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十四孝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十四孝教案》。

第一篇:二十四孝教案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亲尝汤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亲尝汤药》及对照的现代文。2.搜集故事主人公刘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刘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尝汤药》的故事。

(板书:亲尝汤药)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亲尝汤药》: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弃官寻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弃官寻母》的故事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2.思考:

朱寿昌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朱寿昌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弃官不做,侍奉母亲,这种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古代,朱寿昌为母弃官不做,回家侍奉母亲,现代:田世国——捐肾救母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2.名言: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3.填写孝心卡,交流。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哭竹生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的好妈妈》,听了这首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的小时候,当妈妈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天回家时,作为儿女的我们,能送上一杯热茶慰劳父母,现在我们逐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渐长大了,你们还会这样做吗?对辛辛苦苦培育子女的父母,我们还能作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学会孝敬父母》

师:什么是孝敬呢?

生:回答

师:我国古代对孝敬父母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回答

师:我国古代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哭竹生笋

师: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还有许多,投影《二十四孝》感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古代的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么当代的人又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投影:故事《孝道》

师:故事中的王守成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了实现母亲的愿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徒步背着百岁的母亲,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北京。下面你能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孝敬父母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自己的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故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怎样孝敬父母。但我们不能忽视,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平时要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爷爷奶奶、孝敬所有的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大家愿意这样做吗?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投影)小结: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2.怎样孝敬父母?

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尊重父母的教育和劳动。

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体谅父母:我们心里总要念及父母,凡是想着父母,不给家长提一些勉为其难或根本做不到的要求。

慰藉父母:我们要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我们的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 鹿乳奉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鹿乳奉亲》的故事 2.思考: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周郯子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周郯子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臵生死而不顾,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

周郯子 因为对父母的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孝经》、《论语》、《弟子规》当中的许多儒家孝道思想在现实的社会里仍有可贵的借鉴和学习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领略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交流 2.出示童谣:

《敬老歌》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别嫌老人老,老人是个宝,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直到老。

别嫌老人烦,都是为我好,为家庭为儿孙日夜把心操。

父母生养我,孝亲要趁早。

为老人,梳头捶背洗洗脚。

为老人,端茶盛饭不觉小。

敬老人爱长辈大家乐陶陶。3.填写孝心卡,交流。4.老师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做到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扼虎救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

《二十四孝图》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家庭和谐、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了地球的所有生命,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势在必行。孝道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中国人才把此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力提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会孝敬、学会感恩作为重点教学,使学生通过这一课对于孝道意识更为牢固,并且落实与行动之中。

二、学情:

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予以关注,从而导致了他们回报父母的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学生即使有关心,体贴父母的想法,却也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施。而对于生活中关心国、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道、感恩意识,及方法指导都是需要重点指导的。

三、教学目标:孝亲尊师

根据教学参考及班级实际情况,课时目标定为: 1.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伟大的,报答不完的。

2.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3.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家务。

4.进一步体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有的美德。5.懂得感恩、报恩是善良人应有的品德。6.初步学会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教学重点: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五、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2.要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二十四孝》图,并布臵于教室周围; 2.田世国新闻报道,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3.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谢谢你》; 4.收集父母的烦恼。

学生准备:

1、收集身边孝敬长辈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

活动

一、看一看,了解美德故事

1.提问:你看了这段广告,有什么想说的?(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2.交流。

3.(墙面上贴出部分《二十四孝图》)师:今天在我们教室里贴了许多图画,请你和同桌一起去看看,说说你对那一幅图最感兴趣,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表达了什么内容。

4.过渡:这些图就是我们国家有名的《二十四孝图》的其中一部分,其中表现的都是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看来孝文化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难怪古人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板书:百善孝为先】 5.师述:我们的古人拥有着孝敬长辈的美德,其实我们现代人做得并不比他们差,我就知道一个人(出示田世国的图片)这位被评为了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

6.交流:人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播放新闻报道)7.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母亲收获慰藉。

8.布臵作业:在我们生活这样孝敬长辈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一女养八老”,“背着母亲求学”等等,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这些故事,我们进行一个“身边的孝子”故事会。活动

二、说一说,感受孝道含义

1.过渡:中国人就是这样从古到今一直演绎着孝敬长辈的故事,孝敬长辈成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板书:中华传统美德。】 2.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长辈。【板书:孩子 长辈】 3.交流: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具体例子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4.小结:是啊!父母一直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着,你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教会我们说了第一句话,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上学了,你们亲自送我到校门口,我写字了,你们手把手地教我。我生病了,你们不眠不休地照顾我,你们把我们从襁褓中养育至今,经历了多少艰辛。难怪人们会说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给予的爱。(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活动

三、议一议,学会与父母沟通

1.过渡:就如歌中唱的妈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头发渐渐花白,腰身也不再那么挺拔,而我们的慢慢长大,可以为他们分忧解难

2.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父母的烦恼)3.交流: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对待的

(播放媒体):父母是怎么想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父母的心 4.学生活动:听到了爸爸妈妈的想法,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想,怎么来解决呢?找好朋友商量一下。【板书:理解、体谅】

5.教师小结:都说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和父母之间也要及时沟通,并尽自己能力的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样才是为人子女的孝道所在。孝敬长辈我们要做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讲故事,学习身边的榜样

1.导入:在上节课之后,我们都去找了关于“身边的孝子”的故事,谁想告诉大家

2.学生活动:“身边的孝子”故事交流会 3.交流:最想向哪位孝子学习,为什么

4.过渡:大家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身边的父母、同伴,还是新闻媒体中报道的人,都有一个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始终把孝敬长辈放在了第一位。其实,现在社会上处处都在提倡孝道,你们看,有好多地方形成了孝道文化。【板书:提倡孝道美德】 看课文,了解孝道文化

1.学生看课文:了解各地形成的孝道文化 2.交流:你对哪种活动影响最深?

3.提问:除了书上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社会上其它类似的活动吗

4.小结:孝道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我们身边的长辈将更欣慰他们的付出。活动

三、写感恩卡,学会感谢他人

1.过渡:在我们身边,除了长辈为我们付出过,还有很多其他人也曾经帮助过、关心过我们。

2.交流: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

3.过渡:这些人的无私付出我们同样也应该回报他们,你们会对他们怎么说,怎么做。【板书:学会感谢他人】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4.情景演示:感谢他人的方式

5.学生活动:写感恩卡(播放音乐《谢谢你》)

6.小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人都能拥有孝道美德,学会感谢别人的付出,那么我们的这个社会必定会更和谐。【板书:建设和谐社会】

板书: 中华传统美德 7.百善孝为先

孩子理解、体谅长辈

提倡孝道美德

学会感谢他人

建设和谐社会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闻雷泣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讲授新课]

二、难报三春晖(板书)1. 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一:(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答:理解。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三、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怀桔遗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讲《怀桔遗亲》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怀桔遗亲》及对照的现代文。2.搜集故事主人公陆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陆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怀桔遗亲》的故事。

(板书:怀桔遗亲)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诗曰: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怀桔遗亲》: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孝感动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构思:

讲孝敬父母有几个难处,一是学生从小到大已经多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正面的说理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老一套”、“背时”,没新意;二是父母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已习惯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生活上的角色也基本成型;三是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与父母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少了崇拜的眼神,多了审视的目光,叛逆性特强,;四是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成长,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对孩子其他的需要关心不够,与孩子之间矛盾突出。

为此教学设计主要着重于建立父母与子女“重新”认识、沟通的桥梁,缓和矛盾,在感情上唤起积极的回忆,从而使学生能调整心态,客观地评价父母,体会父母的可敬、可亲、可爱。

一、教学方法:

二、课内布臵,课外落实,讨论与讲解相结合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父母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认识父母在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作用,明确自己作为子女应怎样正确对待父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

3.把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一句问候,一个祝福,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贴父母的事。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四、教学过程: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二)怎样孝敬父母?

