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主义的心声;
2、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
3、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行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教学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枣核》(1课时)
《最后一课》(2课时)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
《古诗四首》(2课时)
《晏子使楚》(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单元专题总结(1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既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又有贪玩幼稚的孩子;还有巧舌如簧的古人。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竭力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熟悉、接受这些人物,从而理解这些人物的爱国精神和品格。更重要的,学习本单元,决不能仅仅局限在分析人物上,更要学会从人物身上感受到爱国的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的激情,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言行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3、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课前学习:翻看本单元课文,选出最感兴趣的一篇。
第一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谈谈自己印象最深的课文。
畅谈
情境1:浏览单元内容,以“亲爱的同学们,当你学完本单元,你将会„„”为开头,为本单元写一段结束语,让同学们感受到学完单元后的收获。巡视。
浏览单元内容,写一段结束语。
教学反思
第二块:制定单元专题探究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自由组合,选择感兴趣的问题确立单元探究专题,制定探究活动方案。
巡视,参与讨论。
自由组合,讨论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第2课时:《枣核》
学习目标:
1、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体味包含深情的语言。
课前学习: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设置悬念的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由“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引出“枣核”。
欣赏歌曲,哼唱歌曲,思考。
情境1:枣核与“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比真是微乎其微,为什么以“枣核”为题呢?组织交流评价。
思考,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枣核长成枣树需要许多时间,友人试种枣核的想法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吗?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
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寻找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其他方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3:除了文中提及的通过布置家乡味道的环境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外,海外游子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呢?组织,参与活动。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给文中的“友人”写封信,告诉她《除枣核之外„„》
第3课时:《最后一课》
(一)学习目标:能复述课文故事,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查找有关最后一课的背景资料;回忆自己曾上过的“最后一课”,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小学升入初中;升年级换老师,你有没有印象最深的最后一课呢?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思考后交流。
情境1:课文最后一课与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你能找出文中的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吗?比一比,谁找得多!(以表格形式)巡视,参与讨论,组织交流评价。
阅读勾画,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把《最后一课》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让亲人们也说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后一课”。
第4课时:《最后一课》
(二)学习目标:通过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的爱国之情。
课前学习:把听来的亲人们的“最后一课”的故事讲给小组同学听。
第一块:回忆上课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你对我应,回忆课文内容。表现。组织竞赛。
回忆。一问一答。
教学反思
分两大组一组说出最后一课的表现,一组回答平日上课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我当导演: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角色分析。组织讨论,参与交流。
小组讨论,集体评议。
教学反思
第三块:语文活动:《最后一课》表演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最后一课》现场再现。组织交流,参与演出。
全班参与,讨论,表演。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合理想像,给《最后一课》续个尾。
第5课时:《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学习目标:能大致说出钱学森的事迹,了解钱学森爱国报国的深情。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钱学森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学生介绍钱学森情况。
介绍收集的资料。
情境1:结合课文,填写钱学森个人简历表。(简历表主要包含“个人简历”和“个人小结”两部分。)巡视,参与讨论交流。
阅读,勾画,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我也出国留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讨论交流:钱学森在美国成就大、生活好、待遇高,可他为了报效祖国,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国了。如果将来你也出国留学了,你会怎样呢?组织交流评价。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上网查阅其他海外学子归来报效祖国的资料,讲给同学和家长听。
第6课时:《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
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四首诗的写作背景;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第一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巡视,指导。
小组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评价。
参与,听读,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感知诗的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看,你认为哪首诗的作者最爱国。组织交流评价。
辩论,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这四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第7课时:《晏子使楚》
(一)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复述课文故事;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
第一块:能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四大组认字比赛,说说字的读音和释义。组织比赛,参与比赛。
出字,认字,读读写写。
教学反思
第二块:理解释义,复述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你帮我、我帮他,大家一起说故事。巡视,指导,参与。
互帮互助,复述故事。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识记文中字的读音和释义,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8课时:《晏子使楚》
