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学习《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心得体会
通过寒假时间我认真研读了《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对原来并不是很了解的一些专业知识进行了查询和学习,之前把方向和落脚点搞错了,这次上网阅读了很多关于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知识,并大量阅读了专业人士的文献和论文,在其中学习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但因为缺乏基础知识,其中很多知识点并不能完全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问,善于提问,做到勤思考,勤做笔记,每天都有收获。同时我还会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各科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现在我将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请栗老师纠正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首先,要必须了解什么是地理空间框架的含义,我才能着手去学习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建设内容,技术路线设计和适用范围。而什么是地理空间框架呢?地理空间框架是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等构成。
在了解了地理空间框架的具体内涵后,我上网查询了关于这方面的许多资料,发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在许多方面都应用很广,并且是许多项目建设的核心部分,比如拿“一张图”工程来举例,广西的交通资源整合和集成就是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数据基础。从具体操作来看,就是在一张统一的电子地图上叠加各个行业的专业数据。统一标准的数字化地图包含遥感图层、居民驻地、道路层、河流水系、自然保护区、现状境界、铁路层、铁路站层;叠加的各专业图层包含航道信息、车辆维修救援信息、旅游景区分布信息、客运站分布信息、水路通畅程度信息、道路通畅程度信息、实时通行信息、实时通行信息、道路维修信息、道路监控信息、公路动态信息、应急事件、重点建设项目、加油站分布等。学习了广西把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运用到“一张图”工程中,我觉
得受益匪浅,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正好赣州也在实施“一张图”工程,我认为可以吸取别的城市的精华所在,借鉴他们的建设经验,把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融入到“一张图”工程中去来建设数字赣州。
其次,我再针对地理空间框架的概念去学习和阅读了与它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概念、内容及组成,从数据内容、功能框架、网络体系,服务对象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三大平台的不同;并研读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理空间框架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再次学习项目设计书,了解到采集赣州市中心城区重点区域10平方千米真三维精细模型用于涉密网的发布。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建模采用低空遥感系统、影像立体量测、精细三维建模等的技术方法,同时结合赣州市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用以构建重点区域内每栋房屋的精细三维模型。地理基础框架数据是数字化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人们一直是按照平面图或铺盖数据模型,将具有鲜明的多维、动态特征的现实空间世界抽象为二维、静态目标,生产、提供和使用二维(或2.5维)的地理基础框架数据。该地理基础框架数据在表达或反映三维实体及其时空变化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国家信息化的应用需求。所以通过上网查看文献资料,我认为为了做好多维动态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工作,需要深化对地理空间现象多维、动态特性的认识,研究多维动态空间现象的描述和表达方法,发展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加强对多维动态空间数据模型的理论研究。
最后,通过大量学习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文献资料,我明白了数学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地理信息共享应用,避免重复采集地理信息,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克服由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管理的条块分割所带来的弊端,有效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各种信息资源在科学规划、决策和实施等方面的作用。
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在我看来,也就是提炼书本的过程,能把学习过的都回想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我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是坚持提炼,主要是提炼观点、要点和难点。提炼观点,有助于我把握全书的内容,观点提炼准了,就抓住了实质,找到了要点。而要点掌握准了,就把握了基本问
题。在学习中,以书为本,通过联想相关知识,有意识地突破书本,了解一些相关内容,也有利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平时,我充分利用图书馆、报纸、杂志了解了许多知识,并将说、写、做结合起来,促进了我的学习。以上只是我在这次项目设计书学习中的一点体会,做得很不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不断地虚心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为将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打好基础。请栗老师多多指导批评,提出意见,让学生能够做得更好。
学生:江 玮
2012-2-8
第二篇: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项目设计书读后感(本站推荐)
数字赣州地理空间框架设计书学习心得 初次阅读这份设计书,误把重点放在数字城市这个概念上了,跟随导师的指导后我进一步的对这篇设计书再学习了一遍,我认识到了,我当初写的那篇心得确实太浅显,眼光只停留在关于数字城市这一方面的一些概念性的知识。而没有从一种专业的角度来学习这篇项目设计书。这也体现出当时我们的专业水平相当低,并且相关的理论知识太缺乏,以致于不能找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和学习这篇设计书。
当然,学习这篇设计书需要从数字城市这个概念入手,但是核心问题还是在地理空间框架这个方面,我们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表面上的学习,更要深入到专业领域,熟悉相关理论,了解操作流程。再用专业的眼光去审读这篇设计书后我发现我学到的比初次读的时候更多,仿佛登上几个台阶之后向下俯揽,收于眼底的风景更加广阔,更加系统,更有组织地理解设计书的思路和要求。下面我将我对这份设计书的理解,和有关于地理空间框架以及数字城市方面的拓展学习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我明白这当中也许存在某些误解和偏差,望栗老师阅读完之后给与批评指正。
首先从概念入手,说实话对于我跨专业的我,开始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这个概念确实不太明白,那就用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百度一下。这个概念必须先理解,这是深入学习的前提。
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按一定规则采集和组织的一组描述城市地理框架要素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态特征的地理空间数据。城市空间框架数据的外延十分广泛,既包含城市基础地形信息,又包含反映城市的自然、人文、经济等具有基础性、普遍适用性强和使用频率高的一些其他基本信息。
明白它是什么之后,下面就要学习它的内容组成:城市空间框架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表达城市基础地形要素最主要的数字线划图(DL 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栅格图(DRG),即所谓的“4D 产品”外,还有表达各类城市专题空间数据的矢量和属性的存在形式;表达相同内容信息的城市空间框架数据也可拥有不同的比例尺和分辨率。因此,对于城市空间数据框架中空间数据内容、形式和尺度的确定,应当从数据生产周期、成本和质量的特