1.尊敬和爱戴父母棗棗从现在做起

(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

(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不能与父母顶嘴。

(4)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要好东西。

看到;看到我们大人体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遇到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2.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棗棗长大后应尽的责任

(1)物质上的赡养

(2)精神上的关心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 芦衣顺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在刚才聆听歌曲、欣赏画面时,我发现大家神情专注而激动,我知道这首歌一定引起大家很多的思考。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1.请同学讲一讲父母辛勤工作的事例:做什么工作?早上什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你感觉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2.有人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因此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谈谈“父母亲为我们做过些什么?”

父母把对儿女的爱渗透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她把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渗透在了我们每一天的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环节中。3.出示感悟芦衣顺母的故事。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又摸了摸其他两个儿子的衣服,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4.通过朗读一起来感受深情。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二十四孝——龙山小学

5.下面就来听听我们同学的故事,大家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孝心。

6.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老师点评。然后归纳出“我们怎样孝敬父母?”并出示幻灯片。

7.新课小结,并以一首小诗和大家共勉。

二十四孝

——

作者:龙山小学

第二篇:《二十四孝》教案

一、课程题目:

绘本故事——《二十四孝》

二、教学对象: 8-16岁

三、课程目标:

1、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2、培养专注力,对影视作品的欣赏理解能力。

3、增强孝顺父母的觉悟性,纠正各种不孝顺父母的行为,思想。

四、准备教具:

投影、电脑。纸、笔。

五、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

1、二十四孝人物介绍。

2、看视频。

3、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主旨。

4、分享在故事当中学到了什么。

第三篇:二十四孝教案

《扇枕温衾》

教学目标:

1.学讲《扇枕温衾》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扇枕温衾》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枕温衾》的故事。

(板书:扇枕温衾)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扇枕温衾》: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扇枕温衾》: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拾葚异器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拾葚异器》的故事

2.思考:

周郯子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周郯子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周郯子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置生死而不顾,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

周郯子 因为对父母的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孝经》、《论语》、《弟子规》当中的许多儒家孝道思想在现实的社会里仍有可贵的借鉴和学习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领略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

2.出示童谣:

《敬老歌》

别嫌老人老,老人是个宝,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直到老。

别嫌老人烦,都是为我好,为家庭为儿孙日夜把心操。

父母生养我,孝亲要趁早。

为老人,梳头捶背洗洗脚。

为老人,端茶盛饭不觉小。

敬老人爱长辈大家乐陶陶。

3.填写孝心卡,交流。

4.老师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做到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涌泉跃鲤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1.请同学讲一讲父母辛勤工作的事例:做什么工作?早上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你感觉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2.有人说:“孩子是爱情的结晶,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的心愿,因此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下面我们来谈谈“父母亲为我们做过些什么?”

父母把对儿女的爱渗透在我们成长的每一天,她把对儿女的关心和照顾渗透在了我们每一天的每一个细小的生活环节中。

3.出示感悟芦衣顺母的故事。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又摸了摸其他两个儿子的衣服,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4.通过朗读一起来感受深情。

5.下面就来听听我们同学的故事,大家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孝心。

6.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老师点评。然后归纳出“我们怎样孝敬父母?”。

7.新课小结,并以一首小诗和大家共勉。

闻雷泣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母爱是无私的,也是伟大的,她们应该得到我们子女的孝敬和回报,但是我们往往是难以报答慈母之爱的,因为她们的付出太多太多了。

[讲授新课]

二、难报三春晖(板书)

1.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一:(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

(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三、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

《扼虎救父》

一、教材:

《二十四孝图》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家庭和谐、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了地球的所有生命,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势在必行。孝道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中国人才把此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力提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会孝敬、学会感恩作为重点教学,使学生通过这一课对于孝道意识更为牢固,并且落实与行动之中。

二、学情:

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予以关注,从而导致了他们回报父母的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学生即使有关心,体贴父母的想法,却也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施。而对于生活中关心国、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道、感恩意识,及方法指导都是需要重点指导的。

三、教学目标:孝亲尊师

根据教学参考及班级实际情况,课时目标定为:

1.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伟大的,报答不完的。

2.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3.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家务。

4.进一步体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有的美德。

5.懂得感恩、报恩是善良人应有的品德。

6.初步学会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教学重点: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五、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2.要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二十四孝》图,并布置于教室周围;

2.田世国新闻报道,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3.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谢谢你》;

4.收集父母的烦恼。

学生准备:

1、收集身边孝敬长辈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

活动

一、看一看,了解美德故事

1.提问:你看了这段广告,有什么想说的?(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2.交流。

3.(墙面上贴出部分《二十四孝图》)师:今天在我们教室里贴了许多图画,请你和同桌一起去看看,说说你对那一幅图最感兴趣,表达了什么内容。

4.过渡:这些图就是我们国家有名的《二十四孝图》的其中一部分,其中表现的都是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看来孝文化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难怪古人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板书:百善孝为先】

5.师述:我们的古人拥有着孝敬长辈的美德,其实我们现代人做得并不比他们差,我就知道一个人(出示田世国的图片)这位被评为了2004感动中国的人物

6.交流:人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播放新闻报道)

7.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母亲收获慰藉。

8.布置作业:在我们生活这样孝敬长辈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一女养八老”,“背着母亲求学”等等,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这些故事,我们进行一个“身边的孝子”故事会。活动

二、说一说,感受孝道含义

1.过渡:中国人就是这样从古到今一直演绎着孝敬长辈的故事,孝敬长辈成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板书:中华传统美德。】

2.小组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孝敬长辈。【板书:孩子 长辈】

3.交流: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具体例子

4.小结:是啊!父母一直无怨无悔的为我们付出着,你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教会我们说了第一句话,跨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上学了,你们亲自送我到校门口,我写字了,你们手把手地教我。我生病了,你们不眠不休地照顾我,你们把我们从襁褓中养育至今,经历了多少艰辛。难怪人们会说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给予的爱。(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活动

三、议一议,学会与父母沟通

1.过渡:就如歌中唱的妈妈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头发渐渐花白,腰身也不再那么挺拔,而我们的慢慢长大,可以为他们分忧解难

2.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父母的烦恼)

3.交流:遇到这样的情况,是怎么对待的

(播放媒体):父母是怎么想的,我们也来读一读父母的心

4.学生活动:听到了爸爸妈妈的想法,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想,怎么来解决呢?找好朋友商量一下。【板书:理解、体谅】

5.教师小结:都说沟通是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桥梁,和父母之间也要及时沟通,并尽自己能力的为父母分忧解难,这样才是为人子女的孝道所在。孝敬长辈我们要做的其他方面还有很多,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哭竹生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

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的好妈妈》,听了这首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的小时候,当妈妈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天回家时,作为儿女的我们,能送上一杯热茶慰劳父母,现在我们逐渐长大了,你们还会这样做吗?对辛辛苦苦培育子女的父母,我们还能作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学会孝敬父母》

师:什么是孝敬呢?

