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参赛教案

时间:2019-05-12 19:5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中访友参赛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中访友参赛教案》。

第一篇:山中访友参赛教案

感悟物我交融 品味写作特色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执教:南大附小红谷滩分校 王丽芳 点评:吴怀林 程水生

【教学内容】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感受自然”,学生要通过四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情感。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访”字展开,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然后重点把握:“我”眼中的古桥及树林眼中的“我”这两方面的情感,并在揣摩欣赏精彩的句段和词语中欣赏语言,品味语言。在此基础上,领会作者拟人、排比

等表达方法,体会物我交融的境界。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与山中景物的深厚感情,体会课文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并运用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方法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①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前交流

1、我们学过许多写景的课文,看着图片,你能猜出这是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吗?(出示与《观潮》、《记金华的双龙洞》、《 长城 》、《鸟的天堂》、《 雅鲁藏布江大峡》、《桂林山水》等课文相关的景物)

2、大自然风光迷人,无论是高山峡谷、飞流瀑布,还是潮起潮落,都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不过它的表达很独特,写作方法和以往学过的课文有所相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一位现代作家李汉荣,和他一起去山中访友。

[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不知不觉地,学生就会萌发同作者一道探访山中朋友的强烈愿望,同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点评:一张张自然风光图片的切换,激活了学生的“内存”,唤醒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倾慕,也快速启动了学生的情感。这样,新课自然地、活泼地从旧知中引出来了,顺势将探究“表达方法的独特”作为目标取向,教学即将逶

迤展开。】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二读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访”指的是什么?“山中访友”意思是什么?你去拜访朋友心情会怎样?让我们带着好心情再来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

2、学生交流,师板书:古桥 树林„„

3、学生汇报完后出示所有景物名称,学生再读这些景物名称。

4、小结:其实作者就是林中观景,可他却说是山中访友,朋友应该是非常熟悉,感情深厚的吧!难道作者对景物很熟悉,感情也很深吗?读了这段话,也许你就会明白了!

5、出示链接:每天早晨、中午或者黄昏,有时是深夜,我都要凝望南山,我每个周末都要到南山待一天或半天,这山里的一切都是我的老朋友。(指名

读这段话)

6、引导学生理解“我”为什么和南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课文中的山指的就是——南山,原来李汉荣每个周末都要去南山,所以他对这山中的景非常熟悉,就像是他的——朋友,课题用了拟人手法,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板书:

拟人)

[ 设计理念:先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作者拜访的朋友是古桥、树林、山泉、鸟儿、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悬崖„„在此基础上,链接资料,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为什么会把山中的景当成朋友,为理解课文做好认知与情感的铺垫。]

【点评:揭题后,扣文眼“访”,直入文本,统揽全文,梳理文脉,一步一个脚印,一环一节扎实。链接的资料,召唤着课题,为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注入

了一股力量。】

三、品读体味,感受情意

(一)“我”眼中的古桥——悟“德高望重”

1、体会古桥与老人形似

①又是一个周末啊,他又来到这漫步了千百回的山中,拜访了他的第一个老朋友----古桥,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老桥在作者眼里仅仅是一座桥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老桥——老人 ②指名读词,体会古桥和老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③(出示古桥图片)让我们来看看这座古桥,它弯弯的桥拱就像——老人弓着的腰啊!它身上爬满了藤蔓,就像——老人的皱纹啊!

④引导体会:作者把古桥当做老人来写,比喻是多么恰当啊!

2、感悟古桥“德高望重”

① 古桥是个怎样的老人?(板书:德高望重)

② 理解“德高望重”的意思。

③ 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在心里读,细细体会,为什么说老桥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联系上下文来说说。

④角色互换,体会老桥品质:现在,我就是李汉荣,你就是这座饱经风霜的古桥,我就站在你的身旁,听你诉说你的故事。你先练习一下,相信你待会的诉说会更动情。(出示第三段:把第三自然段中第二人称的四个“你”字换

成“我”)⑤学生练读,指名读

⑥创设情境,教师采访学生:古桥啊,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多少年?几百年来,无数人马从你身上踏过,难道你不觉得累吗?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你依然如旧,你不觉得苦吗?引导学生体会古桥品质。感悟古桥品质。

⑦引导感情朗读。

⑧是啊,你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着,真的称得上——德高望重啊![ 设计理念:从外形再到精神两个层面上体会老桥的品质,在这样一篇飞扬着作者丰富想象的美文面前,一切的讲解与分析都是苍白的。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多种方法的诵读品味,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让学生领会文章用语行文的精妙。作者巧妙的联想比喻,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表达方法,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性认识。] 【点评:扣点“老桥与老人”,力求做足举象之功,灵动运用图片类比、角色转换、融情想象、动情对白等策略,由外而内,从形到神,让老桥的形象与意象深烙在学生心中:虽经沧桑仍坚挺,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此,贯通了言与意,习得了法(方法)与理(理趣)。】

(二)树林眼中的“我”——品“知己”之情

1、我眼中的老桥是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那么树林心中的“我”又是什么?

