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2 02: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讲 义

第一章 总 则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章规定了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法律依据、人民警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授权、警械和武器的概念和范围、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适用原则、法律保护与限制以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对无关人员的保护等问题。

一、制定《条例》的目的和法律根据

《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一)制定《条例》的目的

制定《条例》的目的是,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

1、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人民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为了完成人民警察的任务,《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一系列的职责,如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为了保障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国家必须赋予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权力。

2、保证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了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条件和情形,同时还规定了在什么情形下不能使用警械和武器,以及违反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责任。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要求人民警察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一方面,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条件、方式使用警械和武器,以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的行为;另一方面在法律、法规没有授权的情况下不得使用警械和武器。

(二)制定《条例》的法律根据 制定《条例》的法律根据主要是《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

1、《人民警察法》。

2、他有关法律。他有关法律主要是《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监狱法》等。

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权

《条例》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本条是对人民警察可以采取强制手段和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性授权。

所谓强制手段。是指人民警察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而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人身或者违法财物采取的直接强制措施,包括对行为人实施打击或约束,或对行为人的财物实施控制和破坏。

所谓根据需要可以使用警械。是指人民警察遇到使用警告或者徒手强制等手段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而尚未达到使用武器予以制止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警械予以制止。使用警械制止的对象是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相对较小的违法犯罪行为。

使用警械不能制止的,可以使用武器。如果由于违法犯罪行为所具有的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超过了使用警械可能制止的程度,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实施强制措施适用由轻到重的原则,但是在具体使用警械和武器时,人民警察应当根据违法犯罪行为所具有的暴力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选择能够制止违法犯罪人行为的相应强制措施,并不要求人民警察每遇到一种违法犯罪行为,都要经过实施徒手强制、使用警械、使用武器这三个递进方式。

三、用警械和武器范围

《条例》第3条规定:“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警械和武器是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人身强制的物质工具,是人民警察武装性质的集中体现。

1、警械。是指人民警察依照规定装备的用于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实施人身强制的警用器械。警械包括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械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和约束性警械。

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包括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

约束性警械。包括手铐、警绳、脚镣等。

其他警械是指《条例》没有列举,但是按照规定已经装备或者将来根据制止犯罪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装备的警械,如警戒带、网枪、胡椒喷剂、电晕枪等。警械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中统一监制,并制定装备标准。

2、武器。是指人民警察依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枪支、弹药等武器具有高强度的杀伤性能,可以直接致人死亡,所以称致命性器械。

四、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遵循的原则

《条例》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本条确定了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遵循的原则,即:必要性原则、最小损失原则。

(一)必要性原则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必要性原则,是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的必要为条件,只有在非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如果违法犯罪人已经停止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不需要使用警械和武器就可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不应当使用警械和武器。

必要性原则包含了下列诸项要求:

1、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违法犯罪活动下在在发生或即将发生。

2、不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人民警察不使用警械和武器不足以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3、其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使用警械和武器的目的是为了制止违法犯罪活动。

4、使用何种警械和武器,应当由人民警察现场判定。具体使用何种警械和武器,应当由人民警察依据违法现场的危险程度、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确定,既不能滥用警械和武器,造成对公民的伤害,也不能不敢使用警械和武器,放纵了违法犯罪活动。

5、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度。如果违法犯罪人停止违法犯罪活动,则人民警察应当停止使用警械和武器。

在必要性原则的要求下,《条例》详细规定了使用不同武器的适用情形,在第7条第2款特别规定:“人民警察依照前款(驱逐性、制服性警械)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在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二)最小损失原则

最小损失原则,是指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应当将因使用警械和武器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最小损失原则要求

1、减少无辜人员伤亡。一般情况下,在围观群众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杀伤性武器,使用武器前,命令在场无关人员离开现场。

2、保护人权。对违法犯罪人使用警械和武器,也权注意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是以制止违法犯罪为目的,而不是要消灭违法犯罪人。

3、及时救治。因使用警械和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救治。

五、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保护与限制

《条例》第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既受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限制。

1、对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法律保护。人民警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原则、条件和要求使用警械和武器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和组织不得干预,当事人不得抗拒。同时。只要人民警察合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无论造成什么后果,人民警察个人都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2、对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限制。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是指人民警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超越使用警械和武器。如在审讯时,使用警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殴打、刑讯逼供,或者使用警械和武器从事与职务无关的行为;在公共场所不按照规定鸣枪等,以及为个人目的使用警械和武器致人伤亡的违法犯罪行为。

六、使用警械和武器时对无关人员的保护

《条例》第6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时保护无辜人员免受伤害,在场无关人员有执行人警察命令的义务。

本条中所称的无关人员,是指在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现场除违法犯罪人以外的其他人员。

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

警械根据其性能可以划分为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和约束性警械两类,前者指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警械。后者是指手铐、脚镣、警绳等警械。本章讲述两类警械适用的条件和禁则。

一、驱逐性、制服性警械适用的条件和禁则

《条例》第7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本条第一款规定了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第二款规定了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禁则。

(一)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

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适用条件有两个:

1、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实体条件。所谓适性警械的实体条件,是指驱逐性、制服性警械所适用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即人民警察针对法定的几种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才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这些违法犯罪活动包括如下几类:

