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周利生教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利生教授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导入,以严密的逻辑理论,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传统紧密结合,阐述了文化在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幽默风趣,内容翔实,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案例分析,既有历史的思考,又有现实的透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这场讲座,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争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践行者和示范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正是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党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寻求民族复兴的愿景,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党 的十二大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 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深刻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勾 画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 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 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富强民主文明”这一表述,为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所沿用。十六届六中全会则首次把“和谐”纳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总目标,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 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即民富国强,就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富裕 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第一 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 经济深度融合。要坚持共同富裕观,这是社会主义 的本质和目的,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中国 现在不称霸,将来强盛起来也永远不称霸”。我们追 求的富强,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目的,不崇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而是希望与所有国家、民族和平共处、和谐共生。
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目标,其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做主。早在民主时期,毛泽东在 延安回答黄炎培先生关于中国历史兴衰周期律的问 题时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够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 法宝就是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 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广大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管理 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人民民主 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实 行什么样的民主以及推进民主的方式、速度,就需 要从国情出发,照搬照抄别国模式没有前途。发展 模式和道路多种多样,正所谓“夫物之不齐,世之性也”。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前进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使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文明,指的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是 文化领域的价值理念,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的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五四文化、革命文化、左翼文化、延安文化、文化 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双百”方针、“二为” 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弘扬 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等说明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新高潮,使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 浓厚,最终实现文化自信、自觉、自强。和谐,是指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之 间相同相成、相反相成的融洽状态,体现为一种社会领域的理想追求和价值理念。和谐既是中国的文 化传统和古代先贤的思维基础,也具有重要的当代 意义。“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和谐世界”、“世界多样性”、“发展模式多样化”等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回归、内在理路与未来 愿景,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宽广胸怀和思想高度。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引领现代社会文明的人类共同价值准则。自由,是政治哲学概念,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不 受限制和束缚。中文语境为“由自”,西方寓意则有“解 放”之意。在哲学上,自由基于符合规律,即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人类的历史就是不断地从必然王 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前者指人们对社会历史 发展规律尚未完全认识和掌握,因而人的活动和行 为不得不受这种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后 者指人们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的盲目力量的支配和 奴役下解放出来,从而能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的 这样一种状态。在政治社会意义上,自由与法律(纪 律)、道德相对应。
平等,指的是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 展的权利,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和照顾。马克思指出:“一切人,或至少是 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 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公正,即公平正义,指从一定原则和准则出发 对人们行为、作用所作的相应评价。公正是社会政治生活领域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关系的基本理念,强调机会、程序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基本价值取向。
法治,就是依法治理,是同人治相对立的治理 原则。法治意味着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居于崇高 地位,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组织和个人没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法治作 为一种价值取向,关乎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公正和 秩序,要求全社会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 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为广大民众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 值准则,体现的是基本道德规范。早在 2001 年中央 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提出在全社会 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努力提高公民 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诚信,基本要义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是公 民的立身处世之道。伦理学视之为道德准绳,经济 学视之为市场规则,法律学视之为法制准则,政治 学视之为从政原则。
友善,指公民在交往中要友好和睦、与人为善。孔子曰:“仁者爱人”;《三字经》开篇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要友善待人,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 他人,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要友善对己,珍爱自己的生命与健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觉悟; 要友善爱物,珍爱大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二篇:听胡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言
听胡教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言
英语班米世千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胡教授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在讲座中,胡教授神采飞扬,时而循循善诱,时而慷慨激昂。他对于人生的理解让我钦佩不已。下面,我主要谈一下我的具体感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体系中,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准则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价值行为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对于平等、敬业、诚信的解读给我感受最深。
平等,人人平等是多年前孙中山就已经提出来了。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人人平等了呢?当我们遇到官大、地位高、有钱人的时候,我们是否做到了人人平等;我们是否能真正的挺起腰板,没有趋炎附势?当漠视生命的那些事发生在身边,体罚学生的事情发生在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拷问一下自己,我们做到了人人平等了么?这样的事情常常在我们的身边上演,然而我们却是熟视无睹,甚至是火上浇油。
敬业在我们这个时代似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当我们提起某某人很敬业的时候,大多数的人会嗤之以鼻,“那些傻子,只知道工作”。这些话语随之而出,似乎他们都成了另类。“一个老鼠害一锅汤”,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面积的工作懈怠。有的老师甚至是厌烦了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他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如果你连现在从事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话,你还能做好明天的事么?