谁来读第四自然段?(板书:知己)

2、引读“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鸟儿呼唤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分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青翠的树,作者却说——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①按你们的说法,句子应该是这样的,出示两句话对比: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走进这片树林,我听见鸟儿声声啼叫,看见露珠闪着晶莹的光芒。我望着

每一棵青翠的树。

②指名一人读一句,你发现这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拟人,直接叙述)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导读

③总结写法:这样用联想来写把树林与我的心灵相通写得多生动传神啊!【点评:不在思想内容上过多纠缠,而是简洁明快地面朝“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语言表达的研读上着力,浓墨重彩,重锤敲打。应该说,从阅读本位

到写作本位的嬗变是个智慧转身】

④体会物我交融:这片树林是作者再熟悉不过了,他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现在,你就是李汉荣,你们都是李汉荣,我们一起走进树林。你听,小鸟在呼唤你的名字,(播放鸟儿的叫声课件)它仿佛在喊:“李汉荣,李汉荣,你好啊!”你怎么跟它打招呼呢?瞧,露珠在和你交流眼神呢,你呢? 每一棵树都在看着你,你呢?(引导学生入境)这就

是物我交融啊!(板书:物我交融)

3、物在我眼里,我融在物中,就这样,我已不是我,我沉浸其中,陷入了遐想,我靠在一棵树上——(音乐起)引读我变成树的句子。

4、现在你是一棵树,你也是林中静立的一棵树,我们都是这林中的一棵树,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再次想象,齐读这一段。

[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引导学生品读能触动心灵的文本,感悟人与自然物我相融的和谐之美。] 【点评:阅读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流畅、灵动的对话中,诠释着“披文入情”,践行着“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三)以学促写——感心灵相通

1、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林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你发现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吗?(板书:排比)

2、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热情的小诗,让我们带着满怀的热

情和他们打招呼吧!

3、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哪些?学生练习说排比的句

子。

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 是_______________?

你好,美丽的野花,你露出迷人的笑容, 是_______________?

你好,_____的____,你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品味李汉荣先生的语言之后,让学生练习说说排比的句子。最后梳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长文短教,让孩

子真正能一课一得。]

【点评:诗化文本需用诗意策略,将文本语段变成小诗,再通过音乐渲染、放飞想象、动情诉说,渐渐地,裹挟着感知、感觉、情意、情怀,融为一团模糊朦胧的整体,穿行在文字中,造境与入情,融于一体。】

六、总结课文,体会写法

1、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林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正是因为他们这份深深的情,才让他如此留恋南山。(带着深深的情再读课题)

2、总结:今天,我们和李汉荣一起去山中访友,拜访了古桥,树林等许多朋友,体会到作者通过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感受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设计理念:高年级的语文课让学生及时总结学到的表达方法很重要。)

七、学以致用,拓展课外

1、(音乐起)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南昌风景图片)你瞧,素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林木葱茏,风景幽美。天香园是我们江西省规模最大的盆景基地和花卉基地,还被称为鸟的天堂,有五万多只鸟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南昌黄马的樱花,桃花现在开得正艳,正等着你去赏花呢!

2、课后练笔:周末和父母一起去踏春吧!如果你也能融入大自然,尝试着也用用拟人,排比的写作方法,把物我交融的感受写出来。[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不应在四十分钟后而停止跳动,要延伸到课外,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让学生运用上本节课所领悟到的表达情感的方

法。]

【点评:一堂好课必定有个好的格局,必定极其注意章法。该案的起、承、转,已见一片新天地;最后合,延展至课外,延伸到生活,亦见新视野,显示

出较强的资源意识、语文意识。】

板书:

山中访友

古桥 德高望重

拟人

树林 知己 物我相融

想象

„„ 互诉心声

排比

总评:纵观全案,有以下三大特色:

1、伫足于儿童立场。老师始终是以儿童视角审视文本,始终站在儿童立场处理教材,设计教学。儿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儿童又是情感王子,他们的世界是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本案曾多处运用感性策略——图文对照,角色置换,想象补白,音乐渲染,品词析句,动情诵读,紧贴儿童喜欢遐想甚至冥想的特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抵达生命视域的融通。

2、行进于简约之路。不搞繁琐的内容情节分析,摆脱繁琐哲学,走简约之路。我们不妨对全案来一次回瞻:先点睛——即从课题中的文眼“访”出发,开始细细探访文本之旅,逐渐走进深处;继而通络——梳理出所访的朋友,以对全文作整体观照;再刺穴——重点学习访古桥、访树林两处,用“悟德高望重”、“品知己之情”、“感心灵相通”三个板块撑起教程,富有意境,充满韵味,启迪智慧,荡涤美感,竭力谋求物我相融、课我两忘之况味,彰显了努

