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轴对称图形的听课心得
轴对称图形的听课心得
苔菉中心小学 陈翔
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海峡两岸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江南中心校听了台北万兴国小王蓓靑和江南中心小学肖琛两位老师所执教的数学课,这两位老师无论从教学的设计,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走到全国的前列。在本次听课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王蓓靑老师执教的二年级《轴对称图形》一课,下面我把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几点向大家谈一谈:
一、趣味游戏,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王蓓青老师课的伊始,让学生说说手中的彩纸平时都用来做什么?当学生能说到折纸时候,教师便抓住了这个机会,跟老师学做撕纸的游戏,撕纸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一个小活动,从幼儿园时候都会撕纸,这个活动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是人人都会,所以学生的兴趣都很高,都想把这个撕纸活动做好,从这个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撕出各种图形,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很形象直观地观察出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刚刚步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自主探索新知识反面,还有些不成熟,但不不等于不让低年级学生探索,而是像王蓓青老师所上课那样,用亲切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探索,其实关键是培养小学生探索的意识,比如:在探索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教师是这样引导的,仔细观察,如果把这些纸看作一个个图形的话,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关键是引导出特点来,有的同学说左右相等,有的说左右一样,老师紧接用纸再操作,学生说出了重合一个词,我感觉这是胜利的一点,学生终于能说出关键的词语了,教师接着引导补充出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教师在这环节上不仅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听这节课的时候,我一次次被王蓓青老师的课所震撼,她的课是那么的有趣生动,所以我很认真的去体会她在课上的成功之处,我觉得老师在深挖教材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课堂上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的智慧能在这里得到个性张扬。比如王蓓青老师讲完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三番五次的进行举例,把见过的或想象的一些轴对称图形说给大家听,从举例子上来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而且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在创造力培养上,王蓓青老师也是精心的设计了有关创造力的题目。比如一件物品或一个图形只画出了左边和一条对称轴,让学生想象和创造它的右面是什么样?整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整件的物品是件什么物品?这题的设计我感觉非常的好,真正的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听了王蓓青老师的课的亲身体会,当然本节课还有很值的我学习的地方,比如王蓓青老师的语言是那么优美,老师的教态是那么亲切自然,肯定学生都喜欢这样的老师。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以王蓓青老师课的优点为动力,把我的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二篇:《轴对称图形》听课评议
《轴对称图形》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有的轴对称图形不止一条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情操,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评价过程:
唐海梅:这节课中,教者能紧紧围绕教科研课题“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课堂设计。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学生早就有一定的认识,但作为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所以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从上课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到一个轴对称的教学情境中去。
庄召霞:在这节课中,教者还充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从生活中感知、在操作中研究、在合作中感悟,利用“折一折、比一比、看一看”等实践操作,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继而将轴对称图形与实际生活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孙丽丽:教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斌: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
吴欢欢:加强练习设计的针对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时,由于存在较大的分歧,所以提议亲自动手将平行四边形折一折,再作判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走进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的确是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好方法。但是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并不 等于能熟练掌握知识,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理解加上掌握再加上灵活地运用。光有理解,没有巩固,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结果。所以建议教师在这儿应该设计一个巩固练习,让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篇:《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执教教师: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陈雪丹 指导老师: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林 萍
福安实小阳泉校区 林桂忠
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⒈苏教版第一学段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编排与人教版、北师大版有何不同,编排意图是什么?
⒉第一学段与第二学段的教学要求、侧重点的区别在哪?怎样实现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能为第二学段做铺垫呢?
⒊判断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如何把握尺度,判断复杂的标志图案是否超出了二年级学生认知理解的范围?
磨课要点
⒈起点。
知识起点: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认识了多边形。
已有生活认知:学生积累了一些剪纸的经验,会用对折的方法剪纸,认识了生活中一些物体或图形具有两边一样的特点。
思维特点:学生虽然认识到两边一样的现象,但并不大明白什么是“对称”。二年级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对于“轴对称图形”概念的建立更应做到具体形象。
⒉终点:理解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就是对折后图形的两边是否完全重合。⒊过程与方法:学生新知的习得离不开已有的生活认知。本课的设计从猜测物体引出对称,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最后通过平面图形、标志图案的判断丰富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85页。
教学目标
⒈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⒉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做出轴对称图形。
⒊欣赏图形对称所创造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会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
学具:企鹅、飞机图形,剪刀、蜡光纸,四个小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每生一个。
教具:课件、企鹅和飞机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特征 ⒈游戏竞猜,感知对称。
出示:企鹅、飞机、剪刀、梳子的一半图。
师:孩子们,我们一块来玩个游戏:“猜一猜我是谁”。游戏规则是:只露出物体的一半,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师:为什么这三个物体你们一下子猜出来了,而最后一个不能确定呢? 师:这些物体两边形状大小都一样,就叫对称。
师:像这样两边对称的物体,你能在我们身边找到吗?抽象成图形,认识对称。
师: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这些图形的两边是对称,有办法证明吗? 师:请拿出其中的两个图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折完你发现了什么? 师:哦,这两边叠在一起,哪边也不多哪边也不少,这就叫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重合)
⒉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师:企鹅图形左右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这架飞机图形左右对折后,会不会完全重合呢?那它怎么也是对称图形呀?
