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分辨“朝、舍”的读音及含义。2.理解诗词大意并想象画面。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并背诵、默写。4.能抓住“更尽”体会诗人情感。5.会用结合注释的方式学习古诗。6.初步感悟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大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
课前准备:背古诗,引出摇头晃脑吟诵古诗的方式。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
1、直接揭题:今天,我们也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播放课件)读题(板书课题),你从诗歌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
知道元二是个人名(师补充:名元常,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人称“元二”。)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读懂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出使安西。)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 家。
知道宋朝大诗人苏轼怎么评价王维的吗?课件出示: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
3、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品一品王维的这首诗,看看其中是否也蕴含着一幅画。
4.初读: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第一遍,一字一句读,争取把古诗读正确,读准每一个字; 第二遍,大声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第三遍,还可以合着节奏摇头晃脑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如果老师没有喊停,你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读下去。
汇报读,教师在点评中教学多音字。(播放课件)师:这句诗中的两个多音字你读的特别准确,大家一起来读一读。知道它们的另一个读音吗?(课件出示,学生读一读组词)这两个多音字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呢?
指名回答,完成课作。师: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两个字牢牢记在心里了。让我们把这两个字带回到诗中去,再来读一读这句诗。
谁还想来读?汇报两名后齐读。
5、师:读着读着,你从诗中看出画来了吗?请拿起笔,在诗句中圈一圈,这幅画都有哪些景物?
(1)交流:哪些景物?——雨、轻尘、客舍、柳
(2)生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说一二
句诗的大意,师根据学生的描述适时给予点评,引导理解: 朝雨、浥轻尘、柳色新。
(3)朗读:(课件呈现画面)指名读,师随机点评,如:空气一定很清新;柳树真绿啊;早晨的小雨让客舍旁的柳树更绿了;真是风光如画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闭上眼睛再读这两句诗,把这幅画读到你的心里去。
6.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1)朗读,交流:(再次渗透学法)你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指名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理解:君、故人。(提醒君的字形,中间一横要出头)
(2)结合“故人”拓展诗句(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读一读,诗句中的故人都是——指老朋友。
(3)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三、抓诗眼,领悟深情
1.你们都只劝了一杯酒,王维劝元二呢?从哪里知道(体会:更尽——更:再,尽:完。)可见是劝了一杯又一杯啊。为什么劝了又劝呢?猜想一下。(生说,师随机点评)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王维为什么会如此不舍呢?再次出示地图,标明两地距离,师适当补充:安西距离渭城„„公里,就算是坐马车,元二也要走上大半年才能到达,更何况这一路去都是茫茫戈壁,人烟荒芜。(配图)现在你觉得,王维对老朋友出使安西仅仅只有不舍吗?还有什么?(生说:还有担忧;还有祝愿)
离别在即,王维不舍啊。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杯中的酒,酒有喝尽的时候,可不尽的又是什么?(生说)是王维对元二的深深不舍以及切切担忧,因此他饱含深情地对元二说——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好一幅离别劝酒图啊。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诗的大概意思说清楚了呢?指名学生说: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出使安西。他们在客栈里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还是不舍分离。
4.人生自古伤离别,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王维对朋友的款款深情吧!齐背。
5.在课作本上完成默写。(教师在黑板上给出“渭““浥”两字,供不会写的同学抄写。)
四、多积累,体会真情
1.师:诗人在分别之际写下的诗,我们叫它送别诗。除了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别董大》。
2.指名读,了解:谁送谁?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对朋友之间的情谊?读后两句。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比一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3.深情朗读《别董大》,尝试背诵。
4.课后作业:把另外能体现人间真情的古诗誊抄在课作本上。
板书: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下着小雨的早晨
渭城
饮酒话别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板书:图 语 情)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元二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2.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3.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4.学习“渭、浥、君、舍、朝”五个生字,板书多音字“舍”。5.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6.指名读,更正读音。
7.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
三、抓字眼,明诗意
大家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但更要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同学们怎样做才能理解诗意呢?(参考课下注释)
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二步骤:抓字眼,明诗意。(板书)
(一)结合预习情况,小组讨论
(二)交流
1、交流1、2句: 板书: 朝雨新柳图
2、师: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两句诗。闭上眼睛再读这两句诗,把这幅画读到你的心里去。
3.这幅画中还有人呢,是谁啊?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诗中怎么写的?指名读三、四句。
4、说说诗句意思
5、想象,理解情谊:
此时此刻,离别在即,王维是怎么劝酒的呢?假设我是元二,你是怎样劝我的?元二啊,请你再喝完杯中的这一杯酒吧,等你向西出了阳关就没有我这样的老朋友了。(师:你把自己当做王维了,劝得情深意重。)
6、交流汇报。(板书完成: 临别劝酒语)
四、想意境,悟诗情
1、有感情朗读诗句。
2.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1)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图请看屏幕。此时此刻在王维眼中这绵绵细雨仅仅是雨吗?
