨)
C、品读“雨水”事例
作者举了三个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精神,此外,课文又举了一个什么事例呢? 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设计意图:学习说明事理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感悟“启示”
1、过渡:读完了这几个事例,你从“滴水穿石”的精神中得到了什么的启示?
出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书:实现理想
引导质疑:课文结尾所写的启示和教师出示的有差异,到底哪一句表达更好?
2、出示课文原句:“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美好的理想。” ⑴自己对比读读,体会体会,到底哪一句好。⑵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原句的两点好处。①课文的原句语气更加强烈,更加突出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②指名朗读“写雨水”的一节,进一步体会到课文原句中的“不三心二意”和“不半途而废”是针对雨水说的,更是针对像雨水那样经常“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人说的。
2、师:课文的原句是从正反两方面写的,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作者的考虑就全面了,表达就有力了。没想到一句朴实的话中还蕴含着那么多的道理。让我们再来好好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反复两次,第二次要求背诵)
5、师:只要每个同学铭记它,并化作你的行动,那么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6(课件出示)这些成语,你会填吗?
(出示)绳锯()、精卫()、聚沙()、只要工夫深,()(设计意图:总结全文的主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滴水穿石精神内涵的深化,激发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迁移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位名人的事例和他的图片(可以自己创作)。下面召开一个小小的交流会,要求和程序如下:(投影仪出示)
小小交流会
要求: ⑴仿照课文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可以附图片)
⑵围绕“滴水穿石”的精神谈出自己的感想。⑶能用上刚刚学到的词语和相关的名人名言就更好。⑶推荐代表上台交流。(2位)
2、按要求和程序操作,教师注意随机点拨与评价。
(设计意图: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语文即生活。打通课内外的联系,学科间的融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四、课外作业 自选一题 1写一篇读后感。
2、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比如: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优秀教师、先进劳动者等,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设计意图:此设计是对文本的延伸与拓展,训练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板书设计: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实现理想
第二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其中“启示”就是启发、告知的意思。“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即滴水日久可以把石头穿透。它给予人们的启示正是本文的阐述的观点:“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写安徽太极洞内的奇观以及本文的观点。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事例说明他们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反之则不能。第三部分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作者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
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得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实现美好的理想。因此,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紧扣“只要做到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所有的事情。” 这一中心,通过朗读、感悟重点词句,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创造性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把“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学习目标。
在这一节课中,我主要想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一些能力培养的探索:(1)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书本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为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或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而这两种交流方式信息量的流通是师生间纵向、低层次的交流,没能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立体信息交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自主阅读,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出来,一方面养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一方面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所以在教学文中所举的三个人物事例时,我并没有采用逐一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最为敬佩的一个人物,进行具体地研读理解,然后将自己的所得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表达出来,最后通过全班的交流,进一步加以明确,以得到更深的理解。通过这种交流方式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广阔,情感交流更加充分,知识的建构更加充实,以达到共同提高,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
(2)拓展探索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
学生的知识是习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课文第三小节是由三个结构相似的片段组成,我让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其中一个进行精讲精练,对照板书,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体会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然后抓住关键词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次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然后将后两个片断,以问题引领或填写表格的形式,放手让学生模仿前面的学法自主学习,并通过交流、讨论的形式进行反馈,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有生命力的教学,一定要做到由知识传输向能力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能仅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人”的发展。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3、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 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本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 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以文化人。
教学准备
搜集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有的供人观赏,有的使人增长知 识,有的能让人懂得做人办事的道理,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安徽广德太极洞观赏 一处奇观。
【出示课件一:图画】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图上发现 了什么?
2、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个成语?看老师书写这个成语(板书:滴 水穿石)谁来读一读这个成语?
3、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现象,得出了一些思考,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课文(板书:的启示)——“滴水穿石的启示”。
4、齐读课题,质疑:对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指导读通
过渡:同学们提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那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首 先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开火车认读)
[课件出示]:滴水穿石
三心二意
微不足道
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炉火纯青
坚持不懈
半途而废 孜孜不倦
接连不断
翻山越岭 锲而不舍
3、检查读书(展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感悟启示
(一)默读课文,找出“滴水穿石”给人启示的句子
1、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指名回答。
3、课件出示二: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齐读
(二)精读水滴,感悟精神
过渡: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 这么重要的启示呢?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生自由读)师: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3、课件出示三: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1)请大家看到大屏幕,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思考:你从中看到了什么?从这种现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生:“接连不断”。(点击词语)我知道了这么微不足道的小水滴,往下滴啊,滴啊,不间断,不停止,这多不容易啊。师:说得真好,你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②生:从“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 ”可以看出水总是滴在了一个地方,长久以来从来 来没改变过,目标专一。(板书:目标专一)师:说得真好,你读读看?