(二)学习目标:能通过表演感受到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能言善辩的才智。
课前学习:回忆课文中某些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回忆故事大概内容。
第一块:复习。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有问必答:学生自出题,学生抢答。组织问答。
一问一答,复习课文字词的读音和释义。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晏子模仿秀。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晏子使楚》原形重现(晏子模仿秀)。组织讨论,表演,评价。
讨论,交流,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讲给同学、老师、家长听。
第9课时:《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两首诗;
2、能感悟到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3、体会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渣滓洞的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
第一块:语文活动:走进“渣滓洞”。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走进”渣滓洞。学生、老师通过图片,文字等介绍渣滓洞有关情况,感受渣滓洞的生活。组织交流。
展示图片,朗读文字资料,介绍背景资料。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诗歌朗诵比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2:诗歌朗诵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用恰当的艺术形式朗诵(表现)两首诗。组织比赛,指导,组织评价。
小组交流讨论参赛,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阅读《革命烈士诗抄》,记诵有关诗篇。
第10、11、12课时:写作
学习目标:根据中心选择材料,做到有详有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第1课时
阅读《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范文朗读,作文指导。
阅读,思考,听读。
第2课时
写作实践,自评
写作,自评。
第3课时
互评,听读。
教学反思
第1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前学习:收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总结单元课文内容,引入“爱国主义”主题,引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听,思考。
情境1:简单介绍所收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关资料。
介绍资料。
情境2:自由组合,编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的活动方案。巡视,指导,参与。
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方案。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集体或小组行动,开展“采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并准备成果展示。
第14课时:单元专题总结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情境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单元专题探究成果(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成果)。
小组讨论,展示成果。
情境2:自评互评学习本单元后的收获和学习表现。
自评,反思。
第二篇:2017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2017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要求] 1.要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3.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主题及课时安排]
主题一:学汉字文化,传词语瑰宝 字词、文学常识积累
2课时 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读+文学常识+浏览单元文章
主题二:2课时
群文阅读课
谁人曾听黄河壮
学习内容:
1、《黄河颂》、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2页《倾听黄河》、第9页《奔腾吧,黄河》、第59页《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第87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第173页《赠裴十四》
主题三:2课时 精读拓展课
悠悠课堂情
拳拳爱国心
教学内容:《最后一课》都德、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9页《最后一课》、第74页《读<最后一课>》
主题四: 2课时 情感意蕴课
巧用排比,妙抒感情
国耻勿忘
学习篇目:《土地的誓言》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128页《不跪的中国人》、第193页《有人问起我的家》
主题五:3课时 古文赏读课 千古情怀(文言文)学习篇目:《木兰诗》、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2页《白马篇》第175页《诉衷情》、第244页《金陵驿》
主题六:3课时 自主阅读课 自由选择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其他文章 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家国情怀
主题七:作文教学 2课时 写作训练课
单元写作训练《学习抒情》 内容前置,任务驱动
主题二:黄河,母亲河
【教学篇目】《黄河颂》、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2页《倾听黄河》、第9页《奔腾吧,黄河》、第59页《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第87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第173页《赠裴十四》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语言鉴赏能力。
2.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黄河的视频)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今天我们要走近母亲河,体会黄河的英雄气概以及龙的传人对黄河的情感。(板书课题)
二、说黄河,激发诗情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颂黄河,学习《黄河颂》 1.背景介绍。
2.音乐欣赏,自由读文。
(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我们的胸中是否也激情澎湃呢?下面自由读文,你们觉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指名读文。
选择你最喜欢的章节,读给大家。
4.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①读出感情,气势;②语音清晰,准确。
5.研读诗歌。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交流展示黄河版《龙的传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从昆仑山奔向黄海边,惊涛澎湃掀起狂澜。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文化从此发源。浊流宛转九曲连环,英雄故事在身边上演。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百年前划破了宁静夜,枪炮震醒了国民心房。谁人曾听见黄河壮,筑成民族的精神屏障。鼓舞祖国的英雄儿女,抗击敌寇伟大坚强。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和平年代它还未欢喜,断流污染酿生态危机。中华儿女齐心协力,保护黄河谱新的传奇。盼再听黄河的壮丽,爱国情怀永不移。
全班握拳高喊: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也响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高喊“中国得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节选自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作者:王怀让)
四、听黄河,学习《倾听黄河》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描写黄河声音的语句,想象黄河的样貌,说说作者听到了怎样的黄河?
2.交流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3.你能理解文中的“聆听黄河的声音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为什么这样说?
