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言诗》有感“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五言诗》有感“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
Augut10,2018.《五言诗》有感“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佳句出何处?非唐便是宋。二使南越国,古汉陆贾翁。劝赵佗归汉,为刘邦建功。驿站在西场,晓义常进宫。闲时筑莲塘,植荔洗马涌。后人得福荫,应数贾与农。泮塘生五锈,塘外舟艇通。龙津游人渡,啖荔夏炎中。今遊荔湾涌,秋临夏尽送。白云俯人众,清流仰浮龙。荷香染悠风,翠柳伴巨榕。繁花影入目,欢声落耳中。西关多宝地,此地有遗风。惜荔地不容,无法再植种。遗留一湾水,不见荔枝红。(戊戌庚申甲戌辛未)
第二篇: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读《红楼梦》有感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
宁波逸夫中学罗婷指导老师:王芳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月,寂寥时,试遣愚衷。
看红楼,感兴衰。偌大贾府,曾经何其辉煌。府中姑娘主子众多,家丁更是不计其数。一年四季,大小生日不断,动辄几百两上至几千两。就连服侍丫头的穿戴之物也皆非平常人家可比。看这个身上穿着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子,瞧那个也穿青缎灰鼠褂,头戴几支金钗珠钏,实属华丽。吃的自是更不必说,无非是人参燕窝,山珍海味。什么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原先从未听闻的,倒也在这里长了见识。然而谁又料到这样一个大户人家会在一夜间家产被抄,家财散尽呢?看家族兴衰,我不禁感慨:福善祸淫,古今定理。
观红楼,赏宝玉。说来也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宝玉虽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他特别反感家人逼迫他追求功名利禄,对八股文章更是厌恶至极,所以不大受政老爹喜欢。但我却欣赏属于他这一抹别具一格的叛逆,正所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莫说宝玉成天在园中和丫头们厮混,无所事事,若论起对女儿们的细心关怀,谁人能及?更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竟是出自其口中。宝玉对丫头的爱惜也令我为之折服。每每宾宴,总会叫人挑些袭人他们爱吃的送去。晴雯病时,他特地跑到晴雯家看望,反遭她嫂子调戏。晴雯死后,这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来祭奠他。世人可能会说宝玉是花花心肠,见一个爱一个,又怎懂知道黛玉已经消香玉陨时的肝肠寸断,又怎知他
想到如今屋在人亡时的撕心裂肺。宝玉虽多情,却专一。人人都说黛玉爱耍小性儿,多疑,又多病,所以贾母看不上,但宝玉就是喜欢。最后他出家了,这或许也是他的造化吧。
品红楼,悲痴颦。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林黛玉第一次出场时,我便为之倾倒。她有着天仙般的容貌,令人无奈的是一年到头几乎是病不离身,药不离口。那眉宇间的忧愁似乎凝成一片海,剪不断,理还乱。我佩服颦儿的才华横溢。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更是对颦儿的才情做了最好的诠释。“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着读着黛玉似乎正在我的耳边将哀愁轻轻诉说。总觉得黛玉活得很累。是的,你想整个社会浑浊不堪,唯她一人独守清高,能不累吗?但也不能说她孤芳自赏,毕竟还有宝玉与她志趣相投。本以为从小耳鬓厮磨的他俩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不想最后非但没成好事,反而阴阳两隔了。颦儿死了,不知为何,读到黛玉亡故时,并未十分眷恋,心中反而多了一份释然。或许这对黛玉来说是种解脱吧。
梦红楼,叹宝钗。看完整部书后,最可叹的当数宝钗了。她有着不亚于黛玉的容貌,论淡雅,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不仅如此,她温文尔雅,办事成熟稳重,做人安分守己,具有所有贤妻良母的品性。但正因如此,她和宝黛二人叛逆的性格应该说是格格不入的,但最后却嫁给了宝玉,不知是幸还是不幸。我认为是不幸的。宝玉喜欢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而宝钗的温柔贤惠最终没有留住宝玉。宝玉独自出家,留下她一人孤独此生。呜呼!真真可悲!
读完《红楼梦》,似乎自己也梦了一场,醒来更是迷茫,心中亦是无限惆怅“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教师点评:作为一名初中生,能够以《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从“感兴衰”入手,先综述自己对整部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整体感受,紧接着从“赏宝玉”“悲痴颦”“叹宝钗”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名著,的确难能可贵。不仅视角独特,结构清晰,而且语言功底非同一般,评价人物,佳词妙句信手拈来,巧妙地化用诗句,编织一种凄婉的意境,尤其是结尾更是营造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读来令人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