③生读
师:还有其他同学也找到这句话的吗?
生:我觉得水滴长久以来一直朝着一个目标不停止,不放弃。
师:你说得真好,你也能读的很好吗?让大家也来感受一下。
④ 生:从“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我感受到水滴不管时间变化,环境如何变迁,有什么困难,它总是不害怕,不后退,坚持到底,从不放弃。
师:“锲而不舍”指什么?“日雕月琢”又是什么意思?
(2)不管岁月如何沧桑变化,水滴就对着一个目标,重复着一个动作:滴,滴,绝不停止,这就叫“持之以恒”(板书:持之以恒)这么微弱的小水滴,一直滴呀,滴呀,绝不后退,永不放弃,多么令人佩服啊!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4.、原来水滴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把一块大石头滴穿,那么我们常见的雨水 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力量大,速度快,可为什么下雨之后地上却没有洞呢?(因为他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5、师引读:是呀,虽然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 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生读第二段)、其实,“滴水穿石”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作者眼里,他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它还是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第三节最后一段话就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一起读。(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 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师:这里的“顽石”指什么?(就是生活中的困难,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三)品读“人成就事业的事例”
1、为了说清楚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师板书: 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人中,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有古代的,用一个词说就叫——(古今中外)。
2、(分别出示第三自然段中的名人头像及相应文字)请你选择一个最佩服 的人物来读,用心读,把你的敬佩之情放进去读。(生自由读)并说说你佩服他 的理由。
a.李时珍
1、李时珍的主要成就是什么?(编写《本草纲目》)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指名说
2、介绍《本草纲目》
3、李时珍的滴水精神表现在哪儿呢?请你读读写李时珍的句子,找一找。
4、指名说。出示句子: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 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5、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多么不容易啊。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6、小结:正是凭着这种“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李时珍才编写成了这 样一本举世闻名的药物学专著。齐读,感受历程的艰辛。
b.爱迪生
1、爱迪生的成就是什么?(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出示图片
2、一个人有一项发明专利权就已经很不简单了。爱迪生竟然有一千多项发明专 利权,真是了不起啊!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怎么会取得这么 大的成就呢?(指名说)
3、你知道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的一些事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4、师述:在作实验的时候,爱迪生差点让硝酸弄瞎了眼睛。有一次,他在火车 上做实验,引起了爆炸,被列车长打了耳光,把他的一个耳朵打聋了。就是这样,爱迪生还是没有放弃,仍然迷恋电学实验研究。
5、“毕生”是什么意思?(一生)“孜孜不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爱迪 生的“孜孜不倦” ?
c.齐白石
1、齐白石的滴水精神又体现在哪儿?指名说,出示图片
2、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3、齐白石对自己是这样的严格要求,对艺术创作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坚持不懈,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3、作者看到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情景,于是联想到了这三位名人。其实,从古到今,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还有很多。从书上的哪个标点符号可以看出:(省略号)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去搜集了一些名人的事例。现在,我们来开一个“小小交流 会”,好不好?(课件出示:“小小交流会”)
4、学生交流。
5、(课件出示贝多芬头像及《命运交响曲》背景音乐)老师也去搜集了资料。大家看,这是谁?他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可是,你知道吗,贝多芬28岁开始听力逐渐减退,到50 岁双耳全聋。这对一位作曲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创造出最美的音乐。他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呃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向它屈服。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无声的 世界里谱写最美的乐章。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曲子在世 界乐坛掀起狂澜,他的作品成为人类音乐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珍品。(音乐渐响再 渐弱)
四、拓展延伸 听了这么多事例,你有感触吗?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如果今后你也 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呢?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都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只要你们像太极洞的小水滴一样,目标专一而 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那你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像小水滴一样 创造出奇迹来。板书: 实现理想
六、作业
1、采访身边的一位成功人士,介绍他滴水穿石的精神。
2、读了这篇文章后,“滴水穿石”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板书设计: 14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
实现理想
齐白石
持之以恒
案例分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先讲安徽广德太极洞内一块石头被水滴穿,接着讲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来列举三位名人因着这种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后揭示作者从中受到的启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读为主线,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感受——感悟”。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课文的内容,再通过同桌读,小组读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中索要阐述的水滴穿石的的道理。