4.从作者对黄河的默默谛听中你理解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颂黄河,学习《奔腾吧,黄河》
1.速读课文,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几句,找出来,仿写一下。
2..有人说“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文中哪些文字体现了这种情感?
3.探讨交流:怎样理解炎黄儿女的“黄河情结”?
六、激情小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
七、主题荐读
提升体悟
阅读篇目:《赠裴十四》、《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等关于黄河的诗词。阅读、理解、积累。(第二课时)
主题三 : 爱国情切切
《最后一课》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篇目】《最后一课》都德、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9页《最后一课》、第74页《读<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的写法。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来自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作者所撰写的同一题目的文章《最后一课》,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不同的“最后一课”有着怎样不同的内容和怎样相同的情感。
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
1、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
明确: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镇上的人。(2)请你结合小说的故事背景谈一谈。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二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3).课文里有没有交代这一背景的文字?
2、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对人物形象前后的变化做总体评价?
(2)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无形中“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悲伤、沉重、依恋、惜别
(3)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指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3、再读课文,捕捉心路历程
(1)我们的心也跟着沉重起来,那么在这么一个特定的“最后”的氛围下,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再读课文,请同学们试着从三个方面来找出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哪些词语最能表现这样的变化?
(2)在这一过程中,小弗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幼稚的小男孩一下子成长为一个心事重重的成熟的小大人,童年在瞬间成长为成年,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
明确: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痛心,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
4、品读体验,感悟真情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明确:自责的话。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自责,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忏悔,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激起人们对侵略者的恨和对祖国的爱,所以也就有了韩麦尔先生最后的言行。
(3).的确,国将不国,这是何等的悲哀。在韩先生最后的言行里,韩先生有几个定格动作,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怎样的一种感情?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手势有什么含义?
明确: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将失去教授本国语言资格之际,他最后的几个形体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但我相信它将成为几个画面长久地定格在他的学生和镇上人的脑海中。
三、对比学习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1、检查预习,感知小说背景
(1).同学们都已预习过,谁能说说,“最后一课”是谁的“最后一课”?(2).请你结合文章背景谈一谈。
2、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本文的“最后”二字,为这一课笼罩了一层不同寻常的气氛,是怎样一种气氛?
(2).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3、研读读课文,感悟真情
(1).文中的“我”在最后一课里与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有什么相同之处?我的表现与韩麦尔先生有什么不同?
(2).文中的学生与小弗朗士的表现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出文中语段,深情地读一读。
(3)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气氛,却有一种相同的心里,相同的情感。说说这种情感。
四、体验反思,情感碰撞
1、确实,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扬出来的是水,而从一个饱含爱国激情的不同作家笔下,写出来的都是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
2、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爱国从何做起?
五、总结全文,交流收获
热爱祖国不是写在作文本上的一句决心,不是演讲比赛时的一句精彩的演讲词,不是文艺演出时的一句动听的歌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从热爱本民族的语言,不忘本民族的文化做起。19世纪黑非洲最深的伤痕,也许不是来自帝国的入侵和掠夺,而是语言殖民化所带来的文化残疾。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要说,汉民族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学习汉语,规范地运用汉语,不仅是学科的要求,而且是爱国的体现。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吧!为纯洁我们的语言而努力!
六、拓展阅读:绿原的《读<最后一课>》
主题四: 巧用排比,妙抒感情 国耻勿忘
【教学篇目】 《土地的誓言》、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128页《不跪的中国人》、第193页《有人问起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文中作者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阅读赏析,永记国耻。【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思,情景导入:
你们知道我们的国耻日吗?(学生交流)板书课题:国耻勿忘。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家端木蕻良就是其中之一。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作者发出了“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的誓言。
二、自学研讨《土地的誓言》
1、默读课文,圈画文中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
2、自学课文,问题牵引:(1)问题出示,小组内合作完成。①文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②题目《土地的誓言》是土地发出的誓言吗?
③ “誓言”是谁发出的?发出的是什么“誓言”?你能结合原文中的句子来解释吗?
④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⑤为什么对“广大的关东原野”以“她”而不是“它”相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中描写了很多极富地域特色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具有地域特色?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作者在这些景物中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可以结合修辞特点分析,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⑦读完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明它的作用吗?
⑧哪一段写到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它的作用是什么?