来,我们把它读出来。(指导有感情地读)
预设:这是王维的泪,是元二的泪,是两人离别的泪水。仿佛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流泪。
(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
(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感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我就是诗人,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好朋友元二说:劝君——(生接读)
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
(1)师: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同学们,你可知元二此行西出阳关再到安西有多远吗?出示古地图。
师:从渭城(现陕西咸阳市)至阳关(现甘肃敦煌县),到安西(现新疆库车县),此行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中途要跋山涉水,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春雨绵绵 黄沙满天 生机勃勃 满目荒凉 亲朋好友遍地 举目无亲 浓浓的家乡话 乡音不再有(3)老师引读: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 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角色转换感悟离别之情。
过渡:从欣欣向荣的渭城到大漠茫茫的安西,元二孤身一人,在这样的路途上行走半年多。这一路上会发生什么事呢?到了安西,他能顺利完成使命吗?又能平安地回来吗? 所以在饯行宴上,当王维想到好友元二将经历的种种种种,端起这杯酒深情地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如果此刻你是王维,面对即将离别,也许今生再难相见的朋友,你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预设:
(1)朋友啊,你这一去我们就再也不能一同喝酒吟诗,讨论国家大事,我多么伤心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元二去安西的第二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想到他们这次离别竟然是一次诀别。来,把悲伤融入这杯酒,让我们对元二说一声:劝君——)
(2)元二啊,我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想念你的。(出使西域,张骞用了13年,苏武用了15年,元二呢?这杯酒中怎能不盛满了浓浓的思念之情?引读:劝君——)
(3)朋友啊,此去安西,路途遥远,我祝你一路平安!(是啊,西出阳关就到了荒漠绝域,千里之外,有风兼雨。朋友啊,保重。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重情感汇成这么一句:劝君——)
4.从这杯盛满了悲伤、思念和祝福的酒中,你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板书:依依惜别情)
5.总结学法:想意境,悟诗情。6.练读,指名读,指导朗读。
五、激情背诵
师:千杯送别的酒,万句祝福的话。此时此刻已难以表达朋友间依依不舍之情。听,是谁奏起了这忧伤低沉的曲子。1.播放《阳关三叠》曲。
师:这是后人根据这首诗谱成的曲子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2.在阳关三叠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再次诵读全诗。
听,这熟悉的曲子再次响起,让我们再次诵读,读出你的感受。3.创设情境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明古风,体会别意。
1、多情自古伤别离,同学们古往今来送别的诗数不胜数。听,这是李白在目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听,这是高适在安慰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听,这是王昌龄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目送着朋友远去,路边野草,也饱含着依依不舍的深情。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相送》中期盼来年春草再绿时能与友人团聚的情怀。
2、同学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朋友虽然远去了,但我们更相信:
(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学习古诗的方法:
朝雨新柳图
临行劝酒语
依依惜别情
知诗人,解诗题
she 舍弃 施舍 抓字眼,明诗意
舍{
想意境,悟诗情
she校舍
客舍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 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不少知心朋友吧。现在,大家即将毕业了你们可能要分开了,你的心情怎么样? 指名回答。
预设:很伤心,舍不得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送别诗?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同学们积累真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这是一首古诗,诵读是学古诗最古老,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这18字的宝典。
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今天,让我们根据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送:送别
元二:元二,名元常。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 使:出使
安西:在新疆库车附近追问:元二去安西干什么呀
生:奉了皇上的旨意去完成任务的。
补充:当时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需要大批士兵和官员去镇守边关,保家卫国,元二正是担负这样的使命出使安西。
师: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小结:一个小小的标题把人物,地点,事件传达得一清二楚。所以像我们这样细细琢磨诗题对把握诗的主题是有帮助的。出示金钥匙,齐读金钥匙。
过渡: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咱们一起来读课题,注意停顿(2)强调题目读法,指导读课题。(3)简介作者
师:谁来介绍下诗人王维
这是老师给王维制作的一张小名片,看,资料通过整理分类是不是更清晰明了呢?
