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

时间:2019-05-12 02: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

第一篇: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

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

——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

摘要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是“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的新概念。本文对“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做了释义,并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从创作与再创作、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三方面对“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所体现的艺术原理进行了理论剖析。

关键词 “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世博会、清明上河图、技术、艺术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最引人瞩目的“镇馆之宝”。它长128米,高6.5米,屏幕面积832平方米,选取北宋画家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①为蓝本,利用多媒体技术、三维动画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使距今八百多年的北宋汴梁繁华的城市生活场景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现代观众面前[1]。“百米长卷”按长度来算较原作放大了近30倍,按面积来算放大了约700倍,画面中流淌的河水、飘动的帆船、往来的市民、客商、骆驼、鸡犬,配以潺潺的流水、此起彼伏的小贩吆喝声和天色的晦明变化,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非常契合。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是一种对传统绘画经典作品的全新演绎,是“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这一艺术新概念的展示。

一、“清明上河图”反映出的新艺术概念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是在基本忠实于原画的数字影像基础上营造的一个虚拟环境,让观众在基于内心感受欣赏原画风貌的同时,领悟《清明上河图》所传达的文化内涵。这是一种新的艺术概念,可称之为“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所谓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将传统的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转变为视觉的、听觉、触觉等多维体验的数字艺术形式,缩短甚至消除作品与受众的审美距离,营造一个真实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使受众产生体验性沉浸效果。

“体验”一词强调受众的审美感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艺术哲学。“沉浸”(Immersion)是指受众身临其境地投入到艺术作品所创造的虚拟现实中,暂时忘记了现实世界与虚拟场景的区别。受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受体验虚拟世界的一切,而他们所看到、听到、触摸到、闻到的一切都与现实世界  完全一致,这样的逼真感受使他们沉浸于其中。“沉浸”的心理机制是利用人对虚拟艺术的审美心理因素,让受众获得随虚拟场景的变换而“移情”的能力。“虚拟现实意味着在一个虚拟环境中的感官沉浸”③(p.115),这说明沉浸性是数字艺术等虚拟艺术的特征之一。

“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这种艺术观念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有如下特点: 1.它的出现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是基于多媒融合与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它将投影、三维成像、电影等相关技术融合,带给受众全新的视听艺术享受。如果没有技术手段的支持,“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实现的前提。

2.这种艺术形式代表了世博会艺术传播与展示方式的转变。

对传统的艺术展览平台来说,展示的对象往往是实物,而随着网络、科技等高新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多地依赖展示行为来满足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世博会的展陈也开始慢慢向传播品牌、传播理念、树立形象等一些比较抽象的层面转变,这也就越来越多地需要多媒体影像技术等新科技作为辅助手段运用到世博会的展示设计中。“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正是世博会艺术传播与展示方式由实物向虚拟化的品牌、理念、形象传播转变的典型代表。

3.“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更适应信息时代人们的观赏方式。

信息时代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化的方式获取知识,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时代出生、电子屏幕前长大的年轻人,他们已经习惯于享受数字平台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更加适应“数字原住民”的欣赏方式,也以极大的便捷性吸引着更多各年龄阶层的受众加入。

二、对“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的艺术原理剖析

(一)艺术创作与再创作原理的体现

“好的作品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再创作出来的”④,这正说明了再创作对于艺术作品重要性。

1.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是对原作的再创作

艺术创作的完整过程是:搜集艺术素材并产生艺术体验,进而进行艺术构思,最终完成艺术表现、传达。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通过观察与欣赏原画产生直接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研究原作的文献、书籍和与史学专家面对面的沟通获得间接的审美体验,通过想象、联想等形象的艺术思维方式,产生了利用动画技术让原作“动起来”的创作灵感;他们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与技术手法,将经自己重新理解与诠释的艺术形象传达给观赏者。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与原画相比较,原作者和再创作者身处不同的时代背景,他们的艺术体验结果是不同的,在创作过程中,二者采用的艺术手法也不一样,原作者采用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段,而创作者则采用新的技术手法对经典的传统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另外,原作是瞬时的静态画面,而动态版需要经过一个时间段,人物的前后动作、运动轨迹都需要创作者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以上三个原因导致这两部艺术作品各具独创性与唯一性,二者的艺术形象、艺术作品、艺术语言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原作的再创作过程。

2.艺术欣赏是对艺术创作的再创作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认识艺术作品、产生共鸣、接受艺术作品,产生想象与联想,到最后产生共同的美感,艺术欣赏经历了很多环节。

创作者通过艺术媒介营造一种表达自己观念的情境,而受众在参与过程中也不断的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去体验艺术作品的不同认知。每个欣赏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教育背景、艺术经历等,即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会产生独特的时代视野。这就意味着,不同的欣赏者即使在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艺术体验野大相径庭,而同一个欣赏者在不同的时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体验效果也大不一样。另外,“艺术世界”⑤作为艺术接受活动的中介,能动地将艺术作品介绍给欣赏者,主动参与到接受活动中,影响着艺术欣赏的趋势、潮流、深度与广度[2](p.439-449)。这两个原因,导致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欣赏到的艺术作品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欣赏过程是对创作过程的再创作。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采用新技术,使传统绘画形式转变为动态的数字音画,使受众对耳熟能详的经典艺术作品产生全新的体验,实现了观赏方式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地欣赏到主动地参与的转变,缩短了审美距离,实现了体验式的沉浸过程,增强了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加了趣味性,也使欣赏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传播效果。