诚信在我们这个社会也好像离我们慢慢地远去。在我们身边骗人
或者是被骗的事情时有发生。言行不一,谎话连篇的人处处可见。然而,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如何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纸能抱得住火么?
最后,他说了自己的格言;成就美好,分享美好。与我们共勉,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践行!
第三篇: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读《社会主义价值观100例》有感
湖口县第三小学六(4)班左优
前一段时间,我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当时我认为这本书深奥难懂,但是这几天仔细读了其中的第一部分“理想信念”,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是用很多的小故事,来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第一部分“理想信念”中有十个小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魅力。在这十个小故事片中的第一个就是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它能给我们无穷的动力,它能让我们克服一切困难。我一直都知道马克思写了《资本论》,也知道他一生都不富有,但是我不知道马克思是在流亡海外、贫困交加的情况下坚持了四十年才完成了《资本论》。马克思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编辑学、美学、政治学和文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不同的文字写作,我想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是,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而不是不惜流亡也要完成巨作《资本论》。
同时,我也看到: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如果马克思只有发现人类社会进化规律的理想信
念,却没有将这一些想法付诸实践的话,也许人类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人类社会进化的规律。我们要确立远大的理想很容易,但是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却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这就像我们登山,想要登山很容易,但是上山的路却崎岖的、难走的,我们只有日日努力,时时刻苦,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峰。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一首歌《歌唱祖国》,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次听到这首歌时我都很激动,中国一百多年来,有数不清的人民为了祖国各地的繁荣富强而付出辛勤的劳动,有许多的革命烈士为了祖国的独立民主付出过生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法治、和谐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应有的共同理想。我是一名学生,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但我常常告诉自己,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学习中不管任何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在生活中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能退缩,要勇敢面对,坚信自己的理想与信念。
第四篇: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感
信都一中 蔡年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12个词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及最高抽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12个词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不仅简明扼要、简约朴实、简洁通俗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表达,而且更为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提出了新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路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在精神层面,落脚在实践层面。必须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遵循认知规律,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着力解决好普及性、操作性、机制性问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思想的罗盘和坐标、行动的指南和归依。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促内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应先行。特别是要在全社会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三个倡导”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干部培训和群众普及教育规划,坚持不懈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学习、交流、纪念、实践等主题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增强人民群众践行的自觉性、自信心、自豪感,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认识。
二要注重融入贯穿促转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党的建设之中,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和行动。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结合各自职能,建立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制度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示范作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和谐、为国家作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要着力养成促外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党委和政府应精心设计载体、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广大群众立足实际,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实践者,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制度的约束力,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应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大力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舆论氛围。
四要着力常态促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基业工程、灵魂工程,必须建立经常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注重加强统筹协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制订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建立督查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检查评价推广体系,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建立奖惩机制,加强激励驱动,褒扬一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和个人,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伸张和推崇,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批评和惩戒。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有感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了《社会主义价值观100例》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好地学习和了解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当时我认为这种宣传主旋律的书一定是深涩难懂,看起来一定很枯燥乏味。但当我深入读里面一则一则100个例子时,才大大改变了我的思想,让我不由得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是从理想信念、民主法治、忠诚爱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谐文明、敬业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宽厚兼容、求真务实、改革创新12个方面共用了100个例子来向我们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个体能否满意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景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结人心。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在《资本论》的故事里面,我感受到了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这个故事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在我困难时克服一切困难。我知道马克思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我想如果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做支撑,马克思早就放弃了艰苦的写作工作,转行做别的工作来改善生活条件了,而不是不惜流亡海外也要完成旷世巨作《资本论》。这足以见他坚强的决心了。
今天,有中国特色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弘扬爱国主义、提倡荣辱观、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在这一思想体系中,弘扬爱国主义是前提与核心,提倡荣辱观是最新教育方式、以人为本是主体、发展生产力是手段、实现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
弘扬爱国主义是前提与核心。列宁认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里所爱之国指的是作为祖国的国家。爱国,也就是对祖国之爱。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千百年来一直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抵御外敌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人作用。这种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华儿女总是对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人好河山表现出一种简中的、朴素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在赞赏祖国的同时,对祖国前途、民族命运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加反对国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作为一个中小学生,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大事,而是在于思考怎样体现和维护一个民族的爱国精神。我们要拥有中国这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应有的荣誉观,这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补充和发展。这本书传播的是一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敢于献身的精神。它教会了和引导了我们更加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夹杂观为我们青少年所理解、掌握、遵循,从而塑造心灵、规范言行、引领风尚。
我将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二中初一:孙凡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