师:我国古代对孝敬父母是怎样理解的呢?

师:我国古代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讲述哭竹生笋

师: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还有许多,投影《二十四孝》感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古代的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么当代的人又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投影:故事《孝道》

师:故事中的王守成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了实现母亲的愿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徒步背着百岁的母亲,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北京。下面你能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孝敬父母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自己的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故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怎样孝敬父母。但我们不能忽视,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平时要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爷爷奶奶、孝敬所有的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大家愿意这样做吗?

(投影)小结: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2.怎样孝敬父母?

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尊重父母的教育和劳动。

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体谅父母:我们心里总要念及父母,凡是想着父母,不给家长提一些勉为其难或根本做不到的要求。

慰藉父母:我们要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我们的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

《弃官寻母》

教学目标: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弃官寻母》的故事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2.思考:

朱寿昌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朱寿昌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弃官不做,侍奉母亲,这种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古代,朱寿昌为母弃官不做,回家侍奉母亲,现代:田世国——捐肾救母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名言: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3.填写孝心卡,交流。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孝感动天》

一、教学构思:

讲孝敬父母有几个难处,一是学生从小到大已经多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正面的说理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老一套”、“背时”,没新意;二是父母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已习惯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生活上的角色也基本成型;三是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与父母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少了崇拜的眼神,多了审视的目光,叛逆性特强,;四是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成长,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对孩子其他的需要关心不够,与孩子之间矛盾突出。

为此教学设计主要着重于建立父母与子女“重新”认识、沟通的桥梁,缓和矛盾,在感情上唤起积极的回忆,从而使学生能调整心态,客观地评价父母,体会父母的可敬、可亲、可爱。

一、教学方法:

二、课内布置,课外落实,讨论与讲解相结合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父母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认识父母在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作用,明确自己作为子女应怎样正确对待父母;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

3.把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一句问候,一个祝福,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贴父母的事。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布置“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具体的工作时间、内容、工作强度、压力,他们忧虑的、高兴的是什么;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特别记取印象深刻影响较大的一些片段。

2.让每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内容要求:一是表示感激,二是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父母的看法,对自己的认识等,三是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

统一由科代表寄出后,要求每一位家长收信后给孩子回信,并请学生带到学校,挑一些典型的在班级进行交流。

第二步: 讲解新课:

出示”孝感动天”的故事讲解内容.紧紧围绕学生课前的调查所得进行引导、阐述,共同讨论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2.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3.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交往特点:排斥、逆反、顶撞

实物投影:家长的信

让学生体会并讨论家长的信,启发学生理解父母,进一步引入该怎样孝敬父母(讨论)

(二)怎样孝敬父母?

1.尊敬和爱戴父母棗棗从现在做起

(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

(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不能与父母顶嘴。

(4)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要好东西。

看到;看到我们大人体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遇到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

2.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棗棗长大后应尽的责任

(1)物质上的赡养

(2)精神上的关心

第三步:实践活动

1.要求在母亲节的这一天,利用双休日为妈妈服务一天,体会家务劳动的琐碎和辛劳,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2.要求学生坚持“三个一”:每天至少做一件家务事,每周至少主动与父母谈心或活动一次,每月至少与父母书面交流思想一次。

亲尝汤药

教学目标:

1.学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亲尝汤药》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刘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刘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尝汤药》的故事。

(板书:亲尝汤药)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亲尝汤药》: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第四篇:二十四孝教案

一、二十四孝顺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

初步理解其含义。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学习故事:

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

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四 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 反馈检查。二、二十四孝顺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

初步理解其含义。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学习故事:

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

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母极孝。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自己赤脚做雇工供养母亲,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后人有诗颂曰: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四 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 反馈检查。三、二十四孝顺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2 初步理解其含义。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学习故事:

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

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只得拾桑葚供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只,以示敬意。

后人有诗颂曰: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

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四 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 反馈检查。

四、二十四孝顺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会读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读通顺流畅。

初步理解其含义。

做到熟而成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内容。

难点:理解含义。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学习故事:

老师示范读一遍本课内容:

逐字逐句讲解句意,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背诵。

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汉朝的时候。有个姓郭名巨的人。表字文举。家里穷苦得很。他有个儿子还很幼小。郭巨的母亲常常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孙儿吃。郭巨因为家里穷得不能够奉养母亲。现在儿子又要分母亲的食物。如何是好呢。于是总等着儿子走出的时候。再到母亲里去进食物。后来,家境逐渐贫困,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后人有诗颂曰: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四 强化学生理解背诵记忆。

五 反馈检查。

五、二十四孝顺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扇枕温衾》。

2、了解故事大意,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真挚感情。

3、体会孝子黄香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长辈、敬长辈”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扇枕温衾》。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儿子对父亲的真挚感情,使学生懂得 “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学会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涌现出了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我们这学期已经学习过了《二十四孝顺故事》中的一些小故事,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生:配乐朗诵《二十四孝顺故事》。

2、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

播放视频《扇枕温衾》后汉时期的黄香,自小便是在父母的钟爱下度过的。可是当他九岁的时候,慈爱的母亲突然染病身亡。黄香一时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日夜思念母亲,形容日见憔悴。因母亲不在,黄香小小年纪就得操持家务。非但如此,他还恭敬地侍奉父亲,极尽孝道,天天给父亲做饭、洗衣,千方百计也要让父亲吃好穿暖。

夏天天气格外炎热,为了能让父亲睡个安稳觉,每次父亲睡觉前,小黄香都用扇子为父亲将枕席扇凉:寒冷的冬天,他总是先钻进被子,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暖热被褥,随后才叫父亲上床歇息。太守刘护得知他的孝行,非常惊讶,对他进行了表彰,并将他树为榜样,号召全郡守的儿童都来向他学习。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这就是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扇枕温衾》---板书

3、了解《扇枕温衾》在《二十四孝》的地位

《二十四孝顺故事》是千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它所表现的是儿女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必尽的义务,是对父母的理解和报答。《扇枕温衾》是其中最有名的孝敬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它吧!