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知道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再结合课文 的内容,理解滴水穿石的本意,最后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语 “锲而不舍”、“日雕月琢”,并进行评价,体会这些词语所要表达的 内涵。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滴水能够穿石的道理,并进一步体会第二 自然段作者的表达方式。由此过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教学第三自然段中,让学生在完整朗读的基础上,自己选择自己 最感兴趣的名人进行精读,从他的事迹中去体会“滴水穿石”的 精神,并进一步通过朗读体会这种精神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出来的。通过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们懂得自己应该具有这种 精神便会取得成功,为了让他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课中我安排了拓展练习,让学生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说说自己所了解到还有哪些人物也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并收集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最后让 学生在自悟中得到启示。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寻求知识的拓展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课外知识,丰富知识体系。同时,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堂,不断地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知识不断内化,形成能力。在文中三个人物事例的教学中,我抓住《本草纲目》进行了数据的拓展,让学生在对《本草纲目》这部药学巨著形成初步认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敬仰,进而结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数据在表达人物品质上的作用,体会到李时珍在创作《本草纲目》时所花费的心血,更加深刻的把握他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而在对齐白石这个人物形象的教学中,我则抓住了“自勉”这一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齐白石挂条幅的意义的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该如何自勉,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本课中只列举了三个人物,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还有很多,为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举例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课文中寻找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人物,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其他具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事迹,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又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不过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对文本挖掘不够到位。例如:在对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人物事迹教学时,对于人物所具有的“滴水穿石”精神的词语没能很好的进行挖掘,一方面是由于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形成前松后紧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对文本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能很好地把握三个人物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对爱迪生这一人物事迹的理解,仅仅是一带而过。
2、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不够(没能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对生活中同样的例子,阐述得较少。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仅仅停留在一般水平上,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这是由于课前没有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学生读书面狭小,由此分析起来没有深度和广度。
3、学生回答问题,读书还不是很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再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重复其他同学的话时有错误,不能连贯的表述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
第三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案例设计
一、漫谈理想,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猜猜老师的理想是什么,再说说自己的理想。
2、谈话激趣,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起去寻找一把打开理想大门的最重要的钥匙。它在哪儿呢?就在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用心读书思考你就能找到。
3、揭题读题。板书课题。
二、了解奇观,引导质疑,探究形成原因,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1、了解奇观: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大奇观。同步示图,让学生描述,后小结这就是滴水穿石。
2、引导质疑:对滴水穿石这一奇观,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呢?(学生提出问题,师引导归纳,它是怎么形成的或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头滴穿?)
3、读文探究:
a.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二节,围绕问题圈画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b.组织交流阅读感受。
(1)刚寸你们提出的问题弄懂了吗?你是从课文中那些语句读懂的?
生交流,示文字:
1、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楔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2)从第二段文字理解滴水穿石的原因,说说持之以恒的意思。
(3)结合第一段文字理解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的具体意思,感受水滴的专一和持之以恒,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指导朗读:要让人感受到水滴的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
4、感知启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水滴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竟然能够穿石,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引出下一旬,让学生变换句于的说法。
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教师点明:用反问句就是强调了这个意思,指导读好反问句。
过渡,你相信吗?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用的是什么写法?(举例)
三、精读事例,探究联系,领悟滴水穿石的启示。
1、默读第三节,说说课文举了哪三个事例。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事例,自主读文探究:这个事例和滴水穿石有什么联系?
3、同桌合作交流自读体会。
4、组织交流,教师随机评点,并指导读好事例。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各自专一的奋斗目标、如何为目标持之以恒地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几个方面去领悟事例和滴水穿石的联系。
(2)相机理解迷恋、孜孜不倦、不教一日闲过、坚持不懈的意思。
5、合作朗读这三个事例。
6、小结: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功经验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你能帮他们来总结一下吗?
学生回答后引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什么精神,滴穿顽石揩什么意思。
(2)练读。
7、以读代讲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四、照应课始,交流感受,读记滴水穿石的启示。
1、学到这里,那把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你找到了吗?学生交流后出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2、理解铭记,学生读背。
五、领悟写法,诱发写作动机,布置搜集事例,为说写作准备。
1.领悟说明道理的方法:我们读了这篇课文,都领悟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懂得了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一定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看来,作者说明道理的本事可真大。那么,作者有那些说明道理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呢?
