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峰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方案
月峰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民委《关于进一步办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通知》(湘族通﹙2010)34号)文件精神,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月峰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有序开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核心,以实施“宣传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创建、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六大工程为主线,以开展“手拉手〃兄弟情,心连心〃鱼水情,肩并肩〃爱国情”三大活动为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秉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民族团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深入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目标和内容,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坚持群众路线。创建活动要面向基层、面向基础、面向群众,以造福于少数民族群众为目的,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创建活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民族团结示范村、精神文明单位、平安村组、文明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
(三)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形成民族团结人人有责,民族团结人人共享的大好局面。
(四)坚持自建自创。创建活动由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以村委会、单位和自然村为单元,以办实事、办好事为重点,加大对贫困村寨的倾斜和支持力度。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坚持互帮共建。在创建活动中开展党政机关、单位与村寨挂钩扶贫,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增强创建活动的广泛性和参与性。
三、工作目标
围绕“干部群众受教育、民族团结上台阶、少数民族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服务和管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树立和提升整体良好形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主要内容
(一)实施“六大工程”
1、宣传教育工程。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目的,扎实开展一系列增进民族团结的活动。
一是按照中宣部、国家民委发布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在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中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二是面向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基本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化对多民族国情的认识,牢牢把握月峰瑶族乡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三是面向青少年深入开展树立正确民族观的宣传教育。重视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理想信念、专业知识和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合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大团结意识,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四是各村各单位要面向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教育。举办文艺表演、座谈交流、节庆活动等形式,让少数民族群众看变化、讲感受、谈体会;有计划地组织编排一批歌颂民族团结、各民族风采的节目深入农村开展展映活动,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五是各村各单位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宗教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宗教界人士和广大的群众通过今昔对比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地区的巨大进步,进一步增强祖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六是开展以“讲团结、讲发展、讲进步、讲和谐”为主题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知识竞赛活动。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七是在乡机关、单位、学校、、村寨和家庭广泛开展“六比六争”和“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评比活动,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和谐的人文道德基础。
2、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要立足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重点强化“三项建设”。强化组织建设。积极推广“支部+协会”党建工作模式,在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基地等组织中成立党组织,组建率达到90%。积极培养和发展少数民族党员,力争到2011年村委会干部和村民小组干部80%以上是党员,实现村村有党员、村村有支部的目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力争到2012年,“五带头”党员达80%以上,“五好”基层党组织达80%以上。强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强化阵地建设。在2010年6月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到2011年实现10名以上党员的村小组党支部有一个50—7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二是要立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服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三个机制”。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基础+绩效+集体经济收益”的村干部补贴制度,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建立村干部培养机制。以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以及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为主要内容,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建立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积极推进党务、村务公开和农村“党员首议制”,规范“一事一议”活动的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强化村党组织领导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他们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要立足于提高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着力抓好“四个项目”。抓好党员创业项目。结合我乡产业特色,每年举办4期党员创业培训班,每个村培训10名以上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农村党员,切实提高农村党员创业本领。抓好党员带富项目。结合我乡主要产业特点,采取“基地示范带动、辅射全村组”的方式,鼓励党员率先带头种养植,逐步形成乡示范基地、村示范区、党员示范户的“三级示范”体系,带动群众发展致富项目。到2012年底,每个村至少建立1个示范区,每个示范区至少有4个党员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至少带动5户农民创业致富。抓好集体经济项目。积极探索 “土地入股,包干分红”、“公司+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模式,力争到2012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抓好党内帮扶项目。扎实开展好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深化“一联三帮”党建工作机制,组织机关、站所、学校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先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形成乡村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的生动局面。
3、平安创建工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少数民族群众满意为目标,为月峰瑶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信息的广泛收集和深层次研判,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立完善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动静结合的现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防、群防、联防、自防、意识防,形成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维稳的实战力量,由乡党委副书记专抓政法综治工作,各村委会也要配备一名综治维稳专干。力争三年内全乡警民比例从万分之四提高到万分之六左右,乡派出所、司法所全部实现标准化,农村警务室、调解室覆盖率达100%,使乡、村两级政法综治机构建成维护全乡稳定的“一线实战单位”。