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故事内容

1、投影:

黄香,字文疆。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皆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diàn];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2、教师范读

(二)诵读学习故事内容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听、读、学习故事。

1、投影:学法指导

一读:读准字音;二读:领会其意;三读:体会情感;四读:熟读成诵。

2、学生初读,读准字音。

① 自由读,认准字音。②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③指名读,给与评价或指导。

3、品读故事,领会其意

① 自由读,依据课后注释,理解字词意思。

思慕:指思念。躬执:亲自做。枕簟:即枕头和席子。簟,竹席。暖:焐热。

表:表彰。异之:特别对待他。

② 带入字词解释,逐句理解意思。投影:黄香,字文疆。从前有个人叫黄香,字文疆。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皆称其孝。她九岁那年母亲便去世了,他十分思念母亲,同乡邻里都称赞他是个孝子。躬执勤苦,事父尽孝。他尽心侍奉父亲,从来不怕辛苦。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diàn];夏天酷暑炎热,他总要拿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冬天天寒地冻,他便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床被焐热。

太守刘护表而异之。他的行为得到了太守刘护的大力表彰,并特别关照他。

①请学生站起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②老师再简要疏通大意,提重点。

再读故事,通过读文你们发现黄香在乡亲们的眼里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你从哪句话知道的,请你读一读。乡人皆称其孝

他是怎么孝敬父亲的?躬执勤苦,事父尽孝。

能举个例子吗?

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diàn];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

体会这些事情是小黄香力所能及的,说明小黄香很孝顺。

4、再次品读,体会情感。

①全班学生齐读,体会小黄香的孝顺。②翻开后面的古诗自由练读,指名读一读,全班齐读。③配乐朗读。

5、品味故事。①自由通读,熟读成诵。②指名诵读,师生点评。③全班诵读。

三、课文小结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师:寒冷的冬天,小黄香用自己的体温去焐暖父亲的被窝;炎热的夏天,小黄香用扇子将父亲所睡的席子扇凉。《弟子规》里说“冬则温,夏则清”,《三字经》里说“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由此可见黄香这个人物在古代道德伦理中的代表作用和地位。今天的我们:夏天热了,可以开空调、吹电扇、喝冷饮、睡凉席;冬天冷了,可以开电热毯、开空调、捂热水袋。我们不必像小黄香那样去“扇枕温衾”。但是黄香的孝心孝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孝顺其实就表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只要一个简单的小小举动,就能让父母得到极大的安慰和宽心。

2、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孝顺父母的,能说一说吗?

(夏天如果妈妈加班回来了,你-------;冬天,你---------;父母腰酸腿疼了,你--------)的确,在生活中,一句舒心的话、一杯热茶、一块毛巾都能让父母感到子女的爱,孝敬父母应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体现。你们的言语中涌动着爱心,你们的血液里澎湃着孝顺,有你们这样的孩子,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幸福的。

3、同学们,母亲节快到了,是哪一天你们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就是母亲节。这一天,请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孝顺,你们的妈妈知道了肯定感到很欣慰。

师:古人云:“人生百行孝为先”。孔子说过,“孝”要建立在“敬心”的基础上,认为孝顺父母不在于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而在于有那份心、那份情。古如此,现代亦然。我们要学习黄香孝敬父母,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4、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吧。

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我们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到学

业有成,父母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和关爱。父母对子女的这份深情厚爱是无法超越的。除了父母亲,还有很多人是爱我们的,他就是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让我们向学习黄香学习,伸出爱的双手,永远孝敬长辈,关心所有爱我们的人,共创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最后,请大家一起在《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再次诵读这个故事,愿全天下所有爱我们的人都幸福、快乐!

四、作业:

1、让我们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件小礼物吧。

2、回家后,为那些爱你的人做一件事,用行动来回报他们的爱。

六、《怀桔遗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讲《怀桔遗亲》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怀桔遗亲》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陆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陆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怀桔遗亲》的故事。

(板书:怀桔遗亲)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诗曰: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怀桔遗亲》: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七、《孝感动天》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讲孝敬父母有几个难处,一是学生从小到大已经多次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对正面的说理易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是“老一套”、“背时”,没新意;二是父母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已习惯于接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生活上的角色也基本成型;三是初中生独立意识的增强,与父母关系呈现出新特点,少了崇拜的眼神,多了审视的目光,叛逆性特强,;四是父母疏忽了孩子的成长,一味要求孩子读好书,对孩子其他的需要关心不够,与孩子之间矛盾突出。

教学方法:课内布置,课外落实,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父母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认识父母在自己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和作用,明确自己作为子女应怎样正确对待父母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殷切期望。3.把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实在的行动,一句问候,一个祝福,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贴父母的事。教学过程:

第一步:布置“预习”

1.课前布置学生了解父母的职业,具体的工作时间、内容、工作强度、压力,他们忧虑的、高兴的是什么;向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特别记取印象深刻影响较大的一些片段。

2.让每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写一封信,内容要求:一是表示感激,二是谈谈自己的心里话,对父母的看法,对自己的认识等,三是对父母的祝福或期望。

统一由科代表寄出后,要求每一位家长收信后给孩子回信,并请学生带到学校,挑一些典型的在班级进行交流。

第二步: 讲解新课:

出示”孝感动天”的故事讲解内容.紧紧围绕学生课前的调查所得进行引导、阐述,共同讨论

(一)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讨论现实生活中我们与父母之间交往特点:排斥、逆反、顶撞

实物投影:家长的信

让学生体会并讨论家长的信,启发学生理解父母,进一步引入该怎样孝敬父母(讨论)

(二)怎样孝敬父母?

1.尊敬和爱戴父母棗棗从现在做起(1)听从父母的教导:在父母教育我的时候,要

认真听讲,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牢记父母的话。(2)关心体贴父母:在父母工作的时候,不吵不闹,不打扰父母工作和学习,父母在休息的时候,走路要轻,说话要低,不妨碍父母的休息;父母干活累了,要给父母倒水喝,给父母捶背在吃东西的时候,要把好的东西先给父母吃,让爸爸妈妈高兴......(3)尊重父母的意见:听到父母讲话;便有礼貌地认真地听,也不插嘴;当父母批评我的时候,我不要生气,因为这是为我好。不能与父母顶嘴。(4)体谅父母的难处:不向父母要好东西。

看到;看到我们大人体息了,知道轻手轻脚,不发出声音;;遇到有好吃的东西,知道先拿给我们吃„„。

2.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棗棗长大后应尽的责任

(1)物质上的赡养(2)精神上的关心

第三步:实践活动

1.要求在母亲节的这一天,利用双休日为妈妈服务一天,体会家务劳动的琐碎和辛劳,让妈妈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2.要求学生坚持“三个一”:每天至少做一件家务事,每周至少主动与父母谈心或活动一次,每月至少与父母书面交流思想。