(1)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此项规定针对的是进行流氓活动的几种情形。这些行为也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从而引发与他人的冲突或纠纷的行为。“侮辱妇女”,是指以下流无耻的动作、语言,调戏、侮辱、捉弄、猥亵、摧残妇女的行为。

(2)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此项规定针对的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情形。强调的是“聚众”和“扰乱”。

(3)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此项规定针对的是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情形。集会、游行、示威,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主要有:未经合法申请或虽经合法申请,但未获得许可的集会、游行、示威;旨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和政府,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煽动民族分裂的政治性集会、游行、示威;虽经批准,但使用非和平方式的集会、游行、示威,或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或者在合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中发生骚乱,**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等等。

(4)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民警察为了履行职责、保证安全和维护秩序,可以设置警戒线,未经人民警察许可,任何人不得逾越。

(5)以暴力方式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本项所指的“暴力”,不仅指对人民警察人身实施打击或强制,而且包括对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所处的工作环境、使用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文件、物品实施武力破坏的行为。

(6)袭击人民警察的

指使用非致命暴力手段对人民警察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的行为,包括对人身的暴力攻击和人民警察乘坐的交通工具、居住或办公的房屋等进行的暴力攻击。如果使用致命的暴力手段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则属于使用武器的情形。

(7)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 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这是指除上述六种情形以外的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需要当场制止的行为。包括:扰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的;扰乱公共汽车、火车、船舶、航空器等公共交通运输秩序的;在公共场所捏造或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或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和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行为的。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况

这是指除《条例》以外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情况。例如:《刑事诉讼法》规定在执行强制措施过程中遇到抗拒、逃窜等情况时可以使用警械。《人民警察法》第11条规定: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又如《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对在限定时间内拒不离去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命令使用警械或者采用其他手段强行驱散。”

2、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程序条件。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程序条件是:人民警察在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前,必须先发出警告,只有以警告无效后,才能使用这些警械。

(二)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禁则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条例》第7条第2款的这个规定,确定了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禁则。如果违法犯罪人员已经中止违法犯罪行为或已丧失反抗能力,人民警察就不再使用这些警械。否则,就属于违法使用或者不当使用警械和武器,就要追究违法使用或不当使用警械和武器的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

二、约束性性警械适用的条件和禁则

《条例》第8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一)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一)约束性警械使用条件

约束性警械使用条件有二:

1、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

“可能”,是指人民警察根据现场情况对执法对象是否使用约束性警械而作出的主观判断。

“脱逃”,是指违法犯罪嫌疑人在人民警察抓捕、扭送时,或者在押解除中逃跑,或者从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拘留所等羁押场所逃跑。

“行凶”,是指使用暴力手段,侵害他人人身的行为。“自杀”,是指自已剥夺自已生命的行为。“自伤”,是指自已伤害自已身体的行为。

“其他危险”,是指上述几种行为外对违法犯罪嫌疑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对羁押场所有危险的行为

2、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警务活动。

(1)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违法犯罪分子”,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应当受到相应法律制裁的行为人。“犯罪重大嫌疑人”是指有证据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而需要审查的人,人民警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对于违法犯罪人员或重大犯罪嫌疑人,采取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适当的强制方法。本条规定的是抓获现行犯的情形,来不及办理法律手续时,可以由人民警察现场决定采用约束性警械。

(2)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 逮捕,是指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的对犯罪嫌疑人限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采取的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

看押,是指看管被关押的违法犯罪人员或重大犯罪嫌疑人,等待进一步审查及处理的一种强制性方法。

押解,是指将违法犯罪人员在专人看管下从一地押送到另一地的强制性方法。

审讯,是指为了查明违法犯罪事实而对违法犯罪行为人或嫌疑人进行的讯问。

拘传,是指人民警察对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而不到案的刑事被告人、嫌疑人采取的一种强制到案的刑事强制措施。

强制传唤,是指人民警察为了查明违法事实,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将违法嫌疑人强行带到特定地点接受询问的一种措施。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此项规定是指除上述两种情形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的情形。《刑事诉讼法》第105条规定,强制检查时可以使用警械。第109条规定:“如有必要,搜查时可以使用警械。第123条第1款规定缉捕到犯罪嫌疑人时,应使用警械。《监狱法》第45条规定,监狱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械具:(1)罪犯有脱逃行为的;(2)罪犯有使用暴力行为的;(3)罪犯正在押解途中的;(4)罪犯有其他危险行驶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前款所列情形消失后,应当停止使用械具。《看守所条例》第17条规定;对已被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犯人,必须加戴械具。对有事实表明可能行凶、暴动、脱逃、自杀的人犯,经看守所所长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行使用,然后报告看守所所长。(4)对醉洒的违法嫌疑人进行约束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第2款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37条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所属单位或者家属将其领回看管。对行为举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等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约束过程中应当注意监护。确认醉酒人酒醒后,应当立即解除约束,并进行询问。约束时间不计算在询问查证时间内。”

(二)约束性警械的禁则

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的使用,是为了防止违法犯罪人员或犯罪嫌疑人逃避法律制裁、继续犯罪或者造成其他意想不到的危害后果。由此可见,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一方面是为了束缚违法犯罪人员的手脚,限制其行动自由。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违法犯罪人员、嫌疑人、其他公民及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因此,《条例》第8条第2款的这个规定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的禁则,即:“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这里所说的“故意”是指人民警察明知不当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可能会造成他人人身伤害,在使用时仍加大强度或力度,希望或者放任伤害结果的发生。人民警察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故意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