四是加强公民道德、法制宣传教育和民主法制建设。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村民道德文化建设和反邪教警示教育,认真落实普法规划,创建一批“民主法制村",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创建活动,“未成年人零犯罪村”力争达90%以上。广泛开展法律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五是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两个主体责任制,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和较大事故,重点围绕道路交通、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全乡安全生产水平。
4、民生改善工程。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着力解决群众的住房、吃饭、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一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统筹、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更多的人享受到社会的保障。逐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基本医疗、生育保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线,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二是加强保障住房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地震安居、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集中解决民族地区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三是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大对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末,实现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目标。四是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和完善生态林、水源林补偿机制。切实抓好生态治理工程、重要水源涵养保护工程和山区生态绿化工程,构建生态屏障。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沼气池、节能灶等节能节柴农村适用先进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加快民族聚居地区沼气建设步伐,到2012年末,用沼气普及率达到26%,确保生态安全。五是开展“整乡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向上级申报“整乡推进”工程。至2015年,争取重点实施8个村的整村推进建设;小额信贷工程扶持2万人。六是繁荣文化教育体育事业。推动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重点扶持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规划和建设一批民族文化生态村。加大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力度,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健身活动。
5、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和基本农田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与项目倾斜,整合各级各部门的资金投入和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实施。一是加快公路和乡村公路的提升改造步伐。重点对正冲山背自然组、桃仁铲子平自然组、介木山寺庙自然组实施通达工程,到2015年实现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路面硬化率达100%以上;自然村公路通车率达100%,通达率60%以上,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继续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水利化程度,全面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力争到2012年全乡90%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实施以一个农村集贸市场、一条文明路、一个垃圾填埋场、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所设施完备的中心小学、一个卫生院、一个计生服务所为主要内容的小集镇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6、产业培育工程。坚持突“瓶颈”破难点、打基础促产业、抓生态促产业的工作要求,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为抓手,立足地理条件、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有利条件,以特色种养业为抓手,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继续抓好月峰村460亩油茶项目的后期抚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新建一批正冲、桃仁、黄花岭连片高山云雾茶叶基地;茶园苗圃、苦笋基地;桃仁黄牛基地;介木山、黄花岭土鸡、生猪等综合种养基地,加快对现有产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开展“三大活动”。
1、开展“手拉手.兄弟情”活动。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组织举办村寨之间、少数民族群众之间、民族内部之间的群众性文艺汇演、、交流联谊等活动,切实把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创建活动的基本取向,作为创建民族团结的着力点,引导各民族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切实增进各民族团结人人有责、民族团结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2、开展“心连心.鱼水情”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和谐共处为重点,以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为切入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重扶,在项目上给予优先,着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排民忧、解民难。广泛开展区直部门、乡机关、各单位与村寨挂钩扶贫、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增进干群之间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的深厚感情。
3、开展“肩并肩.爱国情”活动。切实加强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少数民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激发各民族的爱国情。要把排查调处涉及民族关系方面的各类矛盾纠纷作为重要环节,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矛盾和问题,防止造成民族对立和破坏民族团结的事件发生。要广泛开展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旗帜鲜明地同各种分裂、渗透活动作斗争,坚决抵御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进行的各种渗透、分裂和破坏活动,切实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五、时间安排 创建活动时间从2010年12月开始,至2013年12月结束。分为准备、发动、实施、总结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底)。
1、深入开展调研。组成专项工作调研组,全面了解掌握我乡的基本情况、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对开展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提供详实的基础材料,为乡党委、政府制定具体措施,全面领导全乡的创建活动提供依据和决策参考。
2、研究制定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月峰瑶族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二)发动阶段(2011年1月—2011年4月)。切实采取多种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入各村各单位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9月)。围绕创建活动的工作目标和主要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措施,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活动领域,在积极探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把创建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法制和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困难、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与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寨、和谐家庭创建结合起来,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按照总结验收考核标准,由乡创建办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对创建活动各项内容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开展自检自查工作,以迎接上级创建办检查验收。
六、保障机制
(一)建立领导责任机制。乡党委、政府成立了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创建办”,各村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把工作开展情况于每月底前报乡“创建办”,由乡“创建办”综合后上报区“创建办”。
