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02:5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第一篇: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 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回顾昆山的发展里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1984年~1988年,昆山同上海搞联营,开始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东倚上海,西接三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1988年,昆山的联营企业达到30多家,总产值占昆山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利税占昆山的百分之七十,昆山的工业已经初具雏形。⑵1988年~1995年,昆山开始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转化。在初期,昆山的对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荆棘满地。面对经验老道的外商,昆山人没少吃苦头,交了不少学费。但昆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不断地成熟和精明起来。在1988到1995年间,昆山的三资企业项目从无到有,达到2400多项,合同外资也超过了120亿美元。⑶1995年到现在,昆山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修正发展思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从原来的重工业项目,即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他们不断地更新投资观念,不断地加大微型电脑、手机等现代高新科技产品的投资力度。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这一阶段提出的口号是:“学张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

目前,昆山已拥有外资企业1400多家。其中,投入资金在一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0多项,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00项,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也达到了300多项。昆山最大的企业,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达25亿美元,占地1600亩。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三篇:管理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

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感受农村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所以蒋巷村决定只建立一个党支部,使村委会和企业处于同一个支部的领导下,这样就统一了思想,统一了领导,避免了许多因指导思想不同而带来的麻烦。由于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他们的职工大会也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村民大会。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导下,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摸索出了这样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蒋巷村的经济发展。

再次,蒋巷村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宣传。他们努力地深化思想宣传力度,旨在提高蒋巷村人民整体的思想文化修养。在蒋巷村,“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齐奔富民强村道路”、“跟着共产党,建设新蒋巷”等标语随处可见。在一些重大的纪念日和中央召开重要会议之后,蒋巷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并且组织全体村民学习中央的会议和重要讲话精神,对村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锐感和思想觉悟。正像常德胜同志所说的那样:“蒋

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也相信,在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像蒋巷这样的现代化农村不断兴起!

小分队之二:驻足昆山目睹发展

说起昆山,其发展速度之快,实在令世人瞩目。昆山市,坐落在上海与苏州之间,占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是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被誉为“上海的后花园”。

在过去,昆山就是一个“鱼米之乡”。作为江南的一个小城,昆山的发展曾经一直以农业为主,盛产稻米、水产品等。他们除了自己消费外,还有相当一大批农产品供给上海、常熟、张家港等周边地区,但俗话说“无工不富”,眼看着周围的常熟、江阴已经早早地实现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化,昆山人再也无法死守着农业的摊子了。他们开始借鉴经验,着手发展工业。虽然起步晚了点,但昆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回顾昆山的发展里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⑴1984年~1988年,昆山同上海搞联营,开始了“农业向工业转变”的第一步。在此期间,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东倚上海,西接三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到1988年,昆山的联营企业达到30多家,总产值占昆山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缴利税占昆山的百分之七十,昆山的工业已经初具雏形。⑵1988年~1995年,昆山开始实现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的转化。在初期,昆山的对外之路也是困难重重,荆棘满地。面对经验老道的外商,昆山人没少吃苦头,交了不少学费。但昆山人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不断地成熟和精明起来。在1988到1995年间,昆山的三资企业项目从无到有,达到2400多项,合同外资也超过了120亿美元。⑶1995年到现在,昆山不断地调整自身定位,修正发展思路,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从原来的重工业项目,即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他们不断地更新投资观念,不断地加大微型电脑、手机等现代高新科技产品的投资力度。这时,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所以他们这一阶段提出的口号是:“学张家港精神,走昆山之路”。目前,昆山已拥有外资企业1400多家。其中,投入资金在一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已达20多项,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300项,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也达到了300多项。昆山最大的企业,南亚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金达25亿美元,占地1600亩。

昆山的发展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第一,依靠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呈现出一种万众一心求发展的景象。而这时的昆山,却并没有开始起步,他们只是守着自己农业强县的摊子,满足于衣食不愁的现状,不愿挪步。后来,眼看着周围的同级县不断地拉大与自己的距离,这时的昆山人才开始寻找自己发展的出路。他们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紧紧地抓住了自身的优势,依靠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后来者居上,经济得得到快速发展。在一大批领导干部、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带领和示范下,他们摸索出了一条有昆山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多次来昆山参观指导,对昆山的发展给予关心和支持,鼓励昆山有效利用地理条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第二,昆山发展的时机较好。在1984年的时候,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基础,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开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这种情况下,昆山的发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昆山的发展也就不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就不会禁锢于“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种种保守思想,就可以放开手脚的自由发挥了!