3、精读赏析,体会情感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2)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低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笑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3)文章开始称关东原野为“她”,后来却用了“你”人称的这一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三、链接学习《有人问起我的家》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2、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提到家乡,作者为什么会内心悸痛?作者说“故乡在我眼里给我安放下痛苦的记忆”,结合前文,你知道故乡带给我哪些人事的痛苦?
(2)说到风景和特产,文中作者提到了家乡的什么,你怎样理解他的情感?(3)综合以上两篇文章,作者表达了对家乡怎样的情感?
四、体验反思:
历史不容篡改,血腥的杀戮我们不会忘记,今天的和平稳定绝不能说明我们可以马放南山,时时刻刻都要抱有忧患意识,今天的你选择安逸还是努力?
六、拓展阅读:《不跪的中国人》
读完全文,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并说明它的抒情作用吗?
主题五:家国栋梁,可爱女子
千古情怀(文言文)
【学习篇目】 《木兰诗》、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62页《白马篇》第175页《诉衷情》、第244页《金陵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利用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千百年来,花木兰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最早却来源于一首诗——《木兰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2、介绍作品。《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在听中提出应注意的字音。
2、小组疏通文意。
3、梳理情节:学生用自己语言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赏析人物
小组内讨论学习:要求以“我从课文_____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四、教师小结:
木兰代父从军是一种孝,在战场上拼杀是爱国。木兰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为她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的古代杰出巾帼英雄形象,在替父从军中看到了她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文学常识。
2、重点文言词。
二、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进行赏析。(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学习手法并体会作用。)
三、体验反思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质疑探究
1、第一段“唧唧复唧唧”声中“唧唧”声有三种说法: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你认为怎样理解更好?
2、你怎样看“木兰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她不慕功名富贵吗?
五、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古代诗人笔下的少年,颇多慷慨侠义之士,他们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建安时期最富盛名的曹植,他著名的《白马篇》里,就寄托着他“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爱国情怀。
二、学习《白马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句读。
2、指名读文,规范字音及节奏、停顿。
3、展示读文,初步体会文章内容。
4、小组内合作学习:根据注释和查找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精读课文,体会形象及情感。
1、文中的白马少年“游侠儿”可谓德才兼备,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他的“德”,哪些可以看出他的“才”?
2、最能体现白马英雄爱国情怀的诗句是什么?
3、试说说文中白马少年与木兰有哪些相似之处?
四、背诵课文
五、主题拓展:
理解并积累背诵陆游的《诉衷情》和文天祥的《金陵驿》。
主题七:作文教学: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阅读自主阅读《丛书2•爱国情怀》第94页《我爱我的祖国》第180页《愁乡石》、第217页《故乡》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文学作品的“根”,也是我们写作的根基。然而,不少作文缺少真挚的情感,缺乏现实的气息,写作与心灵无关,与情感绝缘,难以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要解决这一弊端,首先要培养我们一颗敏感而温柔的心,让生活感动自己,然后体悟写作手法,追求感动别人。
【方法指津】