(二)建立监督指导机制。乡“创建办”要加强协调,加强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整个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及时组织上报工作信息。
(三)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各村各单位要经常分析排查工作范围内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整改,抓好落实,确保不出问题。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要充分发挥职工、青少年、妇女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作用,支援创建活动开展,形成合力,推动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四)建立舆论宣传机制。乡创建办明确指定一名人员从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经验,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月峰瑶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建设项目规划表
中共月峰瑶族乡委员会 月峰瑶族乡人民政府 2010年12月
第二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点工作方案
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创建民族团结进步
先进区示范点工作方案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全州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共同心愿,特别是我们公司所在的格尔木市更是藏、蒙、回、土、撒拉等多民族聚居地,人文环境复杂,因此积极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更加有利于我们的公司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围绕“比团结、比发展、创模范”,抓好公司示范点的建设,以海西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为依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精神,不断开创公司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争取以点带面影响周边,为创建全州乃至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使创建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所有员工的心中,形成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各岗位干部与广大职工
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并充分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争取到2016年年底,顺利通过创建验收。作为创建工作示范点,做好表率,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州做好奠定基础。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项基础工作走在前列,顺利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整体进步。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员参与创建。
公司全面动员,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明确创建工作责任,召开动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公司成立以总经理曹春云为组长,王东平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分部门负责,岗位责任到人。指定专人(闵菊华)负责创建工作,做好文件传达,资料整理,材料上报,总结汇报等工作。
领导小组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和计划,指导和带动各部门、各班组进行创建活动。在各岗位设置互帮互扶的创建对子,打牢创建基础,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二)整合集体资源,形成创建合力。
利用节、假日,重大纪念活动等时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内部形成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团结、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部门、先进班组和个人等表彰奖励活动。公司内员工民族呈现多元化,有汉、藏、蒙、土、土家等多个民族,要充分利用好公
司的员工资源形成连锁效应,上下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更好的开展创建工作。
(三)完善基础准备,建立长效机制。
利用公司现有资源培养出一批可以独立进行解说示范点的优秀讲解员,既要做得好,也要说得好。完善专题资料,做好PPT介绍。平时注重收集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资料、记录、表册、名单、图片、声像等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归档,做到档案统一规范。制定悬挂标语,设置宣传牌、张贴发放宣传画册等,营造好浓厚的宣传氛围。
(四)结合公司实际,制定顺畅的观摩流程。公司地处昆仑山脚下的西大滩,地理位置独特,还有悠久的文化底蕴和神话传说。是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纯净悠远的环境氛围,还有公司不遗余力的环境保护措施,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宣传资源。以此为依托,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出一套顺畅的观摩流程,可以做到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层层展现我们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的贡献。
(五)注重员工社会保障,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企业用人机制,推动本地区高校毕业生在本企业实现就业,重视和培养少数民族员工,尊重各民族职工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我们在人才储备和人员招聘上也主要考虑本地就业人才。利用青海人才网等进行人员招聘。(目前在职员工中本地户籍的17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5%,其中有
少数民族34人,占员工总数的11%。我们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为家中有困难的员工献爱心、送温暖。)实现公司结构稳定的本地化。
(六)严格执行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和职工依法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平安部门””、“平安车间”、“平安班组”为切入点,层层落实各生产经营单位综治工作职责。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支持社会公益工作,支持地方事业发展。
(七)建立健全党支部、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共同推进公司建设的整体进步。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坚持走进敬老院活动的开展,坚持爱心基金募集,为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出贡献。
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
2016年5月10日
第三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
为推动新时代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全社会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根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地、市、盟)测评指标(试行)》最新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对民族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按照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总要求,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凝聚精神力量。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党的民族政策以及省、市委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和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进行巩固提升,力争20*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三、工作内容。
(一)以政治引领民族团结、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全面领导。1.政治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形成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的“一把手”工作机制,由统一战线领导小组统筹,宣传、统战、民族工作部门共同负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机构健全,责任清晰。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密切。坚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大局上谋划和推进民族工作,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少各于*次。各级党委、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或制定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战、民族工作部门自觉履职担当,有动员和发动各族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办法措施。基层民族工作机制完善,运转良好。建立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配齐、配强统战、民族工作队伍,支持民族工作部门更好履职尽责。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建有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代表人士制度。