《条例》第三章规定了人民警使用武器的条件和程序、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及其例外、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处置措施、使用武器的报告制度。《条例》第3条规定,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一、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条件和程序 使用武器,是法律赋予人民警察的一项特殊权利,是人民警察在紧急情况下,为制止严重暴力犯罪行为采取的强制处置措施,是人民警察用杀伤手段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执法行为。

(一)人民警使用武器的条件

人民警使用武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对象条件。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必须是对正在实施严重犯罪行为的才能使用武器,而不是对任何犯罪行为人都可以使用武器。《条件》第9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要正确判断几种严重暴力犯罪行为:

(1)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放火、决水、爆炸等都是用特定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物安全的严重犯罪行为。上述行为如不加以制止,将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人民警察遇到这些情况有权使用武器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

(2)劫持航空器、舰艇、火车、机动车或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劫持是指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对交通工具进行控制的严重暴力犯罪行为。驾驶是指驾驶机动交通工具故意撞击行人、其他交通工具或建筑物等,意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行为。使用武器制止这些暴力犯罪行为。必须在能够有效保护公共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3)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品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性,这些危险品都是实行特别管理的物品,任何人不得非法持有。抢夺、抢动上述物品本身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虽未使用这些物品实施犯罪,但人民警察仍有权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4)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使用是指犯罪嫌疑人已经或正使用。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是指犯罪嫌疑人当场持有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尚未使用,但是当场可以使用并威胁要当场使用以实施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危害或可能危害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人民警察有权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5)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破坏是指故意捣毁、损坏、致使各种设施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使用价值、作用的行为。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设施,是国家重要的设施,一旦被破坏,其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对于破坏上述设施的行为,只要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但是,对公共安全不构成危险或者不足以构成危险,或者不严重、不紧迫的,则不能使用武器。

(6)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凶杀是指使用暴力手段直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只要行为人实施凶杀的犯罪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他人死亡、重伤或者对他人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人民警察都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劫持人质是指以暴力或其他方法非法控制、扣押他人,以危害其人身安全相威胁而达到犯罪目的的行为。只要在客观上实施了劫持人质的行为,就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对劫持人质的犯罪行为使用武器,必须保证人质的安全,如果使用武器有可能伤及人质,则应谨慎使用武器。

(7)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人民警察负责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主要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访的外国贵宾、党和国家机关所在地、国家重要单位和设施、重要活动场所以及监狱、看守所等。当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目标遭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遇有暴力袭击、破坏紧迫危险时,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8)结伙抢劫或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结伙抢劫是指两人以上共同实施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持械抢劫是指持枪、刀、棍棒或者其他可以用于杀伤他人的器械进行抢劫。这两种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其他抢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9)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制止的

这两种行为都是群体性的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参与的人数多,成分复杂,因此在使用武器时,要注意分清首要分子和胁从分子,主要打击首要分子,并且是在其他方法(如劝导、隔离、驱散等)不能制止时才能使用。

(10)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暴力抗拒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是指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负有相对义务的人或其他人,使用暴力反抗、阻挡或者妨碍人民警察履行职责,使人民警察不能完成职责的行为。暴力袭击人民警察,是指使用暴力对人民警察的人身实施打击或伤害的行为。如对人民警察开枪射击,使用刀具砍杀、刺杀人民警察,或者使用其他危险方法打击人民警察的身体,袭击人民警察正在驾驶、乘座的交通工具,正在使用的办公、住所等。实施这种犯罪行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也不论人民警察是否处于执行职务的状态,只是犯罪行为人实施暴力侵害人民警察的行为,并造成紧迫危险的情形,人民警察就可以使用武器进行自卫。

(11)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是指纠集多人制造监狱或者其他监管场所的混乱、煸动抗拒监管、改造等群体性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在押人犯、罪犯聚众**,是指人犯、罪犯纠集多人使用暴力抗拒监管,抢夺武器,劫持人质,杀害监管人员等严重破坏监管制度的行为。行凶是指纠集多人对其他人犯、罪犯或监管人员进行伤害或杀害的行为。脱逃是指处于被羁押或者其他监管状态的人犯、罪犯逃离监狱、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破坏国家监管制度,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处置时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但要做到统一指挥,主要打击首要分子。

(12)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劫夺在押人犯、罪犯是指犯罪嫌疑人公然使用暴力劫持或抢夺在押人犯、罪犯并使之脱离羁押或者监管的行为。这种行为公然与国家政权相对抗,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13)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是指人民警察到达现场时,犯罪嫌疑人的上述行为已经实施终了,或者已被制止。如果犯罪嫌疑人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则可以直接予以拘捕,但当犯罪嫌疑人使用暴力抗拘捕、逃跑时,则可以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14)犯罪嫌疑人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犯罪嫌疑人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当场拒捕或者逃跑,或者被通缉、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以及人民警察在现场即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携带有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而犯罪嫌疑人当场拒捕、逃跑的情形。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制止其拒捕、逃跑。

(1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在判明有法律、行政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时,可以使用武器。《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先行拘留的情形。在先行拘留中若发生暴力抗拒、逃窜或袭击人民警察的情况,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器。《人民警察法》第10条规定:遇有拒捕、**、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

