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第一篇: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语文教师教学设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蒋婷婷

学习目标是:

1、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抓住特点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选用了“自学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学生主要采用了“读——思——议——读”,即“初读了解——深入思考——讨论提高——诵读升华”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一、认真预习,搜集资料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十二课《观潮》。(教师板书:

22、观潮)课前,谁查到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能不能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简要地向大家做个介绍。

钱塘江大潮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欣赏一番吧!

(教学设想:课前预习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特征,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查找资料,课内外结合,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捕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读后回答,钱塘江大潮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教师板书:雄伟壮观)

(教学设想:指名读课文后,师生共同确定一个涉及课文主要内容的问题来深入讨论,确定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自读自悟

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句子,然后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教师及时鼓励,随时点拨、引导。⑴、午后一点左右,我们听到了什么? 你能想象出来这种声音吗?人群有什么变化? 江面有什么变化吗?

⑵、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白线指什么?为什么只看到一条白线? 观潮的人群又有什么变化?

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看到了什么? “横贯”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两丈多高”是多高?为什么把浪潮比做城墙? ⑷、浪潮越来越近,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的场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浩浩荡荡”描绘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山崩地裂”是什么意思?想象山崩地裂,大地几乎被震得颤动起来的情景。

⑸、“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对余波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对江水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钱塘江大潮的经过。

(教学设想: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教师鼓励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另外,通过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评价等形式,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创设情境,抒发感情

1、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2、看完录像,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一下这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3、钱塘江大潮真不愧是“天下奇观”。(教师板书:天下奇观)(教学设想:课件可以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眼看见了钱塘江大潮由一条白线,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的壮观场面;亲耳听见了那隆隆的响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仿佛置身于这天下奇观之中。这时,教师让学生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不但学生兴趣盎然,而且有效地达到了本课的训练目标。)

五、品读欣赏,熟读成诵

1、钱塘江大潮是这样雄伟壮观,而作者写得也是如此生动形象。这么优美的语句,你们想不想积累下来?自己喜欢哪一句,就大声地读哪一句,争取能够背下来。

2、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结合优美的音乐,指名背诵。

六、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钱塘江大潮就是这样一处雄伟壮观的天下奇景。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其他的自然风光?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名字叫《三毛大世界——漫游锦绣中华》。希望同学们课下借阅,开阔自己的眼界。

第二篇: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长城)的(构造外貌)知识。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1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

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的()知识。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导入新课。(学习生字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 ”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 ”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第四篇:语文教师如何实施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人去使用,会出现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差异性更明显。为什么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探究,我觉得那是因为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所遵循的原则和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人去使用,会出现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差异性更明显。为什么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及探究,我觉得那是因为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所遵循的原则和所采用的方法不同而造成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认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我觉得首先要树立平等的思想。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学生就会远离我们,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开发。我们要在课堂上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平起平坐,参与学生的学习和讨论,与学生融为一体,同时可以用我们的语言去熏陶学生。其次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关心差生。作为语文课没有学不会,只有不到位。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有可能胜过严厉的言辞批评,教师的一个微笑,就有可能打动一个堕落的学生,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只要愿意学,就能学得会;只要愿意听,就能听得懂。所以我们要亲近学生,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学习语文,乐于学语文。

二、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习任务的指令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若果讲的满堂灌,而且也非常精彩,学生听得非常认知,而且也都听得明白,下了课学生对这堂课印象很深,但是就是不会说不会做。这是因为课堂教学受时间的制约,一节课45分钟,教师占得多,学生占得就少。教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地听,那就没有时间去读、去悟、去交流。学生有了时间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潜能。所以我们在实施教学设计时,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把课堂时间尽可能的留给学生。

三、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教学不是演戏,也不是放电影。而是一个灵活多变的多边活动的过程。尤其是我们语文课堂多变性更强。在这个过程中它有可能出现超出我们备课范围之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什么是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教师能妥善处理,是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产生生成性问题,教师能合理解决,是驾驭课堂的能力;但驾驭课堂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作出及时的引导和启发。中学生虽然活力四射、潜力无穷,但毕竟是中学生,他受社会阅历和学识的限制。虽然我们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是完全交付给学生,教师撒手放羊。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学生学习。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学生自学或生生之间交流利用较长时间也难以解决,而在教师的启发或讲解下,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决或接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毫不吝啬的做出正确的引导或启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否则事倍功半。