2.组织领导。强化纪律约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党政领导班子熟悉了解民族工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有具体的考核措施。加强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列入县委政治巡查重要内容之一。定期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畅通群众参与、监督、反馈渠道,建立激发民族团结正能量激励机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费按人平*元标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在资金分配、力量投入等方面,给予基层创建单位更多的倾斜支持。
3.思想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各级党委政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思想、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重点内容,作为党校培训必修课;党员干部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知晓率≥*%。
(二)以“三交”增进民族团结,构筑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1.深化“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实现个人、社会、民族、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度,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2.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传统媒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发挥好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媒体作用,各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栏、专题,以多种形式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巩固各传统媒体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主阵地的地位;发展壮大网上舆论阵地,建设好网上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注重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充分运用“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网络舆情管控引导机制。注重正面宣传引导,积极应对网络舆情,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3.建立健全常态化教育机制。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走进大中小学课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开展类型多样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发展与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按照标准化、多样化、特色化要求,抓好教育基地的培育与建设,教育基地兼具现场教学与网上教学功能,各类基地要素齐全,功能作用发挥正常。
4.建设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总目标,深入广泛地开展火把节、约德节等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并与地方传统民族节庆、各纪念日、纪念活动相结合,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制定政策措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行业规范教育、乡规民约及家风建设之中;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清真寺、傈僳族非物质文化等遗产,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精神。
(三)以文化浸润民族团结,深化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1.推进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导向和制度保障,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工作体制机制;构建共居结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多民族共居社区,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和谐共居,推动互助共学在,将攀莲镇新北社区作为民族工作创新试点。引导各族群众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推进国民教育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积极支持县民族中学和米中民族班发展建设,引导各族学生互助共学。鼓励团结共事。鼓励各民族联合创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招收多民族员工,推动实现各族群众团结共事。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县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对接机制,加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解决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镇落户,更好融入城市。杜绝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性做法。2.开展形式多样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县档案馆、*清真寺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省、市、县示范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检、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各民族代表参观考察及各民族联谊交往等活动,增进交流互动,感受发展进步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制定社区守则、乡规民约、行业规章、职业规则,积极开展民族地区移风易俗“七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承诺书、一份行为公约、一份宣传海报、一次先进典型评选激励、一批微视频、一批歌曲)活动,倡导文明行为,引导各族群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积极培育邻里团结、家庭和美、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在尊重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明显提高。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鼓励支持县民族中学、麻陇中心校、白坡中心校等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四)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1.以民生改善促进和谐稳定。加快地区发展。人均GDP增速≥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本省(区)平均水平。加大对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等特殊类型区域的支持力度,大力扶持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以新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注重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部门、乡镇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灌溉率、机耕推广使用率、道路通行率和硬化率逐年提升。辖区内基本实现生产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及通讯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普及率、医疗卫生保障率、社保覆盖率达到国家要求。各族群众拥有安全稳固住房,饮水安全有保障;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重点加强民族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制定有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长,城镇市容市貌、乡村村容村貌逐年改善提升,各族群众对城乡生态宜居满意度逐年提高。
(五)以法治保障民族团结,全面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
1.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注重法治宣传教育。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地方普法规划并认真抓好普及教育;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全面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工作政策法规。积极以立法形式推进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治理民族事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保障各族公民的合法权益,近三年内不发生过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2.保持民族领域和谐稳定。制定完善涉民族因素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纠纷排查,综合运用法律、教育、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各种矛盾纠纷。