2、时间条件。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必须是存在上述严重暴力犯罪行为正在实施的紧急情形,并且经警告无效。所谓正在实施,首先,客观上确实存在某些严重的暴力犯罪,而不是主观想象或者推测的某种严重暴力犯罪。其次,这种犯罪正处于实施阶段,对尚未着手或者已经实施完毕的严重暴力行为,不能使用武器。其三,情形紧急。情形紧急,是指犯罪人已经着手实施严重暴力犯罪,国家和人民的重大合法权益面临直接威胁,这种威胁迫在眉睫,必须立即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否则,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或造成更大危害。最后,警告无效。警告可以是口头的或鸣枪的方式,如果正在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人在警告后,已停止实施犯罪行为,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只有经警告,严重暴力犯罪行为人仍不停止犯罪行为,人民警察才可以使用武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前述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如果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人民警察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二)人民警使用武器的程序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应当向正在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人发出警告,经警告无效的,才可以使用武器,如果正在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的行为经警告,停止实施犯罪行为了,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发出警告,在一般情况下,是使用武器的前置程。警告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警告,也可以是鸣枪警告。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经警告,人民警察直接使用武器。所谓特殊情况,是指严重暴力行为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的。来不及警告,是指犯罪行为已经或者即将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如凶杀行为已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伤害,或者将立即造成被害人的伤亡或者犯罪嫌疑人已经开枪拒捕,或者袭击人民警察等。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向人民警察发起攻击,或者正举枪向人民警警卫的对象准备射击,人民警察应当先发制人,而不必警告。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危害后果,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过程中,与人民警察处于严重对峙状态,而又准备铤而走险、负隅顽抗时,人民警察如果发出警告,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首先发难。例如:犯罪嫌疑人持枪或者持刀劫持人质,或者犯罪嫌疑人使用爆炸物品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时,人民警如果发出警告,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首先杀害人质或者引爆爆炸物,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

二、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及其例外规定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针对的是特别严重的暴力侵害,如果实施违法犯罪的人缺乏暴力能力,或者使用武器容易伤害无辜,则不得使用武器。《条例》第10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一)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 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包括两种:

1、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这里所称的“孕妇、儿童”,是指人民警察明知是孕妇、儿童或者虽然事先不知,但在现场可以明显识别的孕妇、儿童。对两种对象的明知情况,一是事前的侦查、调查得知,另外一种是人民警察现场的观察、判断。

2、犯罪嫌疑人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当犯罪嫌疑人处于群众聚集场所,或者处于存放危险物品场所时,禁止使用武器。

(二)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情形例外规定 上述两种情况下不得使用武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果存在下面例外情况,既使属于上述两种情况,人民警察仍然可以使用武器。

1、怀孕妇女、儿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

2、犯罪分子虽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如犯罪嫌疑人利用危险物品进行破坏,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三、人民警察停止使用武器的情形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如果出现不需要使用武器的情况,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条例》第11条规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一)犯罪嫌疑人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停止实施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主动停止或者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实施犯罪的行为,包括由于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迫使犯罪嫌疑人停止实施犯罪行为。服从人民警察命令,是指犯罪嫌疑人停止实施犯罪后,听从人民警察指挥,接受人民警察的处置,如放下凶器、服从拘捕等。犯罪嫌疑人停止实施犯罪后,如不服从人民警察命令,拒捕或逃跑,人民警察仍可使用武器予以制止。

(二)犯罪嫌疑人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是指犯罪嫌疑人丧失继续实施犯罪、拒捕、逃跑的能力,如受重伤,失去反抗能力。如果犯罪嫌疑人虽然受伤,但尚未失去继续犯罪的能力,仍然继续实施犯罪、拒捕或逃跑,人民警察仍然可以继续使用武器。

犯罪嫌疑人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情形有如下几种:(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已经将犯罪嫌疑人击毙;(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使犯罪嫌疑人受到重创,因而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3)其他原因导致犯罪嫌疑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如摔倒、坠落、落水等情况。

四、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应采取的措施 《条例》第12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一)在场人民警察的处置措施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应当采取以下现场处置措施。

1、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无辜群众,都应当全力救护,这是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保存证据的需要。

2、保护现场。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现场,避免现场遭受破坏,以便收集证据及查明使用武器的经过。这里的“现场”是指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场所和由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的场所。

3、立即报告。使用武器的人民警察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即时强制措施,适用特别程序,允许先斩后奏。但是使用武器是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尤其是生命权利的重大原则问题,人民警使用武器后,应当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武器使用情况和造成人员伤亡情况。

(二)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的机关的处置措施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的机关接到因人民警使用武器造成人员伤亡报告后,应当采取下面的处置措施:

1、及时进行勘验、调查。所谓的勘验,是指公安机关依法使用科学手段和检验方法,对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场所、实物、人身、尸体以及能够作为使用武器是否合法证据的一切对象所进行的勘查检验。所谓调查,是指公安机关的调查人员向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伤亡的有关人员了解使用武器的过程,发现线索,收集证据的活动。

2、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以便人民检察院准确地查明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是否合法。

3、及时通知伤亡人员的家属或其所在单位伤亡情况。无论是犯罪嫌疑人还是无辜人员因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受到伤亡,都直接涉及到他们家属的切身利益,涉及对伤者的治疗和亡者的后事处理。应当将伤亡情况及时通知伤亡者家属或其所在单位。他们了解到伤亡情况后,可以提出质询、申诉、控告,要求赔偿或者补偿,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也便于有关事宜的处理,也是保护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必不可少的程序要求。