一、观察、体验生活,收获心灵的感动,找准动情点。没有对生活的热爱、体验和思考,是难以写出好文章来的。写实事、抒真情,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的确,生活是平淡的,就像那波澜不惊的湖面,然而当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去注视每一朵浪花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朵浪花都藏着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份感动。人如何才能写出让大多数人为之感动的文章呢?我想,首先要能感动自己,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有可能感动别人。这就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在自己内心深处贮藏很久的东西写出来,选材要小,要掂量一下材料有无“动情点”,能否让人感动。
妙处可言: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仔细体验,悉心捕捉,就可以收获心灵的感动,就能找到写作中最好的“大米”。
二、借助相关手法,抒发真挚的情感,融情于境。首先把人物置身于典型环境中, 将抽象的感情“过程化”,通过具体的叙述、描写,使之化抽象为具象;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叙述、描写、议论中,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
经典语段:父亲望见我,一边跑,一边挥动手臂。父亲离我越来越近了,我听见了他粗重的喘息,看见了他身上的雪花,头顶的热气和手里的一把零钞。原来,父亲给我送钱来了。
父亲跑到窗边:“钱……5元……够吗?”我使劲地点头,几乎是用哭腔答道:“够了,爸爸,够了!”我慌忙去接那把零钞,可是一股风吹来,一张5角的纸钞被卷跑了。父亲迅速转身去捡,可是风偏偏戏弄我的父亲,纸钞上下翻动,向远处飘去。
父亲佝着腰去追,一连扑了几次空,旁边的人们一阵又一阵哄笑。终于,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父亲捉住了那张纸钞。瞬间,我的心又提到了噪子眼儿;因为汽车已经开了,而父亲却在追赶正在加速的汽车。我急忙朝父亲大幅度地摆手:“爸爸,别追了!别追了!”可父亲不肯停下。我猛然想起父亲冻伤的脚,恨不得跳下车扶住我的父亲。父亲与我的距离渐渐变短了,他高扬着手臂,5角的纸钞在风雪中颤抖。我尽力伸长手臂去抓那纸钞,可父亲怕纸钞再被风吹走,捏得紧紧地。“哧”的一声,纸钞裂为两半。我的心一下子碎了,泪水夺眶而出。透过闪闪泪光,我看见我的父亲高高举着半边钱,呆立在雪地中,像一尊雕像。——(《半边钱》)妙处可言:这三段文字记瞬间曲折,兴尺水波澜,让父亲在雪地里捉纸钞,融真情于特定环境,就把人物写实、写足、写活、写透。由于曲折多姿,所以催人泪下。
其次把真情附着在适当的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让人物实实在在地活起来。文章要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各种表达技巧,以强化文章感情,激活人物形象。
1.细节、对比手法 抒情可以借助细节描写完成,同时也可以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感染力,经典语段:“王阿姨两手使劲攥着墩布的把儿,双腿跨成弓字步,腰弯曲着,一下一下用力地移动着墩布,拖着地板。她每拖一处,那一处就显得格外明亮。”
妙处可言:这段话描写行为的动词“攥着、跨成、弯曲、移动、拖着”把王阿姨写活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阿姨是一个工作踏实、细致、认真的人,也可以体会作者对王阿姨的赞赏之情。
2.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在作者情之所至之时直抒胸臆。它以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为基础,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灵活使用,往往用在作者感受最深、感情最强烈的地方,语言要精练,并往往蕴含着生活哲理,旨在深化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间接抒情是借助文中的叙述、描写和议论做媒介来抒发感情。因依附的事物不同,具体表现形式也有差异。经典语段: “让我们捧起一把泥土来仔细端详吧!这是我们的土地呵!怎样保卫每一寸的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的巨大的潜力,一天天更加美好起来呢?党正在领导和率领着我们前进。青春的大地也好像发出巨大的声音,要求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作出回答。” ——(秦牧《土地》)
妙处可言:这里就是运用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地最深沉的爱。
三、科学加工、提炼,化情为实。
我们提倡抒真情、写实感,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真情实感都可以写进作文呢?笔者认为,有的真情实感只适于在日记中倾诉,不适宜公开发表,因为那或者是一己之隐私,或者会在读者中产生消极的影响。你私底下练笔可以,但写进考场作文或公之于众就值得考虑了。为此,文章就得提炼,斟酌。
经典语段:妈妈,您走了,整个世界都变得那么陌生,我无所适从。我开始独立,学会做各样的活儿。我把家布置得跟您生前一样,妈妈您知道吗,是为了更好纪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您的言谈举止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女儿的心上。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那样,妈妈您就会知道女儿用了这些特殊的方式来纪念您。
妈妈您对我的好就像芬香永存,女儿却只能做这些小事来纪念您,愿妈妈安息。——(节选自优秀作文《芬香永存》)
妙处可言:由于前文作者精心选择了三个典型材料:勤做家务、关心妹妹和蓄留长发。这两段抒情总结全文,言辞尤为真切,感情倾向鲜明,既交代考生的写作意图,又巧妙点明题目。使主题积极明朗,引人回味无穷。【写作例话】
经典片段一:今天是六月13日,中考的第一天第一科,此时,我想,你肯定捧着保温盒已经站在了考场门外,因为你说过,离这儿再远也一定来送考的。今天不知为什么你来晚了,是拎的东西多了,还是堵车了?是节约车费步行艰难,还是走错了路?……如果你现在已经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这儿,我真的很想跑到考场外,狠狠的拥抱你,亲吻你,对你说一声:“我想叫你一声妈,老师!”