(三)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过渡: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
2、指名读。谁来试试?
注意多音字 :朝 舍
更 尽 预设: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朝应该读作 zhao 什么意思?舍应该读作she 那么客舍是什么意思?(旅店)
师:哇,预习很充分,诗中的几个多音字读得特别准确。谁再来读,指名读
评价:你们是在读诗,但是是用现代的方法来读。
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怎么读?在你们的书本上画出朗读的节奏。
2、古人写诗都会遵循一个规律——平仄规律。什么是平,什么是仄呢?现在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现在的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遇到平声字,咱们要把字读得长一点,遇到仄声呢?要读短一点。这个规律又叫做平长仄短的规律。老师用蓝色表示平声,红色表示仄声。大家自己练练怎么读。(板书):平长仄短的规律 齐读两遍 请我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评价: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还不够长,再来试试,这回有诗人的感觉了。掌声送给她,好吗
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来!我们换一种读法,我和你们合作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来。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哪个词语?
(伤心、难过、依依不舍、痛苦、忧愁)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过渡:我们发现古诗就这么几个字,可是意义却非常丰富。接下来,如果我们展开想象,深入到诗里面去,也许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哪2句写出了当时的环境。
2、指名汇报并相机出示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2句诗中涉及一些景物,请你圈出来。(1)交流:哪些景物?——雨、轻尘、客舍、柳
板书:雨后渭城(2)想象:
前面我们提过王维作品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读读这两句,你脑海里浮现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还有吗,大胆说出来。出示句式:我仿佛看到——听到——闻到——
预设:看到绿绿的垂柳和青青的客舍清新的空气在客栈送别 师:想着你脑中的画面读一读。评价:你读出了诗歌的味道
评价:这雨下得淅淅沥沥,再慢点好吗
评价:这柳树真青翠,再试试
(3)师: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清新的景物,我们不能让它只停留在文字上,要用我们的声音传递出来,一起读。4.介绍折柳送行的习俗。
师引导:听你们朗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飘洒的细雨和随风摇曳的柳条,王维为什么选了雨和柳两样景物,他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
雨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生:悲伤)师:愁的感觉。而柳在古人眼里更是有含义的。指名读 出示小资料: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音相近。表示挽留的意思。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行人,表示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写雨的时候都是为了突出不舍之情。
(二)体会送别情。
1、诗中有这么两句直接抒发诗人的离别之情的,读一读 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圈出来。(更尽)追问:为什么一杯喝完再来一杯。预设:舍不得。
师:你们知道从渭城到安西多远吗?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公里。
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你感受到什么?预设:远。
师:不仅仅是远。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是什么地方?在今甘肃省敦煌县。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课件出示)齐读: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师:可见这是一条怎样的路?预设:很难走的路,很崎岖,很危险
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配乐引读:瞧,这便是阳关以西。它大漠茫茫,黄沙漫天,土地贫瘠,人烟稀少。
现在你觉得,王维对老朋友出使安西仅仅只有不舍吗?还有什么? 生:还有担忧、关心
师:现在,你就是王维,元二即将远行,此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出示:王维举起酒杯,()地对元二说:“()。”
预设:元二啊,你一路上一定要小心身体啊。元兄啊,我真想和你一起走啊。评价:这是一杯关心的酒,你来读: 这是一杯友谊的酒,你来读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你来读
这酒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你来读:
引读:想到一路上千里迢迢,长路漫漫,王维端着酒杯,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句,读。出了阳关,再也喝不到满是深情厚谊的酒了。再读三、四句。
六、欣赏《阳关三叠》,诵读古诗
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首诗道出了天下离人共有的心情——依依惜别。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师:这首诗不久就被乐师谱成曲,叫《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让我们和着这经典的乐曲,一起读全诗。
师:王维的诗不仅打动了乐师,也打动了我们。千百年来,一代代人口中传送着这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试着一起背
师:若干年后,当你和好友分别时,你也会想起这首千古绝唱。齐读课题
七、作业设计 1背:背诵古诗
2积累:找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板书:写 雨后渭城 之 景
抒 依依惜别 之 情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主备人:(周嘉小学校蔡自国)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朝”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
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 师提示:
A、元二要去安西了,他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B、王维来送元二,朋友要去安西建功立业,他最想对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准备:
自制幻灯片一套。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 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意气相投就产生深厚的友谊。多难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之”。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 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PPT:送元二使安西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 师补充PPT: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PPT: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
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4、师:谁还想读? 指名美读。
5、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生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引导学生背这两句。指名背诵。
(二)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中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我们来看这段文字(PPT:中国地图)PPT:《母亲和我们》.韩天航──
那时火车只通到西安,从西安到新疆,我们有时搭车,有时还步行,整整走了二个多月,终于来到了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
这是我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韩天航描写他小时候去新疆的情景。而在古代是没有火车、汽车的。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PPT: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解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三)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1、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副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
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师:只是王唯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师引导学生说课前准备的话。(指名叫五位学生,当堂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2、师: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师拿道具酒杯。)
(1)难忘当初,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可这一切美好的快乐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怎不让人有种落花流水的伤感呢?罢罢罢,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2)元二啊,你到了异地他乡,言语 不通,水土不服,想念故土又身不由己,那时的孤单又谁和你一起承担呢?人生难得一知己,可我又不能随君远去,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元二啊,你这一走,我们再难相见,送君钱里终须一别,就此分手吧,愿我们美好的情感温暖你的旅程,祝愿你在安西那遥远的边疆建功立业,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齐读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范读全诗,师有感情朗读。语已多,情未了!