3.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推动基层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以网格化、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进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城乡社区民族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定期开展对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督促问题整改,消除民族工作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形成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以纪律维护民族团结,建立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1.坚持基层重点,推进示范建设。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创建工作覆盖率不低于*%。其中获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命名区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有一定数量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创建;推进“七进”活动常态化。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工作,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宣传氛围浓厚、措施具体实用,有创建典型。各级各类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创建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材料客观真实。2.尊重群众主体,示范满意度高。建立动员组织各族群众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尊重和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群众普遍了解开展创建工作的作用和意义,知道创建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群众知晓率高。广大群众关注创建工作成果,创建绩效评价群众满意度高。
3.注重经验提炼,推广成功经验。强化典型示范。注重成功典型经验的提炼,在全国民族工作领域和省(区)借鉴推广,影响力强。典型示范带动效果明显,推动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联创和协同创建,打造一批示范带、示范长廊、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创建格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乡镇和部门(单位)要进一步提高民族团结工作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认识,把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推行县领导挂钩联系创建工作,做到联系工作全覆盖。各乡镇和部门(单位)也要成立工作机构,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工作局面,要明确工作保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二)争取支持,合力推动。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是全县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和各族群众关心、支持、参与,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推进、整体提高、全县创建的工作格局。县乡财政和各单位要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门经费并纳入年初预算,保障正常的工作投入。省市县级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将优先安排给示范乡镇、村(社区)和相关单位。乡镇和部门(单位)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的支持,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建立完善协同创建工作机制。(三)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各乡镇、部门(单位)和相关创建活动单位要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创建活动方案,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为抓手,创新思维、灵活方法,主动积极地开展创建活动。
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创建指导和组织协调,认真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学习读本》《操作手册》《创建标准》及验收细则、考评指标等工具书,实行挂图作战。乡镇、部门(单位)要制定具体工作日程、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创建活动措施、责任人和工作时间,确保按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四)创新示范,大力宣传。
要紧紧围绕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示范行动,力争把本单位、本系统和辖区创建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点)、示范区(基地)。县委、县政府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集体、先进个人表扬活动,命名一批示范单位,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各类教育基地主导作用,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特别是新型媒体阵地,大力宣传创建活动目的意义、推进情况,报道创建活动先进典型、经验做法,宣传模范单位和人物的先进事迹。加强创建活动宣传综合平台建设,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俗节庆活动等开展集中宣传,组建民族政策法规宣讲团(队)、创建活动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专题宣讲,举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公益活动、岗位窗口宣传等特色活动。第四篇:**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示范点”
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安定和谐,是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根据州委、县委、县政府和县创建办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乡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助推党建、经济、文化、扶贫、生态等各领域工作,全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下面就我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黄南州泽库县东南部,辖红旗、跃进、团结3个行政村,21个牧业合作社,共760户,3117人,其中藏族群众占总人口的99.9%。近年来,我乡认真依照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三年强基础,八年创先进”的总体要求,立足民族宗教、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紧紧围绕“团结和发展”两大主题,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清思路聚合力,明确任务求突破,进一步巩固深化了“三年强基础”创建工作成果,全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特色亮点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我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制定了《**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对创建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保证了创建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其次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做到了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激发了全乡上下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宣传教育,打牢思想基础。
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时俱进贯彻“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实施“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持高质量发展,让广大牧民群众实现高品质生活。深入开展“十个一”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栏、横幅、张贴藏汉双语标语、拍摄宣传片等方式宣传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开展宣传月等活动,全方位营造全乡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努力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任务,扎实开展了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八进”活动。通过传统赛马会、文艺汇演、相关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乡干部群众的创建意识,并
邀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宣讲发展特色农牧产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疫防治、公共卫生知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惠农政策及民族宗教政策相关知识,为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意识。