八、《亲尝汤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讲《亲尝汤药》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亲尝汤药》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刘恒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刘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亲尝汤药》的故事。

(板书:亲尝汤药)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亲尝汤药》: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教学反思:

九、《弃官寻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可见“孝”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弃官寻母》的故事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2.思考:

朱寿昌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朱寿昌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朱寿昌对母亲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弃官不做,侍奉母亲,这种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古代,朱寿昌为母弃官不做,回家侍奉母亲,现代:田世国——捐肾救母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名言:慎,朝夕伺候莫厌烦。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3.填写孝心卡,交流。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十、《哭竹生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方面:通过二十四孝故事教学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懂得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深情爱戴,然后在具体行为上要有孝行。

2.情感方面: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对父母的亲情和孝敬父母的真情。

3.行为方面: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孝敬父母的自觉性;纠正各种不孝敬父母的思想和行为;在生活中能将爱戴父母落实到行动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故事激发对父母的亲情,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谈话法

四、课前准备: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我的好妈妈》以渲染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我的好妈妈》,听了这首歌,我们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记的小时候,当妈妈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天回家时,作为儿女的我们,能送上一杯热茶慰劳父母,现在我们逐渐长大了,你们还会这样做吗?对辛辛苦苦培育子女的父母,我们还能作些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学会孝敬父母》

师:什么是孝敬呢?

生:回答

师:我国古代对孝敬父母是怎样理解的呢?

生:回答

师:我国古代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学生讲故事:哭竹生笋

师: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还有许多,投影《二十四孝》感悟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古代的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么当代的人又是怎样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的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发生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投影:故事《孝道》

师:故事中的王守成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了实现母亲的愿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徒步背着百岁的母亲,千里跋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北京。下面你能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孝敬父母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 自己的父母孝敬爷爷奶奶的故事。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讨论,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怎样孝敬父母。但我们不能忽视,有的学生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时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平时要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爷爷奶奶、孝敬所有的长辈,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大家愿意这样做吗?

(投影)小结: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应尽的责任。

2.怎样孝敬父母?

尊重父母:尊重父母的人格和情感,尊重父母的教育和劳动。

理解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体谅父母:我们心里总要念及父母,凡是想着父母,不给家长提一些勉为其难或根本做不到的要求。

慰藉父母:我们要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在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尽我们的力量,为父母分忧解难。

教后反思:

十一、《 鹿乳奉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领略中国孝文化的精髓;

2.学生如何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去孝敬父母;

3.如何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孝”和“悌”。“孝”是指尊敬长辈、“悌”是指友爱同辈。我们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孝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我国千古传颂的一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这些中国优秀文化中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孝”的精髓。

二、学文部分

1.读《鹿乳奉亲》的故事

2.思考:周郯子的那些孝行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做人的优秀品德?

3.读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何体会?

周郯子孝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感恩行为;周郯子对父母的孝顺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周郯子对父母的孝敬是一种奉献自身的行为;为了孝敬父母可以置生死而不顾,可以做任何事情、付出任何代价;周郯子 因为对父母的孝行,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4.小结: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国孝文化是中国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孝经》、《论语》、《弟子规》当中的许多儒家孝道思想在现实的社会里仍有可贵的借鉴和学习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领略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三.拓展部分

1.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交流)

2.出示童谣:

《敬老歌》

别嫌老人老,老人是个宝,为国家为社会工作直到老。

别嫌老人烦,都是为我好,为家庭为儿孙日夜把心操。

父母生养我,孝亲要趁早。

为老人,梳头捶背洗洗脚。

为老人,端茶盛饭不觉小。

敬老人爱长辈大家乐陶陶。

3.填写孝心卡,交流。

4.老师出示: 比一比:看谁能做到

四.总结:

孝是一种美德,孝是一种风尚,孝道不仅是每个家庭应有的美德,还是一种社会文化,让孝永留我们心间。

教后反思:

十二、《扼虎救父》教学设计

一、教材:

《二十四孝图》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家庭和谐、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为了地球的所有生命,德育教育重中之重,势在必行。孝道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孝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所以中国人才把此作为人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大力提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将学会孝敬、学会感恩作为重点教学,使学生通过这一课对于孝道意识更为牢固,并且落实与行动之中。

二、学情:

我们今天的学生,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虽然能够对父母的爱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不予以关注,从而导致了他们回报父母的意识并不强烈,有些学生即使有关心,体贴父母的想法,却也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以至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实施。而对于生活中关心国、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孝道、感恩意识,及方法指导都是需要重点指导的。

三、教学目标:孝亲尊师

根据教学参考及班级实际情况,课时目标定为:

1.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伟大的,报答不完的。2.知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子女应尽的责任。3.初步学会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分担家务。4.进一步体会孝敬父母是每个人应有的美德。5.懂得感恩、报恩是善良人应有的品德。6.初步学会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四、教学重点:学会感恩,学会孝敬

五、教学难点:

1.理解、体谅父母,能主动与父母沟通。

2、常怀感谢之心,不忘帮助过自己的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收集《二十四孝》图,并布置于教室周围;2.田世国新闻报道,为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3.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谢谢你》;4.收集父母的烦恼。

学生准备:

1、收集身边孝敬长辈的故事;

八、教学过程:

看一看,了解美德故事

1.提问:你看了这段广告,有什么想说的?(播放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

2.交流。3.(墙面上贴出部分《二十四孝图》)师:今天在我们教室里贴了许多图画,请你和同桌一起去看看,说说你对那一幅图最感兴趣,表达了什么内容。

4.过渡:这些图就是我们国家有名的《二十四孝图》的其中一部分,其中表现的都是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看来孝文化在我国真是源远流长,难怪古人会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

5.师述:我们的古人拥有着孝敬长辈的美德,其实我们现代人做得并不比他们差,我就知道一个人(出示田世国的图片)这位被评为了2004感动中国的人物

6.交流:人们为什么会被感动?(播放新闻报道)

7.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言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母亲收获慰藉。

8.布置作业:在我们生活这样孝敬长辈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一女养八老”,“背着母亲求学”等等,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事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这些故事,我们进行一个“身边的孝子”故事会。教后反思:

十三、提倡孝道美德

1.导入:在上节课之后,我们都去找了关于“身边的孝子”的故事,谁想告诉大家

2.学生活动:“身边的孝子”故事交流会

3.交流:最想向哪位孝子学习,为什么

4.过渡:大家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身边的父母、同伴,还是新闻媒体中报道的人,都有一个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始终把孝敬长辈放在了第一位。其实,现在社会上处处都在提倡孝道,你们看,有好多地方形成了孝道文化。【板书:提倡孝道美德】 看课文,了解孝道文化

1.学生看课文:了解各地形成的孝道文化

2.交流:你对哪种活动影响最深?