点以及城市实际应用的需求上着手,根据其特点和需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数据内容、形式和不同的比例尺、分辨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空间数据框架建设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框架数据的建设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
一般而言,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由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和专题地理空间数据组成。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提供了有关自然、人文、经济、环境等要素的几何位置、形态特征和相关关系,使用户能够按照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集成、检索、展示他们所关心的各种城市信息,进行空间分布特征、运行状态、变化态势等的分析模拟。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全面反映了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是专题地理空间数据和GIS 应用服务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根据“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主要包括综合管线数据、行政区划数据、道路数据、水体数据、地名数据、建筑物数据、地下空间设施数据、地址数据、地籍数据、测量控制点数据等。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质量应通过数据志和质量元素来描述,数据志将完整、准确地描述数据源、数据获取与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以及数据更新维护等情况;质量元素将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位置精度、时态精度、逻辑一致性和属性精度。
专题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与空间相关的其他城市专题信息,这些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规划用地数据、园林绿地数据、公共服务设施数据以及特殊管理区域数据等城市专题信息,并且可以根据各个城市的自身特点和需要进行扩展。与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类似,专题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质量也需要通过数据志和质量元素来描述。
这当中涉及两个从未接触到的概念:“数据志”,“数据质量”。
数据志是指在数据仓库系统中,一个仓库数据项的精确的历史沿革即该数据从获取、转换、集成到现状的这个完整过程的相关描述和信息。数据志包含两个部分:起始数据集和作用在该数据集上的数据处理过程。获取数据志的过程称为数据跟踪。数据志跟踪技术是数据仓库研究中一个最新的前沿性课题,不仅可以支持更全面,更深入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技术人员验证源数据、清洗规则和转换处理的正确性,从而提高数据仓库的质量。
数据质量元素是描述数据质量的信息项,包括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现势性和数据说明。在数据分析和数据仓库领域,数据质量由数据质量元素来描述。数据质量元素分为两类:数据质量的定量元素和数据质量的非定量元素。数据质量定量元素,用于描述数据集满足预先设定的质量标准及指标的程度,并提供定量的质量信息。数据质量非定量元素提供综述性的、非定量的质量信息。
上面概念既然说到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组地理空间数据,那么它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是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参考框架,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与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对于信息资源按照地理空间进行整合和实现信息共享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建设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首要任务是建设城市空间数据基准,重点在于建设数据基准之上的城市空间数据库。
那么现在与地理空间框架的一些相关概念就清楚了,从概念上理解并且在相关领域拓展开来学习之后就觉得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其相关内容。然而在学习中我对有关于数字城市的一些内容和理论理解地更加深入。
所谓“数字城市”,是综合运用GIS、RS、GP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而“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数字城市”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服务及数字化工程的最终目标。说到这里顺便学习了一下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经纬网)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及海量数据的多维显示虚拟系统。它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同样的了解了概念之后是学习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数字城市”框架
体系大体由3 部分组成:
①基本平台部分,主要为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城市电信基础设施平台;
②数字城市服务对象(用户),该部分主要为政府、企业、社区、公众构成的各类应用系统,作为核心应用系统是数字城市发挥作用的根本;
③关键技术,它是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主要为计算机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技术、3S 技术、对地观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互操作技术等。
并且我也思考过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在数字城市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经过查询和学习,我了解到: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框架构筑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支撑软件环境之上,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建设完善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框架,显得至关重要。
第三篇:数字韶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础地理信息保密处理
数字韶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基础地理信息保密处理
项目需求
一、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在韶关市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推动信息化进程,加强空间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为公众提供基于空间位置的方便服务,韶关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需求是迫切的。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信息数据,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保密的,按照国家测绘局的要求,其解密处理是一种行政行为。涉密的地理信息数据必须经过国家授权单位采用符合国家要求的保密技术处理,才能对外应用与发布。对韶关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保密处理,参照《广东省地形图保密处理技术试点工作方案》,对整理之后的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工作,对地理坐标进行非线性变换处理,对地理要素删除涉密信息和敏感关键字,只提取可公开表达要素,使数据符合公开发布的要求。
本次工作是采用国家测绘局批准的保密处理技术,对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进行保密处理,用于数字韶关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
二、数据建设现状
经过多年建设,我市积累了丰富的基础地理数据。拥有市区及各县级建成区1:500地形图数据;全市多时相的1:2000、1:10000正射影像图等基础数据。各类数据情况具体如下:
2.1数字线划图数据建设情况 a)1:500数字线划图数据