力实践长文短教的美丽姿态。

3、坚守于语文本位。在教改之路上,敏锐的先行者早已在振臂高呼:“语文姓语”,“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找到语文回家的路”,“要以语文的方式上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总览该案,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始终坚守基于表达的写作本位,围绕“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组织一次一次的诵读,想象,对话,在静心涵泳、切己体察中体验比喻、拟人、排比、物我相融等辞格和文本特性的妙趣,期许炖出语文味。“让学生进入那个用语言呈现的鲜活、丰富的世界,因文而有感,因感而欲言,因言而得意,因意而悟道,因道而成文、成人,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的意义。”(《中国教

育报》 史笑菲/文)

第二篇:《山中访友》教案

教学思路

《山中访友》是一篇极具情趣,颇有童话色彩的写景散文。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点,教读本课时,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略课文诗化的意境,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通过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在领悟xx本身及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理解xx新奇的构思,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二、了解xx的写作技巧,用心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方法

情景法、点拨法与诵读法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自然风景的图片,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步骤

一、课前设计(播放歌曲《朋友》,激活气氛)

二、情境导入:

1、导入:

有人说,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在春光明媚,草长莺飞,百花争艳的时节出去踏青访友,更有一番好心情,有时还会留下一个好记忆。因此,我特地为大家请来一位导游,他是李汉荣作家。(课件显示作者姓名)今天,李导满怀好心情带我们到“山中访友”。(课件显示课题) 2、播放课件《山中访友》,学生观看。(提示学生于图文并茂的朗读中随作者走进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此环节设置目的: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为下环节与文本交流打下基础。)

三、研读品析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作者满怀好心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是谁?(学生答,师板书: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悬崖、瀑布、云雀、落叶、老柏树、归鸟等——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景点,理清思路。)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学生畅谈看法,师再小结:作者访问的朋友是自然界的景物,不是人类。文中运用拟人手法,想像丰富,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本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写作技巧。)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遣词炼字、表达方式等方面说说喜欢的理由。——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于诵读中,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好词好句有:

(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

(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老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强烈。)

(2)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躬、俯”二字用得好,拟人手法,既抓住古桥形状的特点,又写出古桥鞠躬尽瘁为人类服务的奉献精神。)

(3)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惟有你坚持着,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拟人手法,动静结合,饱含深情地赞美,写出古桥的古老而又坚韧的精神。)

(4)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唤”和“交换眼神”,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感觉特别的亲切。)

(5)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想像手法,与树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感情。)

(6)瀑布大哥!雄深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从古唱到今。

(写出瀑布雄深的气势,用男高音和歌唱家来形容它,赞美了他的奉献精神。)

(7)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

第三篇: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是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应定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品析优美的语言,体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交流探讨:

播放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提示学生注意生字读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谁能说说作者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明确: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3、从这些称呼中可看出,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学生回答时可展示相应画面)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

豁达。

(4)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6、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三、品味语言,想象情境:

1、这篇散文景美,情美,语言更美,可谓美妙绝伦,行云流水。请自由朗读,勾画你最喜欢的句子,细心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我喜欢“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了?”因为这段对古桥的描写中,人称由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好象面对面地与古桥交谈、倾诉,使得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更自然、更

(2)我喜欢“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手势……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棵树,与整个树林融为一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我喜欢“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因为这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具体、生动、形象,感情强烈。

2、这样一篇美文,你们认为应怎样读?

学生讨论后明确: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

3、随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画面,让我们以深情的语调朗读这篇美文,进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中。

四、总结拓展,探索实践: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了山林,探访了“山中的众朋友”,与他们互诉心声,互致问候,最后“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第四篇:山中访友 教案

山中访友

[教学简案]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五篇:山中访友_教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09级汉语言文学(5)班 刘林 092001050056 教材内容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云雀、小花、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3(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4(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5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6(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九、课堂练习1.句段仿写

要求:仿照下面的句式(长短句结合,句式整齐),写一段熟悉的景物。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

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第②段中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若换成一般说法,应是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我闭上眼睛„„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一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吗?为什么?

(3)第⑦段中“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一句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该句侧重写了雷阵雨的什么特点?(4)“像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中国古代文人的许多篇章中都离不开酒,许多文人的名字与酒连在一起,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这样的诗人名字(一位)

______________诗文名篇题目(一篇)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是______________句式。(6)第⑧段中“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交待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1.略

2.(1)进山看景(2)不是。这是作者身心完全融入大自然后的感觉,写的是想像。

(3)比喻。该句侧重了雷阵雨的声势。(4)李白或陶渊明等 篇目须与之对应(5)反问(6)返回的时间。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板书

山中观景(事)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下载山中访友参赛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中访友参赛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2. 品味体会,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了解作者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以及艺术......

    《山中访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山中访友》教案 八一附小龚向梅 课题: 1、山中访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初步感受作......

    山中访友教案

    1 山中访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

    山中访友教案

    第一组:感受自然 一、单元教学目标: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是品味......

    山中访友 教案大全

    教学内容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

    《山中访友》教案[合集]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知识目标) 2、品味优美的语言,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所描绘的如诗如画......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3、领略作者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4、能与同学交流......

    山中访友教案

    《山中访友》教案 授课:文浪 教学目标:1.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讨本文的新奇构思,了解作者所访之“友”3.体味文章的优美语言,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