五、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报告制度

《条例》第13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报告制度。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后,无论是否造成伤亡,都必须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作出书面报告。实行报告制度,有利于查清事实、分清责任,而且有利于对人民警察是否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进行监督,保护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书面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武器使用者的个人情况:姓名、年龄、职级、所属机关。

2、武器、弹药配发情况:武器类型、编号,弹药类型及数量等。

3、武器射击对象的情况:包括姓名、年龄、单位、当时是否携带或使用武器或其他工具。

4、使用武器的经过:使用武器前是否采取其他强制方法,是否发出口头警告或鸣枪警告,是否命令现场无辜群众躲避或疏散,使用武器的原因,开枪情况及弹药剩余情况等。

5、使用武器的法律依据。根据《人民警察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条文。

6、使用武器的直接后果:是否造成人员伤亡或犯罪嫌疑人逃跑,伤亡人员的名单、伤亡情况以及财产损失情况等。

7、善后处臵措施:是否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的措施,是否即时有效地抢救伤员,是否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所属机关报告,等等。

第四章 法律责任

《条例》第四章规定了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法律责任和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补偿制度。

一、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求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人民警察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使用警械、武器;(2)人民警察没有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了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3)人民警察存在主观过错(就是故意或过失),包括故意违法使用警械、武器和过失违法使用警械、武器。

《条例》第14条规定:“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求承担法律责任方式包括:

1、刑事责任。即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行政责任。即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赔偿责任。即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人民警察所属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向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人民警察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即追偿制度)。

二、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补偿制度

《条例》第1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本条规定了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补偿制度。

补偿制度的存在不是对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的非难,而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制度。在紧急情况下,人民警为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等,依法使用警械、武器。此时,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既是必要的,也是正当和合法的。但是,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如果该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由无辜人员个人承担,有失社会公平,因为制止违法犯罪活动的受益人是整个社会公群,损失不应让个别人个人承担。因此,国家应当对在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受害人给予补偿。

谁有权要求补偿?补偿权利人要求谁给予补偿?怎样给予补偿?补偿标准、方式、时限等问题,我国法律、法规都没有专门规定,因此,《条例》规定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第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

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八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一)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

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十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时使用警械和武器,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7月5日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同时废止。

第二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已经1996年1月8日国务院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 李鹏

1996年1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常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第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

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八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一)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

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十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员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时使用警械和武器,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7月5日公布施行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同时废止。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6年01月16日 实施日期:1996年01月16日(中央法规)

第三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19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已经1996年1月8日国务院第四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 李鹏

1996年1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正常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根据需要,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使用武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警械,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手铐、脚镣、警绳等警用器械;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第四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第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人民警察不得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第六条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避免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

第二章 警械的使用

第七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一)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二)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三)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四)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五)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六)袭击人民警察的;

(七)危害公共安全、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需要当场制止的;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

第八条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下列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一)抓获违法犯罪分子或者犯罪重大嫌疑人的;

(二)执行逮捕、拘留、看押、押解、审讯、拘传、强制传唤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警械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第三章 武器的使用

第九条 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二)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三)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五)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六)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七)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九)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十)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十一)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十二)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十三)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

(十四)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

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第十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一)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二)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第十一条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一)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二)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第十二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

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应当将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的伤亡情况,及时通知其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

第十三条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

第四章 法律责任 面报告。

第十四条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员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第十五条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六条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时使用警械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7月5日公布施行的《人民和武器,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规定》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96年01月16日 实施日期:1996年01月16日(中央法规)

第四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题库

“三考”基本法律知识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试题

一、填空

1.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强制手段)。

2.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依照规定使用武器。

3.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

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5.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6.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7.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

8.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9.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10.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11.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二、单选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下面哪个部门制定的(C)。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公安部 2.下列不属于人民警察装备的武器的是(D)。

A.“五四”式手枪 B.“七七”式手枪 C.“九二”式手枪 D.特种防暴枪

3.人民警察(A)有符合规定的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判明 B.了解 C.发现 D.认为

4.某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携枪逃跑,经警告无效的,警察(B)。

A、不可以使用武器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D、不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5.人民警察在判明行为人有(D)行为的紧急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不服从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拒绝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 D、正在实施暴力犯罪

6.人民警察判明有(C)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B、聚众赌博

C、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

D、拐卖妇女儿童

7、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B)。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纪律处分

D、刑事处分

8、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遇有(D)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警械。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押解

D、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

9、下列有关民警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说法错误的有:(D)

A、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的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B、民警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C、民警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

10、下列哪些情况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A)

A、张某正用菜刀砍李某

B、王某持刀抢劫一路人

C、李某溜入一居民住宅行窃,被户主发现后,用木棒打伤户主逃跑

D、青年张三等人因口角与王五等人发生扭打,在双方用拳头互殴过程中,造成多人表皮出血,110民警到场后口头制止不了

11、民警在强制传唤时(A)

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12、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D)

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的

B、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的 C、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的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

A、致命性警用武器

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

D、以上都是

1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D)

A、所属机关负责人口头报告

B、所属机关负责人书面报告

C、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D、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15、公安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D)

A、警务督察部门

B、行政监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16、人民警察遇有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D)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A、情况紧急的