1997年至2008年,韶关市国土资源局完成了市主城区范围内175平方公里区域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工作,并于2008年完成市主城区9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修补测工作。成果数据为CASS7.0软件DWG格式,并于2009年按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数据标准对基础地形数据整理入库,入库的数据格式为ArcGIS的Geodatabase格式,采用坐标系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及1980西安坐标系。
b)1:10000数字线划图数据 省级基础测绘成果,覆盖韶关全市范围,共742幅。2.2 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建设情况
韶关市已有的正射影像图成果主要包括省基础测绘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广东省历年开展的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基础底图数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核查底图、全国一张图工程数字正射影像图。
a)1:2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在市区范围100平方公里进行低空数码航拍和成图,数据格式为GEOTIFF和IMG格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b)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
省级基础基础测绘成果,覆盖韶关全市范围,数据为CDR、MIS和TIF格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c)历年SPOT卫星遥感影像图
2005至2008年广东省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项目,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对全市范围进行卫片采购和成图,分辨率为2.5米,数据为GEOTIFF和IMG格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覆盖范围为韶关市全境。
d)2009年1月0.5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核查底图
国家下发覆盖全市航空影像图成果,数据格式为GeoTiff格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e)2009年全国一张图工程数字正射影像图
国家下发覆盖全市卫片影像图成果,数据格式为IMG格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3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建设情况
韶关市范围内有省基础测绘1:10000数字高程模型成果:2003年使用省基础测绘成果中的DLG数据生产,格网间距5米×5米,数据格式为GRD,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覆盖韶关全市范围。
三、项目工作内容
按照国家相关保密规定和要求,采用国家测绘局、国家保密局和总参测绘局共同认可的基础测绘保密处理技术,对现有韶关市主城区已建库的175平方公里1:500 DLG(分层存放、shp格式)、1500平方公里1:2000 DOM(tiff格式)、100平方公里1:2000 DOM(GEOtiff格式)、覆盖全市18400平方公里卫片影像1:10000 DOM(tiff格式)与1:50000 DOM(tiff格式)共五种涉密基础地理数据进行保密技术处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为韶关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的政务与公众版电子地图制作和发布做准备。
四、提供成果
4.1、保密处理后的175平方公里1:500 DLG、1600平方公里1:2000 DOM、覆盖全市18400平方公里卫片影像、1:10000 DOM与1:50000 DOM数据光盘,DLG为SHP格式,DOM为TIF格式,DEM为GRD格式。
4.2、保密处理检查报告 一式二份
第四篇: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
务平台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数字中国”、“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组成部分,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环境,以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工作等,都需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基础支撑。为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我省城市信息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地理信息服务和交换共享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水平为宗旨,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切实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市、县(市、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步伐,建成全省陆海统一、三维、动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推进城市建成区、规划区以及平原、丘陵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持续更新,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名地址、地下空间设施、遥感影像、城市三维精细模型等数据库建设。开展多种类、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一致性处理与同步更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二)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城市现有的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需要的专题信息资源按统一标准进行信息数据集成、整合和有效管理,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三)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按照国家和省级标准,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构建纵向贯通省、市、县(市、区),横向联通各有关部门,面向电子政务和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服务的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一)加强需求调研与分析,选择城市管理最迫切、群众最关注的领域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开发并维护好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按照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以下简称国家“天地图”网站)建设要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要同步完成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天地图”网站市、县(市、区)节点建设,实现与国家“天地图”网站主节点的互联互通与服务聚合。
(三)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时,应当统一使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发布的地理信息数据,避免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已建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应通过改造,实现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四)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地理信
息及技术服务,并为其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管理、应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数据成果为“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四、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建设