3.提问:除了书上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社会上其它类似的活动吗

4.小结:孝道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美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我们身边的长辈将更欣慰他们的付出。

活动

三、写感恩卡,学会感谢他人

1.过渡:在我们身边,除了长辈为我们付出过,还有很多其他人也曾经帮助过、关心过我们。

2.交流: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和事

3.过渡:这些人的无私付出我们同样也应该回报他们,你们会对他们怎么说,怎么做。【板书:学会感谢他人】

4.情景演示:感谢他人的方式

5.学生活动:写感恩卡(播放音乐《谢谢你》)

6.小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如果人人都能拥有孝道美德,学会感谢别人的付出,那么我们的这个社会必定会更和谐。【板书:建设和谐社会】

板书: 中华传统美德

7.百善孝为先

孩子理解、体谅长辈

提倡孝道美德

学会感谢他人

建设和谐社会

教学反思:

十四、《闻雷泣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不孝敬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长辈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能辨证分析孝敬父母长辈好处和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孝敬父母;教学难点:如何孝敬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孟郊的《游子吟》吧?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讲授新课]

二、难报三春晖(板书)

1.爱洒人间(板书)

活动一:(教材第13页)“小锋和妈妈的故事”

(1)妈妈为小峰的多动症、成绩差而伤心,却在小峰面前露出笑脸、鼓励他,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精心设计帮助孩子。妈妈虽然伤心,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

(2)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答:理解。妈妈的苦心,表现出对自己孩子赤诚的爱,对孩子的无限期待,对孩子未来的关注,以及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的。

(3)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小峰应该以自己的成长进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自己的母亲。

给我们的启示:对无私奉献的母亲,我们最大的回报就是要在学习、事业上获得成就。

三、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长大,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家庭做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戴父母。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也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

十五、《怀桔遗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讲《怀桔遗亲》的故事。

2.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学做有孝心的孩子。

教学准备:

1.古文《怀桔遗亲》及对照的现代文。

2.搜集故事主人公陆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指名学生读一读: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2.请学生齐读,之后解释意思,并谈自己的理解。

3.师:在我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中,就有一位这样大孝至贤的人,他的名字叫陆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怀桔遗亲》的故事。

(板书:怀桔遗亲)

二、初学古文,了解故事:

1.教师出示古文《怀桔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诗曰: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2.教师范读之后,请学生自由练习,读熟该文。

3.请学生试读,纠正读音(指名三人,)

4.全班齐读。指名说说故事的意思。

(学生根据理解变成现代文,教师适当补充纠正)

三、学讲故事《怀桔遗亲》:

1.出示该故事的现代文,请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2.同桌互相读,纠正读音。

3.小组内试讲,选出优秀的小讲解员。

4.班内展示讲故事,评选优秀讲解员。

四、补充资料,联系自身谈体会,指导实践:

1.搜集并交流其他《二十四孝故事》,并就故事中各个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在现实生活中自己该怎样做。

3.为父母做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孝心。

第五篇: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1

人之初,性本善,总记得小时候被父母要求捧着一本彩版的三字经听父母讲如何做人,如何孝顺,如何敬人做事。

读到二十四孝图,不禁有感而发,虽已不是封建旧时,儿童也会被父母或尊长要求学一些孝道,百年之前,和鲁迅先生一起读阅做工粗糙的二十四孝图,满心欢喜的求知心被湮灭了,

想那时只有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至打手心,和现在相比,我们除了课本还有许多课外读物,想那时鲁迅先生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做有趣,以不情为伦纪,污灭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可如果鲁迅先生活到了今日,又会有怎样的感叹,或许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在那时,封建的孝道虽然不可取,但却让人学会了尊老爱幼,也许有些礼节过于繁索,有些做法过于愚昧,也存在着虚伪和残酷,但和现在有些人来说,已经善良了许多。

人之初,性本善,同为中国一民,虽不同时期,在屡被批判的封建孝道中也有感人的孝子,在与旧时期改头换面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不如古时的残酷。

走在街上,桥洞中,可见一位衣衫褴褛的儿童,老人,记忆中最深的.是那位整天坐在桥头的老奶奶,冬去春来,送夏迎秋,季节变换,而她的衣衫不变,温度变化,而她的亲人的冷淡不变,她头发花白,凌乱地披着,那不知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也补了好几个洞,她坐在桥头,不知在看什么,不敢去想象,只怕自已也会平添忧愁,脚边的铁盆,雪白的直刺人的眼,一枚两枚的硬币是她一天少得可怜的生活费……

如果,我想是如果鲁迅先生看到这一幕,还会认为封建孝道只会害人吗?这里没有孝,没有亲情,没有善良,只有路人投去可怜的目光,这里没有尊重,没有幸福,只有被湮灭了善良的高等动物投去的一声清脆,一枚硬币打着转打在盆中,也一定像钉子一样打在老人心上……

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这种善能继续,那么二十四孝图也不会显得那样虚伪,那么鲁迅先生也不会大喊中国的劣根性了。

人这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耳边又响起了这流传千年的精典……

二十四孝读后感2

今天,我观看了二十四孝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说说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皇帝,他很有孝心。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他便开始照顾母亲,怕宫女们照料不好,他每次上完朝就会带着太医去看母亲。皇帝又要管理国家大事,使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又要好好照顾母亲。结果母亲这一病就病了三年,而在这三年中,皇帝也没有睡过一次好觉。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惭愧地低下了头。以前,妈妈在家里突然胃痛,只好躺在床上呻吟着,我见了,心里虽感到着急,但每次都只会问一句:“妈妈,您怎么了?”当妈妈还在回答我的问题时,我一定会飞快地而且淡淡地回答一句:“哦!”然后没有任何其他的回应,便转身走开了。今天看了这位皇帝的孝心故事后,我觉得自己羞愧万分,大家同时身为父母的子女,他能这么衣不解带地服侍自己的母亲,而我连耐心关心母亲都没有做到,何况照顾她呢?皇帝是一国之君,而我是平民,皇帝每天国事繁重,都还那么有孝心,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母亲?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中国有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

孝其实很简单,就算你只倒了一杯水给长辈,这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今天你离开家门时和父母主动打了招呼,这就是孝顺;吃饭前,你轻轻地为父母盛了碗饭,这就是孝顺;父母不舒服时,你的一句关切之语,这就是孝顺;今天你的作业不需要父母操心,这就是孝顺;考试中,你的`成绩有了丁点进步,这就是孝顺。

就算你做的事是那么的微小,但这也是孝心的一种体现。只要你肯去做,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读后感3

大家都说“百善孝为先”,这么多善举当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样尽孝心的吗?这个暑假我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给大家讲个卧冰求鲤的故事吧: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正因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之后继母朱氏对他很不慈爱,还常常在王祥父亲面前搬弄是非,父亲渐渐对儿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继母钟爱吃鲤鱼,王祥不计前嫌,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到鲤鱼,正在他祷告的时候,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他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仅仅有一颗纯洁的孝心,我觉得他还有宽宏大度的品质,他的继母居心不良对他心存厌恶,还借着父亲百般刁难他,而王祥不管继母怎样,总是孝敬她,尊敬她,为了继母的爱好历经千辛万苦。虽然故事的结尾没有写到继母,但我想继母必须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除了这个故事,二十四孝里还有忠孝双全的沈云英、打虎救父的杨香、弃官奉亲的潘岳、卖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给咱们带来感动。