B、属严重暴力犯罪的

C、已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的 D、需要当场制止的 17.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的;对受到财产损失的人员,由(C)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A、该人民警察

B、该人民警察家属

C、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D、以上都是

18.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中,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

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执行押解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19..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

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2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B)。

A.赔偿 B.补偿 C.追偿 D.抚恤

21.人民警察在进行审讯的时候,可以使用的警械有(A)

A.手铐 B.警棍 C.高压水枪 D.辣椒喷剂

三、多选

1.警械的类型有(ABD)

A、驱逐性

B、约束性

C、致命性

D、制服性 2.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械包括(ABD)。A、脚镣 B、特种防暴枪 C、弹药 D、催泪弹 3.下列属驱逐性、制服性警械的是(AB)

A.高压水枪 B.特种防暴枪 C.手铐 D.脚镣 4.下列属于约束性警械的是(ABD)A、手铐 B、脚镣 C、警棍 D、警绳

5.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破坏军事、通讯、交通、能源、防险等重要设施,足以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紧迫危险的;

B.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C.国家规定的警卫、守卫、警戒的对象和目标受到暴力袭击、破坏或者有受到暴力袭击、破坏的紧迫危险的;

D.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

6.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聚众械斗、**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用其他方法不能制止的;

B.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C.在押人犯、罪犯聚众骚乱、**、行凶或者脱逃的;

D.劫夺在押人犯、罪犯的;

7.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CD)

A.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

B.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

C.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D.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8.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ABC)

A.及时抢救受伤人员 B.保护现场 C.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D.立即通知当地人民检察院。9.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ABC)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A.枪支 B.爆炸 C.剧毒 D.交通工具

10.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B)。

A、制服性警械

B、约束性警械

C、武器

D、警械或武器

11、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D)

A、必须判明情况

B、必须先行警告

C、必须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

D、必须是暴力犯罪正在进行中

12.警械的正确使用应同时具备下列哪几个条件(ABCD)

A、警械必须由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使用

B、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依法配备的警用器材

C、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一种非致命性警用器材

D、警械使用必须遵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相关规定

13.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BCD)

A.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B.劫持航空器、船舰、火车、机动车或者驾驶车、船等机动交通工具,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

C.抢夺、抢劫枪支弹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

D.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14.人民警察依法执行抓捕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ABCD)或者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手铐、脚镣、警绳等约束性警械。

A.脱逃 B.行凶 C.自杀 D.自伤

15.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BCD)

A.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B.强行冲越人民警察为履行职责设置的警戒线的

C.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D.袭击人民警察的

1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时,(AB),可以直接使用武器。A、来不及警告

B、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C、遇到犯罪分子暴力反抗 D、发现犯罪分子逃跑的

17.对(ABCD)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结伙斗殴 B、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C、袭击人民警察

D、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四、判断并改错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这里所说的“人员”,仅指无辜人员,不包括违法犯罪分子。(X)

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V)

3、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造成人身伤害。(X)

4.在来不及警告的情况下,人民警察可以不经警告而直接使用武器以制服违法犯罪嫌疑人。(V)

5、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造成人员伤亡等后果的,一律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X)

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般应经警告无效,而使用警械不需要警告。(X)7.犯罪分子拒捕的,人民警察即可使用武器(X)

8.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X)9.犯罪分子处于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X)

10.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X)1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在场无关人员应当服从人民警察的命令,否则受到伤害或者其他损失,后果自负。(X)1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V)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50题答案

一、填空

1.()。2.()3.()4.()、()5.()6.()

7.(人身伤害)

8.(怀孕妇女)、(儿童)9.(更为严重危害后果)10.(立即停止)

11.(继续实施犯罪)。12.(书面)

二、单选 1.(C)2.(D)3.(A)4.(B)。5.(D)6.(C)

7、(B)

8、(D)

9、(D)

10、(A)

11、(A)

12、(D)

13、(A)

14、(D)

15、(D)

16、(D)17.(C)18.(D)19.(D)20.(B)21.(A)

三、多选 1.(ABD)2.(ABD)。3.(A B)4.(ABD)5.(ABCD)6.(ABCD)7.(C D)8.(A B C)9.(ABC)10.(AB)

11、(BD)

12.(ABCD)

13.(ABCD)14.(ABCD)

15.(A B C D)16.(AB)17.(ABCD)

四、判断并改错

1、(X)改:“人员”,既包括无辜人员,也包括违法犯罪分子

2、(V)

3、(X)改:人民警察使用约束性警械,不得故意造成人身伤害。4.(V)

5、(X)改: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6、(X)改:人民警察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前,也要进行警告,警告无效才能使用。

7.(X)改: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或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人民警察可使用武器。

8.(X)改: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9.(X)改:犯罪分子处于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10.(X)改: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11.(X)改: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12.(V)

第五篇: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复习题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复习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画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

2,人民警察依法执行看押任务,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或有其他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3,对袭击人民警察的违法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

4,只要是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人民警察就可以使用警械和武器.(×)

5,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人民警察就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6,犯罪分子已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人民警察就应立即停止使用武器.(√)7,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受法律保护,但人民警察使用非警用器械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8,人民警察只有当犯罪行为造成了严重紧迫的危险状态,不使用武器将导致更为严重的危害后果时,可以使用武器.(√)

9,对违法犯罪分子逃跑的,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

10,人民警察对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武器.(√)