(领悟本课举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的方法)
2.诱发动机:其实,能够证明课文道理的事例还有很多,老师有个想法,我们也来写一个这方面的事例,来证明摘水穿石的道理,好吗?
第四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反思 睢宁县实验小学 鲁智娟
这次参加县里的评优课比赛,本来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把课备好,第二天就要去李集小学上课,真是很紧张,况且抽到的课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处理不好的话枯燥乏味,在教材的人文性方面没有什么能够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拿到教材,真是有点懵了,有点不值如何下手。
在稍微冷静以后,我认真地看了教材和教参,并在凤凰语文网上看了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教材解读,心里有了一些底。既然是说理性的文章,说理是最主要的内容,说的是什么理呢?滴水穿石的道理,这是这一个单元教材的主题。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说理性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接触很少,这篇课文的思路很清晰,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性文章,开始作者以安徽太极洞内的“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作者的观点:“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然后作者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和雨水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强调自己的观点:“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那么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呢?我觉得不仅仅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上,应该超越理解,把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写法的学习上,这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这也是新课标的精神。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紧紧围绕两点进行教学:一是对于“滴水穿石”道理的感悟,二是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另外在教学时设计了多处语言训练点,如学习第一节是,让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滴水穿石”的奇观,目的是内化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首先练习概括,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感悟李时珍的“滴水穿石”精神时,设计了一处写话练习,想象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所经历的艰难: 李时珍为了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烈日炎炎的夏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雪纷飞的冬天,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昏黄的孤灯下,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就这样,一天天,一年年,坚持着,坚持着……
在音乐声中,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得很精彩,点评的时候,我从写法上给予点拨和鼓励,如能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能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动人的画面等。这样,语言训练才能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在点拨写作方法方面,我在板书上面也体现出来。如作者在开头提出观点,我在“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前面板书了“观点”,在“古今中外,正反对比”前面板书“事例”,在谈到李时珍时,通过学生的写话与课文的对比,总结出说理文的写作的语言特点“简练、概括”。自认为这是我这节课的设计上的亮点。
在李集小学五(2)班上的这节课,上完后,感觉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应该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用评委的话说“实实在在,扎实有效”。
当然,课堂总是“遗憾”的,回过头来看,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安排方面,有点紧张,可能是我想要的太多,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又要感悟道理,又要学习写法,又要语言训练,内容塞得满满的,教学时,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有点浮于表面。特别明显的是写话训练环节,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写完,就不得不停下来。如果去掉一些环节,时间更宽松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
第五篇: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模板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文本内容的前后对比,知道滴水为何能够穿石。
3、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了解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明白古今中外成就事业的人,离不开滴水穿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引入漫画“挖井人”,通过课内外联系,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普普通通的水(板书:水),平平凡凡的石(板书:石,书写较大),却演绎了一段滴水穿石的佳话(板书:滴、穿;穿字长些),留下了耐人寻味的启示。(板书:的启示)
留下了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请大家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看看滴水穿石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小黑板:我们要铭记……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大家读一读,自己体会体会。
2、哪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
3、实现美好的理想要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滴水穿石为什么会给我们这么重要的启示呢?
二、初识奇观,浅悟“启示”。
让我们走进太极洞,去见识一下“滴水穿石”这个奇观,感受一下“滴水”的力量吧!大家细读第一节,思考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1、谁愿意做个导游,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太极洞奇观介绍给大家。
读第一节,很有感情。
2、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谁来说说微不足道的水滴为何能够穿石?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的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一大奇观。
3、你再读读这部分,看能不能让大家听出来水滴是如何滴穿石头的。
4、停,打断一下,老师感觉水滴着滴着停了,你再读一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5、谁听出来了,滴水是如何穿石的,6、哪些词语表现了水滴的品格?
因为水滴接连不断的滴,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水滴靠的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的精神。
7、的确,功到自然成。大家能不能也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水滴穿石的精神呢?先自己自由读这部分,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看你的同桌有没有与你相同的感受。
互读这一部分。
三、将雨水和“水滴”比较,感受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在生活中,雨水同样是水滴,而且速度很快地从高空落下来,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为什么却没有把石块滴穿呢?
1、雨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2、水滴和雨水比,我们更喜欢谁?
3、我们带着喜欢水滴的感情,再来朗读第二节,注意突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有感情朗读第二节。
4、刚才我们读到了一个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原来的意思,能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吗?