读完二十四孝,想想咱们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觉得满足。正因咱们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长辈的爱中成长。有什么事都能够由家长代劳,咱们有什么需要他们总是尽量满足,身体不舒服或受到打击,前来关联的也是他们,指导领悟,纠正错误的还是他们。长辈给予咱们太多的爱,咱们就应孝顺他们,不用像古人那么极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脚、或是使成绩提高往往就是孝顺长辈的最好方法。

让咱们怀着一颗孝心孝敬长辈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4

《二十四孝》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名字怎么那么奇怪呀?这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

我读了这本书后,深受感动,因为这里面有二十四位孝子,他们都非常的孝敬父母,有几位孝子的后母经常打骂他们,但是他们却毫无怨言,每当父母生病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细心地照顾他们,使他们身体健康。可是,当他们的父母病好以后,父母还是会动手打他们,打骂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还有一位孝子,随父亲到别人家去做客,别人家的主人见到这位孝子乖巧听话,很惹人喜爱,就叫家里的仆人,拿出上好的橘子来招待这位孝子。

这位孝子便吃了起来,可是他吃着好像想到了什么。

该回家了,这位孝子和父亲告别那,家的主人橘子从这位孝子的坏里摔到地上,那个主人问他什么,着位孝子说是带给她母亲吃的,那位主人夸他孝敬父母,长大一定会有出息的。

书中描述孩童时期的故事到有8个,占了三分之一,如闵子谦、蔡顺、杨香。细读之后,有几点很不可思议。“扇枕温衾”中的'黄香,幼年时便酷夏时为父母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行用供母”的江革,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首先对他们的举动我只有佩服、感动、尊敬。

老莱子的“戏彩娱亲”。老莱子70多岁了仍还是装“萌”逗父母高兴,这点后世有很多人包括鲁迅认为“骄作”,实不可取,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道家的“道法自然”这一说法。

不必在乎外界,自求内心。唐伯虎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可能是得此传承。

当下,中国正快步进入老年社会,“孝”将会越来越提到。每当心中对孝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二十四孝”是古人留给我们不同的认识,“二十四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典籍,是学?还是驳?都无妨。

孝敬父母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为我们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5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

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

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读后感6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搞笑”,“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之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能够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因此之后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就应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读后感7

最近,我们学习了《二十四孝故事》,对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启发。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我们从中得到学习和思考。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值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力气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我们从中去学习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了抚养子女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时记得为我们担扰,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关心我们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结合公司实际,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估一个孝顺的好员工,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和继续发扬的。

二十四孝读后感8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二十四孝读后感9

我在网上看了一篇叫《二十四孝》的文章,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有一则是“卧冰求鲤”,这则小故事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这则小故事讲的是古代一位叫王祥的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是,当父母生病时,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马上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的母亲使他失去父爱,王祥都能在父母生病时,衣不解带地侍候,还在冬天用自己的体温来把冰融化,捉鲤鱼给继母吃。真是令我感动极了。

古代的人们如此孝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构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孝敬父母,更何况孝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传统美德,但是,事实好像有点不尽人意,历史宝贵财富并没有得到部分现代人的认同,甚至有的'人还要父母来“孝敬”他们,在他们心中,父母是天经地义要养他们,要为他们做牛做马的观念。他们认为只有自己逍遥快活就够了,却不体谅,不理解父母对自己所付出的辛劳,更不用提要他们孝敬父母了。他们可否想过母亲十月怀胎的痛苦和父母亲把他们从一个小婴儿拉扯大的艰辛,难道这也能让人所忘却吗?如果这些都不能感化他们的铁石心肠,那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唾骂和抛弃。

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够细心,就会发现父母脸上多了一条条皱纹,头上多了一丝丝银发。父母在我们的成长路上精心的养育并教育我们,却不求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现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是帮妈妈做做家务,给爸爸捶捶背,把好吃的留给父母吃,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此外,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长大以后好好报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就像这则故事中的王祥那样,我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读后感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记忆中的“戏彩娱亲”,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董永的“卖身葬父”更是从小熟知。他家境贫寒,年少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靠耕田及做佣工养家。父亲体弱多病,董永多方求医,诊治无效身亡。父亲死后,因家中无钱,董永愿卖身葬父。传说,董永前往主人家的路上,在一棵大槐树下,遇见一位美貌女子,愿为董永妻,并帮董永赎身。这样,两人就一起到了主人家中。主人要他们织三百匹绢,作为赎身之资。董永的`妻子十天把绢织完,而且绢色上佳,惊得主人目瞪口呆。当两人再度回到那棵槐树前时,妻子一席话,解开了董永的心中谜团。她说,自己是天上织女星下凡,是董永孝行感天,她才嫁给董永,渡过难关。

他们都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而这里面恰恰包括了孝。

那么孝是什么呢?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思想之一。孝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说小孩馋着张张胡须的老人。以前,总以为孝就是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应;后来,懵懵懂懂之间,明白了还要精神上的供应,让父母开心;现在,懂得了要做一个清正的人,让父母放心。

岁月的流逝会让你明白,你所理解的尊亲敬老的含义。最基本的便是奉养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再深一点是尊敬父母;不给父母精神上的负担,兄弟姐妹之前互助友爱……

尊亲敬老,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十四孝读后感11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含辛茹苦挣来的,衣服上的每一根丝线都包含着父母的血汗。就是父母这样默默无言、不求回报的爱,才让我们能健健康康、无忧无虑地成长。

前不久,我阅读了使我受益匪浅的书——《二十四孝》。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孝感动天”的故事。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帝,是瞽瞍老汉的儿子。从小就懂得孝顺,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毫无怨言,对父母恭敬如常,对弟弟加倍照顾、关心。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神象跑来替他拉犁,神鸟飞来如他播种,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知道古代人都那么孝顺,我们现代人就更应该孝顺父母了。这让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都很孝顺,他们言传身教,给了我很多启发。

这又让我想到几天前的事情:那天晚上,只有妈妈和我在家。突然,妈妈的胃疼了起来,妈妈叫我拿药来,可是药竟没了,只能我亲自下去买药。这么黑的天,身手不见五指,我最害怕了,但看着妈妈强忍着痛苦,我一咬牙豁出去了。出门便一路小跑,可是,天空不作,下起了倾盆大雨,诶,真倒霉,我只好躲在屋檐慢慢地跑到药店。往家走的时候,我累得气喘吁吁。这时,我脑子里浮现出一个身影,那是妈妈,她肯定为我买药的时候也是一路小跑。现在,正是妈妈需要我的时候,所以我的步伐加快了,终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经全身湿透了。妈妈看着我,笑了。

孝顺父母是必要的,那什么是孝呢?当然,孝,无须甜言蜜语,无须惊天动地,多一些精神上的支持,微处见真情,爱在细微处,一杯水、一张相、一个电话、一句叮咛、便是生活里一点一滴爱的流淌。既然你孝了,就毫无怨言、真心实意地去孝吧!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下去!