(一)各级政府要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纳入基础测绘规划、计划,加强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建设和平台应用工作机制。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后,要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服务、运行管理、数据更新以及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长效机制。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维护机构和人员力量,结合应用需求及时升级软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确保稳定、安全、有效运行。根据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遵照“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权威部门负责更新维护”的原则,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维护工作。
(三)建立公共财政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省财政通过适当增加省级基础测绘经费,支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工作。
(四)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要切实加强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主动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把好项目设计关,加强对项目实施、成果质量检测、计划进度执行和推广应用等情况的检查,及时指导解决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的通知
关于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
务平台应用的通知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数字中国”、“数字浙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组成部分,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环境,以实现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市化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电子政务工作等,都需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基础支撑。为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促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我省城市信息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地理信息服务和交换共享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水平为宗旨,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切实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市、县(市、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构建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步伐,建成全省陆海统一、三维、动态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和覆盖全省的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推进城市建成区、规划区以及平原、丘陵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必要覆盖和持续更新,加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名地址、地下空间设施、遥感影像、城市三维精细模型等数据库建设。开展多种类、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一致性处理与同步更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二)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将城市现有的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需要的专题信息资源按统一标准进行信息数据集成、整合和有效管理,丰富地理信息资源。
(三)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按照国家和省级标准,采用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软件,构建纵向贯通省、市、县(市、区),横向联通各有关部门,面向电子政务和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服务的统一、权威、标准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
(一)加强需求调研与分析,选择城市管理最迫切、群众最关注的领域开展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着力开发并维护好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能力。
(二)按照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网站(以下简称国家“天地图”网站)建设要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建设要同步完成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天地图”网站市、县(市、区)节点建设,实现与国家“天地图”网站主节点的互联互通与服务聚合。
(三)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市、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建设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时,应当统一使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其发布的地理信息数据,避免重复投入和重复建设;已建成的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管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应通过改造,实现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四)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地理信息及技术服务,并为其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的管理、应用、维护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加强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数据成果为“智慧城市”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四、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和保障机制建设
(一)各级政府要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纳入基础测绘规划、计划,加强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建设和平台应用工作机制。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完成后,要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服务、运行管理、数据更新以及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长效机制。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运行维护机构和人员力量,结合应用需求及时升级软硬件设施和网络环境,确保稳定、安全、有效运行。根据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遵照“权威数据来自权威部门、权威部门负责更新维护”的原则,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专题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分工、持续更新和维护工作。
(三)建立公共财政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省财政通过适当增加省级基础测绘经费,支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工作。
(四)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要切实加强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主动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把好项目设计关,加强对项目实施、成果质量检测、计划进度执行和推广应用等情况的检查,及时指导解决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