11,人民警察对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逃跑的,可以使用武器.(√)

12,某抢劫犯罪嫌疑人驾车冲出警方包围,强闯公路上一堵截卡点时,被守卡民警开枪击毙,民警的做法是对的.(√)

13,某人因泄私愤到甲家持炸药相威胁,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该人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即开枪将某人击毙,该民警未经警告即使用武器,是错误的.(×)14,某民警接报:有人正在用剧毒农药往鱼塘投毒,该民警赶到现场发现有一孕妇正在往鱼塘撒农药,即喝令制止,没有使用武器.(√)

15,人民警察依法制止打架斗殴时,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16,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立即将伤者送医院治疗,并及时通知其家属.(×)

17,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原则.(×)

18,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时只能使用警械和武器.(×)19,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20,高压水枪也属于警械.(√)

二,不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填在题干的括号中.)1,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BC)A,强制手段

B,按照规定使用警械 C,按照规定使用武器 D,其他任何措施

2,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警械包括(ABD).A,脚镣 B,特种防暴枪 C,弹药 D,催泪弹

3,(ABD)属于约束性警械.A,手铐 B,脚镣 C,警棍 D,警绳

4,对(ABCD)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结伙斗殴

B,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 C,袭击人民警察

D,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5,人民警察在(ABCD)时,遇有违法犯罪分子可能脱逃,行凶,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的,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A,执行逮捕任务 B,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C,抓获重大犯罪嫌疑人 D,审讯违法犯罪嫌疑人

6,下列紧急情形中,人民警察可以依法使用武器的是(BCD).A,袭击人民警察 B,爆炸

C,在押人犯聚众** D,持械抢劫公私财物

7,遇有(ABCD)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A,拒捕 B,**

C,携带枪支在逃 D,越狱

8,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时,(AB),可以直接使用武器.A,来不及警告

B,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 C,遇到犯罪分子暴力反抗 D,发现犯罪分子逃跑的

9,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BCD)为原则.A,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C,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D,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10,人民警察遇有(AC)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A,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B,犯罪分子劫持人质,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C,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D,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

11,人民警察遇有下列哪些情形不得使用枪支(ABCD).A,处理一般治安案件,群众上访事件和调解民事纠纷 B,在巡逻,盘查嫌疑人员未遇暴力抗拒和暴力袭击时 C,与他人发生纠纷时 D,查处交通违章时

12,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ABCD)A,抢救受伤人员 B,保护现场

C,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D,立即向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报告

13,对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尚未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可以使用(AB).A,制服性警械 B,约束性警械 C,武器

D,警械或武器

14,下列有关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BD)A,必须判明情况 B,必须先行警告

C,必须在情况紧急的条件下 D,必须是暴力犯罪正在进行中

15,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ABC)A,遇有危害公共安全,需要当场予以制止的行为 B,遇有危害人身安全,需要当场予以制止的行为 C,遇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需要当场予以制止的行为 D,遇有危害公共秩序,需要当场予以制止的行为

16,警械的正确使用应同时具备下列哪几个条件(ABCD)A,警械必须由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使用 B,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依法配备的警用器材 C,使用的警械必须是一种非致命性警用器材

D,警械使用必须遵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相关规定

17,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使用警械,但确有(ABCD)等现实危险的除外.A,行凶 B,逃跑 C,自杀

D,自伤和自残

18,警械的类型有(ABD)A,驱逐性 B,约束性 C,致命性 D,制服性

19,公安民警在使用武器造成犯罪分子或者无辜人员伤亡后,应当(AC).A,及时抢救受伤人员 B,立即交出武器 C,保护现场

D,立即向当地检察机关报告20,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ABD)原则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B.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C.确保社会公共安全D.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21,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的规定,在下列何种情形中,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D)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执行押解

D,制止非法集会游行 22,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人民警察遇有(D)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警械.A,抓获违法犯罪分子 B,执行逮捕 C,押解

D,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 23,下列有关民警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说法错误的有:(D)A,当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的能力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B,民警使用制服性,驱逐性警械之前,必须要先予以警告 C,民警使用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D,对于正在进行持刀抢劫的孕妇可以使用武器 24,下列哪些情况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A)A,张某正用菜刀砍李某 B,王某持刀抢劫一路人

C,李某溜入一居民住宅行窃,被户主发现后,用木棒打伤户主逃跑

D,青年张三等人因口角与王五等人发生扭打,在双方用拳头互殴过程中,造成多人表皮出血,110民警到场后口头制止不了

25,人民警察判明有(C)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B,聚众赌博

C,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 D,拐卖妇女儿童

26,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警械,应当以(D)为限度.A,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B,实际情况需要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27,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B).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纪律处分 D,刑事处分

28,某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携枪逃跑,经警告无效的,警察(B).A,不可以使用武器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29,人民警察遇有(B)情形不可以使用警械.A,犯罪嫌疑人侮辱妇女,经警告无效

B,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拒不交代违法犯罪事实 C,犯罪嫌疑人袭击人民警察,经警告无效的

D,犯罪嫌疑人非法举行游行,示威,经警告无效的

30,人民警察在判明行为人(D)行为的紧急情形下,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A,不服从指挥

B,不服从治安管理

C,拒绝所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 D,正在实施暴力犯罪 31,民警在强制传唤时(A)A,可以使用约束性警械 B,应当使用约束性警械 C,可以使用制服性警械 D,应当使用制服性警械