二十四孝读后感12

鲁迅先生为什么说,童年时请人讲了《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作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因为二十四孝中有些故事实在荒谬。

比如《尝粪心忧》说:“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医学上只听说有观粪便看病情的,而没听说过尝粪便的。父亲病重,儿子尝粪便,难道是为医生提供配方根据吗?父亲病重,儿子拜北斗星辰又有何用呢?

鲁迅认为,二十四孝中有些好学,有些实在难学或者说不能去学。

《二十四孝》里有许多故事,有:《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等二十四个故事。其中我觉得《刻木事亲》里的丁兰最孝顺。《刻木事亲》是讲一个叫丁兰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两个木像,每天对着木像说心事,出门也要禀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兰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针去扎,没想到竟出血了,丁兰看到后追问,妻子说出了事实,丁兰批评了妻子。

这个故事中,丁兰对木像都那么珍惜,我们也一定要更尊敬我们的父母,让他们每天生活的幸福、开心、长寿。《二十四孝》这本书,主要是24个故事,每个主人公都很孝顺,,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境界,那么父母一定很开心、高兴,我们要争取做到这样的境界,才能当一个孝顺的.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二十四孝读后感13

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国人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让咱们从中得到领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没一个故事都让咱们追捧和领悟,咱们要懂得从中筛选,知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扼虎救父”中杨香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等等这些无不体现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孝感,让咱们从中去领悟如何关心、侍奉和感恩父母。(甜蜜爱情签名)

孝的传递者源于咱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咱们就应领悟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咱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好求咱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期望咱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咱们着想,时刻为咱们担忧,唯恐自我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咱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咱们没有潜质的时候,咱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咱们放心,而在咱们有潜质给予的时候,咱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咱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齐是他们很愉悦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咱们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咱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咱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此刻真是就应重新温习咱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

领悟如何孝奉父母,领悟在咱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咱们每个人都就应懂得的,还有待咱们去继续发扬。

二十四孝读后感14

捧着鲁迅先生那本朝花夕拾,翻了好一会儿,半天没憋出一句话来。虽说作者是中国现代文坛当之无愧的巨匠,但我总觉得他的文笔太过深沉晦涩。也许是我的觉悟低了些吧,连思想也有些不同的,就像那篇二十四孝图。

“百善孝为先”是古人的基本道德思想,二十四孝图本是一本宣扬儒家“孝”的观念的儿童传统读物。而鲁迅先生这篇文章就写在于“反对白话文”的潮流争锋相对之时。作者以激奋起笔,贯穿了辛辣的讽刺,痛斥了封建孝道的虚伪,表达了他的爱憎之情。

并不是否定鲁迅的观点。的确,新中国是需要像他这样敢说敢做的人才,也的确很渴望一个去打击封建残酷的声音。然而,对于他所言的观点我却意见相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二十四孝的确有着一些像“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等匪夷所思的接近神话的故事。也有一些极端一味的如“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你可以称之为荒诞,但它只是仅仅起到警示后人的作用,目的还是好的。试问难道真的有人去学着文中那般卧在冰上,求着鲤鱼的到来?有真的有白发老爷在故作轩状吗?

古代不受孝道的极为少见,也算是屈指可数。倒是在如今的社会不孝儿女诸多。父母含辛茹苦的拉扯长大,成人后却对父母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比比皆是。子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我想现代人也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了吧!

孝并不像鲁迅所言的'那番“难到了几十几百倍”。父母累了送上一杯热腾腾的暖茶,看见你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看见成绩单上那喜人的成绩。我想知一切都足以让父母舒展眉头的了。可惜,有人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到,让双亲头上的白发添了一根又一根。

二十四孝没有错,它的最终母的只是希望后人更加孝顺,更为懂事。儒家思想的确在某一方面迫害了人,但我们不可以完全否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发现它优秀的一面。因此原谅二十四孝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15

你看过二十四孝吗?它是一些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孝心故事。其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人孝敬长辈的故事,还有当代人如何尊敬长辈的典范,都是值得我们去用心体验的。

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讲述了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触特别深。舜的'父亲是个失明的人,继母又蛮不讲理,他还有个异母兄弟叫象,从小被娇纵惯了,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娘儿俩成天合计着怎么虐待舜。有一个冬天,刮了几天的北风。风把家里粮仓顶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让象在下面帮他递送稻草,自己在屋顶修仓顶。不料这时粮仓着火了。他赶紧跳下屋顶。可是,火势很凶,已快烧到住房了,他顾不得自己,就冲进了火海,先救出了父亲,接着又救出了继母,这时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全烧烂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眶湿润了,舜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继母平时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险的时刻他还是忘我的去救她,这是一种多么高尚的境界啊!此时,舜不只是教会了我们孝,更是一种宽容大度的心态。

想想舜当时的生活环境,不管继母怎样对待他,舜仍然时时想着孝顺父母,再对比一下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突然感到很残酷,父母平时辛苦的工作,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我们吃好的,穿好的,可我们总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孝”的观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非常淡薄了。我想:我们应该向

这些故事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学习,尤其要向丁巧菊大义劝夫、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学生求学救母、北国好男儿割肝救父??当代人物好好学习,有句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像他们那样,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读完这些孝心故事,我觉得我也要更加的尊敬父母长辈,虽然不必像古人一样做那些激烈的行为,但是我也可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感恩他们,报答他们。

下载二十四孝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十四孝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十四孝故事

    二十四孝故事:“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都是“二十四孝”中的孝顺父母的故事,鲁迅在其写的《二十四孝图》中极力批判这两个故事里所反映......

    二十四孝 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曹航 你看过二十四孝吗?它是一些以“弘扬孝道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孝心故事。其中讲述了二十四个生动的小故事,不仅有古代......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孔子说过一句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出现“孝子”的故事有诸多。在二十四孝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卧冰求鲤》和《恣蚊饱血》,这二......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1 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级(1)班王诗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长大,他们投......

    二十四孝读后感 (最终定稿)

    永元四年,拜左丞,二十四孝读后感。功满当迁,和帝留,增秩。六年,累迁尚书令。后以为东郡太守,香上疏让曰:“臣江淮孤贱,愚昧小生,经学行能,无可算录。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征用......

    二十四孝标准

    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1 最近,我读了《二十四孝》,有戏彩娱亲的老莱子,有鹿乳奉亲的燕子,芦衣顺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动的是戏彩娱亲的老莱子。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隐......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1 今天从我爸爸的一本玉器书上看到二十四孝的故事,不过今天只讲二个我最拿手的。因为以前有这二个故事的动画片,所以不用看书,我就先给妈妈讲起来。第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