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长承认不是个好医生,事实呢?谁该反思?
院长承认不是个好医生,事实呢?谁该反思?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医生,我们的医务人员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医院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个社会也会让人不满,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但是,我始终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人在干,天在看。只要大家都能存善念,发善心,结善缘,行善事,就会得善果。”最近来自一位院长的深切感悟和忏悔,有真诚、有态度、有无奈,令人动容与反思。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位院长的真诚日记(来源:段涛大夫微信公众号):
(节选)(段涛: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
开会太多
首先向看我门诊的病人道歉,因为有时会“临时”被要求参加一些“重要会议”,而暂停我的门诊或是让同事代诊。其实,每次停诊都会让我内疚,因为我知道对有些患者来讲这实在不公平,因为可能她们是从外地长途跋涉赶过来的,可能是预约了很久才挂上我的门诊号。其实我也不愿意停诊,虽然看门诊挺累,有时还会耽误吃饭和休息,但是对我来讲这反而是一周繁忙的工作日程中我最喜欢的安排。因为和病人在一起,你可以暂时忘记很多烦恼,不用去面对让人头大的行政事物,虽然累,但是很开心,也有成就感。同行教授见面,我们会相互开玩笑嘲笑对方,说大家都是“三开”教授,每天忙着开刀、开会、开车。我是院长,因此“开会”排在第一位。所以,别问医生要电话号码,没事也别给医生打电话,不是医生的“机德”比较差,是太忙,正在“三开ing”。
出事的概率大
看我门诊的病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二有”:有问题的人,有钱的人;“二外”:外国人,外地人。其中有问题的人占了不小的比例,有些人是有严重问题的。我曾经诊治过一个很复杂的病人,跑了很多家医院,没有医生愿意接受她,最后怀着绝望的心情找到了我。听了她声泪俱下的诉说,经过详细的询问,仔细的检查,最后还是决定接受了她。跟我看门诊的学生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接受一个没人要的病人。我的回答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如果我拒绝了她,可能就会毁了她的人生,毁了一个家庭(她已经超过40岁,别的医生让她引产,切除子宫)。可能是上天眷顾我,最后的结局是完满的,我帮这个病人做了手术,她有了个可爱的孩子,保住了子宫,and they lived together happily thereafter。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我不可能一直那么走运吧?
看门诊等待的时间久
看我的门诊,挂号有时容易,有时要等很久。挂了号,在排队等候就诊时也可能等的时间比较长。每个人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最好前面一个病人废话少说,马上结束,但是一旦自己进来看诊,恨不得和医生谈上一个小时。前段时间,有个病人大概是等 的太久心里很不开心,进来就开始哭诉、抱怨我们的管理有问题。我只好耐心地花时间解释开导,然后才能正式看诊。有的病人会拿好几家的检查报告过来,痛说病史,和你分析各种国内外文献……。请大家将心比心,看专家的门诊是需要有耐心的,请放心,看不完门诊医生是不会下班不会去吃饭的。
负面的消息多
一家医院开着,不可能没有投诉和纠纷。自己的事情我要去面对,不是我的事情,我也要负责,谁让你是院长!所以,一旦有医疗纠纷,管理和服务投诉,往往矛头往往会直接指向院长。做了二十几年的医生,十几年的业务副院长、院长,我曾经被病人家属骂过,也被病人家属打过,也当过很多次的被告。其实,只要做一天的医生,这些事情你都得要面对,做一天的院长,你更得要去面对。
只要网络上,媒体上有什么负面消息,朋友或领导就会关心:段涛,好像你们最近……。再次声明:荣誉是集体的,成绩是大家的,问题是我的,我会改的。
说NO是需要勇气的
看过我门诊的病人知道,我是经常说NO的。早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拍了X光片会不会导致胎儿畸形?NO!先兆流产做阴超会不会引起流产?NO!保胎需不需要卧床休息?NO!先兆流产要不要用黄体酮保胎?NO!好的,医生,你说了NO,一旦有问题我会来找你的。我已经听到有人在抱怨,说花钱看他的门诊,你问他问题,他老是说不要紧。其实举重若轻说NO是需要勇气的,是需要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去支持的。我们都见过一些“好医生”:乖乖不得了,你这个问题很严重,还好来找到我看病,赶紧来检查,我现在就给你开药,马上帮你安排手术!