另外,“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的受众在进行艺术欣赏时主体的“沉浸性”与“在场性”是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泛滥与“艺术终结论”的否定。在艺术作品创造的虚拟环境中,受众通过对自身视觉系统、听觉系统、感觉系统的调整产生出“在现场”的沉浸感。这种强烈的“主体参与性”在本质上不可复制的。即使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艺术审美体验的巨大差异性使艺术作品在每个受众眼中具有“唯一性”,这是对艺术泛滥与艺术终结的巨大反叛[3]。

(二)传统艺术形式与新兴艺术形式的融合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举世闻名的现实主义风俗画卷,它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表现群众日常生活。而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改变了中国画《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将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博会这样一个国际性的舞台上,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辉煌历史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再创造,做到了传承与创新、民族与国际、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应该是将传统变成现代的一面镜子,一种参照,让传统与现代进行对话与沟通,否则,传统就失去活力,无法征服现代受众。传统艺术与经典作品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曾对社会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品味、欣赏方式也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些艺术形式与作品已经不太适合现代社会的艺术审美需求,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借鉴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思路,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经典作品进行再创造,使它们符合现代的审美习惯与理念,带给受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也让受众对传统艺术与经典作品产生新鲜感与浓厚的兴趣。这样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求知冲动,促使他们主动运用数字艺术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也使传统艺术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

“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的,如今高科技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艺术表现,这也是艺术本身的进步。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处理,这其中越直观、越便捷的信息越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人的感知有80%—90%来自于视觉,因此视觉系统是人感知外在信息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越能吸引人“眼球”的信息,越能引人注意。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让原作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刺激欣赏者的视觉系统产生兴奋性,又加之流水声、吆喝声等听觉系统的辅助沉浸作用,使动态版“清明上河图”的欣赏过程比原画作更有新鲜感,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采用三维技术手段,做出二维的艺术效果,这样不仅保持了与原作的艺术风格的统一性,也延续了受众在艺术欣赏时的思维惯性,使新的艺术形式更容易被接受。在再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仅把技术作为辅助的手段使用,保持了原作的艺术性与审美特征,从而使“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充分展现了新科技与艺术融合带来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审美体验的新变化。这是一个有益尝试,也为科技与艺术的深度交融开启了新的篇章。

就世博会150年历史而言,艺术作品中显现出的技术与艺术的变革显而易见,它从以往展示产品、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展示思想,而思想的展示又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技术与艺术手段。现在的世博会艺术已经从单纯的绘画、雕塑发展到了声光电、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这是技术的作用从“自然之挑战者和世界之缔造者”⑥(p.4)向自然、社会、艺术的协调者转变的过程,更是艺术汲取新思想、展现新生命的最好的试验场。艺术的发展变化从来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它也不能够脱离社会发展的独立存在,而是必然地反映出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时代催生的科技进步造就了艺术思潮、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段的革新,使人类无穷无尽的美好创意转化为现实,凝结成为有形而永恒的美丽风景。

三、对“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的未来思考

“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还处在先期的实验探索阶段,作为这种艺术形式的典型代表作,动态“清明上河图”在世博会上的抢眼表现让人们对这个新艺术概念的未来充满信心。在借鉴动态“清明上河图”成功经验的同时,“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在未来还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将向着多感官、全方位沉浸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受众一定会随着审美经验的不断强化与欣赏水平的逐渐提高而对“虚拟现实”中的“真实感”与“沉浸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又将实现“全方位沉浸”的设想变成可能。动态“清明上河图”实现了视觉与听觉系统的沉浸,4D电影也已经完成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四个系统的沉浸,未来的“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一定会向着感知系统与行为系统全方面的沉浸⑦的趋势发展[4](p.21-24)。

2.“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未来将与多种艺术因素相互渗透。

未来的“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相互并存势,这必要导致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因素的相互渗透。“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将会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完善自身的不足,以保持更高的受众辨识度与关注度。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基于高科技与信息媒介平台的数字艺术带给受众更高的便捷性与参与感,更直接的审美体验与感官效果,可以预见,数字艺术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艺术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3.未来将产生更多的“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作品

以《清明上河图》为样板,未来艺术家可以尝试通过再创作的方法,将某些传统艺术形式或经典艺术作品转变为“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等新兴的艺术形式,用以挽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形式与艺术作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注释:

① 《清明上河图》有宋代张择端、明代仇英、清代宫廷院本(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等众多版本,而动态“清明上河图”选择张择端版为蓝本是因为这一版本历史最为悠久,人物及街市的构图非常合理,在艺术领域享有极高的地位。

② 北宋汴梁是由古典城市向现代城市转变的过渡。古典城市严格遵循“坊市制度”,坊为住宅区,市则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坊市制度主要表现为将住宅区和交易区严格分开,并用法律和制度对交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严加控制。从宋代开始商业空前繁荣,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代之以商住开放的街道形式,实行坊市合一的新制度,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的格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这一时期繁荣景象。

③ 迈克尔•海姆.《从界面到网络空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④ 这是享誉全球的音乐家、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1932.2.8—)的名言。他曾5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45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奖、20次获得格莱美奖,并为90多部影片创作音乐并担任音乐总监。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小鬼当家》、《爱国者》等。

⑤ 这一概念首先由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著名美学家迪基继承了这一概念,并在一个更为宽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发挥。他用“艺术世界”来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社会制度(《当代美学》第101-117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

⑥ [俄]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M].毛怡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⑦ 感知系统的沉浸包括视觉沉浸、听觉沉浸、触觉沉浸等,行为系统的沉浸包括方向系统的沉浸、语言系统的沉浸、表达系统的沉浸。

下载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新概念“体验式沉浸数字艺术”——以上海世博会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