师:那这只蜻蜓,你会朝哪个方向对折验证呢?
师:刚才我们通过对折(板书:对折),发现这些图形的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⒊剪纸活动,感知特征。⑴激活经验,交流方法。师:这张金鱼剪纸也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猜出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⑵动手剪纸,创造对称。
师:就按照你们刚才说的方法,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图案并把它剪下来。⑶交流反馈,领悟特征。
师:黑板上这些作品是轴对称图形吗?怎么让别人知道是呢? 师:用对折的方法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设计意图:从游戏猜一猜中引入生活中对称现象,再由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出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逐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获得轴对称图形的正确表象。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之后,紧接着通过剪纸活动,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二、判断练习,体会特征 ⒈图形的判断。
师:如果不用动手对折,你能判断我们学过的图形朋友,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出现不同的看法,动手验证一下谁的想法正确。
师:这个平行四边形怎么折都不会完全重合,所以他不是轴对称图形。⒉车牌的竞猜。
师:平面图形中轴对称,汉字、字母、数字中也有呢!这个车牌的这些汉字,字母数字都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他们只露出一半,你能猜出完整车牌号吗?
⒊剪纸图想象。
师:请看,这是一张纸,将它对折剪去两个圆。想想,摊开会是怎么样的? 师:我这里有三个选项,你认为会是哪一个呢? 师:说说你的想法。
师:孩子们,看来两边形状相同对折后可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创造。
师:孩子们光会想象轴对称图形可不够,还要会创造呢!用四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轴对称图形,想一想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再和同桌一块拼一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四个活动:辨一辨——猜一猜——想一想——摆一摆,逐层递进,循环上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象和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联系生活,运用特征
师:孩子们,不仅图形中有轴对称,一些标志图案上也有呢!
师:这个汽车图案是轴对称图形吗?用手势表示折痕在哪? 师:行人图呢?圆形呢?这个圆形可以怎么对折呢?
师:把这个圆形和行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什么交通标志?他是轴对称图形吗?
师:看来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得看外面的形状,还得考虑里面的图案。
师:既然行人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它换成汽车,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师:在判断轴对称图形时,多一些观察,多一份思考,就会多一份收获!【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让学生判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标志图案,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一个简单的图案到两个组合的图案,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渗透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收获的思想。如何把不对称的图形转变成对称图形,体现了思维的创造性和开拓性。】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师:孩子们学完这节课,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认识?
师: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请孩子们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发现感受他们的美妙!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回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深化认识。同时鼓励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对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执教者简介
陈雪丹,女,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福安市阳泉校区数学备课组组长。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恪守“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这句格言,用心对待学生,用青春和热情默默耕耘自己的三尺讲台。她从一名青涩的教师逐渐成长为福安市学科带头人、福安市名师、“阮志强名师工作室”成员,宁德市教坛新秀。执教的录像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省一等奖,微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获福建省三等奖,“认识角”一课获地区三优联评二等奖,2015年12月撰写的论文《微课在数学中的运用》发表于《考试周刊》。
所用教材内容
第四篇:《认识图形》听课心得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来了一朋友”“这位朋友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折”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描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第五篇:《轴对称图形》课件
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会用动手或观察等方法辨别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并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3、在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
(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二、识轴对称图形
1、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
(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学具袋中有几种不同的多边形,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参照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看看这些常见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判断轴对称图形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4、摆对称的姿势
谈话:同学们有些累了吧。下面跟老师一起来做个身体对称的游戏吧。指名学生上台摆一个有轴对称性质的姿势。
(注意强调要左右两边的动作幅度要相同,否则就不对称了)
三、制作轴对称图形
1、谈话:刚才同学们学会了用身体做轴对称图形的游戏了,你们还想用别的工具做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选择钉子板、剪纸、方格纸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画好后,请画得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教师介绍:为了快速的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可以先找出对称点,在连接对称点就好了。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一组世界著名的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谈话:类似的建筑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你们想看吗?。
电脑播放一组合肥市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建筑物。
五、小结
谈话:同学们看你们今天学的那么带劲,谁能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谁今天表现的最有进步呢?(学生之间评价推选)
谈话:现在老师要送他一件小礼物,可是老师还没来得及完工,谁能帮我把它修剪好呢?出示一张边缘不齐的贺卡。请学生说说修剪的办法和依据并修剪。打开贺卡,出示其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的剪纸图案,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广泛,轴对称图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