妈,我三生有幸遇见了你,虽然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妈妈,但你满足了我对母爱所有的希望,妈,我爱你!是你教我懂得爱,懂得生活,懂得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带走了一个亲妈,却还给我一个伟大的母爱!
三生有幸遇见你,希望我还有下一个“三生”,再下一个,生生世世,永远有幸与你相见!
妈妈,你听见了吗?但愿生我之身的妈妈升入天堂,爱我之身的妈妈永驻人间!
(节选自优秀作文《三生有幸遇上你》)
这几段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从外貌、服饰、谈话、写信、送考等细节着笔描写,感人情景历历在目,震撼心灵,催人泪下。最后抒发对老师那种母亲般的关爱的歌颂之情,对人生情感的体悟和认识,水到渠成,余音绕梁。此情此景,可谓相当真切、感人至深。
经典片段二:母亲啊,我就是您手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手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
后来求学的路上,我总不忘将一根草绳放在枕下,看到它,我就看到了您的身影,您那双永不停息的手,和那一颠一颠的稻草绳,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您用那双手告诉了我什么是自强不息……
我在您的那双手下成长,同稻草一样由草变绳……您的那双手陪我走过了一夜又一夜,时间永远吹不落您手中的稻草绳,更吹不落那双一颠一颠的手…… ——(节选自优秀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细细草绳、深深亲情,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稻草绳是默默的亲情的载体,亲情的力量加上这一凝重的意象,文章自然深沉耐读。
【本次作文训练】
请以《乡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第三篇:第七单元_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民族舞韵吐芬芳 申江高歌《小刀会》”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上海市光明中学 杨晓蕾
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版本:
高中《艺术》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七单元
2、教学内容: 《小刀会》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斗争为背景的历史题材舞剧,涉及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各类元素。它在中国舞剧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对于高中学生了解中国舞剧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3、教学重点:
在赏析与实践过程中领会舞剧《小刀会》中舞蹈、音乐、美术、舞台戏剧表演等相关艺术表现手法。
4、教学难点:
感悟舞剧《小刀会》中综合艺术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作品主题寓意和传达的文化精神内涵。
二、单元整体三维目标分析
(一)单元总目标:
1.通过赏析舞剧《小刀会》片段,感受中国民间艺术在综合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感悟作品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内涵,进一步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
2.通过视听欣赏与感受、互动讨论与实践、自主思考与拓展等活动,掌握欣赏中华民族舞剧的方法,体会舞剧所蕴含的主题寓意。
3.了解舞剧《小刀会》的创作背景,及舞蹈、音乐、美术、舞台戏剧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在舞剧中的各自特点和综合运用。
(二)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立,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舞剧《小刀会》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体会其作为20世纪中华民族舞剧的经典代表作的原因和价值是什 么。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同的艺术感官体验更全面地感受中华民族舞剧的魅力,激发学生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情,掌握从不同角度欣赏此类艺术作品的方法,感悟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切实提升其艺术鉴赏能力和水平。
三、各课时教学内容及关系:
将教材中舞剧《小刀会》这一单元内容重新梳理、合理整合,设计从文化背景、音乐、美术、舞蹈及舞台表演形式等不同切入口,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以感知为主。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分组交流舞剧《小刀会》的历史概况、创作背景及所获荣誉,完整欣赏剧中《庆功》片段,回顾并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
第二、第三课时都以体验和感悟为主。第二课时将重心放在赏析剧中《花香鼓舞》和《弓舞》的音乐、舞蹈等艺术特征上,学生尝试学跳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体会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同时,在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思考并结合利用网络资源找寻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形态,实时拓展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想象的空间,使课堂生成更直观更有效。