我乡积极应对党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通过党建+民族团结的方式,不断凝聚力量、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围绕“三基”建设,乡党委坚持领导带头,落实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落实“四个一”学习制度,提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落实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党员“五式”分类管理,激发党员模范作用发挥。按照县委的安排,通过依法民主选举,全面完成了全乡3个行政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结构,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设立机关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干部开展组织生活和学习交流提供了场所,同时,也是宣传民族团结、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
(四)加快推进“一核三治”体系,推进基层组织高效能治理。
深入推进以党支部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一核三治”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切实加强村级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照县委“1+3+X”的模式抓好“党建+”行动,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融合,凸显党建工作对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结合我乡实际,建强组织队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学习强国学习交流群等平台,实现党务、政务相统一结合,切实提升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水平。二是用好治理资源,着力构建村民自治管理体系。各村制定完善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包括婚丧嫁娶及发生刑事案件处理等内容的村规民约,做到内容具体、文字简洁,反映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营造好氛围;在涉藏维稳、虫草采挖期期间,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提升社会自治能力;积极践行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经群众代表表决、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公开透明监管,探讨、商定系列工作事宜,有效的推进了村级各项工作,构建科学的村级自治运行体系。三是加强依法治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在三月敏感期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村社、学校、寺院,重点宣讲
“三个必讲”、《20种涉藏违法行为》和《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大力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规范了综治维稳信访工作运行机制,乡村两级设置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做到有访必接、有事必处。同时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教育广大牧民党员带头尊法、守法,进一步依靠法治化解各村矛盾纠纷,法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四是弘扬新风正气,着力塑造乡村德治秩序。年初,乡党委、政府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村级道德评议、乡风评议活动,在“三·八”妇女节期间,乡党委对全乡优秀妇联主任、“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优秀志愿者”进行了表彰慰问。
3月14日,举办了民间文艺演出暨山歌比赛,用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的整体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利用村民大会、赛马会、藏棋比赛等平台,向群众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做到家喻户晓,最大限度的激活村民参与乡村德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当地风俗习惯、社会舆论等正面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结合文明乡镇创建工作,开展街道、河渠卫生整治,对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进行纠正,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利用电子屏、广告牌、宣传栏、墙体、活动室等,深入宣传党建、乡村文明、民族团结等内容,积极营造乡风文明宣传氛围,扩大群众的知晓率。网格员入户宣传,以牧民群众认同的语言风格加深对乡风文明的认知,营造建设美好乡村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社会治理,夯实社会基础。
认真落实维稳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认真落实“三调联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二是狠抓普法,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七五”普法法制宣传教育,把学校、寺院、家庭、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三是推动网格化管理。认真落实《关于全面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通过网格化管理工作,有效维护了全乡社会稳,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夯实社会基础。
(七)优化产业结构,夯实民生基础。
乡党委、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加快畜牧业基础建设。
总投资176万元建成团结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投资135万元建成跃进村生态畜牧业黑牦牛养殖基地,投资120万元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市场开设团结村有机畜产品加工及直销点。重点实施了2个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全乡覆盖率达到了70%。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卫生等资源配置合理,牧业发展基础不断优化。二是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以村庄绿化、亮化、村道硬化为主,投资651万元实施了红旗村高原美丽乡村及村级道路硬化;县委组织部投资370万元实施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农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新型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稳步推进。草原奖补、强农惠农政策全面得到落实,牧区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群众受益覆盖率达95%以上,有力地提升了民生保障水平。三是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以党建推动全乡脱贫工作,依据县级扶贫指挥部对我乡提出的扶贫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意见,通过“推进、查找、整改、巩固”相结合的办法,及时创新扶贫模式,制定整改方案。完成针对全乡187户,707人发展产业户发放产业资金452.48万元,用于集体购置泽库县商业步行街商铺工作。2017年全乡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20户,补助资金1080万元。危旧房改造85户,补助资金187万元。扶贫产业项目方面,在县级财政扶贫资金中拨款120万元购置夏河县丛拉商场商铺用于团结村有机畜产品直销点。同时,2018年,对红旗和跃进两个重点贫困村共101户,发放了互助资金
178万元,制定综合性帮扶措施,以发展生态畜牧业为切入口,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两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重头戏和持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而壮大全乡集体经济实力,为打赢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突出示范引领,凝聚榜样力量。