第三,昆山的地理优势是它发展如此迅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昆山的环境优势是十分诱人的。它紧贴大都市——上海,虽说它隶属苏州,可实际上,它到上海的距离更近。从昆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桥国际机场只有40分钟的汽车,还有铁路、水运等优势。这种交通的便捷,让许多商人、企业家愿意到昆山投资。同时,它也可以从上海了解到国际和国内的最新动态,全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信息,掌握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昆山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让全国人民又一次见识了苏南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成效。昆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苏南小城市建设的缩影。昆山发展了,可昆山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放眼全国,放眼世界,给自己提出了更高层次的定位。在经济取得长足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昆山人有理由也有权利为自己设计未来,他们针对目前状况,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中长期的目标:把昆山建设成为基本现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们在确保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努力进行城市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城市。昆山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满怀希望,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定会把昆山建设的更加美好!小分队之三:走近沙家浜感受爱国情

提起沙家浜,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那闻名遐迩的京剧,想起“阿庆嫂”、“沙奶奶”……半个世纪以前,就是在这里发生了一幕人民群众奋力保护新四军,共同抗日的情景,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诗歌,而今,沙家浜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早在1928年4月,沙家浜就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铁蹄四处践踏,也玷污了沙家浜这片美丽的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沙家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苏常太抗日根据地。1939年5月,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以“江抗”的名义走近江南,在阳澄湖畔与沙家浜抗日武装会师,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的浩浩荡荡的芦苇荡作为天然屏障,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移,在沙家浜留下了叶飞、夏光等36名伤员,无数“阿庆嫂”、“沙奶奶”式的人民群众在掩护他们养病的基础上,与日匪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如今,在新中国的旗帜下,生活改善了,人们富裕了,但过上好日子的沙家浜人民并没有忘记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先辈,他们相继在这里建起了春来茶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来寄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沉思和哀悼。

近年来,沙家浜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大自然生态、江南田园风光以及地方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以建成旅游特色镇为目标,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已基本形成了由芦苇荡风景区,沿湖休闲度假区,历史文化游览区、集镇旅游区构成,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为主调,大自然生态游为主要内容,水乡民俗风情为补充,运动休闲度假相配套的沙家浜风景区,每年要接待游客数万人。

目前,景区正在筹备进一步完善旅游功能,主要包括:(1)向北和东北方向扩种芦苇1500亩,营造芦苇荡浩浩荡荡的视觉效果。(2)以芦苇为背景,合理布局,设置一批与芦苇景色相吻合,以京剧的沙家浜和沙家浜革命斗争历史相联系的景点。(3)建设农业观光园,延伸红色和绿色旅游的内涵。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沙家浜一代代地流传,我们也相信沙家浜儿女将会把这种传统不断地发扬光大。

总记:蒋巷、昆山、沙家浜三地之行已经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虽然他们的发展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归根结底都是有党的领导,有一套心系人民、敢于创新的领导班子。广大的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刻把握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积极投身工作,使昆山、蒋巷、沙家浜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可我们也同时困惑地看到许多同样具有各种优越条件的地区却还在落后中徘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分析。不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下,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工作,努力生产,那么我们的城镇建设步伐将会不断加快,我们一定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昆山、蒋巷、沙家浜在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那么我们国家发展就大有可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第四篇:管理工程系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民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强村富民道路;坚持农村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建立生态农业;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村级集体工业的发展,鼓励、扶持民营经济,走上了一条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两手并抓,三业(农业、工业、商业)共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就达到2.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一万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体福利)。