第三课时侧重感受舞剧中所反映的舞台表演艺术的特点,通过赏析《劝降》和《牺牲》片段,感受舞台美术、人物形象和独特的戏剧表演形式。并利用前两节课所学所感,尝试结合人物性格和当代审美情趣分组重新创编《牺牲》片段。
四、单元教学实施:
(一)教学策略分析:
在三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将赏析与实践相结合,精心设计一些切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环节。
例如第一课时中的导入部分“上海世博会豫园小导游展示”,布置学生事先预习,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和形式了解小刀会起义的历史背景及舞剧《小刀会》的创作背景,在课堂上分组交流展示,即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又尝试学会改变学习方式。并在对舞剧片段有了初步感受后,利用我校距离豫园非常近的绝佳地理位置,在课后预留“走访并用相机记录小刀会原址”的开放性作业。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三五结伴或独自前往,加深对“小刀会”历史背景的了解,发现“小刀会”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的导入就是回顾小刀会的历史创作背景,学生在参观走访作业的展示过程中,体会着上海本土文化艺术的魅力,感受着作为上海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所带来的骄傲。另外,“指导学生实践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姿态”的环节,也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引导学生感悟中国古典舞动作中体现的圆满和谐、形神兼备、刚柔并济的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激发其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并利用校园网络“光明艺术论坛”这一平台,以小组的形式学生上网回帖进行网络互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在综合欣赏、互动实践与网络交互的过程中体会中国古典舞及其它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
第三课时中设计“结合当代审美情趣重新编排《牺牲》场景或对《牺牲》场景重新进行艺术处理”环节。学生们在赏析过该片段之后进行思考,在自主与合作并进的实践探究中,不仅体现了对三节课中知识方法的实践运用,也深化了舞剧《小刀会》中顽强奋斗、对理想坚持不懈的精神信念。
三节课分别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行了用心的诠释,对于贯彻二期课改的理念和《两纲》教育的精神,是一次很好的实践与探索。
(二)教学媒体应用及分析:
通过搜集大量资料,反复观看舞剧视频,精心剪辑、加工并布局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使课件精练直观,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设备的教学辅助功能。同时发挥“板书”这一传统教学用具的作用。随着课程的进行,把师生共同探讨的要点呈现在板书上,不仅体现出教学的生成性,更能让学生留下较深较长远的记忆。
另外,利用我校网站中的特色板块“光明艺术论坛”,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碰撞和展示的舞台。学生们用他们的智慧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搜索、筛选、提炼和总结。以网络交互的新颖形式,为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
五、单元教学评价:
高中艺术学科作为多元艺术形态融合的综合性课程,不主张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是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根据教学评价方向性、科学性、客观性、发展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应用在本单元中的教学评价,始终以师生、生生互评的组织形式开展。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例如在“指导学生学跳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时,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学习,比较自身与他人的优缺点进行互评。在师生共同评价过程中,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善和优化其学习成果。
第四篇:第二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品读爱国诗文 感受爱国情怀
第二单元语文实践活动 品读爱国诗文 感受爱国情怀
主备:谭锦婷
活动目标:
1、通过鉴赏和品读,体会中国诗文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培养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爱国诗文,恰当地表达文本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品读中让学生感受爱国诗文的意境美、音韵美、语言美、情感美,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4、积累爱国诗文,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活动重难点:指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性格去把握诗歌的爱国情感,入情入境的朗读。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楚之骚,先秦之散文,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而家国之爱是其间永恒的旋律。一个个文人墨客的身影,一篇篇灿若星辰的诗文,把中国文坛照耀得分外明亮。他们诉说的一个个故事,至今为人们传唱;他们抒写的缕缕情怀,感动了代代炎黄子孙。今天,就让我们回溯中国爱国诗文,去感受历代诗人墨客的爱国情怀吧!