5、“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这句起什么作用?
第二节在全文起--
6、其实水滴的力量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在小黑板上用“--”标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创造出滴水穿石的奇迹,让我们再读一读需要我们铭记的启示,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再读启示。
四、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不光自然界的水滴是这样,人也一样,如果谁拥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他也将取得不凡的成就。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三位名人,你找出有关内容,边读边想想从这些名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你最佩服哪一位,把有关语句画下来,反复地读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和思考,或把你想对这些名人说的话写下来。
老师刚才和大家一起,先读一遍李时珍的故事,然后抓住“不懈努力”这个词来理解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最后有感情地朗读。现在各学习小组按照这个方法来选学爱迪生、齐白石的故事好吗?
1、在品读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我先不找同学说,看谁能把你最佩服的人通过朗读,让同桌也拥有和你一样的感受。
同桌互读。
2、我看有些同学已迫不及待地想说自己的感受了,先别急,你们小组内先互相说说,交流交流。
小组内交流看法。
3、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读书体会、个人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分享。
●李时珍
“不懈努力”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表现出李时珍很努力“不懈”呢?
①是啊,为了完成巨著,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努力,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啊!
②说出启示,你的回答很精彩,我建议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③访名医、尝草药,一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就是滴水穿石的启示,才使他坚持到最后!
④出示文本框:谁能通过板书提示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⑤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呢?
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朗读李时珍的故事吧,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词语。
●爱迪生
①是的,功夫不负有心人。
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心人鼓掌!
③“孜孜不倦”理解了吗?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怎样呢?
④出示文本框:我们把前面的填空再做一下好吗?先说给自己听听,然后再举手回答。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如果我们也能像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我们再来朗读爱迪生的故事,体会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齐白石
①的确,时间就是生命!
②老师问一下,白石老人小时侯的事你是如何知道的?不错,书是知识的海洋
③精辟,老师想到一句话: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④哪个词更能反映齐白石老人的深厚功底?
炉火纯青什么意思?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里的火发出青色的火焰时就成功了,后来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那所谓的炼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齐白石炼的是什么?
⑤故事里哪些词语能表现他的画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⑥对啊,齐白石老人用一辈子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画画。春天,他在和煦的春风里描画犁田的老牛;夏天,他在阴凉的树阴下观察小溪里的鱼虾;秋天,他在习习的凉风里观赏各式各样的菊花;冬天,即使毛笔冻硬了,墨水冻成块了,他还是坚持着作画……
所以他画的虾像在水里游动!所以他画的虾叫人垂涎欲滴!
⑦老师看得出来,同学们刚才学习三个故事的时候也做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像这样下去,我们还有什么书读不成呢?
让我们一起朗读齐白石的故事吧。
五、联系实际,体悟“启示”。
1、访名医,尝药草,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毕生孜孜不倦给人类留下了1093项发明的爱迪生,还有“不叫一日闲过”的白石老人更是令我们钦佩不已。古今中外,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①对,靠的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2、是呀!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咱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
3、嗯,说的好!我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个耐人寻味的启示,我想此时此刻你的感觉一定更不一样了。
生:读启示。
4、我们讲了这么多故事,概括起来说就是--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5、引号中的三个词语理解吗?
出示文本框:能把你的理解溶进填空里去说一段完整的话吗?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才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6、所以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7、找出两组反义词。
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8、刚才大家介绍了那么多名人,今天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他既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是个挖井人。(师出示漫画《挖井人》,介绍:他的名字叫三心二意,拿着一把半途而废锨,这大大小小的坑都是他的功劳,可他不知道在坑的下面就是源源不断的水)通过这幅漫画,你看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说的好,要想成功,持之以恒和目标专一这两者缺一不可的。
经典!的确。有时成功离你只有一步之遥!
既然是朋友了,那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使他尽快的挖到水?
9、同学们,对于你们的思维、你们的回答,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精彩。
六、领会特色,赏悟“启示”
这篇课文先给我们呈现太极洞奇观,然后揭示滴水穿石的启示,接着举三个典型事例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只有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实现美好理想的道理,最后给我们提出希望。我们再来回眸太极洞奇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奇观!
有感情朗读太极洞奇观。
七、布置作业
咱们这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老师这还有项作业(小黑板出示)。
板书: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本草纲目》
爱迪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一千多项发明
齐白石炉火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