师:王兄,多谢你从长安赶来送我,你的这份情,我元二领了,来让我们干了这杯酒。
师: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扬我大唐雄威。
只是,家中老母年纪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尽孝,心中又平添几许惆怅,还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这里谢你了!
师:我实在舍不得你们啊,还有家中犬子尚还年幼,就请王兄,多加指点。……
3、师:这是他们在互相劝。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一起读这两句。生齐读
4、师:就这么喝啊说啊,说啊喝啊,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更进一杯酒吧!(板书“更”字)。读。
5、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读这一句。
6、一个“劝”字,一个“更”字,生动的描绘出朋友之间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板书:友情)
7、师:这两句中有一个生字:君。(师板书)谁能组词?(多组几个。)
三、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学生展示读古诗。
四、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极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
2、生:……
3、老师还收集了一些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拓展:PPT
4、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5、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
(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6、音乐。学生写,师巡视。
7、示读。
五、总结升华
师: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还有亲情,乡情,师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间真情吧!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下王维的其他诗篇进行阅读积累。
六、作业:
收集一些有关王维的其他诗篇。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朝 舍 劝 更 友情
教学反思: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垫江县汪家小学:夏鹏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教学准备】 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教学设计】
一、听曲入诗
1.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
二、读诗
师: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吗?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
补充有关王维的资料: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崇信佛教,人称诗佛。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现存诗400余首。
师:王维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正确朗读题目,相机理解使、安西的大意)师:是呀,王维在渭城送朋友元二出使安西,知心朋友离别,王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来,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
学生结合注释自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
指名朗读古诗。同学互评(根据情况提出评议范围:语音、语气、轻重、停顿),教师相机做出引导。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三、品诗
师:听了大伙这么一读呀,我也想读。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 教师配乐(二胡曲《阳关三叠》)朗读古诗,学生闭着眼睛听,想象眼前看到了些什么景象? 指名交流
第一二行重点理解渭城雨后景色的美(柳色很美,空气清新,客舍舒适,朋友知音),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到那份美。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就是这样心心相通的朋友,分手了。到哪里去了?
第三四行重点通过渭城到安西路途的遥远去感受离别的伤感,从酒中品出离别之情。(投影出示阳关图)
师:这就是阳关故址,朝代更迭,战火摧残,昔日的雄关已不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这满目的荒凉供人凭吊。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满眼的荒漠,无尽的黄沙。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不到家乡秀丽的风景,再难遇故土知心的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呀!
(投影出示路线图)
这一去,从陕西渭城出发,途经宁夏、甘肃,再到新疆库车,跨越半个多中国,整整3000多公里啊。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有的只有那荒山野岭,茫茫戈壁。如果是照当时元二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这一别,相见不知何时,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有没有什么话要对他说一说呀?
师: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时候,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该怎么样读啊?来,我为大家配上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二胡曲《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师:是呀,这一别,相见了无期呀!我的朋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劝君更尽一杯酒„„
指一生接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怎么感觉到这不是一杯酒,这里面分明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师生反复品酒,品出其中的伤悲,离愁,难分难舍。
师: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可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启程了,让我们共同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
师生举杯,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唱诗
师:同学们,当诗人的情感读啊读,读到一定的程度他的情感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一刻,读已不能足已表达他这种情感。那我们就是来唱了。这首诗的唱曲很有名,叫《阳关三叠》。
音乐响起。请同学们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感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