二、活动
一、点击英雄人物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 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 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 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 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 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 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
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 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二、爱国诗文知多少
先秦时期 《诗经》中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少司命》中的“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怂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汉魏时期
曹植《白马篇》中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唐宋时期 王昌龄《出塞》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陆游《病起书怀》中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金错刀行》:“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岳飞《满江红》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三、畅游名山大川
四、春风情深意暖,花海流溢飘香,春潮滚滚的五月是歌颂的季节,更是铭记和奋发的季节。2014年正值辛亥革命103周 年,建党93周年,为了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学校计划举行“红五月”主题教育。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为了让同学们认识“红五月”,宣传委请你做一个知识展板,内容如下,请你把展板的标题补充完整。材料:
人们通常把五月份称作“红五月”,为什么?请看这组记录:1919年5月4日,爆发“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5月1日,为纪念国际劳动节,全国多省市举行群众集会、游行。1925年5月30日,镇压上海工人起义的“五卅惨案”震惊中外。整个五月,自始至终都是斗争流血的日子,故称为“红五月”。1928年5月3日,日本侵占济南,屠杀我军民数千人。1947年5月20日,南京反动军警镇压为反内战游行的学生,制造了“五二○”大血案。中华民族摆脱压迫的历史,就是无数先烈斗争流血的历史。今天,祖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标题是:“
,肩负未来”
2.作为学生代表,你要在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发言,请从下面所给材料中提取两条有关信息,作为你发言中“认识现在”部分的主要内容。材料一: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国内天灾人祸不断:2008年南方大雪、汶川大地震,2009年西南大旱,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沿海台风猖獗;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西藏、新疆不平安„„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2011年“3·11”地震后,日本当局公然将钓鱼岛划入自己的版图,并载入教科书;1970年以来,菲律宾开始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于2011年4月5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相关领土要求,已构成对中国领土的侵
犯;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日本逐渐向南转移其军事部署„„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国内天灾人祸不断:2008年南方大雪、汶川大地震,2009年西南大旱,2010年玉树地震,2011年沿海台风猖獗;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西藏、新疆不平安„„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2011年“3·11”地震后,日本当局公然将钓鱼岛划入自己的版图,并载入教科书;1970年以来,菲律宾开始入侵并占据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于2011年4月5日正式向联合国提出相关领土要求,已构成对中国领土的侵 犯;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日本逐渐向南转移其军事部署„„
第五篇:篮球单元教学设计方案1
篮球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篮球
课型:新授课
课时预计:5-7课时 学习总目标:(1)了解篮球运动部分发展过程,进行篮球运动时的卫生要求等有关知识;(2)通过游戏、比赛等活动形式来发展和提高学生场上的移动奔跑能力,同时技术、战术也得到提高;(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游戏和比赛意识,逐步学会怎样大篮球的方法,并且以此为锲机,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转变健康观念;(4)能正确分析个人与集体的运动素质,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5)教学过程中,实现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线,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加以引导、提醒、点拨;(6)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做到教中有学,学中会教,教中有玩,玩中寄学;让学生在比赛、游戏中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养成主动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同学之间相互协作、配合,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精神;学生能主动为形成良好学风班集体而努力。教学内容分配计划:
《体育与健康》——篮球(水平四)课次教学内容课时目标学习策略备注 第一次课
1、基本站立姿势
2、球性练习
3、原地运球学生能学会基本技术和篮球运动时的卫生习惯养成;在练习中表现积极、主动,对体育锻炼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学会合作与交流的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相互协作,能主动克服困难,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建立自信心。1.球性练习(规定动作与自创、探究动作)2.“照镜子”练习基本姿势、原地运球 1.其它体育项目课上准备活动。2.课外练习第二次课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能领会传球(伸臂、抖腕、拨指)动作,接球手指触球,收臂缓冲的动作要领;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自觉、主动地进行基本技术动作的学练,充分调动思维;练习中团结协作、积极配合。1.球操(分组练习,组长带领)2.传接球(看谁传的准、传的多)3.游戏(力量素质)。1.力量素质练习。2.比赛实践中提高。3.活动课上练习第三次课
1.移动(起动、侧身跑、后退跑)
2.行进间运球掌握基本技术内容;练习中小组内相互团结、帮助,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技术;提高灵敏和反应能力,建立自信。1.看信号、手势练习;
2.原地左、右手高、低姿势运球 3.行进间运球(自由练习、比赛)1.素质练习(速度)
2、游戏、比赛、技评 第四次课 1.原地、行进间运球
2.双手胸前传接球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提高,提高创新和探究能力;比赛中能够不拘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同学间协调配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安全学习的习惯,公平竞赛意识,提高运用能力,勇敢顽强、积极进取。1.运球(游戏、比赛)2.传接球
3.运球+比赛传接球
1、实践比赛
2、技评 第五次课
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注意力集中,善于动脑;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指正,共同探究提高,且乐于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培养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1.绕场运球 2.传接球
3.投篮(分层教学)4.比赛 1.练习
2.活动课比赛
3、投篮考核 第六次课
综合练习能合理运用所学技术动作,在比赛实践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同学之间能友好相处,增强交际能力,增强自信、克服困难的决心。懂得欣赏比赛。1.综合比赛(擂台赛、表演对抗赛)2.选“星”游戏 1.活动课练习2.实践比赛 3参加兴趣小组
4、看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