32,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D)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的

B,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的 C,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的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枪支,弹药等(A)A,致命性警用武器 B,制服性警用武器 C,驱逐性警用武器 D,以上都是

34,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应当将使用武器的情况如实向(D)A,所属机关负责人口头报告 B,所属机关负责人书面报告 C,所属机关口头报告 D,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35,公安机关接到人民警察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的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勘验,调查,并及时通知当地(D)A,警务督察部门 B,行政监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36,人民警察遇有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其他行为,(D)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A,情况紧急的 B,属严重暴力犯罪的

C,已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的 D,需要当场制止的

37,人民警察(C)有犯罪嫌疑人决水的紧急情形时,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发现 B,判断 C,判明 D,认为

38,与抓捕民警对峙的持枪歹徒交出枪支投降后,在民警将其带回公安机关的过程中(D)A,应当对其使用警械 B,必须对其使用警械 C,可以对其使用警械 D,以上都不对

39,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的;对受到财产损失的人员,由(C)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A,该人民警察

B,该人民警察家属 C,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 D,以上都是

40,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给予(C).A,参照赔偿 B,按照赔偿 C,参照补偿 D,按照补偿 三,案例分析题

1,某县公安局民警下班,见路上有二青年追逐一中年人,追上后用力推搡,其中一青年持一钢条猛击中年人头数下,致中年人倒地,二人继续实施殴打.该民警即掏枪将持钢条者击倒在地(击中腿部),另一人见状捡起钢条击打该民警,击中该民警肩部,该民警倒地后开枪将该人击伤.然后,该民警打电话给110报警台,接着自己去医院包扎.该民警使用武器和处理善后工作是否符合《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

参考答案:(1)该民警在使用武器前,应先行警告,如警告无效,方可使用武器,而该民警未予警告,此项做法不符合《条例》规定.(2)该民警在处理善后工作时,不符合《条例》规定,应当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2,1999年10月,无业青年王某,持刀潜人某市师范学院一女生宿舍,企图用暴力实施强奸.被邻室同学发现,即向市公安局110报警.三分钟后民警赶到现场,王某慑服,并跪地求饶.其中一民警恐王某佯服,伺机反扑,当即开枪将王某大腿打伤,然后擒拿.民警开枪是否符合使用武器的原则

参考答案:这位民警开枪行为不符合使用武器的原则.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王某已放弃犯罪并求饶,不应再对其使用武器.3,某夜,一辆长途客车正在行驶,旅客大都睡意朦胧.突然,一名歹徒持枪对准乘客,声称谁不交出钱和首饰就打死谁.民警孙某见状暗中掏出手枪,选择有利时机将其击毙.孙某的行为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民警孙某的行为正确.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对来不及警告或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4,章某杀人后,长期流窜潜逃.某日,县局刑警大队获悉,章某藏匿在该县园林场一平房内,立即组织警力火速赶到现场进行围捕.章某发现后,持炸药包和上膛的大口径猎枪拒捕.刑警江某见状,未警告即开枪将章击毙.江某行为是否违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条例》的规定

参考答案:江某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犯罪分子携带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拒捕的可以使用武器,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5,无业人员陈某因倒卖外币与解教人员武某发生纠葛,当晚,陈纠集了谭某等一伙10余人,乘出租面包车寻找武某.22时许,陈,谭等一伙与武某等三人相遇,即发生持械殴斗,武的头部,臀部被砍,戳伤倒地.此时,因执行任务经过此地的民警祝某发现后,喊道:“我是公安局的,不许再打.”但歹徒见祝仅一人并未收敛,祝某为震慑罪犯朝天鸣枪警告.谭某持长刀砍中祝持枪的右手(皮夹克砍口为3cm,二件羊毛衫砍口为lcm左右,手臂条状皮下出血).祝某果断开枪将谭某击倒(击中腹部),陈某等歹徒四处逃窜.祝某及时拦车将谭送市一医院抢救,谭某因肾脏,胰腺被击伤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祝某是否负法律责任 为什么 参考答案:祝某的行为不负法律责任.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为,受法律保护,民警祝某开枪制止流氓械斗,击毙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犯罪分子的行为是符合《条例》规定的.

下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题库

    “三考”基本法律知识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本题库适用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学习和考核 本题库题型、题量为: 判断(20题)、单项选择(33题)、多项选......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某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后携枪逃跑,经警告无效的,警察( B )。 A、不可以使用武器 B、可以使用武器 C、应当使用制......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条例复习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基础知识题库 一、 判断题(51题) 1、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防止人民警察违法滥用警械和武......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考试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280道)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是由下列哪个机关制定的?( C )......

    三考《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题库

    “三考”自测练习题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本题库适用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学习和考核 题型:判断题 1、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前一律应先行警告。(×) 2、......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单选80题

    法制研究单选80题(三考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1,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人民警察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先采取强制手段,然后才可以使用警A、械和武器 人民警察制......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习题集(5篇可选)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判 断 题54题 单项选择题83题 多项选择题84题判断题 1.制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目的之一就是既保障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警械和武器,又......

    第二部分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题库[精选多篇]

    浙江省公安机关“三考” 基本法律知识复习题库 第二部分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 本题库:判断(12题)、单项选择(11题)、多项选择(17题),案例分析题(3题),总计43题。 一、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