通过榜样力量的引领,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与兄弟乡镇的沟通交流,真正做到“共建、共享、共创、共赢”,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二是认真开展“五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切实肩负起抓好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政治责任,截至目前,全乡共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村”1个、“五星级文明户”76户,形成了人人关心、户户参与的良好格局;三是在“好婆婆、好媳妇”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乡红旗村村民卓玛吉荣获全省先进模范荣誉称号,通过对其典型事迹的宣传,进一步加强了全乡群众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不断提升了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四是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五年来,共表彰民族团结创建进步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25个。2018年,乡党委、**寺院、红旗村同时被评为黄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为我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和在全县引领创建示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乡的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一定示范成效,但存在着一些困难。由于受文化水平、自然条件影响,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达不到理想发展,相信2019年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抓民族团结工作不放松,进一步引导动员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扩大宣传面,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风再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在全乡营造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浓厚氛围和强大声势,提高全乡上下开展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推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氛围。二是加大《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宣传,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民族团结进课堂、进头脑,实现民族团结教育权覆盖。三是全力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黄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四是加大对民族歌舞、藏棋、赛马等传统文化的保护,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五是培育和挖掘选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示范引领社会思潮。
第五篇: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材料
弘扬民族精神
促进乡村振兴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材料
长期以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把谋求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头等大事。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全村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构建民族团结阵地
严格开展三会一课等各项活动,确保活动有阵地,有设备、有专人管理,党日活动、党课培训、党员管理、操作程序规范,突出民族村党建特色。对少数民族党组织负责人,由第一书记给予带动和培养,加强对少数民族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育,常态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学习培训,使他们掌握党的理论知识的书写和宣传水平,真正营造民族氛围的党建特色。以“四项活动”为抓手,让村两委班人在思想上高度认识,不仅要真正参与管理,而且要通过红白理事大厅的使用,切实做好服务和指导工作。同时,切实把党建工作与民族氛围紧密联系起来,坚定各民族“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使民族村党建组织活动落到实处。始终坚持在感情上关心,发展上支持少数民族,对于牧民定居搬迁的12户哈萨克族牧民,长期建立党员代表结对帮扶机制,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优势互补,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互补,增加收入。
宣传教育,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为宣传、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村始终坚持把加强农牧民教育培训,充分把握冬闲农民培训的有利时机,依托村新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游园、文化服务中心(红白理事大厅)、村史馆、红枫叶刺绣合作社、民族团结文化墙、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农民健身活动场所、农村半小时文化服务圈等为主要宣传文化服务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知识、民族团结教育、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等集中教育和培训活动。
在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中,采取六大措施,把去“极端化”宣传教育融入到文化活动、科技致富、典型评选等活动中,取得了“到人、管用、有效”的实效,使基层文化阵地成为了教育群众、激励群众的坚强阵地。截至目前,共开展“去极端化”大宣讲30余场次,“开小灶”式小宣讲200多场次。
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标兵文明户”、“致富能手”、“文明家庭”“民族团结示范户”等群众性活动,大力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并按照“四和谐”标准(做和谐人,和谐邻居、建和谐家庭、和谐村),加强村民的文明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用语礼貌、行为规范、讲究卫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新型农民。2018年共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23户,“标兵文明户”32户,“民族团结示范户”20户,“五好文明家庭”15户,“致富带头人”12人,“文明家庭”5户。并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家庭在村民大会上给予表彰,以典型带动全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系列评选活动,挖掘和培育一批科技致富,民族团结等领域的示范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身说法展开面对面交流,不断增强村民认知力和免疫力,带领全村农牧民群众共同致富。
创新活动,丰富民族团结载体
作为全县农区最大的嵌入式居住的哈萨克民族村,多年来,***村各族干部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为该村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中有XXX名干部与XXX户各民族群众结对认亲,采取思想互碰、技能互学、生产互帮、文化共融、家风互传、生活共富等措施,坚持开展互学语言、互学风俗习惯、互学经验、互学美德、互学精神等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学习、尊重风俗习惯,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村在打造产村融合民族风情型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健康发展,全村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百姓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以民族文化塑村为平台,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文化,组建“恩特马克”红歌乐队。聘请本地少数民族文化带头艺人、专家,开设了少数民族乐器青少年培训班,组建和培育了少数民族阿肯演奏文艺队,新添置多件少数民族演奏乐器,对人员进行了整合与搭配,专人负责,利用寒暑假、农闲时间和开展大型活动组织专场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举办冬宰节、那吾鲁孜节、古尔邦节、肉孜节、赛马、叼羊、结对认亲、阿肯弹唱会等民族节日活动,充分挖掘哈萨克民间文化,让少数民族民间艺人从毡房中、大山中走出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与创建民族村党组织相融合,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
产业发展,夯实民主团结基础
依托“产村融合民族风情型”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先后投入资金760万元,新建柏油路1.6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8公里、完成村主干道两侧居民院墙改造及绿化2820平米,建成文化墙0.3万平方米,人工手绘墙体画280余幅;新建占地3745平米砖混结构文化活动中心,占地5205平米的框架结构红白理事大厅,改造占地147平米的刺绣合作社基地,新建127平米村史馆、8000平米村级小游园,7000平米珍稀苗木植物园。投入145万元,完成高效节水面积3400亩,使全村1.2万亩耕地全部安装了滴灌设施,为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中心村文化阵地投入资金25万元,添置村两委办公室、党员培训室、值班室、电教设备、电子办公设备、视频监控、应急报警系统全部到位。具有哈萨克族民族特色的占地22亩的中心村文化阵地,其功能、设施和规模在全县位居首位。今年计划打造一条哈萨克民俗村巷,进一步挖掘壮大哈萨克族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多元化产业支撑本村长足发展。
优化服务,提升民族团结成效
充分落实“驻村队员党代表,单位当后盾,一把手总负责”工作要求,并将驻村队员“一对一”结对认亲与村两委“两片联户”等活动有机结合,帮助结对认亲户选准致富门路、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相关诉求。其中“热心”帮助提供园林、环卫公益岗位102个;“真心”提供致富信息156条,与村“两委”共同参与,“暖心”介绍推荐到周边企业就业80人,组合参加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4场次100人次,组织农牧民中期技能培训80人次;“用心”组织开展党课培训、农牧民夜校、发声亮剑、微课堂80余场次;“倾心”开展红歌会、阿肯弹唱、庆“三八”各类文化活动110余次。
通过近几年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村创建活动,全村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了社会稳定,村民增收,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管理民主,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和谐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昂首向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