创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为了病人的福祉,必须要进行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但是创新往往意味着要打破原来的规矩,例如胎儿医学开展要引进国内没有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做法,要改变医生的执业范围。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在创新之前要保障制度先行,规范先行,培训先行,但还是有很多问题是游走在规范的边缘。这些年,为了技术的进步,我们率先进行了很多的尝试:VBAC(上次剖宫产此次阴道分娩),宫颈托预防早产,臀位外倒转,自由体位待产和自由体位分娩。观念需要打破,风险依然存在,但是为了病人的利益,我们愿意去尝试。宁愿死在创新的路上,也不愿固守不变。我们的创新不是冒险,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是有制度、规范和培训保障的,即使如此,还是会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这需要病人和家属的理解,还有同行的支持。我们已经遇到了困难,在医疗纠纷调解和医疗事故鉴定时,有同行专家说,在我们医院不是这么做的,他们这么处理有问题。
现在也许你会明白我为什么会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医生了,其实我也不是一个好爸爸。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老是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每天晚上和周末都要和她一样要做那么多的“作业”,他说爸爸做“作业”占用的是应该陪她的时间。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好医生,我们的医务人员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医院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个社会也会让人不满,我们的世界并不完美。但是,我始终相信,努力就会有回报,人在干,天在看。只要大家都能存善念,发善心,结善缘,行善事,就会得善果。
看完这篇有真诚、有态度、有无奈的感悟之后,您会觉得他不是一个好医生吗?事实上,每个医生都想成为一个好医生、都为成为一个好医生而不断努力、而不断牺牲着自己的健康、牺牲着本该陪伴家人的时间等,但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他们却无能为力与无可奈何。
这些无可奈何可能来源于他们自身,可能来源于社会、制度、患者等等。在医疗行为中,我们每个人都该反思自己。但就像这位院长所说:努力就会有回报,人在干,天在看。只要大家都能存善念,发善心,结善缘,行善事,就会得善果。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第二篇:老人“为买粽盗林”,谁该反思
老人“为买粽盗林”,谁该反思 6月11日上午10点,湖南永州市江永县森林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其承包的杉树林里,有人正在盗伐树木。接警后,该局刑侦队民警迅速赶赴案发现场,让办案民警震惊的是,违法嫌疑人竟是一名72岁的孤寡老人。眼看端午将至,想着为孙子买些粽子尝尝,老人不惜铤而走险,盗伐林木。老人的遭遇得到了杉树林承包人的谅解,民警依法免除了对赵大爷的处罚,并拿出200元钱塞到赵大爷手里。(6月12日《潇湘晨报》)
一个72岁的老人,或许一生都没有偷过别人的东西,但为了给孙子尝尝粽子味道,而晚节不保,去盗伐林木,这是多么沉重的一幕。老人的行为自然是违法了,但既然得到了杉树林承包人的谅解,而且老人已经72岁,对其免除处罚,并不与法律规定相抵触,这是很人性化的做法,民警拿出200元给老人,更让人感动。
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恐怕老人是不会铤而走险的。买一个粽子并不贵,可对于老人来说,似乎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老人只有一个孩子,外出打工了,那么老了,却不得不去照顾孙子。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恐怕在一些地方属于普遍现象,对于他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呢?
1935年,纽约市长拉瓜迪亚旁听贫民区一桩庭审:老妇为孙子偷面包被罚10美元。审判结束后,市长脱下帽子放进10美元,说:“现在请每个人交50美分罚金,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纽约市长为冷漠付费了,现在民警似乎也为老人的处境触动而伸出了援手,可老人以后的生活呢?
老人“买粽盗伐林木”,让人痛心,而这样的老人,或许还不少。关心“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了,在庞大的“留守人群”面前,我们所做的远远不够。老人“为买粽盗伐林木”,只不过是以相当尖锐的“悲剧”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才显得有冲击力,或许一转眼,我们就忘记了这一个“老人”,可那些“留守老人”却是非常需要制度的“阳光”照射的。
关心“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行了,在庞大的“留守人群”面前,我们所做的远远不够。
第三篇:七年改不了错户籍,谁最该反思?
七年改不了错户籍,谁最该反思?
据媒体报道,由于户口信息登记错误,两个女儿一个变大了20岁,一个大了9岁。为了更正,7年来,广西梧州市藤县象棋镇农民陈进聪无数次来回奔走,却始终得不到解决。经报道后,这起荒诞的事情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重视。在纠正错误的同时,藤县公安局表示,将调查是否有不作为或刁难情况。
“23岁读初一,30岁读小学四年级”,相信如此怪事就算传出去也没多少人愿意相信,毕竟根本不合常理。但如今在广西这却成为了事实,若是再加上前几天福建漳州少女因为户籍信息登记错误竟然背负男性身份长达15年之久,以及浙江嘉兴3户人家户籍里有两个陌生人等报道“,乌龙户籍”就不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了。户籍信息作为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本就不该出现一丝错误,否则便会贻患无穷。而本不该出现问题的户籍信息却出现如此多的问题,给民众带来诸多麻烦,面对这些“乌龙户籍”事件,相关部门非但没有深刻反思,查找工作中的疏漏,反而无一例外地将责任推于登记人员疏忽,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官僚主义和玩忽职守。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登记人员疏忽,登记错了,但若是能将错误信息及时改正,相信当事人也不会深究。然而遗憾的是,为解决这些带来了无尽苦恼的“乌龙户籍”,当事人就算拿着接生部门的证言、村委会出生证明等“材料凭据”,还是会在派出所门前“碰
壁”,在“要准备材料,调查调查”的“神回复”中无可奈何。
究其原因,不外乎一些基层民警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将事情往下一推了事,习惯于管理、控制和一味听从上级意志,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敏感、回应不积极、责任意识不强,什么“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在其眼中都只是一句苍白的口号而已。基层民警尤其是户籍民警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若是“有困难找警察”诉求在他们那里得不到回应,民众就会从此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承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困难找警察”产生不信任感,甚至还会对冷漠的“人民公仆”人民警察产生对立情绪,严重者更会直接与人民警察发生冲突,后果不堪设想。
值得庆幸的是,“23岁读初一,30岁读小学四年级”的“乌龙户籍”事件经媒体曝光后警方特事特办,短短数天即得到解决。但我们不能将这类事件的解决都寄希望于媒体,相关部门更应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切切实实沉下身来做好公职人员作风教育,并完善相关法律监督及责任追究体系,如此才是治本之道。