现在的蒋巷村已经实现了由原来的农业型经济向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转化,工业已经成为蒋巷的支柱产业,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业职工,村里拥有常胜钢铁集团公司等几家大型企业,并与澳大利亚、美国共同开发生产项目,为村里创汇。同时,村里把所有的农田、水面、树林承包给几个种植和养殖大户,然后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由村里出资购买这些种养植大户的主要农产品,供给村民消费。这样既保证了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也让这些农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蒋巷村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村里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费征订报刊杂志3份,鼓励村民学习,并且设立奖金专项奖励有文章发表的村民。此外,村里还承担了全村的用电、用水等费用,村民不必出钱。村办小学免费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机会,而不必交学费。村民女年满55岁、男年满58岁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养老金,并由村里供给全部的口粮。村里的家庭电话、有线电视、液化气灶具、卫生洁具等设施都由村集体投资建设。目前,村里已出资兴建了第一批别墅住宅区,并以最优惠的价格让村民入住等等。

蒋巷人是先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却没有忘记周围还没有富起来的乡亲。他们多次由村里出资帮助周围的村安装自来水、修路、照顾孤寡老人等,遇到周边村遇到紧急情况,他们也不忘赶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个村发生火灾,烧毁民房数间,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蒋巷村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拨出几万元资金,帮助受灾村民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问题,体现了蒋巷村淳朴善良的风气。

蒋巷村由当初那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现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

首先,蒋巷村拥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他走南闯北,日夜操劳,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正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调动了村民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绝对信任。蒋巷的领导班子在常德胜的带领下不断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蒋巷村走出了一条“村厂合一”的农村发展新路子。由于面积小,人口少而且巷的发展绝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从思想上解放。”

看到蒋巷的发展态势如此喜人,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我们也对蒋巷的发展有了一丝忧虑。正像蒋巷人所说的那样,常书记现在已经近六十岁了,那么再过几年,会不会有这样的一位继任者能像常书记这样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蒋巷的事业不断地推向前进?我们相信,蒋巷人民会给自己,也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蒋巷的发展是苏南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看到这样深得民心的领导集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蒋巷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蒋巷村必将成为东吴大地上一颗璀璨

第五篇:会计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会计教师假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宏达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霞姐。刚到会计部霞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霞姐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霞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霞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

除了做好会计的本职工作,其余时间有空的话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除了跑银行出纳还负责日常的现

金库,日常现金的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和操作税控机。说起税控机还是近几年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成果,什么都要电脑化了。税控机就是打印出发票联,金额和税额分开两栏,是要一起整理在原始凭证里的。其实它的操作也并不难,只要稍微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就很容易掌握它了。可是其中的原理要完全掌握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于是我便在闲余时间与出纳聊聊税控机的使用,学会了基本的操作,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在学校学的课本上根本就没提过这种新的机器。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尽量虚心求教,不耻下问。要搞好人际关系并不仅仅限于本部门,还要跟别的部门例如市场部的同事相处好,那工作起来的效率才高,人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是不无道理的。而且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底,也算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了。

下载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假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小编推荐]

    社会实践总结今年寒假,我回到了我的家乡,积极参加了所在的社区举办的“让少年儿童过个快乐寒假的活动”。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我主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少年儿童打扫街道,清除......

    管理工程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 感受农村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

    假期社会实践

    《概论》假期社会实践布置 一、 选题 以广西经济发展为例,谈谈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二、具体要求 1、调研报告既要有调研方法、具体过程,也要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心得收获;不应只......

    假期社会实践万能

    我的假期实践 姓名xxx 学号xxx 学院xxx 班级xxx 每个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是必做的一件事,我觉得这是一学期之余给我的一副很好的调剂。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

    假期社会实践

    假期实践报告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 --关于 市创建文明城市的调查报告 文明城市是集中反映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环境质量的最高综合性荣誉。作为不断夺得发......

    假期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 系部名称:人文科学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__大一__ 班级:___汉一____ 姓名: 郑奋 学号:1*** 实践单位:华昇公司 实践时间: 2011年1月17日至 2011 年2月8日......

    假期社会实践

    西安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伴随着期末考试的结束,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漫长而轻松的暑假,同时这也在提醒着我们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我们的大学生活已经走过了......

    假期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暑假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放完假就直接回家,而是跟随杜欣带队的土木学院连云港小分队来到了连云港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假期社会实践。 连云港这个城市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