四、要有简洁明确的课堂指令性语言

教师是课堂学习任务的下达者。如果指令性语言不简洁具体,说话拖泥带水,反反复复,更有甚者第一次说的和第二次说的一字或一词之差却分明是两个问题。如第一次布置任务是“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次好像是重复,却说:“本文的主旨内容是什么?”这很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致使学生不知道到底该思考什么。如果指令性语言不明确,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致使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大声快速跳读课文”。快速跳读是一目十行的筛选着读,只能默读,而“大声读”应如何操作?这不是学生会不会的问题而是学生无法操作的问题。这些问题设计时可能不是这样的,但在课堂上实施时,由于教师指令性语言不明确而造成整个课堂教学的失败,这实在是功亏一篑。

所以,说同样的一份优秀教学设计,由于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以上四点表现的不同而造成课堂效果高低明显不一。因此我们今后在实施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四要”原则,唱好自己的剧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拿出自己的亮剑,获取最佳效果。

第五篇: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分类教学设计

1、古诗词

一、谈话导入

二、1、图片引入,录音范读

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朗读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朗读

3、学生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教师补充注释,学生仔细读诗,整体把握(2)指名学生概括诗意,教师总结

4、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总结

5、品评名句,积累名句

谈谈对诗句的理解,四句,学生自由发言。

6、齐读,尝试背诵。

2、文言文

第一课时

一、道理导入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请一位朗读得好的学生范读原文,教师随时指正。)

2、划分停顿。全班齐读。

三、作者作品简介

四、题解

1、本文体裁

2、题目意思(生说师指正)

五、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二)学生理解注释,教师补充注释学生理解(用法特殊的词、词语、句式),掌握课文大意。

(三)检测自读效果。(1)句子停顿

(2)词语解释(五)初步感知课文

六、全班诵读

七、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二、揣摩语言

1、学生说,教师启发讲解 词语的准确运用等

三、质疑探究

三个阶段哪个阶段写得最详细?依据?原因?

四、体验和反思

五、教师总结

3、现代诗歌

一、激趣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背景介绍

四、划分朗读节拍、教师指导朗读

五、结合体验,研究问题

1、作者人生态度

2、重点诗句解释

3、诗歌品味

4、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

2、背诵全诗

4、说明文

一、激趣导入

二、对话文本,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作者笔下事物特点?

2、指名朗读

3、整体感知,自主归纳。指名学生,教师小结

三、对话作者,品读课文

(一)1、体会课文语言特点,讨论总结

2、朗读理解最喜欢的句子语段

(二)1、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

(三)质疑解惑

四、对话自我,拓展视野

(一)资料链接

(二)心灵驿站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5、记叙文

一、激趣导入 补充作者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2、词语注音

3、词语解释

三、把握整体 课文分段把握总结 第二课时

一、阅读课文,分析理解

1、第一部分,开篇作用

2、第三部分,人物对比作用

3、第四部分,重点句子理解

4、第五部分,朗读理解

5、第六部分,排比感情

二、总结课文

1、体会作者感情

2、写作特色

三、布置作业

6、散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注字音,解释词语

2、指名读

3、思考分层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课文

1、朗读第一段,分析(下同)……

7、小说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作者介绍

2、小说背景介绍

3、小说常识

4、预习检查(词语注释、词语解释、故事大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脉络

2、理清阶段

3、复述课文,学生补充

三、分析人物,学习方法

1、心理活动,分析作用(每阶段)

2、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 另一个(1、外貌描写、神态、动作、语言)

2、指导朗读重点句子,感情变化

二、默读质疑,合作探究 选择问题,全班讨论

三、环境描写作用

四、解题

五、拓展阅读

六、布置作业

8、议论文

一、名言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注字音,解释词语

2、自提问题

3、课堂交流

三、研读赏析

1、教师导入

2、自主探究

3、小组讨论,交流合作

四、体验反思

五、拓展延伸

下载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C3-39-9语文教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2年下) 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2017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5篇范文]

    第一题10分,第二题10分,第三题20分,共40分。从历年真题分析情况看,共有9种出题角度,主要涉及识字课、阅读课和写作课三个课型。以下9种出题角度中,5、6、7、8四个角度其实是属于教......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1 一、关于《荷塘月色》的感悟:在教学以前,我自己重新精读过这篇课文。我不认为传统的教材分析可取。我完全抛弃他人已有的分析,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头......

    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2011.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设计者】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李凌云 一、课题: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二年......

    语文教学设计

    《荷花淀》第一节教学设计曹建生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

    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有的人活动一:预习展示 1、认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的节奏。 (1)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4)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

    语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练习4》 【教材简析】 “学用字词句”,它不是单项的字词句的基础知识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有字词句学习的综合,又有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还有知......

    语文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 教材解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喻人的文章。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